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4.1【教学设计】 《世界的物质性》 (人教)

4.1【教学设计】 《世界的物质性》 (人教)

《世界的物质性》
蚌埠二中 陈建
“世界的物质性”是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一节的内容,本框题内容从世界的物质性入手,说明世界的物质性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意识的物质性三个方面。

因此,本框题在学习物质含义的基础上,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以及人的意识的物质性。

从而得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对物质性。

目的让学生明白应当如何正确看待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明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对物质性。

【知识与能力目标】
识记物质的定义,理解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意识的物质性,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综合运用探究法、情景分析法、讨论法和讲解法,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教学重点】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教学难点】
理解物质的概念。

1、教师准备
①制作多媒体课件;②积累视频和图片:③设计学案
2、学生准备
①课前预习;②课前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派别的知识。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复习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复习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复习学案一、明确高考考点(1)世界的物质性①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②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③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二、自主梳理基础知识(三句话、三个含义、三对关系)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三对关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三、互动探究(一)截至2011年10月底,①泰国北部和中部的洪水灾情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泰国大部分地区遭受洪水侵袭,其中30个府灾情严重,受灾人数达270万人。

洪灾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还给泰国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

为防洪水灌入曼谷,救援队加速在曼谷周围的巴吞他尼府和暖武里府等关键点,用沙包赶建防洪墙。

泰国前总理他信认为,②现在泰国泛滥的洪灾,恰恰给政府带来了更新国家综合水系统的机会。

为了表达对泰国灾区人民的同情和慰问,体现中泰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③中国政府向泰国提供了价值1_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救援物资和100万美元现汇救灾款。

1、泰国泛滥的洪灾从根本上来说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表现。

哲学上讲的运动就是指()。

A.自然界和社会的显著变化和发展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C.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D.物体空间位置的移动2、泰国洪灾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世界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它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________。

()A.联系运动B.运动客观实在性C.客观实在性联系D.客观实在性运动3、现在泰国泛滥的洪灾,恰恰给政府带来了更新国家综合水系统的机会。

水系统从建立到长期的实施再到更新体现了()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4、中国政府决定向泰国提供价值1 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救援物资和100万美元现汇救灾款。

2019-2020年高中政治《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政治《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导入新课】图片导入:教师展示图片:宜昌的百年沧桑( 1910年、1980年、xx年宜昌城市图片) 提问:从宜昌的百年历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教师:宜昌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着的,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一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新课讲授】一、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活动探究:观看视频《生命演化》思考: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教师总结:①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是一个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发展的过程,而且这一过程是一个前进的、上升的过程。

②这也说明了一个怎样的观点呢?一一自然界是发展的。

二、发展的实质我们知道了发展是普遍的、永恒的,那么到底什么是发展呢?我们怎样来理解发展呢?下面我们来看下一个探究活动。

活动探究:展示图片:袁世凯称帝、新中国成立。

教师提问:袁世凯称帝、新中国成立都是发展吗?一一袁世凯称帝是变化,新中国成立才是发展。

那么运动变化是发展吗?运动变化和发展之间有何关系呢?现在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这个问题,确定一位代表来回答这个问题。

①共同点: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承认了绝对运动②区别(性质不同):运动和变化:既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也有下降的、向后的、退步的改变;是没有方向性的。

发展:是向前、进步、上升性质的变化,它揭示了运动变化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是有方向性的。

所以我们可以从中知道,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1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判断:哪些属于“发展”?哪些属于“运动变化”?A、爬行类动物变成始祖鸟B、机器工具代替手工工具C、恐龙灭绝D、候鸟迁徙E、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F、退耕还林,还草,鸟类回归发展的是ABEF 运动变化的是:ABCDEF所有发展都是运动变化,但是反过来就不是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运动变化趋向才是发展。

而发展变化的结果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2、发展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含义: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东西。

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1课时世界的物质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1课时世界的物质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1课时 世界的物质性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01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02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2.物质的概念(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03意识,并能为人的□04意识所反映的□05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06客观实在性。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07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08具体的物质形态。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的产生人类社会是□01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02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人类社会的构成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03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04地理环境、□05人口因素和□06生产方式。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07物质性。

3.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1)自然界是□08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09客观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10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11人和□12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总之,世界是□13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14物质性。

思考 Ⅰ.物质就是具体事物的总和,这种观点正确吗?提示:错误。

哲学上的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Ⅱ.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的。

这种观点正确吗?提示:错误。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Ⅲ.精神、意识现象的存在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

这种观点正确吗?提示:错误。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因此并不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探究活动一:物质概念情景: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还不发达,人们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往往仅限于肉眼能观察到的一些具体的物质。

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

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人 类社会的产生看)
(1)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
(2)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人类的进化史: 古猿 猿人 智人 现代人
(1)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2)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3)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物质有可知性,能 被人们所认识(与不 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的区别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 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 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 现象。 区别 客观实在: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 存在着,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的共同特性的 抽象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讲它是第一性的东西, 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 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 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 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唯物论认为
对 立
唯心论认为
世 界 的 本 质 是 什 么
是物质的
对 立
是意识的,或 者是由神仙上 帝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和科学材料为基 础,科学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在自 然观上它明确指出:自然界是客观的。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宏 观 领 域
宇宙空间到处是物质世界, 没有上帝居住的天堂。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原理,还有以 下几种相同的说法: ①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世界统一于物质 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原理 ④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要求我们: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2章第1节 世界的物质性(学案)

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2章第1节 世界的物质性(学案)

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2.1 世界的物质性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_____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_________ 中的一部分。

2.物质的含义及唯一特性:(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_____所反映的_________。

(2)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___。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_________,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_________。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的产生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_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_____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_____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的存在是客观的: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_____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_______。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_____特性,到低等生物的_________,到动物的_____和___ ___,再到人类_____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人的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即_____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即_____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3.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_________。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_______,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_________。

4.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_________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_________的结果。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哲学原理总结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哲学原理总结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一、唯物论㈠物质与意识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⑴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能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

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去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催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消沉。

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2、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3、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㈡运动与规律1.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规律客观性的表现:A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规律不能被创造、消灭、改变、改造、制造、改进、无视,具有不可抗拒性)B人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不能说人可凌驾于规律之上、人可无视规律、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只能任规律摆布)2.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A 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B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方法论: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三)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二、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实践决定认识(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具体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学案】4.1 世界的物质性

【学案】4.1 世界的物质性

二、学习重难点(1)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2)物质的含义;(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三、自我预习(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

)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和,它们都是的组成部分。

(2)物质是指。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物质概念概括了,而不是指。

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和。

这三者都是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

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⑴自然界是的。

⑵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

⑶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

四、误区点拨:1、理解物质概念时应把握的要点:①把握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它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只有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同时要把握物质的可知性。

②要明确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③要知道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中讲的物质是指有形的实体,是物质的具体形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囊括了整个世界的万事万物,反映的是自然界和社会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唯一特征。

两者不能等同。

④要划清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在对物质含义上的界限。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由实物构成,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则将物质同原子等自然科学物质具体形态等同起来。

五、合作探究对于天地万物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神创说。

但在历史上,也有许多思想家不断地对神创说进行批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的物质性学案
学习指 导即时感悟
准确把握学
2、回顾: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的缺陷。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内容是
什么?
和_____________ 。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
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 _ _中伴随
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总结: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

因此,世界
是,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
的。

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 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 摄影、反映。

”列宁的这段论述说明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可知性
B .客观实在性
C .运动
D .物
3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
D .②④⑥
5 . 19世纪中叶,当人们还未发现珠峰是最高峰的时候, 珠峰 已经作为世界之巅屹立于蓝色星球上。

这说明物质
C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可知性
D •自然界是不可认识
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 .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总和 C .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4 .下列概念中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①人脑②基本路线 ③生产关系 ⑥辩证唯物主义
B .世界上万事万物的
D .所有有形的物体 ④思想观念
⑤国家
A .①③⑤
B .③⑤⑥
C .②③⑤
【反思提升】请同学们整理本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你还有
什么想告诉
大家的吗?
【拓展延伸】
9. 2010年6月7日《楚天金报》消息,5月31日,危地马拉因飓风
“阿加莎”的影响,出现了一个约61米的巨坑,让世人震惊。

近日,成都大
邑新场镇、崇州怀远镇、浙江高速、广西来宾、江西南昌也相继出现“天
坑”。

材料告诉我们
A .人与自然界是难以和谐相处的B.人在自然界面
前是无能为力的
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D .人类是自然界
长期发展的产物
10.从哲学角度看,漫画中这个人的错误在于
①没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②没有看到自然界是客观
存在的
③没有认识到自然界是可以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④认为水
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这样认识物质的
①它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②它是实实在在存
在的实物
③它是世界的本质④它是抽象的、虚幻
的东西
A •①②B.①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1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②物质的具体形态③世界万物
的共同属性④物质的唯一特性
A •①②
B •③④C.①②③ D •②③④
13 •据英国媒体2009年12月19日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宣称,已经在一个废弃的地下铁矿中捕获到暗物粒子。

几十年来,暗物质一直是困扰科学界的一个难解之谜。

普遍的理论认为,在宇宙中只有四分之一的物质是可见的,而那四分之三的不可见神秘物质就是所谓的
暗物质。

如果这一发现最终得到证实,它将成为近百年来物理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从哲学上看,暗物质的存在再次证明
15 •有人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造出来。

”这种观点
①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②属于神
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
③否认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1、理解物质概念时应把握的要点:
① 把握物质的唯一特性一一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只有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同时要把握物质的可知性。

从实际②要明确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③要知道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中讲的物质是指有形的实体,是物质的具体形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囊括了整个世界的万事万物,反映的是自然界和社会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唯一特征。

两者不能等同。

④要划清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在物质含义上的界限。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由实物构成,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则把物
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反对〗:反对不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
义)、经验主义。

4.1世界的物质性答案
探究一答案:
答案:
从世界观上说,科学和神学斗争的实质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还是意识的产物。

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是由神创造的,或是由不可捉摸的观念创造的,或是由人的主观意识创造的。

探究二答案:
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不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
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都是客观的。

①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是正确的,因为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②否认社会的客观性是错误的,因为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