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蒸馏及分馏实验
实验2蒸馏和分馏实验比较

实验 2 蒸馏和分馏实验比较(丙酮—水混合物分离)实验讲解前提问:1.分馏装置由几部分组成?与蒸馏比较有何不同2.分馏的主要目的一、实验目的:(1)理解蒸馏和分馏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什么情况下用蒸馏,什么情况下用分馏。
(2)熟练掌握蒸馏装置的安装和使用方法。
(3)掌握分馏柱的工作原理和常压下的简单分馏操作方法。
蒸馏和分馏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有机物质的沸点不同,在蒸馏过程中低沸点的组分先蒸出,高沸点的组分后蒸出,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不同的是,分馏是借助于分馏柱使一系列的蒸馏不需多次重复,一次得以完成的蒸馏(分馏就是多次蒸馏),应用范围也不同,蒸馏时混合液体中各组分的沸点要相差30℃以上,才可以进行分离,而要彻底分离沸点要相差110℃以上。
分馏可使沸点相近的互溶液体混合物(甚至沸点仅相差1-2℃)得到分离和纯化。
二、实验原理蒸馏——将液态物质加热到沸腾变为蒸气,又将蒸气冷凝为液体的联合操作过程。
用蒸馏方法分离混合组分时要求被分离组分的沸点差在30℃以上才能达到有效分离或提纯的目的。
蒸馏是分离和提线液态有机物常用方法之一;也可用来测量液态物质的沸点(常量法)。
分馏——装置上比蒸馏多一个分馏柱,在分馏柱内反复进行汽气冷凝回流过程,相当于是多次的简单蒸馏,最终在分馏柱顶部出来的蒸气为高纯度的低沸点组分,这样能把沸点相差较小的混合组分有效的分离或提纯出来。
用图1表示蒸馏和分馏的分离效率,能形成共沸混合物的混合物不能用蒸馏或分馏分离或提纯(见图2)。
影响分离效率的因素:①分馏柱效率——理论塔板数一块理论塔板相当于一次普通蒸馏的效果②回流比——回流比越大,分馏效率越好(即馏出液速度太快时分离效果差)③柱的保温三、简单的分馏装置和蒸馏装置(略)、冷凝管的选用原则(略)四、实验步骤1.按图安装好蒸馏或分馏装置,接受器改用量筒以便读取馏出液体积(两人配合)2.丙酮—水混合物分馏3.丙酮—水混合物蒸馏实验关键:①馏出速度1滴/1~2秒②注意平稳加热和分馏柱保温六、根据记录及结果馏出液体积ml 第一滴 2 4 6 8 10 11 12 13 14 16 18 ……分馏温度℃62℃62℃62℃馏出液体积……蒸馏温度℃依上表数据在同一坐标上图作分馏曲线和蒸馏曲线七、结果讨论操作要点和说明1、进行蒸馏操作时,有时发现馏出物的沸点往往低于(或高于)该化合物的沸点,有时馏出物的温度一直在上升,这可能是因为混合液体组成比较复杂,沸点又比较接近的缘故,简单蒸馏难以将它们分开,可考虑用分馏。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常压蒸馏与分馏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常压蒸馏与分馏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常压蒸馏与分馏试验161范瑶函实验时间:12⽉4⽇常压蒸馏(Distillation)⼀、实验⽬标1、了掌握常压蒸馏的原理、操作及⽤途2、掌握常量法测定液体样品的沸点3、掌握酒精密度计的使⽤,以及利⽤酒精密度计测定⼄醇-⽔混合液组成的⽅法⼆、实验原理常压蒸馏是将液态物质加热到沸腾,变成蒸⽓状态,再把蒸⽓冷凝为液体的联合操作,常压蒸馏是分离和提纯液态有机物的常⽤⽅法。
蒸馏是利⽤物质沸点的差异进⾏分离提纯。
利⽤常压蒸馏,可将挥发和不挥发物质分开,同时测定物质的沸点。
也可利⽤常压蒸馏回收溶剂。
当物质的蒸⽓压与液体表⾯的⼤⽓压相等时,液体处于沸腾状态,此时温度为该液体沸点。
对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的液体样品加热,其中低沸点、易挥发的物质会先蒸发。
易挥发组分在⽓相中所占的⽐例⽐其原来在液体中所占的⽐例要⾼。
纯液体的沸程通常为0.5-1℃。
所以可以测定沸点。
通常,当两种液体的沸点之差⼤于30℃时,可以利⽤简单蒸馏的⽅法来进⾏分离。
沸点之差较⼩是,或要求纯化后得到较⾼纯度的产品时,则需要⽤分馏的⽅法来进⾏分离或纯化。
当蒸馏开始,受热的液体底部和玻璃的接触⾯上会有蒸⽓的⽓泡形成。
溶解在液体内的空⽓或以薄膜形式吸附在烧瓶内壁的空⽓有助于这种⽓泡形成,这种⽓泡称为汽化中⼼。
加⼊沸⽯等助沸物,以保证汽化中⼼,防⽌暴沸发⽣。
三、实验⽅法1、实验装置装搭:此处略。
2、蒸馏:开通冷凝⽔,开启热源(220V电热炉)加热。
注意观察蒸馏烧瓶中的现象和温度计读数的变化。
烧瓶内开始沸腾后,适当减⼩热源⽕⼒,控制蒸馏速度每秒1-2滴,同时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
当有第⼀滴馏出液进⼊接收瓶时,控制温度,当温度计读数稳定是,记录此时温度为T1,收集T1-T1+2℃的馏分。
蒸馏完毕,停⽌加热,待馏出物不再继续馏出后,取下接收瓶,按照安装相反顺序拆除仪器。
3、馏分浓度测定:将收集到的馏分倒⼊量筒中,放⼊适当规格的酒精密度计,读出浓度,估读到⼩数点后⼀位。
蒸馏与分馏

精品文档 . 蒸馏与分馏 201530360103 绿药1501 陈宁婷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普通蒸馏、分馏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其意义; 2.学习安装仪器的基本方法; 3.学会用常量法测定液态物质的沸点。 二、实验原理: 1.蒸馏: 每种纯液态有机物在一定的压力下具有固定的沸点,当液态有机物受热时,蒸气压增大,待蒸气压达到大气压或所给定的压力时,即ρ蒸=ρ外,液体沸腾,这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饱和蒸汽压:当液体汽化的速率与其产生的气体液化的液体速率相同时的气压。) 蒸馏就是降液态物质加热到沸腾变成蒸气,又将蒸气冷凝为液体这两个过程的联合操作。如果将某液体混合物(内含两种以上物质,这几种物质沸点相差较大)进行蒸馏,那么沸点较低者先蒸出,沸点较高者后蒸出,不挥发的组分留在蒸馏瓶内,这样就可以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 纯液态有机物在蒸馏过程中沸点变化范围很小(一半0.5~1-0℃)。根据蒸馏所测定的沸程,可以判断该液体物质的纯度。 归纳起来,蒸馏的意义有以下三个方面: 1)分离和提纯液态有机物。 2)测出某纯液态物质的沸程,如果该物质为未知物,那么根据所测得的沸程的数据,查物理常数手册,可以知道该未知物可能是什么物质。 3)根据所测定的沸程可以判断该液体有机物的纯度。 2.分馏: 普通蒸馏只能分离和提纯沸点相差较大的物质,一般至少相差30℃以上才能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对沸点较接近的混合物用普通蒸馏法就难以分开。虽经多次的蒸馏可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但操作比较麻烦,损失量也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应采取分馏法来提纯该混合物。 分馏的基本原理与蒸馏相类似,所不同的是在装置上多一个分馏柱,使汽化、冷凝过程由一次变为多次。简单地说,分馏就是多次蒸馏。 分馏就是利用分馏柱来实现这“多次重复的”的蒸馏过程。当混合物的蒸气进入分馏柱时,由于柱外空气的冷却,蒸气中高沸点的组分易被冷凝,所以冷凝液中就含有较多高沸点物质,而蒸气中低沸点的成分就相对地增多。冷凝液向下流动时又与上升的蒸气接触,二者之间进行热量交换,使上升蒸气中高沸点的物质被冷凝下来,低沸点的物质仍成蒸气上升;而在冷凝液中低沸点的物质则受热汽化,高沸点的物质仍成液态。如此经多次的液相与气相的热交换,使得低沸点的物质不断上升最后被蒸馏出来,高沸点的物质则不断流回烧瓶中,从而将沸点不同的物质分离。分馏使分离提纯沸点接近的液体混合物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分馏柱:填充式分馏柱是在柱内填上各种惰性材料,以增加表面积。填料包括玻璃珠、玻璃管、陶瓷或螺旋形、马鞍形、网状等形状的金属片或金属丝,它效率较高,适合分离一些沸点差距较小的化合物。) 三、主要试剂及原理: 1.试剂: 丙酮( V /V=25∶1, 20mL) 精品文档 . 丙酮–水溶液(V /V=1∶1,20mL) 2.仪器: 圆底烧瓶(50mL 2个) 直形冷凝管(1支) 接引管 (1支) 锥形瓶(2个) 蒸馏头(1个) 温度计套管(1个) 100℃温度计(1支) 分馏柱(1支) 量筒(50mL,1个)。 四、仪器安装要点:
蒸馏与分馏

蒸馏与分馏一、蒸馏的工作原理与应用蒸馏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和实验室中的分离技术,其原理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沸点差异来实现分离。
在蒸馏过程中,混合物会被加热至使其中一种或几种组分的沸点,然后将产生的蒸汽冷凝成液体,并收集在另一个容器中。
蒸馏可以用于纯化水、酒精、天然气等物质,同时也是许多高级化工工艺的重要环节之一。
二、分馏的基本原理及实践应用分馏是一种将液体混合物中不同沸点物质分离的方法,其原理与蒸馏有所相似,但其更多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在分馏过程中,液体混合物将被加热至其中一种或几种组分的沸点,然后通过塔式分馏设备或蒸馏塔进行分离。
分馏通常用于原油的加工过程、酒精的提纯等工业领域。
三、蒸馏与分馏的区别与联系尽管蒸馏和分馏都是液体混合物分离的方法,但其原理、应用场景和设备形式有所不同。
蒸馏更注重在实验室中的小规模分离和纯化,而分馏更多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大规模物质分离。
此外,蒸馏通常使用玻璃瓶、酒精灯等简单设备,而分馏则常需采用多级塔式分馏设备。
但无论是蒸馏还是分馏,其都是实现物质分离的重要手段。
四、蒸馏与分馏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在化工生产中,蒸馏与分馏被广泛应用于纯化有机溶剂、分离石油化工产品、提炼天然气等过程中。
通过这些方法,不同组分的物质可以被有效地提纯、分离出来,为各类化工产品的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
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蒸馏或分馏方案,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五、结语蒸馏与分馏作为化工领域中常用的分离技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合理应用蒸馏与分馏技术,可以实现有机溶剂、石油化工产品等物质的高效分离和提纯,为化工生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我们应该深入研究蒸馏与分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不断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为化工产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蒸馏及分馏实验

蒸馏与分馏

一、实验目的了解蒸馏和分馏的原理,了解分离和提纯液态有机物的方法及其分离效率,学习、掌握简单蒸馏、分馏和常量法测定沸点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具有一定的蒸气压,它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液体蒸气压力增大到与外界压力(通常指大气压)相等时液体沸腾,这时的温度称为该液体的沸点。
纯液态有机化合物在蒸馏过程中沸点范围很小(0.5~1℃),所以蒸馏可以用来测定液态有机化合物的沸点。
(1) 蒸馏的基本原理在同一温度下,不同沸点的物质具有不同的蒸气压,低沸点的蒸气压大,高沸点的蒸气压小。
当两种沸点不同的化合物在一起时,由于在一定的温度下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蒸气压不同,因此当加热至沸腾时,其蒸气的组成与液体的组成各不相同,在蒸气中低沸点物的百分含量将大于原混合液中的百分含量,而高沸点组分的情况则相反。
图8-1描述A和B是沸点各为T A和T B的两种能混溶的理想溶液的混合物,两条实线中较低的一条线代表A和B的各种不同组成混合物的沸点,随着混合物的较高沸点的组分含量增多,沸点逐渐上升。
较高的曲线代表在其沸点时与液体达到平衡的蒸气组成。
两曲线在100%的A或100%的B处相交,因为与沸腾的纯液体A(在T A)相平衡的蒸气中只能含有纯A,相同的原理适用于纯液体B(在T B).如果将一种组成为C1的A和B的混合物加热,它将在T C1,处沸腾,其蒸气组成为C2,与原始液体相比,它含有更多的两种组分中较易挥发的A。
当进行蒸馏时,A从液体中选择性地分离出来,液体组成逐渐地从C1变化到100%B,液体的沸点逐渐从T C2,升高到T B,蒸气组成也逐渐从C2变到100%B。
所以,对液体混合物蒸馏,先蒸出的主要是含低沸点的组分,后蒸出的主要是含高沸点的组分,不挥发的则留在蒸馏瓶中。
图8-1二元理想溶液气液平衡图(2) 分馏的基本原理从图8-2二元理想溶液气液平衡图中可以看到,由组成C1的混合液蒸馏后得到的蒸馏液,其组成主要是含A和有些B的混合物;要想获得纯A,就必须多次重复这种操作(气化、冷凝和再气化),才能逐渐地从A、B混合液中分离出来。
实验一蒸馏与分馏

课时授课计划No 200 ~200 学年度、第学期化工系(部)化学制药专业班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年月日章节及题目:实验课实验一:蒸馏与分馏教学目的:(1)使学生熟悉和掌握蒸馏和分馏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
(2)使学生熟练掌握蒸馏的操作要领和使用方法重点与难点:重点:熟悉和掌握蒸馏和分馏的基本原理难点:熟练掌握蒸馏的操作要领和使用方法参考书与教具(图表、模型、演术等)《有机化学实验》(第四版)高占先主编高教出版社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时间分配等)组织教学:实验一: 简单蒸馏与分馏一、实验目的1、熟悉和掌握蒸馏和分馏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了解蒸馏和测定沸点的意义2、熟练掌握蒸馏的操作要领和使用方法;3、掌握分馏柱的工作原理和常压下的简单分馏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实验证明,液体的蒸气压只与温度有关。
即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具有一定的蒸气压。
当液态物质受热时蒸气压增大,待蒸气压大到与大气压或所给压力相等时液体沸腾,这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将液体加热至沸腾,使液体变为蒸气,然后使蒸气冷却再凝结为液体,这两个过程的联合操作称为蒸馏。
蒸馏是提纯液体物质和分离混合物的一种常用方法。
纯粹的液体有机化合物在一定的压力下具有一定的沸点(沸程0.5-1.5 o C)。
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测定纯液体有机物的沸点。
又称常量法。
对鉴定纯粹的液化有机物有一定的意义。
应用分馏柱将几种沸点相近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称为分馏。
将几种具有不同沸点而又可以完全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加热,当其总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时,就开始沸腾气化,蒸气中易挥发液体的成分较在原混合液中为多。
在分馏柱内,当上升的蒸气与下降的冷凝液互相接触时,上升的蒸气部分冷凝放出热量使下降的冷凝液部分气化,两者之间发生了热量交换,其结果,上升蒸气中易挥发组分增加,而下降的冷凝液中高沸点组分(难挥发组分)增加,如此继续多次,就等于进行了多次的气液平衡,即达到了多次蒸馏的效果。
这样靠近分馏柱顶部易挥发物质的组分比率高,而在烧瓶里高沸点组分(难挥发组分)的比率高。
实验三蒸馏分馏和减压蒸馏

实验三、蒸馏、分馏和减压蒸馏(2006-10-22)一、实验目的(1)理解蒸馏、分馏和减压蒸馏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条件;(2)熟练掌握蒸馏、分馏装置的安装和使用方法;掌握减压蒸馏仪器的安装和操作方法。
二、基本原理(一)蒸馏和分馏蒸馏和分馏都是利用有机物沸点不同,在蒸馏过程中将低沸点的组分先蒸出,高沸点的组分后蒸出,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不同的是,分馏是借助于分馏柱使一系列的蒸馏不需多次重复,一次得以完成的蒸馏(分馏就是多次蒸馏),应用范围也不同,蒸馏时混合液体中各组分的沸点要相差30℃以上,才可以进行分离,而要彻底分离沸点要相差110℃以上。
分馏可使沸点相近的互溶液体混合物(甚至沸点仅相差1-2℃)得到分离和纯化。
液体的分子由于分子运动有从表面逸出的倾向,这种倾向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而在液面上部形成蒸气。
当分子由液体逸出的速度与分子由蒸气中回到液体中的速度相等,液面上的蒸气达到饱和,称为饱和蒸气。
它对液面所施加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
实验证明,液体的蒸气压只与温度有关。
即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具有一定的蒸气压。
当液态物质受热时蒸气压增大,到与外界施于液面的总压力(通常是大气压力)相等时,就有大量气泡从液体内部逸出,即液体沸腾。
这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蒸馏:是将液态物质加热到沸腾变为蒸气,又将蒸气冷却为液体这两个过程的联合操作。
纯粹的液体有机化合物在一定的压力下具有一定的沸点(沸程0.5-1.5o C)。
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测定纯液体有机物的沸点。
又称常量法。
但是具有固定沸点的液体不一定都是纯粹的化合物,因为某些有机化合物常和其它组分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混合物,它们也有一定的沸点。
通过蒸馏可除去不挥发性杂质,可分离沸点差大于30o C的液体混合物,还可以测定纯液体有机物的沸点及定性检验液体有机物的纯度。
分馏:如果将两种挥发性液体混合物进行蒸馏,在沸腾温度下,其气相与液相达成平衡,出来的蒸气中含有较多量易挥发物质的组分,将此蒸气冷凝成液体,其组成与气相组成等同(即含有较多的易挥发组分),而残留物中却含有较多量的高沸点组分(难挥发组分),这就是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蒸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