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备课

合集下载

语文部编版二下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语文部编版二下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师生第一次对话: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师生第二次对话: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 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给句子补充提示语。 1、“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 同学们___________地说。 2、“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 ____________地说。 3、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 像。”他________地说。 4、“那么,像什么呢?”“像……五 ……五角星。”他___________地说。
1、我想对作者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 说:________________。 3、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________________。
第八板块——我到底是怎样画杨桃的? 2、用“————”画出你是从哪些句 子里读出我画杨桃时的表现。 小组讨论: “我”知道杨桃的样子吗?从哪句话看 出来的?那为什么还要把它画成五角星 呢?
第四板块——感受嘲笑、体会做法。
第五板块——引导学生抓住“同 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 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 的变化过程,深入体会文章的主 旨。
第六板块——抓住教师的神态 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 诱,再次提升文章的主旨。
第七板块——链接课外,想象拓 展,内化文章的主旨。
岑桑简介: 岑桑,生于1926年,笔名岑桑、端木桥,广东省顺德 人,我国当代著名作家。194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 。1950年参加工作,1985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 主席。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散文集《当你还是一朵花》、《在大海那边》、《岑 桑散文选》,诗集《眼睛和橄榄》等20余种。评论集《美 的追寻》获第二届广东鲁迅文学奖,《岑桑作品选》获首 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等。 岑桑说:“多年来,我一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 人、做事,这是从小时候老师对我的教诲。几十年来在文 学上我自己留下的却只有几行脚印,那些浅浅的脚印为时 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便将不留半点痕迹了。”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雨)你见过什么样的雨?
2、学生自由回答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雨的样子,教师相机总结学生的回答。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欣赏夏季里雷雨的壮丽景色。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同桌互读互评。(媒体出示评价标准:能认真读书,得★;能认真读书,读得准确,得★★;能认真读书,读得准确流利得★★★。)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在创情想象中感受课文的意境。
2、能感受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变化的特征。
教学难点
1、让学生在创情想象中感受课文的意境。
2、能感受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变化的特征。
教具准备
准备挂图
课前预习要求
圈出文中生子并注音,通读课文几遍,把不懂的不会的画出来。
教 学 过 程(通用简案)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围绕: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产生。
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是谁透过窗框在观赏这幅特殊的“画”呢?(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整体分析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办法”,根据这个主题编排了古代寓言故事《寓言二则》,现代学生生活故事《画杨桃》、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每个故事都含有深刻的道理。

故事人文内涵丰富,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多角度思考。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

这是继二年级上册“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延伸和发展,体现了语文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

本单元3篇课文中的人物和角色,在看待事物、解决问题时,有的对,有的错,有的先糊涂后清醒,有的先迷惑后醒悟,学生读后应该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

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谈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或者从故事的不同侧面发散思考,获得不同感受。

该单元另一特色是人物对话较多,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的语气是该单元的重点。

通过读好人物的对话,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单元整体分析《寓言二则》包括两则故事,一则是《亡羊补牢》,另一则是《揠苗助长》。

故事情节简单有趣,语言通俗易懂,分别通过短小的故事把告诉读者深刻的道理。

两则寓言教学时要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把握故事的情节。

《亡羊补牢》中抓住关键词“赶紧、修一修、堵上、后悔”等词语体会养羊人两次丢羊的所思所想,体会他的态度变化。

《揠苗助长》以“揠苗”为线索,抓住关键词“巴望、天天、转来转去”体会农夫的焦急,为下文的“揠苗”做好铺垫。

再扣住“筋疲力尽”“一棵一棵”等词句体会他的迫不及待,最后通过“一边喘气一边说”“长高一大截”体会心中的喜悦,感受拔苗人的可笑。

两则故事学完后,还可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的故事。

寓言故事的道理蕴藏在字里行间,需要强调是课上不能硬性提炼道理,让学生硬说道理。

《画杨桃》讲的是图画课上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

一是老师和同学们态度的对比。

当看到我的画时,同学们是嘲笑的态度,而老师是换位观察,坐在我的座位上审视杨桃。

语文园地五-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语文园地五-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语文园地五-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和课文中的重要词汇,领会文章的基本意思;2.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并在不影响理解的情况下进行必要的朗读表情和语音停顿;3.能够听懂老师的提问,并简要回答;4.能够自觉遵守听讲规则和课堂纪律,提高自身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本次课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的基本意思并提高语音语调。

教学难点:根据学生的听力、语音发音、朗读表现等因素,很难做到真正把握难度所在和掌握提高点。

三、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老师先让学生听一遍课文,并找出自己认为比较难理解和朗读的部分,随后在板书上列出这些部分。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和难点。

接下来,老师讲解一些生字和部首,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拼音和书写。

2.课文讲解老师根据学生的听力能力,分段导读文章,介绍生字、生词、语法、标点等语言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在讲解过程中,老师回答学生的问题,不断引导学生思考阅读策略和思路。

3.课文分析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让学生一段一段地回答问题,尽可能多地理解文章中的词句含义和情感表达。

在这一部分中,老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调整学生心态以及积极参与讨论。

4.课文学习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逐一朗读课文并交换朗读情况,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纠正。

在这个环节,学生可以通过互相交换的方式,相互提供反馈意见,同时也能够学到同学的优点和不足,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5.巩固复习开始对学生进行简短的测验,让学生回答有关本节课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和巩固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

最后,老师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课堂收获,鼓励学生继续在课余时间继续反复朗读练习。

四、教学评价评价能力和价值观不仅能够测试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且也能够支持学生对自己所学的感悟和反思。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可以向学生表达自己对阅读策略的重视,支持学生的发展,同时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的表现。

最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最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主要涉及课文《那些动物的事情》、《呱呱叫》、《萌芽》、《雨的声音》等。

该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描述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感受自然界的美好,提高学生对于生态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分析1.课文分析(1)《那些动物的事情》:作者通过对于不同动物的描述和解读,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动物之间的关系。

同时,文章还提醒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2)《呱呱叫》:文章主要描述了青蛙的生活习性,呼吁学生保护自然环境。

通过对比动物的声音和人的语言,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奥妙。

(3)《萌芽》:文章主要描述了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命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4)《雨的声音》:文章主要描述了雨的声音和韵律,以及对于人和自然的影响。

通过对雨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灵动。

2.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和解决当下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问题。

(2)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和综合分析能力,学会描述物体、现象和事件。

(3)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于生命和自然的热爱。

3.教学方法(1)情境化教学法: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文本中的情感和主题。

(2)阅读教学法:通过给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和阅读能力的掌握。

(3)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或者全班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相互交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4.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对于课文中的生物和自然界的描述和理解。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态保护的意义和方法。

5.教学评估(1)通过考试评估学生的语文知识和阅读能力。

(2)通过作文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课堂听讲和交流评估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三、总结最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通过对动物和自然的描述和解读,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灵动,促进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4小马过河精品教案(集体备课)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4小马过河精品教案(集体备课)

⼈教部编版⼆年级语⽂下册第五单元14⼩马过河精品教案(集体备课)14 ⼩马过河教学⽬标1.认识“棚、驮”等13个⽣字,读准多⾳字“坊”,会写“愿、意”等8个字,正确读写“愿意、麦⼦”等11个词语。

2.分⾓⾊朗读课⽂,能读出恰当的语⽓。

3.能⽤上提供的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4.能根据课⽂内容,简单说说⾃⼰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1.能够准确感知故事内容,简单说说⾃⼰的看法。

2.⽤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1)识字:本课要求会认的14个⽣字,⼤多是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主识字,也可启发学⽣联系学过的形近字进⾏对⽐识记。

⿎励学⽣灵活运⽤学过的⽅法进⾏识记,如,利⽤偏旁认识“挡、试、叹、唉”;结合图⽚识记“棚、蹄”;利⽤动作表演识记“驮”字等。

(2)写字:“伯、该、刻、掉”的左右占位略有不同,可迁移运⽤以前学过的⽅法,让学⽣谈谈写好这些字应注意的要点。

“愿、意、突”等字点画较多,引导学⽣观察点画的不同。

2.朗读教学课⽂对话较多,教学时,应重点指导学⽣分⾓⾊朗读,读出每种⼩动物说话时的不同⼼情和语⽓,由扶到放,创设情境,读悟结合。

3.理解运⽤本课可以按照“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的教学思路展开。

⾸先,引导学⽣结合课题猜测:⼩马为什么要过河呢?以此激发学⽣的阅读期待。

然后,结合故事情节,理解课⽂内容。

接着,可以引导学⽣借助关键词来讲述故事。

最后请学⽣利⽤装饰物将故事演出来。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相关动物头饰。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标1.认识“棚、驮、磨”等13个⽣字,读准多⾳字“坊”,会写“愿、意、麦”3个字。

2.分⾓⾊朗读课⽂,能读出恰当的语⽓。

3.能根据课⽂内容,简单说说⾃⼰的看法。

教学过程板块⼀初读课⽂,⾛进故事1.谈话激趣,引出故事。

(1)孩⼦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师要给⼤家介绍⼀位新朋友,它是谁呢?(课件出⽰⼩马图)(2)今天我们学习⼀篇关于⼩马的课⽂,名字叫《⼩马过河》。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单元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能正确书写。

理解课文内容,会默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表达。

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本单元共有4篇课文,分别是《小毛虫》、《荷叶母亲》、《小鹿和小兔子》、《谁的本领大》。

2. 生字词:本单元的生字词共有30个,包括“毛、虫、荷、叶、兔、鹿、谁、大”等。

3. 语法点:本单元主要的是简单句的句型结构,如“主语+谓语+宾语”。

三、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跟读生字词,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让学生能正确书写。

3. 课文:教师带领学生逐段课文,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句子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4. 口语练:教师设计口语练题,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检查学生的效果。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课后作业、口语表达等方式,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指导和改进。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就是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单元集体备课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备课,用心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一 教材解读——教学要点
分类
课文
口语 交际 语文 园地 五
内容
教学要点
寓言二则 画杨桃 小马过河
1.认识41个生字,会写25个字,会写2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分角色朗读《小马过河》 3.能说出“亡羊补牢” “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课文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看到 “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能用上提供的词语,复述《小马过河》 的故事。
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 提到的几种办法,说说 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 好。
读下面的句子,再联 系生活说说你的体会。
《一封信》 课后题
露西前后写了两封信, 你更喜欢哪一封,和同 学交流。
一 教材解读—— 结构体系
二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寓言 二则
在理解故事内容 的基础上体会寓 意,并联系生活 实际,谈一谈感 想。
四 课时教学——基础阅读课
《寓言二则》+《骄傲的蚊子》
重点 难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 己的话讲述寓言故事。 2.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能联系 学习、 生活实际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 课时教学——基础阅读课
《寓言二则》+《骄傲的蚊子》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办法
——单元主题备课成果展示
目录
教材解读
(二)
教学建议 (四)
(一) 单元整合 (三) 课时教学
一 教材解读——教学内容
人文
办法
主题
一 教材解读——教学内容
课文
寓言二则
画杨桃
办法
图书借阅公约
口语 交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备课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道理篇”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有流传千古的寓言,也有常见的生活小事,还有经典的童话故事,每一篇课文都会让我们产生奇妙而独特的感受,它们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思想。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用养羊人两次丢羊后补牢羊圈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揠苗助长》讲一个人用拔苗的方法帮助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如果如果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达不到目的。

《画杨桃》这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遭到了同学们的讥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告诉大家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不一样。

从而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小马过河》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匹小马两次过河的故事,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有主见,主动实践,并想办法克服困难,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43个生字,会写25个字,正确读写“窟窿、焦急、筋疲力尽、和颜悦色、磨坊”等词语。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4.积累喜欢的词语,抄写和背诵含义深刻的句子。

单元教学重点:1.认识43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正确读写“窟窿、焦急、筋疲力尽、和颜悦色、磨坊”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文章要表达的道理。

3.培养学生观察的方法、表达的能力,初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课时安排:12.寓言二则…………………………………………2课时13.画杨桃………………………………………… 2课时14.小马过河…………………………………………2课时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2课时语文园地五………………………………………… 4课时12 寓言二则教材分析本课由《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则寓言组成。

课文分别勾勒出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而且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感悟词句,了解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错了事一定要及时改正和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成语“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意思。

3.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

难点懂得做错了事一定要及时改正和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师: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文内容的录音或录像。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亡”“牢”等10个生字,会写“钻”“劝”等6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课后练习第二题第一组句子的不同。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道理。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亡”“牢”等10个生字,会写“钻”“劝”等6个生字。

2.理解成语“亡羊补牢”的意思。

难点理解寓言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1.出示“寓言”二字,学生齐读。

师:能说说你读过的寓言是怎样的吗?(“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再出示“二则”二字,学生齐读“寓言二则”,说说“寓方二则”是什么意思。

3.(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学生齐读)4.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丢失;牢:养牲畜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5.现在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6.从这个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文中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

(2)指名读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名5个学生各读一个自然段。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1.本课的生字新词我们都能读准确了,现在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这个人的羊是怎么丢的呢?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小结:那么这部分内容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来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内容告诉我们,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所以养羊人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如何?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紧把窟窿堵上了,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以后,他再也没丢羊。

四、品读评价,体会寓意1.请你评价一下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教师提示:我们不能毫无根据地随便评价他人,对养羊人做出的任何一个评价,都要有根有据,理由充分。

(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描写养羊人语言、心理的句子。

(2)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评价。

3.养羊人由开始的不在乎,到后来的后悔,赶紧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如果你是养羊人,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有满腹话语想对大家说呢?五、明确寓意,延伸拓展1.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2.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谈)3.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六、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亡、牢、钻、劝、丢、告”。

2.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为生字找拼音和词语朋友。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在课后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5.同桌互查,比一比谁写得更规范。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焦、筋、疲、喘、截”5个生字,会写“筋、疲”2个生字;理解“筋疲力尽、明白”2个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揠苗助长》,能在读中悟出寓意。

指出课后练习第二题第二组句子的不同。

3.懂得寓言揭示的道理。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焦、筋、疲、喘、截”5个生字,会写“筋、疲”2个生字。

2.理解成语“揠苗助长”的意思。

难点懂得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1.出示“禾苗”图片,介绍禾苗的生长规律。

(春种、秋收)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有关禾苗的寓言。

(板书:揠苗助长)指名读,齐读。

(强调“揠”“助”“长”的读音)二、初读寓言,认字读词1.自读寓言,圈出“焦、筋、疲、喘、截”5个生字。

2.读一读这5个字,再看看它们在课文中能组成什么词语。

3.指名认读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学习寓言,理解寓意1.检查朗读,了解故事。

(1)指名4人各读一自然段。

(2)完成填空。

出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巴望禾苗____________,就把禾苗________,结果________。

(3)小结并完成填空。

(师相机板书:起因、经过、结果)2.结合内容,理解成语。

现在,你能根据这一段话,说说成语“揠苗助长”的意思吗?特别是要说出“揠”的意思。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3.精读体悟,明白道理。

(1)过渡:同学们说得还不错,但这只是成语字面上的意思,想要知道它深刻的内涵,我们还得深入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中。

接下来,老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或轻读,或默读,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去读,去体会,读后说说你们的感受。

(2)朗读体悟,交流汇报。

4.深化对“揠苗助长”的理解。

(1)现在,你对成语“揠苗助长”有更深刻的理解了吗?你联想到了哪些言简意赅又意思相符的词语?(急于求成、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等)(2)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做过类似“揠苗助长”这样愚蠢的事呢?五、指导写字1.观察田字格中的“筋”“疲”2个生字。

2.说说你的书写建议。

3.教师范写。

指出书写要点:“筋”上小下大;“疲”是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撇要长。

4.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六、梳理板书教学反思13 画杨桃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的是图画课上同学们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

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告诉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

3.朗读并积累一些词语。

【过程与方法】采用朗读体会法、角色体验法让学生在体会、体验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看问题或做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1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

难点懂得看问题或做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教学准备教师: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13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13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

难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同学们喜欢画画吗?谁画得最漂亮?要画得漂亮首先要画得像,要画得像就要做到:一件物品,是什么,就画成什么样。

对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画画的文章。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认读。

教师重点讲解“倒”的读音,“倒”是一个多音字,在本课读“dào”,它还有另一个音“dǎo”。

3.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发现不正确的地方及时纠正)4.课件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读一读。

(指名读,全班齐读)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教师指名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如: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小组交流。

(2)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老师点拨。

(3)小结:课文讲了“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四、学习“画杨桃”这一部分(第1~4自然段)1.默读第1自然段,画出描写“我”观察杨桃和画杨桃的句子。

2.理解“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了什么?3.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