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物质检测与分析
农产品质量检测项目

农产品质量检测项目可以根据具体的农产品类型和应用需求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农产品质量检测项目:
1.农产品化学成分检测:包括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
的含量分析。
2.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用于检测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物的含量,以确保符合法规标准。
3.农产品重金属检测:用于检测农产品中重金属元素(如铅、镉、汞等)的含量,以评估
食品安全性。
4.农产品微生物检测:包括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微生物指标的检测,以
评估食品卫生质量。
5.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检测农产品中是否存在农药残留,以确保食品安全。
6.农产品外观质量检测:包括大小、形状、颜色、表面缺陷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产品的
外观质量。
7.农产品口感质量检测:包括口味、风味、质地等方面的评估,以判断产品的口感质量。
8.农产品遗传标识检测:通过DNA分析或其他方法检测农产品的品种、种类和品质等基
因特征。
需要根据具体的农产品类型和目的选择适当的质量检测项目,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合规性。
这些检测项目可以由专业实验室、政府机构或第三方认证机构进行。
农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光谱分析技巧研究

农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光谱分析技巧研究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无损检测手段,通过对物质的辐射或吸收特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光谱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以帮助鉴别和评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和成分。
光谱分析方法通常涉及到研究物质与电磁波之间的相互作用。
光谱分析可分为两类: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包括红外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和拉曼光谱分析等。
红外光谱分析是研究物质吸收红外辐射的变化情况,以确定其成分和结构的一种方法。
它能够获取物质特定区域的吸收光谱信息,如化学键振动和分子转动等。
红外光谱分析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应用广泛,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脂肪、水分、蛋白质等成分,以及检测农产品的新鲜程度和贮藏状况。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是通过测量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和发射来分析物质的性质。
它可以用来鉴别和定量分析农产品中的色素、维生素、抗氧化剂等成分。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的优点是快速、简便,且无需对样品进行处理,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农产品的质量检测。
拉曼光谱分析是通过测量物质对激光光谱的散射光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提供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结构信息,具有高灵敏度和非破坏性的特点。
拉曼光谱分析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可用于鉴别农产品中可能存在的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以及检测农产品中的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
除了上述常见的光谱分析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光谱分析技术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有所应用。
例如,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用于检测农产品中的水分、脂肪、蛋白质、糖类等成分,是一种快速、无损的检测方法。
热分析光谱技术可以通过测量物质在高温条件下的辐射光谱变化,来分析物质的热性能和热分解行为,用于评估农产品的热稳定性和热分解特性。
光谱分析技巧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难点。
首先是如何选择合适的光谱分析方法和仪器,以满足检测需求。
不同的农产品可能适合不同的光谱分析技术,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农产品是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合格,各国都出台了相应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以下将介绍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及常用的检验方法。
一、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农产品的质量标准是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的具体规定。
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外观质量、营养成分、食品安全、添加剂使用及农药残留等。
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一般由国家制定,并根据不同类型的农产品进行细分。
1. 外观质量:外观质量是农产品的外观特征及装盒包装的标准,包括形状、大小、色泽、光泽等。
农产品的外观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意愿和消费体验。
2. 营养成分:营养成分是指农产品中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
营养成分是评价农产品质量和食用价值的重要指标,对于保证人类的健康和营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3.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指农产品中无有害物质和微生物污染的程度。
农产品的食品安全目前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良好的食品安全标准可以有效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4. 添加剂使用:添加剂使用是指农产品中所使用的防腐剂、色素、调味剂等。
添加剂在农产品的加工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功能作用,但不当使用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风险。
5. 农药残留:农药残留是指在农产品中残留的农药的数量。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化学物质,但过量使用和残留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二、农产品的检验方法为了确保农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需要进行检验和监督。
农产品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目视检查、化学分析、生物学检验和感官评价等。
1. 目视检查:目视检查是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方式对农产品的外观质量进行评估。
比如对水果的形状、大小、色泽、光泽等进行检查,对肉类的色泽、纹理进行评估。
2. 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通过实验室的化学方法对农产品的营养成分、食品安全、添加剂使用以及农药残留进行检测。
化学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可以得到农产品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和质量数据。
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

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随着农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一、农产品化学检测技术农产品化学检测技术主要用于检测农产品中的化学成分和有害物质,以评估其品质和安全性。
常见的化学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检测农产品中的营养成分、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等指标,确保农产品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二、农产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农产品微生物检测技术主要用于检测农产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以确保其符合卫生和安全标准。
常见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包括总菌落计数法、大肠菌群检测法、酵母和霉菌检测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检测农产品中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判断农产品是否存在污染,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三、农产品物理指标检测技术农产品物理指标检测技术主要用于检测农产品的物理性质,以评估其口感、外观等方面的品质。
常见的物理指标检测技术包括质量检测、密度测量、硬度检测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检测农产品的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纤维含量、硬度等指标,评估农产品的成熟度和口感。
四、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是为了提高检测效率和减少成本而开发的一类技术。
常见的快速检测技术包括红外光谱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光电子鼻技术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光谱分析等手段快速获取农产品的质量信息,实现高效的检测和监控。
五、农产品追溯技术农产品追溯技术主要用于追踪和溯源农产品的生产、储存、加工和流通过程,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可追溯。
常见的追溯技术包括二维码技术、RFID技术、条形码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标识和记录农产品的相关信息,包括生产地点、生产时间、采摘时间、流通环节等,提供给消费者更加全面和可靠的农产品信息。
总结: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的发展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化学检测、微生物检测、物理指标检测、快速检测和追溯技术等手段,可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合格,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农产品。
农产品干物质检测报告

农产品干物质检测报告1. 引言农产品干物质检测是评价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干物质是指在农产品中除去水分后的剩余物质,对农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储存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本报告将对某农产品的干物质含量进行检测及分析。
2. 方法和仪器2.1 检测方法本次检测采用加热干燥法测定样品中的干物质含量。
具体步骤如下:1. 取适量样品,将其均匀铺展在标准皿中。
2. 将标准皿放入预热至恒温的烘箱中,保持温度为105,并进行加热和干燥。
3. 每隔一段时间取出样品,待其冷却至室温后,再放入烘箱中继续加热干燥,直至样品质量不再变化为止。
4. 将样品质量与初始质量之差记作干物质含量。
2.2 仪器设备本次检测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有:- 烘箱:用于加热和干燥样品。
- 电子天平:用于精确称量样品的质量。
- 标准皿:用于存放样品。
3. 检测结果与分析经过仔细操作和精确测量,我们得到了样品的干物质含量,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样品编号初始质量(g) 终止质量(g) 干物质含量(g)1 50.00 47.80 2.202 50.00 47.60 2.403 50.00 47.90 2.10... ... ... ...n 50.00 47.70 2.30通过对样品的干物质含量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 样品的干物质含量平均值为2.30g,标准偏差为0.10g。
2. 样品的干物质含量范围为2.10g到2.40g,呈正态分布。
4. 结论与建议通过对该农产品的干物质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 该农产品的干物质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平均值为2.30g。
2. 干物质含量的标准偏差较小,说明样品的质量较为一致。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农产品的干物质含量对于评价其质量和储存性能非常重要,农民应注重控制水分含量,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
2. 食品加工企业在采购农产品时应严格把控干物质含量,选择干物质含量稳定的优质农产品进行加工。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是确保农产品安全、健康和合格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的重要性、检验项目和方法以及现行规范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的重要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维护民众身体健康的基础。
农产品作为人们饮食的重要来源,其质量安全关系到民众的身体健康。
通过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农产品中存在的有害物质、重金属以及农药残留等问题,从而保障民众的食品安全。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的项目和方法现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项目多种多样,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污染、营养成分等多个方面。
其中,常见的检验项目包括:1. 农药残留:检测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含量,包括广泛使用的杀虫剂、杀菌剂等。
常用的检验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确保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符合标准。
2. 重金属含量:检测农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如铅、镉、汞等。
常用的检验方法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确保农产品的重金属含量在安全范围内。
3. 微生物污染:检测农产品中的致病菌、霉菌等微生物污染情况。
常用的检验方法有PCR法、传统培养法等,确保农产品的微生物指标符合卫生标准。
4. 营养成分:检测农产品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
常用的检验方法有滴定法、光度法等,确保农产品的营养成分达到国家标准。
以上只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的部分项目和方法,根据具体情况还会有其他检验项目。
三、现行规范及相关机构为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工作,我国提出了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
其中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等。
这些规范和标准详细规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的要求和程序,为相关检验机构提供了操作指南。
目前,我国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负责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监督检验。
这些机构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总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等。
农产品质量检测的主要内容

农产品质量检测的主要内容
农产品质量检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农产品的外观检测:包括农产品的大小、形状、颜色、表面是否有病虫害等方面的检测。
2. 农产品的营养成分检测:涉及农产品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分析。
3. 农产品的残留物检测:检测农产品中是否存在农药、化肥、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残留。
4. 农产品的微生物检测:检测农产品中是否存在致病菌、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
5. 农产品的物理性状检测:包括农产品的硬度、纹理、密度、含水率等物理性质的检测。
6. 农产品的口感评价:通过对农产品的嚼劲、口感、滋味等方面的评估,判断其品质。
7. 农产品的保质期评估:通过对农产品的微生物活性、氧化程度等方面的检测,评估其保质期。
8. 农产品的地理标志认证:对特定产地的农产品进行地理标志认证,保证其品质和地域特色。
这些内容是农产品质量检测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检测,可以确保农产品的安全、营养和品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农产品质量检测常见方法分析

农产品质量检测常见方法分析农产品质量检测是保障农产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的重要环节,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准确、全面的检测可以有效地减少农产品质量问题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常见的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分析、物理检测、微生物检测和快速检测技术等。
下面将对这些常见的检测方法进行分析。
一、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农产品质量检测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农产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来评估农产品的质量。
常见的化学成分包括营养成分、有害物质、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
2. 有害物质分析有害物质是指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有害物质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霉菌毒素等。
化学分析方法可以对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准确检测,评估其安全性。
3. 农药残留分析农药残留是当前农产品质量问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化学分析方法可以对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评估其合格性。
二、物理检测物理检测是通过对农产品的物理性质进行测定来评估其质量的方法,常见的物理性质包括外观、大小、形状、硬度、密度等。
1. 外观检测农产品的外观是其质量的直观表现,外观检测包括对农产品的色泽、均匀度、完整度等方面进行评估,通过目视和仪器测定的方式进行检测。
2. 大小形状检测农产品的大小和形状对其市场价值和食用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大小形状检测主要通过测量农产品的尺寸和形状参数来评估其质量。
3. 硬度密度检测硬度密度是农产品的重要物理性质,对农产品的质地和口感具有重要影响,硬度密度检测通过仪器测定的方式对农产品的硬度和密度进行评估。
三、微生物检测微生物检测是对农产品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进行检测的方法,微生物检测主要用于评估农产品的卫生质量和食品安全性。
1. 总菌落检测总菌落是农产品中微生物总数的指标之一,通过培养基方法对农产品中的总菌落进行计数,评估其微生物质量。
2. 大肠杆菌检测大肠杆菌是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对农产品中的大肠杆菌进行检测,评估其卫生质量和食品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实验室环境:实验室环境是指实验室内的温度、湿度、气压、噪声、辐射、空气中的悬浮微粒的含量及污染气体成分等参数的总称2.实验室布局:实验室布局是指功能区的设置、仪器设备安放位置、水电气管道的布置等。
它与质量保证措施的执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工作人员的安全保健等都直接相关.3.离子交换水或去离子水:水通过交换树脂获得的纯水4.试剂:应是指市售原包装的“化学试剂”或“化学药品”。
5.精密度(precision):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被测物多次测定的结果与平均值偏离的程度。
平行性(replicability)指在同一实验中,当分析人员、分析设备和分析时间都相同时,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的双份或多份平行样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重复性(repeatability):指在同一实验室内,当分析人员、分析设备和分析时间中至少有一项不相同时,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的两次或两次以上独立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再现性(reproducibility):指在不同实验室(分析人员、分析设备甚至分析时间都不相同),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的多次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实验室内精密度即平行性和重复性的总和,而所谓的室间精密度即再现性。
6.准确度(accuracy)是用一个特定的分析程序所获得的分析结果(单次测定值或重复测定的均值)与假定的或公认的真值之间符合程度的度量。
7.灵敏度(sensitivity)是指该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量的待测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响应量变化的程度。
8.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 或minimum detectability)是指对某一特定的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内可以从样品中检测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值。
9.检测上限(maximum detectability)指与校准曲线直线部分的最高界限点相应的浓度值。
10.SPE固相萃取SPME固相微萃取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MSPDE基质固相分散萃取11.谷物: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薯类和杂粮。
12.容重:小麦籽粒在单位溶剂内的质量,以克/升(g/L)表示。
不完善粒: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颗粒。
包括以下几种:虫蚀粒:被虫蛀蚀,伤及胚及胚乳的颗粒。
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赤霉病粒:籽粒皱缩,粒面成紫色,或有明显的粉红色霉状物,间有黑色囊壳。
黑胚粒:籽粒胚部成深褐色或黑色的颗粒。
生芽粒:芽或幼根突破种皮不超过本颗粒长度的颗粒,芽或幼根虽未突破种皮已有芽萌动的颗粒。
霉变粒:粒面生霉或胚乳变色变质的颗粒。
破损粒:压扁、破损、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二简答题1.实验室环境的不良影响1.实验室环境直接影响仪器的性能,从而对检测结果产生误差。
2.有些参数改变饿了实验条件,直接影响被测样品的分析结果。
3.有些可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
2.影响饲料产品质量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饲料配方;饲料原料质量:原料发霉变质。
原料中含有毒有害物质超标。
原料营养素含量多而杂或质量低下。
饲料加工工艺及饲料加工设备的性能:称量的精度和准确度。
粉碎的粒度。
混合时间。
加热温度饲料产品的存放时间、条件及包装;饲料使用方法;3总的原则是要防止交叉污染、方便工作、布局整齐、保障安全。
实验室布局应符合以下要求:1.有专用的检测工作场所,仪器设备应相对集中放置,相互应相的检测区域应有效隔离,互不干扰。
2.对农业转基因、动植物检疫等生物安全检测机构的检测实验室、实验基地、动物房等场所应有专人管理,其生物安全等级管理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检测场所应相对封闭。
必要时,在确保其他客户机密的前提下,允许客户到质检机构查看。
4.化学试剂的保存条件应符合有关规定,有机试剂的贮存场所应有通风设施。
5.毒品和易燃易爆品应有符合要求的保存场地,有专人管理,有领用批准与登记手续。
6.高压气瓶有安全防护措施。
高压气瓶的安放应符合安全要求,既要有固定措施防止其倒下,又要便于在发生危险时很快取下搬走;有条件的应集中存放。
7.应配备与检测工作相适应的消防设施,消防器材应完好且在有效期内,放置地点应固定且便于取用。
8.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电气线路和管道布局合理,便于检测工作的进行,并符合安全要求;应配置停电、停水等应急设施。
9.应有措施保护人身健康和安全。
4.实验室用水的外观应为无色透明的液体。
分为三个等级:一级水,基本不含有溶解或胶态离子杂质及有机质。
二级水,可允许含有微量的无机、有机或胶态杂质,可用蒸馏、反渗透或去离子后再进行蒸馏等方法制得。
三级水,可采用蒸馏、反渗透方法制得。
5.我国化学试剂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三种。
国标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批和发布,代号是GB ;行业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组织制定,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发布,报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备案,其代号是HG 。
6.试剂规格又叫试剂级别和试剂类别。
国家和主管部门颁布质量指标的主要是优级纯、分析纯和化学纯三种。
1优级纯,GR 2分析纯,AR 3化学纯,CR7.试剂的保存 试剂的种类繁多,储藏时应按照酸、碱、盐、单质、指示剂、溶液、有毒试剂等分别存放。
盐类试剂很多,可先按阳离子顺序排列,同一阳离子再按阴离子顺序排列。
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易燃品、剧毒品、异臭和易挥发试剂应单独存在于阴凉、干燥、通风之处。
特别是易燃品和剧毒品应放在危险品库或单独存放,试剂橱中更不得放置氨水和盐酸等挥发性药品,否则会使全柜试剂都遭污染。
8.称量误差与称量技术 天平的不等臂性、砝码的不准确性和空气浮力是称量的主要系统误差源。
气流、静电效应、环境磁场等也可能引起称量的系统误差或随机误差。
9.为了消除或减少称量误差,除了选择良好的环境条件,还应采用适当的称量方法。
①替代称量法常常应用于高准确度的分析测定中。
该方法的优点是消除了天平的不等臂性误差,同时由于减少了用于称量的砝码个数,从而减少了砝码的误差。
②称量时采用配体,以抵消空气浮力。
当称量液体和气体样品时,需将物质放在密闭的瓶子中,而将另一个相同的空瓶作为配体置于天平的另一称盘上。
两个瓶子的体积几乎相等,因而它们受的空气浮力也相等,于是在天平两侧由浮力而产生的影响可相互抵消。
③在称量过程中实测天平灵敏度。
天平的灵敏度随天平的磨损和负荷而变化。
因而在需要准确称量的时候,应该随时求出灵敏度。
④在使用微量与半微量天平时,静电效应的影响变得明显起来。
因此称量时不要用静电效应显著的塑料容器、玻璃容器,最好选用惰性金属材料,如铂、锡等作为称量器皿。
⑤为了减少称量的随机误差,称量时读取平衡位置二三次,取其平均值。
这样可以提高称量的精密度。
10.① 当空白测定次数n>20时,给出置信水平为95%,检出限为空白值标准差的4.6倍。
L =4.6×Sb 式中:L ——检出限Sb ——当n>20时空白平行测定正标准偏差②当空白测定次数n<20时,检出限L 按下式计算: 式中:tf ——显著性水平为0.05(双侧)、自由度为f 时t 值 f — 批内自由度,f=m (n-1),m 为重复测定次数, n 为平行测定个数 Sb —— 空白平行测定正标准偏差。
例如: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测定硒,双空白测定10次,其空白值为11.4ng ±1.25ng ,求检b f S t L 22出限L?根据Sb=1.25ng f=m(n-1)=10(2-1)=10查表得显著性水平为0.05(双侧)时,t10=2.228 所以L= ×2.228×1.25=7.88ng 11.方法适用范围方法适用范围指某一特定方法的检测下限至检测上限之间的浓度范围。
在此范围内可作定性或定量的测定。
12.抽样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抽样前应制定抽样方案,包括抽样目的、对象、方法、数量、抽样人员等。
2.抽样工具的准备。
应事先准备好抽样袋、保鲜袋、纸箱、标签、封条等抽样用具。
3.人员要求。
应经过专门培训、熟知抽样程序和方法。
4. 抽样时间。
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宜在批发货交易高峰期时抽样;产地根据不同品种在种植区域的成熟期来确定,蔬菜、水果抽样应安排在成熟期货即将上市前进行,抽样时间应选择在晴天的9点至11点或15点至17点。
5.抽样操作要求,同一生产基地或企业、同一品种或种类、同一生产技术方式、同期采收或同一成熟度的果蔬产品为一个抽样单位。
6.填写抽样单。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抽样时,抽样人员要与被检单位代表共同确认样本的真实性和代表性。
7. 样本的封存。
样本封存前要将“随样品”的抽样单一联放在袋内,将样本封存,粘贴好封条,要求表明封样啥时间,封条应由双方代表共同签字。
8.样本运输。
应在24小时内送到实验室,否则应冷冻运输。
原则上不准邮寄和托运。
避免污染。
9.样品缩分。
将所有样品混合在一起,分成三份,分别进行缩分,每份样品应不少于实验室样品取样量。
13.选择提取剂应注意的问题:5点(1)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选择与待测农药极性相似的溶剂。
(2)提取剂沸点应在45℃-80℃,以便于下一步的浓缩操作,且不能与样本发生作用,毒性低,价格便宜,必须能溶解待测农药。
(3)对含水量高的样本,一般选与水相混溶的溶剂(乙腈、丙酮、甲醇等)。
(4)要求溶剂对样本有较强的渗透能力,以便能将样本中农药充分提取。
当单一溶剂效果不理想,可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极性的溶剂,以不同比例配成混合提取剂。
溶剂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水—乙腈—甲醇—乙酸—乙醇—异丙醇—丙酮—正丁醇—正戊醇—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苯—甲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环己烷—正己烷。
(5)溶剂的浓度:将溶剂浓缩100倍后检测,无干扰峰,即可达到要求。
另外,无水硫酸钠和氯化钠的盐析作用能提高待测组分的回收率。
14.提取方法(1)索氏提取法经典提取法,提取效果好,但时间长、干扰物质多。
多用于动物样本。
(2)振荡法通常样品经溶剂浸泡过夜后,振荡提取。
此法便于批量操作。
(3)均质法用均质机对加入了提取剂的样品快速均质。
此法快速、简便、但不适用于批量操作。
(4)超声提取法样本中加入提取剂,以超声波提取。
此法便于批量操作,但要注意超声波的功率,在超声提取的过程中,要用玻璃棒多次搅拌样品。
(5)消煮法要求待测农药具有热稳定性和低挥发性。
(6)快速溶剂提取提取快速、高效。
15.粮谷的主要卫生问题1霉菌与霉菌毒素的污染:粮谷在农田生长期、收获及贮存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均可受到霉菌的污染。
当环境温度较大、温度增高时,霉菌易使粮谷发生霉变。
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常见的污染粮谷的霉菌是曲霉、青霉、根霉和镰刀菌属等。
2农药残留:残留在粮谷中的农药可转移到人体而损害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