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教考试案例知识点总结

招教考试案例知识点总结
招教考试案例知识点总结

第一板块:新课改

(一)新的教育观----素质教育

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概念: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涵: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二)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3大类,10小条)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案例中,老师可能出现以下行为:不允许学生犯错误、要求学生十全十美、陵节而施,一刀切、说学生没有出息(学习不好的学生)、老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不关注其他方面

万能段:作为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育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案例中老师可能出现以下行为:一套方法培养全部学生、学生是学习机器、你已经是大人了,怎么能犯错呢!万能段:作为老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因材施教,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完整性格的人。)

3、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有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能动性)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学生是责权主体

(案例中老师可能出现以下行为:教师不允许学生发问质疑、不尊重学生的权利、学生就是被管理者、我让你怎么样,你就得怎么样?

万能段:作为老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三)教师观

(1)教师角色变化

①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核心特征) (①教师是学生学

习能力的培养者②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②从教师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④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2)教师行为变化

①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1.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智力发展,发育缓慢,成绩不良有过错,被孤立的,有严

重缺点,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2.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辱骂,训斥嘲笑羞辱,随意当众批评,冷落学生

3.赞赏学生,老师要学会赞赏学生的独特性,取得的微小成绩,努力,善意, 对教科书的

质疑和对自身的超越。

(案例中的老师可能出现以下行为:忽略后进生体罚,讽刺学生, 从不赞美学生等)

②对待教学关系: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③对待自我:新课程强调反思

④对待其他教育者:新课程强调合作

(四)教学观

(1)全面发展的教学观

1.教学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2.教学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

(每一位学生;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

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

程(师生关系:合作伙伴关系)

(3)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共同开发、建设)

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五)评价观

一、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评价内容——仍然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2)评价标准——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

值;

(3)评价方法——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仍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

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

(4)评价主体——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5)评价重心——仍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 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二、现代教育评价的理念是发展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以被评价者的发展为本,重视被评价者的起点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

发展性评价的内涵:

一、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二、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三、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四、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五、注重过程,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六、关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性和人性化发展,实现评价观念的转变。

(六)学习观

(1)自主学习(主体性、能动性)

(2)探究学习(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

(3)合作学习(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第二板块:教师职业道德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1)爱国守法

①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②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③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四认真不负责)

①对工作高度负责

②认真备课上课

③认真批改作业

④认真辅导学生

⑤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核心)

①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②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亦师亦友)

③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全面)

④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

①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②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教书)

③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育人)

④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

①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

②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③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④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⑤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⑥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

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②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第三板块:教育学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遗传————物质前提

环境————提供多种可能

学校教育————主导作用

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性作用

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职业道德素养

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

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

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

热爱学生的要求:(两爱两全两解一情绪)

1、把爱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2、把爱与尊重信任结合起来

3、要全面关怀学生

4、要关爱全体学生

5、理解和宽容学生(给他们改错的机会)

6、解放学生(给学生时间、空间)

7、对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二)知识素养

1、政治理论修养

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

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教师的知识不仅要“专”,而且要“博”)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

5、丰富的实践知识(专家与新手教师的区别)

(三)职业能力素养(二组说我)

1、语言表达能力

2、组织管理能力

3、组织教育教学能力

4、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控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

(四)职业心理健康

师生关系

1、新型师生关系: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2、良好师生关系建立与发展

(1)教师方面(9条)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③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④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⑤发扬教育民主;⑥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⑦正确处理师生矛盾;⑧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⑨加强师德建设,春华师生关系。

(一勾一竖两提高,发热主正要加强)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情况,迅速而正确的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转移话题、转移看问题的角度、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冷处理、让学会说呢过歪打正着、对学生的异常言论或动作进行化解、把尴尬事化作善意的笑谈、在发现疏忽或失误后脑筋急转弯。

万能段:作为教师,面对孩子突然提出的要求,应科学处理课堂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客观性原则

3、有效性原则

4、可接受性原则

5、冷处理原则

教师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具体策略,根据实践经验的总结,一般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1、忽略小而转瞬即逝的问题行为。

2、非言语警示或停顿。

3、适时表扬正确行为。

4、言语提醒、反复提醒。

5、直接提问

6、执行结果,注意慎用批评语与惩罚。

沉着冷静面对,机智果断应对,善于总结完善,公平民主处理

教师期待/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的职业心理)

万能段:作为教师,用该充分发挥教师期待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朝自己所期待的正确方面发展,从正面引导学生、真正做到“多一把尺之衡量,就多一个好学生”。

教学规律/原则/方法

德育规律/原则/方法

教学规律:

间接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发展性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双边性规律: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教育性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原则:

1.思想性(教育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8.量力性原则

涵义及贯彻要求

1.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③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第三次学习;

④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关系;

⑤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3、直观性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贯彻要求: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②将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4、启发性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要求:

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②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

④发扬教学民主。

5.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2)贯彻要求:

①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

②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

③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

④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

6.巩固性原则

概念: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2)贯彻要求:

①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

②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

③通过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来巩固知识。

7.因材施教原则

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2)贯彻要求:

①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②教师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③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

8.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②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教学方法:注入式、启发式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问答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参观法(现场教学)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发现法

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德育规律/原则/方法

德育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3.因材施教原则

4.知行统一原则

5.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6.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原则

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原则

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9.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1.导向性原则: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贯彻要求: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要求:

(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因材施教原则: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贯彻要求:

(1)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

(2)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

(3)注意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4.知行统一原则:在进行德育时,把提高道德认识与培养道德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和谐发展。

贯彻要求:

(1)加强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的思想品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加深认识,增强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

5.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贯彻要求:

(1)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

(2)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3)加强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增强集体的生机和活力。

6.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原则: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贯彻要求:

(1)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

(2)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3)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渝地贯彻到底。

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原则: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贯彻要求:

(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以客观的事实、先进的榜样和表扬鼓励为主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

(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

贯彻要求: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9.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应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贯彻要求:

(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量,使之成为一个分工合作的优化群体;

(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3)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保证对学生影响的连续性、系统性,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循序渐进的持续发展。

德育方法:

说理教育法

榜样示范法

陶冶教育法

实际锻炼法

自我教育法(个人修养法)

品德评价法

角色扮演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方法:注入式(填鸭式)、启发式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问答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参观法(现场教学)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发现法

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练习法

实验法

实习作业法

实践活动法

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欣赏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班级管理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教管结合原则

(3)全员激励原则

(4)全面管理原则

(5)自主参与原则

(6)平行管理原则

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1)确立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定目标、建核心、立秩序、搞活动、树班风)

第四版块:心理学

一、知觉

知觉的规律: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理解性

3.知觉的整体性

4.知觉的恒常性

1.知觉的选择性:面对众多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物分为对象和背景,

并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

2.知觉的理解性:以人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

概括赋予加工的过程。(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3.知觉的整体性: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

属性整合成为统一整体的过程。

4.知觉的恒常性: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

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整体判断离不开部分。(知觉恒常包括:

颜色、亮度、形状、大小、声音。)

二、记忆

1.识记的规律\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1)识记的目的与任务

(2)识记的态度和情绪状态

(3)活动任务的性质

(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5)识记的方法

2.艾宾浩斯遗忘规律

遗忘规律: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剧,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材料的性质

(2)系列位置效应---开头末尾材料记忆效果好

(3)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过度学习达到50%,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时候,学习效果最好。)

(4)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5)识记的方法

(6)时间因素

(7)情绪和动机

三、思维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分散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发散思维的过程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

多种信息的过程。

四、注意

注意的分类:

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注意可以分为:

1.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

3.有意后注意

五、意志品质的培养: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培

养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

2.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自制能力。

3.组织实践活动,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取得意志锻

炼的直接经验。

4.教育学生正确的对待挫折。

5.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6.发挥教师、班集体和榜样的模范作用,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

7.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意志品质:1、意志的自觉性(盲从和独断)

2、意志的果断性(优柔寡断、草率武断)

3、意志的自制性(任性、怯懦)

4、意志的坚韧性(动摇、执拗)

意志品质的培养(简答、论述):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培养

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

2.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自制能力

3.组织实践活动,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

直接经验。

4.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

5.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6.发挥教师、班集体和榜样的模范作用,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

7.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气质:

(一)类型

(1)胆汁质:精力旺盛、粗枝大叶、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兴奋而热烈性)

(2)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为特征。(注意力不集中)

(3)黏液质: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安静型)

(4)抑郁质:敏锐、稳重、办事稳妥可靠,做事坚定,能克服困难、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为特征。(多愁善感)

(二)教师了解学生气质类型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

①对胆汁质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但这些学生不宜轻易激怒,

对其严厉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自制力,坚持到底的精神,豪放、勇于

进取的人格品质。

②对多血质的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提醒,对其缺点严厉

批评。教师应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防止其见异

思迁,创造条件,多给他们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朝气蓬勃、足智多谋的

优点。

③对黏液质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让他们有考虑和做出反应

的足够时间,培养其生气勃勃的精神、热情开朗的个性和以诚待人、工作

踏实、顽强的优点。

④对抑郁质的学生,则应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对其多关心、爱护,不宜在

公开场合下指责,不宜过于严厉的批评,培养他们亲切、友好、善于交往、

富有自信的精神,培养其敏感、机智、认真、细致、高自尊的优点。

需要

成败归因理论

启示:一般来说,无论优等生还是差等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能够更加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改变学生不正确的归因,提高学习动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努力归因”,无论成败或失败,都归因于努力与否的结果,因为学生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努力与否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习困难或者成绩不佳时,一般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降低将来会取得成功的期望。“现实归因”,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现实归因,以帮助学生分析出除努力这个因素外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还有智力、学习方法、家庭环境,教师等因素,这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学习成绩,并尽力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自信心,这种归因训练的好处在于学生作“努力归因”时又联系现实,在做“现实归因”又强调努力!

第五板块:教育心理学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算阶段(0岁-2岁)

客体永久性(9个月-12个月)

2、前运算阶段(2岁-7岁)

(1)泛灵论

(2)自我为中心“三山实验”

(3)思维的不可逆和不守恒

3、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

2、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消退、惩罚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

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该是观察学习,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个主要途径,它避免尝试错误和暗

中探索的过程,从而缩短了学习进程。

直接强化

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

三、学习动机

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

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2)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3)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呈倒U型曲线。

学习效果反作用于学习动机。所学的知识增多,学习成就的取得就可以进一步增

加学生好奇心、求知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习动机。

四、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内化性原则

3.特定性原则——因材施教

4.生成性原则

5.有效监控原则

6.个人效能感原则

(煮花生,特有效)

五、迁移

1.迁移的分类

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

顺迁移、逆迁移

2.促进迁移的教学

①.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

②合理编排教学方式,促进迁移

③.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迁移意识

④.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六、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

1.问题情境: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

2.定势与功能固着

定势对问题解决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3.原型启发

4.已有知识经验

5.情绪与动机

此外,个体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以及问题的特点等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七、创造性的培养

1、培养创造性认知能力:知识、思维

2、主义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创设有利用创造性产生的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改革考试制度和内容;)

4、培养创造性的教师队伍

第六版块:教育法律法规

(一)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主体

客体

内容

(二)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

行政法律责任

民事法律责任

刑事法律责任

违宪责任

(三)教师违法(侵权)行为的预防

(一)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

(二)侵犯学生的人身权

(三)侵犯学生的财产权

(四)侵犯学生的著作权

(五)不作为违法侵权

(四)、教师违法(侵权)行为的主要法律责任。

(一)教师违法侵权行为

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两个要件(主观上的

“故意”,客观上的后果)。

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二)教师的法律责任。

1、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解聘。(执行机

构)(行政责任)

解除岗位聘任合同,另作他用。

解除教师聘任合同,另谋职业(开除公职)

2、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人民法院追究刑事责任。(刑事责任)

3、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民事责任)

法律法规类

一、相关法律法规(红皮书)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4.《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二、教师违法行为的主要类型及其表现

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人身权、隐私权、财产权、著作权、不作为违法侵权

教育法:

我国教育领域的基本法

规定了各界:学校、社会、教师、学生在面对教育事业时的权利和义务

义务教育法:

规定了9年义务教育实施的细节:如入学年限、由国家/学校/社会各界保障实施等

教师法:

主要用来保障教师的权利,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未成年人保护法:

保障未满18周岁公民的合法权益,界定了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要求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界定了处理学生伤害事故时学校的责任:

学校对学生有教育保护责任、按照过错责任制承担责任

第九条【学校承担事故责任的具体情形】

(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五)学校知道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疾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六)学校违反有关规定,组织或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适宜未成年人参加的劳动、体育运动或其他活动的;

(七)学生有特异体质或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知道或应该知道,但未予以必要注意的;

(八)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受到伤害,学校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九)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

(十)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

(十一)对未成年学生擅自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信息,学校发现或者知道,但未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导致未成年学生因脱离监护人的保护而发生伤害的。

第十条【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承担事故责任的具体情形】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由于过错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学生或者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学校的;

(四)未成年学生的身体状况行为情绪等有异常情况监护人知道或者已被学校告知,但未履行相应监护职责的。

最新河南特岗招教考试大题知识点总结

河南特岗招教考试大题知识点总结 一、教师任务: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素养:(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a.依法执教,严谨治教;b.爱岗敬业,廉洁从教);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a.相互支持、相互配合;b.严于律己,宽以待人;c.弘扬正气,摒弃陋习);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修养a.高度自觉,自我监控;b.身教重于言教);(二)教师的知识素养:1.政治理论修养;2.精神的学科专业知识;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三)教师的能力素养:1.语言表达能力;2.教育教学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四)职业心理健康:1.高尚的师德;2.愉悦的情感;3.良好的人机关系;4.健康的人格。 三、学生的特点: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向师性);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四、现代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a.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b.学生是学习的主体;c.学生是责权主体)。 五、师生关系类型:1.专制型师生关系;2.放任型师生关系;3.民主型师生关系(理想的师生关系类型)。 六、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 七、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一)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5.发扬教育民主;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二)学生应作的努力:1.正确认识自己,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规范自己的行为;2.正确认识老师,积极与老师沟通;(三)最后还应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加强学风教育等方面努力。 八、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1.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热点;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3.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3.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4.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三)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1.知识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2.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3.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4.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四)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2.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 3.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九、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1.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8.量力性原则。 十.常用的教学方法:(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1.演示法;2.参观法;(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1.练习法;2.实验法; 3.实习作业法; 4.实践活动法;(四)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发现法;(五)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1.欣赏教学法;2.情境教学法。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

从对某幼儿园大、中班幼儿的调查来看,中班80%的幼儿、大班98%的幼儿都喜欢教师始终面带笑容。这种情绪时时感染着幼儿,使幼儿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心情放松,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与信任感。 结合材料,试分析如何建立良好师幼关系。(广西) (1)帮助幼儿适应环境的变化,消除分离焦虑; (2)积极主动地与幼儿交往; (3)对幼儿和幼儿的活动真正关注并感兴趣; (4)理解与宽容地对待幼儿的错误; (5)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6)帮助幼儿摆脱不良行为习惯。 一个炎热的夏天,张某工作很忙,特地给3岁的儿子买了一个玩具让他玩。张某忙完家务,给孩子准备洗澡水,叫儿子洗澡。连喊几遍,孩子说:“爸爸,我不洗澡,我没空。”爸爸给他讲道理,他却说:“不,我偏不。”张某生气了,一把抢过玩具,强行把孩子按入浴池。可是趁张某拿肥皂的时候,孩子跑走了。张某气不过,抓着孩子狠揍了两下屁股,接着强行给他洗澡。孩子大哭大闹…… 结合案例,分析此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福建) 幼儿此阶段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其表现出以下心理特点: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2)爱模仿; (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李先生的儿子今年3岁,名叫浩浩,刚上幼儿园不到三周。最近,李先生发现浩浩回家后不是埋头不语、就是大喊大叫,一提起幼儿园就万分恐惧,对任何人都不理不睬,有时候还大小便失禁。一天,浩浩要小便的时候,李先生帮他脱下裤子,竟然发现浩浩大腿两边各有几块青紫,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其中有一处深深的、特别明显的指甲印…… 结合案例,谈谈你对教师体罚行为的看法。(湖北) 体罚是指教师以暴力的方法或以暴力相威胁,或以其他强制性手段,侵害学生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的侵权行为。 教师体罚幼儿,无论从法律还是道德上都是不允许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对未成年幼儿和儿童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实施细则第42条进一步指出:“对体罚幼儿情节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为避免出现教师体罚幼儿的行为,必须从立法、执法、监督,以及学校、家庭、社会,教师、家长、幼儿等多方面入手,保证幼儿的合法权益。 琪琪和表姐小薇差半岁,同时上了幼儿园小班。由于小薇的爸爸妈妈工作忙,不久她被送到镇上的奶奶家。小镇幼儿园的老师非常强调知识学习。一年后,小薇已经能认识许多字了,而琪琪却整天沉浸在游戏中,几乎不用学习,一个字也不认得。琪琪的爸爸妈妈开始为此担心,害怕幼儿园这样的教学会影响琪琪今后的学习。 结合案例,分析游戏活动在幼儿园活动中的价值。 (1)促进幼儿体力的发展; (2)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3)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总结资料整理

人物、著作、主张 1.利托尔若(法,社会学家)、沛西*能(英,教育学家),“生物起源说”(教育是 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标志着在教育起源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否认社会属性,不科学。P6 2.孟禄(美,教育学家),“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 识的模仿)。否认社会属性,不科学。P6 3.苏格拉底,“产婆术”或“苏格拉底法”或“问答式教学法”。(后人概括为四部 分:讽刺“助产术”,归纳,定义)P20 4.柏拉图,《理想国》,培养的最高目标: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P20 5.亚里士多德,①《政治学》,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P20②《论 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P250 6.昆体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 育家 P21 ②《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 早的教育著作,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③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一些阐释,这是班级授课 制思想的萌芽 7.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P161 主要教学观点:①教育目的:为人的永生做准备,又有现实目的。 P21 ②“泛智”教育:普及教育的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

切人。” ③教育适应自然:该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性的指导性原则。 ④学制系统:分别四个时期。 ⑤教学原则:提出并论述了直观性P152、系统性P153、 量力性、巩固性P154和自觉性等。 7.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①《爱弥儿》《忏悔录》;P21 ②“教育上的哥白尼”; ③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 ④个人本位论P56(关于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⑤儿童(学生)中心论(杜威,师生关系两种对立的观点)P100 主要观点:①教育的任务:使学生“归于自然”,这是其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 ②把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划分四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青春期。 9.康德(德,哲学家,唯心主义),①理性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倡导者和践行者; ②《康德论教育》,认为自由式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③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 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之一,最早的教育学课程——哥尼斯堡大学1774年。P22 10.特拉普(德,教育家)——最早的教育学教授。1779年,哈勒大学。P22 11.裴斯泰洛奇(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家),《林哈德与葛笃德》 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P22 ②要素教育论是他教学理论体系的重心;

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集锦

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集锦一 。 案例1:“不是果敢,是残忍。”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案例2: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 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案例3:会了,可以“不听”。 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我听了气不一打处来,“你┉┉”竟一时语塞,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 问题: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我认为课堂上提倡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进他们,深入其中,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记忆口诀

记忆口诀,教育综合知识轻松 学 ?常用徳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性原则(循循善诱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4 )教育得一致性与连贯性 (5)因材施教 (6)课堂与生活相结合 (7)长善救失 (8)灵活施教 (9)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记忆口诀1 一连营(因)长,双导三结合 ?导向性原则得贯彻要求13 (1)坚定正确得政治方向。 (2)德育U标必须符合新时期得方针政策与总任务得要求。 (3)要把德育得理想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 记忆口诀2 政治U标要实现?疏导原则得贯彻要求 (1 )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记忆口诀3 手表(表扬)因(因势利导)为很正(正面教育)'所以被盗(讲道理)了。 ??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得贯彻要求 (1)爱护、尊重与信赖学生。 (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得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与严宽适度。 (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得要求要认真执行。 记忆口诀4 提要求:尊(尊重)旨(执行)。

?长善救失原则得贯彻要求 (1)要“一分为二〃地瞧待学生。 (2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记忆口诀5 一(一分为二)个人发(发扬)自(自我教育)肺腑。?说服法得基本要求 13⑴明确U得性 (2)S有知识性、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记忆口诀6 木(山织时代 ?一堂好课得标准⑴U标明确 (2)重点突出 (3)内容正确 (4)方法得当 < 5 )表达清晰 (6)组织严密 (7)气氛热烈记忆口诀7 标点内方表演(严)热烈 ?直观性教学原则得贯彻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与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记忆口诀8 植(直观)入宣(选择)讲(讲解)语(语言)

个案社会工作实用案例分析.docx

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主背景: 李某,女,今年18 岁,初中文化程度,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喜欢独处。初一下半学期 开始就经常称头晕,不去上课,可经医生检查一切正常。初三勉强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跨入校 门。平时一个人呆在家里看电视,比较喜欢卡通片,也照着漫画书上画漫画玩,可画得不怎么 样,也从不敢把自己的画给别人看。父亲平时工作忙,无暇顾及她,母亲经常要去照顾外婆, 与案主交谈的机会也比较少。因案主读书成绩比较差,父母也就对她没什么期望,认为 女孩子书读不好就让她呆在家里,将来嫁人算了。母亲平时常常用“你不行的”、“你不会的”等言语对案主做家务事予以评价。案主初中毕业后不再上学,父母怕她到外面学坏,也不让她出去结交同伴,使她更加孤独。居委会人员也反映案主特别敏感,只要她看见别人聚在一起讲话,就会认为是在讲她,为此还和邻居发生过矛盾。对于邻居的同龄人,她总是以 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拒绝与其交往,也从不肯参加社区活动。最近母亲发觉案主越来越不愿意与 人交往,就托熟人帮她介绍了一份简单的工作,想让她去社会上历练历练,可她做了两天就不肯去了,母亲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所以就来求助社会工作者希望得到帮助。 个案分析: 案主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1)性格问题( 2)人际沟通问题( 3)自我认同问题( 4)家庭问题 工作目标: ( 1)提高沟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2)改善案主的生活环境,恢复和提高案主的自信心( 3)树立其对自我的成功认同感,从而增强案主的自我实现和满足感。 工作原理: ( 1)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2)“人在情境中”理论(3)人本治疗模式的理论( 4)现实治疗法的理论 工作方案: ⒈ 首先,工作员登门上访与案主母亲和案主进行初次见面,并和案主母亲及案主会谈。此 次会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案主母亲和案主双方来了解案主求助的动机,尽可能的找出案主当前所面临的心理困扰,作出是否需要给与帮助的决定。在会谈过程中,一方面工作员通过以一种轻松、愉悦的谈话方式,大致了解案主个人的基本信息、家庭的基本情况及其所面临的 困难,以确定是否可以结案,另一方面要向案主坦诚介绍工作员自我的身份、机构的设置及服务内容,以尽量减轻案主的疑虑和敏感度。 ⒉再通过展开一到二次的访谈与案主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其主要目的在于使案主相信工作 者的能力,同意接受工作者提供的服务,即取得案主的信任。并同案主一起协商制定具体的 治疗计划,签订服务协议,其中涉及到澄清服务的方法、服务的性质、服务的目标,明确案 主、工作者、机构各自享有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 成效评估: 本次服务计划综合考虑到案主的心理需求及其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完整版)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汇总.doc

案例分析汇总liujinhua 刘金花 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汇总 [案例 1]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 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参考答案 ]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 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 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 意义识记。 [案例2]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 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 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案例 3]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 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 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 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参考答案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 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 案例 4]“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 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 “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 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 ]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 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 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案例 5]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 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参考答案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 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高频考点

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表现有哪些?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7、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关系?/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P27 答:1.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①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速度和规模。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结构变化。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容和手段。②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①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受教育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容。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人才。教育可以促进。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与精神文化的相互关系。①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②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③学校文化。Ⅰ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质形态,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Ⅱ学校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Ⅲ学校制度文化(规文化)主要指保证学校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 9、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教育启示?P89 答:①顺序性,遵循有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有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②阶段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分阶段教学。③不平衡性,要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④互补性,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⑤个别差异性,要注意对个体实施因材施教。 我国的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方面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素质教育的基本涵: 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1、社会政治制度。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3、人口发展状况。4、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5、本国学制发展历史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纲要及工作方针: 教师的职业素养。1、道德素养。①对待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②对待学生:热爱学生。③对待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精神。④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2、知识素养。①政治理论素养。②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③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3、能力素养。①语言表达能力。②教育教学能力。③组织管理能力。④自我

个案社会工作考试重点川师大

名词解释: 1、转介:是指对本机构不能提供服务的个案,经过一连串的专业服务机构,转送到其他服务机构P96 2、转案:是指社会工作者将本机构接受服务的案主转由本机构的其他社会工作者继续提供服务的过程P97 3、结案:是指社会工作者为终止和案主的专业关系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P115 4、接纳:是指在双方交流与沟通时,社会工作者持有不作任何判断的态度P130 5、情感转移:是指案主将早年情绪生活经验里对某一个特定的个人(通常是父母,但并不一定)的特殊感受或反应,投射到社会工作者身上P139 6、非现实性反应(反情感转移):即社会工作者将以往的经历及与他人的关系中产生的感受和情感转移到案主身上P141 7、实际干预:是指工作者采取各种强烈的措施直接干涉案主生活的行动P186 8、危机调试:是指对危机状态下的个人、家庭或团体提供一种短期治疗或调适的过程P194 9、泛暴疗法(快速疗法):是指让案主想象地或真实地大量面对引起他的恐惧或焦虑的刺激,直至他最后习惯于这些刺激为止P218 10、自我概念:是人本治疗模式的一个核心概念,自我概念是人在内心深处关于自己的形象,是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P230 11、三角缠:是指通过第三方来实现双方互动P288 单选: 1、个案社会工作本质上的助人自助性P15 2、哲学(价值)和知识被社会工作界视为两个重要和最优先的基石P25 3、社会工作学院教授塔夫和罗宾逊提出“机构功能”和“助人过程”这一概念而得名P56 4、功能派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是兰克提出的自我心理学P56 5、社会学习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P62 6、1994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正式成立P77 7、病原诊断,通常是分析案主人格形成的历史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P106 8、联系人,是指社会工作者充当联系案主和社区各种资源的纽带P113 9、使能者(使其恢复能力),是指社会工作者协助案主发掘自身的能力或资源,使案主自身产生改变,以完成协议中所规定的任务P113 10、辩护人,社会工作者代表案主和某人或某一群体进行交涉,以解决案主面临的问题P114 11、社会工作者常常需要到案主的家庭、学校、单位或所在社区拜访有关人员,这种专业性的访问称作个案工作的访视,最早出现的访视是家庭访视P162 12、个案工作以文字记录为记录的主要方法和手段P166 13、个人早年未被满足的欲望或情绪需要或冲突,仍藏在个人的无意识中P178 14、间接治疗以环境改善技术为主,(p184)以工作者对案主的指导性强弱为标准,从弱到强共有五个直接影响的技术。强调、提议、忠告、坚持、实际干预P185 15、卡布罗被称为“现代危机之父”P193 16、消除法,当某行为出现后便扣除原有的奖励刺激,以减弱或除去不理想的行为P215 17、现实治疗法认为,人的内在的“成长动力”和“健康动力”导致人产生一种“自我认同的需求”P242

招教考试案例知识点总结

第一板块:新课改 (一)新的教育观----素质教育 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概念: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涵: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二)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3大类,10小条)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案例中,老师可能出现以下行为:不允许学生犯错误、要求学生十全十美、陵节而施,一刀切、说学生没有出息(学习不好的学生)、老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不关注其他方面 万能段:作为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育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案例中老师可能出现以下行为:一套方法培养全部学生、学生是学习机器、你已经是大人了,怎么能犯错呢!万能段:作为老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因材施教,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完整性格的人。) 3、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有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能动性)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学生是责权主体 (案例中老师可能出现以下行为:教师不允许学生发问质疑、不尊重学生的权利、学生就是被管理者、我让你怎么样,你就得怎么样? 万能段:作为老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三)教师观 (1)教师角色变化 ①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核心特征) (①教师是学生学 习能力的培养者②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②从教师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④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2)教师行为变化 ①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1.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智力发展,发育缓慢,成绩不良有过错,被孤立的,有严 重缺点,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2.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辱骂,训斥嘲笑羞辱,随意当众批评,冷落学生

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汇总

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汇总 [案例1]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参考答案]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2]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案例3]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参考答案]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4]“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案例5]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参考答案]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招教考试知识点

招教考试知识点 【篇一:招教考试知识点】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 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 (删订六经) 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 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 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 观点是(荀子) 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 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 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 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 里斯多德) 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这部著作是后 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 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大教学论) 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

个案社会工作考试重点全归纳川师大自考

一、名词解释 1、 个案社会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方式,运用有关人和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对 个人或家庭提供心理调整和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 P6 2、 转案:是指社会工作者将本机构接受服务的案主转由本机构的其他社会工作者继续提供服务的过程。 P97 3、 非直接式会谈:即案主的自我陈述。这是资料收集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允许案主以自己的方式、步骤讲述自己 的故事。P102 4、 直接式会谈:是指社会工作者事先准备好一系列的问题表,从开始提问到最后结束都严格地按照既定的步骤进行, 这样问题就不会岀现遗漏。 P103 5、 观察:是对资料的直接感知与记录。 P103 6、 非参与观察:是指社会工作者完全以局外人的身份观察案主的活动。 P103 7、 结案:是指社会工作者为终止和案主的专业关系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 P115 8、 联系人:是指社会工作者充当联系案主和社区各种资源的纽带。 P113 9、 使能者:是指社会工作者协助案主发掘自身的能力或资源, 使案主自身产生改变, 以完成协议中所规定的任务。 P113 10、 个案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社会工作者和案主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工作关系,它通过双方内心感受与情绪的动态 交互反应,从而协助案主解决问题,提高案主的个人能力。 P124 11、 接纳:是指在双方交流与沟通时,社会工作者持有不作任何判断的态度。 P130 12、 期望:是指一种预期或希望,希望自己的行为付岀(通常为爱的表示)能够得到某种形式的行为反应。 P131 13、 同感:也叫同理心,是准确地感知他人内在的参考架构和一直持续的情绪要素,好像是他人,但没有失去“好像” 这种情况。P133 14、 真诚是指工作者在和案主建立的专业关系中一直保持着开放和诚实的态度。 P133 15、 一致:则指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的真实的自我价值观,与案主沟通的内容和行为举止要保持一致。 P133 16、 情感转移:又称转移反应,是指案主将早年情绪生活经验里对某一个特定的个人(通常是父母,但并不一定)的 特殊感受或反应,投射到社会工作者身上,把他当作案主早年情绪生活经验中的某一特定个人一样看待。 P139 17、 反情感转移:社会工作者将以往的经历及与他人的关系中产生的感受和情感转移到案主身上。 P141 18、 沟通:是双方当事人(一个或多个)借助语言或非语言符号彼此互相交换观念、感受、态度、资料、情感等内容 的双向互动过程。P148 19、 个案工作的访视:在个案社会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了解案主的有关情况,社会工作者常常需要到案主的家庭、 学校、单位或所在社区拜访有关人员,这种专业性的访问称作个案工作的访视。 P162 20、 人在情境理论:该理论认为个案社会工作是关于人的工作, 应注重于研究案主的环境及社会环境间各要素的关系, 即人 在情境。P176 21、反映沟通动力技术:又称反映讨论。是指运用评语、提问和解释等技术来探讨案主的处境和心态的过程。 22、 危机调适:是指对危机状态下的个人、家庭或团体提供一种短期治疗或调适的过程。 23、 正增强法:在某行为发生之后给予奖励性刺激,以增强或维持某一理想的行为。 24、 示范法:又称观察学习、模仿学习。是以某人或某团体的行为作为一种刺激(示范) 度,并采取相类似的行为。 P219 25、 自我实现:是指对天赋、能力、潜力等的充分开拓和利用。 P230 26、 自我概念:是人在内心深处关于自己的形象,是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P230 27、比较中心:这是一个由个人对外部环境的认识和由心理需求而产生的理想图象之间加以比较的场所。 P246 28、 拒绝放弃:是指即使在案主主动希望工作者放弃努力时, 仍然不放弃,仍然对案主改变自己的能力抱有信心。 P254 29、 次系统:在家庭系统中,根据功能、世代的不同分成若干个较小的单位,叫做次系统。 30、 边界:家庭作为一个系统有其自身的界线,使它与周围的环境区别开来。 31、 家庭系统的弹性:是指家庭的适应与转变能力。 P294 32、 家庭重塑:它是运用戏剧的形式把个人的家庭生活史重演岀来,使案主可以认识过去一直影响着他的某些家庭经 验。P318 33、 自我环:即工作者利用戏剧的形式去帮助个人认识和整合自我的不同部分。 P319 P187 P194 P214 ,使案主接受近似的想法和态

教师招聘考试_案例分析汇总

1、前不久,我在xx学校见到一位教师给一名学生脖子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数学23分,语文46分”。这个学生耷拉着脑袋,满眼泪花。你的感触是什么?请从教师职业道德和义务方面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 回答此题,首先应表明态度,你对这位教师的行为是支持还是反对。其次结合实例从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分析:教师对学生要真心热爱。1.教师要对学生亲切关怀,做学生的知心朋友,2.教师要对学生的爱要做到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统一,3.教师热爱学生,要做到公正无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差生、落后生。再从教师的义务方面分析:教师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以此来对照这位教师的所做所为。 2、李某有一女李霞14岁, 系农村某镇初中二年级学生。李某认为女孩上学无用,还不如早下来赚钱,遂于2003年暑假将李霞送到邻镇一个体户处打工。开学一周后,学校老师、领导、村干部多次上门家访,李某拒不说明其去向,有时还恶语相报:“孩子读不读书是咱们自家的事,你们不要狗咬耗子——多管闲事。”请问:⑴该案例中有没有违法行为?⑵违反了什么法律规定?⑶违法主体是谁? ⑷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1)有违法行为。 (2)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第11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9条、第28条等规定。 (3)李某及个体户。 (4)《义务教育法》第15条规定,除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以外,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入学。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组织或者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停止招用;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罚款、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9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由劳动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执照。 3、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

个案社会工作考试参考资料

1、个案工作的定义 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的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2、个案工作的含义: 1.是个别化的社会工作方法 2基本价值理念是尊重个性,承认人的价值和独特性 3个案工作融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于一身 4服务对象是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 5个案工作需要动用资源 6个案工作能够同时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3、个案工作与心理咨询的区别: 1问题的范围:是否局限在心理问题 2对心理问题的探究深度:浅、深(个案工作理论模式中不强调精神分析理论) 3关注点:问题成因与服务方案--个人还是环境 4工作方式:咨询室、走出个案工作室 5是否关注到社会政策、制度是否公平、合理 4、个案工作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差异: 1理念:助人与服务;教育与改造;价值是否中立 2关系是否平等:平等;不平等 3关注问题的层面:心理;意识形态、政治态度 5、个案工作的目标层次:三个 1.解决案主面对的现实问题,排除情绪困扰(短期\具体目标) 2.帮助案主恢复自助能力(中期) 3.发挥潜能、完善人格、趋向自我实现(终极) 6、玛丽·里士满:1917年《社会诊断》与1922年《何谓社会个案工作》 《社会诊断》:总结、概括个案工作的个别化、案主自决原则,并强调社会环境的重要性。第一次将社会个案工作作为一种独立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理论发热概括和总结,使之成为独立,可以指导实践并作为学校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 7个案工作的哲学基础 西方哲学基础 1.人道主义2.实证主义3.乌托邦思想4.新教伦理5社会福利思想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1儒家:强调道德、三纲五常2道家:和谐、自由3佛家:博爱 8、个案工作的价值是一套有关人类福利、公平、公正、尊严等发面的理念思想。 9、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 1.人的价值与尊严是与生俱来的。 2.每个人的独特性与个别性都应该被尊重。 3.人有获得资源以解决问题并发展潜能的权利。 4.人在适当的资源状况下,均有改变和成长的能力。 10、伦理守则关键性伦理 1、保密:个案工作者对案主所告知的私事或资料有保守秘密的职责与义务。 2、案主自决:案主有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权利。 3、知后同意:某些服务需案主同意后才能提供。 4、保有专业界限:个案工作者与案主不能有双重或多重的关系。 11.、伦理困境 1保密与泄密2自我决定与父权主义3专业界线与利益冲突4专业价值与个人价值 伦理抉择原则1 预防对生命及健康的伤害优先于揭露保密资料的伤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