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如何将故事——九大步骤
读《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有感 (3)

读《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有感 (3)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这本书主要聚焦在新闻报道和记录事件时如何把真实的故事记录下来。
读到这本书,我不仅能明白新闻报道中得背后细节,同时也能够了解到记者在写作新闻报道时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使用具体的技巧去处理这些问题。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中提到的重要概念有“记者要随时准备深入调查,想到如何去找到重要的源头,以及要思考如何把这些信息准确的传达出去”。
这意味着,记者在写作新闻报道时要注重搜索有价值的信息,组织起来,然后用文字来完美地传递出这些信息。
记者在研究新闻报道中准备要深入了解和研究,这样只有搜集和梳理有关数据,才能进一步弄清事实真相。
此外,《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还提到,新闻报道不仅需要客观、准确,而且还要有人文性。
即,报道中应该反映更多生活真实,突出新闻故事中不同人物的主观思想,以及记者本人在新闻报道中自身的思维活动。
这就要求新闻报道中不仅要有准确的事实,还要夹带生活实践中的氛围,不仅仅停留在一个空洞的事实描述上,而是要尽可能把隐藏在事实背后的人性深处表达出来,让新闻报道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内容让我对新闻报道的方式有了新的认识,从而去探究新闻报道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这本书不仅帮助我深入理解新闻报道的过程,也激发了我对新闻的
强烈的兴趣,希望今后我能够担负起记者的职责,把真实的故事记录下来,让更多人能够看到事实真相。
读《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有感

读《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有感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是一本书,作者通过对华尔街日报的历史和几大新闻事件的剖析,详细介绍了华尔街日报是如何成为美国社会最具社会影响力的传媒之一,以及华尔街日报与其他传媒相比在报道新闻具有怎样的独特性。
阅读这本书,能够深刻感受到华尔街日报的气势,它的新闻报道模式的独特性,以及与众不同的写作风格。
在新闻事件发生时,华尔街日报比其他传媒更具分析性、更加精准,能够快速将事件从深层次揭示出来,把握其中的社会影响力和内在逻辑,可见其功力之深。
此外,华尔街日报报道新闻时,也有一些自身特色,比如他们在报道经济和新闻时都更加重视背景和逻辑,而不仅仅是事件本身,这让我们更好的把握到新闻背后隐藏的情感,可见华尔街日报的编辑团队对新闻的理解深度已到位,能够把握社会热点,一时间成为美国新闻界的引领者。
总的来说,《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籍,它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华尔街日报,了解它的创作方式和报道策略,受益匪浅。
我相信华尔街日报在经历了这些时间的发展之后,依然会持续成为美国社会媒体的权威和领导者。
读《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有感 (4)

读《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有感 (4)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书中提到的几个例子告诉了我们,在新闻传播中,故事性是重要的。
它有助于使传播内容更有吸引力,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和传播。
其次,本书的作者分析了《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方法,包括其独特的叙述风格、角色构建以及文章的结构。
他指出,《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不仅展示了新闻的真实性,而且能够以漂亮的故事让观众相信他们所关心的事情。
此外,本书还重点讨论了新闻传播时所涉及的一些重大问题,例如新闻如何表达客观事实,如何尊重被报道人和多元文化等。
本书让我们认识到新闻不仅仅是传播客观事实,它还可以用来传递重要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同时,《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教会了我们,新闻应该尊重公正、客观,并以健康的视角报道社会。
总之,《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新闻的力量不容小觑,新闻报道者在日常报道中也应该牢记责任,弘扬正能量,宣传社会进步。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作为一家知名的金融媒体,华尔街日报以其独特的报道风格和
深入的报道角度赢得了全球读者的信赖和喜爱。
那么,华尔街日报
是如何讲故事的呢?
首先,华尔街日报注重事实和数据。
他们的报道不仅仅是对事
件的描述,更注重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他们会通过大量的数据
和事实来支撑自己的报道,让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对市场和经济的影响。
其次,华尔街日报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和案例来讲述故事。
他
们会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更
加容易地理解复杂的金融概念和事件。
他们的报道不会枯燥乏味,
而是充满了生动的细节和有趣的案例,让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复杂
的金融知识。
此外,华尔街日报还注重人物的塑造和故事的情感。
他们会通
过对相关人物的采访和描述,让读者更加贴近事件的发生者,更加
贴近事件的真实情感。
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感的描写,他们能够让
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最后,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总是具有前瞻性和深度。
他们不仅仅是报道当下的事件,更注重事件的未来发展和深层次的影响。
他们会通过对市场和经济的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预测,让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事件的未来走向。
总的来说,华尔街日报讲故事的方式是准确、生动、深入、前瞻的。
他们注重事实和数据,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和案例,注重人物的塑造和故事的情感,具有前瞻性和深度。
这些特点使得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充满了吸引力和说服力,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金融市场和经济事件的本质和影响。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3分钟看完2分钟用起来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3分钟看全部干货,2分钟用起来看完《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目录,对故事的形成要有一个整体的概念。
如果只是希望看某一章,那就直接略过其它就好。
第一步怎样找到好故事一、挖掘写作选题:①靠阅读“窃取”思想(广泛阅读、选题广泛、随时记录灵感、为选题做档案)--开辟一个新领域 ;②依靠“中间人”提供信息。
(让信息源的专业知识和独到见解,帮助你构思一个想法;奉承对方,而不是威胁)二、挖掘写作灵感:①原创新闻:通过扩大故事的主题,把分散的发展点联系在一起,发掘出更多的故事。
推断法:逻辑分析,这一具体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个原因是否也能在其他地点、人物、组织产生同样作用?综合法:从几件不相关的事情中找到联系。
②已报道:具体化、预测(直接预测结果)、改变角度。
没有新的故事,只有新的记者。
很多故事的展开是在一段时间内分阶段发生的(发展、影响、反作用)【现学现用】下面是我自己列出的有关读者喜好的单子,根据喜欢程度的不同从高到低排列:1.狗,以及其他可爱的动物和行为端正的儿童。
2.人物/当事人。
当事人,是事件的参与者,他们要么促成了事件的发生,要么受到事件的直接影响。
3.事实,当它们与故事有关并能推动故事发展的时候。
4.人物/观察者。
现在,我们说到了读者兴趣排列的底层元素。
和当事人相反,这些人与发生的一切没有直接联系,他们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顾问、分析家、评论家、律师、各种类型的专家,他们所要做的就是说话5.数字,尤其是大数字,以及连续的段落中密密麻麻排在一起的长串数字。
这是杀死读者兴趣的剧毒氢化物。
第二步好故事该如何构思(1)范围:按照因果关系归纳故事的主题(提前确定故事中潜在的动态元素、明确设置故事的范围)最后得到出一个因果关键链,找到影响元素。
(2)主题:主题陈述,幼年期新闻的工作重点是证明新闻现象的存在,而成熟期新闻则重点强调故事继续发展的元素。
(3)特写的创作:需要技巧,综述型(让品质细节化具体化--独一无二的细节、对象的特殊性)和微缩型(强调与其他共有的一种类似性)两种形式(4)报道方式:选择选题合适的方式微缩型特写的报道方式,是给读者提供了融入到故事中去的机会。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来自全美写作质量最高的报纸!——《华尔街日报》内部培训资料——这本书解释了《华尔街日报》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令人惊叹的报道!——如何讲故事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把这种注意力保持下去!第1步怎么找到好故事★靠阅读“窃取”思想。
★千万不要过多指望那些高层人士,依靠“中间人”。
★与其按照一个已经形成的思路去采访某人,不如坐下来和人聊天。
★交谈时“奉承”对方,而不是威胁对方。
这种奉承将让你随心所欲。
★专家是指那种知道123种恋爱方法,却根本不认识任何女人的人,事实上,读者一般对他们态度冷淡。
第2步好故事该如何构思★在开始采访一个故事之前以及整个报道过程之中,你都要考虑你自己对于这个故事的感觉。
如果你对故事的主要方面或者发展情况感到可笑、怀疑或者愤怒的话,试着明确是什么因素导致你产生了这样的感觉。
跟着你的感觉走,记住你对它们的分析,因为这些感觉将很可能把你的报道和写作引入你没有预料到的新领域。
第3步让故事吸引人的元素★曾经有人说,在《读者文摘》上刊登的最理想的故事,应该叫这样的标题:《我在FBI 工作时如何与狗熊发生关系并找到了上帝》,这个故事确实不错,包括了许多具有高度戏剧性的元素。
★如果记者能够深入到双方的底层去挖掘信息的话,他的故事将拥有一种强烈的市井特质,这是坐在办公室里的人永远无法提供的。
★我发现好的作家一般都会使用三个证据来说明观点。
★太多的记者都没有把他们自己看作是讲故事的人,而当成了其他人,比如律师或学者。
第4步计划与执行我的计划方式,就我个人而言,具有相当高的成功率,它让我的工作更加有效,也让我的故事更加出色……第5步组织材料和结构第6步处理导语、数据和引语的诀窍★那些真正精彩的故事,完全可以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让故事本身来抓住读者,而根本不需要在导语中做广告。
★太多的数据无异于毒药。
★虽然我希望作者们不必愚蠢到必须引用太空宇航员的话,才能确定明天的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但是确实有的时候,有的作者会像条件反射一样,非要借助别人的口,才能说出一些完全没有必要的结论,或者完全可以由他自己说出的结论。
华尔街日报是怎样写故事的例文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威廉·E·布隆戴尔圣地亚哥的艰难时光G.克里斯琴·希尔(G.Christian Hill)圣地亚哥——如果要给老百姓的困窘程度或者不幸程度评奖的话看,许多城市都可以被列入候选名单。
比如华盛顿(Washington)——“水门事件”发生地,还有底特律(Detroit)——危机重重的汽车工业城,或者常年名列前茅的费城(Philadelphia)。
当然,还有一个城市是少不了的。
这是个美丽的海滨城市,人口77.1万,长期以来饱受一连串错误、丑闻、灾难的煎熬,似乎这个城市就是一个被诅咒的城市。
这里的情况是如此的糟糕,以至于道格·波特(Doug Porter),当地小报《门》(The Door)的前任主编,把任何引人注意的糟糕或失败,都被戏称为“典型的圣地亚哥风格”。
就拿夏令时的事情来说吧。
从去年一月开始,作为一项节省能源的措施,夏令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执行。
但是在圣地亚哥,每当全国人名都开始工作的时候,这里可能还会有些莫名其妙的居民在悠闲地散步,因为他们的事件要比全国其他地方整整晚了两个小时。
这个错误时《圣地亚哥联盟报》(San Diego Union)造成的,这家报纸让居民们把自己的时钟拨慢一个小时,而不是拨快一个小时。
报纸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我无可奉告,别引用我的话。
”这是城市版编辑阿尔·雅阁比(AlJacoby)的回答。
和那些商界机构、财经组织的头头脑脑所做的事情相比,这种时间上错误已经不值一提;或者说,和那些实业家们爆出的一系列丑闻和破产消息而言,时间混乱所造成的影响已经算是微乎其微了。
一大批的公司破产和大量欺诈行为的公告,让《圣地亚哥论坛报》(San Diego Tribune)对这个城市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美国西海岸的片子出产地和全国人均羊皮皮鞋占有量最高的地方。
”最大的银行倒闭案一些闹得最凶的破产案来自金融家C.阿霍特·史密斯(C.Arnholt Smith)控制的公司,这位金融家年前曾经被评为圣地亚哥的“世纪市民”。
华尔街日报体示例

华尔街日报体写作示例一、“华尔街日报体”写作方法:“华尔街日报体”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主要适用于非事件类题材的叙述。
其基本特征是,首先以一个具体的事例(小故事、小人物、小场景、小细节)开头,然后再自然过渡,进入新闻主体部分,接下来将所要传递的新闻大主题、大背景和盘托出,集中力量深化主题,结尾再呼应开头,回归到开头的人物身上,进行主题升华,意味深长。
这种写法从小处落笔、向大处扩展,感性、生动,符合读者认识事物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华尔街日报体”在结构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人性化的开头,即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第二部分,过渡,即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交叉点切入,将真正的新闻内容推到读者眼前;第三部分,展开,即集中而有层次地阐述新闻主题;第四部分,回归人物,即重新将人物引入新闻,交代此人与新闻主题的深层关系。
也可总结为DEE:Description描写、Explanation 解释、 Evaluation评价。
二、“华尔街日报体”的特点故事化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看,受众阅读除了求知层面的需求外,还有消遣和娱乐的需求。
“华尔街日报体”借鉴了文学写作中的故事描绘手法,能把枯燥、干瘪、索然无味的硬新闻变得生动活泼、通俗有趣。
故事性增强了新闻的趣味性、可读性。
“华尔街日报体”一般在文章的开头展示涉及到的典型人物或故事,通过气氛的渲染,将人带入新闻,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些人物或现场的描写实际上就像电视新闻的新闻画面一样可视。
人文关怀“华尔街日报体”叙述路径客观上要求寻找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个案,强调人物故事,个案命运的重要性。
任何一则报道,总要涉及和影响或将影响一些人。
人是构成新闻事件的主体,新闻报道说到底,是报道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变化。
人和人的生活对读者来说,具有最高的心理上的接近性。
新闻报道里有了人,有了他们的动作、语言和与感情,生活状态的报道,很容易唤起读者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九大步骤第一步:怎样找到好故事?一、依靠阅读1、广泛阅读阅读一直以来都是获取故事的最简单办法,尤其是现在有互联网,要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快捷便利。
作者提供的第一种方法“广泛阅读”针对网络来说,我感觉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相关的博客论坛,然后再到专业网站去阅读官方的文章。
这么做的原因是现在的博客论坛等等往往能够提供一些正式场合看不到的内容,包括技术含量很高的分析甚至行业内幕,但因为是非正式的,内容的真实度就没有保证,而且很多内容也相对粗糙主观。
所以就需要再到官方的网站或者线下出版物等等,对应相对主题找类似的文章,然后大量阅读,读上最少五六篇。
相当于是你和五六个人开了一个关于这个主题的会议,而他们的发言也会给你足够的资料,来得出自己的观点。
2、记录灵感任何一本有关写作设计或者广告绘画等等图书都会介绍这个技巧。
因为灵感的到来是没有预兆的,而且存在的时间也是很短暂的。
一个好主意可能随时随地出现,在公车上、在飞机上或者上厕所的时候,但这个主意出现的时候可能没有任何意义。
比如你是做程序员的,但你突然想到了一个关于延长电灯寿命的点子,这个点子目前对你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你很快就忘了,一辈子也不会再想起来。
但这个点子出现肯定是有他的原因,比如你更适合做电灯的工程师,依靠这个点子你可以开自己的工厂等等。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先记录下来,然后看有没有实施的可能性,或者提供给其他人,不要让它溜走。
3、为选题做档案做档案其实就像是一个人的家。
有些人思路清晰,善于管理。
进到他家中可能你会看到他的书柜,书籍按照分类放得整整齐齐,然后在他需要的时候他就可以轻易找到他需要的书。
对于其他东西也是如此。
和选题相关的材料如果可以做好分类档案,不但便于找到相关信息,而且最重要是可以把这个主题不断的深入研究,档案的增多代表着你对这个题目的了解增多,而了解的越多就了解的越清晰,对现在的判断和对未来的预测就越准确。
二、依靠中间人作者介绍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最了解事情深度资料的是所谓的高层人员,但他们往往是秘密的保守者,不愿意给出更多的信息,所以需要和高层人员身边的中间人联系,获取更多信息。
这些中间人往往以透露出一部分内部消息为荣,而且如果你以学生的姿态,把对方放到专家的位置,可能对方会给你提供更多的信息。
这个过程应该是在闲谈的气氛中进行的,而不是答记者问这种形式,这样反而会事与愿违。
思考材料,挖掘灵感:有了材料就要进一步利用材料,然后得出自己想要下作的主题。
作者提供了两种方法。
1. 推断法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你收集到的材料是慈善机构的运作良好。
大家都在说现在社会的风气好,人人都在做慈善。
但通过你的进一步收集资料,进行判断,你会发现,其实做慈善可以少缴税,所以很多有钱人用它来逃避税款。
这样,一篇与众不同,而且有深度的文章就出现了。
2. 综合法这种方法是把各种琐碎的信息联系到一起,然后寻找共同点和内部关系。
比如教育腐败,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社会犯罪率尤其是年轻人的犯罪率增加。
这三件事看似不相关,其实是直接相关,而且是前一个事件引起了下一个事件的发生。
根据这些信息,你就可以写出一篇深度分析年轻人犯罪率增加的文章,并且找到这件事的源头,甚至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没有新的故事,只有新的记者。
作者介绍说新闻界经常会说到这句话,因为很多时候,即使是新闻也只是同样事情的重复。
比如在中国的所谓豆腐渣工程,只不过是换了地方,换了主角,但故事的发生经过结果,其实只是以前新闻的重复,只是报道的人变了而已。
如何处理已经报道过的故事:1. 具体化挖掘深入的具体的故事,活生生人物的自述。
比如说北京的住房问题,作为一个记者或者是研究员,可能会写一个人均住房面积从原来的某某平米下降到了多少平米。
看完了这句话,读者会怎么想?可能是什么都没有想。
因为其他人已经说过了。
但如果具体化,比如我去一个同事家,看到他和老婆睡下铺,他女儿睡上铺,和自己兄弟家只隔了一张布帘子,没有浴室和厕所。
即使不加入任何带有感情色彩的文字,读者也能体会到作者要说什么。
而且这个例子是这个作者独有的,虽然说的是同一件事情,这个作者已经有了和其他作者的差异。
2. 预测(1)发展(2)影响(3)反作用:被影响的人,推动或者阻止影响假如大家都对现在事情相当了解,那么预测事件的下一步发展的人就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
比如现在BT被封,很多人都在报道什么时间因为什么被封等等,细节可以描述到是几点几分被封,那么再做同样的报道就只是重复。
作者就可以写一篇BT被封之后会发生什么的文章。
比如这件事情将会如何发展,将来还会不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封,对社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比如对于像我这种经常上去下电影找资料的群体,或者运营的线上影视公司,甚至更深层次的对有关机构的影响。
最后就是这些群体会作何反应,比如线上影视公司积极支持封BT,因为没有免费电影下载,他们可以推行收费线上视听。
关于未来的预测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可讲。
3. 改变角度如果站立的角度改变,可能就是完全另一个故事。
还是BT被封,如果站在另一个角度,比如有效帮助了反盗版,限制了盗版的流通,和现在网上的其他同类报道就产生了差异,当然面对的也是另一个读者群体。
读者喜爱的,从高到低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排了一个受欢迎程度的列表如下。
(1)猫狗,可爱的小孩这一点在youtube上多次被证明是真理。
很多人花尽心思拍的DV短片没人看,但随便拍一个小猫喝水,就有上万人观看,发表评论。
(2)当事人这里面有两层含义,第一个是实际参与到这个故事,另外是做了一些有影响的事情。
比如报道青少年犯罪,文章中如果都是一些专家说都是网游引起了今天的青少年犯罪,读者肯定会嗤之以鼻。
但如果出现一个真实的少年犯,然后讲述他因为虚荣,要买一双两三千的篮球鞋,所以参与了抢劫,就会引起读者的思考。
(3)事实,当他们与故事有关,并推动故事发展相当于是故事发展的关键事件,到底故事是怎么发生、进行的。
到事实这一块,其实更多的是往下删减,去掉和主线无关的内容。
(4)人物,观察者这里指的就是专家了,也就是说相比专家的意见,读者更愿意看到当事人自己介绍,或者真实的事实。
专家的意见只能是个补充或者总结。
(5)数字数字的使用要慎重,这个是作者的忠告。
比如一上来写一个:根据调查,中国76%的BT网站已经关闭,并且其中23%的已经进行内容清理。
读者一看到马上兴趣就减少了一半,即使是自己公司的同事,看到数据分析的时候可能也会打盹小睡一会儿,更何况是某个偶然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
第二步:好故事如何构思?一、故事的范围按照因果归纳主题,考虑时间、距离和影响对象。
决定取舍内容。
否则容易出现文章过短或者是范围太大,结果什么都说了一点,但又都没说透的情况。
书中介绍的技巧我也经常用,就是画出一个思维图纸,比如最简单的人物关系,张三一个方框,李四一个方框,王五一个方框,他们之间画箭头,谁曾经和谁打过什么样的交道。
然后往出扩展他们的朋友等等。
二、故事的主题选择最重要的一块,用几句简单紧凑的话表示出来,这就是找主题的技巧。
在公司管理方面,我也曾经实践过类似的技巧。
比如和团队开会经常是时间很长又效果不佳,后来我看了一本书叫《一分钟管理》,让参会的人介绍自己工作,找自己的问题,只用一分钟时间总结,然后大家再来找解决办法,同样解决办法也应该是一分钟内可以说完。
这个本质上讲就是找出主题。
比如做网站建设的,他一周的工作就是网站结构设计,页面的板块规划,需要的是编辑提供文字内容。
这个就是他的主题,而不是像:我本周做了首页,然后又做了公司介绍页,把首页和公司介绍页链接到一起。
等等过程和细节。
主题是高度概括,而且反应全貌的。
作者给了一个很好的比喻:主题陈述就是一幅油画最早的线条轮廓。
从新闻方面来说,一个幼年期故事,也就是刚刚发生,大众了解有限,中心事件就是新闻时间本身,这件事情是如何发生的等等。
而成熟期故事,大家都已经很了解了事件本身,中心事件就是影响和反作用力,也就是这件事情产生了什么后果。
三、特写、专题报道的创作综述型:选择特殊性(伐木工人的例子,为什么伐木和其他行业不一样)微缩型:选择典型性(例子:罢工期间某个汽车工人全家,强调这个家庭和其他家庭共性)这一段讲的主要是关于新闻报道的技巧,综述型和微缩型。
因为翻译问题,其实我感觉这两个名字有点怪,所以解释一下这两种类型的意思。
综述型,比如举个例子,描写伐木工人,那么就写伐木工人如何的与众不同,所有工人都吃中午饭,那就没有必要写,而伐木工人很多时候生命受到倒下大树的威胁,那就加重笔墨。
微缩型,是指拿出一个例子来,比如罢工期间某个汽车工人的家庭,让他来代表其他人。
比如他们家已经不像往常那样出去旅行,看不起电影,连水电费都支付困难。
这些事情是别的罢工参与人同样面对的。
虽然写的是一个家庭,但写的是这个家庭和其他家庭共有的内容。
四、报道方式1. 微缩型特写的报道方式优点:把复杂变成具体形象,埋好的主线是故事报道对象。
也就是像前面说的,那个汽车工人的家庭,他们的生活水平如何,三餐吃什么,都能说明罢工期间工人的经济困难。
缺点:报道对象如果无趣,报道对象没有说明想要表达的问题的时候,文章就不吸引人。
比如那个工人其实还有第二职业,虽然在罢工中,他还是不缺钱用,那用他来写罢工就失败了。
2. 综述型特写优点:报道对象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单一的对象。
可以举很多个罢工工人家庭做报道。
缺点:可能会面临材料不够,文章过于简单。
什么都说了一点,但又没说透,每个家庭的情况差不多,文章产生重复。
五、报道角度1. 新角度不能没有理由,改变事件性质。
比如发生了一次惨剧,但文章却用一种讽刺的角度,而不是同情被害人的角度,肯定会引起公众不满,而不是引起他们的兴趣。
2. 没有角度,没有重点。
这种情况我感觉经常出现,很多人写文章把别人的观点都说了一遍,但自己没有角度,没有偏向,读者不知道你到底同意哪一边的观点,感觉文章作者只不过是个传声筒,文章看着也没劲。
解决:要重点关注故事主角和对手之间的紧张关系,对手不一定是人,搞清楚自己所带情绪,和指望读者产生的情绪。
比如说作者写一个关于小偷和警察的故事,那么主线就是小偷和警察的对抗,在这里小偷就是作为完全的负面典型出现的。
但换成另外一篇,写有些小偷其实是无知少年或者被迫走上这条路,希望社会再给他们一次机会,那小偷就是带着作者同情进行描写。
如果这两篇文章混成一篇,一方面说小偷在公共汽车上偷了一位老人,一方面又在后面希望社会给某些小偷机会重新做人,读者也会感觉不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
第三步:让故事吸引人的元素时间:历史的传承解释现在的特殊行为,预测未来作者举了一个我感觉非常好的例子,说的是一个攀岩爱好者,岁数很大还坚持到野外去挑战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