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产与应用

合集下载

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红细胞生成素是由肾脏分泌的一种活性糖蛋白,作用于骨髓中红系造血祖细胞,能促进其增殖、分化。

本品能经由后期母红细胞祖细胞(CFU-E)引导出明显的刺激集落的生成效果。

在高浓度下,本品亦可刺激早期母红细胞祖细胞(BFU-E)而引导出集落的形成。

皮下注射给药吸收缓慢,2小时后可见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浓度升高,血药浓度达峰值时间为18小时。

骨髓为特异性摄取器官,药物主要为肝脏和肾脏摄取。

使用红细胞生成素的贫血患者,药物以原形经肾脏排泄的量小于10%。

二适应证1.用于肾功能不全所致的肾性贫血(包括血液透析及非透析、腹膜透析患者)。

2.用于恶性肿瘤、非骨髓恶性肿瘤化疗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艾滋病或经治疗后引起的贫血。

3.还可用于外科围手术期的红细胞动员、早产儿贫血等。

三临床应用肾性贫血:可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每周分2~3次给药,也可每周单次给药。

治疗期:开始推荐剂量为血液透析患者每周100~150IU/公斤体重,非透析患者每周75~100IU/公斤体重。

每周单次给药:推荐剂量为成年血透或腹透患者每周10000IU。

给药后如果红细胞压积达到30~33%或血红蛋白达到100~110克/升,则进入维持治疗阶段。

推荐将剂量调整至治疗期剂量的2/3。

四不良反应1.心脑血管系统可见高血压性脑病、心悸、血压升高,偶可诱发脑血管意外、癫痫发作。

2.血液可见血栓形成、嗜酸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3.呼吸系统偶见呼吸急促或流感样症状。

4.胃肠道偶有恶心、呕吐、食欲缺乏、口腔苦味感、腹泻、腹痛。

5.肝脏可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升高。

6.泌尿系统可见血尿素氮、尿酸、血肌酸酐升高。

7.代谢/内分泌系统可见血清钾升高。

8.肌肉骨骼系统可出现肌痛、关节痛等。

EPO生产工艺课件

EPO生产工艺课件

EPO生产工艺课件EPO生产工艺课件一、EPO的概述EPO(全称为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由基因工程合成的人血红蛋白。

它广泛应用于贫血的治疗,能够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提高人体的血红蛋白水平。

EPO的生产工艺十分重要,下面将介绍EPO的生产工艺流程。

二、EPO的基因克隆与表达工艺1. 提取人类基因:通过血液样本提取人类基因,一般选取肝脏细胞中富含EPO基因的mRNA。

2. cDNA合成:使用逆转录酶将mRNA转录成cDNA。

3. 基因克隆:将cDNA与质粒进行连接,在大肠杆菌中转化获得重组质粒。

4. 转化宿主菌:将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中,通过培养筛选出含有EPO基因的克隆。

5. 表达EPO:将含有EPO基因的克隆进行大规模培养,产生大量的EPO蛋白。

三、EPO的纯化工艺1. 细胞破碎:将培养得到的大肠杆菌进行机械或化学破碎,破碎细胞获得包含EPO蛋白的细胞浆。

2. 脱酶:使用酶将细胞浆中的DNA和RNA降解掉,得到相对纯净的EPO蛋白。

3. 蛋白分离:利用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如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过滤、亲和色谱等,将EPO与其他杂质分离开来。

4. 浓缩:通过浓缩方式,将纯化后的EPO溶液浓缩成较小体积的制剂。

5. 冻干:将浓缩后的EPO溶液进行冻干,得到干燥的EPO粉末。

四、EPO的灭菌与制剂工艺1. 灭菌:将EPO粉末与无菌溶液混合,利用高温高压或辐照等方式对制剂进行灭菌处理,确保制剂的无菌性。

2. 充填:将灭菌后的制剂进行充填到无菌密闭的容器中,确保制剂的长期保存和稳定性。

3. 标签和包装:对制剂进行标签和包装,标明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

4. 质检:对制剂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制剂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五、EPO的贮存与运输1. 贮存:将制剂存放在干燥、避光、低温的条件下,确保制剂的稳定性和长期保存。

2. 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制剂需要避免受潮、受热,同时确保其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

3. 冷链管理:对于特殊需要保持低温的制剂,如冷冻EPO,需要进行冷链管理,保证其质量和活性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制备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制备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制备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是一种用于治疗贫血的重要药物。

制备rHuEPO最常用的方法是基因重组技术。

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 获得rHuEPO基因。

人红细胞生成素(EPO)基因被克隆和扩增,然后插入并整合到适当的表达载体中。

2. 转染表达宿主细胞。

将表达载体转染到大肠杆菌、哺乳动物细胞或昆虫细胞等表达宿主细胞中。

3. 筛选并纯化rHuEPO。

通过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重组蛋白表达水平,筛选表达量高的细胞株。

随后,通过离心、膜过滤、柱层析等多种方式对表达和分泌的rHuEPO进行纯化。

最终得到纯度高和活性好的rHuEPO。

以上就是制备rHuEPO的基本步骤。

这种重组蛋白一般作为注射剂用于治疗贫血,尤其是由肾衰竭引起的贫血。

2024年EPO(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EPO(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EPO(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市场调查报告1. 引言本文档是针对EPO(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市场进行的调查报告。

本报告旨在分析该市场的概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以及发展趋势,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2. 市场概况EPO,全称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是一种促红细胞生成的蛋白质激素。

它主要用于治疗贫血、肾性贫血以及癌症化疗引起的贫血。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EPO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市场需求主要来自医院、诊所以及药品零售商。

3.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EPO市场的规模在近几年持续增长。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球EPO市场规模已经达到XX亿美元。

预计未来几年,该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4. 竞争格局EPO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竞争者包括以下几家公司:•公司A:作为市场的领导者,公司A拥有广泛的产品线和强大的销售渠道。

•公司B:公司B在技术和创新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其产品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效果。

•公司C:公司C专注于市场细分领域,针对特定患者群体开发定制化产品。

竞争者之间通过不断改进产品质量、降低价格以及加强市场营销等手段来争夺市场份额。

5. 发展趋势未来,EPO市场将继续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5.1 技术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EPO产品的质量和效果将会不断提升。

新的生产技术和改进的制剂形式将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5.2 市场细分随着疾病的个体化治疗需求的增加,EPO市场将进一步细分。

针对不同的病种和患者群体,将出现更多定制化的产品。

5.3 国际市场拓展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增加,EPO市场将逐步拓展至新兴市场。

亚太地区和中东地区的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将成为EPO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5.4 政策环境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策环境对EPO市场具有重要影响。

监管政策的变动可能对市场格局和产品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相关企业需密切关注政策动态。

2024年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市场规模分析简介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制品,用于治疗贫血相关疾病。

本文旨在对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市场规模进行分析。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数据,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市场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2019年全球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市场规模达到XX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X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XX%。

该市场发展态势良好,受到医疗行业的广泛关注。

驱动因素1.贫血患者人群增加:贫血是造成红细胞生成素需求增加的主要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患者数量的增加,贫血患者人群也在不断扩大。

2.医疗技术的进步: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的研究与生产依赖于先进的生物技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该产品的研制和制造工艺也不断提高,满足了市场需求。

3.政府政策支持:各国政府对医疗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支持,包括对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的生产和销售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这也促进了市场的发展。

4.患者的认知度提高:随着患者对贫血疾病的认知度提高,对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的需求也在增加。

患者对该产品的效果和安全性有了更多了解,愿意接受这种治疗方法。

市场前景预计未来几年,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市场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以下几个方面将推动市场的发展:1.医疗技术的进一步提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的研制工艺将更加成熟,生产成本也将进一步降低,从而促进市场的扩大。

2.贫血疾病的防治工作加强:各国政府和医疗机构都将加大对贫血疾病的防治力度,提高患者的质量生活水平,这将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增长。

3.科研机构的不断投入:各大科研机构将继续投入资源进行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相关的研究,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疗效,增强市场竞争力。

竞争格局目前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市场竞争格局较为激烈,主要有以下几个企业:1.公司A:产品质量稳定,市场份额较大,拥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和市场推广能力。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纯化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纯化

Sephacryl S-200 色谱分析
流程:
上样体积 80ml 流速 2ml/min 流动相 20mmol/L 柠檬酸钠- 100mmol/L NaCl 缓冲液
结果:收集的rHuEPO保留时间约为45min
比活性约为1.5*108U/g蛋白;纯度 〉98%(SDSPAGE检测) 免疫原性检测:Western blot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纯化
什么是促红细胞生成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 种促进红系造血前体细胞分化,繁殖的细 胞因子。 EPO产生于人的肾及胎儿的肝脏。
EPO的研究历史



1977年 Miyake 等人首先经过7步纯化从 在障性贫血患者尿中获得毫克量级尿EPO (urine EPO,uEPo) 尿液,血浆,胎盘浸出液 80年代后期编码人EPO基因被克隆 重组人EPO(recombinant human EPO, rhEPO)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成功表达
分析



分子筛,也就是凝胶层析,主要依赖分子量大小 分离蛋白质,EPO粗制品中分子量接近的蛋白质 较多,且该法上样量小,故一般不用于前期纯化 步骤。 凝胶层析除纯化分离作用外,还可起脱盐和置换 缓冲液作用。 在该方案中纯化的最后一步使用Sephacryl S-200 柱层析,在进一步分离纯化的同时,使终产品溶 液换为可直接临床使用的柠檬酸钠缓冲液。
结果: ELISA检测盒表明75mmol/L洗脱峰中含
EPO
分析



Epo的pI偏低,所以多采用阴离子交换柱层 析,尤其是DEAE离子柱层析如DEAEsephacel,DEAE-sephadex,DEAE-agarose。 离子交换柱结合量大,洗脱体积小,纯化, 浓缩倍数较高。 天然,重组EPO原始粗制品中均含有一定浓 度的盐分,直接上柱层析往往不能很好吸 附,需要预处理。

促红素的临床应用

促红素的临床应用

4、给药频率(非长效型rHuEPO)
在贫血诱导治疗阶段,无论皮下给药还是静脉 给药,均不推荐每周一次大剂量使用rHuEPO
用药之初过高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可造成 骨髓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饱和,而受体恢复时 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也已降低,造成了药 物浪费。
5、不良反应
高血压: 所有慢性肾脏病患者都应严格实施血压监 测,应用rHuEPO治疗的部分患者需要调整抗高血 压治疗方案。rHuEPO开始治疗到达靶目标值过程 中,患者血压应维持在适当水平。 栓塞: 接受rHuEPO治疗血液透析小部分患者,可能 发生血管通路阻塞。因此,rHuEPO治疗期间,血 液透析患者需要检测血管通路状况。发生机制可 能与rHuEPO治疗改善血小板功能有关,但没有Hb 浓度与血栓形成风险之间相关性的证据
1、靶目标值:Hb水平不低于11g/dl(Hct 大于 33%),目标值应在开始治疗后4个月内达到。 不推荐Hb 维持在13g/dl以上。对于血液透析 患者,应在透析前采取标本检测Hb 浓度。
2、靶目标值应依据患者年龄、种族、性别、生理需 求以及是否合并其它疾病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伴有缺血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 疾病的患者不推荐Hb> 12g/dl;
(二)左旋卡尼丁: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左旋卡尼丁可能有 益,但不推荐作为常规治疗,应按照临床实际酌 情处理。
(三)不推荐常规补充维生素C和雄性激素
(四)应该尽可能避免输血(尤其是希望肾移植 的患者,但供体特异性输血除外),单纯Hb水平 不应作为输血的标准。但在以下情况可以考虑输 注红细胞治疗(推荐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在肾性贫血中合理应用
血透室 何娟 主管护师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是 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 素,有效治疗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 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是临床上治 疗肾性贫血的主要药物,在我国临床应用已经10 余年。

2024年EPO(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EPO(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市场发展现状

EPO(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市场发展现状概述EPO(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由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人工合成药物,用于治疗贫血等血液疾病。

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EPO市场面临较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EPO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市场规模目前,EPO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行业研究报告,在全球范围内,EPO市场的年销售额已经超过100亿美元。

亚洲地区是EPO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其中中国市场的增速特别突出。

主要应用领域EPO在医疗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肾病性贫血治疗:EPO被广泛应用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贫血治疗中,通过刺激红细胞生成来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

2.癌症化疗相关贫血治疗:EPO可用于治疗化疗引起的贫血,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和生活质量。

3.手术前后贫血治疗:EPO可用于手术前后患者的贫血治疗,预防手术并发症和加速康复过程。

4.内科和儿科疾病治疗:EPO也被用于治疗其他疾病引起的贫血,例如慢性疾病、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等。

市场竞争态势EPO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厂商包括强生(Johnson & Johnson)、罗氏集团(Roche)、阿斯利康(AstraZeneca)等。

这些公司在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都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以保持竞争优势。

主要挑战和机遇EPO市场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1.法规政策风险: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EPO的审批和使用存在差异,相关法规政策的变动可能会对市场造成不确定性和影响。

2.价格竞争压力:市场上有多个厂商生产和销售EPO,价格竞争激烈,对企业盈利能力构成一定的压力。

3.技术创新机遇: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EPO市场依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癌症治疗等领域。

发展趋势展望未来,EPO市场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肾病性贫血治疗市场仍将是EPO市场的主要驱动力,随着肾脏疾病发病率的上升,EPO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产与应用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产与应用任雅怡3090102202摘要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成功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的重组蛋白药物产品。

科研领域对其性质和合成方法已有了成熟的了解。

工业生产者也早已开始大量生产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并且取得了不俗的市场成效。

关键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生产工艺应用市场开发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性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简称EPO)最早于1906年被发现。

EPO 属唾液糖蛋白激素,由165个氨基酸组成,为人体内源性化合物,糖基化位点为Asn24、Asn28、Asn83和Ser126,有2对半胱氨酸组成的二硫键(Cys7-Cys61和Cys29-Cys33),分子量为34~36 ku (SDS-PAGE)、30.4 ku(超滤)或60 ku (凝胶电泳),疏水性极强,pI为3.75~4.15。

它主要来源于肾脏(少量来源于肝脏),由皮质管周围的间质细胞合成。

由基因重组技术合成的rhEPO相对分子质量为30400道尔顿,为含165个HYPERLINK "/92666/" \t "_blank" HYPERLINK "/225210/" \t "_blank" 氨基酸糖的酸性糖蛋白,由哺乳动物细胞培养产生,结构与天然EPO极为相似,其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与天然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相同。

其不同点是基因位点在7号染色体。

在基因重组技术诞生前,EPO主要从贫血患者的尿和绵羊血中提取,提取率非常低,且极不稳定,理化和生物性质难以测定。

1985年,人EPO基因克隆和表达的成功,使rh-EPO的制备成为现实。

重组菌构建过程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是以重组DNA技术生产的红细胞生成素,将红细胞生成素的基因连接到表达载体上,转化CHO细胞,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纯化得到红细胞生成素。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与天然人红细胞生成素具有相同的体内、体外活性,比活基本相当。

Jacob等人从基因文库中克隆并测序了编码红细胞生成素的DNA片段,同时,以核酸探针从λ噬菌体cDNA文库中筛选得到了编码红细胞生成素的cDNA 片段,以此构建了SV40病毒启动子驱动表达的载体,在猴肾纤维母细胞COS-1中进行瞬时表达,测得了红细胞生成素的生物活性。

Lin等人(1985)由人基因组中获得编码红细胞生成素的基因,将其转入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系(CHO)中,获得稳定的表达。

Quelle等人利用昆虫SF9细胞中的杆状病毒系统表达rhEPO。

虽然经转化的SF9细胞生产的rhEPO的产率有所改善,但是目标产物rhEPO的糖基化程度较天然红细胞生成素为小,因而其分子量亦较小。

Mori等人构建了一个含有干扰素-α基因启动子的rhEPO表达载体,并利用该rhEPO 表达载体转化B细胞白血病BALL-1细胞。

经以仙台病毒转染后,转化的B细胞白血病BALL-1细胞比现有技术所得的转化株能产生较高量的rhEPO。

重组红细胞生成素在大肠杆菌中也得到表达,但所得rhEPO仅具有体外抗原结合活性。

至于家蚕体内的表达系统,也存在糖基化简单,药物在体内稳定性较低、活性较差等问题。

在哺乳动物细胞CHO、BHK细胞系统中表达,获得的重组红细胞生成素与天然红细胞生成素相似。

故现在工业生产中多采用动物细胞培养表达红细胞生成素进行大规模生产。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产工艺1、表达红细胞生成素的细胞系①构建红细胞生成素表达载体有两种方式获得编码人红细胞生成素基因。

一种是提取胎肝染色体DNA,然后以特异性寡核苷酸为引物,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出人红细胞生成素的基因片段,然后与克隆载体连接,克隆基因。

另一种是提取人胎肝mRNA,逆转录合成cDNA文库,进行文库筛选,得到人红细胞生成素基因。

将人红细胞生成素基因与表达质粒重组,导入哺乳动物细胞,经筛选得到表达人红细胞生成素的细胞株。

常用的表达载体有这两种质粒带有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也可以用不含dhfr基因的表达载体。

常用的宿主细胞为CHO细胞。

构建载体经过筛选后,必须通过测序,确证红细胞生成素的DNA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是正确的。

②构建表达红细胞生成素的细胞株以二氢叶酸还原酶缺陷型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系(CHO dhfr-)为宿主细胞。

将此细胞培养于100 mm培养皿中,待细胞长满至50%~60%时,用无血清细胞培养基淋洗细胞,加入由无血清培养基、表达载体和共转化载体,以及lipofectin组成的共转染混合液,37℃培养4小时。

吸出培养基,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F12培养基,37℃培养过夜。

随后在含青霉素、链霉素及10%胎牛血清的DEME中培养,获得抗性克隆。

逐步提高MTX终浓度,筛选抗性克隆。

利用酶联免疫分析法确认所得到的细胞表达人红细胞生成素。

2、 CHO细胞培养工艺过程在获得了能够高效表达目的蛋白的重组细胞株以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通过培养而大量生产出目的蛋白。

常规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是将细胞放在不同的容器中进行培养。

如利用转瓶大量培养贴壁细胞或用生物反应器培养贴壁或悬浮细胞。

转瓶培养细胞工艺简单,规模易于扩大,污染易于控制,一直用于疫苗工业的生产,是传统的细胞培养生产工艺。

美国Amgen公司是世界上最早获得人红细胞生成素生产和上市的企业,采用的生产工艺即是转瓶培养生产工艺。

以下介绍生物反应器培养工艺。

①种子细胞制备(1)冻存的细胞株37℃水浴复苏,无菌离心,弃去冻存液。

(2)加入适量DMEM培养基(含10%小牛血清)。

(3)37℃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连续传三代。

(4)细胞消化后接种,接种的细胞浓度约为2.5×106个/ml。

② 反应器连续培养(1)加入纤维素载体片及pH7.0的PBS缓冲液,5L细胞反应器高压灭菌1.5小时。

(2)将反应器接入主机,连接气体,校正电极,排出PBS缓冲液。

加含有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接种。

控制条件pH7.0,搅拌转速<50 r/min,37℃,DO 50%~80%,进行贴壁培养。

(3)转速提高到80~100 r/min,继续扩增培养10天。

(4)更换为无血清合成培养基,由软件控制温度、溶氧、pH值等培养条件,进行连续灌流培养。

(5)收获培养物,4℃~8℃保存。

③培养工艺控制生物反应器由于各种辅助配件比较完善、因此具有许多优点,如无菌操作安全可靠、保温和气体交换可靠,能保持pH值稳定,监视控制自动化,产物的收集和新液的补充持续进行以及载体有足够的表面积等,非常适于基因工程细胞的高密度、高表达连续培养。

但不同的细胞,其最适生长和表达条件不完全相同,必须摸索出最适培养条件。

在刚接种后细胞稀少时,搅拌速度缓慢,使细胞牢固地贴附于载体上,随着细胞数量的增加逐渐提高搅拌速度,以便使细胞周围的微环境中代谢产物和营养物质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平衡。

动物细胞培养对温度波动的敏感性很大。

因此,对温度的控制应较为严格。

恒定的温度(37℃)及pH值(7.2)也是较为理想的条件。

pH值也是细胞培养的关键性参数,它能影响细胞的存活力、生长及代谢。

细胞生长的最适pH值因细胞类型不同而异,应先通过实验寻找出最适pH值,再通过输入CO2和碳酸氢盐溶液维持其恒定。

细胞生长与表达的pH值为7.0~7.2。

氧是细胞代谢中最重要的养分之一。

它可以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细胞的生长与代谢。

溶解氧应在10%~100%的范围内。

可根据需要向培养液内加入氧气、空气或氮气按比例的混合气体以控制溶氧。

葡萄糖是细胞生长与表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碳源之一,其消耗程度直接反映出细胞代谢旺盛程度,细胞生长、表达旺盛时,需大量消耗,而缺乏时细胞生长速度与产物表达量均降低,故应及时充分地予以补充。

此外还应监测氨、乳酸盐类等代谢废物在培养基中的含量,维持在较低的浓度,减少对细胞损害。

虽然采用有血清培养基有效刺激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但无血清的合成培养基用于生产,可降低纯化过程中杂蛋白质的含量,减少纯化的负载,并延长层析色谱柱使用寿命,有效提高产品的纯度。

3、红细胞生成素的分离纯化工艺过程① 红细胞生成素的初级分离(1)CM-Sephrose亲和层析柱预先用Na-HAc-异丙醇活化,并用20 mmol/L TrisHCl平衡缓冲液平衡。

(2)收获培养基滤膜过滤后上CM亲和层析柱,平衡缓冲液平衡。

(3)0~2 mol/L NaCl,20 mmol/L Tris洗脱液梯度洗脱。

(4)收集活性洗脱峰10 mmol/L Tris透析液透析过夜。

② 红细胞生成素的精制(1)透析后的活性组分上预先平衡的DEAE离子交换柱。

(2)0~1 mol/L NaCl- Tris洗脱液梯度洗脱,收集活性洗脱峰。

(3)上10%乙腈平衡的RP-HPLC柱(C4填料),10%~70%的乙腈溶液梯度洗脱,收集活性洗脱峰。

(4)上凝胶柱(预先用20 mmol/L柠檬酸盐缓冲液平衡),20 mmol/L柠檬酸盐缓冲液平衡并洗脱,收集活性洗脱峰(红细胞生成素)。

在透析过程中,透析液的体积为蛋白液的15倍体积,过夜,并分四次换液。

在上离子交换柱前用0.22 μm滤膜过滤。

在上RP-HPLC柱前样品蛋白含量为0.37 mg/ml,经无菌过滤后制成粗品再进一步纯化。

在上凝胶柱前蛋白含量约为1.0 mg/ml,最后得到产品蛋白含量为1.2 mg/ml,其比活>1.2×105IU/mg。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1、应用情况概述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是最早用于临床的重组基因工程药物之一,可促进骨髓内原始血细胞加速分化,促进有核红细胞加快成熟及血红蛋白合成,刺激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释放,并稳定红细胞膜,提高红细胞膜抗氧化酶功能。

rhuEPO最初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肾性贫血,之后随着对众多疾病相关性贫血的病理生理过程以及EPO、铁和红细胞生成三者间相互关系的深入认识,EPO的临床应用逐步扩展。

EPO现阶段的临床应用主要有治疗慢性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肿瘤、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认知功能受损、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等疾病患中、治疗中或恢复期的贫血和组织缺氧症状。

2、临床试验效用以下结论来自一些具体相关临床试验的研究文献:① rhuEPO明显促进红细胞生成,安全、可靠地改善妊娠期贫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