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研究

合集下载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摘要】林下经济模式是指在森林中利用森林覆盖下的空间进行经济活动的一种模式。

本文首先介绍了林下经济模式的概念和特点,包括利用森林资源开展种植、畜牧、旅游等产业。

接着探讨了林下经济模式的实施方式,如合作社、土地流转等形式。

然后分析了林下经济模式的优势,如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以及面临的挑战,如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

此外还探讨了林下经济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地区的应用情况。

最后总结了林下经济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和前景,以及对社会经济的贡献,为推动林下经济模式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林下经济模式、综合效益、概念、特点、实施方式、优势、挑战、生态环境、影响、应用、可持续发展、潜力、前景、社会经济、贡献。

1. 引言1.1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林下经济模式是指在森林中进行农业、畜牧业、林业等生产经营活动,在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获取经济效益的生产模式。

林下经济模式充分利用森林资源的多功能性,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提升。

林下经济模式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增加,还可以改善森林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林下经济模式的实施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方共赢,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林下经济模式的前景将会更加广阔,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 正文2.1 林下经济模式的概念和特点林下经济模式是一种利用森林资源中间和边缘空间,实现多种农产品种植、畜牧养殖、蔬果栽培等多种经济活动的模式。

它是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利用林地空间,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模式。

林下经济模式的特点包括:多样性性。

林下经济模式通过种植各种植物、养殖多样性畜禽等方式,实现了经济活动的多样化,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益。

推进银杏产业化做强经济林特色

推进银杏产业化做强经济林特色

!"
江苏绿化
#$$" 年第 # 期
!"
!"
杏。 目前, 市场上银杏木材价格昂贵, 国际市场上 达 " ### 美元 ) +$ , 而且是有市无货。 根据这一现 状, 我们充分利用中沟、 干河、 江堤两侧的非耕地 发展材用银杏, 构建银杏农田林网, 重点抓了横垛 镇新长铁路两侧材用银杏林带建设, 栽植胸径 %,+ 以上银杏实生苗 - ### 多株, 计 $.*+ 。 结合农业
典型调查
推进银杏产业化 做强经济林特色
泰兴市林业局 袁觉 李群 赵军
邮编: 邮编 : "".%## !!"#$$ 近年来, 泰兴市把发展林业产业作为调整农 业结构、 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来抓, 林业经济尤其 是以银杏为主要特色的经济林生产得到了快速发 展。 全市现有定植银杏树 %&# 万株, 人平 %’ " 株, 盛果树 $" 万株, 常年白果产量 % ###( 左右, 约占 银杏产业总产值近 $ 亿 全国白果总产量的 ! ) $, 元, 银杏已成为我市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项目。 我 们紧紧围绕做大做强银杏特色产业这一目标, 采 取切实措施, 使银杏产业在基地化生产、 系列化加 工、 标准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重点做了 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突出重点, 放大银杏产业优势。 根据适地、 适树、 适品种的原则, 科学栽植, 合 理布局, 不断培植壮大银杏资源。 一是发展雄银杏 树。 针对我市银杏雌雄比例失调这一矛盾, 在全市 机关、 学校、 工厂等企事业单位栽植雄银杏树 " 万 株。 市里重点抓了城郊万亩现代化农业科技园区 二是发展材用银 $$*+ 雄银杏采花圃基地建设。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林下经济模式是一种在森林下开展农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模式,它能够兼顾自然资源保护和经济效益,同时为社会带来多重综合效益。

林下经济模式的典型代表包括林下种植、林下畜牧、林下蘑菇种植等,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下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林下经济模式及其综合效益。

林下经济模式带来了生态效益。

林下经济的开展可以保护森林资源,减少对天然林的砍伐和开垦,从而减缓了森林资源的消耗和破坏。

林下种植和畜牧的发展也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减少了土地的裸露,防止了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有助于水土保持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林下经济还有利于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林下经济模式也产生了经济效益。

林下经济活动的开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林下经济的产品也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可以创造销售收入,为农民带来增值收益。

林下经济活动还能够提高土地的资源利用率,充分利用了森林资源和土地资源,提高了农业的产出,增加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林下经济模式还带来了社会效益。

林下经济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减少了农民的贫困现象。

林下经济的发展也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减少了农村的环境污染,提高了农村的生态面貌。

林下经济也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拉动了农村的消费需求,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繁荣。

林下经济模式产生了多重综合效益。

它保护了森林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从而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林下经济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障碍,比如技术水平不高、市场需求不足、政策支持不力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加强技术研发、拓宽市场渠道、加大政策支持,不断推动林下经济模式向着更加可持续、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银杏经济林间套模式

银杏经济林间套模式

银杏经济林高效间套模式介绍一、银杏栽植技术要点和效益测算比较(一)栽植要点要使银杏栽活、长好,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在选好栽植地点,并及时栽植的基础上,定植的技术要点是:大塘浅栽,适量基肥,足水踏实。

(二)效益测算比较以每亩栽植嫁接银杏10株,嫁接干高1.5米以上,第五年开始挂果,第八年单株产果5斤,白果按10元/公斤计算,白果每亩年产值250元以上。

林下可以套种蔬菜、苗木、桑树、牧草、经济作物等,亩产值可达3000—10000元。

10年后,白果产量还会迅速提高,到15年白果亩产值可达2500—4000元,再加套种效益,合计亩产值可达5000—15000元。

稻麦两熟:中稻亩平均产量550kg,现行市场单价 2.46元/kg,亩产值1353.00元;小麦亩平均产量400kg,现行市场单价1.36元/kg,亩产值544.00元。

合计:1897.00元。

种植稻麦两熟,亩产值1897.00元,不足2000.00元,去除成本700.00元/亩(其中:中稻400.00元/亩,小麦300.00元/亩),亩纯收入1197.00元。

二、银杏-桑树-花生、蔬菜模式⑴苗木规格:银杏苗胸径4cm以上,杜绝小苗。

桑苗根径0.7cm以上⑵栽植规格:银杏8m×8m或6m×10m1.33m×0.5m早春花生,秋冬季套种蔬菜如莴苣、香菜、药芹、菠菜、秧草等。

⑶注意事项:a、银杏树嫁接高度以不低于1.5m为宜,选用本地大佛指品种;b、银杏树向外1.2m范围内不栽桑树;c、桑树品种以湖桑育71-1为宜。

效益分析:前期以桑园为主,成年桑园每亩产叶2000—2250kg,养蚕3—4张,产蚕120—160kg,收入2500元—3200元。

10年后白果亩产量250kg以上,产值2500元。

间作花生、蔬菜亩产值2000元以上。

合计亩产值可达8000元以上。

三、银杏-牧草模式⑴品种:银杏以大佛指为主,牧草以多花黑麦草、紫花苜蓿、菊苣、杂交狼尾草、苏丹草为主。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1. 引言1.1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的概念林下经济模式是指在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开展多种经济活动,通过有效利用林下空间和各种植被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林下经济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在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林下经济模式旨在实现经济与生态的良性互动,促进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通过多种经济活动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经济体系,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价值的最大化。

林下经济模式的推行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目标。

林下经济模式的提出和实施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的重要性林下经济模式是指在森林资源保护的通过合理利用林下空间,实现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模式。

这种模式的重要性在于多方面。

林下经济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传统上,人们只注重森林资源的伐木利用,而往往忽视了林下植被和动物的价值。

而林下经济模式可以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充分利用林下植被和动物资源,实现资源的多元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林下经济模式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通过开展林下经济,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就业增加,推动当地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这对于缓解农村的贫困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林下经济模式还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通过合理利用林下资源,可以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的实现。

这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充分认识到这种模式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局面。

2. 正文2.1 林下经济模式的特点1. 多样性:林下经济模式通常涉及多种经济活动,包括农业种植、畜牧养殖、林木采集等,形成了多样性的经济结构。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在当今的农业发展领域,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创新且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正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巨大的潜力。

林下经济,简单来说,就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等多种产业的复合经济模式。

林下种植是林下经济的常见模式之一。

在树林下种植各类农作物或中药材,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减少阳光直射,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比如,在林间种植一些喜阴的中药材,如天麻、灵芝等。

天麻的生长需要较为阴凉潮湿的环境,树林恰好能提供这样的条件。

种植天麻不仅不会对树木的生长造成影响,反而能借助树木的遮阴和保湿作用,提高天麻的产量和品质。

再比如,在林下种植蔬菜,如韭菜、生菜等,这些蔬菜对于光照的需求相对较低,在树林的庇护下,能够减少病虫害的侵袭,同时也能降低夏季高温对蔬菜生长的不利影响。

林下养殖也是备受青睐的一种模式。

林间广阔的空间为家禽家畜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

养鸡是常见的林下养殖方式之一。

鸡在树林中可以自由觅食,啄食青草、昆虫等,这样不仅降低了饲料成本,还能减少鸡的疾病发生率。

同时,鸡的活动有助于疏松林地土壤,鸡粪又能为树木提供天然的肥料,实现了生态的良性循环。

养羊也是不错的选择。

羊在林下吃草,能够控制杂草的生长,减少火灾隐患。

而且,羊在自然环境中活动,其肉质更加鲜美,市场价值更高。

除了种植和养殖,林下采集也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

在一些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人们可以采集野生的菌类、竹笋、野菜等。

这些天然的绿色食品在市场上颇受欢迎,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不过,在采集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合理采摘,不能过度破坏生态平衡,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森林旅游业则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对生态环境的追求而兴起的一种新兴林下经济模式。

依托美丽的森林景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开发建设森林公园、露营基地、生态农庄等旅游项目。

游客可以在这里呼吸新鲜空气,欣赏自然风光,体验农事活动,享受休闲时光。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林下经济是指在自然林或人工林覆盖下开展的一种经济活动。

与传统的清理植被进行大规模开发不同,林下经济以保护森林资源为前提,通过在林下种植或发展相关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

林下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它具有较高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在林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林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林下经济在利用传统农业的促进了农业的转型升级。

传统农业主要利用土地资源,通过大规模的开发和种植实现产出。

而林下经济则是在森林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种植、饲养、采集等方式,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资源实现经济效益。

这种转型升级不仅可以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的过度开垦和破坏,同时也提高了农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行为,有利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在林下经济的模式下,生产方式更加符合生态经济的发展要求,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林下经济是一种有效的生态补偿模式,有利于提高生态保护的参与度。

传统的自然资源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环境恶化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

林下经济的模式是在森林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开发,强调了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林下经济的模式下,强调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通过合理的经济活动产生经济效益,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的补偿。

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生态经济模式,它通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通过市场机制对生态保护进行有效的激励和补偿,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林下经济模式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是一种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但要实现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的积极扶持和政策引导,需要农民的积极参与和合作,需要社会资金的大力支持和投入。

在政策上,应该加大对林下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提高林下经济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或林地中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的环境服务或资源进行经济活动的模式。

林下经济模式的兴起得益于对传统林业模式的反思,传统林业模式的重心在于伐木、采矿等资源开采,而对环境生态系统的保护却忽略。

林下经济模式提倡利用森林环境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林下经济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多元化的经济活动。

除了传统的木材、竹子等资源开采外,还包括野生植物、蘑菇、蜂蜜、养殖等。

其次,是货币与非货币效益的协同。

发展林下经济既可以获得经济效益,也能够获取非物质效益,包括森林资源的保护、生态系统的恢复、生态旅游等。

第三,是与生态系统保护息息相关的,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是发展林下经济的基本前提。

因此,通过林下经济的发展,兼顾了现代经济和传统文化、生态保护的发展。

林下经济模式有三种形式:一是利用森林生态环境提供的某些生态服务进行经济活动,例如花草树木的观赏、生态旅游等。

二是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资源进行经济活动,如林木伐运、竹子采摘、果实采摘等。

三是保护生态系统,实现生态、经济的双赢。

通过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重收益。

林下经济模式的综合效益与多种生态服务和资源密切相关,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进行了探讨:1、经济效益林下经济活动的经济收入包括原材料的采集、产品的出售以及生态旅游等,因此,林下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

例如,黑龙江省三江农民种植黑木耳,一年收入就达到5000元以上,这对于当地贫困地区来说是巨大的财富;云南昆明市五华区采取林下经济模式,采摘野生菌的产值达到了上亿元。

因此,林下经济模式的发展可以在促进就业的同时,增加林业资源的利用和产值的增长。

2、社会效益林下经济活动的社会效益有以下几方面:一、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为生态环境的保护作出重要贡献。

二、改善农民生活,使农民更有机会获得稳定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原始值标准化
采用公式:标准化值 =(指标值-最差值)/(最优值-最差值),对 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这样,各数值就可以在[0,1]水平上 进行比较
⑤基于权重和标准化值的效益分析
根据层次总排序的权重值和标准化值,就能加权得出最终的总
体排序,即不同林下经济模式或同一模式的不同搭配形式综合效 益得分
A银杏林下经济模式效益综合评价
如今
1991
1987
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农林复合经营理论与实践”《农林复合经营:发展10年》
专论
Nair&Steppler
2.2 国内研究进展
我国学者对林下经济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 但随着国家对林业特别是林下经济的重视程度越 来越高,关于我国林下经济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 涌现出来。
2007 “能够保护好生态环境 发展好林下经济很重要”
B1经济效益
B2生态效益
B3社会效益
C1 年
C2 成
C3 净
C4 内
C5 土
C6 改
C
7
C8 系




壤 善 防统






P

性 候 益性
V
I

R
R
C9 C
C1
环 10
1
境产劳
满品动
意商力
度品容
率纳

指标测定方法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采用走访技术员、农户调查的方法来计算获取指标数据。
总结林下经济发展成效并推广成功模式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来配置林下 经济的模式
1.2 研究的意义
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以长补短、协 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
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产资源转向林产资源和林 地资源结合利用
构建更加稳定的生态系统,确保农林牧各业实现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 态农业模式
生产方式
















经营模式
银银杏杏-农-农作作物物 银银杏杏-经-经济济树树种种
银银杏杏-苗-苗木木 银银杏杏-中-中药药材材
银银杏杏-家-家禽禽 银杏-家畜
具体模式举例
银杏-玉米 银杏-柿树 银杏-海桐 银杏-杭白菊 银杏-草鸡 银杏-山羊
谢谢!
温家宝·辽宁抚顺
201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
2008 《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
2011 全国林下经济现场会
温家宝·广西北海
3 研究内容及方法
现有林下经济文献和资料进行梳理、对林下经济的概念进行认知


选取江苏省银杏林下经济发展较好的县进行实地调研
高效益模式筛选与推广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效益评价
层次分析法主要有以下步骤: ① 建立层次模型
通常包4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以及备选方案层。
② 评价指标的确定
根据实际情况,在调查、讨论的基础上,确定评价各层次 的准则因素(指标层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③ 确定权重
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制作调查问卷,采用林学专家、林业 局领导、经营户打分的方式,确定各层次组成因子的重要性。
银杏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 效益研究
汇报人:国靖 指导老师:汪贵斌教授
报告内容
01 研究目的及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进展 03 研究内容及方法 04 技术路线及分析 05 林下经济模式
1.1 研究的目的
了解江苏省银杏林下经济经营情况
调查目前银杏林下经济不同模式发展现状及存 在的问题
对现有模式进行综合效益评价
试验地概况
• 试验地位于江苏省泰兴市(东经 119°48′、北纬 30°59′)。泰 兴市地处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 平均气温 15.0℃,极端最高气温 38.8℃,极端最低气温-12.5℃, 年平均风速 3.1m·s-1,年平均降水量 1031.8mm,日照时数 2111.8h,无霜期 229d;土壤质地以潮土为主,碱性。
生态效益
土壤肥力测定
全氮、全磷:样本经高氯酸-浓硫酸消煮后,用流动分析仪测定 速效磷:采用NaHCO3浸提法,分光光度计测定 速效钾: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
改善小气候
通过自动温湿度计分别测定林地内外的温度、湿度差,来衡量不同 林下经济模式改善小气候的能力。
防风效益
只要通过风速计在林分的迎风面和背风面测定,防风效应=(迎风面 风速-背风面风速)/迎风面风速。


调查现有银杏林下经济模式并根据其特性及特点进行分类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实验获取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
文献资料法

究 方
实地调研法

层次分析法
4 技术路线
基础理论资料收集研究
江苏省银杏林下经济模式调查研究
综合效益评价指标构建
原始数据获取
























数据综合分析处理 综合效益评价
• 试验地位于邳州市(东经117°35′、北纬34°07′)。邳州市位于江 苏省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 季分明,季风显著,光照和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14.0℃,年平 均降水量867.8mm,年平均日照时数2318.6小时无霜期211d。 土壤中潮土为主要类型。
• 试验地位于东台市(东经120°07′、北纬32°33′)。东台市位于江 苏省中部,盐城市最南端。东台市属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 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冬冷夏热,春温多 变,秋高气爽,日照充足。常年平均气温15.0℃,无霜期220d, 降水量1061.2毫米,日照2130.5h。
2.1 国外研究进展
目前国外还没有广泛使用“林下经济” 一词, 与之相对应的是农林复合经营(Agro forestry)和社 会林业(Social Forestry)等概念。
1856
Taunya System (塔亚)
1950 《树木作物:永恒的农业》
Smith
1977 国际混农林业中心
(ICRA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