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配置优化模型

人力资源配置优化模型
人力资源配置优化模型

xxxx实验论文报告

系(院):统计与数学学院

专业:经济学

班级:经基10-1 学号: 20100500xx

姓名: xxx

课程名称:数学建模

实验时间: xxxxxx

指导教师: xx老师

云南财经大学教务处制

用lingo求解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

摘要

随着中国企业的发展,缺乏科学合理的布局和人力资源配置管理是目前不少小型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关注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与企业的最大利润之间的关系,在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就如何更有效的提升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与企业的利益,本文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建模研究。

对于该人力资源配置问题,要求如何合理地分配现有的技术力量,使公司每天的直接受益最大,同时人员的分配要满足一定的结构约束条件。在此情况下,通过建立模型,用lingo程序求解有约束的线性规划问题。针对不同的客户要求,首先进行模型假设,然后建立具体的模型进行求解。求解出来的结果再进行灵敏度分析,从而进一步确定当目标函数的利润系数和约束右端项发生小的变化时,最优基和最优解、最优值如何变化。

最后,根据模型假设,联系实际情况,对该模型进行一定的优化改进处理,从而达到更适合现实人员配置情况的目的,进而使该模型在现实中得到推广。

[关键词]:(人力资源模型利润最大lingo 灵敏度最优解)

一、问题重述

“PE公司”是一家从事电力工程技术的中美合资公司,现有41个专业技术人员,其结构和相应的工资水平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公司的人员结构及工资情况

工作在现场完成;另外两项是工程设计,分别在C和D地,主要工作在办公室完成。由于4个项目来源于不同的客户,并且工作的难易程度不一,因此,各项目的合同对有关技术人员的收费标准不同,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项目和各种人员的收费标准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各项目中必须保证专业人员结构符合客户的要求,具体情况如表3。

表3 各项目对专业技术人员结构的要求

(1)表中“1~3”表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3”,其它有“~”符号的表示相同的意义。

(2)项目D,由于技术要求较高,人员配备必须是助理工程师以上,技术员不能参加。

(3)高级工程师相对稀缺,而且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因此,各项目客户对高级工程师的配备有不少于一定数目的限制。各项目对其他专业人员也有不同的限制或要求。

(4)各项目客户对总人数都有限制。

(5)由于C、D两项目是在办公室完成,所以每人每天有50元的管理费开支。

(6)由于收费是按照人工计算的,而且4个项目总共同时最多需要的人数是10+16+11+18=55,多于公司现有的人数41。因此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合理地分配现有的技术力量,使公司每天的直接受益最大?写出相应的论证报告。

二、问题分析

由问题可知,本题主要关心的问题是有关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从题中了解到本题主要是合理分配专业技术人员使得公司获得最大利润,由题意可知该PE 公司安排人员的问题就是有约束的线性规划问题,总利润=总收费-总成本。 由lingo 软件我们可知,有约束的线性规划可以用lingo 软件来求的最优方案,且可以进行灵敏度分析。进而分析各个变量对目标函数得最优解以及最优值的影响。

三、问题假设

1、每人每天都能按时完成工作,不受外界条件影响,如病假,事假等;

2、每人每天都只做一项工作;

3、对于所有的项目,除了既定的工资与个别项目的管理费用外,无其他额外支出;

4、专业技术人员在各个项目之间无流动性和替代性。

四、符号约定

r

ij a 该PE 公司在j 项目中,分配人员i 每天所获得的收益,i ,j=1,2,3,4 v ij a 该PE 公司对人员i 每天所发的工资,i,j=1,2,3,4

c

ij a 该PE 公司在项目j 中每天所支付的管理费用,i ,j=1,2,3,4

ij x 该PE 公司向项目j 中分配i 人员的个数,i ,j=1,2,3,4

i e 该PE 公司第i 类人员的总数,i=1,2,3,4

j p 该PE 公司对第j 个项目所分配的总人员数,j=1,2,3,4

1

ij c 该PE 公司对第j 个项目分配第i 类专业人员的最小约束,i,j=1,2,3,4

2ij c 该PE 公司对第j 个项目分配第i 类专业人员的最大约束,i,j=1,2,3,4

五、模型建立与求解

5.1、约束一:该PE 公司不同类型的工作人员有不同的人数,则该公司第i 类人员分配给不同项目的总数约束为:41ij i j x

e =≤∑(i=1,2,3,4)其中e =

(9 17 10 5)

5.2、约束二:该PE 公司对不同的项目分配不同的人员,则该公司对第j 个项目所投入的人员约束为:41

ij j i x

p =≤∑,j=1,2,3,4.且p=(10 16 11 18) 5.3、约束三:该PE 公司对各项目所分配的各类型专业技术人员的最少约束: 1ij ij x c ≥,i,j=1,2,3,4。且1c =(1 2 2 1;2 2 2 2;2 2 2 1;1 3 1 0).

5.4、约束四:该PE 公司对各项目所分配的各类型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最大约束:

2ij ij x c ≤,i,j=1,2,3,4.且2c

=(3 5 2 2;17 17 17 8;10 10 10 10;5 5 5 0). 5.5、目标函数:444444111111

r

v

c ij

ij ij ij ij ij j i j i j i a x a x a x π=======--∑∑∑∑∑∑,求该公司在上述约束条件下利润的最大值。

5.6、建立模型:

5.6.1、建立数学LP 模型:

444444

111111max r v c ij ij ij ij

ij ij j i j i j i a x a x a x π=======--∑∑∑∑∑∑

4

1

4

112.,1,2,3,4

ij i

j ij j i ij ij ij ij ij x e x p st x c x c x z i j ==?≤???≤???≥??≤?∈??=?∑∑ 其中e =(9 17 10 5),p=(10 16 11 18),1c =(1 2 2 1;2 2 2 2;2 2 2 1;1 3 1 0),2c =(3 5 2 2;17 17 17 8;10 10 10 10;5 5 5 0).

5.6.2、建立lingo 模型:将上述数学模型转化为lingo 语言:

model :

sets :

employee/1..4/:e;

program/1..4/:p;

links(employee,program):a,x,c1,c2;

endsets

!目标函数

max =@sum (links:a*x);

!约束一

@for (employee(i):@sum (program(j):x(i,j))<=e(i));

!约束二

@for (program(j):@sum (employee(i):x(i,j))<=p(j));

!约束三

@for (employee(i):@for (program(j):x(i,j)>=e1(i,j)));

!约束四

@for (employee(i):@for (program(j):x(i,j)<=e2(i,j)));

!输入已知数据

data :

e=9 17 10 5;

p=10 16 11 18;

!r v c a a a a =--

a=750 1250 1000 700

600 600 650 550

430 530 480 480

390 490 240 340;

c1=1 2 2 1

2 2 2 2

2 2 2 1

1 3 1 0;

c2=3 5 2 2

17 17 17 8

10 10 10 10

5 5 5 0;

enddata

end

5.7、模型的求解:将上述lingo语言在lingo窗口中运行可得输出结果为: Global optimal solution found at iteration: 25

Objective value: 27150.00

Variable Value Reduced Cost

E( 1) 9.000000 0.000000

E( 2) 17.00000 0.000000

E( 3) 10.00000 0.000000

E( 4) 5.000000 0.000000

P( 1) 10.00000 0.000000

P( 2) 16.00000 0.000000

P( 3) 11.00000 0.000000

P( 4) 18.00000 0.000000

A( 1, 1) 750.0000 0.000000

A( 1, 2) 1250.000 0.000000

A( 1, 3) 1000.000 0.000000

A( 1, 4) 700.0000 0.000000

A( 2, 1) 600.0000 0.000000

A( 2, 2) 600.0000 0.000000

A( 2, 3) 650.0000 0.000000

A( 2, 4) 550.0000 0.000000

A( 3, 1) 430.0000 0.000000

A( 3, 2) 530.0000 0.000000

A( 3, 3) 480.0000 0.000000

A( 3, 4) 480.0000 0.000000

A( 4, 1) 390.0000 0.000000

A( 4, 2) 490.0000 0.000000

A( 4, 3) 240.0000 0.000000

A( 4, 4) 340.0000 0.000000

X( 1, 1) 1.000000 0.000000

X( 1, 2) 5.000000 0.000000

X( 1, 3) 2.000000 0.000000

X( 2, 1) 6.000000 0.000000 X( 2, 2) 3.000000 0.000000 X( 2, 3) 6.000000 0.000000 X( 2, 4) 2.000000 0.000000 X( 3, 1) 2.000000 0.000000 X( 3, 2) 5.000000 0.000000 X( 3, 3) 2.000000 0.000000 X( 3, 4) 1.000000 0.000000 X( 4, 1) 1.000000 0.000000 X( 4, 2) 3.000000 0.000000 X( 4, 3) 1.000000 0.000000 X( 4, 4) 0.000000 100.0000 C1( 1, 1) 1.000000 0.000000 C1( 1, 2) 2.000000 0.000000 C1( 1, 3) 2.000000 0.000000 C1( 1, 4) 1.000000 0.000000 C1( 2, 1) 2.000000 0.000000 C1( 2, 2) 2.000000 0.000000 C1( 2, 3) 2.000000 0.000000 C1( 2, 4) 2.000000 0.000000 C1( 3, 1) 2.000000 0.000000 C1( 3, 2) 2.000000 0.000000 C1( 3, 3) 2.000000 0.000000 C1( 3, 4) 1.000000 0.000000 C1( 4, 1) 1.000000 0.000000 C1( 4, 2) 3.000000 0.000000 C1( 4, 3) 1.000000 0.000000 C1( 4, 4) 0.000000 0.000000 C2( 1, 1) 3.000000 0.000000 C2( 1, 2) 5.000000 0.000000 C2( 1, 3) 2.000000 0.000000 C2( 1, 4) 2.000000 0.000000 C2( 2, 1) 17.00000 0.000000 C2( 2, 2) 17.00000 0.000000 C2( 2, 3) 17.00000 0.000000 C2( 2, 4) 8.000000 0.000000 C2( 3, 1) 10.00000 0.000000 C2( 3, 2) 10.00000 0.000000 C2( 3, 3) 10.00000 0.000000 C2( 3, 4) 10.00000 0.000000 C2( 4, 1) 5.000000 0.000000 C2( 4, 2) 5.000000 0.000000 C2( 4, 3) 5.000000 0.000000

Row Slack or Surplus Dual Price

1 27150.00 1.000000

2 0.000000 1200.000

3 0.000000 550.0000

4 0.000000 480.0000

5 0.000000 440.0000

6 0.000000 50.00000

7 0.000000 50.00000

8 0.000000 100.0000

9 14.00000 0.000000

10 0.000000 -500.0000

11 4.000000 0.000000

12 0.000000 -100.0000

13 0.000000 -100.0000

14 3.000000 0.000000

15 1.000000 0.000000

16 3.000000 0.000000

17 0.000000 0.000000

18 0.000000 -300.0000

19 4.000000 0.000000

20 0.000000 -100.0000

21 0.000000 -300.0000

22 0.000000 -500.0000

23 0.000000 0.000000

24 0.000000 0.000000

25 0.000000 0.000000

26 2.000000 0.000000

27 11.00000 0.000000

28 8.000000 0.000000

29 4.000000 0.000000

30 0.000000 0.000000

31 14.00000 0.000000

32 5.000000 0.000000

33 2.000000 0.000000

34 0.000000 0.000000

35 11.00000 0.000000

36 8.000000 0.000000

37 4.000000 0.000000

38 1.000000 0.000000

39 6.000000 0.000000

40 9.000000 0.000000

41 0.000000 0.000000

由此可以得到,该PE公司每天的最大利润为27150.00元,且向各个项目分配的专业人员的最优方案是:向项目A分配高级工程师(X(1,1))1名,工程师(X (2,1))6名,助理工程师(X(3,1))2名,技术员(X(4,1))1名;向项目B分配高级工程师(X(1,2))5名,工程师(X(2,2))3名,助理工程师(X(3,2))5名,技术员(X(4,2))3名;向项目C分配高级工程师(X(1,3))2名,工程师(X(2,3))6名,助理工程师(X(3,3))2名,技术员(X(4,3))1名;向项目D分配高级工程师(X(1,4))1名,工程师(X(2,4))2名,助理工程师(X(3,4))1名,技术员(X(4,4))0名。最优

六、模型的灵敏度分析

6.1、分析求解报告窗口(solution report):由上述求解lingo所输出的结果,“Global optimal solution found at iteration: 25”表示经过25次迭代后得到全局最优解。“Objective value:27150.00”表示最优目标值为27150.00。“Value”给出最优解中各变量的值:其中E,P,C1,C2,A是已知变量,只有X 是未知变量,表示人员的分配情况,如数据 X( 1, 1)的Value值为1.000000

表示向项目A分配的高级工程师的最优方案为1名,同理可得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最优分配情况。“Reduced Cost ”列出的最优单纯形表中判别数所在行变量的系数,表示当变量有微小变动时目标函数的变化率。其中基变量的“Reduced Cost”值应为0,对于非基变量X(i,j),相应的“Reduced Cost”值表示当某个变量X(i,j)增加一个单位时目标函数减少的量。所以在该问题输出报告窗口中,由于X(4,4)的“Reduced Cost”值为100.0000,所以除了X(4,4)是非基变量外,其余的X都为基变量,且当非基变量X(4,4)的值从0变化为1时(此时假定其他非基变量保持不变,但为了满足约束条件,基变量显然会发生变化),最优函数值=27150-100=27050。

“Slack or Surplus”给出松驰变量的值,如:

第1行松驰变量=27150(模型第一行表示目标函数,所以第二行对应第一个约束) 第2,3,4,5,6,7,8行松驰变量=0

第9行松驰变量=14,如此类推从“Slack or Surplus”给出的值可以知道每行约束的松弛变量值。

“Dual Price”(对偶价格)表示当约束有微小变动时,目标函数的变化率。

输出结果中对应每一个约束有一个对偶价格。若其数值为m,表示对应约束中不等式右端项若增加一个单位,目标函数将增加m个单位。显然,如果在最优解处约束正好取等号,对偶价格值才可能不是0。如在该输出的报告窗口中,第三行的

“Dual Price”值为550,表示第三行的约束增加一个单位即人员约束17增加到18,目标函数值将增加550个单位,运行一下改变后的程序得到结果:

验证了目标函数值增加了27700-27150=550个单位;如果在最优解处约束为非紧约束,即Dual Price的值为0,如第九行,表示对应约束中不等式右端项的微小变动不影响目标函数。同样的,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分析得到其他约束条件的对偶价格,从而研究右端约束项的微小变动对目标函数的影响。

6.2、分析灵敏度报告窗口(range report):激活灵敏度性分析,从而得到灵敏度报告窗口(Range Report)如下所示:

目标函数中X(1,1)变量原来的利润系数为750,允许增加(Allowable Increase)=500,允许减少(Allowable Decrease)=∞,说明当它在[750-∞,750+500]=[-∞,1250]范围内变化时,最优基保持不变,对其他变量可以类似解释。由于此时约束没有变化(只是目标函数中某个利润系数发生变化),所以最优解不变,但由于目标函数中利润系数发生了变化,所以最优值会变化。

第二行约束中右端顶(Right Hand Side,简写为RHS),可允许的增减量都为0,故要使最优基不变,该约束不能发生改变。同样的,看第三行的约束,其变化范围在[17,17+3]=[17,20]内,该问题的最优基都不会发生改变,但最优解和最优值会改变。同理可用同样的方法对其他行的约束条件进行分析。

灵敏性分析结果表示的是最优基保持不变的系数范围。由此,也可以进一步确定当目标函数的利润系数和约束右端项发生小的变化时,最优基和最优解、最优值如何变化。

七、模型的评价与改进

7.1、模型的评价:该模型通过对“PE公司”的技术人员的结构以及工资情况,不同项目和不同人员的收费标准以及要求进行分析,从而将本题中所要求的如何分配专业技术人员转化成线性规划问题从而求公司的最大利润。该模型突出的优

点是用lingo软件进行求解,用集合循环语句处理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7.2、模型的改进:由于该模型是在诸多假设条件下的理想情况中求解该“PE 公司”的最优分配方案,所以在现实中存在很多与模型假设不同的情况,如某个专业人员因事假不得不请假从而造成的人员相互之间的流动性,再如,除了工人的工资以及C 、D 项目的管理费用外还有其他支出,如技术人员的车旅费等等需要公司报销的其他费用,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每天净收益。所以针对还有其他额外支出的情况,不妨将模型的目标函数改进为:

444444111111max r

v c ij ij ij

ij ij ij j i j i j i a x a x a x πσ=======---∑∑∑∑∑∑

4

1

4

112.,1,2,3,4

ij i

j ij j i ij ij ij ij ij x e x p st x c x c x z i j ==?≤???≤???≥??≤?∈??=?∑∑ 其中σ代表技术人员去客户公司做项目的其他额外支出,

44

11e ij ij j i a x σ===∑∑,e ij a 表示公司对专业人员i 去做项目j 所支付的额外费

用。当然,该改进后的最优解不变,只影响最优值得变化。由此可以知道,该改进后的模型更贴切实际。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XX人力资源优化整合实施方案

长钢人力资源优化整合实施方案 2004-4-30 为建设一支适应长钢集团发展壮大和市场竞争的高素质职工队伍,进一步挖掘、盘活和用好现有的人力资源,解决长钢集团长远发展的大问题,根据集团公司十六届一次职代会建立现代化企业和现代化企业集团战略目标总体要求,为全面增强集团公司的竞争能力,特制定本方案。 一、人力资源优化整合的必要性 集团公司实施业务流程再造、人力资源结构调整和“333”末位淘汰制度以来,广大干部职工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工作效率有了明显提高,人力资源开发初见端倪,但与国内外同行业先进企业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人才短缺与人员富余并存、结构性矛盾突出;人工成本不堪重负,远高于国内同类企业上游水平的50%左右;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仍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实施人力资源优化整合势在必行。 二、人力资源优化整合的指导思想与基本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思想理念:坚持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促进各类人员在改革中发展、在竞争中提高、在实践中充实。 ——遵循人力资源开发规律:坚持以市场配置人才为取向,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促进人力资源合理分布,发挥整体功能。 ——培养造就一支高层次人才队伍:坚持科学的人才发展观,带动公司整个人力资源队伍建设,促进集团公司各类人才协调发展。 ——紧密配合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坚持促进发展作为人力资源的根本出发点,大力实施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快速发展相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三、人力资源优化整合的基本原则 1、坚持人力资源优化整合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 2、坚持多层面、多渠道选拔、配置高素质人才的原则;

人力资源配置优化模型

xxxx实验论文报告 系(院):统计与数学学院 专业:经济学 班级:经基10-1 学号: 20100500xx 姓名: xxx 课程名称:数学建模 实验时间: xxxxxx 指导教师: xx老师 云南财经大学教务处制

用lingo求解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 摘要 随着中国企业的发展,缺乏科学合理的布局和人力资源配置管理是目前不少小型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关注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与企业的最大利润之间的关系,在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就如何更有效的提升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与企业的利益,本文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建模研究。 对于该人力资源配置问题,要求如何合理地分配现有的技术力量,使公司每天的直接受益最大,同时人员的分配要满足一定的结构约束条件。在此情况下,通过建立模型,用lingo程序求解有约束的线性规划问题。针对不同的客户要求,首先进行模型假设,然后建立具体的模型进行求解。求解出来的结果再进行灵敏度分析,从而进一步确定当目标函数的利润系数和约束右端项发生小的变化时,最优基和最优解、最优值如何变化。 最后,根据模型假设,联系实际情况,对该模型进行一定的优化改进处理,从而达到更适合现实人员配置情况的目的,进而使该模型在现实中得到推广。 [关键词]:(人力资源模型利润最大lingo 灵敏度最优解)

一、问题重述 “PE公司”是一家从事电力工程技术的中美合资公司,现有41个专业技术人员,其结构和相应的工资水平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公司的人员结构及工资情况 工作在现场完成;另外两项是工程设计,分别在C和D地,主要工作在办公室完成。由于4个项目来源于不同的客户,并且工作的难易程度不一,因此,各项目的合同对有关技术人员的收费标准不同,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项目和各种人员的收费标准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各项目中必须保证专业人员结构符合客户的要求,具体情况如表3。 表3 各项目对专业技术人员结构的要求 (1)表中“1~3”表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3”,其它有“~”符号的表示相同的意义。 (2)项目D,由于技术要求较高,人员配备必须是助理工程师以上,技术员不能参加。 (3)高级工程师相对稀缺,而且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因此,各项目客户对高级工程师的配备有不少于一定数目的限制。各项目对其他专业人员也有不同的限制或要求。 (4)各项目客户对总人数都有限制。 (5)由于C、D两项目是在办公室完成,所以每人每天有50元的管理费开支。 (6)由于收费是按照人工计算的,而且4个项目总共同时最多需要的人数是10+16+11+18=55,多于公司现有的人数41。因此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合理地分配现有的技术力量,使公司每天的直接受益最大?写出相应的论证报告。

第二章 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二章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1.信息资源配置的实质?(课后题) 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和表现形式,资源优化配置是指为最大限度减少宏观经济浪费和现实社会福利最大化而对现代技术成果与各种投入要素进行的有机组合。信息资源配置即为在整个社会资源有效配置条件下对信息产业投入与产出的安排。 2.信息资源配置的经济意义(2009年论述) ⑴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类对资源的需求(1分) 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成本,因为:合理的资源配置结构不仅能有利于提高产品生产及营销管理中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防止信息资源的闲置、浪费和短缺并存的弊端,(2分)而且有利于改善新产品成本构成中信息资源与非信息资源的关系以及非信息资源之间的关系,提高各类生产性资源和非生产性资源的综合使用效果。(2分) ⑵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1分) 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直接决定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信息资源共享范围的扩大除了取决于政治、经济等环境因素外,主要取决于下列两个因素:①信息资源的量,包括质量和数量。其中优良的质量是促进信息资源共享的内在因素,充足的数量是确保信息资源共享的外在条件。(2分)②信息资源扩散程度。信息资源共享以信息资源获取为前提。按照传播学原理,信息资源必须经过扩散才能为利用者接收(即获取)。可见,信息资源扩散程度也是影响信息资源共享范围的重要因子,信息资源扩散程度越大,信息资源共享范围就越广。(2分)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调节和改善上述影响因子。 ⑶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防止信息资源污染,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1分)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反映这一发展过程的信息也在急剧增长。庞大的信息资源,一方面为人们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源,另一方面又导致了一些信息良莠混杂,影响决策效果。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形成最合理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体系,形成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良性循环。在该体系中,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被提到有效开发和有效利用的高度。(2分)此时,信息开发过程中的无度和无序,以及信息利用中的良莠不齐和低利用率都被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在这样的状况下,工业生产中的信息污染实际上已经被控制在“零污染”状态,是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重要特征。 3.信息资源配置应遵循哪些原则?(2010年论述)(样题简答)(课后题) ⑴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原则 信息资源从生产、传输、分配直至开发利用的全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牵涉到的经济利益主体之多、波及范围之广、运作速度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一系统中,每一经济利益主体既与其他经济利益主体相联系,又保持相对独立,独司其职。配置信息资源势必涉及各经济利益主体之间以及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判断信息资源配置是否有效不能单纯地从某一或某些经济利益主体出发,而必须站在全社会的高度,以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为判断标准。(4分) ⑵需求导向原则 信息资源不论在时间、空间矢量上的配置和在品种上的配置,最基本的依据都是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性,我们无法想象将信息资源置于根本无需求欲望的用户手中能导致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用户信息需求的每一变化都会影响到各种资源配置模式的效益,并进而影响到配置模式的调整和选择决策。(4分) ⑶公平原则 公平是指人们对某种社会现象的一种道德评价,认为它是否应当如此,是否公正合理。公平意味着经济福利在所有相关的人或组织之间的分配达到均衡状态。这里所说的均衡分配与平均分配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它要求资源配置者在按照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原则和需求导向原则配置资源的时候要注意做到公正合理地对待每一用户,不偏不倚,不搀杂情感因素。(4分) ⑷市场手段和政府手段互补原则

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

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原创干货|人力资源三支柱之角色与定位初探 企业从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向三支柱管理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人力资源中战略性工作和事务性工作分离,通过建立HR专家中心(COE),集中企业内的HR专家,从政策、流程、方案和最佳实践推广等诸方面努力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水平;通过建立HR共享服务中心(SSC),为企业提供标准化、流程化、专业化的服务,实现管理成本的降低、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通过HR业务伙伴(HRBP)角色,聚焦于企业和分支机构的特点和业务需求,按需服务,从人力资源的专业化角度,为企业及其分支机构进行诊断和咨询服务,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和推进整体的解决方案。将人力资源的管理重心向战略性转移。在实际工作中,人力资源三支柱的角色与定位往往是企业比较模糊不清的地方,或者是偏于理论,缺乏可操作性,或者是偏于实战,缺乏前瞻性。 一、人力资源三支柱的总体角色与定位 人力资源的三支柱管理模式,是为了更好地协助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向战略倾斜,提高人力资源整体服务的质量、效率和效能,因此三个不同的支柱其总体的角色与定位既有区别又有协同。

图一、人力资源:三支柱“的角色与定位 首先,共享服务(SSC)是为了通过专业的人来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规模效应节约服务与管理的成本、通过将日常的操作性事务集中起来,让其它HR人员从繁重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因此,共享服务的核心是服务!我们在探讨和定位共享服务的时候,应该更关注共享服务中心与其客户的关系应该是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管理,其管理的基础是通过双方协商而形成的服务水平协议(SLA),形成共享服务与其服务客户形成基于契约关系的合作关系。 而专家中心(COE)应该是由企业内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来组成,应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他们的主要作用是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政策、流程和方案的有效性,同时利用知识和经验为共享服务和HRBP提供专业和技术上的指导与帮助。为了让集团的人力资源战略能够得到有效的推进和执行,专家中心应该是一个集团层面上的权力机构。

人力资源管理五因素分析模型资料讲解

人力资源管理五因素分析模型 2007-9-23来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作者:陈谏 在当今企业管理学界研究得最多的领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其实中国从来不缺乏对人管理的先进思想和智慧,古往今来,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了不计其数育才、求才、用才的经典故事,只不过这些故事的经典之处,并非在商业;目前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产品和营销策略被普遍认为是是企业的主要价值,近几年我们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入研究发现,不容易为竞争者模仿、复制的"人才"和"企业文化",才是独一无二的价值所在。企业的成功,取决于一个具竞争力的优势上,即企业员工的表现。换言之,优秀的专业人才是带领企业创造绩效与价值的关键。企业如何找到适合企业文化、又有能力协助企业成长的人才,是我们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最核心的工作之一。人力资源部门必须通盘了解企业未来几年的目标及营运方向,协助企业配合策略规划,订定出切合时宜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要寻找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我们必须先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其实,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不仅仅是"人",还包括"岗位"、"团队"、"职务簇"、和"关联".对于人的研究,我们大体上会注重于人的素质、人的能力、人的知识、人的业绩、人的价值、人的报酬、人的成本、人的投资等方面,这些信息都是依附在"人"这个活动的载体上,不管是"自然人理论"还是"科学人理论",或者是"职业人理论",都离不开对这些要素的分析与研究。 岗位的定义是大家最熟悉的,让我们忽视的是构成岗位的要素:岗位的目标、岗位的资源、岗位的重要性、岗位的胜任力模型、岗位的发展属性等。 职务簇是具备同样属性要素、但存在量差的岗位集合,同一个职务簇中不同的岗位,存在等级、重要性、目标等的差异。处于相同职务簇的群体,我们会用同样的管理方式去管理,如培训、考核、资源调配、薪酬设计等等。 团队是相对分散的人的集合,有非常多的组合规则,这些规则来源于"人"和"岗位"的属性,

公司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工作方案模板

公司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工作方案 为了进一步优化公司人力资源配置,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公司人岗匹配,有效控制人力成本,根据公司生产改革发展目标,结合公司实际,提出以下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一、优化配置目的 优化公司的人力资源结构,实现人岗匹配和人员能动性,合理的控制公司的人工成本,为公司的下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二、优化配置原则 (一)总量控制、岗位需要原则 (二)先优后劣、淘汰庸人原则 (三)人员适配、稳定人才原则 三、优化配置范围和方法 对显元化工科技公司的车间普工、后勤职能部门、学生用工进行优化配置。 (一)对于生产车间的固定岗位普工主要采用根据日常行为表现、工作中的表现、思想态度和年龄身体状况进行内部优化,留存一些年龄适中,表现良好的愿意同公司一起成长的员工; (二)对于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以配置劳务派遣用工和外协为主,减少公司直接编制性用工; (三)对于后勤职能办公室人员和中层管理者采用《岗位说明书》学习和监督观察考核,最后根据岗位职责和胜任标准综合评分衡量评

估等方式来决定岗位胜任力,如不适合者进行优化,保证岗位与人力相匹配,原则上一个人能做两岗的工作量,不配置第二人。对于关键性技术性岗位通过外部优化招聘的方式进行配置。 (四)对于公司学生用工的优化,采用先谈话后培养再胜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了解,对公司的认可性和工作的兴趣选择性,一些踏实能吃苦的可着重培养,对难管理不听话得过且过的人进行淘汰出局。 四、工作内容及措施 (一)开展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分析,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1、设计公司和各岗位组织架构图(已完成) 对公司目前总架构和各部的架构进行划分、清分,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配置,能合的岗位进行合并,不能合的进行员工工作量的控制来合并工作内容。 2、各部门人员满编缺编情况调查(已完成) 既然进行优化需要各部门人员的数量进行了解和各理配置,根据各岗位的情况进行编制了解,有四方面:所需编制、现有编制、所缺编制、储备编制。对于满编的部门需要了解人员工作量的合理性,是否需要合岗或者合工作内容;对于缺编的人员进行了解,先保证内部优化后外部优化,是否可以从目前不开工的岗位上进行调岗,管理层岗位和技术性岗位缺编的可以外招,对于临时性的岗位是否可以选用外协工和劳务派遣工;对于储备编制调查储备的原因,根据公司发展

出版社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出版社资源优化配置的数学模型 摘要 本文通过对出版社提供的调查问卷等数据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以增加强势产品支持力度等为原则对出版社的书号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首先我们对所提供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分别给出了该出版社各门学科所出版的书籍在所有书籍中所占的比率、调查数据中各学科书籍在所有书籍中的比例、该出版社在调查者心目中的排名情况、每年新书、旧书的比率、调查者获得教材的方式和被访者对该出版社与其他出版社主观评价平均得分的比较等,对该出版社目前在市场中的地位,市场状况等基本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为了使出版社06年的效益最大化,本文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一、如何对效益进行量化 二、强势产品的确定 三、如何体现对强势产品的支持 本文在确定效益的量化标准后,在书号总量,人力资源量,申请成功率,强势产品优先等约束条件下运用线性规划使效益达到最大。 效益的量化方面,我们利用历年各学科书籍销量与价格均值计算出该学科的收入,再除以其总的书号数得到各学科历年每个书号的平均价值,通过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测2006年各分社每个书号的平均价值。这样以各分社书号分配量为变量,可以得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函数。 强势产品的确定方面,我们考虑了该社各学科在市场中的占有率,以及各学科书目在整个市场的比例两个因素。通过累计重要度法,确定两个指标的权数,计算出各学科的重要度。然后以重要度对个学科排序,确定重要度高者工作能力满足率(即分配书号数/最大工作能力)亦高的约束条件。最后通过SPSS的聚类分析功能将学科进行分类,给出各学科强势水平的等级。 线性规划的约束条件有以下几项:书号总数一定;得到书号数不能大于最大工作能力;为保持工作连续性和对各分社计划一定程度上的认可,出版社在分配书号时至少保证分给各分社申请数量的一半;申请成功率变化不超过历年均值的 三倍标准差;重要度高者书号工作能力满足率亦高。 在上述约束下由线性规划得到出版社06年书号的最优分配。分配方案为:计算机类68,经管类42,数学类120,英语类102,两课类55,机械能源类36,化学、化工类18,地理、地质类30,环境类29。最优方案下的最大效益为0.2142579E+08。 数据分析发现历年各分社每一课程书号所占比例基本保持稳定,因此我们以此为依据再对各分社的书号进行分配。 关键字:灰色预测模型累计重要度法线性规划

优化资源的配置

优化资源的配置 编辑: 【摘要】由于IT产业的迅速发展,现代市场竞争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合现代企业的管理需要,而现代新兴的管理会计方法又不成系统,支离破碎。价值链会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本文主要从基本理论方面论述价值链会计以“实时”优化资源的配置为价值目标的合理性,以说明价值链会计的本质功能。 一、引言 传统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已逐步体现出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的思想。但是由于其对企业价值增值过程认识尚不深刻,对会计管理活动认知存在局限性。随着现代IT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现行的管理会计制度已不能更有效地为企业参与现代市场竞争服务。从企业的外部关系来看,价值链会计因更重视于资源的配置将具有更有效的资源调节能力;从企业内部管理来看,价值链会计将更重视于对业务流程的有效细分,以提高资本运作的效益。这将促使我们站在企业价值增值的新高度重新审视传统管理会计体系,为其重新定位。因此,笔者认为,以“实时”优化企业资源为目标取向的价值链会计将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二、IT环境下实时会计信息的传递 随着IT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企业可以更加便利地获取和传递信

息,这加快了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流的传递速度。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当信息流一旦成为产业关联中的主导因素时,由于其不同于物质的特殊属性,完全可以突破物质流相对固定的“上游—中游—下游”的产业传递轨道的束缚,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系统的集成。这不仅引导和加速了产业关联中的物质流,更加重要的是开辟了新的产业关联的传递路径,创造了产业融合拓展化的机会。产业关联程度随着信息的大量共享不仅使产业系统的灵活性增加,适应性增强,而且也使系统的组织与控制的能力增强,从而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显然,这种产业间的信息共享机制是企业通过协作得到的一个多赢的结果。它有效地促使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使其达到企业增收、产业增效的目的。这是促使产业内的企业共同合作的趋利动因。然而竞争的残酷性说明市场中的企业并不是“无私者”,它们又总是在寻找一个最为有利的时机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信息流的传递速度的加快在为企业带来更多机遇的同时无疑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风险。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在一个产业中保持其竞争优势,那么很可能随时因其对手已存在竞争优势的扩大而陷于不利地位,甚至于被排挤出市场。往往有很多的企业就是因为在决策中不了解市场的动态,刚刚上一条新的流水线就因为技术的革新而不得不停止生产;而当有一个很好的项目时又害怕风险而错失良机。企业在进行快速决策之前对于信息必须有两个基本的工作尚待完成:①及时收集、整理信息。②信息的及时分析。前者是一个前提条件,它的实现需要企业的管理层高度重视,具备基本的具备

人力资源配置的个人与岗位动态匹配模型

力资源配置的个人与岗位动态匹配模型 作者:罗伟良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中国加入WTO,对人才的争夺将更加激烈。人力资源是企业各项资源中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是物质资源的主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企业中其它资源的组合、运用都要靠人力资源来推动。但是,一个企业光有人力资源的堆积还是不够的,必须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益,否则,第一资源只会使企业产生更大的内耗。 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就是通过考核、选拔、录用和培训,把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及时、合理地安排在所需要的岗位上,使之与其他经济资源相结合,形成现实的经济运动,使得人尽其才,提高人力资源生产率,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人力资源配置既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起点,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终点,其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个人———岗位的匹配,提升组织的整体效能。人力资源配置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其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整体配置效益,它是决定企业能否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人力资源的配置既包括一个国家对全部人力资源的宏观配置,也包括企业与部门层次的微观配置。本文将专门探讨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有关问题。 二、我国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配置如此重要,但在国内很多企业和行业,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尤其是“大材小用”的人力资源配置问题在许多企业都存在,它们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追求高学历人才,但把高素质的人才招进来后,又将其放于低价值岗位上,从而造成企业成本的上升和人力资源的浪费。正因为如此,在人才市场上,才会出现某某单位招门卫时也需本科学历的不合理现象。通观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配置上的一些做法,如下的一些人力资源配置问题值得引起企业领导者和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视: 企业人力资源短缺与人力资源浪费并存 我国企业由于受传统计划体制和政策因素的影响,企业生存内外环境差,效益低下,企业发展所需人才引不进,现有人才留不住,企业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相当短缺。另外,由于有的领导者素质不高,在人才配置上不是考虑充分发挥企业人才的聪明才智,而是想方设法去卡住人才,使得人才学非所用或者用非所长,甚至被闲置,造成了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企业资源优化与优化模型

企业资源优化与优化模型 专业: 汽车服务姓名:倪欣业学号:1101507232 【摘要】:将质量功能展开的分析方法引入顾客满意度优化研究中,通过质量屋中矩阵图表的形式描述了顾客满意需求与企业资源配置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 并对此进行量化分析.通过定义资源配置要素配置率的概念,来解决顾客满意 度和资源配置多因素间由于量纲不同导致组合优化困难的问题,建立了基于质 量功能展开的顾客满意度优化决策模型.通过算例分析,说明了所建模型的有 效性和合理性,解决了企业资源配置过程中实施顾客满意战略的多因素多目标 的规划问题,实现了企业资源配置成本与顾客满意度的双赢目标. 【关键词】:资源、优化、企业 企业资源优化问题简介如何有效地利用稀缺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是经济学和管理学永恒的话题。一个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主要是人、财、物等有形资产以及技术、专利、品牌、市场等无形资产。本文所述的企业资源优化问题主要是指企业有形资产资源的优化问题。由于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大系统,影响企业经营的因素成千上万,利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很难使企业供应链协调运转。以功能划分部门的管理模式只在本部门内考虑资源配置问题,而无法兼顾其他部门和企业的整体利益。在一个部门看似最优的决策,从企业整体看,则可能是不优的,甚至是低劣的。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必须引入系统概念和集成化管理的新模式。管理人员在考虑任何一个部门的管理决策问题时都要站在整个企业的角度,全面、系统地考虑该决策对企业整体的影响。信息、通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创造新的集成化管理模式提供了新的手段。近十几年来相继问世的先进生产管理模式有计算机集成制造(CIM)、准时生产(JIT)、制造资源计划(MRPⅡ)、企业资源计划(ERP)、精良生产(LP)、敏捷制造(AM)和虚拟制造(VM)等。 确定规划是处理不确定环境下优化问题的理论工具,它提供了随机规划、模糊规划、粗糙规划以及模糊随机规划等多重甚至是混合不确定变量的建模与求解的基本原理。本文所研究的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优化问题是不确定理论在实际中的一个应用问题。企业人力资源培训问题是经济社会中一个复杂而又实际的问题,由于它的复杂性,其数学模型的建立往往比较困难。本文研究的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优化问题主要是考虑在不确定环境下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以平衡培训时间和培训费用之间的问题。 信息化大浪潮之下。没有IT系统,就没有进入企业,没有进入这个市场的门票。我们知道ERP软件不是一个完全通用的软件,还有个性化的东西,但ERP 厂商可以找到,别人有了ERP我也有ERP,你是制造业我也是制造业,如果IT 系统做得很独特可能会有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竞争力而是一个通用产品的话,这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集约利用和持续利用三者的辨证关系 王静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集约利用和持续利用三者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独立的辨证关系。 首先,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相同的,即两者都是以系统控制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理论、地域分异理论和地租理论等。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实现目标是相同的,对于城市土地来讲,都是在追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最大化,节约建设用地资源,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最终目标。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实现途径比较类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宏观调控,完全依靠市场调节不可能形成优化的土地资源配置或集约利用模式,必须建立起国家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机制,并通过法律手段和管理体制的改革来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资源的集约利用;二是科学预测与评价;三是建立“规划、计划、利用、监督”相互制约机制,才能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第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涵括土地集约利用,土地集约利用涵括土地优化配置。土地的优化配置可以实现集约利用,同样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但反过来,可持续的土地利用不一定是集约利用的,集约利用的土地不一定实现了优化配置。土地优化配置实质上可以理解为以土地可持续利用为根本目标和准则,在一定区域内使土地资源需求既能满足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不对人类未来的发展造成威胁。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资源短缺与低效利用造成,必须要通过优化配置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率。 土地可持续利用即土地现状功能的持续维持和提高,其前提是土地的现状功能必须是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的,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是静态概念,关注是一个时间截面上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问题,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动态概念,关注是在时间延续上土地资

人力资源配置模型研究

人力资源配置模型研究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人力资源配置模型研究 一、引言 杰克·韦尔奇曾说,“用人之道,其精髓就是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使其长处得以发挥,短处得以克服。这样个人和组织都能得到持续的发展。”我国目前的人力资源配置尚处在观念导入阶段,主要仍然是依靠配置者的经验分析与主观判断,结果人事不合、结构失衡等等现象时有发生,给组织造成巨大的内耗,严重影响了组织的人力资源效率与效益,已经成为制约组织生存与发展的瓶颈。如何有效地配置人力资源,已成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二、人力资源配置的涵义 对于人力资源配置的定义,理论界并没有达成共识。从组织管理的微观角度来看,所谓人力资源配置就是通过考核、选拔、录用和培训,把符合组织价值观和发展需要的人才及时、合理的安排在所需要的岗位上,形成一定的结构效应,并使之与其他经济资源相结合,使得人尽其才,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的为组织创造更多效益。根据这样的定义,人力资源配置包括人力资源初始配置及再配置两个部分,初始配置是指组织从外部吸纳人员的招聘活动,再配置则是指在组织内部进行的晋升、降职、轮岗及其与它们相关的一系列活动。 三、人力资源匹配模型要素的构建 1、数量要素 顾名思义,数量要素就是指,配置人员在数量上产生与岗位对应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组织外部环境及自身的变化发生改变。 2、质量要素 (1) 人与事的匹配。人与事的匹配又可称为“人岗匹配”,它是人力资源配置的重点。人岗匹配指岗位的要求与个人能力及素质的匹配。进行人岗配置时,应该根据每个人的能力模式和能力水平将其安排在相应的岗位上,因人而异,按能配岗;还应根据岗位的能力要求安排适合的人,因岗选人。实现人岗匹配的前提是工作分析和人才测评,工作分析是对岗位的认识(岗位职责及岗位的要求)、人才测评是对个人的认识(知识、能力、性格、技能等)。 (2) 人与人的匹配。如果将人岗匹配比作“选零件”,重在人与事的统一,能与位的对应;那么人与人的配置则是人岗匹配的展开与深化,它犹如

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机制模型

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机制模型A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在本质上就是要揭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通过什么样的机理来整合企业的人力资源,以及整合人力资源之后所达到的状态和效果。笔者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本土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机制模型,即牵引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竞争淘汰机制。这四大机制相互协同,从不同的角度来整合和激活组织的人力资源,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 企业通过牵引机制告诉员工应该前进的方向和应该采取的行为方式;通过激励机制给予员工不断提升自我价值、能力和业绩的动力;依靠约束机制来确保员工的行为始终处于帮助企业发展的轨道之中,而不发生破坏和偏离;依靠竞争淘汰机制来对不合格的员工进行淘汰。这四大机制形成了一个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力学系统,使得员工在企业中能够持续性地处于激活状态,并不断得到能力和业绩的提升。 一、牵引机制 所谓牵引机制,是指通过明确组织对员工的期望和要求,使员工能够正确地选择自身的行为,最终组织能够将员工的努力和贡献纳入到帮助企业完成其目标,提升其核心能力的轨道中来。牵引机制的关键在于向员工清晰地表达组织和工作对员工的行为和绩效期望。因此,牵引机制主要依靠以下人力资源管理模块来实现: 1.职位说明书 明确组织和工作对员工的期望和要求首先是通过职位说明书来完成的。通过职位说明书我们可以明确员工承担的职位所要履行的主要职责和工作内容,完成这些职责的业绩标准,以及完成这些职责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胜任能力要求。因此,职位说明书一方面向员工传达了在本职位上的主要工作内容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向员工传导了完成这些工作内容的标准要求,以及所需的能力要求。 2.KPI指标体系 职位说明书仅仅说明了组织对员工行为和工作的基本期望,但如果要从组织战略和部门目标达成的高度来提出对员工的期望,则需要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的KPI指标体系。KPI指标不仅仅是企业的考核体系,更为重要的在于,它是通过对组织战略的层层分解,形成企业自上而下的目标牵引机制。通过KPI,可以让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明确,为了实现组织的战略,自身应该承担什么样的KPI指标,以及自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确保KPI指标的达成。因此可以说,KPI指标体系是形成一个企业的牵引机制的核心职能模块。 3.企业的文化与价值观体系 企业文化往往隐藏于每个员工的行为和企业的制度化系统的背后,并借助于他们来得以体现。通过企业文化,企业传递给每一位员工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什么是企业所赞同和提倡的,什么是企业所反对和打击的。因此,文化也是企业牵引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4.培训开发体系 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牵引,还要依赖于企业的培训开发体系。通过培训开发,不仅可以提

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模型

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模型 摘要 本文通过合理假设,在考虑到公司的人员结构,工资情况,以及所接项目要求的因素下,把公司合理安排技术人员、人力资源问题转化为线形规划中的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问题,建立模型。从而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使公司每天得到最大的直接收益。 从公司一方的利益出发,得到了使公司获得最大利益的目标函数,并考虑到公司以及各项目对总人数的限制,得到总的约束条件。用数学软件lingo与lindo求出了人员分配的最优解,再得出的最优解的基础上随机取值与其比较,用matlab对数据进行处理及计算。分析与比较之后得出最优的人员分配如下:A项目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6人,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1人;B项目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5人,技术员、3人;C项目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6人,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1人;D项目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1人,技术员0人。公司达到的最大收益为27090.00元每天。 关键词:(线性规划目标函数约束条件 lingo lindo matlab 最优解人力资源)

一问题重述 “PE公司”是一家从事电力工程技术的中美合资公司,现有41个专业技术人员,其结构和相应的工资水平分布如表(一) 表(一) 目前,公司承接四个工程项目,其中两项是现场施工监理,分别在A地和B地,主要工作在现场完成;另外两项是工程设计,分别在C地和D地,主要工作在办公室完成。由于四个项目来源于不同客户,并且工作的难易程度不一,因此,各项目的合同对有关技术人员的收费标准不同,具体情况如表(二) 表(二)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各项目中必须保证专业人员结构符合客户要求,具体情况如表(三)

人力资源配置优化

人力资源配置优化 一、基础工作:洞悉组织结构形式构建 (一)直线式组织结构 特征:垂直直接管理。是适用于业务规模比较小、管理集中度比 较 高、专业化运营的公司组织结构。 (二)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 特征:实行垂直直接管理,对职能部门实行授权职能管理,即职 能部门在授权范围内实施管理。这种组织结构主要是以明确直接管理 授权的方式,避免管理权限模糊分散,造成管理混乱为目的,是普遍 适用于业务比较单纯、技术比较复杂、管理分工比较细致、需要职能 管理机构分担专业管理业务的大、中、小规模公司的组织结构 ft 主 上 蒼 |ft I 员

叮叮小文库 2 特征:同时实施垂直统一的职能管理及业务管理, 并按业务需要 组 织职能管理资源和管理关系。是适用于专业门类多、需要分权组织 专业业务协作,又必须实施统一的管理与协调的公司组织结构 (四)事业部式组织结构(三)矩阵式组织结构 职能部门M 理 项H 舒理的I ?缎 M I. 员上 W I. 虫松代农「姿与垣甘活胡的址1:) 顶H 协 <H 职陡部门绘珅 ■ 职能祁门绅珅

特征:以专业业务分工的事业部为基本管理单元, 实行公司与事 业部分权经营管理,事业部业务全面自主管理。是适用于业务专业性 强、门类多并具有相对独立性,技术复杂、业务规模庞大的公司的组 织结构。 总的来说,组织结构以适用于实现最佳管理为目的, 没有绝对的 选择标准,只有相对的比较优势。 二、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的原则与对策 人力资源配置就是要在单位内部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方法,对每个 岗位 的人员进行合理的筛选和配置,把每个员工的的最大能力有效激 发,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一)四大原则 1剩余权益共享原则 剩余权益共享原则是人力资源治理的最核心原则。公司将剩余权 益分 享给员工,尤其是分享给高资产专用性的人力资本,可以增强员 工对公司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减少高资产专用性人力资源拥有者的 “敲竹杠”行为,使员工将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从而 职能部仃 职能部门 创事业部 扯爭业部 冊事业部 盘区趙事业部

简易人力资源体系模型介绍

简易人力资源体系 模型介绍 简易人力资源体系模型

对于接触人力资源工作不久的人来说,比较困惑的问题就是如何用一种比较简易的模型,建立起对人力资源工作的整体认知,以及自己做的这些工作对于企业究竟有什么意义。很多人是从人力资源的某一模块开始接触这个领域的,当她成长到一定程度,需要负责操作整个体系的运作时,也会因此感觉无从着手。 一般来说,人力资源有两个基本管理层面,即人员管理和岗位管理;而支撑起管理面的有四个主要支柱,即招聘、培训、考核、薪酬;四个支柱和两个基本面又将产生八个交点,以此衍生出八个领域的工作。这些就构成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工作。 以下是笔者从实战层面尝试着对人力资源体系建立的简易模型。接下来我们就分别分析一下这些构成要素所应包含的实际内容: 一.两个基本管理面: 1.人员管理:无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一定是建立在基本的人员信息管理基础上的。因此人力资源部门首要工作就是建立高效合理的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档案信息要素(如姓名、学历、级别、入职时间等)、编号规则、档案管理规定等。有条件的企业应使用数据库进行人员信息管理。2.岗位管理:这是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容易忽视的部分。如同建立人员管理档案一样,企业应建立岗位管理档案及相关体系,也就是我们一般说的岗位说明书体系。一般来说,企业

都会有自己的组织结构,对各个基本管理单元的主要职责及相互间的隶属关系进行明确说明,而在此之下,还有必要进一步细分,对最小的工作单元——岗位——进行明确说明,包括岗位的隶属、性质、设置该岗位的目的、主要职责、任职资格等要素,并编制相应的岗位编号规则、岗位管理规定(什么时候增加、撤消、变更岗位,及此时应遵循的流程及相关手续)等制度。 有了以上两个基本面,我们就有了进一步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否则任何人力资源工作都将失去着力点,变得空洞、失效。 二.四个支柱: 1.招聘:建立基本的招聘流程。招聘流程中可包括从如何进行招聘预测、如何提交人员需求、如何进行招聘准备,到如何评估和管理招聘渠道、不同类型员工的甄选流程和基本标准,以及招聘的基本原则和思路等,还可将新员工的报到、上岗流程及试用期OJT管理等内容也涵盖进去。内部招聘作为企业人员补充的重要途径,也可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有条件的企业可考虑建立人才数据库。这样,至少在具体实施上,企业有了一个基本可 参照的行为标准和运作平台。 2.培训:简单来说,培训体系可分为组织体系、流程体系和信息体系。小型企业的培训一般由人力资源部门直接管控,然后与各部门经理直接合作实施企业培训;而中大型企业则可能设立教育委员会或管理学院之类的机构,以书面形式确定该机构的职权,

优 化 资 源 配 置 调 整 产 业 结 构

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 实现工业经济新跨越 ----**县工业经济考察团赴内蒙考察报告 为加快推进我市工业化进程,**县工业经济考察团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市(以下简称“三市”),就“资源利用与结构调整”为题进行调研考察。 一、基本经验及做法 “三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契机,依托极其丰富的资源禀赋,用足用好国家政策,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效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经济实现优质快速发展,刮起一股强劲的“内蒙经济风暴”。2005年,呼、包、鄂“三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实现163.5亿元、300.03亿元、202.6亿元,增速分别达30.8%、32.4%、35.9%,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一)以资源开发利用为依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三市”具有以优质煤炭为主的矿产资源、以乳业为主的畜牧资源和以辽阔草原为主的土地资源等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当地政府以此为依托,提出了“资源转化、城市转型、体制转轨、产业转化”的发展思路,从而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结构调整,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培育出伊利、蒙牛、鄂尔多斯、东方希望铝业、伊泰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改写了牧区经济发展的历史。 (1)为企业创造良好创业发展环境。一是制定地方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呼和浩特通过实施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办法和关于放开放活中小企业的规定等政策,采取“放水养鱼”,利用如意区、金川区等经济开发区作为“筑巢引凤”的良好平台,为企业提供厂房及配套设施,先后引进了台资汉鼎光电公司、TCL王牌电器公司等多家高新技术企业。鄂尔多斯规定“投资建设煤炭大项目,开采的原煤除50%的必须就地转化成煤电或煤化项目外,其余50%的

公司人力资源优化方案

**公司人力资源优化方案 一、目的 优化公司的人力资源结构,合理的控制公司的人工成本,为公司的下一步发展打好基础。二、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 (一)人员状况 目前公司共有员工1672人(含搬运187人,其中搬运工143人,上面工16人,上料班26人,电梯工2人)。纳入编制人员1485人,制面部生产人员1104人,辅助生产人员116人,管理服务人员152人(包括管理干部12人,质检员42人,保管45人),各部门情况如下表: 从现有实际人数与编制相比,超编46人,但现有编制并不是很科学,总体上讲,人员隐性

超编现象严重,可压缩人员远不止46人,须进一步的分析确定合理的人员定编数量。(二)学历状况 1、除搬运外全体人员的学历状况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目前公司中专以上学历占30.3%,与公司要求明显偏低,人员学历层次越高差别越大,而且部分人员学历有虚假现象,正规院校的学历偏少,人才后备力量匮乏。 2、管理干部、后勤职员、生产员工的学历状况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公司的管理层和生产人员学历结构需要优化。生产部人才储备不足,不能保证公司规模扩大对人才的需求。 (三)人力成本状况 拿2002年2月份的情况为例,生产系统人均工资为701.32元,后勤人员人均工资为813.95 元,人均工业产值每月2.024万元,工资总额为1107568.42元。从整个郑州地区人力成本状况来看,生产系统的人均工资高于郑州地区的平均工资(679元),在周边地区已有相对较强的竞争力,与同行业相比,生产工人工资也相对较高,结合公司下一步规划,生产工人的工资近期可不再调整或适当压缩。后勤人员人均工资,略低于郑州地区后勤人员的工资(871元),从整个就业情况来看,但也可以不做调整,我们可以调整好关键岗位和普通岗位之间的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

胜任力模型本身是岗位对于人的要求,在HR中的应用上主要几个方面: 一个是招聘的时候,根据胜任力模型进行选择; 二是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根据员工不同的特质进行规划 三是在某些时候进行薪酬体系重新构建的时候,会利用胜任力模型来进行首次套档 四是可能用咋绩效管理上,有些企业会讲胜任力中涉及的一些内容在绩效考核中作为指标来运用 在员工个人成长方面,进行相对应的指导和培训。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葛优在电影《天下无贼》中的这句台词成了2005年职场上自我安慰的名言。在人们大谈职位难求、工资太低、高能低就等"人才贱价论"的同时,已经有很多公司为求良将,引入价值百万的人才测评体系--胜任力模型。 "现在招人太容易了,在招聘会现场一个职位就能收到几千份简历,通过人才网站每天都能收到几百封求职信。仅凭一份简历和几次面谈的选人方法成功率太低,花钱招人,人是招来了,可是没有几个合适的。公司频繁的人员流动,老板也会质疑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能力。"在3月北京的一次招聘会现场,记者见到了已在某私企干了3年招聘的王胜纲,此时他看着面前一大堆简历更加郁闷了。 王胜纲的困惑是所有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最大难题,现在的企业如果想要找到最合适的员工,就好像王子寻找灰姑娘一样拿着水晶鞋挨家挨户去试,可是很多企业连这双"水晶鞋"都没有找到,试问拿什么去寻找自己企业"最爱的人"呢? 随着全球500强企业定居中国,随着海归飘扬过海回到祖国,随着心理学科领域研究的国际交流。一个叫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在中国的企业管理中开始浮出水面,据称只要使用了这套模型就能够帮助企业找到最合适的人才。

胜任力模型咨询顾问告诉记者,胜任力模型不仅能帮助企业找到合适的员工,同时也能使员工更能适合自己的职位,可以应用贯通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中。 以医疗器械销售经理的职位为例,第一步:选人。咨询顾问根据公司的规模、特色,设计出对职位能力的要求,包括必须具备知识(医疗)背景、活动能力、管理能力、销售能力等。在招聘时,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测试题对人才进行打分,对照胜任力模型给出的标准,找出得分最高者就是最合适的。 第二步:用人、育人。员工进入公司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然后测试打分,判断其能否适应公司的企业文化、工作环境和工作能力等方面。如果发现其不能与他人共处的严重问题,就该考虑其去留问题。 第三步:留人。除了提供培训的机会让员工得到发展以留住员工,留人还体现在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和薪酬上。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能够统一绩效考评的标准,将评估的重点放在企业最希望得到的表现上。 胜任力模型的到来,让很多公司好像看到了商机。一时间,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冒出了各种胜任力模型宣讲班,胜任力模型成为人力资源业内最受宠的管理概念。好景不长作为概念推出的胜任力模型因为价高使用难度大,又好像被打入"冷宫"。此时看胜任力模型是疑云重重,《中国科技财富》请来业内专家和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一起探寻其真面目。 胜任力模型在中国可能水土不服 --北京师范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心理研究所所长金盛华教授 对于胜任力模型,中国的企业还没有做好准备来接受,这是中国企业的发展情况所决定的。中国企业爆发性的成长让他们忽视了企业内部的管理,同时也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