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的三重目标
人为什么要养生

气阴两虚的表现: 气阴两虚的表现:
血脉淤阻的表现: 血脉淤阻的表现:
血脉淤阻的表现: 血脉淤阻的表现: 头晕目眩、 头晕目眩、心胸闷 面色淤黑、 痛、面色淤黑、唇 甲青紫、 甲青紫、舌质紫暗 有淤斑、血压偏高、 有淤斑、血压偏高、 血脂异常等。 血脂异常等。
疲倦乏力、 疲倦乏力、心胸烦 头晕目眩、心胸闷 头晕目眩、 汗多口渴、 闷、汗多口渴、失 痛、面色淤黑、唇 面色淤黑、 眠多梦、 眠多梦、注意力不 甲青紫、舌质紫暗 甲青紫、 集中等。 集中等。 有淤斑、血压偏高、 有淤斑、血压偏高、 血脂异常等。 血脂异常等。
弘扬中华优秀养生文化
——我毕生追求的事业! ——我毕生追求的事业! 我毕生追求的事业
2012年1月17日 年 月 日
无限极的健康理念
2
养生固本 | 健康人生
养生固本
三调养: 正气、阴阳、 三调养: 正气、阴阳、脏腑的调养 四合理: 饮食、起居、运动、 四合理: 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的合理
健康人生
10
养生固本 | 健康人生
平 阴 阳
调脏腑与产品组合( 调脏腑与产品组合(一)
健脾养胃组合 益气养阴组合 活血通脉组合一 活血通脉组合二 基础组合+ 基础组合+常欣卫 基础组合+ 基础组合+维康素 基础组合+ 基础组合+海豹油 基础组合+ 基础组合+怡瑞
脾胃失调的表现: 脾胃失调的表现: 胃口差、胃痛腹胀、 胃口差、胃痛腹胀、 恶心反胃、反酸、 恶心反胃、反酸、 大便稀烂等。 大便稀烂等。
6
养生固本 | 健康人生
“三调养”与“四合理”要有机结合 三调养” 四合理” 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早日康复
双管齐下
合理生活方式 优质健康产品
7
养生固本 | 健康人生
养生过三关

养生过三关中老年朋友修炼养生太极要过三关:外导内行关、意引气行关、意气催形关。
外导内行关是突破口,意引气行关是难点,意气相合催动身形手势是关键。
养生太极修炼者只要在此三关上苦练,其养生效果必将出人意外而令人惊喜。
外导内行关“外导内行”即外部动作变化对内部气血经脉运行的导向。
外导的要求是松缓、柔和,内行的要求是和谐、通畅。
养生太极初习阶段及以后的提高深入都必须注意外导内行。
内外相合是最基本的拳理,但在修炼落实时要经过勉强性、自觉性、深层性三个阶段。
勉强性即强制性,在此阶段时内就是内、外就是外,外部动作运行与内部气脉、气血运行配合不融洽,聚精敛气不圆融,心意有散乱现象,心情有受干扰现象,且在排除干扰与调控散乱时速度缓慢、有阻碍,要实现内外相合有些勉强。
但是这是初习者的必经之途,只要坚持外导内行原则,外导坚持不僵拙、不笨滞、不死硬,动作求松活、求柔软、求绵连,套路练习坚持半年以上或者同一动作重复数千万次后,强制性就会逐渐消失,就可以进入外导内行的自觉性阶段。
在这个阶段,内与外有所结合,外中有内,内中有外,即足出手移必有内部驱动,心意散乱与心理干扰较少较浅且容易排除,敏感的习拳者对“内行”有不可名状的感知。
继续坚持这种自觉性外导内行的训练,运拳的趣味必与日俱增,有时口生津液,有时手心发热,有时心意空旷,有时精神振奋,也有的人几种感觉兼而有之,如此便自然地过渡到外导内行的深层阶段。
此阶段内外已无明显分别,内就是外,外就是内,心意散乱及受干扰的现象较浅较少且容易调控。
到了这个阶段,运拳感觉兴味盎然,外动必有内驱,内驱定有外使,甚至可达“足移手出己不知”之境,运拳中与运拳后精神勃发。
意引气行关这是养生太极修习中的难点。
太极拳无论何种门派、何种套路,所有外形动作都可以用“开合”二字来囊括,但是对“开合”不能机械理解,开合也不能截然分开,而是开中寓合、合中寓开,只是不同情况下开合的主要倾向不同。
即使在身处静态、中定状态下,也有一个内部的开合问题,也可以用开合来说明意引气行。
养生三层次养身、养气、养心

养生三层次养身、养气、养心养生三层次养身、养气、养心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
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
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
健康的根本在心。
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
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
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
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
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
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与其相信药物,相信检查的数据,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调节能力。
但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开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这一切。
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
人为什么必须保持一定的饥渴才是对养生有利呢?其实这就是“虚”的妙用。
道家讲,虚则灵。
这和谦虚使人进步,自满使人落后一样。
人必须经常保持“虚灵”的状态,才能时时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俗语说“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这个“机”字如果能真正领悟透了,那么你的悟性就算是开了。
老师教人,医生治病,其实就是在点拨你的这个“机”,让你“机”打开。
这个“机”,有时也叫“关键”.当然,这个“机”起作用是有条件的。
记住,别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内因。
其实,许多真正的发现和发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谓系统的书本知识;恰恰相反,一个没有受过任何系统教育,但悟性极高的、具有开放思维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相。
中医养生

1、 什么叫精
“精”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先天的遗传物质,是从父母那里遗传下来的,起到了“生命之根”的作用;另一个是食物生化的营养物质,属于后天之精。先天之精需要物质补充才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此外,还有呼吸大自然的精气,与营养物质共同组成了后天之精。
2、 养精的方法
养精的方法很多,最主要的有三个方面:
2、 人体的气有四种
第一种气叫元气。它从父母那里继承下来。是生命的原发性的“气”。元气也叫作真气,来源于肾脏,因为肾脏藏精,精又可以化成气。
第二种气叫宗气,宗气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呼吸,是呼吸之气。
第三种气叫做营气。营气是流行于人的血脉当中的营养物质,对人体起到滋养作用。
第四种气叫做卫气。它是运行在体表,起到一种保护人体,抵御外邪的作用。
第二, 进行经络按摩,促劲精的生养
中医认为,保精养精要经常按摩下丹田。下丹田的准确位置是肚脐下1.5寸,肚脐下面3寸(4横指)有一个学位叫关元穴,在关元穴和肚脐连线的中点就是下丹田。我们可以两手交叠,用手掌心的劳宫穴按揉下腹,按揉下丹田的位置,顺时针按摩60次,逆时针按摩60次,一般按摩120次,就会感到下丹田温热、发热。
还要注意:“吸入一大片,呼出一条线”。吸进去的是自然环境中的清气,要吸入一大片,呼出来的是体内的浊气,要慢慢呼出,呼出一条线。
三、日常养神方法
在人体生命三宝中,神是最重要的,因为神可以统领精和气,是生命活力的综合体现。人体精满气足就会神采奕奕,养神就是要达到神采奕奕的状态。养神法在中医宝库中最丰富、最神秘,这里首先介绍一种简单的“五心养神法”。
同时,还要按揉命门穴。命门穴和肚脐相对应。在人体的后背上与肚脐相对应的正后方,方法同按揉丹田一样,命门就是生命的大门,我们一定要把这个门给守住了。
养生的三重境界

3、吐纳、胎息
A、吐纳的方法就是通过调节呼吸过程中口型、发声、气流,吐故纳新,影响五脏气血运行,改善五脏功 能,兼能养神固精。著名的如:南北朝时梁代陶弘景祖师《养性延命录》中所传的吐纳六字诀,通过吐 纳“嘘——呵——呼——呬——吹——嘻”六字改善五脏和身体的状态。它在随后的隋代佛教天台宗高 僧智顗的《童蒙止观》、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高道胡愔的《黄庭内景五脏六腑 补泄图》、宋代邹朴庵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校注?延年去病笺》以及形意拳 、八卦掌、太极拳、大雁功、马礼堂“养气功六字诀”等中都得到运用与发展。
存想的较高境界是存想虚无。人在虚无的状态中,生命自我修复、自然运行。《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 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这都是讲存想道 的境界了,达到道的境界有顿有渐,很多经典阐此,如《清静经》《护命经》《坐忘论》等等。
主题词:养生术、却病、益寿、内丹、道
当我们呱呱坠地时,我们就要面临这个世界的问题,虽然它充满生机,有春天与阳光,但是它也有死亡 ,有寒冬与黑暗。我相信从人类一诞生开始,就已经在关爱自身生命,虽然那时没有文字记载。随着人 类的发展,有关养生的理论、方法也越来越丰富。为了论述方便,我们按照中国传统的三分法——多阴 、阴阳相半、多阳,将养生的境界大致分作三重:
C、除了修炼神仙的服食方法外,还有很多养生保健的药膳的方法,如:仙人饭方、骨髓养颜糕、莲米粥 方、天门冬酒方等等。
2、导引、按摩
《后汉书(卷112?列传72)华佗传》记述华佗对他的学生吴普说的一段话,基本讲明了导引养生的原理 和方法:
养生的三个层面

养生的三个层面健康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而养生作为一种方法,能够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精神愉悦和心灵平静。
然而,养生并不仅仅是指饮食和运动方面的注意,它涵盖了更广泛的层面。
在本文中,我将讨论养生的三个层面:身体层面、心理层面和社交层面。
一、身体层面在身体层面上,养生主要关注的是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和预防疾病。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您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1.均衡饮食:饮食对于我们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选择新鲜且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和蛋白质来源。
避免高盐、高油和高糖食物,并确保适当地摄取维生素和矿物质。
2.定期锻炼: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提高代谢率并增强肌肉力量。
选择您喜欢并适应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方式,例如散步、跑步、游泳或瑜伽。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有氧运动和两次力量训练。
3.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眠是恢复和修复身体功能的重要途径。
每晚保持7-9小时的充足睡眠,并遵循规律的睡眠时间表。
4.管理压力:长期的压力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学会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或参加瑜伽课程,以帮助降低压力水平。
二、心理层面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在面对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挑战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能够帮助您增强心理健康的方法:1.积极思考:培养积极向上的思维模式,关注自己所拥有的优点和成就,并寻找解决问题的积极途径。
2.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分享您内心感受,并接受适当的支持和建议。
有人能够倾听您的困扰和忧虑,并为您提供支持。
3.学习新技能:给自己设定小目标,不断扩展自己的技能与兴趣爱好。
这可以给予您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并增强自信心。
4.享受生活:寻找快乐和愉悦的事物,例如与朋友聚会、阅读好书、欣赏艺术作品或从事您喜欢的爱好等。
花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能够帮助缓解压力和焦虑感。
三、社交层面社交关系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立良好社交关系的方法:1.保持沟通:与家人、朋友和同事进行良好沟通。
养生的三个层次

养生的三个层次养生,是指保持身心健康,并追求长寿的一种生活态度和方法。
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的重要性。
养生不仅仅是通过饮食调理和运动保健来实现,它还包含着更深层次的内涵。
本文将从身体养生、心理养生以及社交养生三个层次,详细探讨养生的不同层次及其方法。
一、身体养生身体养生是养生的基础,它主要侧重于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
在当代生活中,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存在着亚健康状态。
为了达到身体养生的目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合理饮食:饮食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尽量选择新鲜、天然的食材,摄入均衡的营养物质。
可以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并注意减少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食物的摄入。
2. 适度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并适宜的运动方式,如跑步、游泳、瑜伽等。
每周坚持几次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体质。
3.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合理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身体各种功能的平衡和恢复,提高睡眠质量,减少身体疲劳。
二、心理养生除了身体的健康,心理状态的良好也是养生的核心。
心理的健康与身体的健康相辅相成,它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要实现心理养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放松心情:学会放松自己的心情,排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听音乐、读书、旅行等,来舒缓压力和焦虑。
2. 保持积极态度:乐观、积极的心态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要学会坦然面对,相信自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与他人的良好关系对于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分享彼此的快乐和烦恼,可以给心理带来很大的满足感。
三、社交养生社交养生是近年来养生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方面,它强调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对于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社交养生的目标是建立积极、稳定和互助关系,以提高幸福感和减少负面情绪。
中医养生三部曲

中医养生三部曲作者:夏学伟来源:《健身气功》2015年第04期中医养生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
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
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
首要就是养气血《黄帝内经·素问》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景岳全书》说:“人有阴阳,即为血气。
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而形强。
人生所赖,维斯而已。
”先贤说:“气血盈,则百病而不生。
”人体健康最重要的就是“气血”二字,我们身体的一切疾病,都是气血出现问题而导致的。
小到发烧、感冒,大到肿瘤、血栓,这些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都是气血不畅、气血不足。
西医说人体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元素,而对于中医来说,人体最需要的就是气和血。
可以说人体就是靠气血在供养着,气行血行,气滞血淤。
气血充足,运行通畅,人就会健康长寿,否则人就容易得病。
只要气血和顺,人体自然不会出问题。
所以我们说,养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养气血。
气血通调则身体无恙,百病不生;气血不调则怪病不断,痛苦不堪。
一切人体的健康问题都是由气血不畅、气血不足导致的;所有身体问题的调理都要靠通畅气血、补足气血来实现。
只要我们让气血畅通,就能百病不生;只要我们把气血补足,人体的自愈能力就会自动开启,发挥作用。
气血是人的后天之本,人体的五脏六腑、骨骼经络,乃至毛发皮肤都必须依赖气血的滋养,没有气血就没有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的三重目标
养生的三重目标
来源:金融界
古代养生家认为:“养生以不损为延年之术,不损以有补为养生之经,居安虑危,防未萌也。
”只要不去无故损害自己身体,防止各种外来伤害,补充维护生命的精微物质,强化脏腑组织的运动功能,完全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长寿是养生的最高目标,而衰老是人类正常生命活动的自然规律。
合理的养生方法可以延缓生理性衰老,阻断病理性衰老的进程,从而延长人的生命。
养生涉及人的生命全过程,但重点在老年,因此,学者们谈养生更多涉及老年医学是很自然的。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不是人人皆能长寿。
所以养生的目标表现为不同的层次,深圳颐天年养生专家张民生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行医、养生实践,提出养生三重目标。
减灾避难保持生命延续
现代养生第一目标就是通过相互协调改变人们的衣食住行、运动休闲、琴棋书画、音乐舞蹈等物质与精神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从一点一滴开始,增强体质,减灾避难,不断保持生命的延续状态。
就是在地震、海啸、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来临时;在战争、恐怖、车祸等安全隐患突发时;在非典、甲流、禽流感等现代瘟疫肆虐时,还能保持生命的延续状态。
试想在地震、海啸、瘟疫中去世的人还有机会养生吗?灾难的发生对人类确实是不幸的事件。
它不仅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而且会在众多的人群中引发各种疾病,甚至直接导致人类疾病的爆发流行。
因此,应尽一切可能避免和防范灾难的发生,以及减少已发灾难造成的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危害。
“减灾避难”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政府和民众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
所以,养生第一目标首先是“保命”。
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状态
预防疾病是中医学的优良传统之一,能否延年益寿与能否预防老年
病的发生和延迟衰老的到来有着密切关系。
秦汉时期的医家就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
唐代医家孙思邈强调:“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后世家在“治未病”“消未患”方面有着更多的发挥,把养生与防病结合了起来。
现代养生的第二目标就是指导人们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尽可能地降低疾病风险,让人们少生病,不生病,节约家庭资源,节约社会资源,保持生命的健康状态。
所以,养生第二目标才是“保健”。
颐享天年保持长寿不衰
现代养生的终极目标是颐养天年。
就是划清学科界线、走出养生误区,通过养生手段,不断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生活质量、生命质量;不断提高人们的社会幸福感,不断提高人们的期望寿命而颐享天年。
所以,养生终极目标叫“保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