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定管校准

合集下载

滴定管校正方法

滴定管校正方法

滴定管校正方法1. 简介滴定管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量取试剂或溶液的器材,准确的滴定管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由于制造过程或管理不当等原因,滴定管的刻度可能存在误差,因此需要进行校正。

滴定管校正是指通过实验手段,确定滴定管的容量,使其准确度达到预定的要求。

2. 校正方法2.1 水溶液法校正水溶液法校正是一种简便且常用的滴定管校正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被称为准确度优势的稀溶液来确定滴定管的滴液速度。

步骤1.使用洗涤剂将滴定管彻底清洗,确保内壁干净无杂质。

2.准备一定体积的准确浓度的稀溶液,例如0.1mol/L NaOH溶液。

3.将滴定管固定在架子上,并调整到垂直位置。

4.用容量瓶或移液管准确地量取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记录测量体积。

5.缓慢滴定,将NaOH溶液滴入试管中,观察并记录滴定时间以及体积变化。

6.重复上述操作3-5次,计算平均滴液体积和平均滴液时间。

7.根据浓度和滴液体积,计算出滴定管的滴液速度。

计算滴液速度 = 平均滴液体积 / 平均滴液时间2.2 气体法校正气体法校正适用于较大容量的滴定管或滴定管校正时需要更高的准确度。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气体的体积与压力的关系来确定滴定管的滴液速度。

步骤1.使用洗涤剂清洗滴定管,确保无杂质。

2.准备一定量的气体,例如氦气或二氧化碳。

3.将滴定管放置在气体收集瓶上,调整到垂直位置。

4.开始记录时间和气体温度,并用活塞缓慢地向滴定管中推入气体。

5.停止推入气体后,记录滴定管中的气体体积。

6.重复上述操作3-5次,计算平均滴液体积和平均滴液时间。

7.根据气体体积和滴液时间,计算滴定管的滴液速度。

计算滴液速度 = 平均滴液体积 / 平均滴液时间2.3 其他校正方法除了水溶液法和气体法校正外,还有其他一些滴定管校正方法,如使用标准容量瓶进行校正,或使用称量法校正等。

这些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实验要求和仪器情况来决定。

3. 校正结果处理完成滴定管校正后,需要进行结果处理以得到最终的准确滴定管容量。

滴定管注意事项

滴定管注意事项

滴定管注意事项滴定管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实验仪器,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和制药工业中。

为了保证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使用滴定管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选择合适的滴定管:滴定管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和溶液性质来确定。

滴定管通常分为玻璃和塑料两种材质,根据溶液的是否具有腐蚀性来选择滴定管的材质。

另外,滴定管的容量也需要根据所需滴定液的体积来选择。

2.校准滴定管:滴定管在使用前需要进行校准,以保证滴定管的刻度准确。

校准时可以使用标定过的容量瓶,将一定体积的溶液滴入容量瓶中并进行称量,然后与滴定管上的刻度进行比对。

如果发现滴定管的刻度不准确,应及时更换或进行修正。

3.清洁滴定管:滴定管在使用前后需要进行清洗,以防止不同溶液之间的交叉污染。

清洗方法可以使用漂洗剂或纯水进行反复冲洗,然后用酒精或空气吹干。

4.操作过程中避免滴液的滴漏:在滴定管滴液时,要保持滴定管竖直,并确保滴液的速度和滴液量都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滴定管滴液时应尽量垂直地放置在滴定液上方,避免出现液滴滴漏或流淌到瓶口周围。

5.防止交叉污染:滴定管在不同试剂之间的转移时,要避免试剂之间的交叉污染。

使用滴定管转移液体时,每次使用前应进行充分的洗涤,亦或更换滴定管以避免交叉污染。

6.正确读取滴定管的刻度:滴定管的刻度通常以毫升为单位,要准确读取刻度,应将眼睛与刻度垂直对齐,以避免由于视角影响而导致误读。

7.储存滴定管:滴定管应妥善保管,并放置在干燥、清洁且避免直射阳光的地方,以防止滴定管的污染或损坏。

总结起来,使用滴定管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滴定管,进行校准和清洁,避免滴液的滴漏和交叉污染,正确读取刻度,并妥善储存滴定管。

只有严格遵守这些注意事项,才能保证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滴定管校验规程

滴定管校验规程

滴定管校验规程1、检定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滴定管的校验。

2、检定依据JJG196-2006《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JJF 1071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 100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GBT/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3、检定条件及检定用仪器设备3.1 检定条件3.1.1 进行检定的工作室,温度应为20℃±5℃,室内温度变化不能大于1℃/h,水温与室温之差不应超过20℃。

3.1.2 检定所用介质为纯水(蒸馏水)。

3.2检定设备3.2.1 天平:其称量误差应小于被检量器允差的1/10。

3.2.2 温度计:范围0~100℃,分度值为0.1℃。

3.2.3 有盖称量瓶。

4、检定程序4.1滴定管的检定(衡量法)4.1.1清洗量器可用重铬酸钾饱和溶液和等量的浓硫酸混合剂或清洁剂进行清洗,然后用水冲净。

管壁不应有挂水等沾污现象,使液面下降或上升时与管壁接触处形成正常弯液面。

洗净的量器应提前放入工作室,使其与室温尽可能接近。

4.1.2检定a.取一容量大于被检滴管的洁净有盖称量瓶,进行空称量平衡。

b.将被检滴管垂直而稳固地夹在检定架上,充水至最高标线以上约几毫米处,慢慢将液面调至零点。

完全开启活塞,纯水应无阻塞地放入称量瓶。

当液面至被检分度线上约5mm ,等待30s ,然后在10s 内将液面正确地调至被检分度线。

c.称量得到纯水质量(m0)。

d.在调整被检滴管液面时,应观察水温读数,应准确到0.1℃,量瓶可在称完后将温度计直接插入瓶内测温。

然后在衡量法用表中查得质量值(m)。

e.量器在标准温度20℃时的实际容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W V V ρ-+=mm 0020V 20─滴管在20℃时的实际容量,mL V 0─滴管的标称容量,mL m 0─称得的纯水质量,gm ─衡量法用表中查得的质量值,gρw ─t ℃时纯水密度值,近似为1g/cm 3凡使用需要实际值的检定,其检定次数至少二次,二次检定数据的差值应不超过被检容量允差的1/4(见表1),取其二次平均值。

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滴定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它主要通过滴定管来准确测量溶液中某种物质(如酸碱、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指示剂)的体积,从而计算出待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

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下:1. 滴定管的选择:滴定管通常有玻璃滴定管和塑料滴定管两种材质。

选择滴定管时,应根据待测溶液的性质以及滴定液的性质来决定。

一般来说,玻璃滴定管较为常用,适用于大部分滴定分析。

而对于某些腐蚀性较强的溶液或滴定液,可以选择使用塑料滴定管。

2. 滴定管的连接和校准:在开始滴定之前,应将滴定管连接到滴定瓶或滴定管架上,并进行校准。

校准滴定管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是以清水或标准液填满滴定管,然后记录刻度线的体积。

这样可以确保滴定管的刻度准确,使得滴定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3. 滴定液的选择:滴定液的选择应根据待测溶液的性质来决定,以确保滴定反应发生的顺利和准确。

一般来说,滴定液的浓度应适宜,过浓或过稀都会对滴定结果产生影响。

此外,还应注意滴定液的保存条件,避免受到光照、热源和氧气等因素的影响。

4. 滴定指示剂的选择:滴定指示剂用于标志滴定点的到来,通常会根据滴定反应的性质来选择。

常见的滴定指示剂有酚酞、溴酚蓝、甲基橙等,它们的选择要根据滴定液的性质和滴定反应的终点pH值来确定。

在滴定时,指示剂的滴加要谨慎,以免过量或不足影响滴定结果。

5. 滴定操作:(1)先将待测溶液加入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后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溶液放入滴定瓶中。

(2)用滴定管吸取滴定液,然后用橡皮头闩住滴定管,在滴定管中留有一定空气。

(3)将滴定管的滴定液小心滴加到待测溶液中,滴加时要避免空气泡进入溶液,切忌暴露于空气中。

初时滴下的液珠要清楚可见,而不是随着溶液快速消失。

(4)在静置一段时间后,滴定液的颜色会明显改变,这时候需要注意控制滴加的速度,使溶液的颜色逐渐趋于稳定,直到滴定终点出现。

(5)滴定终点的出现通常通过滴加滴定液到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的程度来判断,有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反复滴加滴定液进行确认。

滴定管的校正方法

滴定管的校正方法

滴定管的校正方法滴定管是一种常见的实验仪器,用于溶液滴定分析中的体积测量。

滴定过程中,为保证滴定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对滴定管进行校正,以消除仪器的误差。

下面将详细介绍滴定管的校正方法。

1. 滴定管的容量校正:滴定管的容量校正是指确定滴定管的容量是否准确。

常用的校正方法有两种:重量法和溶液转移法。

(1)重量法:首先用天平称量滴定管自重,然后利用标准溶液准确地将一定体积的溶液加入滴定管中,再将滴定管与其中的溶液一起重新称重,计算出实际加入的溶液的质量。

最后,用实际加入的质量除以该溶液的密度,就可以计算出滴定管的容量。

(2)溶液转移法:使用称量瓶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标准溶液,然后将溶液转移至干燥的容量瓶中,定容加水混合均匀。

再用容量瓶中的溶液滴定至酸碱滴定中间点,记录溶液的体积,通过除以标准溶液质量,即可计算出滴定管容量的准确值。

2. 滴液速度校正:滴液速度的校正是指确定滴定管每滴液的体积是否准确。

常用的校正方法有几何法和重量法。

(1)几何法:在平行于水平方向上的地方,在厚纸或玻璃板上绘制一条直线,利用一定容量的标准溶液在直线上滴液,计算滴液落在直线上的滴数,再除以滴数,即可得到滴液的体积。

(2)重量法:称取一定质量的标准溶液,计算出标准溶液每滴液的质量。

然后,将标准溶液慢慢加入滴定管中,记录加入溶液的质量,通过除以滴液的质量,可以计算出滴液的体积。

3. 滴定管的定容性校正:定容性是指滴定管体积在液体容器上操作,填满整个滴定管的能力。

常用的校正方法有两种:重力滴流法和辐射阻尼法。

(1)重力滴流法:将溶液滴入容器中,直至液面接近容器顶部。

用颜色调整剂标记液面高度,然后将混有甘油的溶液吸入滴定管中,滴定管顶端与容器的液面平齐,再用滴定管充满容器,计算出滴定管的定容性。

(2)辐射阻尼法:溶液将滴入容器中,并标记液面高度。

然后用滴定管将溶液从容器中提取,并记录下提取的时间。

通过计算时间与滴定管的体积,可以得到滴定管的定容性。

滴定管修正值计算公式

滴定管修正值计算公式

滴定管修正值计算公式在化学实验中,滴定管可是个相当重要的角色。

而滴定管修正值计算公式,那更是精确测量的关键。

我还记得有一次,在带着学生们做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时候,有个特别较真儿的学生就对滴定管的读数产生了疑问。

他眨巴着那双充满好奇的眼睛问我:“老师,这滴定管的读数到底准不准啊?”这一下子就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了。

其实啊,要想知道滴定管读数准不准,就得靠咱们今天要说的滴定管修正值计算公式。

这公式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我们打开精确测量的大门。

滴定管修正值的计算公式是:修正值 = 实际体积 - 标称体积。

这里的实际体积,是通过比较法或者衡量法精确测量得到的;而标称体积呢,就是咱们从滴定管上读出来的数值。

比如说,咱们用一个已经校准过的量具测量出某一时刻滴定管中液体的实际体积是 20.50 毫升,而从滴定管上读出来的标称体积是 20.30 毫升,那么修正值就是 20.50 - 20.30 = 0.20 毫升。

这 0.20 毫升可别小看了,在一些要求高精度的实验中,它能决定实验的成败呢!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得到更准确的修正值,我们往往要进行多次测量。

就像投篮一样,多投几次,取个平均值,才能更接近真实水平。

每次测量的时候,都得小心翼翼,保证测量条件的一致性,不然得出的结果可就不靠谱啦。

而且,不同规格的滴定管,其修正值可能也会有所不同。

像 25 毫升的滴定管和 50 毫升的滴定管,由于管径、刻度等方面的差异,修正值的计算和应用也得区别对待。

再回到咱们的实验课上,那个较真儿的学生在明白了滴定管修正值计算公式之后,自己动手测量计算,那认真的劲儿,让我这个当老师的都忍不住点赞。

总之,滴定管修正值计算公式虽然看起来不复杂,但要真正用得好、用得准,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积累经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化学实验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准,得出让人信服的实验结果!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做实验的时候,都能把这个公式牢记在心,让实验数据更加精确可靠。

滴定管的标定和校验方法

滴定管的标定和校验方法

滴定管的标定和校验方法滴定管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量液工具,它的准确性对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滴定管的准确性,需要进行定期的标定和校验。

本文将介绍滴定管的标定和校验方法,旨在提供一种准确且可靠的操作指南。

1. 标定标定是指通过实验来确定滴定管的准确容量,常用的标定方法有体积比较法和重量法。

1.1 体积比较法体积比较法是一种常用的滴定管标定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准备一个已知容量的瓶子,称为“A瓶”。

用溶液定量器取一定量的溶液,清洗干净的滴定管插入到瓶子中,以液体水平面为基准,读取液体的体积并记录。

步骤二:重复步骤一,但使用的是待标定滴定管,称为“B瓶”。

同样读取液体的体积并记录。

步骤三:比较“A瓶”和“B瓶”的体积差异,计算出待标定滴定管的准确容量。

1.2 重量法重量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滴定管标定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准备一个称量瓶,精确称量一定量的溶液。

步骤二:使用已标定天平,称量瓶中的溶液的质量。

步骤三:将滴定管插入称量瓶中,将溶液缓慢滴出,直至质量减少到一定程度。

记录溶液的质量变化。

步骤四:根据溶液的质量变化和密度,计算出滴定管的准确容量。

2. 校验标定仅仅是检测滴定管容量的准确性,在实际使用中仍然需进行校验来确保科学和准确的结果。

滴定管的校验方法主要有酸碱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2.1 酸碱滴定法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滴定管校验方法,适用于酸、碱溶液。

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准备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称为标准溶液。

步骤二:使用已标定的滴定管,将标准溶液滴入待校验滴定管中,记录所需的体积。

步骤三:根据浓度和滴定液的体积,计算出待校验滴定管的准确容量。

2.2 氧化还原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适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测定。

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准备已知浓度的氧化还原溶液,称为标准溶液。

步骤二:使用已标定的滴定管,将标准溶液滴入待校验滴定管中,记录所需的体积。

步骤三:根据浓度和滴定液的体积,计算出待校验滴定管的准确容量。

滴定管使用之前的操作流程

滴定管使用之前的操作流程

滴定管使用之前的操作流程概述滴定管是一种常用于实验室定量分析的装置,用于溶液浓度测定,滴定管使用之前的正确操作流程非常重要,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检查滴定管的完整性和干净程度,确保滴定管无损坏或污染。

–准备所需的试剂和溶液,确保试剂的储存条件良好,并检查其有效期。

–准备滴定管所需的辅助设备,如坩埚、试剂瓶和试管等。

2.清洗滴定管–使用洗涤剂和纯净水清洗滴定管,确保内壁干净。

–用纯净水冲洗滴定管,将洗涤剂残留彻底清除。

–用纸巾或洁净纱布轻轻擦干滴定管外壁。

3.预先校准滴定管–如果是新的滴定管,需要进行预先校准。

将准确知道浓度的溶液滴入量筒中,测量滴定管滴定一定体积溶液的滴数,计算出滴定管的滴定因数。

–进行校准前,请确保已经正确调整滴定管的螺旋旋钮,使得每一滴体积相等。

4.空白滴定管–取一新的滴定管,使用实验室指定的溶剂进行空白滴定。

将溶剂滴入量筒中,记录滴定管滴定液滴数,以确定空白滴数。

5.试剂滴定前的若干操作–首先,摇匀试剂瓶,确保试剂均匀混合。

–取适量试剂倒入坩埚或试管中,以备滴定使用。

–检查试剂瓶和滴定管是否干净并无污染,以保证滴定准确。

6.滴定操作–将滴定管的螺旋旋钮调整至初始位置,使得滴定管准备开始工作。

–用试剂瓶中的试剂滴入需要测定的溶液中,同时记录滴定液的滴数。

–当滴定剂的滴数接近理论计算的终点时,注意减小试剂的滴数,以免超出准确范围。

–当滴定完成时,将滴定管取出,并记录滴定液的滴数。

7.清洗滴定管–滴定结束后,立即用洗涤剂和纯净水彻底清洗滴定管。

–确保滴定管内壁干净,无试剂残留。

8.保存滴定管–将滴定管放置在干燥、洁净的环境中,避免受潮和污染。

–可以使用滴定管套管或盖子保护滴定管,防止划伤或破损。

总结滴定管使用之前的正确操作流程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步骤。

通过准备工作、清洗滴定管、预先校准、空白滴定管、试剂滴定前操作、滴定操作、清洗滴定管和保存滴定管等步骤,能够有效保护滴定管的完整性,消除干扰因素,提高滴定实验的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滴定管的选择与清洗
1、滴定管的刻度线清晰均匀、表面无异样凸起或缺损、棕 色管颜色应均匀、酸式管活塞应配套。 2、流液口应是逐渐向管口缩小,流液口必须磨平倒角或熔 光,口部不应突然缩小,内口不应偏斜。 3、滴定管玻璃活塞密闭性要求:当水注至最高标线时,活 塞在关闭的情况下停留20min后,渗漏量应不大于最小分 度值。 滴定管塑料活塞密闭性要求:当水注至最高标线时,活塞 在关闭的情况下停留50min后,渗漏量应不大于最小分度 值。
滴定管的校准
主要内容
• 校准依据
• 检定条件
• 滴定管的选择与清洗
• 校准步骤 • 结果的处理
校准依据
• JJG 196-2006
• 本规程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6年12月8日批 准,并至2007年6月7日起执行。
检定条件
环境 室温:15-25℃,且室温变化不得大于1℃/h 水温与室温之差不得大于2℃ 检定用水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超声30min以上并且室温 下平衡24h 设备 天平:测量范围 200g,分度值0.1mg 精密温度计:10-30℃,分度值0.1℃
滴定管的选择与清洗
4、检定前应对滴定管进行清洗,用重铬酸钾洗液浸泡然后 用清水冲净至管壁不挂水珠,使液面与管壁接触处形成正 常弯月面。清洗干净的被检品须在检定前4h放入实验室。
校准步骤
1、将清洗干净的被检滴定管垂直固定在检定架上,充水至 最高线以上约5mm处。 2、缓慢的将液面调至零位,同时排出管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气泡,移去流 液口的最后一滴水珠。 3、取一只容量大于被检滴定管容器的具塞锥形瓶,称得空 杯质量。 4、完全开启活塞(对于无塞滴定管需用力挤压玻璃小球), 使水充分从流液口流出。
校准步骤
计算公式
V20 =m•K(t)
V20——标准温度20℃时的实际容量 m——被检滴定管内所能容纳水的表现质量,g K(t)——查表可知,见表2
校准步骤
• 表1
校准步骤
表2
校准步骤
结果判定
思考:玻璃仪器标定有哪些注意事项?
• 温度 • 设备 • 操作
校准步骤
5、当液面将至被检分度线以上约5mm处时,等待30s,然后 10s内将液面调至被检分度线上,随即用锥形瓶移去流液 口最后一滴水珠。 6、将被检滴定管内的纯水放入锥形瓶后,称得纯水质量。 7、在调整被检滴定管液面的同时,应观察测温瓶内的水温, 读数应准确至0.1℃。 8、滴定管检定点的选择,见表1 9、计算被检滴定管在标准温度20℃时的实际容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