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门着色工艺流程及铜门着色问题
铜表面着色方法

铜表面着色方法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电子、建筑和制造业中。
然而,铜的颜色相对单调,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人们常常需要对铜表面进行着色,以获得不同的颜色效果和装饰效果。
目前,常用的铜表面着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化学着色法化学着色法是通过在铜表面形成一层化学反应产生的氧化膜或硫化膜来实现的。
化学着色法不需要电流和电解液,适合于处理大型和复杂形状的铜件。
1.硫化着色法硫化着色法是将铜件浸泡在含有硫化物的溶液中,通过表面反应形成铜硫化物膜来实现铜表面的着色。
硫化膜的颜色取决于硫化液中硫化物的类型和浓度,可呈黑、棕、蓝、绿和紫等色。
2.氧化着色法氧化着色法是将铜件浸泡在含有氧化剂的溶液中,通过表面反应形成一层氧化铜膜来实现铜表面的着色。
氧化膜的颜色和厚度取决于氧化液中氧化剂的类型和浓度,可呈红、棕、黑和绿等色。
二、电化学着色法电化学着色法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在铜表面形成各种氧化或还原产物,进而实现着色的方法。
电化学着色法具有色彩鲜艳、表面光亮、色泽持久等优点,适用于小型或平面形状的铜件。
1.阴极着色法阴极着色法是将铜件作为阴极,浸泡在含有染料的电解液中进行电解着色。
在电解液中,染料的颜色会随着电解时间延长而沉积到铜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着色膜。
2.阳极着色法阳极着色法是将铜件作为阳极,在含有氮化铜的电解液中进行阳极氧化着色。
氮化铜是一种宝石蓝的颜料,能够通过阳极氧化来实现铜表面的着色,形成一层美丽的蓝色氧化铜膜。
三、物理着色法物理着色法是利用物理方法将金属颜料沉积在铜表面上,形成一层致密的颜色膜。
物理着色法的优点是着色色泽鲜艳、耐磨损、耐腐蚀等,不会影响铜材的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1.喷涂着色法喷涂着色法是将金属颜料沉积在表面后,通过喷涂设备将所需的颜色喷涂在铜表面上。
喷涂着色法可以形成各种色彩、光泽和效果的铜表面。
2.离子镀着色法离子镀着色法是通过离子镀技术在铜表面形成一层金属颜料薄膜来实现铜表面着色。
安丘中式铜门工艺流程

安丘中式铜门工艺流程中式铜门是一种具有传统古典风格的门窗产品,其工艺流程相对复杂,需要经过设计、制作、加工、安装等多个环节。
以下是关于中式铜门工艺流程的详细介绍。
一、设计环节:铜门的设计是整个工艺流程的起点,设计师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和空间环境,确定铜门的尺寸、样式、图案等,进行初步的设计方案。
设计还需要考虑到铜门的材质、颜色及表面处理等因素。
二、材料选择:中式铜门采用的主要材料是纯铜,这是因为纯铜的耐腐蚀性能好,且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可塑性,能够满足铜门表面雕刻、折弯、锻造等加工工艺的需要。
三、模具制作:模具制作是制作铜门的重要环节,模具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
制作模具需要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加工,采用铝模具或木模具,根据铜门的形状进行精确的制作。
四、铜板加工:铜门的制作需要通过折弯、切割、锻打等工艺对铜板进行加工处理。
首先,将选购的纯铜板进行剪切和折弯,按照模具的形状将铜板弯曲成铜门的外形。
然后,将铜板进行打磨,去除铜板表面的氧化层,使其保持光滑并具有良好的表面质感。
五、雕刻工艺:中式铜门通常都需要进行雕刻,在铜板上雕刻出传统的图案和纹样。
铜门的雕刻可以采用手工雕刻或机械雕刻的方式,手工雕刻的效果更具有艺术感和立体感,但需要雕刻师傅的高超技术和丰富经验。
六、表面处理:铜门的表面处理可以采用古铜色、古铜黑、古铜绿等不同的处理方式,以增加其古典风格和艺术感。
表面处理可以通过喷漆、喷砂、抛光、氧化等多种工艺完成,使铜门呈现出独特的色彩和质感。
七、组装:制作好的铜门需要进行组装,将各个部件进行精确的拼接和固定。
组装时需要注意铜门的平整度和稳固性,确保铜门的整体结构牢固且不易变形。
八、安装环节:铜门制作好后,需要将其安装到门窗洞口。
安装时需要注意铜门与门洞的大小和形状是否匹配,以及安装位置是否合适。
安装铜门需要专业的安装工具和技术,确保铜门的安全性和美观度。
九、验收:安装完成后,需要对铜门进行验收,检查其外观质量、安装牢固性、开闭灵活性等。
铜器热着色化学配方大全

铜器热着色化学配方大全
铜器热着色是指将铜制品加热后使其表面出现各种不同颜色的化
学反应过程。
这种技术被广泛运用在制作艺术品和装饰品上,以增强
铜制品的美观和耐久性。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铜器热着色配方和方法。
1. 涂油配方:这种方法通常用于黄铜制品。
首先,将制品加热
至300℃以上,然后擦拭表面,密封住氧气,使其冷却。
接下来,将松香、蜡和柿子油混合在一起,涂抹在制品表面,再次加热至250℃左右,使其均匀分布在表面上。
然后再次密封,冷却后,可以看到制品呈现
出丰富的金属色泽。
2. 硫酸与亚硝酸配方:这种方法可制造出各种不同的色调,效
果非常美观。
将亚硝酸、硫酸和水按比例混合在一起,然后在制品表
面涂抹均匀,并进行加热。
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并形成
独特的真皮色调。
3. 热盐酸配方:这种方法用于制造黑色或棕色的铜器颜色。
将
盐酸加热至80℃,然后加入氯化锌和明矾,混合均匀。
在铜制品表面
涂抹这种混合物,并进行加热,在高温下进行反应,产生黑色或棕色
的铜器。
最后,用清水冲洗铜器,以去除化学品的残留。
总结:通过不同的铜器热着色配方和方法,可以制造出各种不同
的色调,使铜制品呈现出独特的美感和气质。
然而,这种技术必须由
专业的制造商或有经验的艺术家来操作,以确保制品的质量和耐久性。
铜门工艺技术

铜门工艺技术铜门作为一种高档的室内装饰材料,具有独特的金属光泽和贵重的色泽,因此在豪华住宅和商业空间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铜门的制作涉及到一系列的工艺技术,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铜门的工艺技术。
首先是材料的选择和准备。
铜门的主要材料是copper,这是一种贵重的金属材料,具有很高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在选择铜板时,需要注意其纯度和厚度,以保证铜门的质量和强度。
在进行铜板切割时,需要采用数控切割机进行精确和规范的切割。
第二步是铜门图案的设计。
铜门通常有各式各样的图案,可以是简约的几何图案,也可以是复杂的花纹图案。
设计师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和空间的特点,进行设计和图案的选择。
在设计图案时,需要考虑到铜板的延展性和铺展效果,以及花纹的层次和整体效果。
接下来是铜门的铺展和冲压工艺。
铺展是指将铜板经过加热和拉伸,使其变成一块平整的金属面板。
这个过程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拉伸力度,以避免铜板过度变形或出现裂纹。
冲压是指利用冲床或压力机对铜板进行印刷和压花,形成各种图案和纹理。
冲压需要选用合适的冲头和模具,以保证图案的清晰和铺展的效果。
然后是铜门的焊接和拼接工艺。
焊接是将铜板进行热融合,以使其连接在一起。
焊接需要选用合适的焊条和焊接工艺,以保证焊缝的强度和质量。
拼接是指将多个铜板进行拼接、拼贴或镶嵌,形成一个完整的铜门。
拼接需要掌握好拼接的尺寸和精度,使铜门整体美观、平整。
最后是铜门的表面处理和保护工艺。
铜门的表面处理可以采用抛光、喷涂或氧化等工艺,以增加铜门的光泽和质感。
表面处理需要细致、耐心地进行,以保证每一寸铜门表面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另外,为了保护铜门不受腐蚀和氧化,可以在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以延长铜门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铜门的工艺技术涉及到材料选择、图案设计、铺展和冲压、焊接和拼接,以及表面处理和保护等环节。
这些工艺技术需要专业的设计师和工艺师进行操作和掌握,以保证铜门的质量和美观度。
铜门作为一种高端装饰材料,不仅要满足功能需求,还要体现出独特的艺术价值,为室内空间增添光彩和魅力。
铜工艺品的着色方法

铜工艺品的着色方法铜工艺品着色方法铜工艺品作为一种具有历史传统和艺术价值的工艺品,其着色方法也是制作工艺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着色可以提升铜工艺品的美感和装饰效果,使其更加吸引人的眼球。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铜工艺品着色方法。
一、酸洗着色法酸洗着色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铜工艺品着色方法。
首先,将铜工艺品放入酸性溶液中进行酸洗,使其表面获得一层氧化铜膜。
然后,通过控制酸洗时间和酸洗液的配方,可以使铜工艺品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如红、黄、蓝、绿等。
这种方法着色的铜工艺品色彩饱满,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
二、化学着色法化学着色法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来实现铜工艺品着色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着色方法包括硫化法、氧化法和酸化法等。
其中,硫化法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通过将铜工艺品浸泡在含硫的溶液中,使其表面生成黑色的硫化铜膜。
氧化法则是利用铜在空气中氧化的性质,使其表面形成一层氧化铜膜,从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酸化法则是通过将铜工艺品浸泡在酸性溶液中进行酸化反应,使其表面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三、电化学着色法电化学着色法是一种利用电解原理实现铜工艺品着色的方法。
首先,将铜工艺品作为阳极,放入含有染料的电解液中。
然后,通过施加电流使染料在铜工艺品表面沉积,从而实现着色效果。
这种方法可以控制着色的深浅和均匀度,使铜工艺品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色彩。
四、热处理着色法热处理着色法是一种利用高温处理来实现铜工艺品着色的方法。
首先,将铜工艺品放入高温炉中进行加热处理,使其表面发生氧化反应。
然后,通过控制加热时间和温度,可以使铜工艺品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如红、蓝、绿等。
这种方法着色的铜工艺品色彩鲜艳,具有较好的耐久性。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铜工艺品着色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着色方法,以使铜工艺品呈现出理想的效果。
同时,在进行着色过程中,也需要注意控制好着色的时间、温度和配方,以确保着色效果的稳定和一致性。
铜工艺品的着色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方法可以实现不同的着色效果。
铜门制作工艺流程

铜门制作工艺流程
《铜门制作工艺流程》
铜门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充满韵味的装饰品,制作工艺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铜门的制作工艺流程。
首先,选择合适的铜材料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厚度在2mm-
3mm之间的铜板最为合适。
然后将铜板进行切割,利用切割
机将铜板裁剪成门的各个部分。
接着,进行表面的处理,通常是用磨光机对铜板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光滑细腻。
紧接着是设计图案。
设计师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门的图案设计,然后将设计图案按照比例放大到铜板上。
之后,利用雕刻机对铜板进行雕刻,根据设计图案雕出精美的花纹和图案。
接下来是焊接。
将各个部分的铜板按照设计好的图案进行焊接,使其构成完整的门框。
然后再对整个铜门进行打磨,以保证其整体的外观和手感。
最后进行上色工艺。
可以选择古铜色、红铜色等多种颜色进行上色,使其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再进行一次打磨,使其表面更加光滑细腻。
以上就是铜门制作的工艺流程。
一个精美的铜门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但每一道工序都显现了匠人们的用心与创意。
希望这些工艺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抹古朴的美。
铜门制作工艺流程

铜门制作工艺流程铜门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具有艺术价值的装饰品,其制作工艺流程十分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铜门制作的工艺流程。
1. 设计。
铜门的制作首先需要进行设计。
设计师根据客户的需求和要求,结合自己的艺术创意,进行铜门的设计。
设计包括整体构图、图案、纹样的设计,以及铜门的尺寸、形状等方面的考量。
设计完成后,需要经过客户确认,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
2. 材料准备。
铜门的制作需要用到优质的铜材料。
通常情况下,选用纯铜或者含铜量较高的合金作为制作铜门的材料。
在材料准备阶段,需要对铜材进行加工、切割,以便后续的制作工序。
3. 铜门骨架制作。
铜门的骨架是支撑整个门体的重要部分。
通常情况下,铜门的骨架采用钢材或者铁材制作。
制作铜门骨架需要进行焊接、打磨等工序,以确保骨架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4. 铜板制作。
铜门的表面通常由铜板制成。
在铜板制作过程中,需要对铜板进行切割、打磨、雕刻等工序,以制作出精美的图案和纹样。
这一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进行操作,以确保铜门的美观和质量。
5. 铜门组装。
在铜板制作完成后,需要将铜板固定在铜门骨架上。
这一过程需要精准的测量和安装,以确保铜门的完整性和稳固性。
同时,还需要对铜门进行表面处理,如打磨、抛光等工序,以提升铜门的光泽和质感。
6. 装配。
铜门制作完成后,还需要进行装配。
包括门锁、门把手、铰链等配件的安装。
这一过程需要谨慎操作,以确保铜门的功能完善和使用便利。
7. 质检。
最后,制作完成的铜门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
包括外观检查、功能检测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了质检的铜门,才能交付客户使用。
以上就是铜门制作的工艺流程。
铜门作为一种传统的工艺品,其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道工序,需要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耐心细致的工作。
制作出来的铜门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是一件艺术品,展现了工匠们的匠心和艺术创造力。
铜门制作工艺流程

铜门制作工艺流程
一、排料、剪折板
根据订单计算铜板、线条、铜花、角铁、方管、油漆木材、五金配件、外协件、包装材料等。
1)门框、门套、门头、门扇铜板剪切->冲孔、打缺口->折弯
2)门扇内骨架铜板剪切->冲孔、打缺口->折弯
3)门框、门套、门头内骨架铁管下料
二、内部钢结构焊接
1)门扇骨架组装焊接->填门芯材料->加焊锁、铰链等加强板->打磨处理
2)门框、门套、门头铁管骨架组装焊接->打磨处理
三、铜板氧化着色及防氧化处理
铜板、料型、花件及线条等做打磨处理->上色->喷漆->进烤箱
四、门扇组装
1)门扇骨架订木板->四边铜边料组装->线条及其它铜板装饰组装->花件组装
2)门套、门头骨架订木板->门套、门头、铜板、线条组装、花件组装
五、五金件装配
1)五金件开孔->打固定螺丝孔、攻丝
2)五金安装->调试
3)五金装配框扇->调整框、扇间隙->五金调整
六、密封胶表面精整
密封门扇胶表面,精确调整完成
七、质量检测
由质检人员对门扇、五金配件各处进行严格检测,并签署质量合格检测表单
八、验收入库
通知甲方人员到厂验收,验收合格后即入库
九、包装运输
由我方进行安全包装并负责产品运输
十、现场安装、保洁
产品运输至安装现场,由我方专业安装师傅安装调试完成,并进行最后的清洁工作,最后甲方签字验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门着色工艺流程及铜门着色问题
很多人不明白铜门,是怎样着色的,现在就让上海高爵门窗的技术人员来告诉大家铜门着色工艺流程及铜门着色问题。
经过着色的铜门,由于更具有美感,且其使用、观赏价值比较高,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着色铜除有美丽的外观,作为装饰外,还可以提高铜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因此,着色技术开发了表面处理又一新领域。
一
1、处理工艺:除油除锈除氧化皮——水洗——酸洗抛光——水洗——中和——水洗——着色处理——水洗——干燥及其它后处理
2、酸洗抛光推荐使用铜材酸洗抛光液进行处理。
目的是使黄铜表面具有光泽。
3、本品为工作液,将工件浸泡于本品中,2分钟左右黄铜表面即变成黑青色,根据实验结果。
浸泡时间为20-25分钟时,表面变色质量最好,可获得较好的防锈性能。
工件可重复浸泡,增加变色层厚度,可获得满意效果。
4、如想达到古铜色,经上述步骤处理后,可用砂纸摩擦,方可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注意事项
1、勿入眼口,勿触皮肤。
如勿触立即清水冲干净。
施工现场尽可能通风良好,远离光热,单独存放
2、本品有挥发的可能,建议在通风厨或通风良好环境下生产操作
3、本品有腐蚀性,操作时戴好防护用品;勿食勿饮;孩童勿触。
4、着古铜色,用砂纸摩擦后防氧化效果会有所下降。
三1.古铜绿——孔雀绿着色法
铜在自然界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碳酸气和水份的长期作用下生成的铜绿——孔雀绿,结构致密、结合强度高,经得起数百年的日晒雨淋。
从古代寺庙、文物、工艺品中还能见到。
这些铜绿的化学结构是碱式硫酸铜和碱式碳酸铜的混合物。
现在为修复古代遗产、建筑装饰、工艺美术造就古色古香的外观,需要研究快速形成孔雀绿的方法。
(1)化学法(1):铜经常规清洗以后,用下列溶液着色
盐酸(HCl) 5~35克/升
醋酸铜(Cu(AC)2) 5~120克/升起色调调整作用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2~100克/升起青绿色作用
硝酸铜(Cu(NO3)2) 5~30克/升保持良好结合力
氯化铵(NH4Cl)5~150克/升提高结合力
氯化钠(NaCl)30~180克/升提高结合和改善发色
采用喷涂、麻布擦拭、浸渍均可。
喷涂或擦拭时每平方米需200~300毫升。
涂布后让其自然干燥→水洗→干燥后再重复一次,则能获得结合力优良的孔雀绿,最后涂透明清漆以增加美感。
(2)电化学方法(2):经常规清洗后的铜在下列溶液中阳极电解
碳酸钠(Na2CO3) 75克/升提供碳酸根
硫酸铵((NH4)2SO4) 25克/升改善分散能力和结合力
硝酸铵(NH4NO310克/升防止产生铜盐沉淀
pH6~9室温阳极电流密度10A/d㎡2分钟。
此法成份简单、速度快,适合于大批量生产。
生成的孔雀绿外观同天然铜绿一样,在大气中暴露一年,显示了良好的耐蚀性能。
2.铜彩色版制造法[3]
将铜箔粘于塑料表面,经热压成凸凹不平的筋纹、图案等,经常规清洗后,第一步将整版着成黑色;第二步除去凸部的黑膜露出铜基体;第三步凸部着色,遂形成彩色版。
可用于建材、厨房、家具及仪器之装饰。
(1)常规清洗后浸入硫化钠饱和溶液中一分钟着成黑色,清洗干燥后,用金刚砂纸除去凸部黑膜,然后浸入硫代硫酸钠80克/升、醋酸铜5克/升、柠檬酸5克/升的溶液中,40分钟后得金黄色。
若浸入氯化钠100克/升、柠檬酸铵100克/升、硝酸铜10克/升溶液中,6
0分钟后得桔黄色。
(2)第一、二步同(1),若浸入硫代硫酸钠、醋酸铜配成15%的溶液,随浸
渍时间的延长可得到淡红、红色、赤红色、红紫色、黄金色、赤金色、红绿色、绿紫色、灰黑色等多种色调,当达到某一所需的色调时,提出清洗干燥,上清漆保护。
3.铜和铜合金的单一着色
(1)铜着古铜色
①K2S5克/升;(NH4)2SO420克/升;15℃;浸30秒。
②Cu(AC)230克/升;NH4AC50克/升;CuSO44克/升;NH4Cl1克/
升;95℃;浸30秒。
(2)黄铜着巧克力色[4]
KMnO47.5克/升;CuSO460克/升;95~98℃;浸2~3分钟。
(3)铜或黄铜着亮褐色(4)
BaS 3.8克/升;(NH4)2CO32克/升;
通过湿擦或反复浸渍更清亮。
(4)黄铜着蓝色
Pb(AC)215~30克/升;Na2S2O360克/升;HAC30克/升;82℃;浸渍。
这种溶液在光亮镍表面及磨光的碳钢表面也能着成蓝色,但是生成的蓝色在大气中容易变色,需涂清漆保护。
(5)黄铜着古绿色(4)
(NH4)2Ni(SO4)260克/升;Na2S2O360克/升;70℃;浸渍。
(6)黄铜着铁绿色(4)
Fe(NO3)37.5克/升;Na2S2O345克/升;70℃;浸渍。
4.铜在同一槽中着多种颜色
(1)多种硫化物着色剂(5):用两种以上硫化物和一种以上氧化剂组合,硫化物占 75~88%,氧化物占2.5~12%(重量比)。
如果只用一种硫化物着色则很
快就变成黑褐色,而用多种硫化物与氧化物按一定比例组合,通过硫化物和氧化剂综合的化学作用(机理尚不明),使铜表面从褐色到黑色的过程中,缓缓出现褐色→红褐色→赤紫色→青银色→银色→白金色→黄金色→赤金色→桃红青→绿色→ 绿桃色→藤紫色→藤青色→鼠色→铁灰色→青黑色等十六种颜色。
当达到所需颜色时从溶液中提出,清洗、干燥、上清漆。
着色膜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蚀。
多种硫化物是指硫化钠、硫化钾、硫化钡、硫化铵等可溶性硫化物。
氧化剂是指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
例1 BaS5克/升;Na2S18克/升;K2S12克/升;KMnO415克/升;其中硫化物总量为35克/升,硫化物和氧化剂的重量比为88:12,使用时稀释10倍。
例2 Na2S40克/升;K2S8克/升;(NH4)2S10克/升;BaS3克/升;KMnO41.3克/升;H2O27克/升(35%的H2O27毫升/升)。
硫化物和氧化剂重量比为88:12,使用时冲稀10倍。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获得十六种颜色。
使用时注意:①铜表面一定要平整光滑,最好经光亮镀或抛光,如有毛刺和麻坑处发色速度不同会造成不均匀。
②铜件入槽前要经盐酸活化。
③在使用时才加氧化剂,特别是过氧化氢。
④工件运动或溶液运动能加快着色速度。
(2)硫化物和碱混合多色剂(6):使用多种硫化物和氧化物相混合的着色剂,带有黄色胶状物(估计是单体硫析出),溶液透明性差,且配方复杂,管理较困难,于是出现了使用单种硫化物和碱相混合的多色着色剂。
硫化物可用硫化钠、硫化铵、硫化钾中的一种。
碱可用氢氧化钾、碳酸钠中的一种。
硫化物占9~91%,碱占91~9%均可,溶液清澈透明,可观察到颜色的变化,当达到所希望的颜色后从液中提出, 在80~100℃的水中洗涤并固色,干燥后上清漆。
例1在塑料容器中放10升水,加硫化铵40克,氢氧化钾20克,硫化物与碱的重量比为67:33,溶液的pH值为12.4,室温下浸渍,随浸渍时间色调变化如下:
30秒褐色5分桃红
45秒红色7分紫色
60秒橙红10分绿色
1.5分淡黄14分红黑色
2分金色15分黑红色
2.5分黄金色16.5分黑色
例2 10升水中加硫化钾50克,氢氧化钾20克混合溶解,硫化物与碱之比为71:29,pH12.3,10℃,浸渍时间从数秒到两分钟之间。
随着色时间变化,同例(1)一样可获得十二种颜色。
(3)硫代硫酸钠多色着色剂(7):铜材或铜镀层在盐酸中活化后:①在醋酸铅15~25%的溶液中浸1~3分钟;②浸纯水0.5~1分钟;③浸在硫代硫酸钠220
克/升溶液中,60℃,在数十分钟内徐徐出现淡红、红色、红紫色、亮蓝色、蓝白色等。
这种着色剂较稳定,但需加热,色种少,发色时间较长。
以上各种方法获得着色层是铜的硫化物(包括氧化物)构成的,无论是铜的硫化物还是氧化物,本身都是黑色的,为何能显示出各种鲜艳的色彩呢?一般认为是由于光波的干涉作用造成的。
光波干涉的现象只能发生在可见光波长4000~7000范围内,故认为这层着色层的厚度仅为1微米以下。
硫化着色开始数秒钟的颜色是褐色的,这时膜层很薄,光波干涉发生在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紫外区,我们所见到的颜色是硫化物的本色。
非常薄的黑色层覆盖在
肉红色的铜基体上给肉眼的视觉则呈现出褐色。
随着色膜增厚,从金属表层和着色膜表层反射出来的光波就会发生干涉,选择性地吸收一定波长的光,使这种颜色的光波减弱,于是我们看到的是这种颜色的补色。
例如随膜层增厚,蓝色光波发生干涉而减弱,肉眼所见的颜色是黄色(蓝色的补色),进一步增厚,较长的绿色光波受到干涉而减弱,所见的是蓝色(绿色的补色)。
再增厚,最长的红光发生干涉而减弱时,看到的则是绿色 (红色的补色)。
当着色时间长,膜层厚度超过7000,光波干涉发生在红外区,最终的颜色则是着色膜的本色——黑色。
用光波干涉现象来解释多色剂着色膜色系变化规律还是能说得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