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认定贫困生标准

合集下载

贫困生认定标准

贫困生认定标准

一档:特别困难。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作为认定特别困难的参考条件:
①家住国家级贫困县的山区农村(乡镇),父母双方长期患重病需长期自费治疗或重度残疾,造成劳动力弱或丧失劳动力;
②孤残学生、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
③父母双下岗(享受低保)未再就业,且父母双方长期患重病需长期自费治疗或重度残疾,造成劳动力弱或丧失劳动力;
④认定小组达成共识的其他特困标准。

二档:困难。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作为认定困难的参考条件:
①家住国家级贫困县的山区农村(乡镇),父母一方长期患重病需长期自费治疗或重度残疾,造成劳动力弱或丧失劳动力;
②父母双下岗(享受低保)未再就业,且父母一方长期患重病需长期自费治疗或重度残疾,造成劳动力弱或丧失劳动力;
③无经济来源的单亲家庭子女;
④认定小组达成共识的其他困难标准。

三档:一般困难。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作为认定一般困难的参考条件:
①部队服役立功受奖且家庭经济困难;
②因自然灾害、家庭变故、个人患重病等发生临时经济困难的学生;
③认定小组达成共识的其他一般困难标准。

4、取消认定及资助。

经查实,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取消认定并不予资助:
①抽烟、酗酒、经常上网游戏经教育不改;
②在校外租房或经常出入经营性网吧;
③经常在校外餐厅餐馆大吃大喝;
④在签订缓交等方面有失信纪录;
⑤有违反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记录;
⑥购买电脑、高档时装或高档化妆品等与其家庭经济困难状况不相符的其他高消费行为或不当消费行为。

申请贫困生符合的条件

申请贫困生符合的条件

申请贫困生符合的条件申请贫困生符合的条件有:一、家庭收入及财力情况1、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3倍以下;2、家庭总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4倍以下;3、家庭非劳动收入(如低保金、退休金等)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2倍以下;4、家庭财产总额(不含住房)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2倍以下;5、家庭收入可靠金融资产(如存款、股票、国债等)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2倍以下;6、家庭负担比例高于所在地家庭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一定比例;7、家庭就业情况严重短缺,家庭失业人员数量达到家庭总人口的特定比列;8、家庭负担能力差,存在无劳动力可供生活之家庭;9、当地留守儿童,孤独症儿童,重病伤残儿童,一般普通障碍儿童;10、未参保学生随着家庭贫困程度加剧而被迫停止上学。

二、学习表现1、努力学习,学业成绩优异;2、多次参加社会实践,获得优异成绩;3、能力良好,综合素质优秀;4、积极参与学校文体活动;5、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学校纪律;6、参加国家规定的考试,考试成绩良好/优异。

三、家庭情况1、父母共同为孩子生活,且在家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一方全职照顾孩子;2、有兄弟姊妹,双亲无法全力承担孩子学业;3、被家庭抛弃或孤独,家庭内有困难成员等;4、家庭有童年福利受益者。

四、成长环境1、缺少学习资源,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2、家庭迁徙频繁或环境差,学习成绩难以保持持续发展;3、存在明显的社会生活问题,如社会阶层、种族、性别等;4、家庭受到客观自然环境危害,如自然灾害、社会动荡等。

五、其它1、存在残疾情况;2、学业受到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如家庭成员重病、丧事等;3、因政治原因,家庭财力受到极大影响;4、学生参加国家、省、市活动,获得特殊奖励;5、社会团体、NGO(非政府组织)推荐的贫困学生。

贫困生的标准

贫困生的标准

贫困生的标准贫困生,顾名思义,就是指因家庭贫困而无法顺利接受教育的学生。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学生才能被称为贫困生呢?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标准来判断一个学生是否属于贫困生。

首先,家庭经济条件是判断一个学生是否为贫困生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般来说,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家庭收入低于当地的最低生活标准线,或者家庭因病、因灾、因学等原因无法提供正常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这样的学生就可以被称为贫困生。

在中国,国家对贫困生的认定标准是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学生。

其次,学生自身的学习成绩和表现也是判断贫困生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般来说,贫困生的学习成绩和表现往往较差,可能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资源和环境,也可能是因为家庭的不和睦、家庭成员的疾病等原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状态。

因此,学校和社会应该对这部分学生给予特殊关注和帮助,帮助他们改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成绩。

此外,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是判断贫困生的重要标准之一。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贫困生往往承受着比普通学生更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可能会因为家庭贫困而感到自卑、无助,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情绪。

因此,学校和社会应该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给予他们心理疏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最后,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也是判断贫困生的重要标准之一。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家庭贫困,一些贫困生可能无法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这也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学校和社会应该关注贫困生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帮助他们改善家庭环境,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综上所述,家庭经济条件、学生自身的学习成绩和表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是判断一个学生是否为贫困生的重要标准。

学校和社会应该根据这些标准,给予贫困生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提高学习成绩,健康成长。

贫困生认定细则范文(三篇)

贫困生认定细则范文(三篇)

贫困生认定细则范文一、引言贫困生认定细则是为了确保贫困家庭子女能够获得教育的机会,提供经济支持和资助的依据。

本细则旨在明确贫困生认定的标准、程序和相应的政策措施,保障公正、公平和透明的贫困生认定工作。

二、贫困生的定义贫困生是指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子女教育相关费用的学生。

贫困生认定范围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

三、贫困生认定标准1. 家庭经济收入标准(1)城市地区:按照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2)农村地区:按照当地农村贫困标准确定。

2. 家庭综合情况评估(1)家庭人口状况:家庭人口多、劳动力不足、扶养比大等;(2)家庭资产状况:家庭财产总值低、无固定资产等;(3)家庭生活条件:居住环境差、生活设施不完备等。

3. 学生个人情况评估(1)学生身体状况:患有严重疾病或残疾等;(2)学生学业情况:成绩较差、无法支付学费等;(3)社会评估结果:享受低保或其他特殊扶助的学生等。

四、贫困生认定程序1. 提供申请材料贫困生申请者需准备以下申请材料:户口簿、家庭收入证明、家庭成员情况证明、学生学籍证明、个人身体状况证明等。

2. 贫困生认定审核(1)学校教育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贫困生申请材料进行审核;(2)核实家庭经济收入、家庭成员情况和学生个人情况;(3)通过上门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验证申请材料真实性;(4)依据贫困生认定标准进行评估。

3. 贫困生认定结果公示和反馈(1)学校教育部门将贫困生认定结果公示在公共场所,接受社会监督;(2)认定结果将以书面形式通知贫困生申请者,并提供申诉渠道;(3)对申诉情况进行认真审查,并依法作出裁决。

五、贫困生相关政策措施1. 贫困生资助政策(1)提供免除学费、教材费等相关费用的资助;(2)为贫困生提供生活费补助;(3)提供免费的课外辅导和学习资源。

2. 教育扶贫政策(1)加强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改善;(2)为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提供免费就近入学的政策;(3)促进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水平。

2023年贫困生认定细则

2023年贫困生认定细则

2023年贫困生认定细则一、前言贫困生认定是国家教育扶贫政策的重要环节,是确保贫困生能够获得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

2023年贫困生认定细则旨在更加精确地识别出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生,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资助和支持。

二、贫困生认定的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贫困生认定必须公平、公正、客观,不偏不倚,杜绝人情主义和任性扶贫。

2. 综合性原则:贫困生认定需要综合考虑家庭经济状况、社会救助情况、教育机会等因素,不仅仅以经济指标为唯一标准。

3. 精确性原则:贫困生认定应尽可能准确地判断出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生,避免资源浪费和滥用。

三、贫困生认定的标准1. 家庭经济状况指标(1)低收入家庭: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认定,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家庭。

(2)贫困户:按照国家扶贫标准认定,家庭属于贫困户范畴的。

(3)就业困难家庭:家庭成员失业时间超过6个月且就业困难的。

2. 社会救助情况指标(1)低保家庭:家庭享受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2)农村五保户:家庭成员全是享受农村五保待遇的。

(3)残疾家庭: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且家庭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

3. 教育机会指标(1)就近入学困难:居住地远离学校或交通不便,给生源入学带来困难的。

(2)特殊教育需求:有特殊教育需求但无法得到有效支持的。

(3)高考加分政策适用对象:符合高考加分政策适用条件的。

四、贫困生认定程序1.报名阶段(1)学校组织公示贫困生认定细则、认定标准和相关申报材料;(2)符合贫困生认定条件的学生填写贫困生认定申请表;(3)学校核查申请表和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2.审核阶段(1)学校对学生的申请材料进行核实,并组织专家评审组审核;(2)根据贫困生认定标准,综合评估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社会救助情况和教育机会,给予定量和定性的评分;(3)评审结果通过学校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

3.公示和申诉阶段(1)学校将评审结果公示一周,接受社会监督;(2)学生和家长可对评审结果提出申诉;(3)学校成立申诉处理小组进行申诉处理;(4)申诉处理结果同样需要公示一周。

贫困生家庭经济认定办法及评审细则

贫困生家庭经济认定办法及评审细则

贫困生家庭经济认定办法及评审细则1. 背景贫困生家庭经济认定办法及评审细则(以下简称“认定办法”)旨在公正、客观地确定贫困生家庭的经济状况,以便向符合条件的家庭提供相应的经济帮助和教育资源。

2. 贫困生家庭认定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实际情况,贫困生家庭经济认定办法主要参考以下指标进行评估:- 家庭收入:以家庭年收入为主要指标,考虑家庭成员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 家庭负债:考察家庭负债情况,包括贷款和欠款等。

- 生活条件:综合考虑家庭的住房、食品、水电费等日常开支情况。

- 教育支出:评估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入情况,包括学费、教材费、辅导班费用等。

3. 评审程序贫困生家庭经济认定的评审程序如下:步骤一:资料准备申请贫困生认定的家庭需要准备以下资料:- 家庭成员身份证明文件(如身份证、户口簿等)。

- 家庭收入证明文件(如工资单、银行存折、经营收入等)。

- 家庭负债证明文件(如贷款合同、债务凭证等)。

- 生活条件证明文件(如水电费单据、租房合同等)。

- 教育支出证明文件(如学校收费通知、教材购买等)。

步骤二:资料提交申请人将准备好的资料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认定申请。

步骤三:实地调查相关部门负责人将组织对申请家庭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家庭实际情况和生活状况。

步骤四:评审结果根据申请家庭的提交资料和实地调查情况,评审专员将对家庭进行评审,并给出评审结果。

4. 评审结果处理根据评审结果,相关部门将采取相应的措施:- 符合贫困生认定条件的家庭将获得经济帮助和教育资源支持。

- 不符合贫困生认定条件的家庭将不获得经济帮助和教育资源支持,但可以重新申请认定。

5. 评审结果复核若家庭对评审结果有异议,可以向相关部门提出复核申请。

相关部门将重新评审申请家庭的情况,如果确有不当之处,将进行修正并给出新的评审结果。

6. 其他要求- 申请家庭应提供真实、准确的资料,并配合实地调查工作。

- 相关部门应保护申请家庭的隐私,确保评审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国家七类贫困生标准

国家七类贫困生标准

国家七类贫困生标准
根据中国教育扶贫,国家将贫困生分为七类,分别是:
1. 绝对贫困生:家庭经济状况特别困难,无法支付基本生活和教育费用,如因疾病、残疾、灾害等原因导致家庭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学生。

2. 特困生:家庭经济困难,但略有一定收入,尚能基本保障生活,但仍然无法支付教育费用。

3. 贫困建档立卡学生:根据国家或地方机关领导的贫困家庭认定标准,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学生。

4. 农村特困生:在贫困地区农村家庭中生活困难的学生,经济条件较差,无法支付教育费用。

5. 流动人口子女:流动人口的子女,由于父母在他乡务工,家庭经济较差,无法支付教育费用。

6. 孤残学生:失去父母或部分残疾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问题,无法支付教育费用。

7. 困境儿童:家庭经济状况困难,面临辍学、失学的儿童,包括辍学、超龄入学、失职、失学、辍学复学等困境儿童。

这些学生将享受国家教育扶贫的优惠,包括贫困资助、助学金、免费教育等。

而具体的贫困生标准会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和规定而有所不同。

贫困学生的标准

贫困学生的标准

贫困学生的标准贫困生的标准是:1、本人月平均生活费、家庭人均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平时生活节俭,完成学业确有经济困难的学生;2、家庭所在地处边远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地区,或父母下岗无固定经济来源,以及残疾学生、单亲、父母离异(低收入家庭)的学生;3、少数民族学生,及少数本人虽未主动申请但家庭确实贫困,且有相关证明情况属实的学生,可列为贫困生。

贫困生申请需提交的材料和证件有:1、个人申请书,想申请贫困补助,就需要先提出个人申请,贫困申请书,写清楚家庭贫困的原因,看看是否符合贫困补助条件;2、个人户口页,申请的学生必须有户口,提交个人户口页原件和复印件,有的地方还要求提交户主的户口页;3、填写申请表,提出申请后,班主任初步审核,符合条件的发给学生贫困生申请表,填写申请表;4、村级证明信,所在的村或居委会出具家庭贫困证明信,信中贫困原因要和个人申请和贫困生申请表的贫困原因是一致的;5、乡镇证明,在出具的贫困证明信上,有的还要求加盖乡镇政府一级的公章;6、学籍表,提交学籍表,必须有学籍的贫困学生,如果没有学籍号是无法申请的。

法律依据:《教育部、财政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残联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第二条认定对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对象是指本人及其家庭的经济能力难以满足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基本支出的学生。

本意见中的学生包括根据有关规定批准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幼儿;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学历教育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初中和小学学生;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招收的本专科学生(含第二学士学位和预科生),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全日制研究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认定贫困生标准
国家认定贫困生的标准可能因地区和政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贫困生是指家庭经济状况较差,难以承担全部学业所需费用,或在学习、生活方面存在明显困难的学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国家认定贫困生的标准:
1、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经济状况是认定贫困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常会考虑家庭年收入、家庭成员就业情况、家庭是否有重病患者、灾害等因素,以及是否属于低保户、农村五保户等特殊家庭。

2、学业成绩:学业成绩也是认定贫困生的重要参考因素。

一些地方会考虑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学业竞赛获奖情况等。

3、家庭特殊情况:有些地方会考虑家庭中是否有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这些情况会导致家庭经济更加困难。

4、其他因素:除了以上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贫困生的认定,比如学生的生活费用支出、是否有兄弟姐妹同时上学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认定标准可能因地区和政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而且这些标准也不是绝对的,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贫困生的认定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和审核,包括学生本人申请、学校审核、相关部门调查核实等环节。

如果有需要,可以向学校或相关部门咨询具体的认定标准和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