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先养元气

合集下载

养元通说明书 (1)

养元通说明书 (1)

养元通养生产品手册养元气是养生根基:你的元气耗到哪去了传统中医认为,人活一口气,这口气就是元气,元气处在不断消耗之中,消耗的速度决定了健康与否寿命的长短。

善养生者,肉身元气充足,则身强体健寿命延长,反之,不善养生者元气消耗,体弱多病寿命缩短,因此养生就是养元气。

元气只耗不补,才是各种慢性疾病老年常见病肆虐的关键。

正所谓: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

中医养生专家毕生潜心研究,人体长寿与元气学说,秉承传统中医精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中医理论,摸索数年终于研究创编出了可以蓄补人体元气的方法。

元气是中医的一个概念,流传了两千多年,用现代的西医语言来描述元气就是:每个人的生命力是不同的,这个生命力是人体的各脏器功能的综合指标。

元气产生于生命形成的同时,来源于父母的遗传,存在于人体的肾脏。

元气为人体健康的先天之本,是生命的原动力,元气充裕则身体健康,元气不足或受损则生病,元气耗尽则生命终结。

在人类的生命过程中,元气从出生开始,一直到最后离开这个世界,是一个不断被消耗的过程。

可以说,正是我们身体里的元气维持了生命的全过程。

养元通是通过什么方式使全身经络疏通?第一步:开元人体生命的根本是元气。

元气化为身体的元阴、元阳,是身体阴气、阳气的根本,那么督脉就是人体“阳脉之海”,它可以调节全身阳气。

为什么我们总要说“挺直你的脊梁”?就是因为那里最展现人的精气神,所以,打通督脉,可以祛除许多疾病。

在督脉的两旁还有一条非常重要的经络——膀胱经。

膀胱经就像是一条大型的“水下管道”,它连接了所有的脏腑器官,如果不通,您的整个日常生活就会被破坏。

第二步:养元人要养生,首先是养这一口真元气,这元气藏在哪呢?藏在肾。

所谓肾主封藏,藏的就是这口元气。

修复体内机能,大补元气。

第三步:通元每周一次养元通操练,元气有了蓄养来源后,再通过三焦输布全身。

三焦经络畅通则脏腑四肢百骸充满元气,动力十足。

如三焦经络遇阻,则全身脏腑机能下降,疾病丛生。

中医养生最经典的一句话

中医养生最经典的一句话

1.中医养生,遵循自然之道,调和阴阳平衡,健康长伴左右。

2.中医养生,以自然之法,享健康人生。

3.治未病,调气血,中医养生之道,守护家人健康。

4.气血调和,阴阳平衡,中医养生,健康之源。

5.中医养生,让您远离疾病,拥有健康长寿的人生。

6.中医养生,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从今天开始。

7.中医锦句:养生先养气,养心先养身。

8.气血通畅,筋骨强健,中医养生,扶正祛邪。

9.固本扶元,培补元气,中医养生,健康无虞。

10.五脏六腑,经络畅通,健康养生,长寿相伴。

11.中医金句七:动则生阳,静则生阴。

这句话指出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
阳气,而静养则可以减少身体的阴气,从而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12.中医锦句: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

13.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

14.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

15.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枸杞入肝、肾经,具有养阴补血、滋补肝肾、
益精明目的功效。

人体内的元精元气元神是什么?

人体内的元精元气元神是什么?

人体内的元精、元气、元神是什么?内三宝与外三宝“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这里的“宝”指的是不能缺少的东西。

在内丹家看来,人的精气神是最重要的,人是不能离开精气神的。

《养真集》告诫说人的精气神三宝必须充盈:“人有三宝,为精、气、神,老来之精惟恐竭,精竭则死。

老来之气惟恐泄,气泄则死。

老来之神惟恐离,神离则死。

”精气神是炼丹的大药。

《入药镜》说:“上药三品,神与气精。

”修炼内丹不外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而已,依靠精化气、气化神,神气相恋、神气合一而混化成丹。

上阳子陈致虚在《上阳子金丹大要》中曾引用宋代理学大家陆九渊的话说:“精能生气、气能生神,人的全部身心就在于此。

养生的人,首先要保精,精满气就壮,就充实,气壮、气充实了,人的神就旺盛,神旺那么身体就健康,很少生病。

体内五脏有很好的充养,皮肤润泽,面色有光彩,耳聪目明,越老反而越健康、越壮实。

”与内三宝精气神相对应的是耳、目、口外三宝。

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说:“耳乃精窍,目乃神窍,口乃气窍。

”是说人体的精气神各开一窍,精的窍是耳,如果逐于声,那么精就随着听外界各种声音而消耗,耳不逐听,则精聚于内而不外放。

气的窍是口,古语有“口开神气散”之说,人多言语,气就从说话中散失而不能固于内。

神的窍是眼睛,人逐于色,看外界的东西,比如看书、看电视、逛街、观光等,神就散于外。

这外三宝闭合起来,才能使精气神内聚而结丹。

人依赖精气精神而发挥人的认知事物、反映事物的功能,认知得多、反映得多必然消耗这些基本物质,但认识事物、反映事物并有所作为,去做事是生命必需的活动,停止它是不可能的,一般的人关键是在消耗的时候要学会充实、积聚、保养精气神,让它们饱满旺盛,身体才能更好,智慧才更高,做事能力才更强,而炼丹者,要更上一层楼,炼到神气合一,超越生命的现有状态。

先天与后天在确定精、气、神为炼丹大药后,内丹家又把精气神分为先天精气神和后天精气神,指出只有先天精气神才可以炼丹,后天精气神是炼不成丹的。

金元名医李东垣的“两气”养生论

金元名医李东垣的“两气”养生论

金元名医李东垣的“两气”养生论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半月)》 2021年第3期杨吉生(山东济南 250001)李东垣(1180~1251),金代著名医学家,名李杲,字明之,晚年自号东垣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

被后世称为“补脾派”的创始人,金元四大家之一。

李东垣少年习儒,后学医于易水张元素。

晚年著书立说,主要著作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等。

他认为,“元气”是决定人体健康与否的关键,而脾胃又是决定元气虚实的关键。

即脾胃是元气之本,元气是健康之本。

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疾病生。

心、肺、肝、肾四脏的生理活动,也是以脾胃为枢纽的。

脾胃为“后天之本”,是生化之源,水谷赖此而腐熟,并生化新血,营养其他脏器。

若脾胃气虚,则各脏腑均易受累而为病。

他的主要观点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倡导“人以胃气为本”,善温补脾胃之法。

在这个论点的支持下,他的养生观点也随之而出,那就是“养生当实元气”;“少言以养真气”。

养生当实元气在明确了病从脾胃生后,李东垣提出了养生当实元气的观点。

中医所说的元气,有先天元气和后天元气之分。

先天元气是出生时就有的,随着长大而逐渐耗失;后天元气则是通过饮食吐纳得来的。

因而,“实元气”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两条。

一是要通过合理饮食保元气。

气是人体健康之本,它具有温煦脏腑、抵御外邪、固摄精血、转化营养的重要功能。

后天元气、谷气等都是脾胃消化食物而产生的,若胃气一虚,则五脏必然受累而为病。

因而李东垣提出“调饮食、适寒温”的饮食原则。

首先要“热无灼灼,寒无沧沧。

寒温适中,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

也就是说不要吃太热和生冷的食物。

其次,饮食的质与量要合理调配,做到饥饱适宜。

若暴饮暴食,超过了脾胃的正常纳运功能,亦可导致其受损而为病。

他还主张饮食五味亦不宜有偏,“忌大咸,……及大辛味:蒜、韭、五辣、醋、大料物、官桂、干姜之类”,以免损伤脾胃之元气。

李东垣认为,生活起居方面要顺应四时慎起居。

养生就是养元气

养生就是养元气

养生就是养元气1养生就是养元气2如何养阳气3调理好气血是百病不生的根源养生就是养元气何谓元气,元气是维持人类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物质。

什么叫能量呢?我们上二楼,不费吹灰之力。

走到十楼呢?有点费劲,这里就隐含着能量。

这是元气的第一个属性,物质性。

人体吸收的氧气、消化吸收的营养、结合人的先天之气共同转化为人体的能量物质,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元气的第二个属性是根本性,也就是我们老祖宗说的"有气则生、无气则亡",决定着人的兴衰存亡。

元气贯穿人的一生,这是元气的第三个属性连续性。

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才有健康,有人说生命在于静止,像乌龟那样静养才能长寿;有人一辈子喝酒,寿命很长,有人滴酒不沾也长寿,实际上并不矛盾,只要你把元气养好了就行。

运动的目的是养气,静养的目的也是养气。

所以,养生就是养元气。

养生先养神养生要先养神,神不养,心难安,心不安,身不安,心和身是密不可分的。

有位老同志为一点小事同儿媳妇吵了一架,一晚上都没睡好,辗转反侧:我让她把萝卜切成丝,她偏要切成片。

越琢磨越愤怒,越愤怒越睡不着。

心不安宁,是达不到养生效果的,因为七情太过会伤身。

诸葛亮是怎么死的?司马懿抓了他手下的一个兵,问丞相一天吃多少饭啊?小兵说,一天只吃一两饭。

司马懿心中就有数了。

诸葛亮每天那么操劳,事必躬亲,却只吃一两饭,这就是过思伤脾。

过怒则伤肝,为萝卜丝和萝卜片吵架,伤神又伤肝。

所以哪,老年人要学会装糊涂,这样才能心态平和。

人过四十,饮食从“温”计议前一段时间,不少人迷信张悟本吃绿豆治病,后来又有不少人吃绿豆吃出胃肠毛病。

用阴阳的观点来看,每天吃一些绿豆确实有降血压功效,但从中医角度讲,不是人人都能吃绿豆。

凡事有阴阳,体质偏实的人吃绿豆没关系,体质偏虚,有心脏病、胃痛的人,一口都不要吃。

小孩子胃气足,冬天都能吃冰棍,老年人就不行,即使夏天也不能吃。

人过四十,就不要贪吃寒凉的东西,尽量吃得温热些,避免寒凉。

坚持养生的正能量句子

坚持养生的正能量句子

坚持养生的正能量句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句子大全、说说大全、标语大全、口号大全、心语大全、经典语录、名人名言、个性签名、祝福语、幽默笑话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entences, sayings, slogans, slogans, heart words, classic quotations, famous quotes, personalized signatures, blessings, humorous joke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坚持养生的正能量句子1、养生者,不过慎起居饮食,节声色而已。

关于养生的金句

关于养生的金句

1.养生之道,不只在于身体之康,更在于精神之健。

内外兼修,方为养生之道。

2.养生之道,在于养心养身,身心兼养,方能拥有健康的人生。

3.以虚养生,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事。

4.养生之道,健康为先。

愿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常伴,幸福无忧。

5.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养生孰为先,养心须乐观
6.养生之道,常饮清水,心安神宁,百病不扰。

7.养生真经,九窍畅通,通则不病,病则不通。

锻炼按摩,可令其通,青菜萝
卜,也令其通。

8.养生贵在养心。

养心重要是为自己的心松绑;静心在退,洁心在空,宽心忘
坎,忍心大度,用心心康。

9.深秋风云变幻,养生心情恬淡;血液供氧变慢,呼吸宜深不浅;添衣可以保
暖,抗寒冷水洗面;下午坚持锻炼,动作后急先缓;摸索养生细节,健康自然不难!
10.一日三餐,食之有道,养生自有其规律。

11.养生之道,当于“眠、食”二字悉心体验。

食即平日饭菜,但食之甘美,即
胜于珍药矣。

服亦不在多寝,但实得神凝梦甜,即处刻,亦足摄生矣。

健康长寿的养生秘诀

健康长寿的养生秘诀

健康长寿的养生秘诀一、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消疾又延年谷道,俗称肛门。

撮,即收(提)缩也。

通俗地讲,就是做收缩肛门的动作。

据研究,日撮谷道一百遍,最大的作用在于促进肛周血液循环,防治静脉淤血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内痔、外痔、肛裂、脱肛、肛门湿疹、便秘、慢性肠炎等,同时对治疗和预防冠心病、高血压、下肢静脉曲张、肛周炎症、肛周皮肤损伤等慢性疾病有显著效果。

二、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三遍百病除。

人体的精明活动,完全是靠人体先天和后天的精气来维持。

若有病变,则会出现“头颈低垂,不能抬起,两目凹陷无光”的精衰神乱之象。

现代中医学研究认为:人体之重要十二经脉和四十多处大小穴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汇聚于头部。

为此,有人主张“日梳五百不嫌多”,要求最好晨起后梳一回,中午休息后梳一回,晚上休息前再梳一回,每回以两分钟梳60-100次为宜。

只要你持之以恒地梳头,就会感到头清目明,精力充沛,睡眠良好,白发变黑,食欲增加。

由此可见,勤梳头的确是一种保养人体精、气、神的最简单经济的长寿保健方法。

三、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九十九。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提倡“早漱津令满口乃吞之”,乾隆皇帝也总结了“津常咽”的养生秘诀。

所以,“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九十九”并非侈谈。

四、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

民谚“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就是这个意思。

具体做法是:精神放松,口唇微闭;心神合一,默念叩击;先叩臼牙,再叩门牙;轻重交替,节奏有致。

终结时,再辅以“赤龙(舌头)搅海,漱津匀吞”法则会使效果更佳。

五、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全身。

拉耳保健法的操作方法是:以右手从头上引左耳14下(用右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左耳),再用左手从头上引右耳14下(即用左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右耳)。

此法简便易行,效果良好,如再辅以按、摩、搓、揉、点、捏等手法,则更能强身健体,敷养肾元。

现代医学认为:耳朵上的49个穴位和各部位与体内的五脏六腑等器官以及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因此把它形容为“缩小了的人体身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要活到多少岁才算尽其天年多大岁数才能称为“天年”呢?《黄帝内经》说:“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乃去,而尽终其天年。

”早在几千年前,充满智慧的中国人就能按照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来推演人的一生了。

美国学者海尔弗里根据细胞分裂次数来推算人的寿命,得出的结论是人的寿命应该为120岁。

这些研究结果,与我们祖先对天年寿数的记载惊人的一致。

但是,为何现代人的平均寿命才七八十岁,而且大多是死于疾病!为什么今人比古人所预期的天年寿命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呢?是什么导致我们生病,是谁偷走了我们四五十年的阳寿呢?当然是阴气。

阴气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我们经常人为地伤害自己的阳气,助长自己的阴气,以至于半百而衰,不能终其天年。

这一点,我们的先人早在几千年前就帮我们指出来了。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说:不善养生的人喝酒就像喝饮料那样没有节制。

喝酒喝多了以后,既伤人的精神,又伤人的脏腑和血脉。

还有,常常把有害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当成正常的,深陷各种健康误区而浑然不觉。

比如,醉酒之后入房纵欲,伤于酒又劳于色,只贪图一时的欢欣,而肆意地纵欲妄泄,不知道保持自身的精气。

另外,像熬夜、暴饮暴食、生活起居没有规律等等诸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能导致人们半百而早衰,疾病缠身而不能终其天年!其实,我们的老祖先早就在《黄帝内经》中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活到天年的光明大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起居有常,食饮有节,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什么意思呢?就是让我们随时随地都不要人为地去伤害自己的阳气,但我觉得这还说得不够,依我看,任何时候我们都还要积极主动地以各种方法培养自己的阳气,以增强人体的自愈能力。

要记住,无论你现在多大年纪,只要阳气一足,活到天年就不是梦想。

养生就是养阳气现在,有很多病比较难治,用常规的方法很难获得好的疗效,如何才能迅捷地解除这些疑难杂症,这成了困扰我多年的一个难题。

直到有一天重新研读《黄帝内经》,才发现其中暗藏着一个很重要的玄机。

这个玄机就是固护阳气。

《黄帝内经》中的《生气通天论》篇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阴阳应象大论》篇说:阴阳为“生杀之本始”。

张景岳注曰:“生杀之道,阴阳而已。

阳来则物生,阳去则物死。

”正是这两段话使我悟出了治病和养生保命的真谛,困扰多年的难题一下子豁然贯通了。

原来,人的生命全在“阳气”二字上做文章。

只有固护阳气,才能百病不生,也只有阳气旺盛,人体的自我康复能力才能正常发挥,医药才有用武之地。

养生,就是养阳气。

当人体有不适的时候,体内就好比是阴冷潮湿的天气,但只要太阳一出来,这种环境就不利于疾病的生长、发展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把人体的太阳托起来,让它光耀我们的五脏六腑,给我们带来长久的健康。

人生天地之间,大自然中的风、寒、暑、湿、燥、火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我们的健康,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六淫邪气”。

一年四季,春有风邪,夏有暑邪、湿邪,秋有燥邪,冬有寒邪。

它们侵入人体后,有的很快就发病,有的则要潜伏相当长一段时间,转化成各种形式的其他病变。

然而,同在六淫邪气的包围之中,为什么有的人会生病,有的人不生呢?原来,人体自身是有抵御外邪的能力的,这种能力就是阳气,在中医里又叫“卫阳”或“卫气”。

卫就是卫兵、保卫的意思。

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腠理),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

任何人只要阳气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

在六淫邪气中,阳气旺盛的人可以轻而易举地把邪气拦在身体之外。

所以,不管环境如何恶劣,不管外面流行什么样的病菌,他都不会生病。

为什么有的人能逃过瘟疫,还是因为他的阳气非常旺,而阳气虚的人就不同了,邪气在体表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长驱直入,直伤人体。

所以,那些身患各种疑难杂病、重病或慢性病的人,基本上都是卫阳不固、腠理不密的,都是由于阳气不盛,以致外来的各种邪气陆续占领人体并日积月累而成。

产生疾病的原因,在人体外有六淫,在人体内则有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绪。

大喜伤心,大怒伤肝,忧思伤脾,大悲伤肺,惊恐伤肾,五脏的病变很多都是由于情绪波动产生的。

人的情绪在什么时候波动最大呢?还是在阳气不足的时候。

阳气充足的人乐观、通达,阳气不足的人悲观绝望,忧思绵绵。

所以,把阳气升提起来了,人的精神面貌就会有一个重大的改观,所谓“七情”产生的病,也都会统统离我们远去。

即使偶尔不慎生病,人体的自愈功能也会在最短时间内把我们的身体修复如初。

还有,所谓衰老,就是阳消阴长而已。

衰老是自然规律,但是,通过努力却可以使衰老延期,一直延期到自然赋予我们寿命的极限。

当人活到天年的时候,死亡不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而是一种大解脱、大欢喜。

总而言之,只要阳气足,我们就不怕生病、不怕衰老,再没有对死亡的恐惧。

医生能做的,只是用针用药调动人体的阳气,复活人体的自我修复功能而已。

如果我们自己懂得固护阳气,培养阳气,那么,我们可以毫不惭愧地说:最好的医生就是我们自己。

判断“体内有湿”的简易方法为什么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那么难治?因为他们的体内有湿,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

为什么以前仅仅盛行于我国西南的川菜风行全国?因为川味是辛辣的,以前只有生活在湿邪比较重的西南一带人需要用它来化解体内的湿气。

现在,全国很多人的体内都有湿气了,都需要辛辣来化解,于是大家本能地爱上了川菜。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人体最怕湿邪,寒、热都好办,寒则温之,热则寒之;有风咱就驱风,有燥咱就润燥,有暑咱就清暑。

然而,有湿呢?那就有点难办了,用燥湿的方法,十有八九会伤了津液,湿邪还是除不去,所以中医里除了燥湿,还有利湿、化湿、渗湿等对付湿邪的方法。

方法越多,就意味着这个敌人特别狡猾,更难对付。

湿是无孔不入的。

湿邪伤人时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

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就好比冬天的时候,如果气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湿气重,人就很难受了。

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又热又湿,让人喘不过气来,明显不如烈日当空、气候干燥的时候来得痛快。

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治不好了。

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处理的健康问题……有病之人的体内,肯定是顽固的湿邪在作祟;貌似健康的人体内,也有湿邪埋伏在那里伺机行事。

那么,怎么判断自己体内是不是有湿呢?最便捷的方式,还是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

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

如果不便于观察马桶,也可以观察手纸。

大便正常的话,一张手纸就擦干净了。

但体内有湿的人,一张手纸是不够用的,得多用几张才行。

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那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很重了,湿气的黏腻性让大便停留在肠内,久而久之,粪毒入血,百病蜂起。

再者,还可以根据大便的颜色来判断。

什么样的大便才是正常的呢?“金黄色的、圆柱体;香蕉形的,很通畅”,说真的,现在像如此健康人的大便还真不多见,多是青色的、绿色的,而且成形的也少。

是什么原因导致大便颜色成为深绿色的呢?首先是吃肉吃得太多,加上现代人运动量少,身体阴盛阳虚,湿邪内郁,所以大便无法正常。

为什么成形的大便很少呢?中医里讲,脾虚则便溏,中国人本应以五谷杂粮为主食,现在反以肉食为主了,荤素搭配极不合理,长期这样,伤害的是脾胃,脾是运化水湿的,脾受到伤害,水湿不能完全运化,就在身体内堆积。

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着脾虚,也意味着体内有湿气,体内有湿气,是现代人健康的最大问题。

如果你每天早上7点该起床的时候还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种东西缠着,让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在裹着,让人懒得动弹,那么,不用看舌头,也不用看大便,也能判断自己体内湿气很重。

中医里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衬衫似的那么别扭。

看舌观指,辨证养生我们养生保健要因人而异,但也并不是一万个人就有一万种养生之道。

怎么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属于自己的养生方案呢?有一个基本点,就是辨寒热。

这一点,我们只要跟着感觉走就行了:寒性体质的人比较怕冷,喜欢温热的饮食,热性体质的人怕热,喜欢凉性的饮食,我们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喜好,随心所适就可以了。

此外,不管是寒性体质的人还是热性体质的人,在不同的时期,体内的环境还会发生变化,有时是偏寒,有时又偏热,这就要求我们经常留意观察自己体内的寒热情况,安排自己的饮食起居。

这里有两种简单的方法。

我们每天早上起床后,洗漱完毕,不妨抽出宝贵的一秒钟,看看自己的舌头。

中医里讲: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它能敏感地反映出人体寒热。

如果体内寒热均匀,那么,我们的舌头应该是淡红而润泽的,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苔过于白,滑而湿润,那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很粗糙,或者很厚、发黄带腻,那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头赤红无苔,那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了。

还有一种方法,更为简单适用,就是看手指甲根部的月牙。

正常的月牙占整个指甲盖的1/5左右,如果远远不及1/5,那说明我们体内有寒,如果远远超过1/5,那说明我们体内有热。

正常的月牙应该是奶白色的,越白越健康。

每个指甲的根部都有可能出现月牙,但是,它们的含义却不一样。

一般来说,健康之人的拇指和中指应该出现月牙。

拇指通于肺,中指通于心,这两个指头上的月牙正常,就说明我们的身体寒热比较适中,不会有什么大的健康问题;小指上一般没有月牙,如果出现月牙,说明肾中有热。

当然,也有人说:“我10个手指头都没有月牙。

”这还得区别看待,如果是从小没有,这说明你是寒性体质;如果是以前有现在没有,那说明你体内寒气较重,平时需要多做祛湿的工作了。

抱住健康,万病皆除现在,我们一般人的身体都缺乏适量运动,所以更应该通过卓有成效的运动方式来把身体调理好。

但“没时间锻炼”和锻炼后效果不明显的原因把很多人锻炼身体的信心减弱了,在这里,我为大家介绍一种简单易学又不占时间且效果特别快、特别好的方法,这个方法我自己每天就在用。

我从小练习中国传统武术,练的是大成拳。

这个拳没有什么招数和套路,就是“两手往胸前一抱,静静地站着”。

这个动作在武术里叫做“站桩”,我把这个源自武术的方法运用到养生治病上,称之为“抱住健康”养生法。

至今为止,我发现,这个集养生、中医、武术于一体的保健方法,居然是目前所有锻炼身心的方法中最简捷,而且见效最快的一种。

“抱住健康”养生法非常简单:随意地站立,双手在胸前环抱,全身都放松下来。

使用这种“抱住健康”养生法,既节省时间又不占地方,我们看着电视也可以做,聊着天也可以做。

每天下班回家后看着电视这么站半个小时,什么时间都不浪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