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辨析
爱国主义不等于狭隘民族主义-最新文档资料

爱国主义不等于狭隘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狭隘民族主义的区别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就像阶级和国家最终都会消亡一样,爱国主义有朝一日也会消失,被未来的建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基础之上的国际主义所取代。
但是,目前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还不具备这种客观条件,爱国主义的价值观念在今天的时代条件下还具有积极意义和进步意义,它仍然是在一个国家内,把来自不同种族民族、不同阶级阶层、不同党派团体的人民大众凝聚起来,为着实现一个共同认可的目标而团结奋斗的一面伟大旗帜,因此不应该被淡化,更不应该被贬低。
多年来,我们在宣传教育中,始终强调的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反对狭隘民族主义。
在这里,要注意区分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这三个不同的概念,切不可混淆或被别有用心的人所误导。
爱国作为一种情感,是人类自国家产生以来对自己祖国持有的一种最深切的政治情感,这种深切的政治情感背后,是对国家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说:“除了法国引起我的兴趣和感情以外,我再没有别的兴趣和感情。
”而“爱国主义”这个词汇,晚近才比较通行,但从它所表现的爱国情感和内涵的爱国观念算起,大概同国家政权的存在一样古老。
爱国主义的要义是忠诚地热爱自己的祖国。
“力行者令人起敬,背反者为人所不齿”,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例如,法国的贝当元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的民族英雄,但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向德国投降,组织了傀儡政府,法国人民至今也不原谅他。
这也说明,西方国家标榜自由,但这种自由并不包括不爱国的自由。
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都表明,爱国主义是自有国家产生以来人类文明社会所拥有的共同价值。
民族主义观念是近代以来在西方世界才开始出现的,它强调民族认同、民族独立、民族自决等。
孙中山将这一观念引入了中国,提出了“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问题。
孙中山所主张的民族主义,最早只是“驱除鞑虏”、反对满清,后来发展为“五族共和”的思想。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中宣告:“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区别

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区别
一般说来,爱国主义是指对自己所归属的那个广义民族和那片国土的热爱及眷念,对自己所属文化及基本价值观的认同。
而民族主义则是指对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与民族认同感、自豪感、优越感。
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区别
爱国主义是国家意识的最高体现,民族主义则是民族意识的最高体现。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单一民族国家则寥寥无几。
爱国主义会成为推动国家、民族、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民族主义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则都是本民族利益。
一定范围内的民族主义,是一种正当合理和必然存在的社会意识和群体情感,但超出了一定范围的非理性的民族主义,不但不能体现为爱国,反而可能误国。
因此,民族主义既可能导致爱国行为,也可能导致背离爱国的行为。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

相同点 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是有区别的, 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同义的。民 族主义是一种心理状态或思想观念, 在民族的自我属族意识的基础上产 生民族认同感,使同一民族共同体 成员形成对本民族或与之相关的代 表这个民族的国家至高无上的忠诚 观念,关注民族利益,通常产生民族 自尊,自强,自豪等心理情感。这种 民族主义情感,如与国籍意识一致, 则发展为爱国主义情感,就本质而 言,民族主义是爱国主义的变种。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
———————————寻求正确的道路
爱国主义(Patriotism)
定义:爱国主义 是指个人或集体 对祖国的一种积 极和支持的态度, 集中表现为民族 自尊心和民族自 信心,为保卫祖 国和争取祖国的 独立富强而献身 的奋斗精神。
民族主义(nationalism)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定义:民族主义是指以自 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 行的思想或运动。美国学 者汉斯•科恩认为:“民 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 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 状态。”英国学者爱德华 •卡尔认为:“民族主义 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 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 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自 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 富的一种愿望”。
不同点 民族主义的对象并不只包括国家, 而爱国主义的对象只有国家。爱国 主义更多的是对所生活的土地或其 生活方式的忠诚,而较少的关注民 族主义的核心问题及抽象的国家。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核心的区别在 于,它们所采取的比较标准是不同 的。
爱国主 义
民族主义
两者关系
尽管最终比较结果都达成对自己的国家和 人民的积极认同。爱国主义更多的是与后 两个标准联系在一起,而民族主义更多的与 第一个标准联系在一起。因此,爱国主义往 往拥有对国家的积极认同与对同胞的特殊 关切的同时,并不排斥他者;而对民族主义来 说,这二者是不可分离的,如果没有对他者的 贬抑,就没有对自身的积极认同。
中外关系中的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

中外关系中的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这几年因为中日有关钓鱼岛的纷争,导致国人的爱国情绪高涨!我在为国人能有如此爱国情怀而感到高兴的同时,也为这种爱国情绪是否会转变为狭隘的名族主义而感到担忧!因为在中国的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因抵制日货而导致的暴力冲突事件!请我们以审视的角度去看待国人的爱国行动!我想说说当时影响非常恶劣的“砸车事件”。
当时的砸车事件尤以西安为重,起初只是普通的爱国游行,但之后由于一些不法分子冒充爱国青年混杂在游行、抗议队伍中,他们率先对日系车辆进行打砸抢等活动,很多无辜群众受到伤害,有的甚至失去生命!这一行为严重扰乱了各地治安和正常的抗议活动,对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更有报道称,有些爱国群众把日系越野车的螺丝偷偷的拧下来,这种行为还是爱国?何为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
爱国主义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最基本的内容有四个方面:第一,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民族自豪感就是为自己伟大的民族而光荣和自豪的精神。
民族自信心就是充分相信自己的民族必胜的精神。
中华民族一定能够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第二,奋起抵抗外敌的侵略,维护祖国的独立和主权完整。
外敌入侵必然使山河破碎、人民遭难。
在外地入侵的时候,奋起抗敌,保卫祖国,宁死不让寸土的精神,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赴汤蹈火,前赴后继,打击侵略者,创造了英勇豪迈的伟大史诗般的悲壮事迹,写下了爱国主义的光荣诗篇。
第三,反对分裂和割据,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的统一。
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是祖国的力量所在,是祖国兴旺的标志,是人民幸福的前提和保障。
第四,勇敢勤劳,推动祖国的进步和富强。
一切反动阶级、反动社会势力和腐朽的社会制度都是祖国进步发展的阻碍力量,危害着祖国和民族的利益。
同它们进行斗争,推动祖国的前进,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我想说:爱国主义与狭隘的名族主义只有一线之隔!他们的区分我个人认为是在一个度上!还拿“砸车事件”来分析,如果你参加游行并抵制日货。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关系

•
民族主义是一种以本民族利益为中心的思想 观念、价值体系和行为,它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 从本民族利益出发,并以此来观察、认识和处理 族际关系。
• 它包含两种不同性质的民族主义: • 1、理性的民族主义是一种正当合理和必然存在的社会意识 和群体感情,它是民族凝聚力的精神体现,也是民族生存 发展的精神动力。
• 2、非理性的民族主义则容易导致民族关系紧张和冲突,激 化民族矛盾。 • 如:大民族主义/民族沙文主义/狭隘民族主义/民族分裂 主义/分离主义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关系
• • 爱国主义往往与“民族主义”联系在一起。 因为现代国家的主要形式是民族国家。所以, 对国家的热爱和支持与对本民族的忠诚之间的区 别难以清楚地予以界定。 • 一般认为:爱国主义是褒义的,既热爱自己 的国家,又尊重其他国家人民的爱国情感; 而“当代民族主义”则是贬义的,是对本民 族的一种过度的爱,片面强调本民族优越意识, 将自己的民族利益凌驾于其他民族利益之上,含有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意思。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关系
从内涵看: • 爱国主义是以国家为对象生发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 法律规范。是以国家利益、祖国情感为核心,是国家意识的 最高体现;民族主义是以民族为对象,生发的思想观念、价 值体系。以民族权益、民族感情为核心,是民族意识的最高 体现。 从层次看:在多民族的国家,以整个国家利益为前提的爱国主 义理应高于一切,任何民族主义都应服从于爱国主义,爱国 主义高于民族主义。 从作用看: • 民族主义在对本民族利益强烈关注的同时,容易导致对 其他民族利益的忽视乃至否定,由此决定了,民族主义具有 两重性(理性的民族主义和非理性的民族主义)。
爱国主义不等于狭隘民族主义-最新文档资料

爱国主义不等于狭隘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狭隘民族主义的区别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就像阶级和国家最终都会消亡一样,爱国主义有朝一日也会消失,被未来的建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基础之上的国际主义所取代。
但是,目前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还不具备这种客观条件,爱国主义的价值观念在今天的时代条件下还具有积极意义和进步意义,它仍然是在一个国家内,把来自不同种族民族、不同阶级阶层、不同党派团体的人民大众凝聚起来,为着实现一个共同认可的目标而团结奋斗的一面伟大旗帜,因此不应该被淡化,更不应该被贬低。
多年来,我们在宣传教育中,始终强调的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反对狭隘民族主义。
在这里,要注意区分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这三个不同的概念,切不可混淆或被别有用心的人所误导。
爱国作为一种情感,是人类自国家产生以来对自己祖国持有的一种最深切的政治情感,这种深切的政治情感背后,是对国家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说:“除了法国引起我的兴趣和感情以外,我再没有别的兴趣和感情。
”而“爱国主义”这个词汇,晚近才比较通行,但从它所表现的爱国情感和内涵的爱国观念算起,大概同国家政权的存在一样古老。
爱国主义的要义是忠诚地热爱自己的祖国。
“力行者令人起敬,背反者为人所不齿”,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例如,法国的贝当元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的民族英雄,但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向德国投降,组织了傀儡政府,法国人民至今也不原谅他。
这也说明,西方国家标榜自由,但这种自由并不包括不爱国的自由。
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都表明,爱国主义是自有国家产生以来人类文明社会所拥有的共同价值。
民族主义观念是近代以来在西方世界才开始出现的,它强调民族认同、民族独立、民族自决等。
孙中山将这一观念引入了中国,提出了“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问题。
孙中山所主张的民族主义,最早只是“驱除鞑虏”、反对满清,后来发展为“五族共和”的思想。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中宣告:“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爱国、国家、民族主义

爱国主义(patriotism)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
这里的“祖国”可以是一个区域或者城市,但是爱国主义一般用于某个国家或者联邦。
爱国主义应当是自发的,源于基本的利益观和良知,它仿佛溶化在人们的血液中,无法根本清除。
爱国主义具有先天性的排外特征
国家主义(nationalism)是近代兴起的关于国家主权、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问题的一种政治学说。
在本质上,国家主义就是一种研究治国之道和治国之术政治哲学学说。
其价值的归依是国家。
国家主义认为国家的正义性毋庸置疑,并以国家利益为神圣的本位,倡导所有国民在国家至上的信念导引下,抑制和放弃私我,共同为国家的独立、主权、繁荣和强盛而努力。
正确认识爱国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区别

正确认识爱国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区别“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向来是很难区分的。
因为国家、祖国和民族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相关性。
就我们自己来说,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员,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歌颂祖国、热爱祖国,同样以中华民族的一员为骄傲。
英语中,民族主义的单词是nationalism,它既有民族的含义,也包含有国家的意味。
然而在冷战后的当代,当民族主义复活而盛行,以至达到“狭隘民族主义”的程度时,这两者之间的沟壑就逐渐扩大了。
如今社会上、网络上也都针对“爱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的区别争论个不休。
在我看来,要正确认识这一区别,就要懂得分辨哪些行为属于爱国主义,哪些行为属于狭隘民族主义。
我们用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当唐朝为了丰富本国的文化而对外来先进文化同化与包容,实行对外开放时,这是爱国主义;但当清朝统治者自认“天朝上国”,为了避免外国与本国群众联合反清而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就是狭隘民族主义。
可见,同样是对国家或民族的忠诚,爱国主义是全局性的,它承认并接受别国优于自己的部分,也鼓励借人之力为国争光争强;狭隘民族主义则是片面性的,它自满自大,自以为本民族高等于其他民族,坚决保护本民族、隔离其他民族。
当我们的民族英雄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自由与侵略者奋勇斗争,这是爱国主义;但当强势民族对弱势或少数民族进行排挤和屠杀,发动侵略战争时,这就是狭隘爱国主义。
所以,目标同样是国家或民族的利益,爱国主义是具有前瞻性的,为了争取整个国家的长远利益,是往前看的;而狭隘民族主义是目光短浅的,是为了目前的民族利益而盲目排外的。
当聂荣臻元帅在抗日前线救护两个父母亲在炮火中死亡的日本小女孩,当我们与朝鲜人民联合抗美援朝时,这是爱国主义;但当我们看着美国遭遇9•11事件的电视画面而欢欣鼓掌,对来访的外国客人极不友善,在他们的表演上一片嘘声时,这就是狭隘民族主义。
当邓小平同志为了我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与外国领导人“唇枪舌剑”针锋相对,当我们不卑不亢地争取钓鱼台和台湾的主权时,这是爱国主义;但当网络上泛滥着“打倒日本”、“抵制日货”、“击败美国”的过激言论时,这就是狭隘民族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政治经济评论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辨析潘亚玲 内容提要:现实生活中,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这两个术语往往被等同使用,导致了严重的混淆。
但就其本质而言,民族主义是爱国主义的变种,是爱国主义与恐外症的结合。
因此,对待他者的态度差异,成为二者的本质性差别,并使民族主义往往被想象为“公德”,而爱国主义仍保持其“私德”地位。
这种“公”“私”区分使“爱国主义的民族主义化”得以合法化。
由于这些本质上和伦理上的区别,在表现层次上,民族主义要远比爱国主义来得盲目和非理性。
真正的解决办法在于,坚持爱国主义是种“个人判断”或“私德”,并坚持反对民族主义的所谓“公德”的不适当要求。
关键词: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变种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这两个术语尽管存在非常大的差异,但却往往被等同使用:不光普通大众对此不加区分,就连严肃的学术著作也是如此。
比如,著名的左派历史学家、民族主义研究的大师之一霍布斯鲍姆在其著名的《1870年以来的民族与民族主义》一书中,就使用过像“民族爱国主义”(nati onal patri ot2 is m)、“民族的或国家的爱国主义”(nati onal or state patri otis m)等术语,他还把英国都铎王朝时期的原始民族主义视为与当代爱国主义相类似的东西;但在其他地方,他又试图将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进行区分,“民族主义是种与国家爱国主义相区别的政治力量”。
①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混淆,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人们已经或正在遗忘其历史、遗忘其真正的过去。
“在历史中,真正的爱国主义者 3 本文在修改过程中得到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朱明权教授的精心指导,在此致谢。
① 参见E.J.Hobsba wm,N ations and N ationalis m since1870,Ca mbridge:Ca mbridge Univer2 sity Press,1992。
持有一套特殊的政治原则及与一种与现代民族主义大不相同的公民观念相联系的实践。
”①因此,必须严格区分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
②从这一角度出发,本文对将国家作为共同目标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进行区分。
③文章分为四节:第一节的核心目的是对二者的概念进行区分;在此基础上第二节对二者的本质性差异即对待他者的态度进行分析;第三节考察由对待他者的态度差异而来的民族主义为“公德”、爱国主义为“私德”的伦理价值差异;第四节对二者在此基础上的理性与盲目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
结论中将对这一区分所具有的实践价值进行讨论。
一 概念区分尽管爱国主义在今天被更多地赋予了政治含义,但它一开始并非一个政治词汇,而是个地理、文化词汇。
英语中的“爱国主义”(patri otis m )一词来源于拉丁语中的“祖国”(patria )一词,而“祖国”的词源又是拉丁语中的“父亲”(pa 2ter )。
在历史发展的大部分时间中,对祖国或家乡的热爱都是一种对土地的情感依附。
例如,当这个词16世纪第一次出现在英语中时,“爱国者”(patri ot )不过是“同胞”(compatri ot )的意思:一个与他生活在或来自于同一个国家的人。
随着工业革命及其引起的大规模社会转型,“爱国主义”的意义明显得到了扩展,对国家的风俗和传统的热爱、对国家历史的自豪感以及为国家福祉奉献等等都58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辨析①②③M.G .D ietz,“Patri otis m ”,in I .Ball et al .eds .,Political Innovation and Conceptual Change ,Ca mbridge:Ca 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p 1191.有关区分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重要性,可另行参见J.Lukacs,“Nati onalis m and Patri otis m ”,Freedo m Revie w ,Vol .25,1994,pp 178-79.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民族主义的对象并不只包括国家,而爱国主义的对象却只有国家。
一般认为,民族主义至少有四种类型:(1)族群民族主义(ethnic nati onalis m )、(2)文化民族主义(cultural nati onalis m )、(3)国家民族主义(state nati onalis m )、(4)公民民族主义(civic nati onalis m )。
参见Phili p Spencer and Howard Woll m an,N ationalis m :A C ritical Introduction ,London:Sage,2002。
因此,某些类型的民族主义显然是无法与爱国主义在同一平台上进行讨论的,因此本文在区分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时,仅将民族主义限定为以国家为对象的一类,而将其他类型排除在外。
已经被纳入其中。
①自17世纪开始,政治内涵开始成为爱国主义的组成要素之一。
例如,“爱国者”和“爱国主义”这两个词都是17世纪晚期英国政治争论的核心话语。
最终,辉格党赢得争论,并将这两个词界定为臣民反对国王的自由与权利。
18世纪的“爱国主义”更多具有一种讽刺意味,往往代表着对政府的反对。
这一时期的爱国主义没有今天所包含的美德内涵,反而更多的是一个贬义词。
②到了19世纪晚期,与日益强大的国家权势和民族主义的兴起相对立,爱国主义的话语失去了其原本的重要性,并成为服务于民族国家的工具。
今天,已很难将它与民族主义相区别。
③由于涉及地理、文化以及政治,因此对“爱国主义”下定义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许多著名的辞典的定义经常显得过于宽泛。
例如,《韦伯斯特大词典》将“爱国主义”定义为对国家的热爱或奉献。
④《简明牛津政治辞典》的定义则是:“爱国主义”一般被定义为对祖国的热爱或保卫祖国利益的热情,但并不一定会形成具体行动。
⑤《大英百科全书》更看重的是爱国主义的文化要素,它将爱国主义定义为保存、保护以及传播一国的传统与价值观。
《布莱克韦尔政治思想百科全书》的定义相对全面,它不仅在定义中加上了有关行为的要素,还试图将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加以区分:爱国主义更多是对所生活的土地或其生活方式的忠诚,而较少关心民族主义的核心问题即抽象的“国家”概念。
⑥中国思想家对爱国主义的讨论历史悠久。
《辞海》将爱国主义定义为“历史地形成的热爱和忠诚自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行为。
是对待祖国的一种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
它的具体内容取决于一定的历史条件。
剥削阶级的爱国主义,带有阶级的局限性,但在一定条件下也有积极意义。
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同国68欧洲研究 2006年第4期 ①②③④⑤⑥See M.G.D ietz,“Patri otis m:A B rief H ist ory of the Ter m”,in I.Pri m oratz ed.,Patri2otis m,Amherst,NY:Hu manity Books,2002.I an Mclean and A listair Mc M illan eds.,The Concise O xford D ictionary of Politics,Ox2 f ord:Oxf ord University Press,2003,p1400.See Maurizi o V ir oli,For L ove of Country:A n Essay on Patriotis m and N ationalis m,Ox2 f ord:Clarendon Press,1995,pp11-2.W ebsterπs Revised U nabridged D ictionary,M I CRA I nc.,1998.Mclean and Mc M illan eds.,The Concise O xford D ictionary of Politics,p1400.David M iller ed.,The B lackw ell Encyclopaedia of Political Thought,London:B lack well Reference,1987,p1369.际主义相结合。
……”①应当承认,与西方的定义相比,这一定义更为全面,但学理性可能不足。
②总的来说,要准确地理解爱国主义,就必须同时认识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爱国主义的对象、手段及价值判断。
因此,正像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较为全面的“爱国主义”定义应当是:个人对国家的热爱,是由祖国及其所代表的价值观念所激发的,并以对其国家与同胞的福祉的特殊关切的形式表现出来。
③这一定义包含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个人对国家的热爱”,这是最为核心的,涉及其价值判断;第二个层面“是由祖国及其所代表的价值观念所激发的”,强调爱国主义的对象既包括地理要素,也包括文化要素;第三个层面“并以对其国家与同胞的福祉的特殊关切的形式表现出来”,是对手段的界定。
与爱国主义相比,民族主义概念的出现则晚了很多,尽管其源起———民族概念———同样历史悠久。
“民族”(nati on )首先是个文化心理范畴的存在,它指由氏族、部落发展而来,代表一种起初基于血缘关系、而后具有某种共同语言、历史、文化传统的相当稳定的共同体。
这一点可从“民族”的词源看出:nati on 一词是由拉丁文“出生”(nasci )的过去分词natus 转化而来的古罗马词nati o,意指种族、血统、出生物等。
古罗马词nati o 进入古法语后演变成为naci on,后来移植到英语中成为现在所见的nati on 。
④这种文化心理范畴的民族,在人口日益增多、社会组织日渐复杂化和族际交往与渗透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慢慢地不再是最原始的血缘关系意义上的群体,而更多地演变为一种“想象的共同体”⑤:血缘关系的意义变得越来越抽象、越来越具有假设性,而共同语言、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由此而来的那种足够广泛的认同感逐渐成为民族的基本特征。
⑥进而,民族逐渐从其文化心理范畴转移到了政治范畴,民族概念开始强调领土和主权———即民78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辨析①②③④⑤⑥《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1810页。
在中国,对爱国主义的讨论更多用于政治教育目的。
例如,有不少词典有“爱国主义教育”词条,但却没有“爱国主义”词条。
又比如,杂志上发表的有关爱国主义的文章大多是谈论“爱国主义教育”的,几乎没有对“爱国主义”的概念进行学理梳理的。
参见I .Pri m oratz,“I ntr oducti on ”,in Pri m oratz ed .,Patriotis m ,p 112.时殷弘:“民族主义、国家增生及伦理道德思考”,时殷弘:《国际政治———理论探究、历史概观、战略思考》,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版,第1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