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探索区案例-小实验-多彩的冰块
大班科学《好玩的冰》

大班科学《好玩的冰》摘要《好玩的冰》是大班科学教学中的一次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科学活动。
通过实验和探究,孩子们不仅可以了解冰的形成和性质,而且能够通过冰的变化体验科学的乐趣,增强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稿件正文一、活动背景《好玩的冰》是大班科学教学中的一次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科学活动。
在教学中,通过活动的方式会激发出孩子们的好奇心、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活动中,孩子们可以亲自动手实践,参与探究,通过身体和感受,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并在活动中获取科学的乐趣。
二、活动步骤1. 实验在实验室或自然环境中,组织孩子们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究。
老师可以通过下面一些简单的实验来辅助孩子们了解冰的特性:1.将水注入容器中,放到冰箱中,观察水变成冰的过程。
2.将冰放在室温下,观察冰慢慢融化的过程。
3.将盐与冰混合在一起,观察冰的温度变化。
2. 参与体验参与体验是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领会和理解知识的重要一环。
结合实验,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将冰和盐混合在一起,感受冰的温度变化,感受盐对冰的影响。
可以引导孩子们多次实践,直到充分领会知识。
3. 总结归纳引导孩子们总结前面的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冰的形成和性质。
可以设计一些问答、游戏或者小组讨论,让孩子们积极参与互动,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为何选择此活动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而在科学教育中,这种通过实践、观察和实验的方式更能帮助孩子们培养好奇心、开拓视野,激发孩子们的探究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此次活动从孩子们感性的角度出发,让孩子们可以直接感受冰的变化和特性,从而更好地理解过程和原理,提升对知识的记忆效果。
而通过实际操作,孩子们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从而更加自信地面对科学和未知的领域。
四、活动效果通过《好玩的冰》科学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探究精神、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提高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不仅如此,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更加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界的变化和特性,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更加愿意去探究和了解科学的知识和领域。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冰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冰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冰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冰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冰块、盐、热水、冷水、碗、勺子等。
2. 教学辅助工具:图片、幻灯片等。
3. 教学环境:整洁干净的教室,宽敞的桌子和椅子。
三、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话题1. 老师将一块冰块放在桌上,让幼儿观察并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东西?”2. 引导幼儿回答,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Step 2 知识讲解1. 通过图片和幻灯片的展示,让幼儿了解冰的特点和冰的制作过程。
2. 介绍冰的物态变化,如固态、液态和气态。
Step 3 实验探究1. 小组活动:将幼儿分组,每组提供一块冰块、一碗热水和一碗冷水。
2. 给每个小组一份实验记录表,让幼儿团队合作完成实验。
3. 实验内容:小组成员分别将冰块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并记录冰的变化情况。
4. 引导幼儿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冰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规律。
5. 展示各组实验结果,进行互动交流。
Step 4 拓展活动1. 通过幻灯片展示冰的其他应用场景,如冰淇淋、冰雕等。
2. 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喜欢的冰的形状。
3. 鼓励幼儿互相分享并解释自己的作品。
四、教学总结1. 复习冰的特点和变化规律,确认幼儿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情况。
2. 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冰的使用和安全。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前充分准备了实验材料,保证了教学顺利进行。
2. 教师在引入话题环节引发了幼儿的兴趣,利用多媒体辅助讲解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3. 通过小组活动促进了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 在拓展活动中注重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激发了幼儿的思维发展。
5. 结合教学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并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们对冰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幼儿园大班优质科学教案《神奇的冰块》【幼儿教案】

【活动目标】1、通过科学小实验,发现盐可以帮助毛线将冰块吊起来的秘密。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及探究精神。
【活动准备】1、冰块(数量充足,呈方形,大小均匀)、毛线若干(剪成30厘米长)、盐。
2、放冰块的托盘,小勺、小毛巾若干。
【活动过程】一、出示冰块,引出问题。
1、请小朋友摸摸冰块,回忆冰能融化成水,水能结成冰的特性。
2、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把冰块吊起来?部分幼儿:用毛线将冰块绑起来,然后就吊起来了。
3、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不用毛线把冰块绑起来,就能把它吊起来呢?二、小实验:神奇吊冰。
1、引题:老师给小朋友来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2、师演示:将毛线放在冰块上,然后洒上盐,用手压一会儿,就把冰块吊起来了。
3、老师是怎么把冰块吊起来的,是谁帮的忙呢?幼儿讨论后,教师小结:对了,是盐在帮忙,因为盐可以降低冰的温度,使融化了的冰还能再结成冰,所以我们用毛线把冰块吊起来了。
三、幼儿探索操作。
1、提醒幼儿毛线放在冰块上后再洒盐,可以用手压一下。
2、对于失败的幼儿,帮助他们寻找原因,然后再尝试实验。
3、对成功的幼儿提出更高要求,尝试用一根毛线吊起尽可能多的冰块。
4、简单小结。
四、比赛:吊冰小能手。
小朋友都很能干,我们来比赛一下,用一根毛线,有哪些方法来吊冰?请你试一试,看看谁想出的办法最多?幼儿操作后,将各种方法用图示法记录在大图表里。
如:(1)用一根毛线两头各吊一块冰。
(2)从冰块的正面、侧面来吊。
(3)用盐将冰块与冰块先粘在一起,再把它吊起来。
【活动延伸】在科学区提供各种材料,供幼儿继续探索,在材料的投放上,增加糖、面粉等和盐放在一起,贴上标签,让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进行探索,体会科学发现的乐趣。
大班优质科学教案《神奇的冰块》活动目标:1、知道冰是凉的、硬的、光滑的,初步了解冰是由水变成的,冰遇热会化成水。
2、学习制作“冰花”。
2活动准备:1、让家长提前在家为幼儿动制一盘冰和一个八宝粥小碗。
幼儿教案幼儿园大班优质科学神奇的冰块

幼儿教案幼儿园大班优质科学神奇的冰块幼儿教案-幼儿园大班优质科学神奇的冰块冰块总给人一种冷漠的感觉,然而在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中,冰块却能带来无限的奇妙体验和快乐。
本文将聚焦于幼儿园大班优质科学活动中,利用冰块展开的创意课程。
1. 冰块的形成过程首先,我们将带着孩子们一起探索冰块的形成过程。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水的状态变化,并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冰块的形成过程。
2. 探索冰块的性质接下来,我们将引导孩子们探索冰块的特性与性质。
通过触摸冰块,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它的冰凉和坚硬。
我们可以提问孩子们,为什么冰块会冷?它的冷能传递给我们身体,让我们感到寒冷。
同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提出自己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冰块会融化?等等。
3. 探索冰块的性质延伸活动在探索冰块的性质中,我们可以延伸出更多的活动。
比如,我们可以将冰块放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并观察它们的变化。
我们可以询问孩子们,冰块在太阳底下会发生什么?放在冰箱里会怎么样?引导孩子们发现冰块的特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4. 创意冰块除了探索冰块的性质,我们还可以利用冰块进行一些创意活动。
比如,我们可以在冰块中加入果汁或食用色素,让孩子们观察冰块的颜色变化。
我们可以带领孩子们制作自己的冰块,比如用果汁和水果制作彩虹冰块。
这样的活动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又让他们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冰块的魔法。
5. 想象冰块的故事在探索冰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想象一个关于冰块的故事。
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想象力去构建一个与冰块有关的情节,比如一只冰块变成了一个冰雪公主,或者一只神奇的冰块带着孩子们到了冰雪世界等等。
这样的创造力活动既丰富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又让他们对冰块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情感。
通过以上的活动,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可以在求知的过程中发现冰块的奥秘和乐趣。
他们将通过观察、实验、探索和想象,与冰块进行一次奇妙的相遇。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培养了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还提升了对自然和环境的敏感度。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冰块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冰块冰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体之一,它的存在似乎是如此普通而寻常,我们很少对它产生太多的好奇心。
但是,通过科学教案,我们可以让大班学生重新认识冰块,并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和奇妙之处。
科学实验一:冰块的形状首先,我们可以引导大班学生观察冰块的形状。
冰块通常呈现出正方形,矩形或长方体的形状,但是,在特定条件下,我们可以制造出更有趣的冰块。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容器,如圆形容器、星形容器或动物形状的模具,将水倒入,然后放入冰箱中冷冻。
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可以取出冰块,学生将会惊喜地发现冰块的形状与容器的形状完全相同。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和理解水的变形特性。
科学实验二:冰块的融化速度接下来,我们可以进行有关冰块融化速度的实验。
我们可以准备两块相同大小的冰块,并将它们放在同样大小的容器中。
一块冰块放在室温下,另一块放在一个保温箱中,保温箱温度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我们可以定期观察和记录两块冰块的融化情况,并绘制出温度和融化时间的图表。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将能够理解温度对物体状态的影响,并学会使用图表进行数据分析。
科学实验三:冰块的颜色和透明度在第三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向水中加入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然后将其冷冻成冰块。
我们可以使用红色、蓝色、绿色等不同颜色,以及透明和不透明的变化,制作出多种多样的冰块。
将这些冰块取出,学生可以观察到冰块的颜色和透明度,体验到不同颜色和透明度的冰块融化的速度有何不同。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将能够理解光的传播方式以及颜色和透明度对物体特性的影响。
科学实验四:冰块的浮力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利用冰的浮力原理,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我们可以准备一个装满水的容器,并在其中放入一个小块冰块。
学生可以观察到冰块浮在水中,并且只有一小部分冰块露在水面上。
然后,我们可以要求学生逐渐往容器中加入盐,观察冰块的变化。
学生将惊奇地发现,随着盐的加入,冰块逐渐融化,并最终完全沉入水中。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冰)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冰)
教学目标:通过对冰的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冰的性质和变化过程,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观察力。
教学准备:
1. 冰块
2. 温水
3. 盐
4. 盘子或容器
5. 纸张和铅笔
教学步骤:
1. 导入
老师向幼儿们提问:“你们谁知道冰是什么?” 让幼儿们回答,引导他们讲述冰的常见特征和它的形状。
2. 观察和描述
老师拿出一块冰块,并让每个幼儿触摸一下冰块,感受它的温度。
然后,放置冰块在盘子或容器上,让幼儿们仔细观察冰块的外观和形状,并描述它的颜色、质地等特征。
3. 实验1:冰的融化
老师拿一杯温水,将冰块放入杯中。
让幼儿们观察冰块的变化。
4. 观察和描述
让幼儿们观察冰块融化的过程,并描述融化后的冰块和水的形
状、颜色等特征。
5. 实验2:加盐的作用
老师将另一个冰块放入一个容器中,加入少量的盐。
让幼儿们观察这个冰块的变化。
6. 观察和描述
让幼儿们观察加盐后冰块的变化,并描述它和普通冰块的不同之处。
7. 总结和讨论
引导幼儿回答以下问题:
- 为什么冰会融化?
- 为什么加盐后冰融化得更快?
- 冰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8. 拓展活动
让幼儿们画出他们对冰的观察和实验的图画,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画中发生的事情。
9. 结束
老师与幼儿们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了解冰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继续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和观察力。
备注:教案中的实验部分需要老师提前进行试验,确保实验的效果和安全。
在幼儿园教学时,请确保有老师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实验。
幼儿园小小科学家:冰块魔法实验教学方案

幼儿园小小科学家:冰块魔法实验教学方案1. 引言在幼儿园阶段,科学教育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其中,实验教学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
而冰块魔法实验正是一种简单而有趣的科学实践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可以在快乐的气氛中学到物理及化学的基础知识。
2. 实验目的通过冰块魔法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培养幼儿对物质状态变化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升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实验材料准备- 冰块- 盐- 温水- 温度计- 大瓶塑料瓶4. 实验步骤4.1 准备一块冰块和一小盘盐。
4.2 用温度计测量一下冰块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4.3 将冰块放在盘子里,向冰块表面撒上一层盐。
4.4 让幼儿用手指轻轻触摸带有盐的冰块。
观察并描述手指与冰块的情况。
5. 实验原理当盐撒在冰块上时,盐会溶解,溶解时会与冰产生化学反应,从而使冰的温度降低,而此时温水的温度高于冰块,渐渐地温水会与冰块发生热交换,而导致温水变冷,此时冰块开始融化。
当盐对冰块的温度影响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感受到像是在冻手的效果,这就是盐融化了冰块,但是在实验的过程是减低了温度,加速了冰块的融化。
6.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冰块魔法实验,幼儿们不仅可以亲身观察到冰的三态变化的过程,还能深刻体会到盐对冰的影响,掌握一些简单的化学和物理原理。
在实验的过程中,幼儿们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促进思考和讨论,锻炼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7. 个人观点冰块魔法实验是一种很适合幼儿园阶段的科学实践活动,它能够引发幼儿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也能通过亲身体验,让他们理解一些简单的物理和化学知识。
这种实验教学方式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培养了孩子的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既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也促进了人际交往和合作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优质科学教案《神奇的冰块》

幼儿园大班优质科学教案《神奇的冰块》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冰的特性和形成原理。
2.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实践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材料:冰块、清水、盆、放大镜、温水、夹子。
2.教具:课件或教学板书。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环节(10分钟)1.利用课件或教学板书,呈现标题《神奇的冰块》。
2.跟学生互动,引发幼儿的兴趣,提出问题:“冰块有什么特点呢?”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步骤二:发现冰块的特性(20分钟)1.给每个幼儿一个冰块,并给出放大镜。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仔细观察冰块。
3.引导幼儿用手触摸冰块,感受冰块的温度。
4.询问幼儿观察到的冰块的特点,如透明、硬、冷等。
步骤三:探究冰的形成原理(15分钟)1.通过引导提问,让幼儿思考冰的形成原理。
2.解释冰是由水在低温下凝结而成的,让幼儿了解冰的形成过程。
步骤四:观察冰的变化(20分钟)1.给每个幼儿一个冰块,并给出温水。
2.引导幼儿思考:将冰块放在温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3.让幼儿将冰块放入温水中。
4.引导幼儿观察冰块的变化情况,如冰块逐渐融化、水变得凉爽等。
5.鼓励幼儿用手触摸融化后的水,感受水的温度。
步骤五:总结和展示(15分钟)1.引导幼儿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冰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所学内容。
3.组织幼儿进行展示,让他们展示自己发现的冰的特性和观察到的变化。
四、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检查幼儿的学习笔记或绘画作品,了解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延伸1.在课后让幼儿和家长一起继续观察、探索冰的特点和形成原理。
2.家长可以给幼儿讲述更多有关冰的知识,扩展他们的科学知识面。
以上是《神奇的冰块》的教案,通过互动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这个教案的开展,幼儿可以更好地了解冰的特性和形成原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探索区案例:小实验-多彩的冰
块
材料准备:
三个塑料杯或纸杯、沙子、(容量为12盎司34.09厘升)、砂砾、冻冰块的小盘、水、食用色素(三种不同颜色)、盐、铅笔、土、白糖、粗砂纸、胶带、空咖啡罐、报纸。
1、在桌面上铺上一层报纸,分别在三个杯子上贴上写有“自来水”“盐”和“糖”的标签。
在每个杯子中倒入一杯自来水。
2、在标有“盐”的杯子中加入一平匙的盐并搅动以使盐充分溶解;在标有“糖”的杯子中加入一匙糖并搅动,以使糖更好地溶解在水中。
3、在每个杯子中分别滴入一滴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
在杯子的标签上标上色素的颜色。
将每个杯子中的液体小心地倒入冻冰块的小盘子,使得盘子中各有三四个格子盛有不
同颜色的液体。
在睡觉前将小盘子放到冰箱的冷冻室中。
4、第二天,取出不同颜色的冰块各一块,并将剩下的冰块放回冰箱中。
仔细观察这三块冰块,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吗?描述它们的不同之处。
用手摸一摸每一块冰块并说出它们摸起来有什么不同。
5、将不同颜色的三块冰块分别在一张砂纸上磨一磨。
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吗?是否其中的一块冰块比另外两块更容易打磨?
6、在一个空咖啡罐中装入沙子、砂砾或土,将盖子盖上,并用胶带将它封好,从冰箱中取出小盘,将不同颜色的三块冰块放在室外坚硬的地面上。
7、双手拿起空咖啡罐,使它距离地面的高度为5cm,松开双手让咖啡罐落下并砸到一块冰块上,挪开咖啡罐看看每一冰块有什么变化。
以同样的方式对其余两块冰块进行测试,你认为哪块冰块会最先融化?
亲自动手对你的预测进行验证。
注意:空咖啡罐的边缘可能很锋利,因此当你在操作时一定要加以小心。
此外,填满砂土的罐子会很沉,千万不要让它砸到你的手或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