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复习资料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文学部分)深刻复习提纲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文学部分)复习提纲一、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况1、20世纪中国文学分为三个阶段:1900——1916年,中国近代文学后期1917——1949年,中国现代文学阶段1949——现在,中国当代文学阶段2、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及其主要特点:A、1917——1926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1917——1926)。
通常又叫做“五四”时期的文学,它是现代文学开拓与奠基的阶段。
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学文学奠基人及现代文学奠基作,都出现在这一阶段,这一时期文学的特征是:从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发展。
B、1927年——1936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第二个十年。
这一阶段以茅盾、丁玲、巴金、沈从文等作家的创作为代表,是现代文学发展成熟的阶段。
C、1937年——1949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第三个十年。
这一阶段的重要特点是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对文学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代表作家有张爱玲、钱中书、赵树理等。
3、中国现代文学的根本特点:☐现代文学与近代文学、古代文学的冲突与承传☐中外文学的相互交融☐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第一章(1900-1916)1、“诗界革命”与梁启超和黄遵宪1)梁启超的生平与代表作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人称任公,号饮冰子,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
梁启超著有《饮冰室文集》。
2)“诗界革命”的发生、发展、基本内容和意义。
2、黄遵宪的诗歌主张及其创作1)黄遵宪的生平与代表作黄遵宪(1848~1905),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
善写诗,主张写诗“不名一格,不专一体”。
“我手写我口”,对旧体诗进行改革。
著有《人境访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2)黄遵宪的诗歌主张☐“我手写我口”☐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
☐反对“泥古”。
3)黄遵宪的诗歌创作及特点:他喜欢以新事物、新观念入诗,却能把这些新事物、新观念化为自己独特的印象和感觉。
现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在20世纪中国社会痛苦焦虑、忧患不断的历史进程中,贯穿着一个“走向现代化”的总主题。
这必然会深刻影响到“中国现代文学”(1919~1949)的基本面貌和走势,赋予它现代化的文化内涵及其历史性格。
◆最初力倡文学现代化的,是陈独秀和胡适。
把文学启蒙思潮中的“现代化”内涵继续扩充并极大地深化了的,是鲁迅和周作人。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 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2、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3、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4、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5、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创造社1、 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2、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3、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鲁迅的三个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以“立人”为核心的现代化思考,是鲁迅其别与其他思想家的极其重要所在◆鲁迅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化的深刻自觉。
◆鲁迅对现代文学的贡献(鲁迅出现的意义)1、他卓越而不间断的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多种崭新样式,并使其一一趋于成熟。
(小说《呐喊》《故事新编》、杂文《坟》第一本杂文集、随感录、散文《野草》《朝花夕拾》)2、鲁迅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定了现实的战斗精神和现实的反抗意识的优秀传统。
从文学的语境中发出生存的战叫,从根本意义上反抗人类的生存困境。
3、鲁迅热情呼唤现代化的同时,从一开始就保持了对现代化的疑虑和警戒,意识到现代化可能在中国产生的各种假象、变体和负面效应,这种充满辩证的深刻思想,在五四以后漫长的岁月中,被历史实践一再证明其精辟的预见性和对中国现代化道路久远的指导性。
10-1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十章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一)第十章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发展过程和基本特点这一章论述除前苏联文学以外的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继续和发展。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形成有史以来最壮阔的文学潮流,它的影响极为深远。
这一成功的创作经验必然为许多作家所接受。
他们当中有不少是跨世纪作家,深受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等大作家的启发和影响。
20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家接受了前辈们的批判精神、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和塑造典型人物等最基本的创作方法。
同时他们并不固步自封,也接受新时期涌现的文学流派的新手法,以丰富传统的现实主义。
他们在20世纪上半叶的文坛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50年代,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出现不同程度的衰落趋势。
欧美现实主义作家感到的困惑是:欧美资本主义社会从这时起再一次获得了经济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平由于福利的提高得到了相应的改善,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条件,这种局面已迥然不同于19世纪的社会状况,他们对一片升平景象感到茫然和惶惑,认为19世纪现实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意识已经过时。
揭露性和批判性的消退,造成了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暂时衰落。
大约从70年代开始,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又出现复兴的端倪,即所谓回归现象。
及至80年代,有的现代派作家甚至也采用了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来写作。
这种现象对现实主义本身无疑是一种激励。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20世纪上半期的拉美,现实主义文学获得了迅速发展,其特点是注意本地区的自然特色和文化传统,总体上可分为革命文学、大地小说和印第安小说。
它们为下半叶的“文学爆炸”奠定了基础。
综观20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人们发现,现实主义文学的生命力是强大的。
可是,如果抛弃了它的优良传统,即批判性、反映现实的真实性和广阔性、塑造典型人物的艺术手法等等,而过多地吸取现代主义的艺术方法,那就会造成自身的衰微,乃至不成其为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为尊严、荣誉而拼搏的 “硬汉”形象
5、《乞力马扎罗的雪》:最成功的意识流手法短篇小说。
二、代表作《老人与海》
4、阿瑟·密勒:著名剧作家;《推销员之死》 5、斯坦贝克(196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愤怒的葡萄》 6、欧·亨利: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西方三大短篇小说王之一。“美国的莫泊桑” 《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警察与赞美诗》
巧于构思,情节曲折的“欧·亨利”笔法。 7、杰克·伦敦(“美国的高尔基”) “北方故事”短篇小说《热爱生命》;
1、罗曼·罗兰二十世纪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欧罗巴的良心” 第一部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获1913年度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和1915年度
诺贝尔文学奖。
2、法朗士:1921年法朗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纪德《伪币制造者》:揭露社会生活中的虚伪;采用“连环套”结构 4、马丁·杜伽尔 “长河小说”《蒂博一家》:1937年获诺奖 5、莫里亚克:《爱的荒漠》、《盘缠在一起的毒蛇》(又译为《蝮蛇结》),1952年 获诺奖
萨克自身的矛盾性决定了葛利高里的迷惘,具有政治性的战争让他迷惑。他是千百万在
红军和白军犹豫不决的哥萨克的缩影。他始终无法理解什么是革命,一切在他眼中都是 杀戮和对他渴望的茅屋、土地的安宁破坏。
外在原因:内心的善良与对生命的尊重让他痛恨杀人但现实又迫使他不得不杀人。葛利
高里始终处于内心的矛盾与斗争中:他厌恶白军的腐朽反动,又对红军的过激行为不能
(二)艺术特色:
1、成功塑造了典型人物形象。 结合革命发展、群众觉醒塑造主人公形象;使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二、 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
象征主义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出法国,在欧美广泛流行,继而在20世纪20—40年代形成具 有国际性影响的后期象征主义流派。后期象征主义继承并发展了前期象征主义的传统,使象征主义 更趋完美,内涵更深广,更富有现代主义的特征。它仍然坚持以象征暗示的方法表现内心“最高的 真实”,反对过多强调主观精神的自由与无限,以至于走向过分抽象化,也反对过于强调客观事物 的形象、具体而走向平淡无意蕴,同时又反对前期象征主义的隐晦艰深,主张情与理、主观与客观、 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后期象征主义跳出个人情感的小圈子,努力表现社 会的与时代的总体精神。 表现主义于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而后蔓延到欧美各国,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表现主义文学善于透过事物的外层表象,展现内在的本质,从人的外部行为揭示内在的灵魂;善于 直接表现人物的心灵体验,展现内在的生命冲动。表现主义的流行是对注重外在客观事实描写的现 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反叛,它的反叛精神对其他现代主义流派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未来主义是20世纪初从意大利流行到欧洲各国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的基本特征是:否定传统文化, 主张彻底抛弃艺术遗产和传统文化;歌颂机械文明和都市混乱,赞美“速度美”和“力量”;主张 打破旧有的形式规范,用自由不羁的语句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创造。未来主义有明显的文化虚无主 义倾向,但它的创新性试验却丰富了文学创作的艺术表现手法。 超现实主义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法国流行到欧美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超现实主义是从达达主义发展 而来的,它试图将文艺创作从理性的樊篱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过程,以表 现一种更高更真实的“现实”,即“超现实”。超现实主义文学一般具有下列这些特征:强调表现 超理性、超现实的无意识世界和梦幻世界;主张用纯精神的自动反应进行文学创作,广泛使用“自 动写作法”和“梦幻记录法”进行创作,具有晦涩艰深的风格;追求离奇神秘的艺术效果。超现实 主义对后来的荒诞派、黑色幽默和魔幻现实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20、30年代流行于英、法、美等国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意识流小说不 重视描摹客观世界,而着力于表现人的内心真实,特别是着力于表现人的意识流程,从而打破了传 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和结构方法,用心理逻辑去组织故事。在创作技巧上,意识流小说大量运用内心 独白、自由联想和象征暗示的手法,语言、文体和标点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创新。意识流的创作方法 以后被现代作家广泛采用,成了现代小说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
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第九章20世纪文学(一)一、填空题1.马雅可夫斯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歌的。
其讽刺诗受到列宁的高度评价。
代表作是。
2.法捷耶夫的长篇反映了苏联卫国战争。
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中国影响很大。
帕斯捷尔纳克的名作是长篇。
爱伦堡的的发表标志着“解冻”文学的开始。
艾特玛托夫的发表,开始了苏联道德探索题材的文学走向。
3.法国马丁·杜伽尔的代表作是。
纪德惟一的长篇小说是。
4.高尔斯华绥的代表作是三部曲。
劳伦斯的代表作为。
戈尔丁的是典型的“荒岛小说”。
5.托马斯·曼的代表作是。
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是·斯坦贝克的代表作是。
6.高尔基是杰出的作家,苏联文学的。
著名散文诗是战斗的颂歌。
早期创作中的名篇有和等,戏剧有。
其自传性三部曲是、和。
7.肖洛霍夫的短篇小说集是,中篇为战争题材作品开辟了新的道路。
8.罗曼·罗兰有之称。
他的英雄传记有、和,长篇写了母子两代人精神探索的历程。
9.海明威发表之后,从而成为的典型代表。
其具有反战倾向的名篇是,以西班牙内战为题材的长篇是。
二、单项选择题1.( )的小说《解冻》成为新历史阶段的标志。
A.帕斯捷尔纳克B、爱伦堡C、索尔仁尼琴、D.肖洛霍夫2、( )是俄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
A.高尔基B.肖洛霍夫C、爱伦堡D.马雅可夫斯基3.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不包括( )。
A.《童年》B.《在人间》C.《青年》D、《我的大学》4.下列不属于高尔基作品的是( )。
A.《伊则吉尔老婆子》B、《鹰之歌》C.《切尔卡什》D、《少年》5.下列不属于肖洛霍夫作品的是( )。
A.《解冻》B.《一个人的遭遇》C、《顿河故事》D.《被开垦的处女地》6.下列不属于罗曼·罗兰作品的是()。
A.《贝多芬传》B.《母亲》C、《母与子》D.《托尔斯泰传》7.海明威是( )世纪( )国著名作家。
A.20,美B.19,英C。
20,英D.19,法8、( )是海明威笔下“硬汉”精神的发展与升华。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10章 20世纪文学(二)

第十章 20世纪文学(二)20世纪西方出现了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两种不同文学流派现代主义文学: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意识流小说后现代主义文学: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第一节概述一、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一)产生背景时间: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条件: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物质财富不断增加思想:人的孤独感、幻灭感、荒诞感和悲剧感成为主要内容非理性主义盛行: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萨特的存在主义(二)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现代主义文学以表现现代社会人的异化以及现代人的孤独感、危机感、荒诞感、悲剧感等现代意识为基本主题。
2、在现代主义创作中,人的异化主题主要体现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的扭曲、割裂和矛盾对立几个不同方面。
(1)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现代主义文学从个人角度全面反抗社会。
(2)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现代主义文学揭示出一种人们彼此隔膜、倾轧、无法沟通的可怕图景。
(3)在人与自然(包括人与大自然、人与物质世界、人与人的本性)的关系上,现代主义文学持以全面否定的态度。
(4)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现代主义文学从非理性主义出发,抱以不可知论的态度。
(三)艺术特色:1、重在表现主观自我,挖掘,展示人的心灵世界,具有浓郁的非理性色彩和鲜明的主观性、内向性,表现性特征。
2、善于使用象征、意识流、荒诞等表现手法,以及神话模式进行创作,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
3、大胆采用不合逻辑常规的表现形式,醉心于种种形式技巧的创新和实验。
4、现代主义文学还把“审丑”、“览丑”作为文学创作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二、主要文学思潮(一)象征主义1、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后期象征主义产生,本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
现当代文学研究期末复习资料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专题Zyczyczyczyczyczyczyczyczyczyczyczyczyczyczyczyczyczyczyczyczyczyczyczyc{学弟学妹们,赶快下载下来复习啊!期末考包过!!!}综合训练(一)填空:1.文论方面,桐城派的“义说”说;诗论方面,宋诗派的“肌理”说;词论方面,浙西派的“清空雅正”说都曾被清代统治者尊为正宗。
2.1907年,新创办的《说林》第一次公布稿酬标准,标志着现代稿费制度的规范化。
3.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谈到:“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4.1887年,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率先提出了“言文合一”问题。
5.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正式出版;梁启超发表了《译印政治小说序》,初步表达了“小说界革命”的主张;裘廷梁也发表了《论白话的维新之本》一文,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文化先行者的言文合一主张。
6.最先为林纾赢得翻译文学作品盛誉的是1899年在福州印行的《巴黎茶花女遗事》。
7.1902年,梁启超创办《新小说》杂志,发表著名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正式提倡“小说界革命”。
8.1906年,李叔同、曾孝谷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春柳社,并在新的戏剧观念指导下排演了《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
9.1915年A月,《新青年》(第一卷叫《青年杂志》)的创刊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0.下列著作的作者是:《卢骚》蒋智由;《人间词话》王国维;《敬告青年》陈独秀;《终身大事》胡适;《人境庐诗草》黄遵宪;《少年中国说》梁启超;《什么是新文学》李大钊;《致蔡鹤卿太史书》林纾;《我之文学改良观》刘半农;《贡献于新诗人之前》邓中夏。
选择:二.选择1.除《巴黎茶花女遗事》外,为林纾赢得翻译盛名的另一部重要作品是1901年翻译出版的。
(D)A.《迦因小传》B.《块肉余生述》C.《撒克逊劫后英雄略》D.《黑奴吁天录》2.严复认为,中国要自强的治本之法是“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而其中,他又以“(B )”为这三者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一、19世纪其它文学思潮1、自然主义文学在19世纪后半期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在实证主义哲学、进化论、遗传学、生理学等自然科学的影响和启发下,一些作家追求比现实主义更加真实自然的艺术表现,在创作中强调生理遗传因素和实验科学精神,从而把现实主义推向极端,并最终形成了自然主义文学流派。
2.自然主义文学的特征(1)重视观察、调查和精细的描绘,但缺乏艺术的提炼和概括。
无意义的生活细节、变态心理被写进作品。
(2)竭力科学、准确地剖析人,但把人类等同于自然界,刻意表现人的生物本能,似乎支配人行动的都是自然因素而非社会因素。
(3)努力追求客观真实,缺乏想象和情感,叙述文风一般平和、冷静,作家隐匿很深,不发议论不作判断。
3.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1)自然主义更多地选择骇人听闻的题材,使用粗俗的词汇和摄影式的细节。
自然主义要求更大程度、更彻底的真实,追求无所不包的、绝对的、严酷的、不带任何粉饰的真实,对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真实的加以描写,从而彻底打破文学表现的禁区。
(2)自然主义坚持生物学的科学思想和哲学实证主义方法,在观察生活时运用他们在科学思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思维模式,即在文学创作中运用遗传学、临床病理学表现人的生物本能,解释人的行为和社会现象。
(3)创作方法上讲,自然主义只注重描写现实生活的个别现象和繁琐细节,而不去反映生活的本质方面。
代表作家:左拉2.唯美主义文学唯美主义(Eestheticism)文艺运动萌芽于19世纪早期,流行于19世纪中后期法、英、德等欧洲国家的一种艺术潮流。
它以捍卫艺术的独立和自足为准则,以“纯艺术”为追求目标,主张艺术的目的仅在于艺术本身的美。
代表人物:戈蒂耶、王尔德《莫班小姐》序的主要观点:(1)艺术必须和实用加以区别。
“只有没有任何用处的东西才具有真正的美;而一切有用的都是丑的,因为这是某种需要的表现,而人的需要同他那可怜的、残缺不全的本性一样,是卑污的、龌龊的。
”(2)关于艺术效果的问题。
作品首先是时代的产物,它反映的是时代的真实;如果艺术有什么效果的话,那么该效果是由这个时代造成的。
(3)艺术品的价值在其本身。
戈蒂耶极力维护的是作家的独立性和作品的本身价值。
这和浪漫派重视创作者的观念是一致的。
3.早期象征主义文学象征主义诗歌最初只限于法国,但后来扩展到欧美以至全世界。
如果从西方文学的整体来看,象征主义文学是出现最早、时间跨度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现代文学流派。
它是西方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界标。
象征主义诗歌的主要特征是:(1)由冷静和客观描写转身纯粹的个人抒情,目的是再现主观的心灵世界。
(2)但不同于浪漫主义对个人情感所作的的毫无节制的抒发,而是通过发掘诗人内心的情感同外部世界之间内在的神秘的对应关系,使读者感悟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3)象征主义诗歌力图超越不完美的现实世界,领略超验的理想世界,是一种超越现实而深入理念世界的诗歌。
20世纪文学所处的历史环境1. 欧美社会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在这些国家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2. 十月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五花八门的社会思潮,使西方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人们的精神世界发生了急剧变化。
文学流派林立错综、思潮更迭频繁的多元化、复杂化局面。
20世纪世界文学是对19世纪世界文学的继承。
宏观上讲有两大主流: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二者关系:在人文观念、美学思想和艺术技巧上都不是泾渭分明、相互对立的,而是互相撞击又彼此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Modernism),又称现代派。
现代主义是20世纪欧美诸多流派的总称。
影响较大的有:后期象征主义、意象派、未来主义、意识流小说、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
特征: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倾向,表现了欧美传统文学在新时代的转型与创新。
非理性主义 20世纪西方文学是生长在现代非理性主义文化思潮的精神土壤中的,这种文化思潮酝酿于19世纪欧洲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在西方社会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后的9世纪末20世纪初普遍流行。
它是对西方近代理性主义文化价值体系的反动,也是对整个资本主义文明的不满与反抗,其中凝结着现代人对自身的价值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垄断资本主义20世纪西方垄断资本主义是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合乎规律的发展,它们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与延续性。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习以为常的那些资本主义剥削方式差不多被淘汰,但是这并不能掩盖一个事实,即19世纪和20世纪的资本主义奠定在一个原则之上:人把人作为工具。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仅比以前更清楚地认识到了启蒙思想家那种人性自由、人人平等的理想的虚幻性,而且,事实使人们看到,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存在着不同社会集团的目的、权力、利益的矛盾与冲突,而且还把人的全部私欲、恶或内心的阴暗面激发出来,疯狂地追求自我的满足。
人的这种“自由”常常具有非理性特征。
自然科学的发展强化了人们的非理性意识,加深了人对自我力量评价时的悲观与失望。
诚然,西方近代科学的发展,对于人们改造自然,洞察宇宙万物之本质,对于人们建立科学理性,破除宗教蒙昧主义,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科学并非万能,无法完全解决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问题;科学理论无法为人们提供人生价值判断的尺度。
现代心理学让人看到了隐藏在理性外壳后面的本能冲动,使人洞察了潜意识那一片“黑暗世界”。
生物学进化论自然选择生存竞争非理性主义思潮泛滥上帝已死一种比19世纪更深重的恐惧、焦虑、痛苦乃至绝望的情绪弥漫了20世纪西方社会。
物质的兴盛催化非理性思潮,加重人的危机意识和异化感的重要因素。
20世纪欧美文学特征:1. 更注重对人的内心世界作形而上的探索,并以荒诞的形式加以表现。
2. 蕴涵一种非理性的人本意识。
返回自然——返回原始蛮荒(非理性)以非理性的“自由”反抗现代文明,反抗宗教理性、科学理性和经济理性,把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人道主义理想与理性原则送上审判台。
3. 反物质文明4. 对“人”的问题的困惑从世界范围看,20世纪文学的总态势是:前半叶,由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文学家们学会了多角度地观察复杂多变的现实,这个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带上了多姿多彩的特点;后半叶,虽无世界大战,但局部战争频仍,科技突飞猛进,思想界异常活跃,西方文学以求新、求变、逞强、逞怪为特点,出现了名目繁多的主义和流派这些主义和流派大体可以归纳为“现代主义”,不过还有人以为不足,便添一个“后”字,称为“后现代主义”,以表示有别于一切传统。
现代派标榜反传统反理性,具有深厚的前卫意识。
它们着力描述传统文学无人问津的主题,创造不断更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这不仅破坏了由古希腊、罗马文学以来所奠定的文学传统,而且冲击了整个西方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成为20世纪西方文学的主潮。
20世纪哲学与文学20世纪的文学与哲学比任何时代都更加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因此我们有必要逐一对它们加以考察。
哲学与文学20世纪的世界文学与哲学关系紧密,几乎所有的哲学思潮都在文学中得到了相应的反映。
当然,20世纪的哲学思潮并不是突然涌现出来的,大都是由19世纪的社会思潮衍变而来。
19世纪流行欧美的唯意志论、超人哲学、社会达尔文主义、直觉主义、精神分析学和存在主义哲学,仍然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主潮,不过它们的影响更加广泛和深人,并波及东方社会。
(1)意志主义“意志”是叔本华( Arthur Schopenhauer , 1788 - 1860 ) 哲学的中心概念。
叔本华所谓的意志,又称生存意志或生命意志,是无意识、无目的、不可遏制的永无止境的追求。
意志主义将非理性的主观意志和情感夸大为宇宙的本原和万物的本质。
他认为意志是最真实的实在、世界的本质、万物的根源。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只不过是意志的表现。
在人的精神活动中,意志是最重要最根本的部分,它统率知觉、记忆、想象、判断和推理等活动的全过程,理性认识能力和理性认识是意志的产物和工具。
理性认识不能认识作为事物本质的意志,事物的本质只有靠神秘直觉来把握。
由于人是意志的显现,而意志是欲求和需要,欲望得不到满足就是痛苦,因此人生是痛苦,暂时的满足所引起的无聊也是痛苦。
由于达到满足的道路异常艰难,而人人又都在追求欲望的满足,因此人对人是狼,人就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人的命运便只能是悲惨的。
(2)生命哲学生命哲学是一种试图用生命的发生和发展来解释宇宙,甚至解释知识,或经验基础的唯心主义学说或思潮。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家史莱格尔1772 ~1829 )首先使用这个术语。
作为一个哲学流派,生命哲学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和流行于德、法等国。
生命哲学的思想来源,首先是叔本华和尼采的意志主义,以及生物进化论、实证主义和新康德主义等。
德国哲学家狄尔泰是生命哲学的代表人物。
另一个代表人物是齐美尔。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Henri Bergson , 1859 ~1941 ) 的思想与狄尔泰和齐美尔的生命哲学有直接的理论渊源,但更加博大精深,影响也更大,称为柏格森主义。
1.“世界的本质是生命之流”。
柏格森断言,宇宙的本质不是物质,而是一种“生命之流”,即“一种盲动的、非理性的、永动不息而又不知疲倦的生命冲动”。
由于它永不间歇地冲动地变化着,故称为“绵延”或“生命之流”,由于它像一条永流不息的意识长河,故又称为意识流”。
(1)绵延是绝对连续性,是没有间断的连续性。
(2)纯绵延是完全性质式的。
(3)绵延没发生在空间中,而只在时间上进展。
(4)绵延是自由的。
2.精神(或生命)与物质是绝对对立的。
任何实在都与意识有着相似性或联系——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同意唯心主义的;单是我们把物体称为“印象”这一点,就已经认同唯心主义了。
(1)精神或生命是永动不息的;物质是惰性的,静止不变的。
(2)生命是处于时间(真正的时间)之中,空间之外的;物质是静止于空间之中、时间之外的。
在他看来,时间有两种,一种是真正的时间,即生活时间或具体时间,是纯粹的,不掺杂任何空间要素;另一种是科学的时间,即度量时间或抽象时间,它受到空间概念的影响,是理智为我们生活目的而构造的实用的时间。
(3)生命是只有质的变化而没有量的位移或增减;物质是只有量的位移或增减而没有质的变化。
(4)生命是连续不可分的;物质是间断可分的。
(5)生命是内容丰富的统一;物质是不能统一的杂多。
(6)生命处于必然性之外,是绝对自由的;物质处在因果性之中,是必然的。
(7)生命是内在的;物质是外在的。
(8)生命只能直觉,不可感知;物质可以感知,不能直觉。
(9)生命是永恒的、绝对的;物质是无常的、相对的。
(10)生命是本质,即“真”;物质是假象,即“假”。
这样,柏格森不仅把精神与物质绝对对立起来,而且把时间与空间、质与量、一与多、自由与必然、感性与理性、内与外、真与假、相对与绝对等这些辩证统一的范畴也绝对地对立起来,从而陷入了唯心主义和绝对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