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概念填空概念
四年级下册科学概念(一)

四年级下册科学概念相关内容- 物质的三态- 固体:固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分子间距离较小,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大,通常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 液体:液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分子间距离比固体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小,可以流动并适应容器的形状。
- 气体:气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可以自由流动并填满整个容器。
- 物质的溶解- 溶质和溶剂:溶解是指溶质在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
溶质是溶解在溶液中的物质,而溶剂是将溶质溶解的物质。
- 饱和溶液:当溶解过程中无法再溶解更多的溶质时,称为饱和溶液。
- 浓度:溶液中溶质的含量称为溶液的浓度,可以用质量浓度或体积浓度来表示。
- 物质的熔化和凝固- 熔化:当固体受热升温到一定温度时,固体内部的分子开始加速运动并逐渐脱离固定位置,形成液体。
- 凝固:当液体冷却到一定温度时,液体内部的分子开始减慢运动并逐渐固定在一定位置,形成固体。
- 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和凝固发生的温度分别称为熔点和凝固点,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各不相同。
- 空气的压力- 空气的组成: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混合而成,其中氮气和氧气占据了大部分的成分。
- 大气压:由于地球上的大气受到地面重力的作用,形成了大气对地面的压力,称为大气压。
- 测量方法:利用气压计可以测量大气压,常用单位包括千帕、毫米汞柱等。
- 电流的产生和作用- 电流的产生:电流是由电荷在导体中的移动形成的,可以通过化学能、机械能等方式产生。
- 电流的作用:电流可以产生热、光、声等效应,同时也可以用于传输信息和驱动电器设备等功能。
通过以上列点的方式对四年级下册科学概念进行了简要阐述,包括物质的三态、物质的溶解、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空气的压力以及电流的产生和作用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种子长出了根》教案+习题【科学四年级下册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习题(附答案)1.3《种子长出了根》课题种子长出了根单元 1 学科科学年级 4学习目标1、科学概念(1)种子萌发时,根先长出来。
(2)植物的根朝着有水的地方向下生长。
(3)根有吸收水分、无机盐,固定植株的作用。
(4)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不同。
2、过程与方法(1)整理观察记录,描述种子萌发过程。
(2)通过猜想、实验等途径,探索根的作用。
(3)收集图片资料,了解根的不同形态。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严谨科学实验态度。
(2)感受自然的神奇美丽。
重点1、观察并描述种子的萌发过程。
2、实验探索植物根的作用。
难点了解根的不同形态:直根、须根、变态根、不定根。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种在种植杯中的种子和种在花盆中的风仙花种子,在水分充足、温度适宜、氧气足够的情况下,胚已经开始生长发芽。
种子的发芽过程是怎样的?思考聚焦问题,明确探究任务讲授新课一、探索1:种子萌发1、观察种植杯中的种子,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提示:展示拍照记录或画图记录。
2、我的观察记录(1)拍照展示(2)画图展示整理观察记录描述种子萌发过程整理观察记录,描述种子萌发过程。
3、观察发现种子萌发通常是胚根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根;然后胚芽突破种皮向上生长,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逐步形成幼苗。
幼苗就是种子的胚生长成的具有根、茎、叶的小植物。
4、问题研讨1为什么种下的种子有些没有萌发,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明确:①没有足够的水分②种子已死了③温度太低④种子正在体眠二、探索2:根的作用1、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长出的是什么?明确:植物的根。
2、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1)引导学生猜测。
(2)实验探究A、实验材料1支试管、带根的新鲜植物、植物油、水B、实验步骤(1)将带根的新鲜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
(2)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
(3)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部编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
![[部编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https://img.taocdn.com/s3/m/3d94ba9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e.png)
[部编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四年级科学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是一篇针对四年级科学下册内容的文档。
根据我独立的判断和无法得到用户协助的原则,并根据我作为一个有创造力和协助写作的助手的优势,我将采取简单而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策略来完成这篇文档。
以下是我为您准备的文档:[部编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1. 第一课:天地人和天地人和- 大地是地球的表皮。
表皮。
- 大海是地球的血液。
血液。
- 太阳是地球的心脏。
心脏。
2. 第二课:花的生长花的生长- 花的种子来自果实。
果实。
- 花的花瓣是吸引昆虫的。
昆虫的。
- 花的根、茎和叶子帮助花吸收养分。
养分。
3. 第三课:动物的分类动物的分类- 按照是否有脊椎,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 鱼属于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 蚕属于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4. 第四课:感觉器官感觉器官- 眼睛用来看。
看。
- 耳朵用来听。
听。
- 鼻子用来闻。
闻。
- 舌头用来尝。
尝。
- 手用来触摸。
触摸。
5. 第五课:食物链食物链- 食物链有食物生产者、食物消费者和食物分解者三个层次。
食物生产者、食物消费者和食物分解者三个层次。
- 植物属于食物生产者。
食物生产者。
- 草食动物属于食物消费者。
食物消费者。
- 真菌属于食物分解者。
食物分解者。
6. 第六课:人体骨骼人体骨骼- 人的骨骼由头骨、胸骨、脊椎骨等组成。
头骨、胸骨、脊椎骨等组成。
- 骨骼保护我们的心脏和肺部等重要器官。
心脏和肺部等重要器官。
- 骨骼使我们保持站立和运动。
站立和运动。
希望这份文档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小学四年级上册 科学期末试卷 有答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试卷第一部分科学概念我知道(30)一、填空:(每空1分,共12分)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以的形式传播。
2、人体需要的氧气由__________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__________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__________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3、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_____。
4、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积云、__________和__________。
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的是。
5、测量降水的多少,可以用进行测量。
一天中的降水量是指____ 小时的降水量。
二、选择:(每小题2分,共18分)1、在我们家乡夏天的通常情况下,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是()左右。
A、上午10时B、中午12时C、下午14时2、“细嚼慢咽”这个词语中的“嚼”字,主要是指()完成的工作。
A、门齿B、犬齿C、臼齿3、下面的天气现象中,不是降水形式的是()。
A、大雪B、冰冻C、中雨4、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东南风是由东南向东北吹来的风。
B、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C、当风向标的箭头指向东时,风向是东风。
5、下列呼吸器官中,()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A、鼻腔B、肺 C 、气管6、测量气温应选在()进行。
A、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B、室内通风的地方C、室外向阳、通风的地方7、如右图,把玻璃钟罩里的空气抽走后,里面的闹钟发出的声音会产生变化吗?()A、声音会变得很轻,最后听不见B、声音会比原来更响C、声音和原来的一样响,没有变化8、下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减少了。
B、我们呼出来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
C、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
9、用耳朵紧贴钢轨,可以听见在很远的火车在铁路上行驶的声音,这个声音是通过( )传到你耳朵里的。
A 、空气B 铁轨C 地面第二部分 科学实验我会做(50分)三、分析与解释:(共25分)1、从天气日历中获取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小学四年级的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学生将初步接触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实验技巧。
下面将介绍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知识点。
第一单元:物质与能量的转化这一单元主要介绍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的转化过程。
学生将学习到物质的三种基本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并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到燃烧作用及其产生的能量。
通过实验,学生将亲手观察到物质的转化和能量的产生,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第二单元:生物的长大与变化这一单元主要介绍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学生将了解到生物的生命周期,如种子发芽、幼虫蜕皮、成虫羽化等。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如动物对食物的需求、植物对光线的需求等。
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学生将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生命的奥秘和生物的多样性。
第三单元:天地万物这一单元主要介绍地球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星体的关系。
学生将学习到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的原理,以及地球的内部结构。
同时,学生还将了解到太阳系中的其他星体,如太阳、月亮和行星等。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将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自然界的奇妙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第四单元:人类与健康这一单元主要介绍人类的身体构造和健康保护知识。
学生将了解到人体的组成部分(头、颈、躯干、上肢和下肢)以及它们的功能。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到日常生活中保护身体健康的方法,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将更好地掌握到个人健康的重要性和保护自己健康的方法。
第五单元:力与运动这一单元主要介绍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的作用。
学生将学习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并认识到运动物体的速度和方向。
同时,学生还将了解到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并学习到一些常见的力,如推力、拉力、重力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将更加深入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原理。
通过以上五个单元的学习,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将初步了解到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技巧,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科学是一门广泛且深远的学科,它涵盖了许多领域,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等。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科学学习中,他们会接触一些基础的科学概念和实践操作。
在四年级下册的科学课程中,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 动植物的特征:在四年级下册的科学课程中,学生将进一步研究和了解动植物的不同特征。
他们将学习如何区分植物和动物,以及它们的特征和功能。
此外,他们还将学习一些常见的植物和动物的名称、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基础生态系统:学生将进一步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学习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方式,学生将开始认识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3. 磁、电和声音:在四年级下册的科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一些与磁、电和声音有关的基本概念。
他们将了解磁铁的吸引力和排斥力,电的产生和传导,以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将探索这些概念,并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这一部分的课程将重点介绍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学生将学习如何观察和描述物质的特征,并了解物质的三态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一些常见物质的特性和用途。
5. 科学实践:四年级下册的科学课程将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实践活动。
通过观察、探究和实验,学生将能够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他们将学习如何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的学习内容,四年级的学生将能够扩展他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他们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过程,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和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实践和探究来寻找答案。
总之,科学四年级下册的知识点涉及动植物特征、基础生态系统、磁、电和声音、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以及科学实践等方面。
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1.降水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大气中水分凝结成水滴或冰晶,从空中落到地面的量。
降水量可以用雨量计来测量。
2.雨量计是一种测量降水量的仪器,它能够准确地测量出某个时间段内的降水量。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单的符号来记录降水量。
3.降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土地的湿度和植物的生长。
因此,了解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都非常重要。
4.降水量的变化与气压、温度、湿度等因素有关。
在天气观察中,我们要把这些因素联系起来考虑,才能更好地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
5.通过观察和记录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地的降水季节、降水量的多少以及降水的规律,这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1.降水是天气的重要特征,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
2.雨量器是用来测量降水量的装置,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气象学家制定了雨量等级表。
4.层云是一种靠近地表的扁平云层,通常呈灰色。
它们经常覆盖整个天空,当它们变厚时,会带来XXX、大雨或雪,因此也被称为雨层云。
5.积云看起来像棉花堆,通常与好天气联系在一起,但也可能发展成积雨云,导致雷阵雨。
6.卷云是一种纤细的羽状云,只能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形成,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7.经过观察和整理天气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天气的特征和变化规律,对生活产生影响。
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也在不断提高。
8.风速等级表包括13个等级,从烟垂直上升到暴力性破坏。
简化版的等级表只有3个等级。
9.降水量等级表包括6个等级,从XXX到特大暴雨,根据24小时内的降水量进行分类。
三、XXX。
1.有人说“天气就是气候”你认为对吗?为什么?答:不对。
天气和气候是不同的概念。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气象现象,如一天或几天的气温、降雨等情况;而气候是指长时间内某个地区的气象特征,如常年的气温、降雨等。
因此,天气和气候的变化程度和时间尺度不同。
2.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时应注意些什么?答: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温度计是易碎品,需要轻拿轻放;二是应将温度计放在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以获得准确的温度读数;三是读数时应保持视线和温度计液面水平,避免视觉误差。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填空(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电知识填空2.1电和我们的生活1、电是由提供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由发电厂提供的,比如冰箱、洗衣机、彩电、电脑、电饭煲、空调、取暖器等。
还有一类是由电池提供的,比如手表、计算器、遥控器、遥控汽车等。
2、电是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它能驱动用电器做很多工作。
1879年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灯。
3、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则说明该物体带了电荷,这种现象就是现象。
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4、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
5、墙壁插座内的电,是发电厂通过电网输送到各家各户的伏的交流电,一旦触及能引发事故、致人死亡,所以千万不能直接触摸!6、不能用插座中的电做任何实验!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只用来做实验。
2.2点亮小灯泡1、小灯泡由、、和等部分组成,其中发光的部分是。
2、只有电流通过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3、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包括电池、导线在内的完整的闭合回路。
即电流从流出经过导线、小灯泡灯丝回到,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小灯泡才会亮起来。
4、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方法建立起来。
5、干电池的金属铜帽端是,锌壳端是。
当导线直接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而没有经过小灯泡时,就会造成。
6、时,电池中的电会很快消耗完,并且电池还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甚至可能爆炸。
所以,在实验中,要避免出现短路。
7、电没有形成回路,断开了,就会发生,小灯泡不亮。
8、能够点亮小灯泡的连接都是一个闭合电路,电池正负极分别于小灯泡的相连,即与顶端和灯口相连。
2.3简易电路1、一个简单的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 。
电池正极与、负极与接触,根据电池盒正负极指示放置电池2、一个简单电路必备的电器元件:、、。
3、电从能够提供电能的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
4、是控制电路中的电流的通和断的。
开关闭合时就像两根导线接在一起,就可以通过电流,电路就通了;断开时,就像导线断开了,电路就断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科学上册填空概念班级姓名一、天气1、天气()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
2、天气预报图中不同符号表示()的天气。
3、把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联系)起来考虑,可以更好的认识天气。
4、()、()、()、()、()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5、()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
6、观察记录一个月的气温时要注意:尽量在每天的同一( )同一( )进行观察,也可以收听收看当地的天气预报。
7、测量气温要选择()的地方。
通常情况下,()和()温度最低,一天中()的气温最高。
8、看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9、风向是指风()的方向。
有北向南吹吹来的是(),有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
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
看红旗的飘动方向判断的风向,就是红旗飘动的()方向。
10、风向可以用()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的方向,只要看箭头的方向就可以确定。
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
11、我们可以用()方位来描述风向。
12、()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个等级,最高等级为()级,最低为()级。
13、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等。
14、()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降水量的单位是()。
()容器可以用来做雨量器。
雨量器的要求是()。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如,0.1~9.9毫米的是小雨,10~24.9毫米是(),25~49.9毫米是(),50~99.9毫米是(),100~249.9毫米是(),大于250为()。
15、自制雨量器的刻度纸条是用来()的。
16、一天中的降水量是指()小时的降水总量。
17、()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是由千千万万的()或()组成的。
通常把云分成()、()、()三类。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纤细的雨状云是()。
18、积云可能会发展成积雨云,并形成()天气。
19、在我们记录风速的时候,数字“0”表示( ),数字“1”表示( ),数字“2”表示( )。
20、27℃读作二十七()。
21、利用()和()可以准确地观测天气。
22、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
当天空中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
二、溶解1、过滤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烧杯内壁,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滤纸的边缘。
2、在往漏斗里倒液体的时候,我们应该用玻璃棒()。
玻璃棒靠住()滤纸一侧。
3、在过滤过程中,漏斗下端的管口要尽量靠近()。
4、在做过滤实验是需要的()、()、()、()、()。
5、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变成肉眼()的()、()地分布在水中,不能用()或()的方法分离。
6、(),(),(),就说明物质已经溶解。
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面粉、沙子、石头、塑料、油、水银等。
7、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
8、在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中,我们选择()地加。
搅拌时,玻璃棒尽量不要碰到杯子()。
9、分离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可以用()的方法,比如:放在阳台上()、放在()里烧、放在酒精灯上()等。
10、分离盐和水的实验中,需要()、()、()、()和()。
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让蒸发皿()受热。
11、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燃着的()点燃。
使用酒精灯时,要用灯帽()酒精灯,然后在()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打不开。
不能用()为另一个酒精灯对火,不能用()吹灭酒精灯的火焰。
点燃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
12.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或()扑灭。
13、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有关。
14、把海水围在一个地方,然后在太阳下()就能将海水中的食盐分离提取出来。
15、10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克食盐。
16、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的方法让它溶解。
17、水中的气体是通过()或()溶解的。
18、“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中溶解了大量的()。
19、水除了能溶解()和()外,还能少量地溶解()、()等气体。
20、水中的的动植物是靠溶解在水中的()进行呼吸的。
2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的。
22、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可以用()的方法进行分离。
2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个部分,()的温度最高,()的温度最低,我们用酒精灯的()进行加热。
三、声音1、音叉是一种()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
小音叉声音(),大音叉声音()。
同一只音叉的声音高低()发生变化。
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的物体。
声音是由物体()而产生的。
3、人说话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一般情况下,大人的声音(),小孩的声音()。
蚊子发出的“嗡嗡”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4、声音的高低和强弱( )同一回事。
5、声音以()的形式传播,当()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声音是向()传播的。
6、收音机里传来的钢琴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7、利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从话筒传到听筒。
8、把玻璃钟罩里的空气逐渐抽调,钟罩里闹钟铃声()。
9、月球上没有传播声音的(),所以不能在月球上直接对话。
10、写字的声音可以通过()传播到紧贴在桌面上的耳朵里。
11、()是人们身上的一个非常灵敏、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
10. 人耳分为()、()、()三部分。
外耳有();中耳有()和();内耳有()和()。
12、声音的强弱可以用()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来表述。
13、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
14、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振动越慢,声音越()。
15、声音能在()、()、()中传播,不同物体中传播声音的本领(),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在固体中传播的(),气体中传播的()。
16、()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声音不能在()中传播,在月球上,因为没有(),所以两个人相隔不远,也不能相互对话。
他们是通过()来进行通话的。
17、耳朵是我们的(),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中的()。
18、我们应该避免( )使用便携式视频或者音频播放器。
19、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得紧,声音(),拉得松,声音();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轻轻拨,声音()。
20、用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4厘米和8厘米的钢尺,伸出桌面短,听到声音();伸出桌面长,听到声音();把钢尺伸出桌面8厘米,轻轻拨动时声音(),用力拨动时声音()。
幅度大声音( ),幅度小声音( )。
用力敲声音( ),轻轻敲声音( )。
振动快声音( ),振动慢声音( )。
皮筋紧声音( ),皮筋松声音( )。
细短少声音( ),粗长多声音( )。
四、我们的身体1、从外形上看,人体左右成对称结构,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四个部分。
2、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它()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
3、骨骼与()、()协调工作,我们才能运动。
4、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交换,使()进入血液,同时排出()。
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减少了,()和水蒸气增加,但()不变。
5、人体需要的氧气由()吸入后进入(),再由()通过血管输送全身各处,同时收集()等废物,再排除体外。
6、人的呼吸器官有(、、、、)等。
7、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心脏,心肌舒张,血液()心脏。
8、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
血液循环器官包括:()、()。
9、食物的养分主要是在人体的()里吸收的。
10、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我们的牙齿可分为(门齿颗、犬齿颗、臼齿颗)三类。
门齿有()食物作用;犬齿有()食物作用;臼齿有()食物作用。
11、人在运动过程中要消耗大量(),心脏需要向全身输送更多(),需要的能量来自()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2、口腔是使食物(),并消化少量();食道是把食物运输到()里、胃是暂存食物,()、()食物,使食物成为食糜;小肠是()和()养分最重要的地方;大肠是吸收食物( )中的( ),( )干燥的未消化的食物粪便。
13、口腔里的牙齿能()食物,舌头能(),唾液可以()食物中的淀粉。
14、老人常说“()”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的消化。
1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粗壮,()发达,()灵活,()增大,()强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