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合集下载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概述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概述

保尔·瓦雷里
〔1871—1945〕 瓦雷里是一位学者型诗人.瓦雷 里的诗学强调"清醒意识"的作用,把创 作看作一种主动自觉的艺术追求,其 实质在于运用理智支配下的形式与结 构,对感觉经验进行整理综合.他借鉴 通感论,致力于捕捉复杂多样的感官 印象,着意表现其内在联系,暗示情感 体验的变化及其所蕴含的主客观秩序 的共鸣呼应,进而赋予象征意象以非 同凡响的个性.代表作《海滨墓园》.
未来主义
20世纪最先出现于意大利、继而波及全欧的一种 文艺思潮.未来主义无论是对文学艺术创作,还是对现 代审美观念的形成,甚至对社会人生的审视,都具有极 大的影响.它的基本特征是:否定传统文化,主张彻底 抛弃艺术遗产和传统文化;歌颂机械文明和都市混乱, 赞美"速度美"和"力量";主张打破旧有的形式规范,用 自由不羁的语句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创作.意大利的菲 利浦·马里内蒂〔1876——1944〕是未来主义的创始 人和理论家.法国的阿波利奈尔〔1880——1918〕是 一位从浪漫主义转向未来主义的诗人.他的代表作《烧 酒集》.俄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的 一些早期创作也属于未来主义的作品.如:《穿裤子的 云》〔1912〕等.
超现实主义的其他代表人物
超现实主义的风云人物还有苏波、艾吕 雅等一批激进文学青年.其团体在运动发展 过程中历经改组分化.就总体而言,他们接受 马克思"改造社会"的观点,热心投身现实斗 争;同时强调思想革命,坚持独立自主;不 过更加向往绝对自由,倾向无政府主义.
意识流小说
20世纪20、30年代流行于英、法、美等国的一种现代主义文 学流派.意识流小说不重视描摹客观世界,而着力于表现人的内心 真实,特别是着力于表现人的意识流程,从而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 事模式和结构方法,用心理逻辑去组织故事.

现代主义文学(一)后期象征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一)后期象征主义文学
艾略特提出寻找主观感情的“客观对应 物”,把各种情景、事件、典故等搭配成 一幅幅图案来表达某种情绪,引起共鸣。
《荒原》——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
1922年,德国现代哲 学家斯宾格勒发表了 《西方的没落》第二 卷,同年10月,艾略 特的《荒原》在《标 准》杂志创刊号上亮 相。
斯宾格勒:西方文学 必将走向精神的荒原。
2、采用了荒诞梦幻的反理性反逻辑的结构形 式。
夸张变形(哈哈镜)
梦魇中的故事
3、在表现手法上,采用表现法来代替再现法。
艺术不是再现更不是模仿,是表现和 创造。
较多使用象征隐喻和跳跃性的自由 联想。
第二节 后期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最早, 影响最大的流派。代表作家作品有:
法国瓦雷里的《海滨墓园》;奥地利里尔 克《杜伊诺哀歌》、《给奥尔夫斯的十四 行诗》,爱尔兰诗人叶芝诗集《塔楼》、 诗集《驶向拜占庭》;英国诗人艾略特, 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青鸟》。

第二章《对弈》——性堕落
那古旧的壁炉架上展现着一幅 犹如开窗所见的田野景物, 那是翡绿眉拉变了形, 遭到了野蛮国王的强暴: 夜莺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歌声顿时充塞了 整个沙漠,她还在啼叫, 世界如今还在追逐着, ‘唧唧’唱给肮脏的耳朵听。
“请快些,时间到了,明儿见毕尔。……明天见, 可爱的太太们,明天见,明天见。”
卡夫卡对异化了的人“不可名状的焦虑”。
3、现代主义文学表现了现代人的荒诞意识, 即认为世界与人生都是荒诞的。
荒诞即意义丧失,人拼命寻找幸福的 生活,但他的所作所为却是毁灭幸福,永 远在劫难逃。
四、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1、在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强调表现内心真 实。
法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寻找失 去的时间,时间虽不可逆转,但可以被追 回。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空心人》书影
《鸡尾酒会》(《The Cocktail Party》1950年) 书影
《四个四重奏》 (《Four Quartets》) 书影
弗兰茨· 卡夫卡
(Franz Kafka,1883—1924),奥地利小说 家,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之父,表现主 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1912—1914年,卡夫卡写成了第一部长篇 小说《美国》 卡夫卡在1918年写成的《审判》是他的第 二部长篇小说,体现了卡夫卡式的艺术风 格。 他的第三部小说《城堡》(1922年)是一 部典型的表现主义小说。
马赛尔· 普鲁斯特,法国小 说家,西方意识流小说的 奠基者,现代主义文学先 驱,代表作《追忆似水年 华》
《追忆似水年华》 书影
《喧哗与骚动》书影
《喧哗与骚动》通过对康 普生家庭成员的遭遇变故 和日趋颓唐的精神世界的 描写,反映了美国南方庄 园贵族阶级走向没落的必 然趋势和南方传统价值观 念的沦丧覆亡,在一定程 度上也对资本主义价值标 准进行了批驳。全书共四 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班 吉的部分”、第二部分为 “昆丁的部分”、第三部 分为“杰生的部分“、第 四部分为”迪尔西的部分 “。ow Men》1925年), 描绘了“有声有色、有影 无声”,没有理想、充满 空虚绝望的现代人形象。 诗人中的本质内涵已经消 失,人的存在仅仅是死亡 国土上的一个空架子,成 了“空心人””和“稻草 人”。至此,艾略特进入 了创作顶峰期,并确立了 作为西方现代派诗坛领袖 的地位
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前半期流行于西方世界最为复杂的 一种文艺思潮流派。最先起源于法国,在第一、第二次 世界大战期间曾支配法国文坛,影响全欧,30年代时波 及美国、墨西哥、日本,成为一种国际性文化现象。以 1919年布勒东与苏波合著的第一部下意识书写的作品 《磁场》为开端,到1969年让· 许斯特正式宣布超现实 主义团体解散为终结,相继有半个世纪之久。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几十个剧本,其中有三种最重要,这就是《等 待戈多》、《剧终》、《啊,美好的日子!》
《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代表作,也是 20世纪西方戏剧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写的一个“反传 统”剧本,也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作之 一,被译成数十种文字,在许多国家上 演,成为真正的世界名剧。
艾略特试图以恢复宗教信仰来拯救西方的荒原 世界。他对诗歌艺术的探索与革新,使他当之 无愧地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诗人。
四月最残忍,从死了的 土地滋生丁香,混杂着 回忆和欲望,让春雨 挑动着呆钝的根。 冬天保我们温暖,把大地 埋在忘怀的雪里,使干了的 球茎得一点点生命。
——《荒原》
乔伊斯
生平和创作 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出生于都
贝克特
生平和创作
塞缪尔·贝克特(1906—1989)出生于爱尔兰首 府都柏林。
贝克特的创作,以他的名剧《等待戈多》的上 演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写 小说,后期主要写剧本。
《莫菲》是贝克特第一部引起人们注意的长篇 哲理小说。贝克特最重要的小说,是他的长篇 三部曲《莫洛瓦》、《马龙之死》和《无名无 姓的人》,小说所要揭示的主题是人的生存状 态的悲哀和荒诞。
《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是一部典型的意识流小说。 和传统小说不同,意识流小说的叙述焦 点已由外部切底转向了内部,即人物的 意识,人物的意识流是在特定的情景下 人物内在特征的外化,在跳跃性、随意 性之中,处处显露出人物过去的经历、 教养、气质。
在传统小说中,叙述者无所不知、无所 不能。而在《尤利西斯》中作家好像 “退出”了小说,人物仿佛越过了作家 而“直接”展示在读者面前。
现代主义的思想特征
首先,抛弃传统文学对客观外在真实的刻意追求, 转而重视对主观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示。题材上追 求新奇、怪异、反常和私人化。

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上半叶在欧洲和美国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其对传统文学形式和结构进行了颠覆和重塑。

这一文学运动涌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社会动荡时期,被认为是对于现代社会、人类存在以及文学本身的一次颠覆性挑战。

背景现代主义文学在19世纪末的欧洲开始萌芽,并在20世纪初期迅速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工业化、都市化、技术进步等现代社会变革的加速,使得作家们开始对传统文学形式和意识形态进行反思。

他们试图打破传统的叙事结构和语言风格,探索人类内心深处的困惑和焦虑,以及现代社会的种种变化和矛盾。

特点现代主义文学具有诸多典型特征,其中包括:1.意识流:作者通过描绘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和感知,来展现人类的复杂心理活动。

这种写作手法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呈现了碎片化的文本片段,让读者参与塑造故事情节。

2.主观现实:现代主义文学强调每个人的视角都是主观的,对于现实的真相充满怀疑。

作家们试图通过多重视角、时空错置等手法来呈现复杂多元的现实,展示出不同人的不同看法和理解。

3.嘲讽和讽刺:现代主义文学常常通过对社会、权力、道德的批判来揭示现代社会的荒谬和虚伪。

作家们以讽刺和嘲笑的手法来对待传统观念和价值,挑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

代表作品现代主义文学涌现出许多著名的代表作品,其中包括:•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以一天的故事表现出爱尔兰都柏林市民的生活,采用多种叙述技巧,包括意识流和内心独白。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至灯暗时》:通过描写主人公心灵的细腻变化,展现了现代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挣扎和矛盾。

•弗朗茨·卡夫卡的《变形记》:以荒诞的幽默揭示了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异化和孤独,对社会制度和个体命运进行了深刻探讨。

影响现代主义文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推动了文学形式的创新和实验,使得文学更加开放和自由。

现代主义文学挑战了传统文学的权威性和稳定性,让人们对文学的意义和作用有了不同的解读。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10章 20世纪文学(二)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10章 20世纪文学(二)

第十章 20世纪文学(二)20世纪西方出现了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两种不同文学流派现代主义文学: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意识流小说后现代主义文学: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第一节概述一、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一)产生背景时间: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条件: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物质财富不断增加思想:人的孤独感、幻灭感、荒诞感和悲剧感成为主要内容非理性主义盛行: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萨特的存在主义(二)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现代主义文学以表现现代社会人的异化以及现代人的孤独感、危机感、荒诞感、悲剧感等现代意识为基本主题。

2、在现代主义创作中,人的异化主题主要体现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的扭曲、割裂和矛盾对立几个不同方面。

(1)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现代主义文学从个人角度全面反抗社会。

(2)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现代主义文学揭示出一种人们彼此隔膜、倾轧、无法沟通的可怕图景。

(3)在人与自然(包括人与大自然、人与物质世界、人与人的本性)的关系上,现代主义文学持以全面否定的态度。

(4)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现代主义文学从非理性主义出发,抱以不可知论的态度。

(三)艺术特色:1、重在表现主观自我,挖掘,展示人的心灵世界,具有浓郁的非理性色彩和鲜明的主观性、内向性,表现性特征。

2、善于使用象征、意识流、荒诞等表现手法,以及神话模式进行创作,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

3、大胆采用不合逻辑常规的表现形式,醉心于种种形式技巧的创新和实验。

4、现代主义文学还把“审丑”、“览丑”作为文学创作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二、主要文学思潮(一)象征主义1、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后期象征主义产生,本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审判》书影 《审判》书影
《城堡》(《The Castle》,1922年)
《变形记》
《变形记》写的是人变成虫的荒诞离 奇故事。成为表现主义文学和卡夫卡 小说创作的最重要的代表作。小说最 精彩的是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人与人之 间关系的异化,通过格里高尔与家人 关系的变化过程揭示了金钱的本质。 《变形记》具有极度夸张、变形与抽 象相结合的艺术特征。《变形记》构 思奇特,象征意蕴丰富,叙事语言平 实无奇,质朴自然,不故弄玄虚,不 设置悬念与矛盾冲突,情节淡化,内 容冷俊而严肃。
卡夫卡创作的艺术特色:
1、卡夫卡的作品具有整体暗示象征的特征,意 蕴丰富,耐人寻味。卡夫卡及其作品被称为 文学的无解方程。 2、卡夫卡善于运用幻觉梦魇、扭曲变形、怪异 荒诞的手法去表现生活、虚幻中又不失细节 的真实。 3、卡夫卡的语言表述简朴平实,较少使用描绘 性和比喻性的句子,并且避免语句的感情色 彩。
《变形记》书影
创作背景
• 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 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 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19世纪 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他 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 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现代主义 文学应运而生。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 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艺术上强调使用极 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 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 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现代主义的 优秀文学作品探索人的心灵,为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 艺术手法。

外国文学史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复习要点

外国文学史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复习要点

外国文学史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复习要点现代主义文学基本特征(思想、艺术表现)思想上:(1)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2)突出表现异化主题,现代派文学对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的对立作了深刻的反映。

(3)现代派文学是西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危机的自我表现。

艺术上:()强调要表现“现代意识”,表现内心生活和心里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2)普遍运用象征隐喻的神化模式,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3)提倡“以丑为美”“反向诗学”,大量描写丑的事物;(4)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某些作家的创作具有形式主义倾向。

现代主义文学五大流派?基本特点,代表作家及作品。

(1)后期象征主义:法.瓦莱里(被誉为20世纪法国最大的诗人)《海滨墓园》、奥地利.里尔党《豹》、爱尔兰.叶芝《驶向拜占庭》(2)表现主义:卡夫卡《变形记》;奥尼尔《毛猿》(3)未来主义:马雅可夫斯基(4)超现实主义:布勒东爱尔兰..乔伊斯《尤(5)意识流小说:法.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爱尔兰利西斯》;美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英伍尔夫《达罗威夫人》诗歌创作方面,后期象征主义成就最高的是英..艾略特《荒原》(现代诗歌创作方面,后期象征主义成就最高的是英派诗歌里程碑)什么叫“表现主义”?代表作家及作品是20世纪20-30年代在欧美有广泛影响的现代主义流派,表现主义者认为“艺术是表现不是再现”,他们主张突破人的外在行为而表现内心世界,突破表象而表现内在实质,突破暂时偶然现象,而表现永用恒的品质与真理,他们往往把人物和客观事物变形为荒诞的形象,他们往往把人物和客观事物变形为荒诞的形象,用以表现和象征某种思想。

特征:抽象化;变形;面具的运用;时空的真幻错杂;注重声光效果;象征和荒诞的手法。

代表作有卡夫卡·奥涅金《变形记》、奥尼尔《毛猿》。

什么叫“卡夫卡式”?20世纪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创造的艺术世界称为“卡夫卡式”,包括思想内容、艺术形式,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一、现代主义文学20世纪上半叶西方文学主要思潮之一,也是在这一思潮影响下所有文学流派的统称;1、以柏格森、弗洛伊德等人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强调非理性因素,主张从个体心灵出发,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特征;2、在哲学思想上受尼采的影响,反对传统对个体、物质对心灵、理性对感性的压制,注重在自然与人、社会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联中剖析个体的生存状态(异化),具有虚无主义和文化批判倾向;3、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

二、现代主义文学发展概况1、发展轨迹:肇始期(1890-1910)鼎盛期(1910-1930)衰退期(1930-1950)2、主要流派: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意识流等。

三、未来主义1、20世纪最早出现的一个以意大利为中心的反传统文学流派,以全新的、发达的未来为号召,肯定机器文明,讴歌力量、运动和速度,在无序联想和自由放任的文字中显示其刺激性和冲击力,致力于清除传统文化,表现出狂热的无政府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

创始人是意大利作家马里内蒂,代表人物有法国诗人阿波里奈尔,俄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等。

2、未来主义发展概况1909年意大利作家菲利普·托马索·马里内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1876-1944 )在巴黎《费加罗报》发表《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宣告了这一运动的诞生。

未来主义的“诗歌宣言”、“戏剧宣言”、“电影宣言”、“音乐宣言”、“舞蹈宣言”、“雕塑宣言”、“建筑宣言”陆续产生,形成热潮。

20年代初,未来主义出现分化,趋于沉寂。

3、未来主义的美学原则及意义热衷于把握“现代的感觉”,讴歌机器化大生产这一新时代的标志,并由此形成以强烈动感为中心,以力量美和速度美为追求的美学原则;未来主义为现代主义扫清了障碍,提出了文学艺术应为适应工业化发展而变革这一命题,使艺术的创造空间得到延展,对现代主义文学有开拓意义。

其弊端在于,把革新与传统绝对对立起来,一切唯新是举,混淆了艺术标准,使现代艺术走向喧嚣狂躁。

四、超现实主义1、20世纪20年代中期兴起于法国的先锋文学流派,以达达主义为先驱,要求发动“文化革命”,摧毁一切旧传统,实现包括潜意识在内的精神领域的彻底解放。

创作中致力于运用超出意识控制的“自动写作”法,表现不受理性束缚的梦幻现实(即超现实),进而记录绝对真实,“解决人生的首要问题”。

创始人为法国作家安德烈·布勒东,代表作家有法国作家阿拉贡、艾吕雅等。

2、超现实主义的发展概况1924年,法国作家安德烈·布勒东发表第一篇《超现实主义宣扬》,成立“超现实主义研究会”;至1930年代,超现实主义运动在法国形成高潮,随后产生分化;1940年代以后布勒东建立新阵营,被称为“超现实主义外围”,影响扩散到欧洲之外;1960年代末期走向衰落。

3、超现实主义的美学主张及实践强调潜意识和梦幻,受弗洛伊德心理学影响,希望摆脱理性干预,通过纯粹的心理自发现象(梦幻、催眠和疯狂)及随性的想象,深入挖掘内心世界;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力求在现实与梦幻的自由结合中实现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统一;强调作品的非凡效果,试图通过推翻理性思维和传统写作的方法来探索尚未被认识的本质和潜在力量,努力表现人性中最原始的一面,以图创造出绝对自由的文学。

4、安德烈·布勒东(André Breton1896-1966)超现实主义的核心人物和理论权威,曾起草历次《超现实主义宣言》。

1919年和苏波合作写出了第一部尝试“自动写作法”的小说《磁场》,其诗体小说《娜嘉》(1928)是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五、后期象征主义文学1、二十世纪初期影响遍及欧美多国的文学流派;在创作理念上注重内在体验的象征表现,主要借助精致传神的鲜明意象,间接地暗示心灵对世界的把握,以求激起想象和联想,实现心灵体验的传达沟通。

在肯定象征根源于个人对传统的创新的同时,突出强调其客观性。

代表人物:法国的瓦莱里、德国的里尔克、俄国的叶赛宁、美国的庞德、爱尔兰的叶芝和英国的艾略特等。

2、前、后期象征主义的主要区别前期象征主义象征内涵意义较为单一、简单。

暗示和对应的关系相对明晰;而后期象征主义则表现为多义、复杂,其内涵意义更具暗示性、联想性和含蓄性。

前期象征主义注重感情象征,提供对应和暗示,可以窥见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后期象征主义更在于表现理智,表现抽象的思想观念,着眼于对艺术、生活和人生哲理的理性探索。

前期象征主义追求迷离朦胧的诗歌意境,把纯净的幻觉、梦境作为其审美追求,把直觉、梦幻、暗示、象征、音乐性等元素整合在一起;后期象征主义则把诗歌引入到宗教神秘之中,建立起象征主义的神话体系,将玄学、神话、宗教与象征元素融为一体。

3、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 ,1885-1972)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4、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 1888—1965)后期象征主义诗人和文学批评家,二十世纪欧美影响最大的诗人;1948年以“对当代诗歌作出的卓越贡献和所起的先锋作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Major Works●Poetry:《荒原》The Waste Land(1922)《空心人》The Hollow Men(1925)《四个四重奏》Four Quartets(1945)●Nonfiction:《传统与个人才能》Tradition and the Individual Talent(1920)《诗歌的用途和批评的用途》The Use of Poetry and the Use of Criticism (1933)●Plays:《大教堂凶杀案》Murder in the Cathedral(1935)《荒原》(The waste land)以“沉寂的荒原―萎顿的人类―复活的希望”为诗篇的主要线索,展现了处于精神和文化危机中的西方现代社会面貌,传达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失望情绪和幻灭感,表现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表达了作者对精神家园的向往和追求。

(1)作品主要结构:I 《死者葬仪》(The burial of the dead)II 《对奕》(A game of chess)III 《火诫》(The fire sermon)IV 《水里的死亡》(Death by water)V《雷霆的话》(What the thunder said)(2)《荒原》的象征意义解读:《死者葬仪》:以荒原象征战后的欧洲文明,荒芜却充满了低级欲念。

《对奕》:上流社会与下层市民相对照,同样庸俗而无意义。

《火诫》:情欲之火造成猥琐、空洞而虚伪的爱。

《水里的死亡》:暗示死亡的不可避免,人们所渴望的生命之水也于事无补。

《雷霆的话》:宣扬宗教的“克制、同情、给予”。

(3)对《荒原》的评价:评论界:西方现代诗歌的里程碑之作。

艾略特:“对我而言,它仅仅是个人的、完全无足轻重的对生活不满的发泄;它通篇只是有节奏的牢骚。

”六、表现主义文学兴起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学流派;侧重运用扭曲、变形、夸张、荒诞等手法,突出表现主体的内心体验、心理过程和感受,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人物形象往往被有意扭曲或抽象化处理,情节怪诞突兀却发人深省,对后来的荒诞派戏剧有重要影响;代表作家:瑞典的斯特林堡、德国的卡夫卡、美国的尤金·奥尼尔等。

1、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1924):二十世纪杰出的德语小说家;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Major Works●短篇小说: 《判决》(1912)《中国长城的建造》(1919)《饥饿艺术家》(1922)《地洞》(1924)●中篇小说:《变形记》(1912)●长篇小说: 《美国》(1914)《审判》(1918)《城堡》(1922)2、《变形记》:以荒诞的手法通过小职员格里高尔突然变成甲虫并悲惨死去的遭遇,表现了在以金钱为准则的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冷漠到极致,人性被无情地异化,个体命运由此而变得多舛与无奈的困境,传达了现代人充满焦虑和恐惧的生活感受。

3、思考:作者通过格里高尔荒诞的变形经历揭示了怎样的主题意义?4、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 1888-1953):二十世纪美国最杰出的戏剧家,美国现代戏剧的开创者;193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Major Works《东航卡迪夫》Bound East for Cardiff 1914《天边外》Beyond the Horizon 1918《安娜·克里斯蒂》Anna Christie 1920《琼斯皇》The Emperor Jones 1920《毛猿》The Hairy Ape 1922《榆树下的欲望》Desire Under the Elms 1926《奇异的插曲》Strange Interlude 1928《卖冰人来了》The Iceman Cometh 1939《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1941●奥尼尔总体创作特点:善于通过多种戏剧艺术技巧反映生活、描摹人类的内心世界;成功地将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主义理念和心理分析模式融为一体;揭示出现代社会人生意义缺失、自我价值沦落和生活理想幻灭的现实性悲剧;达到了戏剧心理化和艺术哲理化的高度。

●《毛猿》:表现主义戏剧代表作;通过主人公扬克的遭遇刻画了身处现代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从盲目乐观到逐渐清醒并最终绝望的心理过程,揭示了个体在发达工业社会的异化情境里失去归属感和生存意义的悲剧现实。

●《毛猿》艺术特点:运用具有象征意味的戏剧元素将主题观念予以外化;人物形象具有符号化、抽象化的标志性特征;利用现代戏剧特有的灯光、音响、舞台布景和演员的夸张化表演形式营造氛围,刻画人物内心世界。

七、意识流文学1、20世纪上半期盛行于欧美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认为生活内容是主观印象、体验感受和意念思绪的总和,主张客观直接地摹写个人内心的意识流动和“心理时空”;作品常呈现超越物理时空的现实与幻觉交织,过去、现在与未来并置的景象;代表作家:法国的普鲁斯特、爱尔兰的乔伊斯、英国的伍尔夫和美国的福克纳。

1、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二十世纪法国小说革新的代表人物。

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在斯万家那边》第二卷《在少女们身旁》第三卷《盖尔芒特家那边》第四卷《索多姆和戈摩尔》第五卷《女囚》第六卷《女逃亡者》第七卷《重现的时光》●《追忆似水年华》:通过一个敏感而体弱的上流社会青年对自己成长过程的追忆,记录了他对身边的人和事的内心感受,展现了存在于主人公“主观意念”中的“客观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