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案-《磁现象》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_磁现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磁现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磁现象》教学设计一、课题背景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1.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感悟物理与生活的和谐关系;3.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用具学生用品1.1元硬币、铁块、铝块、木块、铜块2. 条形磁铁两块,蹄形磁铁一块,铁屑一包3. 翼形指南针一个带磁铁的小车细棉线4.塑料小盆、塑料泡沫一块、缝衣针教师用品条形磁铁、蹄形磁铁、悬挂磁铁的铁架台、螺线管、电池、导线环形磁铁和底座、飞镖玩具四、教学过程一、利用飞镖游戏引入新课出示飞镖玩具,找两个同学比一比。

(由游戏引入新课)让同学观察飞镖的特点,没有钢针,但是为什么能够吸附的飞镖盘上而不落下呢?学生会想到和磁有关。

关于磁在生活中的应用你还知道那些?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磁,既然磁这么重要,同学们想不想更多的去认识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探究课题《磁现象》二、引导学生完成探究实验、建构磁现象的基本概念请同学们在实验器材中找出磁体?为什么认为它是磁体?请同学们充分利用给大家提供的实验器材探究磁体能吸引哪些材料?(完成探究一认识磁体的磁性)磁体除了能吸引这些材料,还能吸引稀有金属镍、钴,我们把磁铁能吸引钢铁(镍钴)类物质的性质称为磁性。

具有磁性的物体称为磁体。

在刚才的实验中同学们有没有观察到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完成实验探究二吧!学生汇报展示实验探究方案。

引导学生一起归纳磁体各部分磁性强弱不同,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我们把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

那大家有没有发现磁体静止时磁极有什么特点?(完成探究三认识磁体的指向性)学生通过做实验会发现,翼形磁针静止时指示南北方向。

出示课前准备的悬挂的条形磁铁,看到悬挂的磁铁静止时会指示南北方向。

磁现象和磁场物理教案

磁现象和磁场物理教案

磁现象和磁场物理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磁现象和磁场物理教案磁现象和磁场物理教案5篇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放开思维。

初中物理磁现象教案

初中物理磁现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磁现象,知道磁体、磁性和磁极的概念。

2. 能够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了解磁感线的方向规定。

3. 知道地球周围存在地磁场,了解地磁场的南北极。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 学习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科学现象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磁现象、磁体、磁性和磁极的概念。

2. 磁感线在描述磁场中的应用。

3. 地磁场的存在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1. 磁感线的方向规定。

2. 地磁场的南北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指南针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磁现象:(1)让学生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发现磁极间的规律。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磁性的特点,了解磁体的磁性强弱。

(3)介绍磁极的概念,讲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学习磁场:(1)引导学生认识磁场,解释磁场的概念。

(2)学生动手实践,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

(3)讲解磁感线的方向规定,让学生掌握磁感线的绘制方法。

4. 了解地磁场:(1)介绍地球周围存在地磁场,让学生了解地磁场的存在。

(2)讲解地磁场的南北极,引导学生认识地磁场的特点。

5. 总结与拓展: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磁现象、磁场和地磁场等方面的知识,同学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课后,同学们可以调查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了解磁现象的广泛性。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学习磁感线时,对于磁感线的方向规定有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磁感线的方向规定。

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另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8年级物理教案-磁现象

人教版8年级物理教案-磁现象

一、磁現象【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知道磁體周圍存在磁場。

●知道磁感線可用來形象地描述磁場,知道磁感線的方向是怎樣規定的。

●知道地球周圍有磁場以及地磁場的南、北極。

2.過程與方法●觀察磁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場的存在。

●通過觀察磁體間的相互作用,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通過感知磁場的存在,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抽象思維能力,使學生認識磁場的存在,滲透科學的思維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瞭解我國古代對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進一步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

●通過感知磁場的存在,知道磁感線和地磁場,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態度和求是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探索科學的志向。

【教學重難點】重點:知道磁鐵的指向性和磁極間的相互作用。

知道什麼是磁場、磁感線、地磁場和磁化。

難點:磁場和磁感線的認識。

被磁化的鋼針磁極的判斷。

【教學方法】探究、實驗、討論法【教學器材】條形、蹄形磁體,鐵、鈷、鎳片,鐵屑,鋼針,投影儀,投影片,掛圖,微機,大頭針,鐵架台,細線,有關磁性材料的實物,圖片(有些實驗器材可佈置學生自己準備),大磁鍼、小磁鍼。

一、新課引入這是一個朋友在瑞典北部城市柯洛娜(KIRUNA)旅遊時拍到的照片,你知道這是什麼自然現象嗎?這就是傳說中的極光,它是絢麗的、多變的、神秘的。

長久以來、人們除了感歎極光的美麗,也在不停的尋找極光出現的原因,國內外也有很多關於極光的神話傳說。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才研究發現,這鐘現象是和地球的磁場有著密切的關係的。

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磁現象。

二、新課學習1.磁現象在小學的時候中,我們就瞭解了簡單的磁現象,同學們回憶一下,有哪些現象?學生發言,教師可以適時補充。

例如磁鐵能吸引鐵;指南針可以指南北,説明人們辨別方向;小磁鍼指南北;兩磁鐵可以相吸,其中一個換另一頭就相斥等等。

磁現象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從古代開始,很多人們就致力於對磁現象的研究,例如司南的發明,就為當時的航海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初中物理磁力现象教案人教版

初中物理磁力现象教案人教版

初中物理磁力现象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了解磁感线的概念及作用。

(2)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特点。

(3)了解地球周围存在地磁场,知道地磁场的南北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利用实验和观察,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借助磁感线,形象地描述磁场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教学难点: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条形磁铁、蹄形磁体、小磁针若干、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 播放美丽的极光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

2. 提问:为什么磁铁能吸引铁钉?磁铁之间为什么会相互吸引或排斥?3. 板书课题:磁力现象二、教学新课,科学探究1. 了解磁现象(1)阅读教材,了解磁体能吸引什么物质。

(2)讨论磁性、磁极、磁化等概念。

(3)演示磁化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

2. 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1)分组实验:让学生用磁铁进行实验,观察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

(2)讨论实验现象,总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认识磁场,用磁感线描述磁场(1)演示磁场实验,让学生感知磁场的存在。

(2)介绍磁感线的概念、作用及画法。

(3)让学生尝试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特点。

4. 了解地球周围的地磁场(1)介绍地磁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地磁场的南北极。

(2)讨论地磁场对磁体的影响。

三、巩固知识,拓展应用1. 课堂练习: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

2. 生活中的磁现象: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磁现象,并进行交流分享。

四、总结与反思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磁力现象的特点。

2. 反思学习过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描述磁场的特点,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磁现象教案初中

磁现象教案初中

磁现象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磁体的性质,如吸铁性和指向性。

2. 掌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理解磁场的概念,学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4. 了解地磁场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重点:1.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利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教学难点:1. 利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教学准备:1. 磁体(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等)。

2. 铁屑。

3. 磁感线模型。

4. 地磁场示意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阿房宫以磁石为门的故事引入磁现象的话题。

2. 引导学生思考:磁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新课讲授(20分钟)1. 磁体的性质:a. 吸铁性:磁体可以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b. 指向性:磁体具有指向南北的特性。

2.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a.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b. 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 磁场的概念:a.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物质,它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

b. 磁场强度:用磁感线表示磁场的大小和方向。

4. 地磁场的性质:a. 地磁场:地球表面存在的一种磁场。

b. 地磁南北极:地球南北两极与地磁南北极不完全重合。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磁体吸铁性实验:展示磁体吸引铁屑的现象。

2. 磁极间相互作用实验:展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现象。

3. 磁场演示实验:利用磁感线模型展示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填写学习单:总结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磁场的概念。

2. 思考题:地磁场对指南针有什么作用?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磁现象在现代科技领域有哪些应用?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磁场的概念。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到了磁体吸铁性和磁极间相互作用的phenomena。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学习单,并对地磁场有一定的理解。

《磁现象》教学设计

《磁现象》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电与磁》第一节《磁现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九章《电与磁》是电学知识的延续和发展,而《磁现象》是该章的第一节课,其中有关磁的概念和规律是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础。

因此课本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亲身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对磁的认识由朦胧的生活经验上升为准确的物理概念,很好的体现了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也为后续学习磁场及电磁联系提供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体的吸铁(钴、镍)性;(2)知道磁体的指向性;(3)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4)知道什么是磁化;(5)了解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和动手实验,感知磁体的吸铁性和指向性;(2)通过科学探究,认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在航海中的作用,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2)体验探索科学的乐趣,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的重、难点1.教学重点:(1)知道磁性、磁体、磁极的概念;(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2.教学难点:了解磁化现象。

二、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薄弱学校,我所面对的学生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这些学生学习基础较差,但是动手能力较强,有强烈的好奇心。

如果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那么必然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三、课前准备1.学生实验:条形磁铁、蹄形磁铁、铜片、铁钉、钢钉、铝片、塑料、镍币、玻璃、大头针。

2.演示实验:条形磁铁、蹄形磁铁、铁钉、钢钉、大头针、小磁针、细线、铁架台。

3.多媒体图片、视频片段。

4.磁卡、磁带、磁盘。

四、教学流程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播放视频资料:我国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蜮护航。

学生观察、思考。

磁现象教学设计(集合7篇)

磁现象教学设计(集合7篇)

磁现象教学设计(集合7篇)磁现象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磁现象,知道磁性、磁极的概念。

2.知道电流的磁效应、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知道地球具有磁性。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类比法、实验法、比较法使学生通过对磁场的客观认识去理解磁场的客观实在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类比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现磁现象的广泛性。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概念的形成难点:磁现象的应用三、教具:多媒体、条形磁铁、直导线、小磁针若干、投影仪四、教学过程:(一)引入:介绍生活中的有关磁现象及本章所要研究的内容。

在本章,我们要学习磁现象、磁场的描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以及对运动电荷的作用,知识主线十分清晰。

本章共二个单元。

第一、二、三节为第一单元;第四~第六节为第二单元。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问题]初中学过磁体有几个磁极?[学生答]磁体有两个磁极:南极、北极. [问题]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什么?[学生答]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问题]两个不直接接触的磁极之间是通过什么发生相互作用的?[学生答]磁场. [过渡语]磁场我们在初中就有所了解,从今天我们要更加深入地学习它。

(二)新课讲解-----第一节、磁现象和磁场(1)通过介绍人们对磁现象的认识过程和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研究、指南针的发明和作用来认识磁现象(2)可以通过演示实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和生活生产中涉及的磁体(喇叭、磁盘、磁带、磁卡、门吸、电动机、电流表)来形象生动地认识磁现象。

磁现象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1、知道磁通量的定义,知道磁通量的国际单位,知道公式的适用条件,会用公式计算.2、启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分析归纳通过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3、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仪器:电池组,电键,导线,大磁针,矩形线圈,碲形磁铁,条形磁铁,原副线圈,演示用电流表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在磁可否生电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他做了许多实验,把导线放在各种磁场中想得到电流需要一定的条件,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时10年,终于找到了这个条件,从而开辟了物理学又一崭新天地.电磁感应现象:二、教学内容1、磁通量()复习: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引入:教师:我们知道,磁场的强弱(即磁感应强度)可以用磁感线的疏密来表示.如果一个面积为的面垂直一个磁感应强度为的匀强磁场放置,则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的条数就是确定的.我们把与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1)定义:面积为,垂直匀强磁场放置,则与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用表示.(2)公式:(3)单位:韦伯(Wb) 1Wb=1T·2磁通量就是表示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条数.注意强调:①只要知道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和所讨论面的面积,在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条件下(不垂直可将面积做垂直磁场方向上的投影.)磁通量是表示穿过讨论面的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在今后的应用中往往根据穿过面的净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定性判断穿过该面的磁通量的大小.如果用公式来计算磁通量,但是只适合于匀强磁场.②磁通量是标量,但是有正负之分,磁感线穿过某一个平面,要注意是从哪一面穿入,哪一面穿出.2、电磁感应现象:内容引入:奥斯特实验架起了一座连通电和磁的桥梁,此后人们对电能生磁已深信不疑,但磁能否生电呢?在磁可否生电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他做了许多实验,把导线放在各种磁场中想得到电流需要一定的条件,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时10年,终于找到了这个条件,从而开辟了物理学又一崭新天地.3、实验演示实验1:学生实验——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的运动观察现象: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可见电流表指针偏转.学生得到初步结论:当闭合回路中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电路中有了电流.现象分析:如图1导体不切割磁力线时,电路中没有电流;而切割磁力线时闭合电路中有电流.回忆磁通量定义(师生讨论)对闭合回路而言,所处磁场未变,仅因为AB的运动使回路在磁场中部分面积变了,使穿过回路的磁通变化,故回路中产生了电流.设问:那么在其它情况下磁通变化是否也会产生感应电流呢?实验2:演示实验——条形磁铁插入线圈观察提问:A、条形磁铁插入或取出时,可见电流表的指针偏转.B、磁铁与线圈相对静止时,可见电流表指针不偏转.现象分析:(师生讨论)对线圈回路,当线圈与磁铁有沿轴线的相对运动时,所处磁场因磁铁的远离和靠近而变化,而未变,故穿过线圈的磁通变化,产生感应电流,而当磁铁不动时,线圈处,不变,故无感应电流.实验3:演示实验——关于原副线圈的实验演示实验观察:移动变阻器滑片(或通断开关),电流表指针偏转.当A中电流稳定时,电流表指针不偏转.现象分析:对线圈,滑片移动或开关通断,引起A中电流变,则磁场变,穿过B的磁通变,故B中产生感应电流.当A中电流稳定时,磁场不变,磁通不变,则B中无感应电流.教师总结:不同的实验,其共同处在于: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不管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闭合电路中都有感应电流产生.结论: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就有电流产生,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中能量的转化情况.3、例题讲解4、教师总结:能量守恒定律是一个普遍定律,同样适合于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或者是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或者是电能在不同电路中的转移.5、布置作业磁现象教学设计(3)【教学设计思想】本节是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电和磁》的第一节,作为本章的第一节有较多的物理概念,它是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础,因此,做好演示实验,通过多媒体和实物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探究出来物理概念或规律,是本节的主要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是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电和磁》的第一节,作为本章的第一节有较多的物理概念,它是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础,因此,做好演示实验,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探究出来物理概念或规律,是本节的主要特色。

由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现象进入物理知识的探究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知道磁性和磁体;
2.知道磁极;
3.知道磁极的指向性和磁极的表示方法;
4.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5.知道磁化及其应用。

二、方法过程
1.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演示,探究出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磁极指向性、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磁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
1.通过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实验演示,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实验演示,能探究出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法】
讲授法、观察法、探究法。

【教具与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请大家先听两个故事:(幻灯片展示)
1.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为了防范刺客,聪明的工匠们修建了奇特的阿房宫的北门,一旦有人身怀铁器,立刻就会被门牢牢地吸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