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docx
10_2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10_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我们与法律同行”,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如何遵守法律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法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有待加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问题,但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遵守法律,增强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到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遵守法律,增强法律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实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讨论。
2.准备教学PPT,包括案例、图片、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实践活动材料,如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们与法律同行”,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我们与法律息息相关,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法律对公民权益的保护,对社会的规范和秩序的维护,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对身边的事物有自己的见解。
但他们对于法律的认识还较浅显,法治意识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我们与法律息息相关。
2.培养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增强法治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依法办事,提高公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我们与法律的关系。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引导学生学会依法办事。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依法办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2.设计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实践活动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法律案例,让学生初步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我们与法律息息相关。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教材中的案例,分析法律的作用,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4.巩固(10分钟)提问:让学生回答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我们应该如何遵守法律。
5.拓展(10分钟)讨论:引导学生谈谈如何增强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们与法律的关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案设计(1)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十课法律帮我们成长第二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定义以及怎样依法办事;懂得要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定义及作为青少年应怎样推进法治中国的做法;知道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知道依法办事的定义及怎样依法办事;明白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懂得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知道作为青少年也是法治中国的推动者;通过用法律知识分析简单的案例,培养学生判断思维能力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法律信仰,学会依法办事。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依法办事的基本要求。
难点:树立法治意识,建设法治中国。
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法律和我们息息相关,社会生活和公民不能离开法律,公民做到自觉守法,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二)、讲授新课:一、学会依法办事:1、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陈某等人闲极无聊,在网上发布谣言引发社会的恐慌,公安机关依法作出行政拘留的处罚。
陈某等人懊悔不已:“不知道在网上说几句还违法了。
”相关链接:《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警情故意扰乱公共秩序,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陈某等人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要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学法、尊法、守法。
要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要依法办事。
法不可违,违反法律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
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的尊崇和遵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爸爸的行为是违法的,属于家庭暴力,违反了反家庭暴力法的有关规定。
立即拨打110报警电话。
因为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渐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的捍卫者。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0.2我们与法律同行》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内容主要包括: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何维护法律尊严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但对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法制观念较为淡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遵守法律,自觉维护法律尊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学会维护法律尊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自觉维护法律尊严。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看法。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场景,让学生参与体验。
3.准备教学PPT,辅助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如交通规则、校规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法律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看法。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我们与法律同行》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篇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以及我们与法律的关系,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对法律的认识相对较浅薄。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法律的概念和作用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教师需要运用生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理解法律的作用。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使他们在生活中能自觉遵守法律。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的作用。
2.学生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的作用。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
3.情境模拟法: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培养他们遵守法律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设计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
3.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图片,如法院、警察等,引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对法律有什么认识?”让学生自由发言,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如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接着讲解法律的作用,如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等。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个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
学生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案例,也可以自己寻找实例。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我们与法律同行》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自身权益的作用。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法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于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作用可能理解不深。
此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表达,可以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自身权益的作用。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作用。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境模拟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感受法律的重要性。
4.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讲解。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设计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
4.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法律场景,如交通法规、合同签订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典型案例,如盗窃、欺凌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并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4.巩固(10分钟)针对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讲解,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树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与法律同行》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公民与法律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使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法律的必要性,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他们对法律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进一步了解法律的概念、作用以及公民与法律的关系,从而提高法治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公民与法律的关系,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公民与法律的关系。
3.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使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公民与法律的关系。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法律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和实例。
2.制作PPT,展示教材内容和案例。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情景模拟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法律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法律?法律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公民与法律的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方面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为是否合法,阐述理由。
小组成员共同归纳出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4.巩固(5分钟)提问:让学生回答法律的作用、公民与法律的关系以及如何做到遵纪守法。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下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我们与法律同行》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我们与法律同行,要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下已经学习了《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等课文,对法律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如何与法律同行,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提高法律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知。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模拟生活中遵守法律的情景,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分析法律的作用。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准备实践操作的道具和场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法律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呈现准备好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法律在案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总结遵守法律的方法和重要性。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如果我们遇到违法行为,应该如何处理?引导学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要求学生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课题】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十课法律伴我成长第二框题《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材分析】本框包括“学会依法办事”和“我们与法律同行”两目。
引导学生学会依法办事和树立法治信仰等方面,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后面继续学习法律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处在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形成,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影响自身的成长。
我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措施,但在社会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依然存在,未成年人需要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使青少年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尊崇公序良俗,牢固树立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着力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是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历史重任的需要。
【课标依据】“成长中的我”中“心中有法”部分“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信仰,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2.知道依法办事的要求;3.理解树立法律信仰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依法办事。
难点:以实际行动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扞卫法律【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教学仪器】多媒体教学设备及PPT软件【教学准备】预习,教师准备PPT 课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前车司机斑马线礼让行人惨被后车司机打思考:被打司机是怎么做的这事例告诉我们,遇事怎样处理纠纷和矛盾点拨: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人违了法,犯了罪,却茫然不知;还有一些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非法侵害,却无动于衷,这都与其不知法、不懂法有直接的联系。
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更好地守法,我们应通过学习了解法律的规定,做到知法于心,与法同行。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
法律保障我们的幸福生活。
法律的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二、我们与法律同行互动探究:板块一:学会依法办事【探究分享】晓程该怎样做请从下面的做法中选择并说明理由。
A.据理力争,勇敢搏斗,把回来。
B.他很害怕,也不。
C.忍耐,事后告父母或立即警。
D.找几个好朋友,把两名男生打一。
E.吃了,比他小的同学的。
思考:什么不能采取除 C 以外的方法点: A、我要珍生命,善于保自己。
B、忍气吞声,只会助法犯罪分子的气焰,使自己的合法益受到更大的侵害,也不利于良好社会气的形成。
D、 E、采取打复的行,可能会害他人的合法益,自己也可能触犯法律,受到法律的制裁。
要立法律意,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C、事后要立即告父母、老、学校或警。
因我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学会用法律自己的合法益,逐成社会主法治的忠崇尚者、自遵守者、定的扞者。
教小:(一)学会依法事1.学法、知法,增法律意,立法律信仰。
在日常生活中,我要常想一想,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如果背了法律,会与什么后果。
2.遵守各种法律法。
遇到需要解决,当通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求和愿望。
在自身利益的程中,要自他人和集体的合法益。
3.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逐步成社会主法治的忠崇尚者、自遵守者、定扞者。
互探究板二:(二)立法律信仰活二:名言析: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表上,而是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梭一:梭的名言你有什么启点:法律的威源自人民的内心和真信仰。
立法律信仰,就是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法律、遵守法律和扞法律。
要立法律信仰,当法律至上成我的真信仰,法治精神就会刻在我心中。
教小: 1.立法律信仰的原因及内涵活:以案悟理“ 110 我撞坏了路灯⋯⋯”蔡女士与丈夫清晨去接一位朋友,倒不慎撞坏街一路灯,但没人看。
送走朋友后,他立即返回事,在找路灯管理位未果的情况下打了110。
之后,巡警指点,夫先到街道事了解到管理位,再系清了具体的公司,然后主上,并了公司因感于他的自精神提出的折价意,照4980 元的灯价加安装全付。
个案例哪些是道德行哪些是法律行明了道德与法律有什么关系点: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法治代,并不否道德的重要性。
人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尊法守法的意和自性,有利于促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教小: 2.依法事并不否道德的重要性活:探究升以下些法律定,你自遵守了怎才能更好地遵守受教育者当履行下列:(一)遵守法律、法;(二)遵守学生行范,尊敬,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三)努力学,完成定的学任;(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教育法第四十三条)公民当增境保意,采取低碳、的方式,自履行境保。
(境保法第四款)家庭成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冷落老年人。
(老年人益保障法第十八条第一款)推法治中国建是每个人的任和,作国家未来的建者,我要努力法治中国建献自己的力量。
在学法律方面,我打算在遵守法律方面,我打算在依法方面,我打算⋯⋯点:增法治意,依法事,是青少年健康成的基本要求。
青少年不是法治中国建的受益者,更成参与者和推者。
教小: 3.青少年要增法治意,依法事,成法治中国的参与者与推者【复巩固】1.本所学内容(1)依法事(2)立法律信仰(3)提高道德水平2.堂一、:1.某校在深化校园建活中,要求学生立法治意,法律威。
下列同学的行,符合一要求的有①按照交通志自行②打听同学的秘密并到播③完成定年限的教育④破坏路灯和座椅等公共施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2.“河流急,沿着河槽走;人众多,守着法律走” 句提示我A、河流,保河流B、自尊自信,学会C、依法律己,依法做事D、控情,品味生活3.生活在法治国家里,公民就要、① 立法治念,做懂法的人② 法律尊。
做守法的人③敢于并善于同法犯罪行作斗争,做法的人④宣法律知,做普法的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 ①②③④4.某民工要万余元工爬上一工地80 米高的塔吊。
无民警怎么,他都意要看到才肯下来。
两个小的僵持,直到民警拿来 1.2 万元金,他才从塔吊上下来。
因乱公共秩序,被警方行政拘留。
此理解的是A、只要能回薪水,法也无所B、遇到需要解决,当通法治方式,表达自身的合法求和愿望C、公民要依法事D、触犯法律,要承担相应的后果5.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
这一观点强调A、法律要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B、树立法律信仰是法治力量之源C、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D、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则6.某市地铁正式运营前夕,市轨道公司就《某市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征求意见稿正式公布,开始广泛征集市民意见。
你认为下列意见应该点赞的是A、可以带宠物狗上车,只要给它买票就行B、可以随便吃东西,只要把垃圾带走就行C、可以在座位上躺坐卧,只要我舒服就行D、遵守乘车秩序,维护公共安全7.下列属于树立法律信仰的行为有、①严格执法,不徇私情②维护权益,以暴制暴③低碳节俭,绿色出行④举报违法,扞卫法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①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②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③就能杜绝违法行为④就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③二、简答题:1.右边漫画反映了什么如何做一个文明的旅游者答案 :旅游中乱涂乱画的不文明行为。
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
尊重旅游地的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
从小事做起,不乱丢垃圾、不乱涂乱画、不乱攀乱爬;在公共场所不高声呐喊,不做有损国家形象的事等。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的十六字方针,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1)查一查:我国的立法机关是什么(2)说一说: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作用(3)公民守法,公民应该怎么做答案:(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2)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尊严;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维护社会公平等;(3)公民要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树立法律信仰,增强法律意识等。
【作业布置】一、书面作业1.怎样做到依法办事1)学法、知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律信仰。
2)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3)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2.怎样理解树立法律信仰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共同的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扞卫法律。
当法律至上成为我们的真诚信仰时,法治精神就会铭刻在我们心中。
3.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
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二、完成基础训练P76-80 页内容【板书设计】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二、我们与法律同行(一)学会依法办事1.学法、知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律信仰。
2.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3.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二)树立法律信仰1.正确理解树立法律信仰2.提高道德水平3.做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教学反思】 1.因为法治的重要性,教材中前面有涉及,所以在此处教学设计中就忽略了一些环节,直接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晓程被抢钱”来分析引导学习“依法办事”。
2.树立法律信仰的理论性较强,教师可以用较为通俗的话语进行引导,“树立法律信仰简单地说就是把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转化为我们的自觉行动,即我们做任何事时都要想到法律”,学生更容易理解。
3.最后“青少年要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的活动要作为重点来进行教学,因为它是这一单元的落脚点,要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