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民为贵》原文和翻译

合集下载

孟子三章原文和翻译

孟子三章原文和翻译

孟子三章原文和翻译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家,其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

其著作《孟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学的珍贵遗产。

今天我们来了解孟子三章的原文和翻译。

一、“滕文公上”原文:滕文公问曰:“舜之卑宫也,妻之以涂者,其次也爱日深也。

及其贵也,天下莫敢与平。

人有言曰:‘位卑不移,不谓乎贱。

位尊不变,不谓乎贵。

’今闻新命者尊,乡者卑,阴阳失和,天下大乱。

曩者虽有不堪用者,然不过于几人而已。

今智者幸以救乎?”孟子曰:“君舜,天下莫及也。

及其至尊也,天下莫之敢加也。

天下不与者,莫之敢拒也。

今中国多分,有阴,有阳,有陵迟不疑之臣,有碁礪共事之士,夫其所为者,亦有所不为。

彼忠信谏言为世臣者,不聪明者不能用也。

夏后氏不亦有庸臣灭之乎!殷人不亦有庸臣灭之乎!周人不亦有庸臣灭之乎!不灭庸臣,庸臣灭主。

鸟集于林,不失其鸟性;兽集于穴,不失其兽性;而况人者乎!虽有君命,至于衣裳,不如所闻。

诸侯礼之,不如所闻;人良不良,亦不如所闻。

死而后已,不可复生;失而后已,不可复得;慎之哉,勿失尔所闻也。

”翻译:滕文公问道:“舜当初的时候生活在简陋的宫殿里,他的妻子甚至是用草绳编的,但他的爱情越来越深。

待到他登上了帝位,全世界都不敢与他抗衡。

有句话说:‘卑位之人若不失其贱,尊位之人若不失其尊,就不会大乱。

’但现在有些人权衡新旧,尊卑混乱,这种违反阴和阳的平衡的现象导致了天下大乱。

以前也许不太称职的朝臣不过只有几个,在现今这个社会,却有些贪婪不负责任的人物甚至可以成为官员。

而专注于忠信谏言的世家朝臣却没能在多数情况下发挥其才能,这是因为那些不够聪明的君主,但夏朝、殷朝、周朝也因为庸才的作用而走向了衰落。

如果不清除这些庸才,那么他们就会成为摧毁君主的人物。

鸟聚集在树上,仍然会保持自己鸟的天性,兽潜藏在穴里,也仍旧是在保持兽的本性。

那更何况人类呢!虽然说服从国君,穿戴朝服确实很重要,但不如听取劝告。

虽然被各国礼遇,但这些礼遇并不如贤明君主熟悉贤哲的率行。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3民为贵-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课件(共25张PPT)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3民为贵-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课件(共25张PPT)

朱元璋阻挡不了真理的存在, 民本思想在今天得到了充分的发 展,民本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 思想源头之一,科学发展观,特 别强调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民本思想成了中国特 色的治国理念之一。
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
一是养民以惠:物质层面。
二是教民以德:精神层面。
三是与民同乐:和谐层面
民本思想
祖国唯一,人民至上
人民创造了历史创造了世界
人民,你和无边无际的大海一样!即可温和平静 ,也能掀起滔天骇浪——《雨果传》
凡是来自人民,来自人民伟大的劳动及其痛苦的 一切,都是不可战胜的。——高尔基
人民的觉悟是最强大的军队——第三任美国总统 托·杰弗逊
人民至上,就是件件大事都要向人民请教—— 巴尔扎克

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
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
恶勿施,尔(如此)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
走圹(原野)也。故
爵(通雀
;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即
使)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
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
在殷周时代就有所发展,夏桀商纣等灭国 让统治者总结出经验:重视民众、厚待民众, 才能保民而王,民本思想开始萌芽;中间经 历了孔子的“仁者爱人”强化,到了孟子那 里鲜明地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把民 定格在君主之上,形成了以仁政为核心的治 国理念,把民本思想推向了高峰......
民本思想是儒学道德理想王国里最闪耀的 明珠
对社稷之神都按时祭祀了,礼节都非常周到,社稷之神就应该 保佑人民的生活安康,但是仍然有旱灾和水灾,这就是社稷之神保 佑百姓的职责没有尽到,那就要“变置社稷”,把祭坛上的土谷社 稷之神换一换。

《民为贵》(带详细翻译)

《民为贵》(带详细翻译)
——江泽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 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 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胡锦涛
2011年2月12 日在春节团拜会上, 温总理新春讲话: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 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 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 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 年至2020年又连续十七年发布以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 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现在已成为 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
农村免除 义务教育学杂费
国家奖学金、助学金、贫困生 补助制度
农民工领到工资
俺也有养老保险了
种小麦,双收入!
不交学费,我又能上学了!
灾后重建乔迁新居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 老百姓对官员的最低要求。为官者,必须有一种 对权力如履薄冰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和责任感。
温家宝总理说过,“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 民才能让你坐台上。”
这是金文的“民”字的两种写法,上部是一个眼睛,其下 是一把锥子刺进了眼睛。表明在奴隶制社会里,奴隶主用极其残酷 的手段把奴隶的一只眼睛刺瞎,并强迫他们劳动。
• 在2020年的今天,政府为新冠患者“买单”,顺民意,得民心
• 腾讯新闻:
• 治疗新冠肺炎要花多少钱?近日,湖南一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他晒 出了自己的治疗单,作为轻症患者的他治疗27天花费了5万多,而他一个重 症的朋友一星期就花了10万,这些费用都由国家承担!
• “其实这个费用是远远低于实际的花费的。因为医生的防护服好多是国外 高额运费捐赠过来的,国内买口罩买防护服现在的价格也高了。包括从外 地调医护人员过来的食宿补贴、牺牲的医护人员的抚恤金……也许只有在中国,国家才会给你承担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所有医 疗费用。”杨青峰医生也不由感慨。

孟子三章八上原文朗读

孟子三章八上原文朗读

孟子三章八上原文朗读【原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原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低也,池非不浅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回去之,就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并助,诛之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并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打亲戚之所畔,故君子存有久攻不下,战破釜沉舟矣。

【翻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助于登陆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助于登陆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助于登陆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如登陆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致。

《孟子》原文翻译大全

《孟子》原文翻译大全

《孟子》原文翻译大全《孟子》原文翻译大全《孟子》四书之一。

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为孟子、孟子弟子、再传弟子的记录。

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

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

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

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主要作者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孔伋,是孔子的孙子)。

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武力的手段实现统一。

而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

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韩诗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的故事,《列女传》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

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

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

无论是受业于子思也罢,子思门人也罢,孟子的学说都受到孔子思想的影响。

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

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

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今天我们所见的《孟子》七篇,每篇分为上下,约三万五千字,一共二百六十章。

《孟子》第三课《民为贵》

《孟子》第三课《民为贵》
14
长于譬喻
3、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 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用病久了才去寻找治病的干艾叶比喻今天之国君平时 不践履仁、不实行仁,却想着称王天下,那么终身都 会有丧失天下的隐忧,最后被杀或逃亡。形象地指出 了不长期坚持实行仁的悲惨结局,振聋发聩。
“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汉 赵岐
安危、存亡,要把民放在第一位,社稷放在第二
位,国君放在第三位。“民贵君轻”成为后世广
泛流传的名言,一直为人们所引用。
5
6
2、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
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2
3
1、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 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 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 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 稷。”
译文:孟子说:“庶民最重要,土神和谷神居第二位,国君不重
要。因此赢得了庶民就做天子,赢得了天子就做诸侯,赢得了诸 侯就做大夫。诸侯国的国君如果危害土神和谷神,就重新立一个 贤君。用来祭祀社稷的全体的牲畜已经是合格的祭品了,祭祀的 谷物已经很洁净了,并且按时祭祀,从未错过或漏掉,这样但是 国家还是遭受旱灾或者水灾,那么就毁掉原来的社稷,重立新的 社稷。”
4
★问题思考
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思想?
(1) 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百姓是不 可以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
(2) 体现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主 张仁政,百姓是国家的根本。

孟子民为贵

孟子民为贵
仁爱思想、性善论、王道理想、关心天 下苍生、济世情怀、赤子之心
2、孟子民本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例1,太宗李世民采用租庸调制,轻徭薄赋,
减轻农民的负担;实行均田制,还农民以一定的 土地;采取科举制,选贤与能,从而出现了初唐 “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例2,唐代柳宗元“反苛政”。 例3,宋代范仲淹“忧民之忧”。 例4,明代张居正“为民请命”。
——《先秦诸子选读·孟子》
自读经典
一、给加蓝字注音 社稷( jì ) 放桀(jié ) 弑君( shì) 獭 ( tă ) 鹯 (zhān) 胥 (xū ) 谆谆(zhūn ) 朝觐(Cháo j ìn ) 讴歌( ōu )
粢盛( zīchéng ) 伐纣( zhòu ) 走圹(kuàng ) 驱爵( què ) 三年之艾( ài ) 溺(nì) 暴之于民( pù ) 讼狱( sòng ) 篡(cuàn )
四、精研经典
1、能否概括一下课文所选五段文字在论证“民为 贵”方面的逻辑顺序?
总——分——总 第一段具体阐释“民为贵”的内涵, 第二、三段举桀纣之例从反面论证, 第四段举尧舜之例从正面论证, 第五段通过比较“善政”与“善声”总结。 2、选文第三段中孟子是怎样论证“得天下”与“ 失天下”的?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引用论证
,任选一个角度,比较孟子与孔子的 异同,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
• 《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此之谓也。
六、学古论今
孟子的民本思想对今天的治国方略具有 一定的启迪作用。无论是什么时代,每一个 当权者都应该善待百姓,因为只有百姓安, 才能天下安,只有百姓富,才能天下兴。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经典作业
• 1、研读选文第四、五两段文字。 • 2、请以“我眼中的孔孟二圣”为话题

其何能淑,载胥及溺——《论民本》

其何能淑,载胥及溺——《论民本》

参考译文

孟子说:‚桀和纣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人民; 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办法:得 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办法:赢得民 心,就能得到人民了;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 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强加给他们罢 了。人民归向于仁,就像水流向低处、野兽奔向旷 野一样。
• 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
思考:在本章中孟子是怎么论证“得天下” 与“失天下”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仁得天下,不仁则失
在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老百姓始终是被剥削、被 压迫的对象,没有任何政治地位可言。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的 民本思想只是产生了重民、贵民的思想萌芽,并没有真正具 备‚以民为本‛的思想内涵,也没有在政治统治中得到体现。 其理想目标是使统治者成为‚民父母‛,把君民关系由统治 与被统治的关系,转化为父慈子孝的伦理关系。
思考: 孟子为什么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诸侯可变置,社稷可变置,
唯百姓不可变置,所以……
离娄上——朗读翻译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 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 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 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 也。
同时,孟子毕竟是封建士大夫,他的学说客观上 对百姓 有利,但其出发点仍是为了巩固君王的政权。对他的一些学 说应一分为二的看,比如孟子认为,百姓与士人不同,士人 没有恒产也能有恒 常之心;而一般百姓则是无恒产便无恒心。 这其中虽有唯物的一面,但歧视百姓的一面也是很显的。
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孟子
尽心下——朗读翻译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 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 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 变置社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