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平江路导游词(汇编)
苏州平江路导游词文档3篇

苏州平江路导游词文档3篇Guide words on Pingjiang Road, Suzhou编订:JinTai College苏州平江路导游词文档3篇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江苏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苏州平江路导游词范文2、篇章2:苏州平江路导游词范文3、篇章3:苏州平江路导游词范文苏州平江路在苏州最古老的城市地图宋代《平江图》上就是当时苏州东半城的主干道。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苏州平江路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篇章1:苏州平江路导游词范文平江路南起干将东路,北越白塔东路和东北街相接,古名叫做“十泉里”,较早出现了1834年的《吴门表隐》中,说道:“平江路古名十泉里,有古井十口,华阳桥南一,奚家桥南一,苑桥北一”,很详尽。
平江路是沿河的路,这条路我去走的时候,看看地图,全长是1606米,也就是三里路长,两侧的横街窄巷就多了,比如狮子寺巷、传芳巷、东花桥巷、曹胡徐巷、大新桥巷、卫道观前、中张家巷、大儒巷、丁香巷、胡厢使巷、萧家巷、钮家巷、悬桥巷等等。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讲到平江路,很容易联系到两个名人,住在平江路上面的悬桥巷27号,是清代的人,一个是洪钧洪状元,同治七年高中状元,从翰林院修撰慢慢升官至兵部左侍郎,官大自然出名,不过后来的浪漫婚姻更是让他出了大名,那就是他在1886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把年方二八的“秦淮河名妓”赛金花娶到了洪家,做他的第三房姨太太。
一个大才子和高官,居然看上一个红粉佳人,本身就充满了浪漫的味道,据说洪钧是在返乡奔丧的路上,看到了在秦淮河上卖唱的赛金花,这一看就此看出一段“ 梨花海棠”的历史来。
【管理资料】苏州平江路汇编

人沿着河岸在水里洗衣服,垂钓的老人悠闲地抽着烟,
还没退出历史舞台的老虎灶、太阳底下的笋干黄豆,鞋
子和热水袋等晒在多杈的竹竿上,这种竹竿有个好听的
名字叫“节节高”……随意走几条巷子,便会有“现世
安稳记事
9
要一束阳光 要粉墙黛瓦 要一徐微风 要一位亲人 够了 可以安逸的过了
静纵静人故页温个的一里、巷趣体 谧深的功事历柔巷典条、大里,验 、逶小成的史的名故巷丽柳随那在 深迤筑名清中涟,,子姬枝处么老 藏的作就香,漪便而都巷巷都在城 不小为后。飘,会单能、、有平区
2020/7/10
老街记事
5
大儒巷
位于临顿路南
段东侧,东起
平江路,西至
临顿路。巷南
原有河,1 9 5
8年填没。此巷
东至城内第四
直河(现称平江
河),跨河建石
桥与平江路相
通,名积庆桥。
往南不远, 跨河建有一座醋坊
巷西连接临顿 桥,桥西即观前街。大儒巷古名“大木
路及城内第三 巷”,又名“大树巷"。清康熙《苏州
直河(现称临顿 府志》云:“大儒巷以明代大儒王敬臣
河)。
居此,故名。"
2020/7/10
老街记事
6
丽姬巷
一路走来,发觉 平江路的巷子都有个 美丽的名字,像是传 芳巷,东花桥巷,西 花桥巷,大柳枝巷, 丁香巷,丽姬巷,让 你有不一样的感觉, 相信每个名字后面应 该有个美丽的故事。
苏州平江路
平江路简介
• 平江路是苏州的一条历史老街,是一条沿河的小路,其河 名为平江河。却说宋元时候苏州又名平江,以此名路。河 路都不阔,河上行走的是摇橹船,路上仅可过黄包车而已。 故有同一路上,“水陆并行,河街相邻”,这是很典型的 水乡特色。
苏州导游词(精选3篇)

苏州导游词(精选3篇)苏州导游词作为一名尽职尽责的导游,就不得不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作为一种解说的文体,它的作用是帮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所旅游的景点包含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那么应当如何写导游词呢?以下是整理的苏州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州导游词1苏州是一座拥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
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能把苏州城与这天堂相比,可见这座城市的非凡魅力了。
其实早在春秋吴越时期,苏州就已经形成了城市的格局。
可是,在苏州民间却还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先有平江路,后有苏州城”。
那么,这条平江路与古城苏州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亲缘关系呢?我带着满满的好奇心,来到这条位于苏州古城东北角的老巷一探究竟。
说到平江路,在苏州当地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那可是相当的重要的啊。
一位在平江路上生活了七十多年的老阿姨告诉我,早在宋、元时期,这苏州府原本叫做平江府。
而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平面图——《平江图》,就是800多年前苏州古城的城市地图。
所以啊,在地道的苏州人心目中,平江路才是老大,这苏州城啊只能算得上是老二。
走在平江路上,踏着一块块被苏州古老历史细细打磨的青石板,真不清楚这老街上的一砖一瓦到底留下了多少故事传奇,我真是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啦。
最先来到的就是连接临顿路和平江路的悬桥巷。
悬桥巷本是条极为普通的小巷子,却因为与明朝万历年间的大宦官魏忠贤扯上了关系而被人们熟知。
根据《吴县志》的记载,悬桥巷本名叫做迎春巷、员桥巷。
后来,魏忠贤在巷内建了真馆,出于安全考虑修了座悬桥,小巷也就跟着更名为悬桥巷了。
别看这悬桥巷只是短短的一段,这巷子里的建筑几乎都是以明清时期为主的。
更值得称道的是,除了魏忠贤之外,悬桥巷的历史还与住在这里的另外几个名人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先让我故弄一下玄虚,答案马上揭晓。
悬桥巷21号、23号、25号就是一代名医钱伯煊故居,25号门口悬挂的镏金招牌上赫然写着“钱宅”两个字。
有人说:“苏州状元、御医多”,也有人说:“吴人疗病多神异”,这些赞美之词都说明了“吴门医派”如同“吴门画派”一样誉满天下。
五篇优秀的苏州园林导游词

五篇优秀的苏州园林导游词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瑰宝,被誉为“江南园林之王”。
它以其精湛的园林艺术和独特的园林设计闻名于世。
下面是五篇优秀的苏州园林导游词,带您欣赏苏州园林的美丽和魅力。
导游词1:拙政园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苏州,欢迎来到拙政园!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原名为“沁园”,后来由于文人官员的居住和耕种,改名为“拙政园”。
拙政园占地约2.7万平方米,有20余座建筑,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如今已成为一座集池、屋、琴、石、植物于一体的大型园林。
在园内,您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草树木,清澈的湖泊与流水,精致而典雅的建筑,以及独特的园林布局和设计。
尤其是园内的“留园再造”景观,以其“前苏州后苏绣、前花墟后菱塘”的景观特色,展现了苏州园林独特的艺术魅力。
请大家跟随导游,一起欣赏拙政园的美丽风光吧!导游词2:留园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苏州,欢迎来到留园!留园是苏州园林的一颗明珠,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
留园始建于明代,原名为“留花园”,后来由于历代主人的更迭和历史变迁,最终得到现在的名字。
留园总面积约为5.2万平方米,园内有40余座建筑,其中70%的建筑是明代建筑。
在园内,您可以欣赏到精致的园林景观、美丽的湖泊和小桥流水,以及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园林艺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留园内的“锦锄园”景观,以其“园中有园”的设计理念,展示了苏州园林追求自然与人文融合的一种境界。
请大家跟随导游,一起欣赏留园的美丽风光吧!导游词3:狮子林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苏州,欢迎来到狮子林!狮子林是苏州园林的瑰宝,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独特代表。
狮子林始建于元代,原名为“致和园”,后来由于园中石狮的众多,而得到现在的名字。
狮子林占地约为1.74万平方米,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一座园林。
在园内,您可以欣赏到精巧的园林景观、美丽的水池和小桥流水,独特的建筑和精细的雕刻艺术。
平江路

旅游价值
风貌旅游区
风貌旅游区
传统民居聚集区
休闲消费商业区
• 平江路沿街不少老宅实已充作酒吧、会所,只是 外表并不张扬,悄悄掩隐在木制门板之下,乍看 起来与普通民居并无二致,只有从格外精致的雕 花门廊上可以窥出些端倪。 • 从平江路向南,走几步便能听到古琴悠扬,是一 琴馆,据称请了吴派传人来讲授琴艺。取道中张 家巷,不几步,又是一种江南丝竹之声,喜气热 闹。循声向前,是一处评弹博物馆,绕过前厅展 设,后院即是书场。赶得巧,花上几块门票,听 上一段弹词,看台上人说噱弹唱,也不由人听得 神采飞扬。从书场转出,再往巷子深处走,又见 一处昆曲博物馆。
保留——针对与传统 风貌无冲突的一般建 筑。建筑质较好, 予以 保留
整饬—针对与传统风 貌有一定冲突的一般 建筑。建筑质量尚好, 但因历史原因又难以 马上拆除的建筑,可 对其暂时保留, 对外现 加以整修改造。包括 降层、平改坡、更换 外饰面、屋顶等。
新建—针对与传统风 貌冲突较大的一般建 筑和建筑质量极差的 建筑。拆除后按设计 需要重建, 与传统风貌 协调。
休 闲 消 费 商 业 区
休 闲 消 费 商 业 区古 城 遗 址 景 观 区
• 整条街商业化还不浓,与同是苏州老街的 山塘街相比,平江路还是少了点商业气, 保留了点市巷旧貌,更大限度的留住了民 情风貌。
存在的问题
• • • • • • • • 单向街道,不利返程; 路上车多,需要加强管理; 店铺类型不够丰富; 河边的护栏太低; 居民晾晒的衣物有碍观瞻; 河道治理要进一步加强,垃圾、生活污水; 平江路人日益增多,影响居民生活作息; 没有很好得把游客引导到那些文化分量大的地方 只是让游客在商业街徘徊。
苏州古街—平江路
南 风 情
平江路文案短句

平江路文案短句平江路,这是苏州一条古老的街道,如同一根质朴的琴弦,将过去与现在连接在一起。
走进平江路,仿佛穿越时光长河,感受着历史的沉淀,领略着苏州古城的韵味。
平江路位于苏州市区的中心地带,是一条全长1.6公里的古街。
它起源于北宋时期,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苏州古城一座文化的象征。
在平江路,既可以欣赏到苏州园林建筑的精髓,又可以品味到江南水乡的风情。
漫步在平江路上,左右两侧是传统的巷弄和石板路,古朴的建筑风格带着一股浓厚的江南水乡气息。
伫立在窗前,可以看到曲径通幽的园林,水池中倒映着亭台楼阁,仿佛置身于诗画中的仙境。
悠闲自在的步行,伴随着古老的琴声和轻轻的风声,使人沉醉其中,忘却尘世的烦扰。
平江路上有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如虞山小筑、盖马楼、龙凤桥等,都是苏州古城中的文化瑰宝。
这些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建筑特色吸引着众多游客。
每一栋建筑都蕴含着历史的积淀,是对过去岁月的见证,也是我们了解苏州传统文化的窗口。
除了古建筑外,平江路上还有许多古老的店铺和小吃摊位。
这些店铺大多数已经存在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以手工制作的工艺品和传统的美食吸引了许多游客。
在这里,可以品尝到正宗的苏式点心、传统的苏绣和精美的木雕工艺品,感受到古老手艺的魅力。
平江路不仅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也是艺术家的乐园。
众多的艺术家在这里展示着自己的作品,艺术品的风格各异,形式多样。
这里不仅有绘画、雕塑等传统艺术形式,还有一些独具匠心的现代艺术作品。
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游客,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灵感和欢乐。
平江路的夜晚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当夜幕降临,灯光照亮了整条街道,街上的店铺和餐厅逐渐热闹起来。
在夜色中漫步,尽情享受到美食和文化的双重享受。
夜市摊口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吃,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
而夜晚的平江路也是艺术家们展示作品的好时机,灯光对着精心制作的艺术品,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平江路,是苏州这座古城的一颗明珠,也是苏州人民骄傲的象征。
苏州平江路导游词

( 江苏导游词)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YB-BH-036684苏州平江路导游词Tour guide on Pingjiang Road, Suzhou苏州平江路导游词苏州平江路在苏州最古老的城市地图宋代《平江图》上就是当时苏州东半城的主干道。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苏州平江路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苏州平江路导游词范文1:平江路南起干将东路,北越白塔东路和东北街相接,古名叫做“十泉里”,较早出现了1834年的《吴门表隐》中,说道:“平江路古名十泉里,有古井十口,华阳桥南一,奚家桥南一,苑桥北一”,很详尽。
平江路是沿河的路,这条路我去走的时候,看看地图,全长是1606米,也就是三里路长,两侧的横街窄巷就多了,比如狮子寺巷、传芳巷、东花桥巷、曹胡徐巷、大新桥巷、卫道观前、中张家巷、大儒巷、丁香巷、胡厢使巷、萧家巷、钮家巷、悬桥巷等等。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讲到平江路,很容易联系到两个名人,住在平江路上面的悬桥巷27号,是清代的人,一个是洪钧洪状元,同治七年高中状元,从翰林院修撰慢慢升官至兵部左侍郎,官大自然出名,不过后来的浪漫婚姻更是让他出了大名,那就是他在1886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把年方二八的“秦淮河名妓”赛金花娶到了洪家,做他的第三房姨太太。
一个大才子和高官,居然看上一个红粉佳人,本身就充满了浪漫的味道,据说洪钧是在返乡奔丧的路上,看到了在秦淮河上卖唱的赛金花,这一看就此看出一段“梨花海棠”的历史来。
那时,他三天两头让赛金花为他弹唱。
再后来,在朋友的怂恿之下,这段姻缘又得到了大夫人和二夫人的同意。
于是在第二年桂花飘香的季节,美女赛金花走进了悬桥巷27号。
洪大人还专门给赛金花造了房子,就是洪家大院的“第七进”房。
在江南的水气氤氲中,赛金花悠闲而滋润地在27号的院落里舒展着,她时常会在饭后或闲暇在大院里听评弹唱昆曲,还有京戏。
苏州旅游经典导游词5篇

苏州旅游经典导游词5篇苏州旅游经典导游词(篇1)在旅游车即将进入江苏苏州市区的时候,一条河流映入眼帘,河不是很宽,上面横跨着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桥梁,河里面散布着一艘艘大小不一的航船。
正在纳闷,导游向我们介绍,这就是江苏苏州古运河,并建议我们不妨晚上趁着夜色乘船游览,看夜景,听评弹,那可是神仙般的享受。
吃过晚饭,同行的人对看不看古运河发生了分歧,一部分人,主要是女同志,选择逛观前街。
观前街是江苏苏州重要商业区,也是江苏苏州一景,不去看观前街是一种遗憾,但不游古运河更是一种遗憾,两相比较,我还是选择了游古运河,好在有十多名男同志赞同我的意见。
那真是一个梦幻世界啊。
当我们登上最大的一艘可容纳200多游客的游船,立即被优美的运河风景迷住了。
绚丽的灯光倒映在水波里,泼洒出淡淡的银辉,夜幕下的江苏苏州古运河被一种朦胧的气息笼罩,充满了诗情画意。
千年古城江苏苏州的柔美和精致一览无余地呈现在眼前,怪不得古人感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呢!乘画舫,听歌声,是我多年来的一份期盼。
早在学生时期,就拜读过朱自清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先生用委婉的语气写着秦淮河的风景和韵致:“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那澜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
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
”“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这不也是古运河的写照吗!今天,梦幻终于成为现实,我怎能不兴奋呢!趁着船尚未开,船上的游客都拿着相机,或拍摄岸边的风光,或互相拍照留念,年老的人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年轻的情侣们则依偎在一起,满脸幸福。
随着解说员如一池花瓣徐徐在水波荡漾般美妙的解说,船体慢慢向前移动。
“美不胜收”一词用在这里真是恰到好处。
作为大运河的组成部分,古运河犹如天然玉带一般环绕着美丽的江苏苏州古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楚悠声音游记——苏州平江路0开篇苏州是一座拥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
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能把苏州城与这天堂相比,可见这座城市的非凡魅力了。
其实早在春秋吴越时期,苏州就已经形成了城市的格局。
可是,在苏州民间却还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先有平江路,后有苏州城”。
那么,这条平江路与古城苏州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亲缘关系呢?我带着满满的好奇心,来到这条位于苏州古城东北角的老巷一探究竟。
说到平江路,在苏州当地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那可是相当的重要的啊。
一位在平江路上生活了七十多年的老阿姨告诉我,早在宋、元时期,这苏州府原本叫做平江府。
而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平面图——《平江图》,就是800多年前苏州古城的城市地图。
所以啊,在地道的苏州人心目中,平江路才是老大,这苏州城啊只能算得上是老二。
走在平江路上,踏着一块块被苏州古老历史细细打磨的青石板,真不清楚这老街上的一砖一瓦到底留下了多少故事传奇,我真是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啦。
1 悬桥巷钱伯煊故居我最先来到的就是连接临顿路和平江路的悬桥巷。
悬桥巷本是条极为普通的小巷子,却因为与明朝万历年间的大宦官魏忠贤扯上了关系而被人们熟知。
根据《吴县志》的记载,悬桥巷本名叫做迎春巷、员桥巷。
后来,魏忠贤在巷内建了真馆,出于安全考虑修了座悬桥,小巷也就跟着更名为悬桥巷了。
别看这悬桥巷只是短短的一段,这巷子里的建筑几乎都是以明清时期为主的。
更值得称道的是,除了魏忠贤之外,悬桥巷的历史还与住在这里的另外几个名人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先让我故弄一下玄虚,答案马上揭晓。
悬桥巷21号、23号、25号就是一代名医钱伯煊故居,25号门口悬挂的镏金招牌上赫然写着“钱宅”两个字。
有人说:“苏州状元、御医多”,也有人说:“吴人疗病多神异”,这些赞美之词都说明了“吴门医派”如同“吴门画派”一样誉满天下。
钱伯煊就是这样一位吴中名医。
钱伯煊是二十世纪下半叶在全国颇具影响的妇科专家。
据说这位钱大夫曾经治好了一位东欧某国外交官夫人的不孕症,因此成就了一段佳话。
我所在的这座钱宅历史悠久,确切的始建年代已经无从考证了。
整个老屋都是在明代住宅基础上逐年改建而成的,其中最为古老的要算是主轴线上的第二进大厅了,无论是构架还是局部构件,至今仍然保持着明代建筑的特征。
厅前庭院敞亮,砖刻门楼古朴典雅,上面题写着“世德流芳”四个字。
老宅当年曾经用作诊所。
钱大夫在1982年离岗退休后,就回到了这间老屋颐养天年,直至去世。
2 洪家大院从钱伯煊故居出来,接着往前溜达这就到了悬桥巷27、29号,这里被称为洪家大院,产权人正是清末状元洪钧。
这位洪状元十分了得,曾经先后担任俄国、德国、奥地利、荷兰四国外交大臣,成为中国古代状元中惟一的外交官。
就是不知道咱这第一外交官的是不是精通四国外语的精英了。
提起洪状元,知道的人可能少了点儿。
但是说到他的夫人赛金花,知道的人那可就多了。
当时的民间有一种非主流说法是:晚清中国的两个名女人,一个是慈禧,另一个就是赛金花。
可见这位赛金花女士的人气。
那绝对是人气排行榜上响当当的人物啊!话说当年洪钧在服孝期间结识了苏州名妓赛金花,据说,两人初遇之时,这洪钧已经四十九岁了,而赛金花呢才十三岁,还不是中国十大名妓的当选人。
但就这样的一段忘年恋情,让赛金花摇身一变,从青楼名妓成了大清状元的第三房姨太太。
这也称得上是麻雀变凤凰的一次成功转型了。
这洪钧对赛金花也算得上的有情有义,不但没有嫌弃她的卑微出身,还带着她一同出使了欧洲,引得当年街头巷尾到处议论纷纷,各种报纸不惜长篇累牍登载此事,而这段故事也不断地出现在了小说、诗篇中。
据说洪钧当年还专门给赛金花造了房子,就是洪家大院传说中的“第七进”房,也就是现在的27号。
当年的赛金花,茶余饭后的休闲活动就是在大院里听听评弹,唱唱昆曲、京戏,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满耳的字正腔圆也是不错的享受。
在下人的眼里,她是个温和善良的人,丝毫没有转型不成功女人的那种尖酸与刻薄。
惟一让她觉得有些郁闷的,就是大夫人对她总是冷鼻子冷眼的。
1890年的盛夏,周游完四国的洪钧带着已经声名大噪的赛金花回到了苏州,这次他们住进的是悬桥巷29号。
这座29号状元府第是洪钧出使回国后所建的。
占地3000平方米。
祠堂在住宅东南部,有门屋,享堂及两庑,是四合院布局。
享堂梁枋雕刻繁复。
洪钧死后,赛金花就搬离了这座曾经给过她无数美梦的老宅院,去了上海,重操旧业,摇身成为一代晚清名妓,最终取得中国十大名妓排行榜上第九的位置。
3 石桥走出悬桥巷,我又回到平江路的主街道上。
这儿面街的老房子坐东朝西,二层楼房居多,粉墙黛瓦、飞檐翘角,清一色的砖木结构,显得古朴典雅。
由北往南,我逆着平江河的流向而行。
平江路沿河而筑,路边全是石砌低栏。
既然有河,那就少不了桥。
平江路上的桥可真不少。
打南边儿由苑桥起,到华阳桥落笔,中间还有思婆桥、寿安桥、雪糕桥等等十多座石砌古桥。
这些石桥造型古色古香,只是这名字多少透着些古怪。
路边一位晒着太阳的老大爷乐呵呵,慢悠悠的跟我说,你别瞧这名字古怪,其实每个名字啊都是很有来历的,就说那座雪糕桥吧,就是因为“张孝子转雪为糕以奉亲”而得名的,再说那座思婆桥,原本是叫“师婆桥”,就是因为桥旁原来有一个尼姑庙,后来就被大家讹传为“思婆桥”了。
4 卫道观前潘宅礼耕堂跟老大爷道别之后,我按照他的指点,来到了一条名为卫道观前的巷子。
一开始,我很好奇,卫道观前?这是个什么名儿啊?后来才知道,苏州人喜欢在某某标志性建筑后面,加上一个“前”或“后”字,比如卫道观前、玄妙观前、镇抚司前……等等等等不胜枚举。
卫道观前就是因为街道位于一座名叫卫道观的元朝道观前边儿而得名。
这条小巷并不起眼,等你进入巷子却会发现,这条不起眼儿小巷竟然承载着元明清三朝诸多的风雨故事。
如果有时间,翻开方志还会发现此地香火曾经十分旺盛。
卫道观前西头是潘宅的礼耕堂。
如果以巷中部的水井为分界线的话,那么这个潘宅就占据了小巷北侧将近四分之一的长度,占地6700平方米。
这样大的规模,在整个苏州私家宅院中也是数得着的。
上了些年纪的老苏州告诉我,旧时苏州城里有不少大户人家,潘姓就是其中之一。
实际上,潘姓又分为两族,俗称“贵潘”与“富潘”。
所以苏州又有这样一句老话:“苏州两个潘,占城一大半”。
“贵潘”呢,指的是潘世恩、潘祖荫这一脉。
这祖孙两位都高中过状元,分别官至乾隆朝和光绪朝军机大臣,族中许多人都功名显达,身居高位。
自然,“贵潘”便成为了苏州的名门望族,声名之显赫那就更不在话下了。
“贵潘”之“贵”便是由此而来。
“富潘”在鼎盛时期曾经拥有苏州观前街的大部分商号:像什么元大昌酒店、稻香村糕点、黄天源糕团、文昌眼镜店……生意甚至做到了天津、北京和郑州,就说老北京人儿熟知的老绸缎庄“瑞蚨祥”吧,那就是潘家的重要产业。
卫道观前的潘宅是苏州“富潘”家族的代表性宅院,是清乾隆五十二年徽商潘麟兆所建。
其面积相当于山西乔家大院的两倍。
宅院共5落6进,主院落3进现在已经被改造成了高档会所不对外开放,但是东西两翼部分还是能够参观的。
卫道观前的潘宅是属于“富潘”的地盘,而从这条巷子出来,在平江路往南的大儒巷里有座潘世恩祖居,这处宅子正是另一族“贵潘”的家产。
据说,潘世恩还是潘氏家族中地位最高、任官时间最长的一位。
自从他买下了钮家巷的凤池园之后,这里的产权就转让给了“富潘”家族了。
所以说,这座状元祖居算是见证了苏州两大潘姓家族的兴衰啊。
不过,“富潘”、“贵潘”已经是永远的历史了,我的脚步还得沿着平江路的青石板继续前行。
走几步就听到一阵悠扬的古琴声音。
仔细一看,是一间琴馆,这里有吴派传人在讲授琴艺。
5 评弹博物馆转进中张家巷,没走几步,又听到一种江南丝竹之声,喜气热闹。
循声向前,是一处评弹博物馆,绕过前厅展设,后院就是书场。
赶得巧了,花上几块门票,听上一段弹词,看台上人说噱弹唱,也不由得神采飞扬。
6 中国昆曲博物馆从书场转出,再往巷子深处走是中国昆曲博物馆。
看上去与一般仿旧的建筑差不多,也没什么稀奇的,走进去却发现里面是大有文章。
这间博物馆的原址大有来头,正是当年的全晋会馆,由清末山西寓居苏州的商人所建。
明清时期的苏州是江南商贸最为繁荣的城市之一,远在千里之外的晋商也不忘分享这块“肥肉”,他们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建造了这座用来交流商情,联络乡情的全晋会馆。
会馆由三路构成,中路是庙宇式建筑,东路是住宅式建筑,西路则是园林式建筑。
像这样以苏州地方风格为主,部分糅合了山西特色的设计,真可谓是南北文化在建筑上的一次交融。
为什么要把昆曲博物馆设在了全晋会馆的原址上?我大胆猜测可能是与会馆中路上的古戏楼有几分联系。
余秋雨曾在《抱愧山西》中提及这个“连贝聿铭这样的国际建筑大师都视为奇迹”的“精妙绝伦的戏台”,惊叹道:“说起来苏州也算富庶繁华的了,没想到山西人轻轻松松来此盖了一个会馆就把风光占尽”。
据说那些山西商人们除了洽谈生意,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在此喝茶听戏了。
作为紧张工作之后的娱乐重头戏,商人们自然对听戏的质量要求很高。
因此当年建造这个戏楼那可是极为讲究的。
就拿戏楼上的藻井来说吧,它就相当于一个共鸣箱,演出时,能使演员发出的声音向上聚集,声音顿时变得洪亮圆润,余音更能绕梁不绝。
古戏楼上的那一幕幕戏剧早已经是曲尽人散啦,而昆曲的悠久文化至今仍在传承。
昆曲是“百戏之祖”,始于元末的“昆山腔”,因其剧目丰富、行腔婉转、身段优美、文辞典雅、抒情性强等特点深受明代士大夫推广,由最初的江浙一带发展成全国性剧种,深刻地影响了其他地方戏种。
并且流传于宫廷,成为“官腔”,在清乾隆年间达到全盛时期。
遗憾的是,昆曲的辉煌没有一直延续下去,逐渐出现了衰退的迹象,最终还被后起之秀京剧取代了“国剧”的地位。
不过,昆曲现在已经是拥有世界级头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全人类的关注和保护,这点也是特别值得庆幸的。
我幸运地赶上了每周日下午两点开演的昆曲“星期专场”,演的是《西厢记》。
如此近距离体验“吴音雅韵”平生还真是第一次。
走进宽敞的正殿,室内戏台前早已人头攒动,人们透着柔和的灯光,专注地欣赏着演员俊俏的扮相和细腻的表演,每到精彩时便会发出阵阵掌声。
以前总有人抱怨说,这昆曲好是好,可是我们听不懂啊,现在好了,借助电子幕屏上同期显示的台词吴侬软语不再是听昆曲的拦路虎了。
虽然没能听懂戏里唱的是什么,不过想想早已知道的《西厢记》故事,再看看演员们的一抬手一投足,我这个“伪戏迷”也算是过了一把昆曲瘾。
7 藕园苏州古建素来是以园林取胜的,在平江路的附近就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藕园。
听完戏以后,我就慕名寻踪,先是往东拐进了仓街,沿着仓街一路向北,再向东进入小新桥巷。
藕园就在小新桥巷7号。
藕园的东部旧址原来是清雍正时期保宁知府陆锦修建的“涉园”,又名“小郁林”。
后来,辗转成了崇明祝氏的别墅。
直到光绪初年,辞官来苏州隐居养老的安徽巡抚、两江总督沈秉成花重金买下了此园,并且聘请画家顾潭设计建造,在涉园旧址的基础上增建西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