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杜甫诗中的民本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杜甫诗中的民本思想

摘要:杜甫,字子美,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其诗大都反映平民百姓的生活,记录了天宝至大历年间的时事政治,具有历史意义,后代都称他的诗为“诗史”。而他本人则被称为“诗圣”。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从小学习着正统的儒学知识,所以杜甫的政治理念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孟子的民本思想对他有着深厚的影响。本文试从杜甫的诗歌里来探讨杜甫的政治抱负以及治世理念。

关键词:杜甫民本思想儒家思想

杜甫出身于一个信奉儒家思想的家庭,而儒家学派一直以来都提倡“仁政”和“民本”的思想。儒家的“仁”本质上来讲就是“民本思想”。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孟子明确地提出了“仁政”的主张“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天子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民心决定着帝位的得失。故唐太宗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仁政要求君主能够养民,富民。君主的每一个决定都能够从人民的角度出发,轻徭薄役。仁政同时还反对兼并战争。而这些思想对杜甫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唐玄宗天宝时期,社会利益分配已经出现严重的问题,朝廷奢靡腐化,而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对于此,杜甫写下这样的诗句来反映社会的贫富差距以及老百姓的艰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亦,惆怅难再述。”(《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岁晏行》)。由于封建社会的极不稳定性,农村户口逃亡是常见的现象。原因很多,如逃避苛重赋税,逃避兵役,逃避战乱;或由于豪强兼并……唐玄宗开元末年起,以及安史之乱以后,由于战祸重赋,农民逃亡更加严重。①杜甫在诗里曾描述了农民挨饿交租但又无处可走的境况“子实不得吃,货市送王畿。尽添军旅用,迫此公家威。”(《甘林》)以及农民不堪重赋,被迫卖儿卖女“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

换租庸。”(《岁晏行》)

杜甫长期处于困苦潦倒的生活境遇,他更能体会百姓的疾苦,以及朝廷的昏庸。所以他的诗多是从人民的角度出发,为民请命,提出“仁政”的思想。“君臣节俭足,朝野欢呼同。”(《往在》)反映了杜甫认为朝廷应该厉行节俭,这样百姓才会同君臣同欢呼。杜甫认为朝廷只有“轻徭薄役”才能让人民生活变得好,国家才能稳固。

天宝年间后,唐玄宗对边境的征战越来越频繁,由原先的抵抗外敌入侵、安稳边境变成了征讨扩土。连年的征战给老百姓带来了无尽的苦难。繁重的兵役,让无数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向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旁道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长着虽有恨,役夫敢申恨?……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兵车行》)。杜甫通过描写平民百姓的艰苦,痛诉唐玄宗的昏庸以及好大喜功,同时表达他“非战”的思想:无意义,无必要的战争只会给无权无势的老百姓带来困苦。“仁政”的核心之一就是反对兼并战争。杜甫继承了孟子的民本思想,认为兼并战争只会给人民带来灾难并且会动摇统治基础。他反对唐玄宗的扩土开疆。他质问玄宗:“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前出塞九首其一》);“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清陵,岂在多杀伤。”(《前出塞九首其六》)。他痛心唐玄宗不顾伤亡惨重,不管人民死活:“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兵车行》)。《新安吏》里的描写更是生动:“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当眼里已经没有泪水的时候,人也已变成白骨。而《垂老别》里更是如此描写“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来形容伤亡惨重。通过杜甫一系列的描写,我们可以得知百姓的无助以及统治者的昏庸。更是了解的战争的危害以及杜甫“以民为本”的思想。

杜甫本身是庶族地主阶层,但同时他又能够体察民情,有着爱护人民的思想。他通过他的诗为人民发声。儒家主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但他归隐后依旧能够在“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的情况下关心国事,为天下百姓操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批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

为秋风所破歌》)。在杜甫因病滞留夑州,曾写下《白帝》,其中一句“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灾难。打仗的马远远不如归家的马那样疾速,形容战争不是人民所想要的,而团圆才是让人民所向往的。从前有千户人家而今才剩百户,形容战争的残酷已经伤亡惨重。写出了萧条以及贫苦的景象。

由于杜甫长期生活在人民中间,所以他身上并没有士大夫身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高姿态。他能够和普通老百姓产生感情,体会他们的不易。“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乡间耕作的老农亦是杜甫的朋友。杜甫对于困苦的百姓尽可能地去给予他的帮助,并且注意维护受助人的自尊心“只缘恐惧转须亲”(《又呈吴郎》)。此外,杜甫还能以敬赏的眼光看待黎民,在诗歌中称赞他们的品质。

杜甫的一生,都在尽心地去讲述人民的困苦。他用诗歌完美地诠释了自己的民本思想,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给后留下了警示遗言。

①曹慕樊:《杜诗杂说全编》,第1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