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一上学期语文 必修一 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件(共32张PPT)

• 二、创作背景: • 《沁园春 长沙》作于1925年,当时全国各地农 民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 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 国共两党统一战线成立,而革命应由哪个阶级领 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 赴广州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径长沙,重游橘 子洲,写下这首气势磅礴的词,追怀1911年至 1923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形 象地表达了词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 改造旧中国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学习目标】:
• 1、通过诵读,感知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 歌的节奏、韵律。 • 2、品味生动鲜明的意象,感悟诗歌的意境 美,领悟诗歌主旨。 • 3、理解诗歌运用对比和景中寓情、情中显 志的表现手法,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 4、感受词人博大的胸怀和革命壮志。
【知识链接】:
• 一、作者作品: •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伟 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中国共 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 领导人。 • 他的代表诗词有《七律· 长征》、《沁园春· 长沙》、《沁 园春· 雪》、《念奴娇· 昆仑》、《清平乐· 六盘山》、《采 桑子· 重阳》、《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等。他创作的诗 词大多气魄雄浑、意境壮阔,记载着诗人近半个世纪的革 命生涯,从中折射出昂扬斗志、意气风发的革命情怀是其 诗词特点。
杜子美劲笔绘秋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兴八首(其一)》
秋天里的悲喜
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秋 林醉?总是离人泪。 ——《西厢记》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又谁堪摘? ——李清照《声声慢》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刘禹锡《秋词》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 长沙》PPT课件

•思考:课文标题为什么是长沙?
明确:毛泽东在长沙求学工作13年之 久,长沙记忆了毛泽东青春飞扬的峥 嵘岁月。文章内容写长沙之景,忆长 沙之人,有着深深的长沙印迹。标题 改动,内容必须改变。如《沁园 春·雪》。
三、课文鉴赏
(一)感知课文
1、听朗诵,感节奏。
注意:字词的读音、朗诵的节奏、 朗诵者的情感。
沁园春· 长沙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导入
·自古以来,不同的人对秋有着不同的感受: ·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 林醉?总是离人泪。 ——《西厢记》 •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 无语东流。 ——柳永《八声甘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 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刘禹锡《秋词》
11——13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 朗读并回答:“怅”是失意伤感的意思 吗?朗读时要注意什么?“寥廓”指什 么?“谁主沉浮”该如何理解?
• 明确:并非失意伤感,而是久经熟虑和 由眼前之景引发的感慨之词。朗读时不 要读出失意的伤感,而是要读出胸怀壮 志的底气。“寥廓”指浩瀚无边的宇宙。 “怅寥廓”写出了作者仰观宇宙,俯视 万物,思考人生的复杂心情。“谁主沉 浮”本来是对万物盛衰荣辱由谁决定的 疑问。这里意为“由谁来主宰国家的命 运,人民的前途”。
明确:语调激昂,抑扬顿挫,读出景物 的形态和空间分布的层次感;“看”字; 描述了一幅上天下地山水相映、立体交 错、绚丽多姿、雄伟壮阔,生机勃勃的 长沙秋景图;这些景象都意兴盎然,极 富生命力,为扩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努力 拼搏斗志昂扬。 讨论:这几句话中,是如何描述湘江秋 景的?有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是哪几 个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毛主席手迹
写法技巧:
1.《沁园春长沙》课件 (共6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峥嵘岁月”是对往日不平凡的斗争 生活的形象概括。
“稠"形象地说明了世界变化的风起 云涌。
中流击水图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一问句与上阕末尾的问句有什么内在联系?
这一问句,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国家民族的 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的热血青年来主宰。这一设问句再次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拟人手法写出
秋色之深。
写出湘江水面的 漫
深而宽阔。
写出江中船只之 百
多。
写出江水的澄澈,
碧 水深而洁。
争 表现出千帆竞
发的热闹场面。
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 的水中自由轻快游动。
搏击,表现出鹰飞矫 健,强劲有力。
朗读上阕第二层,然后回答问题:
远近
景物的描写顺序和描写手法。
山上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相间
毛泽东一生创作了许多诗词作品,如《沁园春·雪》、 《采桑子·重阳》、《卜算子·咏梅》等。他的诗词作品多 描绘中国革命的壮丽图景,气势磅礴,雄浑瑰丽,抒发 了一个政治家的革命豪情。
诗词 书法
创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 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其时,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 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方面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统治,对1革98命3 年力7量月进27行日了删疯定狂的镇压。
《致云雀》
雪莱 创作时间:1820 年夏
《百合花》
茹志娟 创作时间:1958 年 3 月
怅寥廓,问苍茫大文地章开,头谁:主19沉46浮年。的中秋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课件(46张ppt)

•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 有定声。”
• 一般说来:词,上阕写景,下阕 抒情
读注释,知人论世, 想象作者彼时处境心态。
注意左图红色 的句子: 希望 忧患 豪情
读标题,想想标题暗示的信息
• 长沙:地名,地名,湖南省会。 • 作者在长沙做了什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想到什么? • 据此,诵读《沁园春.长沙》,用原文中的
勃勃绚丽壮美的生命图景,面对“如此多娇”的江 山,怎能不油然而生热爱赞美之情!这美丽的山河 这生机勃勃的世界不正是眼下国共合作的大好局面 的写照吗?但是蓬蓬勃勃的大革命究竟要走向何方 ?谁才是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谁才应该是这壮丽江 山的主宰!
• 一“怅”一“问”,不正是远大的志向担当的使 命感的油然流露吗?
• 如果没有他们的双手,双脚,没有他们热烈的口舌 和大脑,我该去哪里寻找如此美丽的山河?
发挥想象,如在目前, 用优美语言再现“湘江秋色图”
• 翻译作基础, • 想象是手段, • 画面见功夫。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面对如此绚丽壮美的画卷,诗人想到什么了?
•
这是大自然对人类最无私的馈赠,面对这生机
• 意,指心意;象,指物象。意象即对象的感 性形象与自己的心意状态融合而成的具体形象。 即寓“意”之“象”,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 物象。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 ,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 。
• 从语法角度看,表现为名词或者名词性偏正短语
• 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 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 间。
• 写景:...
• 写人:─
• 抒情:○
• 诗歌的形象——
• 一般说来:词,上阕写景,下阕 抒情
读注释,知人论世, 想象作者彼时处境心态。
注意左图红色 的句子: 希望 忧患 豪情
读标题,想想标题暗示的信息
• 长沙:地名,地名,湖南省会。 • 作者在长沙做了什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想到什么? • 据此,诵读《沁园春.长沙》,用原文中的
勃勃绚丽壮美的生命图景,面对“如此多娇”的江 山,怎能不油然而生热爱赞美之情!这美丽的山河 这生机勃勃的世界不正是眼下国共合作的大好局面 的写照吗?但是蓬蓬勃勃的大革命究竟要走向何方 ?谁才是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谁才应该是这壮丽江 山的主宰!
• 一“怅”一“问”,不正是远大的志向担当的使 命感的油然流露吗?
• 如果没有他们的双手,双脚,没有他们热烈的口舌 和大脑,我该去哪里寻找如此美丽的山河?
发挥想象,如在目前, 用优美语言再现“湘江秋色图”
• 翻译作基础, • 想象是手段, • 画面见功夫。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面对如此绚丽壮美的画卷,诗人想到什么了?
•
这是大自然对人类最无私的馈赠,面对这生机
• 意,指心意;象,指物象。意象即对象的感 性形象与自己的心意状态融合而成的具体形象。 即寓“意”之“象”,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 物象。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 ,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 。
• 从语法角度看,表现为名词或者名词性偏正短语
• 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 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 间。
• 写景:...
• 写人:─
• 抒情:○
• 诗歌的形象——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 到 达 长 沙 , 并 独 自 去
护 下 , 毛 泽 东 同 志 秘 密
捕 毛 泽 东 同 志 。 在 韶 山
从 事 革 命 活 动 。 军 阀 赵
2
月 , 毛 泽 东 同 志 从 上
1925
·
长 沙 》 创 作 于 年
作者其人
• 毛泽东(1893.12.26.-1976.9.9),字润之。 • 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 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 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 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上阕:
眼
前看
景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
心 中抒 情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小结-1
色 彩 图绚 丽 画的 秋 景
胸
壮
怀 博
大
志的 凌
云
2、下阕:
峥 嵘 岁忆 月
豪 迈
气记
概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书法家。 •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时代》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题目解说
沁园春,词牌名。相传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 公主园林后人作词以咏其事此调因此得名。词 牌名还有“念奴娇”、“菩萨蛮”等。 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说明地点和写作内容 。
人教版必修一 课件:第1课沁园春·长沙 (共56张)

黄晖(著)
中流击水图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下阕塑造了怎样的青年形象?
•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 胸怀天下、热情奔放、斗志昂扬……
讨论:“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 怎样的志向?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象征一代革命青年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以 天下为己任,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志改造 旧世界,创造新天地。此句含蓄地回答了上片 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主
沉
动 仰视 鹰击长空(天空)
景
浮 ?
景 中 寓 情
长
俯瞰 鱼翔浅底(水底)
沙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战
峥嵘岁月图 (英姿勃勃 才华横溢) 斗
风
下 阕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貌 (意气风发 斗志昂扬)
——
情
答
中 显
志
同
学
中流击水图
中流击水(搏击风浪 急流勇进) 英雄 气
浪遏飞舟(不怕艰险 坚持到底) 概
少 年 !
本词主题:
词人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 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 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 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 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10月
一 九 三 六 年 在 延 安
卜算子 咏梅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 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
1925·革命形势
• 当时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 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 日益高涨,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 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但共产 党内部,对革命统一战线由谁来领导,产生 了分歧。
中流击水图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下阕塑造了怎样的青年形象?
•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 胸怀天下、热情奔放、斗志昂扬……
讨论:“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 怎样的志向?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象征一代革命青年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以 天下为己任,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志改造 旧世界,创造新天地。此句含蓄地回答了上片 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主
沉
动 仰视 鹰击长空(天空)
景
浮 ?
景 中 寓 情
长
俯瞰 鱼翔浅底(水底)
沙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战
峥嵘岁月图 (英姿勃勃 才华横溢) 斗
风
下 阕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貌 (意气风发 斗志昂扬)
——
情
答
中 显
志
同
学
中流击水图
中流击水(搏击风浪 急流勇进) 英雄 气
浪遏飞舟(不怕艰险 坚持到底) 概
少 年 !
本词主题:
词人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 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 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 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 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10月
一 九 三 六 年 在 延 安
卜算子 咏梅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 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
1925·革命形势
• 当时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 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 日益高涨,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 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但共产 党内部,对革命统一战线由谁来领导,产生 了分歧。
高中语文-第1课-沁园春-长沙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课件

(4)风华正茂·头角峥嵘 辨析:两者都有“才华横溢”的意思。“风华正茂”更突 出了年轻有为,才华横溢。“头角峥嵘”侧重于具有特殊的才
能,也形容激进、时兴、引人注目的样子。 例句:①康熙首次“东巡祭祖”时年仅 18 岁,可谓血气方
刚、风__华__正__茂__,但他处事灵活果断,则显得成熟老到。 ②中国历史上的几位长寿皇帝,握权早期,也都是很有一
番作为的。譬如孙权在魏、蜀、吴三国争雄中,是个头__角__峥__嵘__ 的领袖人物。
资料助读 1.走近作者
伟大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1893 年 12 月 26 日-1976 年 9 月 9 日),字润之。 湖南湘潭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 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也是一代著名的豪放派诗人、书法家。 他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诗词创作,或抒情或怀古,描写了风起云 涌、波澜壮阔的社会形势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 正如著名诗人臧克家所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素材积累 课内素材:
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 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立志救国,献身革命。他在中学念书的时候, 同学们称他“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他在离家求学前夕改写了一首诗留给 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 青山。”1914 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期间,家里给他的全部费 用只有 169 元钱,而他把其中 1/3 花在订报上,铺盖和衣服则非常简陋单薄。 但是,他从不以此为念,常常和朋友互相勉励说,读书要有理想,要有“以 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他还与朋友们提出“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 身边琐事,在校学习期间不谈恋爱问题。他认为,改造国家、改造社会,对 学问的需要太迫切了,一定要珍惜宝贵的青春,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有价值 的事情上。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1课 沁园春 长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课件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RJ语文· 必修1
主要 作 品
政论文《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 诗词《七律·长征》《沁园春·雪》《西江 月·井冈山》《念奴娇·昆仑》《卜算子·咏 梅》等。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RJ语文· 必修1
•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农民运动蓬勃兴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RJ语文· 必修1
• •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中国歼-15舰载机成功在航空母舰“辽宁舰”起降,这是我国国
防建设的一次历史性跨越。歼- 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同志 因劳累过度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从罗阳身上,我 们看到了中华儿女以天下为己任的优秀品质。他采取多种措施推动
辽阔 出了旋律优美的音乐。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RJ语文· 必修1
• 2.苍茫·苍莽
两者都表示“空阔辽远、无边无际”。
“苍茫”强调边际遥远朦胧,看不清楚,常用于
形容大地、暮色。 “苍莽”侧重于阔大,适用于带草的旷野或是茂
密的林地。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RJ语文· 必修1
RJ语文· 必修1
• 3.意气·义气
两者都是名词,都有“气概”的意思。 “意气”可有三种理解:①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 发、意气高昂。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③由 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闹意气、意气用事。 “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 利益的气概。如:讲义气。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