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插上想象翅膀

合集下载

给学生插上想象翅膀

给学生插上想象翅膀

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杜甫著名的叙事诗《石壕吏》,以安史之乱为背景,通过石壕村一家人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全文仅120字,语言平易,也许一看便能了然,实际它词少而意丰,言浅而旨深。

诗里包含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丰富的故事情节,寄寓了作者深沉的爱憎。

这一切,不仔细品味,往往是体会不到的。

那么,教学中该如何引导学生对此加以体会呢?已故红学家吴世昌先生在《读诗须有想象》一文中说:“一个作家不会把所有的话都说完。

尤其是诗人,他只能提出几个要点,其余的部分要靠读者自己去想象、配合、组织。

读者但凭几个有限的字句,要能神游冥索,去迎寻作者所暗示的境界、情调。

”这一段话,明确指出了由语言特点所决定的想象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

要使学生在诗的语言中领会到诗歌深邃的思想和境界,就必须唤起学生的想象,把诗人描述的情景再现出来。

有鉴于此,在教学《石壕吏》时,我就把主要精力放在设置启发性问题,唤起学生想象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具体教学中,在学生了解背景、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大意之后,为把学生对内容的体会引向深入,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揣摩品味。

第一,借助想象,把老妇人一人的诉说还原为与差役的具体对话过程,体会差役的形象。

《石壕吏》的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诉说,对差役只有“吏呼一何怒”一句描写,没有叙述差役的半句话。

差役的凶恶嘴脸,主要是从老妇人的诉说中反衬出来的。

不对老妇人的诉说仔细品味,就体会不出差役的形象。

为此,我先引导学生分析了诉说的内容,明白老妇人诉说了“三子从军,二子战死;家无壮男,非老即小且艰难度日;老妇为保全家庭,自请应役”三层意思之后,我启发学生:“老妇人诉说这些内容共用了十三句话,这些话是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此时差役是否在那里洗耳恭听?”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的结果是:老妇人的话不是一口气说的,她说了三层意思,至少说明差役有三次逼问,作者在诗中不过只写老妇诉说,略去了差役逼问而已。

让孩子的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

让孩子的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

让孩子的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

”由此可见,孩子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的想象也许有时候看起来,有些可笑和不切实际,但是作为成人的我们是否想过,瓦特正是有了“为什么蒸汽能把壶盖顶起来”的思考,才有了后来蒸汽时代的到来;莱特兄弟正是有了“人能否长上翅膀,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的异想,才有了人类飞翔天空的现实……所有这些不正在告诉我们想象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吗?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作文教学当然不能置身事外,也应该注重对孩子这一方面的培养。

那么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注重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所谓“感”就是观察、感受;所谓“悟”就是体悟、思考。

观察感受是基础,体悟、思考是升华。

“感悟”包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对文学、艺术的感悟,也包括对现代科学思想的感悟。

感悟既是情感的体验,也是理性的思考。

没有情感的文章是苍白的,没有理性的文章是肤浅的。

因此,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悟性。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可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为了引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我引导学生观察,要他们当有心人,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部活书”,做到对生活“静观默想,烂熟于心”。

比如,小学生对学校生活感到新鲜,就引导他们观察校园的美景,观察老师和同学的言谈举止等等。

努力让学生用鲜嫩的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品尝“用我眼看世界,以我手写我心”的乐趣。

记的有一次,学校开展拔河比赛,我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结果我班男生以二比一夺得冠军,女生在小组赛中以一比二败北,榜上无名。

赛后,我就此活动进行了作文指导。

先向学生提出以“拔河”为话题作文,要求写出新意,再引导学生对这次比赛的成败进行深思。

学生们从不同角度谈了拔河的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_
金 一 空间。 因 此 , 阅 读教 学 中 为学 生 在 的习作 开 辟想 象 的 空 间 , 进行 有 关 想 象 的读 写 训 练 , 失 为一 条 简便 快 捷 不

的有效途径 。 进 入 角 色 。 身 想 设 象 激发 孩 子 的想 象 , 为 激 发 孩 子 的 想 象 提 供 契 机 。 一 是 让 孩 子 获 得 直 接 印象 ; 是 形 成 需 要 的 推 二 动。因此 , 我们 在 教 学 完 篇 课 文 后 , 学 生 对 文 在 本理 解 的 基 础 上 , 用 图 利 画 、 乐 、 演 活 动 的直 观 音 表 性 , 学生 进 一 步融 人 其 让 中 , 得 直 接 的 印 象 , 学 获 为 生 展 开 想 象 做 了 十分 有 效 的 心 理 、 感 的 准 备 , 之 情 使 处 于 一 种 呼 之 欲 出 的状 态 中 。 如在 《 再见 了 , 亲人》 学 的最后 。抓 住 学生 深 教 陷感 动之 际 , 再现 朝鲜 大娘拉 着志愿 军 战士 的手 依 依 送 别 的 情 境 , 深 情 述 说 :今 天 , 要 和 亲 人 阿 玛 并 “ 就 妮 分别了 , 你该 和阿玛妮说些什么 ?又该做 些什么 ? 请你把 老师当作 阿玛妮 , 把你 心里 的话尽 情 地表 达 出来 吧。 孩子们 因为有 了前 期的铺垫 , ” 神情 严肃 、 激 动起 来 , 的扑 向 “ 娘 ” 述 说 着 大 娘 的 功 绩 ; 的 有 大 , 有 表达 对 大 娘 的 感 激 和 难 舍 情 感 ; 有 的 同 学 祝 愿 关 还 于 中 朝 人 民友 谊 地 久 天 长 , 几 年 还 会 来 探 望 她 老 过 人 家 … … 孩 子 的 自由 表 达 极 大 地 丰 富 了课 文 内 容 , 也使 后 面 的习 作 水 到 渠 成 。

美术课堂——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美术课堂——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文/ 冬 玉 谈
要: 随着素质教育 的不 断深入 , 在应试教 育下“ 名存实亡” 的美术课 又真切地 回到 了小学课 堂。从很 大程度 上来说 , 美术课 堂是
可 以让 学生真正身心 放松 的课 堂, 比起语文 、 数学来说 , 它少 了许 多分数 带来 的压力。在美术课 堂上 , 了创作 出更加完美的艺术形象 , 为
学 生可以充分发散 自己的思维, 于这一美 的王 国中 自由畅想。 对此 , 小学美术教 师应充 分利用美 术课 堂, 为学生插上想象 的翅膀 , 帮助学 生获得创作 的灵感 。 关键词 : 学; 小 美术课 堂 ; 想象 ; 美术创作
美术课 , 更加 注重的是给学生带来美 的享受 , 让学生产生美术 学生一起 分享 自己的快乐 时光 , 然后请学生们 通过认 真倾 听后 画 创作 的灵感 , 而激 发学生进行美术创作 的激情 。由此 , 进 在美术课 出 自己觉 得最美 的画 面 : 童年 时最快乐 的时光 是在家 门前 的小 河
教 艺 展 台
21 0 2年 4月 8日
老 师 , 也 想 唱 出好 听 的歌 我
文, 王 玲
【 案例描述 】
:中逐步培养孩子们 的演 唱状 态和呼吸方法。让学生亲耳聆 听止确
( 着悠扬的上课铃 声 , 伴 带着动 听的歌 曲和 早 已准备 好的嘹 亮 ,和错误 的区别所在 。让她们 自己去 比较 、 去感受 。在 呼吸方法上 ,
名学生高高举起 了小手 ,老师你 唱得可真好听 ,但我 可喊 : “ 也知道 了歌唱和唱歌的区别所在。
不上 去 !”
坦诚 , 生气他 的冲动和无法触摸 动情 的歌唱是绝对需 要激情来 帮忙的 ,没有 了感情 的歌 唱 ,
听了他的话 , 我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生气 , 高兴他 的率 真和

让孩子的双手插上想象力的翅膀

让孩子的双手插上想象力的翅膀

让孩子的双手插上想象力的翅膀“妈妈,我想要一双想象力的翅膀!”小明儿一边说着,一边挥动着双手。

他的眼睛闪烁着迷人的光芒,仿佛是在诉说着一个神秘而美丽的故事。

妈妈望着小明儿,微微一笑,“孩子,你知道吗?其实你已经有了想象力的翅膀,它们就藏在你的双手里。

只要你用心去插上它们,你就能飞得更高更远。

”小明儿睁大眼睛,好奇地问道:“那想象力的翅膀是什么样子的呢?”妈妈坐在小明儿身边,轻轻抚摸着他的手掌,温柔地说:“想象力的翅膀,是透明的,轻盈而柔软的。

它们能够帮助你飞向任何你想去的地方,看到你想看的景色,体验你想体验的感受。

”小明儿眼睛放出更加光芒,“那我要怎么插上想象力的翅膀呢?”“你只需要闭上双眼,用心感受自己的双手,想象它们变成了一双美丽的羽翼,然后,你就能飞向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妈妈微笑着,细声细气地道。

小明儿紧闭双眼,用心感受着自己的双手,想象它们化为了一双美丽的羽翼。

片刻之后,他睁开双眼,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妈妈,我感觉自己真的有了一双想象力的翅膀!”妈妈鼓励地拍拍他的肩膀,“孩子,从现在开始,你就可以随心所欲地飞翔了。

记住,想象力的翅膀并不是用来逃避现实的,而是要让你更加勇敢地面对现实,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小明儿点点头,决心满满地说:“我要把想象力的翅膀插在双手上,飞向更美好的未来!”从那天开始,小明儿就像是拥有了新的能力一样,他开始运用想象力的翅膀,在自己的世界里翱翔。

他飞向了海洋深处,看到了美丽的珊瑚世界;他飞向了高山之巅,俯瞰了壮丽的雪山风光;他还飞向了遥远的星空,感受到了宇宙无限的奥秘。

妈妈看着小明儿的表现,感到非常欣慰。

她知道,想象力的翅膀已经让小明儿的内心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的自信与勇气,也让她感到无比骄傲。

小明儿也不禁感到迷茫。

他发现,有的时候,他的想象力的翅膀似乎并不那么容易就能让他飞向心仪的目的地,有的时候,他依然无法摆脱种种挫折和困难。

“妈妈,为什么有的时候,我的想象力的翅膀似乎会失效呢?”小明儿困惑地问道。

三年级心理健康教案 插上想象的翅膀课件

三年级心理健康教案 插上想象的翅膀课件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信心
教学材料:
•提供一些有空白细节的图片,让学生自由填充
•提供一个简单的故事框架,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填充
•提供一些简单的道具,如帽子、手套、面具等,让学生自由组合并表演
热身活动:
1.让学生观看一段短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一些简单的物品,但是经过想象力的发挥变成了有趣的物品。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是怎么变成有趣的呢?是不是因为我们的想象力让它们变得更有趣呢?
主要活动:
1.让学生看一些有空白细节的图片,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填充这些细节。

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这张图片里的人在干什么?”、“这个地方会发生什么事情?”等等。

2.提供一个简单的故事框架,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填充。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人物、地点、情节等等,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一个有趣的故事。

3.提供一些简单的道具,如帽子、手套、面具等,让学生自由组合并表演。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表演中的角色、情节等等,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一个有趣的表演。

结束活动:
1.让学生分享他们创造出来的故事和表演。

可以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

2.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想象力对于创造力和自信心的重要性。

扩展活动:
1.让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其他有趣的故事和表演,并与同学分享。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想象力,如在阅读、写作、绘画等方面。

给学生插上想象翅膀论文

给学生插上想象翅膀论文

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所以说,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高中语文教学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创造性思维引来源头活水,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使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

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象,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

通过这种想象,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二、架设桥梁,领略内涵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

给学生插上想象翅膀论文

给学生插上想象翅膀论文

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怕作文,尤其农村学生更怕作文。

“哎,又要写作文了!”、“我最怕写作文啦!”、“不知道写什么。

”、“要是语文学习不写作文,那该有多好啊!”作为语文教师,听到这样的话,你会怎样想呢?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对小学生来说,想象也就是异想天开。

异想天开式的想象是孩子们的专利,如果把生活比作一片天空,那么想象就是孩子们自由翱翔的翅膀。

小学生喜欢异想天开,教师就要因势利导,引发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肯定中寻找合理,在合理中进行作文,为学生学习开辟一片新天地,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活力。

因此,我们可以尝试着这样做:一、创设情境,激发想象世界是多元的、五彩的,我们的思维应当是开放的、多维的、创新的。

想像离不开现实,离开现实的想象是空洞的。

没有真情的流露,便没有求善求美的精神。

记得我的一次想象作文教学:那是风和日丽的一天,我首先设计了《我是风》、《我是一朵云》、《我是一只小鸟》等命题作文,之后让学生自由发言,发现他们的答案几乎千篇一律,而且很多都是作文选上的说辞。

我顿时明白了原因:学生们太”压抑”了!他们不敢放开手脚,只求步伐统一。

这是多么可悲的现实啊!一想到这,我马上组织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花圃一带参观,又征得校领导的同意,在科任老师的帮助下带着学生来到离校不远的农田区,让眼前的蓝天、白云、自由飞翔的小鸟,竞相开放的花儿、郁郁葱葱的农作物、欢快清澈的小溪流……“说话”!在此情境的刺激下,孩子们浮想联翩,把自我与“风”“云”“鸟”联系在一起,联想到五湖四海……他们思维活跃,情绪高涨……可见,重视把学生带进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真实可感的客观情境,发展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想象能力,并把语言功能的发展与此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借助课文,拓宽想象善于想象和幻想,是小学生最宝贵的思维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人不仅可以回忆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而且还能创造新的形象。

这种在刺激影响下,人脑中旧经验(即旧表象)重新组合,产生新形象的过程,叫想象。

想象是人的心理过程,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知活动。

想象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长发育的土壤。

古今中外许多人士一直强调想象的重要。

鲁迅先生曾赞叹说:“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要钻入蚁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如何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呢?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
语文教材是课文作者想象能力的一种展示,是学生学习的极好范例。

因而对语文教材的学习,正是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储存知识、丰富表象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材中,课文的作者们正是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写就了一篇篇想象瑰丽的华章,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画面。

无论是恣肆瑰丽、光怪陆离的《西游记》,还是状鬼写妖、扑朔迷离的《聊斋志异》,无论是陶渊明笔下令人心仪的美妙世界《桃花源记》,还是郭沫若编织出来的奇幻美景的《天上的街市》……都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原型。

1、借助课文朗读,激发学生的想象。

语文教材中精选了许多语言生动、感情强烈,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课文。

教学时,可借助于声情并茂的朗读,唤起学生内心的视象,把课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客观的事物,从而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

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2、通过阅读思考,引导学生的想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经常是引发想象的导火线。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把阅读的思路和作者文章的创作思路统一起来,并根据文章的内容认真地感知文章所再现出来的具体情境,形成“感知——理解一—思考——领悟”这一思维过程,并把着力点放在创设画面,感知情境,体味意境上。

如在阅读吴筠的《三峡》时,就要根据文中所描写的三峡景象,去感知作者为我们所展示的三峡的一幅幅瑰丽奇特的画面,领悟到作者正是把五彩缤纷自然景物和热爱祖国河山、淡泊名利的思想融合在一起的主旨。

这样,学生在阅读之中,如同陪作者一起散步,同作者一起思考,同时又加进了自己的感受,唤起了自身的生活体验,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生活积累。

3、利用留白艺术,开发学生的想象。

在中国画技法中,非常讲究“留白”艺术,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

古诗文中也十分讲究含蓄和意境的创设,有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等创作主张和艺术手法。

这种表现手法,运用到文学作品之中,就形成了作品的“意义
留白”。

而这“意义留白”恰恰是启迪学生想象的“亮点”。

二、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学生的想象活动是要在语言的调节之下进行的,并且要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1、丰富学生的语汇积累,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离不开语汇。

不同的语汇,标志不同的形象,语汇越多,则能标志的形象也就越丰富。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词语接龙,以激励学生积累词语;可以指定词语让学生造句,以训练学生正确地使用词语;也可以指定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让学生仿写,增强词语的表现力,还可以让学生将一组词语连缀起来(这些词语既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既可以是表色彩的词,也可以是表形状的词),训练学生表达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强化学生的作文训练,提高学生想象能力。

丰富学生的语汇,目的在于让学生利用这些语汇来表述自己想象,表达自己的思想。

而作文训练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是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有效途径。

复述课文、宣讲故事、描述见闻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又强化了学生的表象积累,猜谜语、编故事、看图作文、续写作文等既可以从训练之中引发学生的联想,又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作文训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以片断为主的小作文,也可以是自由驰骋的大作文。

3、开展多种的比赛活动,拓展学生想象空间。

创造性活动对于
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为此,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地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创造性活动。

如演讲、表演、举行朗诵会等。

因为学生对这些活动具有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常常是学生探索问题的先导和发展智力的门户,教师应该十分珍惜它。

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寓言等小故事,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合理改变课文内容,也可以扩充课文内容,续编故事,改变人称等。

比一比谁讲得好,大家互相补充,勇于尝试。

三、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丰富的生活阅历是提高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因素。

要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就应当让他们观察自然、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去观察山川河流、草木虫鱼,去体验人间冷暖、世态炎凉,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捕捉形象,积累表象,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1、学会观察周围世界。

茅盾说过:“想象的来源,就是观察……观察的范围愈广阔,想象力就愈加丰富。


2、善于调动生活经验。

想象是扩大或加以组合的记忆。

依靠观察得到的表象积累还需要在联想的基础上重新组合,对其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从而形成新的形象,产生新的想象。

人们所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道理。

——想象可以给人们的思想插上自由翱翔的翅膀,突破时空的阻隔;想象可以激发人们大胆探索,探求未知的领域,想象可以鼓励人们勇于创造,努力去摘取为人类造福的智慧硕果。

因此,给学生插
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广阔的天空中展翅高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