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络--安全、超短效、高选择静脉贝塔1受体阻滞剂
最好的四种高血压药名字

最好的四种高血压药名字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如果不及时有效地控制,可能会导致心脏病、中风等严重后果。
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药物是一种常见的选择。
下面介绍一些被认为是最好的四种高血压药名字:
1.A类钙通道阻滞剂:A类钙通道阻滞剂被广泛用于
治疗高血压,包括药物如氨氯地平和尼群地平。
它们通过阻止钙离子进入心脏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减少心脏收缩力和动脉扩张,从而降低血压。
2.ACE抑制剂:ACE抑制剂如贝那普利和依那普利被
认为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减少血管紧张素的生成,从而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
3.利尿剂:利尿剂是另一类常用的高血压药物,包括
噻嗪类和袢利尿剂。
它们通过增加尿液排泄来减少体内的盐分和水分,从而降低血容量和血压。
4.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和阿莫洛
尔是控制高血压的常见选择。
它们通过阻断肾上腺素能β受体,降低心率和心脏收缩力,降低血压。
这些药物在控制高血压方面都有着明显的疗效,但使用前应咨询医生,并按照医嘱规范使用,同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能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专家解读: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运用指南

专家解读: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运用指南在众多的药物类别中,β受体阻滞剂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已经成为心脏病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我对β受体阻滞剂的运用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
下面,我就来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运用指南。
我们要了解β受体阻滞剂的药理作用。
β受体阻滞剂能够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降低血压。
它还可以减少心脏负荷,降低心肌氧耗,改善心肌缺血。
因此,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和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临床运用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β受体阻滞剂。
目前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包括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
这些药物的选择应基于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心率等综合考虑。
对于高血压患者,β受体阻滞剂可以作为首选或联合用药。
它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然而,对于老年人、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需要谨慎,因其可能会加重心功能不全,降低血压过低。
对于心绞痛患者,β受体阻滞剂可以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程度。
这是因为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心肌氧耗,改善心肌缺血。
然而,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死亡率,这是已经得到大量临床试验证实的事实。
对于心律失常患者,β受体阻滞剂可以有效控制心律失常,减少猝死的风险。
特别是对于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等心律失常,β受体阻滞剂是首选药物。
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因为β受体阻滞剂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心动过缓、血压过低、支气管痉挛等。
对于这些不良反应,我们需要及时处理,避免对患者造成更大的伤害。
总的来说,β受体阻滞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药物,它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它的使用需要严格根据患者的病情来选择,并且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β受体阻滞剂临床应用指南

β受体阻滞剂临床应用指南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也越来越多。
其中,β受体阻滞剂是一类重要的药物,广泛应用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
本文将重点介绍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指南,旨在帮助医生正确、有效地使用这类药物。
一、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机理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β受体的作用,降低交感神经系统对心脏的兴奋作用,从而达到以下几方面的效果:减慢心率、降低心脏的收缩力、抑制心脏传导系统的传导速度、降低心脏的氧耗和改善心脏的氧供。
这些效应使得β受体阻滞剂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药物。
二、适应症1. 心绞痛:β受体阻滞剂是一线药物,可用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
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脏的耗氧量,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心肌梗死: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早期应用能够减少心肌梗死的面积,降低病死率和猝死率。
在患者稳定后,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防止心肌梗死的再发,提高预后。
3. 心力衰竭: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β受体阻滞剂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并减少住院次数。
但需要注意的是,开始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需小心调整剂量,避免加重心力衰竭症状。
4. 心律失常:β受体阻滞剂对某些心律失常的治疗也有一定疗效,如对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三、禁忌症虽然β受体阻滞剂在很多心血管疾病中应用广泛,但也有一些情况下是禁忌使用的,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严重的心动过缓或心脏传导阻滞;2. 低血压或血压过低;3. 支气管哮喘或严重COPD患者;4. 反复发作的周围血管痉挛性疾病(如雷诺综合征);5. 严重肝功能不全。
四、注意事项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剂量选择:开始使用时需小心调整剂量,逐渐增加,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症状等,避免出现副作用或加重原有病情。
2. 个体化治疗:每个患者对β受体阻滞剂的耐受性不同,因此需要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剂量和药物种类。
爱络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药物介绍ppt课件

84% 82% 80% 78% 76% 74% 72% 70% CABG术后 外科术后房
150 100 50 0 用药前 用药后
用药前 用药后
王吉云 胡大一
中国医药导刊 2002年18 06期
艾司洛尔治疗重症败血症 并发快速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安全性良好:治疗后仅1例血压低于90
胃肠道、肝脏、甲状腺、角膜褐色微 粒沉着、肝功能紊乱
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 无该作用 Ⅱa类推荐 可达龙略高于爱络 效果不佳或无效
胺碘酮是“单纯”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不用于高血压急症和改善心肌缺血等方面16
爱络有效控制术后房颤快速心室率
入选标准
CABG术及外科(普外、骨外、胸外)术后的房扑/房颤, 血液动力学相对稳定,心室率>100次/分,持续5分钟以 上,3天以内
2
药理特点
起 超
效 快:静注后1分钟开始起效
短 效:分布半衰期2分钟,消除半衰期9分钟,终
止滴注后10分钟,受体阻滞作用恢复至50%,20分钟作 用消失,30分钟血流动力学效应恢复正的 2受体才被抑制
易控制:“开关效应”
3
负荷和维持剂量
7
艾司洛尔相关心律失常治疗
房颤伴有快速心室率
室上速 交感风暴及特定室速
8
2012ESC房颤指南—静脉β阻剂是房颤伴有快速心室率的 首选(Ⅰ类建议,A类证据)
9
2014AHA/ACC/HRS房颤指南
心室率控制
10
January CT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14 Mar 26. pii: S0735-1097(14)01740-9.
高血压的五大类一线降压药之一β受体阻滞剂

高血压的五大类一线降压药之一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颇为常见。
高血压患者,大多都吃过“富马酸比索洛尔”或者“酒石酸美托洛尔”这两种降压药吧,这哥儿俩就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了。
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高血压的五大类一线降压药之一,疗效受到肯定,目前被广泛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的治疗。
然而,在2006年6月,英国国家健康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更新高血压指南,首次将β受体阻滞剂由高血压治疗一线药物中剔除。
这使得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价值近年来屡遭质疑。
那么,在治疗高血压的进程中,β受体阻滞剂真的要被淘汰出局了吗?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过时了吗?对此,我国著名心血管内科专家胡大一撰文表示:“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英国高血压指南将β受体阻滞剂由一线治疗药物降至四线的依据是——在一些临床研究中,“β受体阻滞剂(以阿替洛尔为代表)在控制血压、预防中风和心脏病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会增加脑卒中和死亡危险,增加病人发生2型糖尿病的概率。
"但是,在这些研究中,大多使用的是阿替洛尔,由于没有其他β受体阻滞剂的大规模临床资料,因此,这种结论并不宜推广到所有的β受体阻滞剂。
此外,β受体阻滞剂还具有显著异质性。
不同的β受体阻滞剂,其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特性以及临床效益差别很大。
阿替洛尔为水溶性β受体阻滞剂,其半衰期相对较短(6~10小时),一天1次给药不足以24小时平稳控制血压,因此,它并非β受体阻滞剂的代表药物。
而根据阿替洛尔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几个临床结果,便武断地推论出所有β受体阻滞剂可能具有相同结果,显然是缺乏直接证据的。
β受体阻滞剂的江湖地位,依然不可撼动β受体阻滞剂自1964年上市,至今已有50余年,其降压疗效是毋庸置疑的。
针对它所引起的争议,中国专家组也从中国高血压人群出发,于2019年发布《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应用中的专家共识》,其中指出——01β受体阻滞剂明确为我国一线降压药物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确认,包括β受体阻滞剂在内的五大类降压药物,仍为一线降压药物,均可作为初始和维持用药的选择。
6种β受体阻滞剂

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阿罗洛尔、卡维地洛(一)分类:1)美托洛尔: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滞剂,但是,美托洛尔剂量增大时,其对β1受体的选择性会降低。
美托洛尔无β受体激动作用,几乎没有膜稳定作用。
2)比索洛尔:一种高选择性的β1-肾上腺受体拮抗剂,无内在拟交感活性和膜稳定活性。
比索洛尔在超出治疗剂量时仍具有β1-受体选择性作用。
3)阿替洛尔:选择性β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
为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其心脏选择性作用明显强于美托洛尔,而对血管及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抑制较弱。
无内源性拟交感活性,无膜稳定性,也无抑制心肌收缩力的作用。
4)普萘洛尔: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这主要与药物的膜稳定作用及抑制血小板膜Ca+转运有关。
5)卡维地洛:兼有α1和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作用,无内在拟交感活性。
它具有膜稳定特性。
该药是一种强效抗氧化物和氧自由基清除剂。
试验证实本品及其代谢产物均具有抗氧化特性。
6)阿罗洛尔:β受体阻滞剂,兼有适度的α受体阻滞作用(二)t1/21)美托洛尔:3-5h2) 比索洛尔:口服比索洛尔3~4小时后达到最大效应。
由于半衰期为10~12小时,比索洛尔的效应可以持续24小时。
比索洛尔通常在2周后达到最大抗高血压效应。
t1/2:10-12h。
3) 阿替洛尔:口服吸收约为50%。
小剂量可通过血脑屏障。
蛋白结合率6-10%。
服后2-4小时作用达峰值,作用持续时间较久。
t1/2:6-7h4)普萘洛尔:胃肠道吸收较完全,广泛地在肝内代谢,生物利用度约30%。
药后1-1.5小时达血药浓度峰值,血浆蛋白结合率90-95%。
t1/2:2-3h5) 卡维地洛:口服后易于吸收,口服后1~3h血药浓度达峰,绝对生物利用度(F)约为25%~35%,有明显的首过效应,卡维地洛为碱性亲脂化合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大于98%。
t1/2:7-10h。
6)阿罗洛尔: 口服后2h血药浓度达峰值,t1/2:10h(三):代谢排泄1)美托洛尔:美托洛尔在肝脏中代谢。
β受体阻滞剂的分类和代表药物

序号
处方号
处方日期
(年月日)
年龄(岁)
诊断
基本药物处方(0/1)
药品品种(种)
处方金额(元)
是否无正当理由未首选基本药物
(0/1)
所有
药品
基本
药物
所有
药品
基本
药物
1
2
3
4
5
………………
总计
A=
B=
C=
D=
E=
F=
单张处方情况
G=
H=
I=
J=
百分率(%)
序号
处方号
处方日期
(年月日)
年龄(岁)
疾病种类
基本药物名称
是否
合理
(0/1)
不合理问题代码
用药方案是否与《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一致
(0/1)
1
2
3
4
5
……
总计
A=
B=
百分率(%)
C=
D=
注:
1. 是=1,否=0;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A:合理基本药物处方数;
B:基本药物用药方案与《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一致的处方数;
详解β受体阻滞剂的分类和代表药物
医脉通综合2021-06-08发表评论(2人参与)分享
1、根据受体选择性的不同分为三类
非选择性β阻滞剂:竞争性阻断β1和β2肾上腺素受体,进而导致对糖脂代谢和肺功能的不良影响;阻断血管上的β2受体,相对兴奋α受体,增加周围动脉的血管阻力。其代表药物为普萘洛尔。该类药物在临床已较少应用。
C:合理基本药物处方百分率=A/基本药物处方总数*100%;
艾司洛尔(爱络)综合应用

爱络在心血管急症中的应用
------机制与指南推荐 机制与指南推荐 ------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
爱络在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
(一)Ⅰ类——钠通道阻滞剂 钠通道阻滞剂
1.ⅠA类 适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奎尼丁 . 类 适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奎尼丁 2.ⅠB类 轻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利多卡因 . 类 轻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利多卡因 3.ⅠC类 明显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氟卡尼 . 类 明显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氟卡尼
临床应用
•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时控制心室率 心房颤动、 • 围手术期高血压 • 窦性心动过速 • 急性冠脉综合征 减少氧耗,缓解心肌缺血 急性冠脉综合征:减少氧耗,
分钟静脉推注) 首剂负荷量 (1分钟静脉推注) 分钟静脉推注 0.5mg/Kg,心功能欠佳,可减半 ,心功能欠佳, 维持剂量 约50-200 µg/Kg.min持续静脉滴注,根据临床效果 持续静脉滴注, 持续静脉滴注 探索最终维持量 其它β 其它β受体阻滞剂替代 待患者循环稳定,无消化道出血、 待患者循环稳定,无消化道出血、肠功能恢复口其它 β受体阻滞剂,视心率变化逐渐减慢或停用艾司洛尔。 受体阻滞剂,视心率变化逐渐减慢或停用艾司洛尔。
2006 年“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 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 (ACC/AHA/ESH) )
β阻剂静脉给药禁忌症 阻剂静脉给药禁忌症 阻剂
• • • • • • • 病窦综合怔 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 间期 间期> 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240ms) ) 预激综合怔 严重的心动过缓(心率< 次 分 严重的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 低血压(收缩压< 低血压(收缩压< 90mmHg) ) 急性左心衰(缺血、心率增快除外) 急性左心衰(缺血、心率增快除外 哮喘急性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