自然资源调查工作分类和编码说明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数据库标准2020-11-17

数据库标准修改说明在2020年10月15日下发版本基础上,做如下修改:1. 删除表2中分类因素图层中【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表15生物多样性属性表。
2. 数据库标准要求,扩充分类单元图层是必须的,“三调”有这两类图斑的,必须有这个图层;没有的不需要建空图层。
表2中扩充分类单元的约束条件修改为O(可选)。
3. 表5、表6、表9和表10,将“c-标准制”修改为“c-国际制”。
4. 表5、表6中①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级别对应的字段代码由“TRZJSWRZKJB”修改为“TRZJSWRJB”,长度缩减为9个字符。
②耕地二级地类GDEJDL,因在表6中增加了“即可恢复、工程恢复”类别,表5、表6的字段长度统一由原来的6位修改为8位。
5. 表6注15:种植属性为“即可恢复”的耕地二级地类填写“即可恢复”,“工程恢复”的填写“工程恢复”,耕地二级地类级别代码均填写小写字母k。
修改为“种植属性为“即可恢复”的耕地二级地类填写“即可恢复”,种植属性为“工程恢复”的耕地二级地类填写“工程恢复”,级别代码分别选填表36中的对应代码。
”6. 修正表6 注15和表7注16的表述。
表20中地类编码长度变为5。
7. 因有些省份收集到的污染数据是点位的,因此原【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TRZJSWRZK】图层扩充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图斑TRZJSWRTB】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样点TRZJSWRYD】两个图××/T ××××—××××层,两个图层的属性结构分别按照表15和表16描述。
在表2中约束条件由M调整为C,表示仅需提供“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图斑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样点”二者之一。
8. 表18中的【OUT丰度指数】修改为【Ace指数】。
对应的字段代码【OUT_FDZS】也修改为【Ace_ZS】。
9. 关于耕地二级地类的编码,在表36中增加j-即可恢复和g-工程恢复分类。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规范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规范(二○○八年二月)编制说明1 目的2005年4月17日国务院作出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2005]11号)是从国家层面上制定的统筹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指导方针和纲领,是国家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各级应急预案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为了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正在开展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研究和应急平台的建设工作。
应急平台建设(包括基础支撑系统、综合应用系统、和应急指挥场所等)是应急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对于建立和健全统一指挥、功能完善、反馈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和统一各级应急平台中的信息资源的分类和编码,实现不同应急平台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换,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用于各级应急平台应急资源的分类与编码。
二、编码原则本规范的编制思想是:●层次清晰:分类尽量层次清晰,编码结构应与分类层次体系相适应;●简单明了:代码结构应尽量简单,长度应尽量短,以便节省计算机存储空间及减少代码的差错率;●易于扩充:代码应留有适当的后备容量,以便适应不断扩充的需要;●代码唯一:每一个编码对应仅应有一个代码,一个代码只唯一表示一个编码对象。
本规范采用五位编码方法,主要是考虑到编码位数应尽量短,便于应用,同时也与电子政务有关分类编码标准相一致。
由于编码的级别越高,其内容越抽象,所对应类别越少,所需分类容量越小,反之则所需分类容量越大。
而1位阿拉伯数字(0-9)的容量小于1位罗马字符(A-Z)的容量,后者的容量又小于两位数字的容量(00-99),因此后四位编码依次采用1位阿拉伯数字,1位大写的罗马字符,两位阿拉伯数字来编码,为避免大写罗马字符O、I、Z与阿拉伯数字0、1、2混淆,本编码规范不用采用大定罗马字符O、I、Z。
编码扩充原则:本级分类采用1位数字表示时,如果分类不超过10,首先是采用数字1-9表示,不够表示时,采用大写罗马字符A-Z扩充(O、I、Z除外)(即,1,2,3,4,5,6,7,8,9,A,B,C……Y),如果分类采用两位表示时,如果分类不超过100,则用两位数字表示,如果超过,则顺次添加字母进行扩充(即99,9A,9B,9C……9Y,A1,A2,A3……AY,B1,B2……YY)。
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地籍调查工作的通知

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地籍调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23.10.10•【文号】自然资发〔2023〕195号•【施行日期】2023.10.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地籍调查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23〕19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近年来,各地扎实开展地籍调查(原权籍调查),加强成果应用,有力支撑了确权登记等工作,但也存在调查协同不够、成果难以沿用共享等问题。
为贯彻落实《民法典》《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及不动产登记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地籍调查工作机制,促进地籍数据共享应用,更好支撑确权登记、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现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新时代地籍工作的重要意义地籍是土地的“户籍”。
不动产统一登记以来,地籍工作的对象从土地拓展为以土地、海域(无居民海岛)为载体的各类自然资源和不动产。
新时代的地籍,以权利归属为核心,准确记载自然资源和不动产权属、位置、界址、面积等信息,客观反映不动产权利设立、变更、转让、消灭状况,构成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履行“两统一”职责的产权底板。
新时代的地籍工作,为审批、供应等自然资源相关管理环节提供基础支撑,为明晰产权、定分止争、维护资源资产权益提供根本保障,为不动产安全交易和有序流转、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夯实产权基石。
各地要充分认识新时代地籍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规范地籍调查、加强地籍管理,不断提高地籍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助力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健全地籍调查工作机制(一)统一地籍调查要求。
涉及不动产权利设立或自然资源首次登记的,应当开展地籍调查,已有调查成果符合要求的除外。
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地籍调查服务确权登记和自然资源管理的工作机制。
建设项目用地用海用岛报批阶段,开展地籍调查(土地勘测定界),支撑用地用海用岛审批、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等工作。
国土资源调查方法

国土资源调查的理论基础
国土资源调查是国土资源学的应用分枝学科,它与基础 理论之间有着科学的联系和理论的继承关系。因此其理 论基础,应包括地球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应用基础, 如地质学与地质勘查学,自然地理学与自然区划,环境 科学与环境工程等。 国土资源调查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物质循环规律、能量 守恒与转化定律、地域分异规律、自然节律规律、生态 平衡规律等基本规律之上。除此而外,调查还包括地质 及地理、数学、经济和技术等基础。从学科系统来看, 地球科学依赖于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的发 展,而资源管理则涉及一些重要的社会科学,如管理学、 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因此,国土资源调查的理论,涉及 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应用工程技术学等多个方面。
国土资源调查方法
国土资源类型及其分布
李永军
国土资源调查概述
国土资源调查目的
开展国土资源调查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摸清资源“家 底”、了解环境、认识优势,为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 发展和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提供科学依据。随着社会经 济的发展对土地、矿产和海洋资源的不断需求,保持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障能源、矿产供应安全,使国 土资源利用结构和布局得以调整和优化;发现和评价 战略性矿产的大型、超大型产地,提供新的后备资源 基地;完成全国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以及主要大江大 河和重要经济区的环境地质调查;建立地质灾害监测 防治系统,为实现全国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 据等,必须开展国土资源调查
国土资源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类型划 分
一、资源与自然资源 二、国土与国土资源 三、国土资源类型划分 四、国土资源七特点
英国《大百科全书》的分类系统
土地 自然生成的 水 大气 岩石资源 自然资源 矿物 生物 地球物理的循环功能 环境生成的 太阳能 生太学循环功能 太阳能 潮汐能 风能 降水 降水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岗位分类及职责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岗位分类及职责自然资源部是我国主管自然资源的行政机关,其工作人员根据职责不同,被划分为不同的岗位分类。
本文将对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岗位分类及职责进行介绍。
一、行政与管理岗位1. 部门领导:负责制定和实施自然资源相关政策,领导和管理自然资源部的全面工作。
2. 行政助理:协助部门领导处理日常事务与行政工作,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3. 人力资源管理:负责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协助部门领导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和政策。
二、资源调查与评估岗位1. 自然资源调查员:负责实地调查与收集自然资源相关数据,进行资源评估与监测,提供决策支持。
2. 资源评估师:根据调查数据和评价指标,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评估,提供资源开发与保护建议。
3. 经济评估师:基于资源评估和市场需求,进行资源经济评估,探索资源的利益最大化策略。
4. 环境影响评价师:负责对自然资源开发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三、规划与管理岗位1. 资源规划师:制定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平衡资源供需,推动资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2. 土地规划师:负责土地利用规划,协调城乡发展,推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与保护。
3. 海洋保护师:参与海洋生态保护规划,推动海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4. 自然保护区管理员:负责自然保护区的规划、管理与监督,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环境。
四、政策与法规岗位1. 政策研究员:参与制定自然资源相关法规和政策,研究国内外自然资源管理的经验和教训。
2. 法律顾问:为自然资源部提供法律咨询,协助处理与自然资源有关的法律问题与纠纷。
3. 国际合作专员:负责国际间自然资源合作与交流,参与国际环保与资源保护议题的研究与合作。
五、数据分析与信息技术岗位1. 数据分析师:负责自然资源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与依据。
2. GIS技术专员: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自然资源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
3. 网络与信息管理师:负责自然资源部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7)

附件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全社会经济活动的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在统计、计划、财政、税收、工商等国家宏观管理中,对经济活动的分类,并用于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行业 industry行业(或产业)是指从事相同性质的经济活动的所有单位的集合。
2.2 主要活动 principal activity当一个单位对外从事两种以上的经济活动时,占其单位增加值份额最大的一种活动称为主要活动。
如果无法用增加值确定单位的主要活动,可依据销售收入、营业收入或从业人员确定主要活动。
与主要活动相对应的是次要活动和辅助活动。
次要活动是指一个单位对外从事的所有经济活动中,除主要活动以外的经济活动。
辅助活动是指一个单位的全部活动中,不对外提供产品和劳务的活动。
辅助活动是为保证本单位主要活动和次要活动正常运转而进行的一种内部活动。
2.3 单位 unit本标准中的单位是指有效地开展各种经济活动的实体,是划分国民经济行业的载体。
2.4 产业活动单位 establishment产业活动单位是法人单位的附属单位。
产业活动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地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资料。
2.5 法人单位 corporate unit具备下列条件的单位为法人单位:——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定合同;——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3 分类的原则和规定3.1 划分行业的原则本标准采用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原则划分国民经济行业。
即每一个行业类别按照同一种经济活动的性质划分,而不是依据编制、会计制度或部门管理等划分。
3.2 行业分类的基本单位根据联合国《所有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 Rev. 4),本标准主要以产业活动单位和法人单位作为划分行业的单位。
林地一张图地类代码表3篇

林地一张图地类代码表第一篇:林地地类代码表介绍林地地类代码表是指对于林地使用情况进行分类编码的一张表格。
在林业资源管理和规划中,对于林地的情况进行编码可以更加科学地进行统计和管理,便于对林地资源进行有效地利用和保护。
林地地类代码表常见于国家或地区的林业统计年鉴和林地资源管理规划中,是林业资源管理和规划中的重要工具和参考标准。
林地地类代码表的编制需要参考国家或地区的规划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同时需要考虑到林地的特征和使用情况。
林地地类代码表通常具有较高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补充。
在编制林地地类代码表时应当考虑到后续的数据统计和管理需求,应当注重代码表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林地地类代码表通常由多级编码组成,以数字或字母的形式进行编码。
不同级别的编码代表不同的地类类型,通常从大到小依次排列。
根据需要,可以在不同级别的编码后面加上英文或中文的说明。
编码表中的每一个地类类型都需要具有清晰明确的定义和标准,便于统计和管理。
林地地类代码表是林业资源管理和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对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受到自然、经济和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林地地类编码存在一些差异。
在进行林地地类编码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遵循科学、规范、实用和灵活的原则,做出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的编码表。
第二篇:林地地类代码表的应用林地地类代码表是林业资源管理和规划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不同的领域中,林地地类代码表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下面将会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首先,在林业统计与调查中,林地地类代码表可以使林业事件和林地使用情况的统计更加规范和科学。
通过对林地的编码,可以方便地对林木类型、林地位置、树种组成等林业事务进行分类和统计,为企业和政府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提供直接依据。
其次,对于生态学研究和财务管理,林地地类代码表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生态学研究中,对于林地类型的认知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对生态系统进行分类和认知。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在资源清查与登记中的作用与职责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在资源清查与登记中的作用与职责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对于合理开发和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国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部成立了一支专业的工作团队,负责资源清查与登记工作。
本文将探讨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在资源清查与登记中的作用与职责。
一、资源清查资源清查是指对国家自然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与统计,目的是了解资源现状、优化资源配置,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在资源清查中扮演重要角色,具体职责如下:1.制定调查方案: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负责制定资源清查的调查方案,明确调查目标、内容和方法。
他们需要充分了解不同资源的特性,确保调查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组织调查实施: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负责组织调查人员进行资源清查工作,安排合理的调查路线和时间,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培训。
他们需要协调各方面资源,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3.数据收集与整理: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负责对调查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建立资源数据库。
他们需要运用专业的数据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形成科学的调查报告。
二、资源登记资源登记是指将调查获得的资源信息详细记录下来,并进行分类、归档、存档处理,确保资源信息的有效保存和公开。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在资源登记中扮演重要角色,具体职责如下:1.资源分类与编码: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负责对调查获得的资源进行分类,根据资源的特性和用途进行编码,确保资源信息的系统化与标准化。
2.登记档案管理: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负责对资源登记档案进行管理,包括档案的归档、存档和维护。
他们需要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可访问性,以便于后续资源管理和监督。
3.资源信息公开: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负责将登记的资源信息进行公开,包括建立资源信息发布平台和制定信息公开政策。
他们需要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透明度,促进公众对资源的了解和参与。
三、资源管理与监督资源管理与监督是指对资源利用与开发进行监管,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资源调查工作分类和编码说明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附表1 自然资源调查工作分类和编码说明(解译工作总表) 一级类 二级类 解译辅助说明 编
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01 耕地 定义来源为2017年2月9日《项目技术要求》。根据耕地的水利条件,可分为水田和旱地。旱地又分水浇地和无水浇条件的旱地。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主要沿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定义) 0101 水田 指筑有田埂(坎),可以经常蓄水,用来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作物的耕地。因天旱暂时没有蓄水而改种旱地作物的,或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如水稻和小麦、油菜、蚕豆等轮种),仍计为水田。
0102 水浇地
水浇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0103 旱地 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
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02 园地 定义来源为2007年第二次土地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0201
果园 指种植果树的园地。
0202 茶园 指种植茶树的园地。
0203 其他园地 指种植桑树、橡胶、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药材等其他多年生作物的园
地。
03 林地
定义来源为2017年2月9日《项目技术要求》。林地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包括迹地;不包括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
0301 乔木林
由乔木树种组成、连续面积1亩(含)以上,郁闭度0.20(含)以上的片林或林带。解译时不包括森林沼泽、红树林。 一级类 二级类 解译辅助说明 编
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0302 竹林 全部由各类竹子组成的纯林或仅混生少量针阔叶树种的植被类型,连续面积1
亩(含)以上。
0303 红树林 由红树植物为主组成的潮间沼泽,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
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
0304 灌木林 由生长低矮的多年生灌木型木本植物为主体构成的植被,连续面积1亩(含)
以上。解译时不包括灌丛沼泽。 0305 疏林 由乔木树种组成,连续面积大于1亩、
郁闭度在0.10-0.19之间的片林或林带。 0306 其他林地 包括未成林地、迹地、苗圃等林地。
04 草地
定义来源为2017年2月9日《项目技术要求》。以草本植物为主连片覆盖的地表。包括草被覆盖度在10%以上的各类草地,含以牧为主的灌丛草地和林木覆盖度在10%以下的疏林草地。
0401 天然草地
以天然生长或半人工培育的草本植物为主履盖的地表。一般未经改良或经过不破坏天然植被条件下的改良,用于放牧或割草,主要以畜牧业用途为主、树木覆盖度在10%以下的疏林草地和灌从草地。不包括沼泽化草甸、草本沼泽。
0402 人工草地 通过耕翻、完全破坏、清除原有天然植被后,人为播种、栽培建植的以草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植被及其生长的土地,包含人工栽植林木覆盖度小于10%的人
工疏灌丛群落或疏林群落及其生长的土地。包括以畜牧业用途、饲用为主要目的人工牧草地。不包括景观草地。
0403 沼泽化草甸 以草为主,水为辅,土壤有明显泥炭化,为典型草甸向沼泽植被的过渡类
型。解译时注意与草本沼泽的区分。 0404 其他草地 其他未分类的草地。包含荒草地。
05 河流
0501 河流水面 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的河流常水位岸线之间的水面(不包括水库水面)。仍按
照遥感影像可见水体进行解译。
0502 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
一年中只有季节性(雨季)或间歇性有水径流的河流。指河流在枯水季节,河水断流、河床裸露;丰水季节,形成水流,甚至洪水奔腾。包含季节性河流的一级类 二级类 解译辅助说明 编
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滩地。不单独解译水面范围。 0503 河流滩涂 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的河流洪水位岸线
之间的滩涂。
06 湖泊
0601 永久性淡水湖水面 天然形成的积水区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
水面。 0602 永久性咸水湖水面 天然形成的积水区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
水面。 0603 季节性淡水湖 含湖泊滩涂。
0604 季节性咸水湖 含湖泊滩涂。
0605 湖泊滩涂 天然形成的积水区洪水位岸线和常水位
岸线之间的滩地。
07 沼泽 0701 森林沼泽 以乔木为优势植被的沼泽。在土壤过度潮湿、积水或有浅薄水层,并有泥炭的生境中形成的以乔木或灌木占优势的森林植被类型。 0702 灌丛沼泽 以灌木为主,常见有桦、柳、绣线菊、箭竹、岗松、杜香、杜鹃等,植物盖度≥30%。一般无泥炭堆积。 0703 草本沼泽 以草本植物为主,包括莎草沼泽、禾草沼泽和杂类草沼泽,植物盖度≥30%。有泥炭或潜育层发育,土壤基本被水覆盖。 0704 潮间盐水沼泽 潮间地带形成的植被盖度≥30%的潮间沼泽,包括盐碱沼泽、盐水草地和海滩
盐沼。
0705 内陆盐沼
以一年生或多年生盐生植物为主,如盐角草、柽柳、碱蓬、碱茅、赖草、獐茅等,植物盖度≥ 30%,水含盐量达0.6% 以上。一般无泥炭形成。
0706 其他沼泽地 不包括森林沼泽、灌丛沼泽、草本沼泽、沼泽化草甸、潮间盐水沼泽的其他
沼泽湿地。
08 海岸带 0801 浅海水域15m 水深线6m至水深线15m之间的地带。 0802 浅海水域6m 低潮线至6m水深线之间的地带。
0803 岩石海滩 沿海滩涂,平均高潮线(即海岸线)到一级类 二级类 解译辅助说明 编
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0804 沙石海滩 平均低潮线之间的潮浸地带,包括海岛
的沿海滩涂。 0805 淤泥质海滩
0806 河口水域及河口三角洲 处于平均高潮线到平均低潮线之间的河
口水域及河口三角洲。
0807 其他海岸湿地
不包括浅海水域、岩石海滩、沙石海滩、淤泥质海滩、红树林、潮间盐水沼泽、河口水域、河口三角洲的其他海岸带湿地。
09 其他水域
0901 冰川及永久积雪 指表层被冰雪常年覆盖的土地。
0902 水库水面 面积≥0.08 km²的水库正常蓄水位岸线所
围成的水面。 0903 水库滩涂 水库正常蓄水位与洪水位间的滩地。
0904 淡水养殖场
以水产养殖为主要目的而修建的淡水池塘人工湿地。一般有规则分布在自然湖区和河流湿地周边,注意与水库、坑塘相区别。
0905 海水养殖场 以水产养殖为主要目的而在海岸线修建的人工湿地。沿岸高位养殖场区划时与
近海与海岸湿地相区别。
0906 坑塘 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面积<0.08 km²的的坑塘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
面。
0907 沟渠 指人工修建,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用于引、排、灌的渠道,包括
渠槽、渠堤、取土坑、护堤林。 0908 季节性洪泛农用湿地 季节性泛滥的农用地。
0909 其他洪泛湿地 不包括河流滩涂和季节性洪泛农用湿
地。 0910 喀斯特溶洞湿地 喀斯特地貌下形成的溶洞集水区或地下
河/溪。 0911 采矿挖掘区和塌陷积水区 采掘区、采矿地,以及采矿引起的地表
塌陷坑内的积水。 0912 城市公园景观水面 公园人工湖面、游泳池等。
0913 其他人工湿地 包括废水处理场所等没有界定的其他人
工湿地类型。不包括采矿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