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30.《狼》

第六单元30狼学习目标1.朗诵文言文,积累文言词汇。
2.梳理课文的脉络,理解句义、文意。
3.了解狼的本性,懂得怎样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学习过程一、基础积累1.注音解词。
屠():缀():窘():薪(): 苫蔽()(): 弛():眈(): 少()时: 瞑():隧(): 尻(): 寐():黠(): 诈():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止.有剩骨顾.野有麦场一狼得骨止.狼不敢前.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3.翻译下面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狼》的作者,字,一字,别号,世称“”,朝著名文学家。
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是作者的书屋名,“志异”的意思是记录奇异的事。
二、整体感知1.从屠户的角度来梳理故事情节,请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
狼——狼——狼——狼从狼的角度来梳理故事情节,请填词来概括。
——穷追————被杀2.文中狼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一开始写屠户“惧”“窘” 是不是有损屠户的勇敢形象?3.哪个字体现了作者对狼的态度?作者为什么刻画这个故事?故事中的狼有何现实意义?三、局部探究1.面对紧跟不舍的狼,屠户有何举动?这体现了屠户怎样的心态?2.狼一开始是“缀行甚远”,后来狼又有何行动?这体现了狼的什么本性?3.当骨头已被吃光时,屠户的心态又是怎样的?4.在狼与屠户目光对视的时候,狼想出了什么计谋来对付屠户?四、真题回放(2011·福建省佛山市)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述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增强语感。
2、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着叙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学习重、难点:1、品读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片段,体会作者写景的妙处。
2、揣摩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
学法指导:学习本文要反复诵读,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来把握作品的情感和内容,还要善于联系语境揣摩品味文中一些精彩、有深意的语段,并且展开讨论、敢于质疑,对作品发表不同的见解。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确záo()轻jié()脑suǐ() tìtǎng()()人声dǐng()沸斑máo() yōng()肿 shānhú()()油líng() xīshuài()()攒.()菜畦.()桑葚.()蝉蜕.()书塾.()人迹罕.至()执拗.()2、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课文语境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确凿——人声鼎沸——人迹罕至——3、自主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你从课文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得到了哪些信息?(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3)画出文中你喜欢的语句、片段,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4、收集有关资料,简介作者和《朝花夕拾》二、学习·研讨1、导入。
2、检查预习。
3、研读赏析课文(1)“百草园是乐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片断,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2)百草园的景物很多,但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层次清晰,作者写了哪些景?从哪几个层次、按怎样的顺序写的?(3)课文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你觉得有必要吗?为什么?(4)本文写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东庐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1.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班级姓名家长签字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写景时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
2.理解“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
3.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学习重、难点:1.品读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片段,体会作者写景的妙处。
2.理解“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
学法指导:学习本文要反复诵读,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来把握作品的情感和内容,还要善于联系语境揣摩品味文中一些精彩、有深意的语段,并且展开讨论、敢于质疑,对作品发表不同的见解。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确záo()轻jié()脑髓.() tìtǎng()()人声d ǐng()沸斑máo() yōng()肿shānhú()()油líng() xīshuài()()攒.()菜畦.()桑葚.()蝉蜕.()书塾.()人迹罕.至()执拗.()2.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课文语境解释..........。
..下列词语的意思并造句确凿——人声鼎沸——人迹罕至——3.收集有关资料,简介作者和《朝花夕拾》。
4.自主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文章从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百草园”的生活?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三味书屋”的生活?过渡段是哪一段?(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写下来,以便课堂上交流讨论。
二、学习·研讨1.“百草园是乐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片断,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2.百草园的景物很多,但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层次清晰,作者写了哪些景?从哪几个层次、按怎样的顺序写的?3.在“百草园”部分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它美在哪里。
4.课文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你觉得有必要吗?为什么?5.本文写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1狼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

2021狼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狼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狼》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揣摩语言,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把握狼与屠户的形象。
2.理清文章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3.掌握课文中狼的阴险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及课文阐明的道理。
过程、方法1.朗读2.品读3.讨论点拔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于狼一样的害人虫必须识破它的假象,坚决斗争,去争取胜利。
2.同社会中假、丑、恶等阴暗面作斗争。
教学重点1.学习文章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2.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于狼一样的害人虫必须识破它的假象,坚决斗争,去争取胜利。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导入1.多媒体播放一组狼的图片。
2.请你说出与“狼”字有关的成语或谚语。
3.说说你心目中狼的形象。
4.介绍作家作品。
学生例举与“狼”有关的成语。
同学们说出心目中狼的形象。
学生介绍蒲松龄及《聊斋志异》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探索新知一、说描叙文,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
2.学生借助注释试疏通课文,有不明白的提出来,由老师或已掌握的学生帮助解决。
3.分组合作,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故事情节。
(l)开端:遇狼。
(2)发展:俱狼、御狼。
(3)高潮和结局:杀狼。
二、说评析文,把握形象:(一)解读作者笔下的“狼”。
1.狼是的主角,你觉得文中哪个字最能反映狼的本性?2.你能从课文哪些文句中看出狼具有“黠”这一本性?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应引导学生抓住“似”“甚”“洞”“攻”这些词,充分认识狼的狡猾本性。
)(估计学生在找体现狼“黠”的性情时,会出现一些偏差,如“缀行甚远”“两狼之并驱如故”“眈眈相向”等。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30《狼》教学设计新人教版word版

精选初中语文试题试卷教课方案资料30《狼》教课方案教课目标:1.掌握生字生词。
2.学习记述的次序和构造。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情意思。
教课假想: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其实不难懂,但字词、句式难点好多,语言阻碍较大,故教课时重点应放在字词句的串讲上。
但字词句的解决一点也不可以走开语言环境,要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
本文可用两课时进行教课。
第一课时初步解决生字生词,以熟习课文为主;第二课时掌握文章的构造形式和思想内容。
教课方法仍以学生的活动为本,教师只好处在指引、点拨的地位。
第一课时教课重点:1.朗诵课文熟习课文。
2.参看讲解,理解生字生词。
3.复述故事粗心。
教课过程:1.知识导入。
(1)学习文言文和学习现代文不一样的地方有两点:一点是因为社会生活的变迁,造成内容的差距、认识的困难;一点是因为语言的演变,造成文字的差别、理解的阻碍。
这两点又以语言阻碍为主。
(2)文言文的语言阻碍主要在词和句上,有好多词和句在乎义和用法上都和现代文不一样,学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不一样的词句。
(3)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熟读。
开始时参看讲解,会认会读;而后就要朗诵,读得琅琅上口、倒背如流才便于理解。
(4)今日学习课文《狼》,就要依据上述的认识和方法来安排教课活动。
2.对于课文。
这篇课文的相关知识要记着这样几点:①出处。
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
②作者。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代山东人,是我国有名的文学家。
他自幼好学、聪敏,但一世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很多鬼魅故事,以后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③《聊斋志异》是我国有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
作者经过谈狐说鬼,嘲讽当时社会的黑暗、政界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败。
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拥有现实意义,故事波折离奇,人物形象鲜亮生动。
好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习。
这一部分主要由教师解说。
3.认读课文。
(1)教师部署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参看讲解,划出生字生词;试通词句,弄清内容粗心;小声默读一遍。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学案 (1)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诗两首学习目标:1、理解这两首诗,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培养积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的面对人生选择3、区别象征与比喻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结合体验,品味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学法指导: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经验,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两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感受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体味因选择人生之路的慎重与无奈而引发的感慨,体会选择人生道路的丰富内涵,提高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初步学会用“诵读━感悟━研讨━赏析”的方法阅读哲理诗。
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熟读《未选择的路》。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忧yù( ) shun( )息怀liàn( ) 延mián( )涉.( )足伫.( )立幽寂.( ) 荒草萋萋..( )2、按下列要求自主阅读诗歌。
(1)根据下列节奏提示,试着给两首诗的其它诗句划分节奏,并按节奏大声朗读诗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2)回答下列问题。
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②《未选择的路》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3)收集作者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的资料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写作背景,把重要的信息整理在下面。
二、学习·研讨(一)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导入。
2、交流预习。
3.诵读感悟。
4、研读赏析。
(1)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2)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3)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而这首诗通篇没有具体形象,却十分吸引人,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这是为什么?(4)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句子?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谈谈你喜欢这些句子的原因。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口技学案 (1)

口技学案教学目标:1、掌握“会”“凑”“乳”“舒”“名”等文言实词的意思。
2、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了解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技艺。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区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借助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yì语()惊觉.欠伸()倾.侧()夫叱.()未几.()中间.()意少.舒()夫hōu声起()几.欲先走() yè屋许.许声()()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会.宾客大宴..()()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京中有善.口技者()施.八尺屏障()满座.寂然()妇抚儿乳.()儿含乳.啼()众妙.毕备()以为妙绝.()两股战战...()()3、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
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①表示突然发生②表示同时发生③表示相继发生④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⑤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4、翻译句子:(出示问题卡)①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
②满堂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③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5、文中还有那些词句的意思不清楚的,请做上记号,并摘抄下来。
二、学习研讨1、导入。
2、交流预习。
3、阅读研讨。
(1)口技艺人表演了哪几个场面?画出文中描摹声响的语句,并说说声响的特点。
(2)找出文章描写听众反应的语句,思考这些描述有什么作用?(3)文章为何在开头、结尾皆清楚地交代了道具?三、巩固延伸(一)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30 狼(人教版)

一阅读狼故事,积累狼成语。
二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
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
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三1.蒲松龄,字_____,别号______,___代文学家,人称“_____________”,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是我国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
2.生字注音缀()窘()苫()蔽()弛()眈()瞑()隧()尻()黠()个故事的启发?课中探究一.怎样理解文章的主旨?1.课文写的两只狼和一个屠户的较量,请找出各自占据的客观条件,并加以分析。
1. 文中怎样写狼的狡猾?屠户胡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2. 你认为狼被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发。
屠户遇狼──屠户惧狼──屠户御狼──屠户杀狼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缀行( )狡黠( )苫蔽( ) 眈眈( )目似瞑( )尻尾( )变诈( )2.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顾野有麦场 ( ) 止有剩骨( )屠自后断其股( ) 意暇甚( )其一犬坐于前( ) 止露尻尾( )一狼洞其中( ) 意将隧入( )3.本文讲述了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省以致善】一、 课内阅读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己半入,只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课后训练 二 三 四1.比较下面“之”的用法:(2分)久之()又数刀毙之()2.从表达方式看,选文第一段是,第二段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狼学案
学习重点:诵读、记住重要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难点:理解故事寓意及现实意义。
学法指导:
先借助字典读准字音,再借助工具书和文下的注释知文句大意,结合上下文读准节奏;在熟读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和文下注释等读懂文意,理清文章结构、思路,并思考寓意所在;最后记住一些重要实词(活用、通假、一词多义等)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缀.行()少.时()眈.眈相向()苫.蔽()
径.去()大窘.()狼亦黠.矣()尻.尾()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chí()担持刀目似míng()意xiá甚()
意将suì()入以攻其后也乃悟前狼假mèi()
3、将下列的句子划分节奏。
(每句一处)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其一犬坐于前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4)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5)顾野有麦场(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弄懂并记住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恐前后受其敌.()(2)缀.行甚远()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4)止.有剩骨()
哉()(6)犬.坐于前()
(5)禽兽之变诈几何
..
(7)一狼洞.其中()(8)盖.以诱敌()
(9)屠自后断其股.()(10)弛.担持刀()
5、区分文中虚词的不同用法,搜集整理在下面。
6、熟读课文,了解大意,完成填空。
课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用的表达方式是,写屠户狼、狼、狼、狼的过程。
第二部分用的表达方式是,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
7、查阅资料,说说“狼”是怎样的一种动物;搜集读过或听过的有关“狼”的故事,说说你心目中狼的形象。
二、学习研讨
1、导入。
2、交流预习,同时强调重点词的用法和意义。
3、自读课文,翻译全文。
3、探究细节,理解寓意。
(1)文章可分为哪两部分?为何要这样分?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2)文中狼的身上具有什么特点?如何写的?屠户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来写的?
狼:
具体语句:
屠户:
具体语句:
(3)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提示:可从“狼”和“人”两个角度,多向思维。
)
议论:
启示:
“狼”的角度:
“人”的角度:
三、巩固延伸
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少时,一狼径去,其①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②中,意将隧入以攻其③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④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去:()暇:()暴:()薪:()
(2)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中的“意”各是什么意思:a 、b
(3)联系上下文,按顺序解释“其”的含义。
①②③④
(4)翻译句子。
①其一犬坐于前。
译: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译:
(5)狼很狡猾,可终究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启示:
2、阅读蒲松龄的《狼》(第三则),回答文后问题。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顾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能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注释】①行室:农田中暂时歇息的简易房子。
②苫:这里指用来遮盖的草或谷秸等物。
③豕:猪。
④移时:过了一段时间。
⑤乌:同“河”,哪里。
(1)请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①屠急捉之.()②惟.有小刀不盈.寸()()
③方缚.以带()④遂负.之以归()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顾无计可以死之。
译:
②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译:
(4)本文叙述了
的故事,借此讽刺。
(5)课文和这则故事对你有怎样的启示呢?
(6)请你写出几个关于狼的成语,并说说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狼有怎样的情感?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狼的形象代表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