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蒸发
化工原理蒸发

化工原理蒸发
蒸发是一种常见的物质转化过程,是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
在化工生产中,蒸发常用于从溶液中分离出溶质,或者将溶剂从溶液中回收的操作。
蒸发的原理是利用液体分子的热运动引起部分分子逃逸出液体表面,从而形成气体。
当液体处于开放容器中,溶剂分子会不断地从液体表面逸出并溶入空气中,使得溶液中的溶质浓度逐渐升高。
而当液体处于封闭容器中时,液体表面的溶质分子逸出后会与气体相平衡,形成溶解度平衡。
蒸发的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液体的性质,液体的分子间作用力越小,蒸发速率越快。
其次是温度,温度越高,液体的分子热运动越剧烈,蒸发速率越快。
此外,湿度也会影响蒸发速率,湿度越低(即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越低),蒸发速率越快。
在化工生产中,常用的蒸发设备有蒸发罐、蒸发器和蒸发冷凝器等。
蒸发罐是将液体加热使其蒸发,将蒸发的气体与溶质分离,获得溶质的设备。
蒸发器则是利用热量传导或传热介质将溶液加热使其蒸发的设备。
蒸发冷凝器则是用于将蒸发后的气体冷凝为液体,以便于回收溶质或溶剂。
蒸发技术在化工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制造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蒸发从盐水中分离出盐。
在制糖工业中,可以通过蒸发从甜汁中分离出糖。
此外,蒸发技术还可以用于回收有机溶剂,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结起来,蒸发是一种常见的物质转化过程,在化工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调控液体的性质、温度和湿度,以及使用适当的蒸发设备,可以实现溶质的分离和溶剂的回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化工原理 第六章 蒸发

件
返回
前页
后页
主题
西
安 1、溶液沸点升高――杜林规则
交 大
’:与溶液的种类、浓度、蒸汽压
化
力有关
工 (1)手册上可以查到常压下的溶液沸点
原 (2)杜林规则:(压强影响)
理
电 子 课
tA tw
t
0 A
tw0
K
件
返回
前页
后页
主题
西
安 两种不同压力下溶液的沸点差与另 交 一种标准液体在相应压力下的沸点差的 大 比值为常数。
西
安
交
大 化
化工原理 第六章 蒸发
工
原
理
电
子
课
件
返回
前页
后页
主题
西
第一节 概 述
安
交 一、蒸发的概念:
大 化 工
挥发性溶剂,不挥发溶质――加热、沸腾 -→ 溶剂部分汽化;溶液浓缩
原
热量供给→汽化→热量衡算 传热
理特
速率
电 子
点 蒸汽移出→浓缩→物料衡算
方程
课
沸腾现象 溶液→沸点升高
件
返回
前页
后页
任务:(1)计算水分蒸发量(二次蒸汽量)
W kg/h
子
(2) 加热蒸汽消耗量D kg/h
课
(3)蒸发器传热面积S
件
返回
前页
后页
主题
西
安
交
一、单效蒸发器的计算
大
化
物料衡算
工
热量衡算
原
理
传热速率方程
电
沸点升高关系式
子
课
件
化工原理蒸发

化工原理蒸发
蒸发是化工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分离技术,它利用物质在加热的条件下从液态转
变成气态的特性,实现了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和浓缩。
蒸发技术在化工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涵盖了食品加工、化学工业、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在化工原理蒸发中,液体混合物首先被加热至其沸点以上,使得部分液体蒸发
成为气体。
然后,通过冷凝器将气体冷却,使其再次变成液体,从而实现了混合物中不同组分的分离。
这一过程中,蒸发器和冷凝器是两个关键的设备,它们的设计和操作直接影响到蒸发过程的效率和成本。
在蒸发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蒸发器类型对于实现高效的分离和浓缩至关重要。
常见的蒸发器类型包括单效蒸发器、多效蒸发器、膜蒸发器等。
每种类型的蒸发器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化工工程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
另外,冷凝器的设计也是影响蒸发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的冷却系统
设计和运行参数的优化,可以有效地提高冷凝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除了设备的选择和设计,蒸发过程中的操作条件也对分离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控制蒸发器的进料流量和温度,调节冷凝器的冷却水流量和温度等操作参数都会影响到蒸发过程的效率和产品质量。
总的来说,化工原理蒸发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技术,它在化工工业中有着广泛的
应用。
通过合理选择设备、优化设计和操作条件,可以实现高效的分离和浓缩,为化工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化工原理》第六章 蒸发.

可得:
p均
p0
gh
2
(6-13)
第二节 单效蒸发
式中
p均 ——蒸发器中溶液的平均压力,Pa;
p0 ——液面处的压力,即二次蒸汽压力,Pa;
——溶液的密度,㎏/m3;
h ——液层高度,m。
根据上式计算得平均压力可以查得相应的溶液的沸点, 因此可按下式计算
'' t p均 t p0
(6-14)
2.加热蒸汽消耗量
加热蒸汽消耗量通过热量衡算求得。通常,加热蒸汽 为饱和蒸汽,且冷凝后在饱和温度下排出,则加热蒸汽仅 放出潜热用于蒸发。若料液在低于沸点温度下进料,对热 量衡算式整理得:
Q Dr Fcp0 (t1 t0 ) Wr' Q损
(6-2)
第二节 单效蒸发
式中
Q——蒸发器的热负荷或传热量,kJ/h ; D——加热蒸气消耗量,kg/h; Cp0——原料液比热容,kJ/(㎏·℃); t0——原料液的温度,℃; t1——溶液的沸点,℃; r ——加热蒸汽的汽化潜热,kJ/㎏; r’——二次蒸汽的汽化潜热,kJ/㎏; Q损 ——蒸发器的热损失,kJ/h 。
管道阻力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 ,其''' 值一般取为1℃
第三节 多效蒸发
一、多效蒸发的操作原理
由蒸发器的热量恒算可知,在单效蒸发器中每蒸发1㎏的水需要 消耗1㎏多的生蒸汽。在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中,水分蒸发量很大,需 要消耗大量的生蒸汽。如果能将二次蒸汽用作另一蒸发器的加热蒸汽, 则可减少生蒸汽消耗量。由于二次蒸汽的压力和温度低于生蒸汽的压 力和温度,因此,二次蒸汽作为加热蒸汽的条件是:该蒸发器的操作 压力和溶液沸点应低于前一蒸发器。采用抽真空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 降低蒸发器的操作压力和溶液的沸点。每一个蒸发器称为一效,这样, 在第一效蒸发器中通入生蒸汽,产生的二次蒸汽引入第二效蒸发器, 第二效的二次蒸汽再引入第三效蒸发器,以此类推,末效蒸发器的二 次蒸汽通入冷凝器冷凝,冷凝器后接真空装置对系统抽真空。于是, 从第一效到最末效,蒸发器的操作压力和溶液的沸点依次降低,因此 可以引入前效的二次蒸汽作为后效的加热介质,即后效的加热室成为 前效二次蒸汽的冷凝器,仅第一效需要消耗生蒸汽,这就是多效蒸发
化工原理-蒸发

蒸发蒸发操作的特点:蒸发是将非挥发性物质的稀溶液加热沸腾,使溶剂气话,溶液浓缩得到浓溶液的过程。
1.1 蒸发的基本流程:蒸发过程的两个必要组成部分是加热溶剂使水蒸气汽化和不断除去汽化的水蒸气,前一部分在蒸发器内进行,后一部分在冷凝器完成。
蒸发器实质上是一个换热器,由加热室和分离室两部分组成,加热室通常用饱和水蒸气加热,从溶液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在分离室分离后从蒸发器引出,为了防止液滴随蒸汽带出,一般在蒸发器顶部设有气液分离用的除沫装置从蒸发器蒸出的蒸汽称为二次蒸汽,在多效蒸发中,二次蒸汽用于下一效的物料加热。
冷却水从冷凝器顶加入,与上升的蒸汽接触,将它冷凝成水从下部排出,不凝气体从顶部排出。
通常不凝气体来源有两个方面,料液中溶解的空气和系统减压操作时从周围环境中漏入的空气。
料液在蒸发器中蒸浓达到要求后称为完成液,从蒸发器底部放出,是蒸发操作的产品。
1.1.2 蒸发的操作方法根据各种物料的特性和工艺要求,蒸发过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操作条件和方法。
常压蒸发和减压蒸发据操作压力不同,蒸发过程可以分为常压蒸发和减压蒸发,常压蒸发是指冷凝器和蒸发器溶液侧的操作压力为大气压或略高于大气压,此时系统中的不凝气依靠本身的压力从冷凝器排出。
减压蒸发冷凝器和蒸发器溶液侧的操作压力低于大气压,此时系统中的不凝气需用真空泵抽出。
减压蒸发较常压蒸发具有如下优点:①在加热蒸汽压强相同的情况下,减压蒸发时溶液的沸点低,传热温差可以增大,当传热量一定时,蒸发器的传热面积可以相应地减小;②可以蒸发不耐高温的溶液;③可以利用低压蒸汽或废气作为加热剂;④操作温度低,损失于外界的热量也相应地减小。
但是,减压蒸发也有一定的缺点,这主要是由于溶液沸点降低,黏度增大,导致总的传热系数下降,同时还要有减压装置。
单效蒸发和多效蒸发根据二次蒸汽是否用来作为另一蒸发器的加热蒸汽,蒸发过程分为单效蒸发和多效蒸发。
单效蒸发中加热蒸汽在冷凝器中用水冷却排出。
多效蒸发中,第一个蒸发器蒸出的二次蒸汽用作第二个蒸发器的加热蒸汽,第二个蒸发器蒸出的二次蒸汽用作第三个蒸发器的加热蒸汽,以此类推,串联蒸发器的个数称为效数。
蒸发 化工原理

蒸发化工原理
蒸发是一种常见的物质从液态到气态的相变过程,广泛应用于化工工艺中。
蒸发是通过加热液体使其产生蒸汽,将液体中的溶质分离出来。
这一过程主要依靠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克服和蒸汽与环境之间的质量传递完成。
在化工原理中,蒸发的实现方式多种多样,如单效蒸发、多效蒸发、闪蒸、蒸发结晶等。
其中,单效蒸发是最简单的一种方式,通过加热液体,使其沸腾产生蒸汽,然后分离出液体中的溶质。
多效蒸发则是在单效蒸发的基础上,将蒸汽传导给下一个蒸发器加热新的液体,从而提高热能利用效率。
蒸发过程中,液体分子的动能逐渐增高,能量不断转化为蒸汽的动能,导致液体温度升高。
当液体温度超过其饱和蒸汽压时,液体开始沸腾,产生大量蒸汽。
蒸汽与液体之间的传质过程是通过蒸汽在气液界面上的传递完成。
蒸汽与液体之间的传质速率取决于温度差、接触面积、液体流动情况等因素。
蒸发的应用广泛,常见于海水淡化、废水处理、食盐生产、化工中间体的提纯等工艺中。
通过蒸发,可以实现对溶液中的溶质进行分离和浓缩,提高产品的纯度和品质。
蒸发工艺的设计和优化对于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化工原理-蒸发

循环型蒸发器
列文式蒸发器
加热室上增设沸腾室, 溶液的沸腾传热有加热 室转移到沸腾室.
过 程 原
优点:避免加热管表面 结晶和结垢,适于粘度
理 大的溶液,传热系数大
与 装
缺点:液柱静压头引起
备 的温差损失大。
31
单程型蒸发器
升
膜
式
蒸
过 程 原
发 器
理
与
装
备
降 膜 式 蒸 发 器
33
单程型蒸发器
E1 E2
W1
W2
则 W1=D W2=W1-E1=D-E1
D t1
t2
过 程
W3=W2-E2=D-E1-E2
原 水蒸发总量:W= W1 + W2 + W3=3D-2E1-E2
理 与
D W 2 E1 1 E2
装
33 3
备 推广至n效: D W n 1 E1 n 2 E2 1 En 1
5
单效蒸发 物料衡算
水分蒸发量W
总物料衡算: F = L +W
过 溶质不变: F x0 Lx F W x
程
原 理
水分蒸发量:
W
F
1
x0 x
与
装 备
完成液浓度:
x F x0 F W
F x0 t0 h0 c0
D, Ts , Hs
W, T, H
蒸发室
加 热 L , x, 室 t , c, h
D, Ts, hs
装
备
35
单程型蒸发器 刮板式冷凝器
过 程 原 理 与 装 备
36
浸没燃烧式蒸发器
过 程 原 理 与 装 备
37
除沫器、冷凝器和真空装置 除沫器
化工原理蒸发

不同类型的蒸发器,各有特点,对溶液的适应性 也不相同,见P302表5-1。
2024/10/10
28
5.2 单效蒸发
5.2.1 溶液的沸点和温度差损失 1.溶液的沸点
含有不挥发溶质的溶液,其蒸汽压较同温度下纯 水的低,即在相同的压强下,溶液的沸点高于纯 水的沸点,所以当加热蒸汽一定时,蒸发溶液的 传热温度差要小于蒸发水的温度差,两者之差称 为温度差损失,而且溶液浓度越高,温度差损失 越大
tW
tW′
纯水沸点,℃
线即可求得该溶液在其它压
强下的沸点。
2024/10/10
33
求解方法有两种:
总的温度差损失为三项之和,即Δ=Δ’ +Δ’’
+20Δ24’/10/’10 ’
30
1).因溶液蒸汽压下降所引起的温度差损失Δ′
设tA为仅考虑因溶质存在时引起蒸汽压下降时溶液 的沸点,则Δ′=tA-T′。Δ值的大小与溶液的种类、 浓度以及操作压强有关,通常采用两种方法计算:
(1).经验估算法(吉辛科法) 对常压下由于蒸汽压下降而引起的沸点升高Δa′进 行修正用于操作压强下的温度差损失。
冷凝水
2024/10/10
完成液
水
5
蒸发操作时,溶液由分离室底 部加入,沿中央循环管流向加
1.加热室 2.加热管 3.中央循环管 4.分离室 5.除沫器
不凝性气体
热室,在加热室垂直管束内通 过时与饱和蒸汽间接换热,被 加热至沸腾状态,汽液混合物
6.冷凝器 二次蒸汽
冷却水
沿加热管上升,达到分离室时
蒸汽与溶液分离。为与加热蒸 汽相区别,产生的蒸汽称为二 料液
2024/10/10
9
溶液沸点的改变(升高):含有不挥发溶质的溶液, 其蒸汽压较同温度下纯水的低,即在相同的压强 下,溶液的沸点高于纯水的沸点,所以当加热蒸 汽一定时,蒸发溶液的传热温度差要小于蒸发水 的温度差,两者之差称为温度差损失,而且溶液 浓度越高,温度差损失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传热系数
tm T t t
1 K
1 K0
1 hi
d0 di
Rdi
d0 di
b
d0 dm
Rd0
1 h0
蒸发器的传热系数K,目前主要还是根据现场实测数据来选定。
常见蒸发器管内表面传热系数hi的经验关联: 普通自然循环蒸发器:
Nu 3.25104 Pe0.6Ga0.125Kp 0.7
rA
Ktm
/
r
其中,tm T t
5.2.4 溶液的沸点升高和传热温差损失
(1) 溶液的沸点和温度差损失 溶液沸点 > 二次蒸汽饱和温度
沸点升高: tt t T
① 引起沸点升高的原因 a)溶质存在,使溶液饱和蒸汽压降低;
溶液沸点 > 相同压力下水沸点 t 。
b)维持一定液位,液柱作用使下部溶液沸点上升;
二次蒸汽 qmwT’,H’
H 二次蒸汽的质量焓. h0, h 完成液、料液的质量焓 .
2020/6/13
料液 qm0,w0, t0 ,c0 ,h0
加热蒸汽 qmv,T,H
加热室
完成液
qm0-qmw,w, t,c,h
蒸汽冷凝水 qmv,T,hw
Φ qm,v (H hw ) qm,0 (h h0 ) qm,w (H h) ΦL
2020/6/13
加热 蒸汽
冷凝水
完成液
单效蒸发流程:
不凝性气体
蒸发流程
冷却水
二次蒸汽
料液 加热蒸汽
1
5 4 3 2
冷凝水
1-加热管; 2-加热室;
3-中央循环管; 4-蒸发室; 5-除沫器; 6-冷凝器
完成液
水
硝酸铵水溶液蒸发流程
(3) 几个概念 * 加热蒸汽(生蒸汽):蒸发过程所用的加热蒸汽; * 完成液:浓缩后的溶液; * 单效蒸发 :产生的二次蒸汽不加利用,直接冷凝排出; * 多效蒸发:二次蒸汽作为串联使用的下一个蒸发器的加热蒸汽。
Kp 0.31
l v
1 0.33
(3 )蒸发器的生产能力和生产强度 生产能力——为单位时间蒸发水分的质量,由于它主要取决于 过程的热流量,所以常又以热流量来衡量蒸发器 的生产能力 。 生产强度——为单位传热面积的生产能力,以U表示,单位为 kg/(㎡h)
生产能力: Φ KAtm
生产强度:
U
qm,w A
若沸点进料,忽略热损失时, t0 t
ΦL 0
qm,v
qm,w r r0
qm,w r0 1 qm,v r
生蒸汽的经济性(经济程度)qmw/qmv * 蒸发操作重要经济指标之一,反映蒸发操作能耗的大小;
* 实际由于沸点升高和热损失,单效蒸发 qmw/qmv ≈0.9 。
2020/6/13
(3) 焓浓图 溶解热、稀释热不能忽略时,用平均比热计算误差很大,此
5.3.2 热量衡算
目的:计算生蒸汽消耗量 (1) 热量衡算式
qm,v H qm,0h0 qm,vhw (qm,0 qm,w )h qm,w H ΦL
或:Φ qm,v (H hw ) qm,0 (h h0 ) qm,w (H h) ΦL
H hw r0(加热蒸汽的冷凝热 ),
时,生蒸汽消耗量可用焓浓图计算。
qm,v (H hw ) qm,0 (h h0 ) qm,w (H h) ΦL
2020/6/13
5.2.3 传热计算
由蒸发器的传热方程得:
(1) 传热度温差
A Φ Ktm
在蒸发器中,管外为蒸气冷凝,温度恒定为T,管内为溶液 沸腾,温度也多为定值,可视为恒温差传热,故
5.1.2 分类
按操作方式:间歇式、连续式; 按二次蒸汽的利用情况:单效蒸发、多效蒸发; 按操作压力:常压、加压、减压(真空); 真空蒸发的优点:提高传热温差、利用低压蒸汽作为热源、 对热敏性物料的蒸发有利。
5.1.3 蒸发操作的特点
(1)蒸发器实质是一种两侧流体发生相变的换热器; (2)溶液的沸点升高
(2) 热量衡算式的简化
忽略溶解热、稀释热时,溶液的热焓和比热容取质量平均,
以0C为热焓基准,则有:
h cpt
h0 c p,0 t0
c p c p,w (1 w) c p,bw c p,w (c p,w c p,b )w
c p,0 c p,w (1 w0 ) c p,bw0 c p,w (c p,w c p,b )w0 代入热流量公式得:
Pe qdb
r v a Ga gdb3l2
2
— 贝克来数 — 伽利略数
Kp pdb
反映压力影响的数群
强制循环蒸发器:
Nu 0.023Re0.8 Pr 0.4
升膜式蒸发器:
强制对流传热区:
Nu
(1.3
S
di)Rel0.23Prl0.9 Rev0.34
l v
0.25
v l
核状沸腾区:
Nu
0.225cs Rev0.69 Prl
生蒸汽温度一定时,传热温差小于加热纯溶剂时的传热温差。 (3)溶剂汽化时消耗大量能量
为减小能耗必须提高加热蒸汽利用率。 (4)根据物料本身特性(如粘度、结晶性、热敏性等)
合理选择设备和操作流程。
2020/6/1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2 单效蒸发 5.2.1 物料衡算
目的:计算蒸发水量和完成液浓度 对溶质:
qm,0w0 (qm,0 qm,w )w
qm,vr0 qm,0c p,0 (t t0 ) qm,wr L
2020/6r/103 生蒸汽冷凝热J/kg
r 二次蒸汽冷凝热 J/kg
Φ qm,vr0 qm,0c p,0 (t t0 ) qm,wr L
加热蒸汽消耗量:
qm,v
qm,0c p,0 (t
t0 ) qm,wr ΦL r0
蒸发水量:
qm,w
qm,0 (1
w0 ) w
料液 qm0,w0, t0 ,c0 ,h0
加热蒸汽 qmv,T,H
二次蒸汽 qmwT’,H’
加热室
完成液
qm0-qmw,w, t,c,h
完成液浓度:
w qm,0w0 qm,0 qm,w
蒸汽冷凝水 qmv,T,hw
单效蒸发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示意图
2020/6/13
第5章
5.1 概述 5.1.1 蒸发及应用
蒸发
(1) 蒸发:蒸发是溶液浓缩的单元操作。它采用加热的方 法,使 溶有不挥发性溶质的溶液沸腾,其中的部分溶剂被气化 除去,而溶液得到浓缩 。
设备:蒸发器,冷凝器 。
(2)应用:
二次蒸汽
① 将溶液浓缩后,冷却结晶,获得固体产品;料液
② 浓缩溶液,获得纯净的溶剂产品; ③ 获得浓缩的溶液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