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若为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我若为王教案

我若为王教案教案标题:《我若为王》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并理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背景;2. 探讨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作为领导者的职责;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2. 探究权力与责任的关系,以及作为领导者的职责;3. 运用创造性思维,提出自己对于权力与责任的理解和看法。
教学资源:1. 电子或纸质版的《我若为王》故事书;2. PPT或投影仪;3. 黑板或白板;4. 学生绘图纸和彩色铅笔。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展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场景和权力结构,激发学生的兴趣;2. 提出问题,如“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成为国王,你会怎样执政?你认为国王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和能力?”探究:1. 分发故事书《我若为王》,让学生自主阅读;2. 分组讨论,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a.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特点和能力如何?b. 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是什么?你从中学到了什么?c. 故事中的国王有哪些责任和权力?他是如何行使这些权力的?d. 你认为国王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和能力?为什么?展示:1. 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理解权力与责任的关系;2.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整理学生的观点和答案,形成概括性的总结;3.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他们成为国王,他们将如何行使权力并承担责任。
拓展:1.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成为国王并面对各种权力和责任的情境;2. 学生绘制自己理想中的国王形象,并陈述自己的理念和执政计划;3.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和发表观点,进行同学间的互动和讨论。
总结:1.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权力与责任的重要性;2. 学生进行个人总结,回答“你从这堂课中学到了什么?”的问题;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权力与责任的问题,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2. 学生对于权力与责任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 学生的绘画作品和执政计划的创造性和逻辑性。
高一语文教案:《我若为王》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我若为王》教案教案主题:《我若为王》教案教学内容:《我若为王》阅读与理解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内容,流利朗读。
2. 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 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
4. 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2. 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1. 课文《我若为王》的复印件。
2. 演讲稿的范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疯狂抢答的方式,复习前几节课的知识点,引入本节课的话题。
Step 2:阅读与理解(10分钟)1. 教师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我若为王》。
2. 学生阅读课文,并配合教师的指导,逐段解读和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Step 3:答疑解惑(10分钟)学生在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和问题,可以向教师请教和答疑。
Step 4: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观点,并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
2. 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并将自己的观点写在小黑板上,进行展示。
Step 5:作文写作(10分钟)学生根据讨论和思考的结果,以《我若为王》为题目,撰写一篇演讲稿,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Step 6: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可以选择自愿上台进行演讲,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教师以及同学可以进行评价和提问。
Step 7: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Step 8:作业布置(2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照学习的内容,撰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内容,并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学生也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
最新高一语文教案:《我若为王》教案.doc

高一语文教案:《我若为王》教案4、把握本文的主题。
①朗读6-7。
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
问1:“我将恍然大悟:我生活在这些奴才的中间,连我所敬畏的尊长和师友也无一不是奴才,而我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明确:作者在这里巧妙地批判了皇权意识和奴才思想,表达了作者对王者的蔑视嘲讽和对奴才的憎恨与鄙视。
问2:文中“民国国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是什么?而“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是否和他们一样?明确:“民国国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就是妈颜和媚骨,就是奴性。
而我虽是民国国民,但我憎恨与人为奴,我有着自己鲜明的思想和个性。
②诵读8,问:“我若为王,将终于不能为王,却也真的为古今中外的王了”,这句话前后有矛盾吗?明确:不矛盾。
我若为王,将铲除一切奴种,那样“我将没有一个臣民”,当然也就“将终不能为王”。
但我捍卫了人的尊严与独立思想,维持了自己鲜明的个性,我将是一个更加鲜明而独立的完人。
这才是真正的“王”,也就是说是“古今中外的王”。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的尊严和独立思想的崇尚和追求。
③总结本文的主题:作者通过对“我若为王”的种种情形的虚拟设想,批判了皇权意识和奴才思想,尤对皇权的基础——奴才,表示了强烈的愤慨,呼唤要铲除一切奴种。
表达了对人类尊严和独立思想的崇尚和追求。
5、总结本文结构特点:思考: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本文第二层和第三层之间的关系。
教师明确并总结本文的结构特点:文章先描写“我若为王”的假定情形,然后引申议论,采用了一种大开大合的结构形式。
作者先假定“我若为王”之后如何,这是开,作者在四个段落中用铺排的方式,层层推进,把势蓄得很足。
然而,“我若为王”以后,“感到单调、寂寞和孤独”。
“我”终于醒悟到:“我生活在这些奴才们中间”,“而我自己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而已。
这一段是过渡。
作者接着对皇权意识和奴才意识表示了强烈的憎恶和愤慨:“生活在奴才们中间,作奴才们的首领,我将引为生平的耻辱,的悲哀。
《我若为王》教案

《我若为王》教案2一、教学设想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尽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能力,从而达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课于生的初衷。
二、教学安排一课时三、教学内容(一)预习指导1、从音形义三个方面,掌握下列字词。
光景德性亲眷敬畏憎恶谄媚悲戚呵斥乞求2、浏览全文,初步把握作者抨击的对象,即杂文中的靶子。
3、本文在立意和结构处理上,有何妙处?谈谈你的看法。
4、阅读《读本》第13—15课,以加深对杂文作品的认识。
(二)教学步骤1 导语设计好的导语能迅速将学生引向授课主题,带入教学情境之中,或能动人心扉,或能发人深思。
请你以教师身份,拟一则80字左右的导语。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我若为王》。
2、根据同学们的导语,联系课后练习中的一则材料,得出本课的中心论题是什么。
(1)学生谈自己导语设计的出发点。
(2)讨论犯罪分子为何能轻易得逞?3、为了能讲清楚这个问题,你的文章打算怎样写?试列出你的结构提纲。
4、联系自己的构思,对照本文,讨论本文在写法上的成功之处,作为将来写作的借鉴。
文章立意上:表现在对王权和奴性批判的处理上讨论:作者为什么“深深地憎恶一切奴才或奴才相”。
奴才的嘴脸到底有多可恶,根据文中的具体描写概括奴才相的特点。
奴才:惟命是从(趋炎附势,阿谀奉承,俯首帖耳) 尽力实现王的愿望;不指摘王的过失、罪行。
卑躬屈膝低头、鞠躬、匍匐巧言令色谄媚、乞求、快乐的表情低微、柔婉、畏葸的声音欺软怕硬也曾是昂首阔步、耀武扬威结构安排上:1、捧高跌低法:王——————————臣民王权——————奴性妻子——王后唯命是从儿子——太子卑躬屈膝女儿——公主巧言令色(铺垫)虚——————————实(欲擒故纵)2、虚拟幻想法:假设:我若为王。
;我将。
3、排山倒海法:表现在段与段之间,也表现在段落内部。
4、波澜突起法:“王”的想法既合理,又来得突然,有些意外。
我若为王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专业21篇)

我若为王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专业21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我若为王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专业21篇)导语。
《我若为王》教案

《我若为王》教案教案主题:《我若为王》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提升教案目标:1. 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探究能力;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学作品《我若为王》的主题和情节;2. 分析和解读作者的文学手法和意图;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2. 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好文学作品《我若为王》的相关阅读资料;2. 准备多媒体设备,以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3. 准备书面练习和讨论问题的材料;4. 准备展示学生作文的空间和评价标准。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幅描绘王权的图片或一小段相关视频,并引导学生思考王的权力和责任;2. 引入《我若为王》这个文学作品,告诉学生这是一篇关于权力和权责的短篇小说。
步骤二: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学生朗读文学作品《我若为王》;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学作品中的关键情节和主题;3. 整体讨论,参与其中的学生分享他们的理解和观点。
步骤三:分析与解读(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作者在《我若为王》中所使用的文学手法,例如比喻、对比等;2. 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和意图;3. 引导学生审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是否与作者的意图相符。
步骤四:写作训练(15分钟)1. 学生根据《我若为王》的情节,或者自己的想象,以“我若为王”的角度写一篇短文;2. 提供写作指导和建议,例如如何展开故事情节、如何表达主题等;3. 学生交换作文,互相评价和修改。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自我总结他们从《我若为王》中学到的东西;2.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展示;3.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写作心得和体验。
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文学作品中的王与权力的主题进行阅读和讨论;2. 学生可以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创作自己的作品,表达对王权与责任的思考;3. 学生可以在课后完成相关的延伸阅读和写作练习。
我若为王(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_0

我若为王(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我若为王教学目标1 理解文意,揣摩语言内涵,分析形象意义。
2 体会杂文的基本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问题导引]一、作者是怎样构思全文的?文章构思新颖,由一部电影片的名字作引子,作者首先假设“我若为王”以后的种种情景,指出“我”将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没有任何过错,听不到任何反对的声音。
然而接着“我”却突然悟到:“我生活在这些奴才的中间”所以“我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而已。
这里作者隐藏着这样一个观点——皇权和奴才是一对双胞胎,后者是前者生存的基础。
因而,作者以满腔悲愤的心情写到:“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正是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连同尊长和师友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
我将没有一个臣民,我将不再是奴才们的君主。
”这里,作品由对皇权意识的形象化批判转入对奴才思想的抨击,文章正是从一般人思考止步的地方起步的,因而其思想性显得更尖锐、深刻、不同凡响。
最后作者直抒胸臆指出世界上没有了奴才,“我”终于不能为奴才们的首领,那么“我”和所有的人都变成了“真的人们”了。
对这种景物,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
字里行间,充沛着一种不可辩驳的力量。
卡片:作者简介聂绀弩(1903-1986),现代作家。
湖北金山人,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继鲁迅、瞿秋白之后,在杂文创作上成绩卓著,影响很大的战斗杂文大家。
曾以耳耶、萧今度、迈斯、悍膂、淡台、灭暗等为笔名,创作大量的战斗杂文。
二、文章先描写“我若为王”的假定事实,后引申议论,这里作者用了一种怎样的行文战略?课文先揭示了“我若为王”后的“假定事实”——我的妻子,纵然没有任何德性,纵然不过是个娼妓,那时侯,她也依然是王后;——我的儿子,纵然是一无所知,一无所能的白痴,也仍然是太子或王子;——我的女儿,我的亲眷,无论他们怎样丑陋,怎样顽劣,怎样……三者的的结果都一样——“会被人们像捧上天的星星一样捧来捧去。
”我呢——更不用说,没有任何过失,没有任何罪行,看不到真正的面孔,听不到真正的声音……这种种情景,正是为下文正面展开议论和提出批判作铺垫。
《我若为王》教学设计

《我若为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我若为王》的背景故事和情节;2. 能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我若为王》的主题和情节;2. 学会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3. 创造一种与现实相联系的王国,提出具体的改革方案。
教学准备:1. 课件或投影仪;2. 学生纸和笔;3. 有关《我若为王》的文本资料。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 解释《我若为王》是一部古代小说,讲述一个男孩因羡慕王权而穿越到古代,成为了一个国家的国王。
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也有机会成为国王,你会怎么样?你想要改变些什么?步骤二:讲解1. 介绍《我若为王》的背景故事和情节。
2. 引导学生讨论主人公在故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3. 引导学生思考主题:权力、责任和改革。
步骤三:小组讨论1. 把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自由讨论他们认为国王应该做些什么来改变国家。
2.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各种不同的观点和建议。
步骤四:小组汇报1.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改革方案。
2. 全班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意见,并进行讨论。
步骤五:个人思考和写作1. 让学生在纸上写下他们最认同的改革方案,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方案。
2. 鼓励学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他们的想法和观点。
步骤六:分享和总结1. 让学生自愿分享他们的写作,并根据学生的分享展开讨论。
2.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观点,强调每个人对于权力和责任的不同理解和看法。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对其他经典文学作品进行类似的思考和讨论,比如《红楼梦》、《西游记》等;2. 组织学生参观政府机构或相关活动,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权力和政治。
教学评估:1.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汇报中的参与度和表现;2. 学生在个人写作中的思考和表达能力;3. 学生对于权力和责任的理解和看法是否准确和合理。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并引导他们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若为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
学设计
我若为王
--聂绀弩
点滴积累
△三十六计之十六计欲擒故纵
【原文】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追。
累其气力,
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
需,有孚,光。
译文:逼得敌人无路可走,就会遭到猛烈的反扑,故意
放他一条生路,反而会削弱敌人的气势。
追击时,紧紧地跟
踪敌人而不出击,以消耗其体力,瓦解其斗志,等待他的兵
力分散时再加以捕捉,这样不经过血战就可以取得胜利,这
就是“需”卦的一原理:让敌人相信还有一线生机。
△名家名言
对奴隶的定义就是--不仅不反对在自己的脖子上套绳索,反而伸出舌头去吻那双套绳索的手的那一类人。
(茨威格)对于羊显兽相,而对于凶兽显羊相。
专制者反而就是奴才,有权时无所不为,失势时即奴性十足(鲁迅)
预习新知
1、给加点字注音
白痴()亲眷()(注意:誉,誊的区别)匍匐()
谄媚()畏葸()(注意:(“”)憎恶()
2、查字典词语含义
指谪:
谄媚:
光景:
3、简答
作者对“王”和“为王”持什么态度?
我“为王”,身边拥有臣民,我的感觉如何?
作者写我若为王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4、联系读过的文学作品或看过的影视作品等,写下给你印象最深的“奴才”形象,并简述主要事件。
走进课堂
一、导入新课
二、了解作者
聂绀弩是卓越的杂文大家,又是卓越的诗人。
聂绀弩在杂文写作上,有意学习鲁迅的笔法,但又形成自己的风格:行文恣肆,用笔酣畅,反复驳难,淋漓尽致,在雄辩中时时显出俏皮。
他的作品多已收录于《聂绀弩的杂文选》(1955)、《聂绀弩杂文集》(1981)、《聂绀弩散文》(1981)。
聂绀弩的诗由于有着十分突出的个人风格和十分精彩的艺术特色,被不少人称为聂体,即以杂文入诗--“严肃的打油,沉痛的悠闲”。
三、了解文体(杂文及特点)
四、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文意
1、研习2-6段
课文第6段“这样”属于指代性词语,结合课文说说“这样”一词的指代范围和指代意义。
(提示:结合课文过渡句来谈)
分析:“为王”后的光景。
(及时运用到作文学以致用)小组讨论:“为王”后周围人(臣民)对我的态度。
(结合课文有关语句自己概括成语)
品读第6段。
体味作者所批判的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
(联系读过的文学作品或看过的影视作品等,说说给你印象最深的“奴才”形象)给奴才下个定义。
2、研习7-8段
从行文思路看6段分析问题,2-5段摆现象,思考7-8
段是什么?
分析“我若为王,将终于不能为王,却也真的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矛盾吗?
研习第1段,分析其作用:
五、概括主旨
六、探究写法和结构
1、虚拟幻想的写法
2、欲擒故纵(大开大合)的结构
七、板书设计
引出话题--我若为王
提出问题
亲眷被捧
为“王”光景臣民:惟命是从、卑躬屈膝、巧言令色
我若为王(分析问题)实质:奴才的首领
表达观点杀掉奴才
(解决问题)不当君主
批判王权意识奴才思想
课堂反馈
1、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一组是:()
寂寞盔帽变换变幻
绣像白痴盅惑耀武扬威
德行德性骄痴娇惯
谄媚缘由缘故鞠躬尽粹
2、我喜欢“为王”吗?请从课文中的话回答
3、8段“真的人们”相对什么人而言?具体指什么人?
课外拓展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
只要是这样,也只能这样。
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
“你知道的。
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
吃的是
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而且只有一小碗。
”
“这实在令人同情。
”聪明人也惨然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
“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掌伞,冬烧
汽炉夏打扇。
半夜要煨银耳,侍侯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
“唉唉。
”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
“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
我总得另外想法子。
可是有什么法子呢?。
“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的。
“
“是么?但愿如此。
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到你
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的不少了。
可见天理没有灭绝。
”
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仍然寻人去诉苦。
“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
猪窠还不如。
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吧儿狗还要好到
几万倍。
”
“混帐!”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
那人是一个傻子。
“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
睡去就咬得真要命。
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
”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么。
”
“这怎么行?。
”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来人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
”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
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
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
”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
”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很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
”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么。
”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
一九二五年使二月二十六日
(选自鲁迅作品集《世故三味》“中国道理”部分)
1、从文中语言分析“奴才”的性格特征。
2、本文的写作主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