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病毒T细胞表位研究概况

合集下载

O型口蹄疫病毒VP1T细胞与B细胞表位基因双拷贝串联表达产物的免疫应答

O型口蹄疫病毒VP1T细胞与B细胞表位基因双拷贝串联表达产物的免疫应答

第27卷 第6期2005年11月中 国 预 防 兽 医 学 报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 V ol 127,N o 16N ov 12005作者简介:庄娟(1977~),女,汉族,硕士研究生,细胞与分子生物学13通讯作者:E -mail :dajiangsky @ 收稿日期:2004-08-12O 型口蹄疫病毒VP1T 细胞与B 细胞表位基因双拷贝串联表达产物的免疫应答庄 娟1,2,曹祥荣1,陈波2,饶 忠2,潘 洁2,徐泉兴2,尤永进23(11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京江苏 210097;21上海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上海 201106)摘要:以一株O 型口蹄疫病毒(F M DV )外壳蛋白VP1基因为模板,合成与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相关抗原表位肽基因:21-40肽(20AA )和141-160肽(20AA )基因序列,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含有串联结构21-40(20AA )~141-160(20AA )~21-40(20AA )~141-160(20AA )的2020-2020VP1融合基因表达载体r2020-2020,转化宿主菌BL21(DE3)RI L 后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 DS -PAGE 及Western Blot 分析显示重组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18K u 。

动物实验表明,较小剂量的融合蛋白就能诱导豚鼠产生特异性T 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抗F M DV 中和抗体,证明该融合蛋白可同时激活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反应,具有开发成为抗F M DV 疫苗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口蹄疫病毒; VP1基因; T 细胞表位; B 细胞表位; 双拷贝串联,免疫应答中图分类号:S852165+915; Q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589(2005)06-0494-04The immune responses of the fusion protein including tw o copies of T cell and B cell epitopes of Food -and -mouth disease VP 1ZH UANGJuan 1,2,C AO X iang -rong 1,CHE NG bo 2,RAO Zhong 2,PAN Jie 2,X U Quan-xing 2,Y OU Y ong -jin 23(11Nanjin N ormal University Sch ool of Life Science ,Nanjin 210097,China ;21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Sha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hanghai 201106,China )Abstract :It is usually thought that the 21-40peptide of VP1of food-and-m outh disease (F M DV )T ype O is related with cellular immunity and the 141-160peptide is related with hum orlar immunity.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s of epitopes of 21-40(20AA )and 141-160(20AA )peptides of VP1of F M DV T ype O and biased codons in E.coli ,the nucleotides fragment (198bp )containing the 21-40and 141-160peptides codons was synthesized.The recombined expression vector r2020-2020was correctly constructed ,which expressing fu 2sion protein of tandem sequence of 21-40(20AA )~141-160(20AA )~21-40(20AA )~141-160(20AA )peptides.The fusion protein was success fully expressed in BL21(DE3)RI L and con firmed by S DS -PAGE and Western Blot.The m olecular weight of the fusion protein is about 18K u.The fusion protein was purified and used to vaccinate guinea pigs ,whose immune responses were then observed.The fusion protein could induce proliferation of spleen T cells of vaccinated guinea pigs and elicit high levels of neutralizing antibody.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the fusion protein could activate cellular immune-response and hum oral immune-response simultaneously and it has poten 2tial to be F M DV vaccine.K ey w ords :F M DV ; VP1gene ; T cell epitope ; B cell epitope ; tw o copies ; immune response3C orresponding author 口蹄疫(food-and-m outh disease ,FM D )是由口蹄疫病毒(food-and-m outh disease virus ,FM DV )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热性、接触性传染病,FM D 呈世界性流行,危害很大。

口蹄疫的流行概况及防控策略_周锦萍

口蹄疫的流行概况及防控策略_周锦萍

2009年第4期畜牧兽医科技信息专论与综述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 口蹄疫)首次发现于1514年,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类动物多发的一种急性、热性和传播极为迅速的接触性传染病。

本病易感动物种类多、传播途径广、病原变异性强,感染性和致病力特别强,潜伏期短、发病急,一旦发病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也给本病的预防和控制带来很大的难度,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 )将该病规定为A 类烈性动物传染病,我国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

以前的教科书上均把口蹄疫列为人畜共患病,但近年来发现其对人的危害很低,故2009年农业部1149号令没有将口蹄疫列入人畜共患病名录。

1口蹄疫的基本特点1.1口蹄疫病原血清型复杂、易变异口蹄疫病毒具有多形性、易变性的特点。

口蹄疫病毒现有7个血清型即O 、A 、C 型(最早在欧洲发现)、SAT1、SAT2、SAT3型(最早在南非发现)和Asia Ⅰ型(1954年在巴基斯坦发现)。

根据核酸同源性大小7个血清型可分为两群,O 、A 、C 和Asia Ⅰ为第1群,SAT1、SAT2、SAT3为第2群。

群内各型同源性达60%~70%,但两群之间同源性仅为25%~40%。

所以,各型之间虽在临诊表现方面没有什么不同,但彼此均无交叉免疫性。

同时,各亚型内又存在众多抗原差异显著的毒株。

病毒的这种特性,给本病的防控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免疫防治等于面对7种不同的传染病,而且每出现一次新毒株,疫情就会出现一次新高潮,如2001年造成世界流行的O 型泛亚株。

1.2口蹄疫病毒自然条件下抵抗力强口蹄疫病毒虽然对酸、碱、热特别敏感,但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耐干燥。

在污染畜舍干燥的垃圾内可存活14d ,在潮湿的垃圾内存活8d ;在污水中17℃~21℃存活21d ,4℃~13℃存活103d ;尿中存活39d ;在土壤表面,秋天可存活28d ,夏天可存活3d ;在牛毛上可存活24d ;在含毒组织和污染的饲料、饲草、皮毛等可保持传染性达数天、数周、甚至数月之久;水疱皮内的病毒在-30℃~-70℃可保存12年之久;在50%甘油生理盐水中5℃能存活1年以上。

口蹄疫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

口蹄疫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
强且 抗原 相关 表位稳 定 等优点 受 到广泛 关注 。 1 口蹄 疫 病 毒 的抗 原 性 片 段 F V 的抗 原 位 点 多 位 于 衣 壳 蛋 白 的 环 结 构 MD
研究 表 明 核 酸 疫 苗 不 仅 可 诱 导 体 液 免 疫 反 应 ,还可 以诱 导细 胞 免 疫 应 答 。重 组 质 粒 一 般 通 过 肌 肉 或 者 皮 内 导 入 机 体 后 , 被 周 围组 织 细 胞 ( 比如 肌 细胞 或 者 表皮 胶 原 细 胞 ) ,抗原 递 呈 细胞 (P A C) 或者 其 它 炎 性 细 胞 摄 取 。未 被 摄 取 的 游 离 D A多数 可 被 降解 ,少数 可能 随循 环 系统 而进 N
病 。该 病 呈 世 界 性 流 行 ,一 旦 暴 发 将 给 世 界 各 国 的
位 。虽然 不 同血清 型 的病 毒抗 原位点 的组 成有所 不 同 ,V 1的 G H 环 已被 公认 包 含 重 要 的抗 原 决 定 P -
簇 。生 产 核 酸 疫 苗 时 保 护 性 抗 原 基 因 可 以 是 单 个 的 基 因 ( V 1 也 可 以 是 一 组 基 因 ( 1 A、 如 P) P 、2
畜 牧业 造成 了 巨大的经 济损 失 ,使得人 们在 应对 它
时 , 必 须 侧 重 于 早 期 的 防 治 。疫 苗 作 为 预 防 、控 制
传 染病 的发 生 和流行 的主要 手段 ,在 防控 日蹄疫 方 面担任 着重要 角 色 。 口蹄疫 疫苗 主要经 历传 统疫 苗
和基 因工程疫 苗 两个 阶段 。虽然 灭活疫 苗 和弱毒 疫
入 淋 巴 结 或 脾 中 。 有 实 验 已 经 证 明 , 肌 细 胞 、上 皮 细 胞 和 黏 膜 细 胞 有 较 强 地 摄 取 D A 分 子 的 能 N 力 。之 后 被 摄 取 的 重 组 质 粒 在 细 胞 核 内 转 录 mR A 并 在 细 胞 内 表 达 病 原 体 的 蛋 白 质 抗 原 ,经 N 加 工 后 形 成 的 多 肽 抗 原 , 可 与 宿 主 细 胞 主 要 组 织 相 容 性 复 合 物 MH C I和 MH 分 子 结 合 , 并 被 C1 1

口蹄疫(1)

口蹄疫(1)

拒绝强免者承担法律责任
• 拒绝免疫将受到何种处罚? 对于拒绝和阻碍强制免疫工作的,将由所
在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执法人员依法当场做 出警告的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拒不改正的, 由县(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代作处理,处理 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阻碍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工作人员执法,尚 未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违法行为人进行 15天以下拘留,并处以200元以下罚款。
病死率
成年猪低,仔猪 高
水疱的部位
蹄部多,口腔少
猪唇皮内 +
牛舌皮内 + 动 物 马舌皮内 -
接 绵羊舌皮内 + 种 豚鼠足踵 +
2日龄小鼠 腹腔或 皮下
9日小鼠腹 腔或皮 下
抗酸试验
+ + 对pH5.0敏感
猪水疱病 猪水疱病病毒 猪 流行性 一般不死
蹄部多,口腔少 + -
+
对pH5.0耐受
猪水疱疹 猪水疱疹病毒 猪 地方流行性或散发 一般不死
每个血清型包含若干个亚型,各个亚型之间仅有部分交 叉免疫性。
FMDV在流行过程中及经过免疫的动物体均容易发生变 异,出现新的血清型;现已知的有80多个亚型,每年还 有新亚型不断出现。我国主要流行A、O和亚洲Ⅰ型
病毒的这种易变特性,给本病的检疫、防疫带来很大的 困难。
3、病毒含量
FMDV在病畜的水疱液、水疱皮、淋巴液及 其发热期血液中含量最高。退热后在奶、尿、泪、 粪便等都含有一定量的病毒。
• 无论养犬是否“个人爱好”,“狂犬病 强制免疫”都是公共安全问题 ;
• 国家规定的四个强制免疫病种没有“狂 犬病强制免疫”,但国家并不禁止地方 财政为涉及公共安全的“狂犬病强制免 疫”付费。

实验报告口蹄疫诊断

实验报告口蹄疫诊断

实验报告口蹄疫诊断实验报告:口蹄疫诊断摘要:口蹄疫是一种严重危害牲畜健康的疾病,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控制疫情的蔓延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探讨口蹄疫的诊断方法,并评估其准确性和可行性。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口蹄疫的诊断方法及其在疫情控制中的重要性。

引言: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牛、羊、猪等偶蹄类动物。

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给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及时准确地诊断口蹄疫对于控制疫情的蔓延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口蹄疫诊断方法包括病毒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然而,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材料与方法:本实验选取了一批可能感染口蹄疫的动物样本,包括血清、组织和病毒等。

采用了病毒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法对这些样本进行分析,并比较了它们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结果:通过实验分析,我们发现病毒学检测方法对口蹄疫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需要较长的检测周期。

血清学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但其准确性相对较低。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在口蹄疫诊断中表现出了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较为可靠的诊断方法。

讨论:口蹄疫的诊断方法是口蹄疫防控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不同的诊断方法各有优劣。

病毒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法可以相互补充,提高口蹄疫的诊断准确性和可行性。

在口蹄疫的防控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口蹄疫的诊断技术。

结论:口蹄疫的诊断方法对于口蹄疫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病毒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法在口蹄疫的诊断中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需要综合考虑并不断改进完善。

口蹄疫的诊断技术的进步将为口蹄疫的防控工作提供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口蹄疫传统疫苗和新型疫苗研究进展

口蹄疫传统疫苗和新型疫苗研究进展

的急 性 、 热性 、 高度 接触性 的传染 病 , 7个血 清 型 , 有
不 同血清之 间无免疫 交叉 保护性 。 口蹄疫 的发生 已 有 1 0多年 的历 史 , 0 至今 尚未 消灭 。疫 苗接 种 是 特
异性 预 防 F MD 的 可 靠 和 有 效 手 段 , 全 有 效 的 疫 安
cn ,2 0 ,2 ( ): l 7 1 3 . ie 0 9 7 7 1 2 — 1 5
fci ni u ri et ea t tmo mmu i [] a crL t r v — nt J .C ne et s,2 0 , 6 y e 0823
6 — 6 77 .
中 国兽 医杂 志 2 1 0 1年 ( 4 第 7卷 ) 6期 第
强 毒 或 经 人 工 接 种 繁 殖 的 培 养 物 致 弱 , 大 量 扩 增 经
1 2 灭 活疫 苗 灭 活疫 苗 是 指 用 物理 或 化 学方 法 .
使 口蹄 疫病 毒丧 失感 染 力 而 保 留抗 原 性 , 添加 佐 再
剂后制 成 的疫 苗 制 剂 。最 早 的 灭 活 疫 苗 在 欧 洲 于 2 O世纪 2 0年 代 出现 , 动 物 病 损组 织 经 氢 氧 化 铝 用 吸附、 醛 灭 活后 制 成 疫 苗。2 甲 0世 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 0年 代 , S h d 和 Wad n等将 口蹄 疫 病 毒 接 种 于 健 康 c mit lma 牛舌皮 内 , 其发 病后 , 等 采取病 牛舌 部 的水 疱皮 和水 泡液 , 甲醛 灭活 后制成 铝胶 苗 , 得 了较 高 的免疫 经 获 保 护力 。14 9 7年 F e k l 次用牛 舌皮碎 块培 养病 rn e 首 毒获得 成功 , 生产 了 甲醛 灭活 疫苗 , 改变 了当 时欧洲

口蹄疫病毒多抗原表位基因融合表达产物的抗原性分析

口蹄疫病毒多抗原表位基因融合表达产物的抗原性分析

c le i p e e n -ele i p e e r y te・ el pt e g n s a d 2 B・ l pt e g n s we e s nh ・ o c o sz d By g n piig b v r p e t n in tc nq e,5 ie . e e s l n y o e l xe so e h iu c a T c le i p e e r u e o eh rno T a d2 B—el ・ el pt e g n s we ef s dt g t e t n c l o i e i p e e r u e o eh rit pt e g n s we ef s d tg t e no B.W I a Ⅲ a d o l Av h n
s a tl I i b t c AM:Fo h i r tr o b at o A r r ted ee e m i n f m f n c n s
F D a t e pt p ,t e hg e t n i e ii n ss - M V n i n e i e g o h ih s t nct o e wa e a g y lc e e t d,a d t a r vd d r s a c o n a in f rma ig r — n h tp o ie e e r h f u d t o kn e o s ac e n F e r h s o MD l n — a e a cn s wh c oud e e — p a tb s d v c ie i h c l f c t e y id c e l mmu e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r s o s n e c a a t r e y i l u e c l i v n n e p n e a d b h rce i d b z h g u yo ii .M ET ih e rt p ct y HODS: e sn l— h i DNA f Th i ge c an o T- 5

口蹄疫及其防治PPT课件

口蹄疫及其防治PPT课件
2.疫苗在使用前和使用过程中,均应充分振摇。疫苗瓶开封后,应当日用完。 3.注射器具和注射部位应严格消毒,每注射1头猪,应更换1个针头。注射时,进针应达到适
当深度(肌肉内),以免影响疫苗效果。 4.不得使用无标签、疫苗瓶有裂纹或封口不严、疫苗中有异物或变质的疫苗。 5.接种前应对猪进行检查。患病、瘦弱或临产母猪不予注射。 6.本疫苗适用于接种疫区、受威胁区、安全区的猪。接种时,应从安全区到受威胁区,最后
再接种疫区内安全群和受威胁群。 7.非疫区的猪,接种疫苗21日后方可移动或调运。 8.接种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接种人员在更换衣服、鞋、帽和进行必要的消毒之后,方
可参与疫苗的接种。 9.接种时,须有专人做好记录,写明省(区)、县、乡(镇)、自然村、畜主姓名、家畜种类、大
小、性别、接种头数和未接种头数等。在安全区接种后,观察7—10日,并详细记载有关情况。 10.由于口蹄疫的特殊性,特别忠告:接种疫苗只是消灭和预防该病的多项措施之一,在接种
罕见. 因为口蹄疫病毒对胃酸敏感,所以人类通常不会通过食用
肉类感染口蹄疫病毒. 在英国,最後一次确认人类罹患口蹄疫是
在1967年。在欧洲大陆,非洲以及南美也只有很少感染案例。口
蹄疫感染人类的症状包括不舒服,发烧,呕吐,口腔组织发生红
色溃疡腐烂(表面腐蚀性水疱),偶有皮肤小水疱。对于人类,值
得注意的是,该症状与另外一种病毒疾病的症状类似,那种疾病
至四个礼拜再注射第二剂,以提高抗体之产生,此免
疫抗体即可保护猪只不受口蹄疫病毒的感染。
7. 已注射疫苗之猪只,其猪肉可以安心食用吗?
“口蹄疫疫苗”是无毒的,打入猪只体内所产生
的免疫抗体则是安全的蛋质成分,来自免疫猪只的猪
肉经过加热烹调后,当然可以安心食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相 互作 用 ,以及 抗 原肽 与 MH C分 子 、T R 分子 C 问 的相互 作用 等。 表位 是蛋 白质 抗原 性 的基 础 ,是抗 原分 子 中诱 生特异 性免 疫应答 的基 本结 构 和功能 单位 。根 据结
收 稿 日期 :2 1 -5 1 0 00 —2
详尽 地绘 制其 抗原 表 位 图谱 、监测 病 毒 抗 原 变 异 、
it muc l d nsain [ ] V tia o ma,2 0 , nr sua amiirt a r t o J . ee nr Ju l 0 8 r y
15 ( ) 3 7 1 :1 6—1 8 3.
f dn a d c ieeet J . P ut cec ,20 , e igm yi ues f cs[ ] o lyS i e 0 8 e n d f r n
8 ( 7 2):2 0—2 9 4 4.
[ 3 1]
刘 金 风 . 盐 酸 恩诺 沙 星可 溶 性 粉 对 鸡 大 肠 杆 菌 感 染 的 治 疗
澎 雇 学 20 第 期 0 年 5 1

口蹄 疫 病 毒 T细 胞 表 位 研 究 概 况
刘 新 生 , 王 永 录
( 中国 农 业科 学 院 兰 州 兽 医 研究 所 家 畜 疫 病 病 原 生 物 学 国 家 重点 实 验 室 农 业 部 畜 禽 病 毒 学 重 点 开 放 实 验 室 ,甘 肃 兰州 70 4 ) 3 0 6
合表位 的抗 原 受 体 细 胞 不 同 ,将 表 位 分 为 B细胞 表位 和 T细 胞 表 位 。线 型 表位 见 于 T细 胞 表 位 和部 分 B 细 胞 表 位 ,构 象 型 表 位 只 见 于 B 细 胞 表位 。 口蹄 疫 (ot n . uh dsae M f . dmot i s ,F D) 是 偶 oa e 蹄 动物 的一 种急性 、热性 、高 度 接触 性 传染 病 , 是
正确理 解病 毒致 病 的分子 机制 、定 点改 造免 疫原性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支撑 计 划 项 目 (0 6 A 0 A 6 ; 国家 83计 划项 目 (0 6 A 0 24) 20B D 6 0 ) 6 20 A 1 A 0
作 者 简 介 :刘新 生 (9 5一) 18 ,男 ,甘 肃 张 掖 人 ,在 读 硕 士 研 究 生 ,从事 动 物病 毒 分 子 免 疫 学 研 究 工 作 。
rcpo ,B R) 识 别 抗 原 ,介 导 细 胞 免 疫 和 体 液 eetr C 免 疫 ,是 适 应 性 免 疫 应 答 的 主要 参 与 者 。与 B细
胞 对 抗 原 的识 别 不 同 ,T细 胞 不 能 识 别 完 整 的 天 然
世 界上 危 害最严 重 的家畜传 染病 之 一 。一般认 为 动
物 机体 针 对 F V 的抗 感 染 免疫 主要 与 高 水 平 的 MD
抗 原分子 ,需 要抗 原提 呈细胞 ( P ) 的协 助 ,并 A C 且 由组 织 相 融性 抗 原 复 合 物 ( C)分 子 将 表 位 MH
肽 段 递 送 至 细 胞 表 面 才 能 识 别 。该 过 程 包 括 抗 原 的 加 工 和 提 呈 、 免 疫 突 触 的 形 成 ,T 细 胞 和 A C 间 P
注 :王 永 录 系通 信 作 者 。E m i w ogu yhotm.n - al yn l@ ao .o c 。 :
Ar h d N , Ne b u r C , H a n i sa u a e s an S, e 1 P g n m a m aa ta . e a u h r l c n m i i z c e ih a c l if c in i o l y,b t o g t r a n mie Es h r i o i n e t n p u t c o r u n —e m l b h vo r o n o lx c n i r ae h a o lwi g a sn l - o e e a i u fe r fo a i n g e t rr e sf l o n iged 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摘 要 : 口蹄 疫 病 毒 ( MD F V) T细 胞表 位 的 研 究 对 于 阐 明 F V 的 结 构 、功 能 及 F V疫 苗 的研 制 、病 原 MD MD 的检 测 至 关 重 要 。从 研 究 方 法 、研 究 现 状 及 口蹄 疫 表 位 疫 苗 等 方 面 对 口 蹄 疫 病 毒 T细 胞 表 位 的研 究 概 况 作 一
综述 。 关键 词 :F V: MD T细胞 表位 ; 位 疫 苗 表 中 图分 类 号 :S 8 2 6 5 .5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0 2 — 1 ( 0 0 0 一 1 30 5 89 7 2 1 ) 5 l 1 -5 0
在机体 的免疫 应 答过程 中 ,免疫 细胞 通常 难 以
抗 体有关 ,因 此 对 B细胞 表 位 研 究 开 展 的较 早 且 深入 。但 随着 研究 的不 断深 入 ,发现 细胞 免疫 在 口
蹄 疫免 疫 应 答 中也 扮 演 着 非 常 重 要 的 角 色 。近 年 来 ,对 口蹄疫 病毒 结构 蛋 白和非 结构 蛋 白抗 原 上 的
T细 胞 表 位 进 行 了 广 泛 的 研 究 并 发 现 了 许 多 新 的 T 细 胞 表 位 。全 面 了 解 F V T细 胞 表 位 ,对 准 确 而 MD
借助其 表面 受体识 别 整个抗 原分 子 ,而 只识 别 抗原 大分子 上 的一个特 定 的部分 ,该 部位 称为表 位 或抗 原决定 簇 … 。T 、B细胞 分别 通 过 T细胞 抗 原 受 体
( e eetr C T clrcpo ,T R) 和 B 细 胞 抗 原 受 体 ( e l B cl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