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胃淋巴瘤1例-影像学简介

合集下载

胃淋巴瘤的影像诊断PPT

胃淋巴瘤的影像诊断PPT
软组织密度肿块
CT扫描可能发现胃周或腹腔软组织 密度肿块,提示肿瘤浸润。
MRI表现
胃壁信号异常
MRI检查可观察到胃壁信号异常 ,表现为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
权像高信号。
扩散受限
扩散加权成像(DWI)可观察到 肿瘤细胞扩散受限,表现为高信
号。
增强扫描强化
增强扫描可观察到肿瘤组织强化 ,与正常胃壁形成明显对比。
胃淋巴瘤的影像诊断
汇报学检查方法 • 胃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 • 胃淋巴瘤的影像诊断标准与鉴别诊
断 • 胃淋巴瘤的影像诊断进展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胃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和改善预 后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CT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胃淋巴瘤在胃壁内的浸润范围、与周 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同时,增强CT还可 以通过观察肿瘤的血供情况,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肿瘤。
MRI检查
总结词
MRI检查是一种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详细描述
MRI检查可以提供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清晰地显示胃淋巴瘤在胃壁内的浸润深度和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 系。同时,MRI检查对于观察肿瘤的内部结构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多学科综合诊断(MDD)模式的推广也使得医生能够从 多个角度对病变进行分析,从而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可能性 。
个性化治疗与影像诊断的结合
随着个性化治疗理念的普及,影像诊断在胃淋巴瘤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医生可以根据每个患者 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而影像诊断则可以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实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影像诊断是胃淋巴瘤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肿瘤的大小 、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浸润型胃淋巴瘤和浸润型胃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

浸润型胃淋巴瘤和浸润型胃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

浸润 型 胃淋 巴瘤平扫密度 均匀
1 ,三 期增强扫 描均呈 均匀轻 中度 强化 ,密度 不均 5例
匀 伴坏 死 2例 ,非 坏死 区组 织亦 呈均 匀 强化 ; 部病 全
例 门静 脉 期强 化 明显,相 对动 脉期 及平 衡期 C T值 差
11 一般 资料 .
我 院 20 .6~ 2 1.0经 胃镜活检或 070 001
1 图像分析 由 2位经 验丰 富的影像 学医师在 不知 3
2 胃周肿 大淋 巴结 腹 部淋 巴结短径 ≥ 1 m 视 为 . 6 0m 淋 巴结 肿大 。1 7例浸润型 胃淋 巴瘤 中 出现腹腔 淋 巴结 肿大 9 ,其 中小弯区 5例,幽门区 4例 ,肝、胃右大 例 网膜 区 7例,脾 区 4例 ,胃周 2个 区 以上 的淋 巴结肿 大 7 。2 例 2例浸润型 胃癌中出现腹腔淋 巴结肿大 2 例 , 0 其中小弯区 8 , 例 幽门区 4 , 例 肝、胃右大 网膜 区 7 , 例 脾区 1 例, 胃周 2个区 以上 的淋 巴结肿 大 2例 ,二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 1 x=3 0 ,P< 0 5 。 9 。 ) 0 27 病理 结果 1 胃淋 巴瘤 中弥漫大 B细胞淋 巴瘤 . 7例
资料 , 旨在提 高二者的鉴别诊断水平 。
大层 面 ,病 灶侵 犯 胃周径 > 5 % 者 :胃淋 巴瘤 1 , 0 2例
胃癌 1 , 5例 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 .2 , x=0 6 P:0 7 ) 0 . 2。 8
2 胃壁厚度 _ 2
1 例浸润型胃淋 巴瘤 患者病灶均呈不同 7
出现黏膜皱襞集 中、中断和破坏 改变 。
期增强检查 , 扫描参数 : 层厚 5 m, m 层距 5 m, m 视野 ( O F V) 3 0 m,电压 10V,电流 30 8m 2k 5mA; 经肘静脉用 高压注

胃淋巴瘤小结(影像学速记)精品PPT课件

胃淋巴瘤小结(影像学速记)精品PPT课件

胃淋巴瘤CT 表现
弥漫浸润型:胃壁广泛增厚,甚至超过全胃的 50%或病变多发。表现为胃壁弥漫性或节段性 增厚,管腔变窄,管壁厚度1cm ~ 10cm,且 向外周累及大部或全部管壁。腔外轮廓大多光 整,周围脂肪间隙大多清楚,管壁较柔软。
节段型或局灶型:侵及胃的范围<50% 或局灶 性增厚
息肉型:单发或多发突向腔内的息肉肿块,表 现为腔内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光滑锐利,平 扫密度较均匀,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
多发结节(箭示)原发性胃淋巴瘤 CT图像
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 累及范围 病变区胃壁厚度 胃腔改变 粘膜情况
密度与强化
淋巴结转移
胃淋巴瘤
胃癌
一般不严重
较重
胃窦及胃体
胃窦、小弯侧、贲门区
尝尝广泛
累及范围较小
增厚明显(平均最大厚 增厚((17.7±3.2) 度为(24.4±12.1)mm) mm)
有一定的扩张性和柔软 胃壁僵硬、胃腔狭窄及
讲师:XXXXXX XX年XX转移范围较
移,易合并腹膜后肾门 前小,腹膜后肾门下淋
下淋巴结肿大
巴结肿大叫前少见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0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在PGL 中上述病理类型均可发生,但常见的是B 细胞来源的非霍 奇金淋巴瘤(NHL)
PGL 主要病理类型包括: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DLBCL) (占45%~59%)、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占 38%~48%)、滤泡性淋巴瘤(FL)(0.5%~2.0%)、套细胞淋巴 瘤(MCL)(占1%左右)、Burkitt 淋巴瘤(占1%左右)及T 细 胞淋巴瘤(1.5%~4.0%)等

胃肠道淋巴瘤的CT影像表现

胃肠道淋巴瘤的CT影像表现
பைடு நூலகம்
Th e CT e t r s o i a y g sr i e tna y pho a fa u e fprm r a t 0ntsi llm m
(fEN o g.HAo i I Yn Ka .SHA NG Y n — i ig Je.Y ANG nk i We r u .ZHANGWwe .X UE n i Pe g De a p ,, £t o d oo y.Z e g h uPe p e s ia 。Z e g h u,He a o i c 5 0 3 J Ra ilg h n z o o l' Ho p tl h n z o s n nPr vn e 4 0 0 ,P. h n RC i a
【 摘 要】 目的 探 讨 原 发 性 胃肠 道 淋 巴瘤 的 C 表 现 及其 诊 断 价值 。方 法 分 析 1 T 7例经 f 病 理 证 实 的 原 发 性 胃 肠 临床
道 淋 巴瘤 的 C T表 现 。 结果 原 发 性 胃淋 巴瘤 ¨ 例 ( 润 型 6例 、 疡 型 2例 、 块 2例 及 混 合 型 l ) 其 C 表 现 及 特 浸 溃 肿 例 . T 征 有 : 漫 或 局 限性 胃壁 增 厚 , 度 不 均 . 不 光 整 . 增 厚 内缘 呈 分 叶 状 或 波 浪 状 . 浸 润 型 中增 厚 胃壁 内缘 表 面 伴 有 弥 厚 壁 其 3例
【 sr c] Obet e To dsu st eCF fa u e fp i r a tone tn llmp o Abta t jci v ic s h et rso rmayg sr itsia y h ma ( GI P L)i r e O i rv h n o d rt mp o et e
【 关键 词 】 胃肠 道 淋 巴瘤 ; 层 摄 影 术 , 体 x线 计 算 机 中 图分 类 号 : 1 . 2 R 3 . ; 7 5 3 R8 4 4 ; 7 5 2 R 3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O 69 l ( O 2 0 — 5 8 O l O — O l 2 l )4 0 7 一3

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CTMRI诊断

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CTMRI诊断

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CT/MRI诊断王守安,吴晶涛,陈文新,孙 骏,董 颖(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扬州 225001) 【摘 要】 目的 提高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CT/MRI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CT/MRI平扫+增强表现。

结果 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淋巴瘤均为非霍杰金淋巴瘤,12例为B细胞来源,3例为小淋巴细胞型,1例为T细胞型。

10例为胃壁肿瘤,5例为小肠肿瘤,1例为结肠肿瘤。

13例表现为弥漫增厚型,3例表现为溃疡型。

增强扫描后15例明显均匀强化,1例不均匀强化。

结论 CT/MRI对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关键词】 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体曾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735.2;R814.42;R 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011(2012)07-1110-03CT/MR diagnosisi of primary gastriointerstinal malignant lymphomaWANG Shou-an,WU Jing-tao,CHEN Wen-xin,SUN Jun,DONG YinDepartment of Medical Imaging,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Yangzhou University,Subei Peoples Hosipital of Jiang-su Province,Yangzhou 225001,P.R.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CT/MR diagnostic level of primary gastrointerstinal malignant lymphoma.Meth-ods Imaging data and pathology or opertative results of 16patients are erview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All patientswere non-hodgkin lymphoma,of whom 12were B cell,3were small cell,1was T cell.10located in stomch,5in intersti-nal,and 1in colon.13patients were well thickening type,and 3were ulceration type.15patients were homogeneously en-hanced after intervenous injection of contrast agent,1patient was heterogensis enhanced.Conclusion CT/MR have highdiagnotic value to the gastrointestinal malignant lymphoma.【Key words】 Gastrointestinal;Malignant lymphoma;CT;MR 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胃肠道肠壁内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是常见的结外淋巴瘤,约占结外淋巴瘤的30%~45%[1],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5%,临床表现与胃肠道恶性肿瘤类似,但预后却明显优于后者,与节内淋巴瘤相比,预后也比较好。

胃淋巴瘤的18F—FDGPET/CT表现与鉴别诊断一与胃癌比较

胃淋巴瘤的18F—FDGPET/CT表现与鉴别诊断一与胃癌比较
医学 影 像 学 杂 志 2 O 1 3年 第 2 3卷 第 2期 J Me d I ma g i n g Vo 1 . 2 3 No . 2 2 0 1 3
胃淋 巴瘤 的 F — F D G P E T/ C T 表现 与 鉴别 诊 断 一与 胃癌 比较
孙 高峰 , 潘桂 霞 , 彭 烨 , 崔 斌 , 左 长京
a n d g a s t r i c c a r c i n o ma we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Th e a i m o f t h i s s t u d y wa s t o a p p r o a c h t h e a d e q u a c y o f F - F DG PE T/ CT i n d i a g —
显 著增 高 ) , 2 6例 ( 6 0 . 5 ) 呈 Ⅱ型 表 现 ( 胃壁 节 段 性 增 厚 伴 F D G代谢 显著增 高) , 1 5 例( 3 4 . 8 ) 呈 Ⅲ型表现 ( 胃 壁 局 限性
增 厚伴 F D G代谢增高) ; S UVma x范 围 2 . 6 ~3 4 . 6 , 平均 S UV ma x =8 . 9 , 与 胃淋 巴 瘤 比 较 , 两者 S uVma x有 显 著 统 计 学 差
异( P <O . 0 5 ) 。P E T / C T评 价 : l 6例 仅 累及 胃壁 , 1 4例 累及 胃壁 和 淋 巴 结 , 1 3例 累 及 胃壁 、 淋 巴结 和 其 它 脏 器 。 结 论 胃淋 巴瘤 的 F — F D G P E T/ C T 表 现 以 I型 和 Ⅱ型 更 为 多见 , 而 胃癌 则 以 Ⅱ型 和 Ⅲ型 多 见 , 且 胃淋巴瘤 S UV ma x显 著 大 干 胃癌 。 因此 , 结合形态学和 S UVma x有 助 于 淋 巴瘤 与 胃癌 的 诊 断 和 鉴 别 诊 断 。

胃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胃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C 资料 。结果 :6例 均为 B细胞 性 非 霍 奇金 淋 巴 瘤。 胃淋 巴瘤 C r 1 r表 现可 分 为 三 种类 型 :胃壁弥 漫 增 厚 型 1 3例 (12 , 段增厚型 2例(25 , 8 .%) 节 1 .%) 肿块型 1 ( .%) 平均 壁厚 3 3r 06 .e ) 例 63 ; .e ( . ~6 8r 。胃淋 巴瘤 平扫 密度基本均匀 , a a
g s i mp o ei e y p too y w 陀 r t s e t ey a ay e . s l : — e y e n n no g n lmp o s c n r e n 1 at c l h mav r d b ah lg e er p c i l n ls d Reu t B c l tp o - d t y h ma wa o f m d i 6 r y i f o v s l d i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6 0 120 )1 28 4 10 —91 (08 1 —18 —0
XU I n -a g, HE A m i J t gg n C N — e , NNCXi-i o nqn g
Dpr etfRdo  ̄,Fr eam n o aio t l it s
1 .%) adit n ,.%) Mentcn ̄ o si w lW S . c ( . —68m) A a s e o oeeu ncn 2 5 , n l¥( =163 . a i e f a r a a 3 m 0 6 .c . ues r hm gnoso — ns hk g tc l 3 ew e o vnoa C 'Tel i hd i t m du hne et nemrsehne r(md s ̄: a r m hm  ̄ ae hr esc etnl I h s m a 出 o eim e acm nO t t nacdC . i . eo l n o a- S uirG si l po a hv a r t G i tc y e  ̄tii

医学影像-胃癌及胃其它占位病变影像学

医学影像-胃癌及胃其它占位病变影像学
…………….
胃癌的鉴别诊断
n 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胃石、胃底静脉曲张 n 恶性淋巴瘤:Ⅱc样浅凹陷、不规则的多发溃疡、巨大皱襞与隆
起混合存在,淋巴瘤的胃壁浸润对胃壁的柔软性影响不重。
n 类癌:X线具有粘膜下肿瘤的特征,其形态演变过程为:山田Ⅰ 型隆起→类似早癌Ⅰ、Ⅱa,Ⅱa+Ⅱc型隆起→类似进展期 BorrmannⅡ、Ⅲ型胃癌的溃疡。
Gastric leiomyosarcoma
病因病理
n 胃平滑肌肉瘤病理上起源于平滑肌,除多数 病例系由平滑肌瘤转化而来,少数为原发恶 性。
n 可分为胃内型、胃外型及胃壁型。 n 胃内型主要发生于粘膜下,向胃腔内生长;
胃外型位于浆膜下,主要向胃外生长;胃壁 型则部分在胃内粘膜下,部分在浆膜下,向 胃内、外生长,呈哑铃状。表面粘膜可发生 溃疡。
早期胃癌
癌组织的浸润深度仅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不 管肿瘤范围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 n Ⅰ型:隆起型—肿瘤呈类圆形突向胃腔,高度超 过5mm,边界清楚,基底宽,表面粗糙,表现为 小而不规则的充盈缺损,边界清楚 n Ⅱ型:表面型—三个亚型Ⅱa型、Ⅱb型、Ⅱc型, 其中隆起Ⅱa型及凹陷Ⅱc型均不超出5mm,见胃 小区和胃小沟破坏呈不规则的颗粒状杂乱影,有 轻微的凹陷和僵直,多数界限较清楚 n Ⅲ型:凹陷型—凹陷超过5mm,显示形态不整、 边界清的龛影,周围粘膜皱襞截断、杵状、融合
进展期胃癌(BorrmannⅡ) 半月综合征
Borrmann 型胃癌进展期
Borrmann Ⅲ型
n 溃疡形状与Ⅱ型者相似。 n 此型胃癌环堤外缘呈斜坡状隆起,宽窄不均,
甚至有部分破坏,x线检查无论正面观或侧 面观,均不能显示锐利的环堤外缘。 n 少数病例加压检查也可显示半月征,但出现 率较低,环堤与胃壁呈钝角。 n 因肿瘤附近的胃壁常有癌组织浸润,表现僵 硬并与正常胃壁境界不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像学检查手段
• B超超声扫描:(1)经腹壁B超扫描, 首先喝水充盈 胃后扫描可观察胃壁的厚度、胃蠕动、胃粘膜 或腹膜后淋巴结有无肿大(2)经胃内窥镜内B 超 扫描有助于鉴别胃炎、胃壁静脉曲张与胃淋巴 瘤浸润胃壁导致的胃壁增厚。但不能鉴别胃癌 还是淋巴瘤
• 淋巴结外淋巴瘤中胃肠道是最好发的部 位,约占结外淋巴瘤的50% ,但只占胃恶 性肿瘤的2-7%
• 胃淋巴瘤( gastric lymphoma )在临床上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 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L)其临床病理具特异性
胃壁分层
胃淋巴瘤起源于粘膜下层的淋巴组织, 沿胃的长轴生长
•经典的RS细胞为镜影细胞,两 个核相对排列,彼此对称,每个
核都有一个大包涵体样嗜酸性核
仁,周围有透明带,两个核看起
来似猫头鹰的双眼,核膜明显 •典型的RS细胞最常见于混合细 胞型,而在结节硬化性不常见,
在淋巴细胞为主型则更罕见
胃淋巴瘤
• 按照淋巴瘤的发生部位,可将其分为淋 巴结内和淋巴结外淋巴瘤
病因
• 不完全清楚 • 两种学说:病毒感染学说
免疫缺陷学说
• MALT 淋巴瘤的发病与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密切相关
• HP的慢性感染状态刺激了黏膜内淋巴细胞聚集 ,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自身免疫反应激活免疫 细胞及其活性因子,造成了胃黏膜内淋巴滤泡 的增生为胃淋巴瘤的发生奠定了基础MALT的发 生
52.1
T4,T5
任何N
M0

任何T
N3,N4
M0
25.0
任何T
任何N
M1
检查手段
• PGL 的术前检查主要有内镜和影像学检查 • 胃镜下PGL 常表现为胃腔内隆起性黏膜下肿块
,部分可见表浅小溃疡,多伴有胃壁增厚、僵 硬
• 内镜活检确诊率较低(29.6%~56.4%)。其主要原因包 括:(1)胃黏膜活检取材较浅,常无法取到黏膜下病 变组织;(2)PGL 与低分化腺癌的镜下表现相似,在 取材组织较少的情况下极易混淆
分级及分期
• Ann Arbor 改良分期法 是根据受累范围及淋巴结转
移部位而设计的分期法。
• ⅠE期:淋巴瘤局限在胃,无淋巴结转移 ⅠE1期:肿瘤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称早期淋巴瘤
);
ⅠE2 期:肿瘤已穿越粘膜下层。 • ⅡE期:淋巴瘤局限在胃,有淋巴结转移。
ⅡE1期:胃淋巴瘤伴胃周淋巴结转移; ⅡE2期:胃淋巴瘤伴横膈下非胃周淋巴结转移。 • ⅢE期:胃淋巴瘤伴横膈两侧淋巴结转移 • ⅣE期:血行播散累及其他脏器或组织
腹组病例汇报
2012-6-12
Medical History
• Male,51 years old, rapid emaciation for two months, Epigastric discomfort
胃镜
腹部强化CT
淋巴瘤
• 淋巴瘤(lymphoma):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其发 生大多与免疫应答过程中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某 种免疫细胞恶变有关,是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
• 如不符合上述条件则认为是继发性胃淋 巴瘤,即全身性淋巴瘤的一部分。
PGL的病理类型
• 在2001 年WHO 淋巴瘤分类中,恶性淋巴瘤共 分为30种病理类型
• 在PGL 中上述病理类型均可发生,但常见的是B 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 PGL 主要病理类型包括: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 瘤(DLBCL)(占45%~59%)、黏膜相关淋巴 组织(MALT)淋巴瘤(占38%~48%)、滤泡性 淋巴瘤(FL)(0.5%~2.0%)、套细胞淋巴瘤( MCL)(占1%左右)、Burkitt 淋巴瘤(占1%左 右)及T 细胞淋巴瘤(1.5%~4.0%)等
分级及分期
• TNM分期法
• T1:肿瘤浸润粘膜层或黏膜下层; • T2:肿瘤浸润肌层; • T3:肿瘤浸润及浆膜下层; • T4:肿瘤浸润穿透浆膜层; • T5:肿瘤侵犯邻近结构。 • N0: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 • N1:胃周淋巴结转移距肿瘤边缘3cm以内; • N2: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脾动脉及腹腔动脉旁淋巴结有转移,
或胃周距肿瘤边缘3cm以外有淋巴结转移 • N3:腹主动脉旁、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或其他腹腔内淋巴结有
转移
• N4:淋巴结转移范围超过N3 • M0:无远处转移 • M1:有远处转移
分级及分期
TNM分期
分期
T
N
M
5年生存率
(%)

T1
N0,N1
M0
100

TI
N2
M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8.9

T2,T3
N0,N1,N2 M0
• 按组织病理学改变,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 lymphoma,NHL )
发病年龄 原发部位
扩散类型
组织学分类 RS细胞 临床表现
HL与NHL的不同
HL
青年多见 一个或一组淋巴结
邻近淋巴结转移
较简单 含有 首发症状主要为无痛性颈部或 锁骨上淋巴结进行性肿大,发 热、盗汗、瘙痒及消瘦等全身 症状较多见,特有表现为饮酒 后淋巴结疼痛(非所有患者都 有)
临床表现
• 缺乏特异性 • 可以出现腹痛、上腹不适;呕血和黑便
为表现的上消化道出血症状;腹部肿块 纳差、消瘦、贫血; 消化道梗阻症状
临床诊断原发性胃淋巴瘤依据
临床诊断PGL 的主要依据: • (1)浅表淋巴结无肿大;(2)纵隔淋
巴结无肿大;(3)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 常;(4)肝脾无异常;(5)病变以胃 为主,可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NHL
随年龄增长,发病增多
随机和不确定性(约2/3原发 于淋巴结,1/3原发于结外器 官)
不连续性,有远处扩散和结外 侵犯的倾向
非常复杂

复杂,为无痛性颈部或锁骨上 淋巴结进行性肿大为首发症状 的较前者少见,常以高热、各 器官及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 现
经典RS( Reed-Sternberg ) 细胞
胃镜
影像学检查手段
• 胃肠钡餐造影: 口服钡剂造影或气钡双重对比 造影是上消化道最基本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 CT 扫描:喝清水1000-1500ml,使胃肠道充盈, 再行增强扫描, 可形成良好对比, 即可观察到腔 内的肿物, 也可以显示管壁的厚度及其与周围 的组织毗邻关系, CT扫描还可以观察腹腔有腹 膜后淋巴结、肝、脾等器官, 有利于对比和分 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