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西欧庄园教案 新人教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西欧庄园》名师教案

第8课“西欧庄园”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了解西欧庄园生活,知道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二、教材解析本课主题为“西欧庄园”,下设两个子目:“庄园的领主与佃户”和“庄园法庭”,分别从经济和司法角度阐释了西欧庄园制度。
这节课位于世界历史第一册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与本单元前一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后两课“中世纪的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全方位呈现了欧洲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领域的特点,共同构成了欧洲封建社会的风貌。
与原有教材相比,“西欧庄园”是全新内容的一课,西欧庄园作为独立的自给自足单位,承担经济、司法、宗教、政治等方面职能,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也是客观全面了解欧洲封建社会必须要翻开的篇章。
三、学情分析从学生知识方面看,通过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学习,对欧洲封建社会形成、发展以及封君封臣政治特点有了初步认识,为实现“封建时代欧洲”单元主题构建打下知识基础;从经验基础看,经历两年历史学科学习,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方面积累了初步的经验,基本能够从史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初步具备了论从史出的学习能力;从认知水平看,受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影响,学生对“庄园”“西欧庄园”很多认知是片面的、零碎的甚至错误的,需要纠正完善。
如何通过生动的史实与生活化叙述将“领主与佃户”“庄园法庭”这样抽象的概念由浅入深让学生了解掌握,需要教师精研教材实施教学,利用切适的史料引领学生探究学习,形成“庄园是欧洲封建社会的基础”知识构建与思维提升。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庄园的领主与佃农、庄园法庭等重要史实,了解西欧庄园生活,初步理解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提高对历史问题的阐释能力。
过程与方法:师生共同探讨庄园领主与佃户的生产生活状况,结合教材内容及提供史料,正确理解庄园法庭的运行特点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庄园是欧洲封建社会的基础,它的出现、发展、消亡是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符合欧洲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第8课西欧庄园教案新人教版27

庄园法庭的作用。
课时计划
1课时
实际完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利用我国封建社会社会的特点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
1. 了解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西欧庄园的生产情况以及庄园法庭。
2.通过西欧庄园里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以及庄园的管理,分析西欧庄园的特点。
2.领主与佃户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庄园里的佃户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庄园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几天为庄园主干活,庄园主直接控制的农奴每周的大部分时间都要为庄园主干活。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佃户有义务为领主劳动,领主也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1)从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2)在领主的统治下,庄园经济是一个独立的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包括农民和。
(3)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有领主自己经营,称为“”;另一部是佃户的“”。庄园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公用地”。
(4)自由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的保留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自由民的土地权利受到保护。
2.庄园法庭
(1)庄园还具有司法权,设有,主持法庭的是或他的。
(2)状元法庭没有专门的,一般每隔一段时间开庭一次,也没有固定的开庭地点。
(3)庄园法庭也起着维护庄园的作用。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通常是处以,全部归领主所有。
3. 西欧庄园具有什么权?根据所学知识猜测主持法庭的是哪些人?
部编人教版:九上历史第8课《西欧庄园》教学案

部编版:九上历史第8课?西欧庄园?【2022版课程标准要求】理解西欧庄园生活,知道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根底。
【学习目的】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知道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理解西欧庄园的管理情况、农民的消费、生活情况等根本史实【学习重点】西欧庄园的特点【学习难点】比拟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课本解读】知识点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庄园兴起:9世纪。
庄园遍布欧洲:11世纪。
庄园统治者:领主。
庄园居民:包括自由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民,均为领主的佃户。
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消费者,拥有自己的消费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
庄园的土地:直领地:领主自己保存,直接经营的土地,通常占庄园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
佃户的份地:除了“直领地〞剩下局部为佃户的“份地〞。
佃户获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
一般每周三天,余下时间属于自己,“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
此外领主还向佃户收取捐税。
共用地:庄园周围的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使用,必须按规定共同使用。
庄园特点:在领主的统治下,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知识点二:庄园法庭庄园法庭:庄园具有司法行,设有庄园法庭。
法庭主持:领主或领主的管家。
庄园法庭法庭受理范围:1、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及时完成劳役或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的租税等进犯领主的行为。
2、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
3、违背庄园公共规那么的行为。
开庭时间: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事情开庭一次。
开庭地点:有时在领主的宅地点厅堂,有时在教堂,有时在庄园的大树下。
惩罚:通常是处以罚金,归领主所有。
出席法庭是佃户的义务,无故不出庭者也会罚款。
审讯根据:根据习惯法或村法。
法庭作用:1、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2、佃户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
3、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西欧庄园》 公开课教案_1

第8课西欧庄园教学设计一、教材位置: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二、计划学时:1学时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庄园的领主与佃户,庄园土地分类和庄园法庭的概况等基本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知道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庄园法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明白劳动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理解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庄园土地的使用,庄园居民构成及其关系难点:西欧庄园的特点,庄园法庭五、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述法,小组教学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西欧中世纪图片476年,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欧洲人称之为“中世纪”,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盛行一时。
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它是如何流行开来的呢?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如何呢?本课讲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学生自主预习,梳理知识1.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__庄园__。
2.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__自给自足__的__经济和政治__单位。
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__自由的农民__和__缺少自由的农奴__。
3.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__直领地__”,剩下的耕地是__佃户__的“份地”。
4.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__共用地__”,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5.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
6.庄园还具有司法权,设有__庄园法庭__。
7.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开庭的时间、地点__不固定__。
8.庄园法庭也起着维护__庄园公共秩序__的作用。
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9.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
10.法庭审判依据__习惯法或村法__。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西欧庄园 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西欧庄园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西欧庄园》主要介绍了中世纪西欧庄园制度的发展、庄园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史料,生动地展现了庄园制度的繁荣和衰落。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中古欧洲社会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把握欧洲历史的发展脉络。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中古欧洲社会有初步的了解。
但庄园制度较为复杂,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内容,学生可能难以全面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庄园制度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影响;掌握庄园经济的基本形态;了解庄园社会的等级制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庄园制度在欧洲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庄园制度下农民的生活状况,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辩证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庄园制度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影响。
2.难点:庄园经济的基本形态;庄园社会的等级制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史料、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庄园制度。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历史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图片、史料等教学资源。
2.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对庄园制度有一个初步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史料,引导学生对庄园制度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5分钟)介绍庄园制度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影响。
通过PPT展示史料,让学生了解庄园经济的基本形态,如农业生产、手工业、贸易等。
同时,分析庄园社会的等级制度,如封建主与佃户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史料,总结庄园制度的特点。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_精品学案——第8课 西欧庄园教案与反思

第8课西欧庄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樱落学校曾泽平【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庄园的领主与佃户、庄园法庭等史实,了解西欧庄园生活,初步理解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重点难点】重点:庄园的领主与佃户难点:庄园法庭【自主探究】知识点1 庄园的领主与佃户1、庄园的兴起与发展①兴起:从9世纪开始,逐渐流行开来。
②发展:大约到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③性质: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2、庄园的构成①居民: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②土地:③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
其土地权利受到法庭保护。
知识点2 庄园法庭1、人员组成:主持法庭的是或他的管家。
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
2、开庭时间: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
3、开庭地点:不固定,领主宅第的厅堂或教堂或庄园的大树下。
4、审判依据:或村法。
5、惩罚手段:通常是罚金。
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出席法庭是佃户的义务,佃户无故缺席也会被罚款。
6、作用:①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②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答案【自主探究】知识点1: 11 佃户知识点2:领主习惯法【素材积累】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
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
”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摘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摘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
旧摘岳飞积极准备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
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8课《西欧庄园》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8课《西欧庄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西欧庄园》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西欧庄园制度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庄园的日常生活以及庄园制度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西欧庄园制度的基本情况,以及这一制度对西欧社会的历史发展所起的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封建社会的认识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庄园制度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庄园制度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欧庄园制度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庄园的日常生活以及庄园制度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庄园制度在西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欧庄园制度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庄园的日常生活以及庄园制度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2.难点:庄园制度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西欧庄园的生活。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查阅相关资料,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西欧庄园制度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西欧庄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庄园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西欧庄园制度的历史背景和形成过程,为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奠定基础。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庄园的日常生活。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西欧庄园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西欧庄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西欧庄园》,主要介绍了中世纪欧洲庄园制度的基本情况。
教材包括庄园的起源、庄园的构成、庄园生活、庄园制度的特点等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世纪欧洲庄园制度的基本情况,理解庄园制度对欧洲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中世纪欧洲庄园制度这一较为具体的历史现象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庄园制度的基本认识,并通过生动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庄园制度对欧洲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世纪欧洲庄园制度的基本情况,理解庄园制度对欧洲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物的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世纪欧洲庄园制度的基本情况。
2.难点:庄园制度对欧洲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庄园生活。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庄园案例,让学生理解庄园制度的特点。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历史案例和图片。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课的主要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世纪欧洲庄园生活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庄园的起源、庄园的构成、庄园生活等内容,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如“庄园制度对欧洲社会历史发展有哪些影响?”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典型的庄园案例,让学生分析庄园制度的特点,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8课西欧庄园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庄园的特点
教学难点: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农奴阿布拉黑的一天(片断)
在领主自营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头六臂。
他驾着一队耕牛稳步行走,把土地梨成整齐的田垄、田沟。
春光明媚,令人神清气爽,但阿布拉黑头脑中经常出现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会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
阿布拉黑脑海里也会浮现修道院长和其手下僧侣的形象,他们穿戴着干净的衬衣、衬裤、兜帽、长袜、暖袍和羊皮手套。
僧侣每年都领取新衣服,而阿布拉黑却没有衣服可换,依旧穿着污迹斑斑的长上衣和绑腿,甚至它们破旧不堪。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西欧庄园》,走近西欧中世纪的庄园生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图片展示:《庄园图解示意图》
2.教师讲述:“典型的庄园”包括着一个农村和周围的田地。
但是普通的庄园,并不如此整齐。
较大的庄园往往包括着几个农村,小的庄园有的只占着一个农村的一部分。
庄园的土地是封建领主所有,而直接生产者的农民通过各种地和形态,从封建领主的手中取得占用一部分土地的权利,进行个体生产。
3.学生自主学习:在西欧庄园里主要生活着哪些人?在庄园里土地是如何划分的?
提示: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4.材料展示:
材料一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
材料二从日出劳动到日落,劳动的报酬十分微薄。
他的家一般是简陋的小屋用糊了泥巴的篱笆建造的。
地面就是泥土,从上面下来的雨和雪使泥地变得又湿又冷。
农民在一只箱子里塞进些稻草当他的床铺。
他的伙食粗糙而单调——不是黑面包就是褐色的面包。
如果收成不好就挨饿。
饿死的事情决不是没有听说过。
他当然是文盲,而且是迷信和恐惧的牺牲品,也时常受到邪恶的领主管家的欺骗。
他还要交很多的租税并服役,可以说,他是一个被蔑视、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可怜虫。
5.问题思考:材料二中农奴的生活说明了什么?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西欧庄园的性质。
提示:农奴依附于封建主,缺乏人身自由;自由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6.材料展示:庄园里的佃户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庄园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几天为庄园主干活,庄园主直接控制的农奴每周的大部分时间都要为庄园主干活。
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7.问题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分析领主与佃户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提示: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佃户有义务为领主劳动,领主也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目标导学二:庄园法庭
1.材料展示:
材料一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
材料二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被罚款;某人不按规定的价格卖酒,也要被罚款。
2.教师提问:
(1)材料反映了西欧庄园具有什么权?
提示:司法权。
(2)根据两则材料分析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是什么。
提示:罚金。
(3)材料中反映了哪些行为会受到法庭的制裁?
提示: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到庄园以外磨面粉、侵犯全体村民权益的行为等。
(4)西欧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习惯法或村法。
(5)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欧庄园法庭有什么作用?
提示: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也有利于维护佃户的权益,同时庄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三、课堂总结
正因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种奇特的政治现象和自给自足的庄园奇景,构成了中世纪西欧文明的独特性。
但历史辩证法总是彰显着永恒的道理,当一种新制度建立的时候,却孕育了否定这个制度本身的新元素。
3 板书设计
1.兴起的时间、发展
2.性质: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
3.居民:佃户(自由农民和农奴)
4.领主与佃户的关系: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
5.庄园法庭:特点与作用
4 教学反思
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给予善于发现问题和勇于表达观点的学生展现机会的同时,一定要关注相对薄弱、拘谨的学生,给予他们话语权和针对性地创造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这也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
教与学的过程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