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课件第二章-2
合集下载
环境化学教学课件-环境化学各章重点内容

六、有毒有机污染物质的微生物降解 1、烷烃末端氧化降解过程(课件71,习题4) 2、烃类物质的微生物降解顺序
3、DDT的微生物降解途径
七、氮和硫的微生物转化
氮的微生物转化:同化、氨化、硝化、反硝化及固氮的定义; 生物硝化反应机理、硝化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反硝化反应的 机理、反硝化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以及利弊。
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物: Pb: 主要化合价Pb2+和Pb4+,自然界Pb2+ 天然水中 铅含量低0.06~120ug/L铅在水体中迁移转化的特点: 悬浮物 和沉积物对铅有强烈的吸附作用 有机胶体吸附的顺序: Pb2+ >Cu2+ >Ni2+ >Zn2+ >Cd2+ > Fe2+ >Mn2+ 无机胶体:Pb2+也占第一位 Cr::天然水中的存在形式:Cr3+、CrO 2-,CrO42-,Cr2O72三价铬被底泥吸附,迁移能力弱 六价铬在碱性水体中稳定, 迁移能力强 六价铬比三价铬毒性大 六价铬能被还原成三价铬— —水中六价铬的自净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第一节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存在形态
1、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
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亨利定律,计算) 3、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及危害 4、碳酸平衡:封闭体系碳酸化合态分布图(分界点);封闭体 系和开放体系的特点。 5、碱度的定义、分类及计算(课件例1、例2,习题4、5,计算 题) 6、酸度的定义和分类。 7: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态(掌握优先控制污染物的定义, 我国优先控制污染物的分类;重金属污染物,见下页)
6、脂肪的微生物降解(降解过程,尤其注意脂肪酸在有氧条件下 的转化途径) 7、蛋白质的微生物降解(氨基酸脱氨脱羧反应,习题2) 9、甲烷发酵(定义,产甲烷菌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环境化学PPT课件

南宁市区 28.8 8.48 15.7 45.8 19.9 0.9 11.8 9.6 1985-1986
日本神户
19.5
31 18 31 6.5 3.5 15 3 52 4.30
50 12 22 5 16 6 2 114 3.94
31 28 21 3.5 3.5 24 2 39 4.41
19 10 21 11.5 5 24 39 19 7.5 3
- - 11 4.96 - - 40 4.4
注:本2表021摘/8/6自唐孝炎,1990。
环境化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环境化学
一、环境问题
二、环境化学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
一、环境污染物的类别
二、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三、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简
介
2021/8/6
1
2021/8/6
2
表1-1环境化学分支学科划分
研究领域 环境分析化学
分支学科 环境有机分析化学 环境无机分析化学
大气环境化学
季节 气温 湿度 日光 臭氧浓度 出现时间 毒性
发 生 较 早 (1873) , 至 今 已 多 次 出 现 颗粒物、SO2、硫酸雾等 煤
冬季 低(4℃以下) 高 弱 低 白天夜间连续 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严重时导 致死亡
发生较晚(1946),发生光化学反应 碳氢化合物、NOx、O3、PAN、醛 类等 汽油、煤气、石油
各圈层的环境化学
水环境化学
土壤环境化学
环境生态化学①
大气污染控制化学
环境工程化学
水污染控制化学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化学
注: ①“环境生态学也可列为平行的另一个分支学科
2021/8/6
环境化学ppt课件

污染物质可通过皮肤接触, 经过角质层、表皮和真皮 层进入生物体。
经消化道吸收
污染物质可通过食物、饮 水等经消化道进入生物体。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分布和排泄
分布
污染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受多种因 素影响,如脂溶性物质易分布于脂肪 组织,而水溶性物质则易分布于血液 和细胞外液。
排泄
生物体可通过尿液、汗液、呼出气体和 乳汁等途径将污染物质排出体外。
水解等)和生物转化(如微生物降解、植物吸收等)。
03
影响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因素
如水流速度、水温、pH值、溶解氧含量等环境因素以及污染物的性质
和浓度等。
04
土壤环境化学
土壤组成与性质
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 要组成成分,包括原生
矿物和次生矿物。
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 动植物和微生物残体及 其分解和合成的有机物
质。
水分
土壤水分是土壤的重要 组成部分,对土壤肥力 和植物生长有重要作用。
空气
土壤空气存在于土壤孔 隙中,是土壤肥力的重
要因素之一。
土壤污染及其来源
01
02
03
重金属污染
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废 气、废渣的排放及农药、 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有机物污染
主要来源于石油、化工、 农药等行业的生产和使用 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气、 废渣。
转化规律
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转化规律包括矿化作用、腐殖化 作用以及微生物的代谢作用等。这些过程可以改变 污染物的化学形态和毒性,从而影响其在环境中的 行为和归宿。
05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运输与转化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吸收途径
经呼吸道吸收
污染物质以气态、蒸气或 气溶胶状态存在时,可通 过呼吸道进入生物体。
经消化道吸收
污染物质可通过食物、饮 水等经消化道进入生物体。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分布和排泄
分布
污染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受多种因 素影响,如脂溶性物质易分布于脂肪 组织,而水溶性物质则易分布于血液 和细胞外液。
排泄
生物体可通过尿液、汗液、呼出气体和 乳汁等途径将污染物质排出体外。
水解等)和生物转化(如微生物降解、植物吸收等)。
03
影响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因素
如水流速度、水温、pH值、溶解氧含量等环境因素以及污染物的性质
和浓度等。
04
土壤环境化学
土壤组成与性质
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 要组成成分,包括原生
矿物和次生矿物。
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 动植物和微生物残体及 其分解和合成的有机物
质。
水分
土壤水分是土壤的重要 组成部分,对土壤肥力 和植物生长有重要作用。
空气
土壤空气存在于土壤孔 隙中,是土壤肥力的重
要因素之一。
土壤污染及其来源
01
02
03
重金属污染
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废 气、废渣的排放及农药、 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有机物污染
主要来源于石油、化工、 农药等行业的生产和使用 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气、 废渣。
转化规律
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转化规律包括矿化作用、腐殖化 作用以及微生物的代谢作用等。这些过程可以改变 污染物的化学形态和毒性,从而影响其在环境中的 行为和归宿。
05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运输与转化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吸收途径
经呼吸道吸收
污染物质以气态、蒸气或 气溶胶状态存在时,可通 过呼吸道进入生物体。
环境化学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大气中重要吸光物质的光离解
4 3
(1) O2和N2的光离解
2
1 O2键能493.8KJ/mol。相 应波长为243nm。在紫外区 lgε 0 120-240nm有吸收。
O2 + hν
λ < 240 nm
-1 -2
O· + O·
N2键能:939.4KJ/mol。 对应的波长为127nm。
-3
-4
HNO
3
h ν HO NO
2
2
HO CO CO
H
2
H O 2 M HO 2HO
2
M
(有CO存在时)
H 2O 2 O 2
产生过氧自由基和过氧化氢
(5) SO2对光的吸收
SO2的键能为545.1kJ/mol, 吸收光谱 中呈现三条吸收带,键能大,240 - 400 nm 的光不能使其离解,只能生成激发态:
思考题:
太阳的发射光谱 和地面测得的太阳光 谱是否相同?为什么?
3.3大气中重要自由基来源
自由基 由于在其电子壳层的外层有
一个不成对的电子,因而有很高的活 性,具有强氧化作用。如:
CH 3 C(O)H hv H 3 C HCO
由于高层大气十分稀薄,自由基的半 衰期可以是几分钟或更长时间。自由基参 加反应,每次反应的产物之一是自由基, 最后通过另一个自由基反应使链终止,如:
SO 2 h SO 2
*
240 400 nm
SO2*在污染大气中可参与许多光化学反应。
( P73,图2-32)
(6) 甲醛的光离解
HCHO中H-CHO的键能为 356.5 kJ/mol, 它对 240 – 360 nm 范围内的光有吸收, 吸光后的光解反应为:
环境化学课件

探讨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技术和政策措施。
2
增强监管
解释如何加强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和执法。
3
发展清洁能源
讨论发展清洁能源对污染物治理的重要性。
4
采用环境友好技术
介绍采用环境友好技术来减少污染物排放和处理。
环境化学的前景
展望环境化学的发展和研究方向。
环境化学的发展现状
讨论环境化学的当前研究领域和进展。
环境化学的研究方向
阐述悬浮颗粒物的来源和对空气质量和健康 的影响。
5 揮发性有机物
介绍揮发性有机物的性质、来源和处理方法。
污染物的来源
了解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工业排放
解释工业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和 应对措施。
交通排放
探讨交通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 响,以及减少交通污染的方法。
化石燃料燃烧
阐述化石燃料燃烧对大气环境 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污染物的危害
讲解污染物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1
食品安全
探讨污染物对食品安全和食物链的影响。
水资源供应
2
讨论污染物对水资源的污染和供应的影
响。
3
空气质量
解释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以及相关
健康影响
4
的健康问题。
讲解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直接和间接影 响。
污染物的治理
介绍污染物治理的策略和方法。
1
减少排放
为什么环境化学重要
解释环境化学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污染物的种类
了解不同种类的污染物,它们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1 氮氧化物
讨论氮氧化物的来源、危 害和治理。
2 化学需氧量
介绍化学需氧量的概念以 及与有机废弃物和污染物 的关系。
环境化学-绪论 PPT课件

环境问题
• 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不断影响和改变环境条件,甚至引起环 境污染。
• 工业化过程中的处置失当,特别是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 利用,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空气、水和土地污染的环境退化现象 臭氧层破坏 气候变化 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 有毒化学品和团体废弃物的危害 生物多样性的损伤
2. 造成环境污染的三因素 物理的
噪声、震动等 化学的
九大类 生物的
大米草、水葫芦、赤藻等
温室效应
酸雨
光化学烟雾
伦敦烟雾事件
臭氧空洞
海洋污染
赤潮
农药污染
3. 认识环境问题的三个阶段
环境问题并非只限于环境污染,人们对现代环境 问题的认识有个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 个污染问题,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指的是城市和工农业 发展带来的对大气、水质、土壤、固体废弃物和噪声 的污染。对土地沙化、热带森林破坏和野生动物某些 品种的濒危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予以重视。我国当时 以污染控制为中心进行环境管理,曾对改善城市和人 民生活的环境质量起了重要作用。 存在问题:没有把环境问题与自然生态联系起来,低 估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复杂性,没有把环境污染与 社会因素相联系,未能追根寻源。
每年有600万公顷具有生产力的旱地变成沙漠
有1100多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破坏
在非洲,干旱将3500万人置于危难之中
在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化学品泄漏造成两千人死亡
在墨西哥城,液化气罐爆炸使千人遇难
在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爆炸使核尘埃遍布欧洲
在瑞士,农用化学品、溶剂和录污染了莱茵河,使数百万 尾鱼被毒死
样是热门课题。
(2)各圈层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全套教学课件pptx

水体中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
1 2
污染物的迁移方式 包括对流、扩散、吸附、沉淀等。
污染物的转化过程 包括光化学转化、生物转化、化学转化等。
3
影响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因素 如水温、水流速度、水体pH值、微生物活动等。
04
土壤环境化学
土壤组成与性质
矿物质
有机质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不同 大小的矿物颗粒。包括砂粒、粉粒、黏粒等。
07
当代环境问题与可持 续发展战略思考
当代环境问题概述
空气污染
工业废气、汽车尾 气、室内空气污染 等。
生物多样性丧失
物种灭绝、生态系 统破坏、基因资源 流失等。
全球气候变化
温室效应、极端天 气件频发、海平 面上升等。
水资源危机
水资源短缺、水污 染严重、水生态破 坏等。
土壤污染与退化
化肥农药过量使用、 重金属污染、土壤 侵蚀等。
影响生物体免疫系统
污染物质可能影响生物体的免疫系统, 降低生物体的免疫力,使其更容易受 到病原体的侵袭。
06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 标准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环境质量评价的定义和意义
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环境的优劣进行定量或定性的描述和评估,为 环境管理、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和范围
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等环境要素的质量评价,以及环境噪声、 放射性、电磁辐射等污染因素的评价。
土壤中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
物理迁移
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物理 迁移主要包括扩散、对 流和机械搬运等作用。
化学迁移
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化学 迁移涉及溶解、沉淀、 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
过程。
生物迁移
土壤中的生物活动如植 物吸收、微生物降解等 作用可以影响污染物的
(2024年)环境化学全部ppt课件

2024/3/26
22
CHAPTER 06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标准
2024/3/26
23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环境质量评价的定义和意义
环境质量评价的分类和内容
环境质量评价的程序和步骤
2024/3/26
24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环境质量指数法
指数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指数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2024/3/26
25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排泄规律
生物体通过多种途径将污染物质排出体外,包括尿液、汗液 、呼吸、乳汁等。不同物质的排泄方式和速率也有所不同, 如重金属往往通过胆汁和尿液排出,而某些有机污染物则可 能通过皮肤排泄。
21
污染物质对生物体毒理效应
慢性毒性效应
低剂量或浓度的污染物质长时间作用对生 物体造成的潜在损害,如致癌、致畸、致
环境影响
酸雨会对土壤、水体和植物造成危害,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还会腐 蚀建筑物和文物。
2024/3/26
3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问题
2024/3/26
有机氯农药
人类历史上大量使用的有机氯农药(如DDT等)在环境中难以降解,成为持久性有机污染 物。
多环芳烃等化合物
多环芳烃(PAHs)等化合物也是常见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它们主要来源于石油、煤炭 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2024/3/26
7
大气组成与结构
01
02
03
大气的组成
包括氮气、氧气、氩气等 主要成分,以及水蒸气、 二氧化碳、臭氧等次要成 分。
2024/3/26
大气的结构
根据温度、压力和密度等 因素,大气可分为对流层 、平流层、中间层、热层 和逃逸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稳定性: C2H5 > (CH3) 3CCH2 > CH2=CH > C6H5 和 CH3 > CF3 D/kJ· mol-1:410 415 431 435 435 443
2-7
《环境化学》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2)自由基的结构和活性 (Structure and Reactivity of Free Radicals) 卤原子夺氢的活性是:F•>Cl•>Br•
增长
终止
2-11
《环境化学》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第三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2.3 Transformation of Atmospheric Pollutants)
一、自由基化学基础 (Chemical Foundation for Free Radicals) 二、光化学反应基础 (Foundation for Photochemical Reactions) 三、大气中重要自由基来源 (Source for Important Free Radicals in the
Atmosphere)
四、氮氧化物的转化 (Transformation of NOx) 五、碳氢化合物的转化 (Transformation of Hydrocarbons) 六、光化学烟雾 (Photochemical Smog) 七、硫氧化物的转化及硫酸烟雾型污染 (Transformation of
光化学过程 A* → B1 + B2 +… A* + C → D1 + D2 +… 光解,即激发 态物种解离成 为两个或两个 以上新物种。
2-14
A*与其他分子反应生成新的物种。
《环境化学》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光化学定律
光化学第一定律:光子的能量大于化学键能时,且分子 对某特定波长的光要有特征吸收光谱才能引起光解反应。 光化学第二定律:分子吸收光的过程是单光子过程,该 定律的基础是电子激发态分子的寿命很短,≤10-8 s, 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辐射强度比较弱的情况下,再吸收 第二个光子的几率很小。
当分子吸收光时,其第i个光物理或光化学过程的初级量子产率 (Φi )可用下式表示:
如果分子在吸收光子之后,光物理过程和光化学过程均有发 生,那么 ,即所有初级过程量子产率之和必定等于1。 单个初级过程的初级量子产率不会超过1,只能小于1或等于1。
2-18
《环境化学》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总量子产率(又称表观量子产率,Φ )
2-5
《环境化学》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2. 自由基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Relationship between Free Radical’s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自由基的稳定性:是指自由基解离成较小碎片,或 通过键断裂进行重排的倾向。
自由基的活性:是指一种自由基和其他作用物反应 的难易程度。
2-13
《环境化学》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初级过程包括化学物种吸收光量子形成激发态物种, 其基本步骤为: A + h → A* Excited State 无辐射跃迁, 式中:A*——物种A的激发态;h——光量子。 亦即碰撞失活 过程。激发态 随后,激发态A*可能发生如下几种反应: 物种通过与其 辐射跃迁:激发态物种通过辐射荧光或磷光而失活。他分子M碰撞, 将能量传递给 M,本身又回 光物理过程 A* → A + h 到基态。 A* + M → A + M*
很短,一般只有几分之一秒。
2-4
《环境化学》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1. 自由基的产生方法(途径) (Formation of Free Radicals)
热裂解法、光解法、氧化还原法、电解法和诱导分解法等。
在大气化学中,有机化合物的光解是产生自由基的最重要的方 法。许多物质在波长适当的紫外线或可见光的照射下,都可以 发生键的均裂,生成自由基。如:
λ=400 nm, E=299.1 kJ ·mol-1
λ=700 nm, E=170.9 kJ ·mol-1 通常化学键的健能大于167.4 kJ ·mol-1,所以波长大于700 nm 的
光就不能引起光化学解离。
2-16
《环境化学》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化学键的平均键焓
化学键 H-H 键焓/(kJ ·mol-1) 436 化学键 F-F 键焓/(kJ ·mol-1) 155
B. 自由基—分子相互作用:一是加成反应,一是取代反应。 HO• + CH2=CH2 →HOCH2-CH2• Addition reaction
RH + HO• → R• + H2O Ph• + Br-CCl3 → PhBr + •CCl3
Substitution reaction
2-9
《环境化学》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当有O2存在时,
O2 + O → O3 O3 + NO → NO2 + O2
可见光解生成的NO还有可能被O3氧化成NO2,从中观察到的结果是 所生成的NO总量子产率要比上面计算出来的小,即Φ< φNO。 若体系中是纯NO2,则
O+ NO2 → NO + O2,此时Φ=2φNO 。
光化学反应都比较复杂,大部分都包括一系列热反应。因此总量子产率变 化很大,小的接近于0,大的可达到H-N H-O H-S
566
432 367 415 390 465 348
Cl-Cl
Br-Br C-C C=C C=O CC N N
243
193 348 612 737 838 946
2-17
《环境化学》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2. 量子产率 (Quantum Yield)
Atmosphere)
四、氮氧化物的转化 (Transformation of NOx) 五、碳氢化合物的转化 (Transformation of Hydrocarbons) 六、光化学烟雾 (Photochemical Smog) 七、硫氧化物的转化及硫酸烟雾型污染 (Transformation of
energetic, M* Excited reactive species produced by absorption of light
Representation of major atmospheric chemical processes
2-2
《环境化学》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是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过
C 自由基—自由基 HO • + HO • → H2O2 (两个相同的自由基结合) 2HO • + 2HO2 • → 2H2O2 +O2 (两个不同的自由基结合) (2)自由基链反应 (Chain Reaction) 引发
增长
终止
偶联 歧化
CH3CH2•+•CH2CH3→CH3CH2-CH2CH3 CH3CH2•+•CH2CH3→CH2=CH2-+CH3-CH3
Interchange of chemical species, M. with particles
M
M
M
Absorption of solar radiation by Particles air molecules. M Interchange of molecular species and particles between the atmosphere and the surface M
二、光化学反应基础
(Foundation for Photochemical Reactions)
1. 光化学反应过程 (Photochemical Reaction Process)
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 化学物种吸收光量子后可产生光化学反应的初级过程和 次级过程。
Example 1: CH3COCH3 + h → CO + 2CH3 CO 的总量子产率Φ = φco=1,即在丙酮光解的初级过程 中,每吸收一个光子便可解离生成一个CO分子。
2-19
《环境化学》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Example 2: NO2+ h → NO+O
式中:Ia——单位时间、单位体积NO2吸收光量子数。
《环境化学》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第三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2.3 Transformation of Atmospheric Pollutants)
一、自由基化学基础 (Chemical Foundation for Free Radicals) 二、光化学反应基础 (Foundation for Photochemical Reactions) 三、大气中重要自由基来源 (Source for Important Free Radicals in the
Oxysulfides and Sulfuric Acid Smog)
八、酸性降水 (Acid Precipitation) 九、温室效应 (Greenhouse Effect) 十、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Formation and Depletion of Ozone Layer)
2-1
《环境化学》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Oxysulfides and Sulfuric Acid Smog)
八、酸性降水 (Acid Precipitation) 九、温室效应 (Greenhouse Effect) 十、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Formation and Depletion of Ozone Layer)
2-12
《环境化学》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