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化学与高中化学知识的报告
高中化学新教材与大学化学教材知识点的比较_刘松艳

高中化学新教材与大学化学教材知识点的比较刘松艳* 金 爽 王宝珍 周伟红(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长春 130012)摘要 为了有的放矢地完成大学化学的教学,将新课程高中化学教材和大学化学教材作对比,逐一总结归纳高中化学和大学化学相联系的知识点,并介绍知识点深度、广度的差异,使大学化学教师更好地了解高中化学教材内容。
关键词 大学化学 新课程高中化学 知识点 化学教材 知识深度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处于新一轮课程改革之中。
广大大学化学教师最为关注的是,新教材的知识点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什么变化。
为此笔者将高中化学新教材与大学化学教材的知识点作比较,以供大学化学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参考。
了解高中新教材的知识体系有2重意义:其一,由于一些大学化学知识点已经纳入高中化学新教材体系,进行教学时可不必再讲解,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更加细致地讲解重点、难点内容,相应的教学计划安排也应有所变动;其二,了解了高中化学已学过哪些知识点、学习到了什么程度,有利于大学教师在授课时以学生已有基础为新课程切入点,在学生现有知识框架上进一步构建新的知识,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由中学化学到大学化学的过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大学化学的兴趣。
1 《新大学化学》教材与新高中教材相关知识点及学习内容程度分析高中化学教材选取的是宋心琦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化学实验教科书[1~5];大学化学教材选取的是曲保中、朱炳林、周伟红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大学化学》(第2版)[6]。
1.1 高中化学已接近大学化学程度的内容化学1:化合价、胶体的特性、物质的量浓度、酸碱电离理论。
化学2:元素的周期、元素的族、化学键的定义、化学键的极性、分子的极性、锌铜原电池装置、半电池反应、锌锰电池、铅蓄电池、燃料电池、平均速率、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反应原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盖斯定律的内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常数、电解池原理。
物质结构与性质: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电子的能级排布、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sp杂化)、离子晶体的配位数、晶体与非晶体、晶体类型、四种金属晶体堆积模型、共价键(σ键、π键)。
大学化学和高中化学关系大吗

大学化学和高中化学关系大吗
有一定的联系。
大学化学是高中化学的延伸。
但是大学化学更接近实际,高中化学有一定的简化。
比如大学要讲酸碱质子理论、硫酸第一级完全电离第二级不完全电离等。
大学化学和高中化学关系大吗
1大学化学与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对比
一、从前的单一授课对比于现在的小组合作
大学课程中更多地注重了小组讨论这一环节。
其主要有:第一,成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观点,建立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方便以后更加深入地研究。
第二,成功锻炼学生的良性竞争力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的能力,竞争和交流会使课堂从以往的沉闷变成积极向上的紧张但不失愉快的氛围。
学生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中友谊变得更加深厚,关系更加和谐。
二、从前的强迫性学习对比于现在的主动学习
过去的被动强加式,让学生丧失了积极探索的性质,导致学生不喜欢学习,新的学习则改进了这一点,引导学生去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获得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改变,变成善于创建问题情景,善于引导学生在这种情景中产生求知欲,产生认知的冲突,去展开个人思维去发现新知识,从而提高思维认知能力、创新认知能力。
浅析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的衔接

浅析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的衔接高中化学是学生在学习阶段中首次接触到的化学知识,它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化学基硍,为日后的深造和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化学知识与高中化学有许多联系,也有相当一部分知识是新的或者深入讲解了高中内容。
在大学化学学科的教学中,需要和高中化学知识进行衔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大学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篇文章中,将对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的衔接进行浅析。
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的衔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基础理论的延伸高中化学主要包括化学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化学计算、化学与能量、原子结构以及化学反应动力学等内容。
而在大学化学中,这些基础理论将会被进一步深入讲解和延伸。
在高中学习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将在大学化学中被进一步拓展,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元素周期表信息、元素的性质和化合物的结构等知识。
在学习化学与能量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更多关于热力学和热化学的知识。
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的衔接主要在于对基础理论的延伸和深入讲解。
二、实验技能的提升在高中化学中,学生会开展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例如酸碱中和反应、气体收集和性质观察等。
而在大学化学中,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实验技能,例如操作化学仪器、进行精密实验、分离纯净化合物等。
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的衔接也需要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提升,使其更好地适应大学化学实验的要求。
三、知识内容的拓展在高中化学中,学生会接触到一些基础的化学知识,但在大学化学中,这些知识会被拓展并且细化。
在高中化学中学习的酸碱中和反应,在大学化学中会继续讲解酸碱的理论基础、溶液的酸碱平衡、酸碱指示剂等内容。
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的衔接也需要对知识内容进行拓展,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化学知识。
四、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在大学化学中,将会涉及更多的跨学科知识,例如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等。
在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的衔接中,还需要对跨学科知识进行整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教学差异管窥

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教学差异管窥摘要:本文结合对高中人教版化学教材和大学化学教材的对比、分析,找出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教育的差异性,将差异性归纳总结,并提出如何做好中学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衔接。
旨在提升学生们对于构建知识框架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学生从高中到大学进行良好过渡。
关键词:高中化学;大学化学;教学差异高中的学习注重高考提纲的知识点,注重掌握零散知识,但过于强调题目的重要性,对于有些偏的知识点和它们之间的关联并不过多的涉及。
大学学习更多的注重于知识结构的建立,不仅要学习知识内容更要把所学知识串联成体系,为之后的科研等工作奠定基础。
本文结合对高中人教版化学教材和大学化学教材的对比、分析,找出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教育的差异性。
一、教学结构的差异性高中化学课本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作为高中化学学习的入门基础课程,难度相对简单;选修则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将知识内容再进行深入的讲解。
选修课程的设立既提升了学生对于化学课程的喜爱,又将部分大学知识与高中必修知识进行联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好的帮助。
大学化学知识较为多样化,基本分类为四大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其中少部分内容与高中内容进行重叠或更正,更多的则是要深层次的学习关于化学的专业知识。
四大化学的学习是为学生今后的科研工作打好基础,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喜好与专长,在将来的科研道路上明确自己的目标,更加专业性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的差异性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是从初中的基础上更加深层次的讲解化学这门学科,将金属、非金属、有机化合物、元素周期表等知识分为各个章节进行讲授,内容贴近生活,便于学生理解与学习。
同时也开始注重化学实验的学习,化学的发展离不开实验的进行,许多知识都要从实验中进行提取。
从必修一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中就能看出,实验是化学之本,学生需要了解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也必须明白实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但许多学校的化学实验仅停留在理论学习上,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较少。
浅析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的衔接

浅析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的衔接1. 引言1.1 高中化学知识的基础性高中化学知识作为化学学习的基础,承载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是学生在大学化学学习中必须具备的基础。
在高中阶段,学生通过学习化学元素的基本性质、化学反应的平衡规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等基础知识,建立起了化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知识的基础性体现在它对后续学习的延续性和衔接性上,为学习者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知识的基础性不仅体现在理论知识上,还体现在实验操作和实践技能上。
通过化学实验,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化学现象,验证理论知识,从而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这种实践操作的基础性,为学生在大学阶段进行更复杂的实验操作奠定了基础。
高中化学知识的基础性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前提,只有打牢了这个基础,学生才能更好地应对大学化学学习中的挑战,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
1.2 大学化学知识的深入性大学化学知识的深入性是指在大学阶段学习的化学知识相较于高中阶段更加深入和专业化。
在大学化学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更多复杂和抽象的概念,如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动力学等。
与高中相比,大学化学知识更加系统和全面,涵盖了更广泛的内容和领域,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方面。
大学化学知识的深入性体现在学习方法和知识结构上的转变。
在大学化学课程中,学生需要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验操作和研究技术的学习。
与此同时,大学化学知识的深入性也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复杂的化学问题。
大学化学知识的深入性不仅仅是对知识面的扩展,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深化和专业化。
通过深入学习大学化学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化学学科的核心理论和方法,为未来的科研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理解和掌握大学化学知识的深入性对于学生在化学领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2. 正文2.1 高中化学知识与大学化学知识之间的延续关系高中化学知识与大学化学知识之间的延续关系是学习化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大学有机化学与高中有机化学相同知识点解释差异的浅析

应的历程, 醇类物质的重排反应历程, 立体化学的基本理论,
概述了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来源、 制备方法及其主要用途。 下册
重点介绍了紫外光谱、 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谱、 质谱的基本原
理和一些简单谱 图 的 识 别, 对 杂 环 化 合 物、 糖 类 物 质、 氨 基
王积涛教授主编, 分上、 下两册, 共二十三章。 上册核心内容
是: 各类有机化合 物 的 命 名 方 法、 同 分 异 构 现 象、 结 构 和 性
质, 重要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相互之间的转化, 化学键
和酸碱理论及其在有机化学领域中的运用, 碳正离子、 碳负离
子以及碳自由基等活性中间体的概念, 卤代烃等有机化合物的
不同时断裂, 只断裂其中的一个化学键。 教材在科学视野里介
绍了轨道杂化理论, 解释了碳碳双键形成的过程, 强调了碳碳
双键由一个 σ 键和一个 π 键组成, 但反馈回来的信息是高中生
难理解这种解释。 我们讲解时应通过分析键长和键能的数据,
让学生知道碳碳双键由两种不同的化学键组成, π 键的牢固性
比 σ 键差, 容易断裂, 断裂后与相应试剂发生加成或聚合反
的应用。 因此在高中有机化学的课程教学中, 教师既需要帮助
学生多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决定其性质的角度多思考问题, 又
要保证他们能够弄懂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避免因采用机械记忆
的方式给带来过多的考试困难。 我们调查问卷的结果较好的反
映了这一点。 66. 72% 的高中生对有机化学学习, 没有有效的
方法, 甚至还有 10% 左右的学生没有学习方法, 仅有 20% 左右
看重应试教育结果的情形下, 对高中阶段的有机化学教学工作
普通高中《化学》知识与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的对接情况研究——

[摘要]《无机化学》是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
医学学生对无机化学知识的学习、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关联课程的学习。
从普通高中《化学》知识与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的衔接角度,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两个层次教材的对接情况,对《无机化学》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化学;无机化学;医学类;高职高专;知识分布;知识对接[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17-0102-02普通高中《化学》知识与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的对接情况研究①———以医学类高职高专为例李鸿斌(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绵阳621000)《无机化学》是医学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是学生学习《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中药学》《西药学》等医学类学科的重要基础。
同时,《无机化学》也是医学类学生学习后续化学课程,如《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定量分析》《卫生理化检验技术》等的基础和前提。
为全面达成《无机化学》的教学目标,做好普通高中《化学》知识与医学类高职高专《无机化学》知识的对接研究,让教师对《无机化学》的教学做到心中有数,衔接良好,十分必要。
一、普通高中化学教材涉及的主要知识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由必修1、必修2和选修1、选修2、选修3、选修4、选修5、选修6两大板块八大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内容构成,各板块主要内容为:必修1化学实验安全、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气体摩尔体积及其计算、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物质的简单分类、分散系及其分类、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判定、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定及其与得失电子(电子对偏向)的关系、金属及其化合物、硅、氯、硫、氮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认识它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必修2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结构、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位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率、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展中的化学电源、化学反应的速率、限度及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有机化合物、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与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的衔接研究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与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的衔接研究【关键词】高中《有机化学基础》大学《有机化学》衔接高中《有机化学基础》内容繁多,知识点零散,部分学生觉得所学知识就像一盘散沙,难记、难学。
另外,该选修教材中部分内容涉及大学知识,如杂化轨道知识、手性分子等,空间想象力稍差的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吃力。
在大学阶段,很多学生刚开始学习有机化学时觉得很难适应,大多数大学教师也并不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以及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主要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导致教与学的脱节。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将高中《有机化学基础》(人教版,2007)与大学《有机化学》(曾眧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比较,以供中学、大学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参考。
一、高中《有机化学基础》与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对比由上表可见,大学与高中知识点的衔接和延伸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大学要求更高。
如第一章有机物的分类中,大学增加了杂化化合物、硝基化合物、胺、偶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硫醇、硫酚、磺酸;第三章对醇的学习,大学增加了醇的命名等。
(2)对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学习,大学要求更细。
如第二章烷烃的化性(氧化、热裂、卤代)、炔烃的化性(亲电加成、水化、氧化、炔化物的生成及还原),第三章醇的性质(与活泼金属反应,亲核取代,与卤化磷、硫酸、硝酸、磷酸等反应,脱水,氧化,催化脱氢),第四章氨基酸的性质(两性,等电点,氨基酰基化、烷基化,羧基反应,与茚三酮反应)等。
(3)大学对有机物结构特点的学习更复杂,如第一章对碳原子成键特点的学习,大学结合轨道重叠图例、轨道波函数、氢分子轨道能级图更详细地介绍共价键的成键特点、饱和性和方向性,甲烷的SP3杂化等。
二、高中《有机化学基础》与大学《有机化学》知识衔接的特点从以上分析得知,高中《有机化学基础》与大学《有机化学》知识衔接点较多,其衔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沉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大学化学与高中化学知识的报告
通过对大学化学课本的浏览再与高中化学知识进行对比,我作出以下报告:
一.第一篇的内容很多高中都提到过但是高中讲过的知识
只是一种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并没有对其进行过分析,而且一些化学符号表达语言也存在较大的不同。
高中对一些内容进行过重点的讲解,例如2.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5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化学平衡(与大化的化学平衡内容区别较大,高中只讲了一些基本的判断化学平衡的知识)焓,熵,2.2反应速率理论,4.3胶体高中都有提到。
1.1基本概念,2.4几种类型的反应,3.4配离子的离解平衡,4.1水的知识都没有提及。
可以说高中化学只是对化学知识进行了粗略大致的概括总结,并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
二.第二篇和第三篇的知识在我高中所在省份属于选修内容,我们高中对有机化学进行了选修学习,没有对物质结构,化学与工程技术·人类·社会这两方面的化学知识进行过学习(10.能源与化学高中有过相关介绍)
三.大学化学与初高中化学学习有联系,但是更多的是不同,学习内容,对知识学习的深度,描述方法,
表述的语言,化学符号的表示等都有或多或少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