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放牛歌教案 一年级音乐放牛歌 年级
演唱《放牛歌》公开课教学设计【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

《放牛歌》教学设计教材解析《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
歌曲欢快活泼,很有朝气。
有趣的是聪明的作家采用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句的加花补充,使得歌曲演唱难度小,听起来还很丰满。
歌曲仿佛是一幅画卷,让我们感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
《放牛歌》不仅易唱,有趣味,而且用音节省,音域也只有六度,是适宜低年龄学生演唱的好儿歌。
教学目标1.用听唱法学唱歌曲《放牛歌》,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
2.通过教师范唱,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表达歌曲的意境。
3.通过为歌曲伴奏的过程中学习使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边歌边舞,用歌声和动作来表现歌曲。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放牛歌》音乐文件、乐谱。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师:请同学们仔细看下面的图片,说一说图片上都有些什么?(小山村、小孩、牛)师:图片上是一个小牧童在放牛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叫《放牛歌》。
(板书课题:放牛歌)【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导入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气氛、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唱歌曲(一)感受歌曲。
1.欣赏童声合唱《放牛歌》,初听歌曲给学生完整的音乐形象。
师:牧童放的什么动物?是怎样放牧的?师:这是一首湖南民歌,它描述了农家儿童日出而牧,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2.复听歌曲。
要求:仔细听,了解歌曲的内容。
师:你都记住了哪些歌词呢?(二)学唱歌曲。
1.请同学一起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注意字正腔圆。
师:歌词写得多美呀。
配上旋律就更好听了。
2.老师泛唱,学生随着范唱模唱歌词。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节奏一起轻轻哼唱这首歌曲。
3.处理歌曲。
师:老师唱的好听吗?为什么?a声音:声音应该明亮一点,带着欢快活泼的情绪唱。
b打击乐:那怎样使这首歌曲听起来更欢快热闹一点呢?让我们在没有歌词的地方加上打击乐。
老师这儿有三角铁、双响筒、木鱼,请小朋友上来选一样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来试试看,没有拿到乐器的小朋友用手拍。
_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简谱) 放牛歌》(2)人音版

_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简谱)放牛歌》(2)人音版一. 教材分析《放牛歌》是一首一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属于人音版。
歌曲以生动活泼的旋律描绘了放牛娃在田野上放牛、玩耍的欢乐场景。
歌曲节奏简单,旋律易于掌握,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培养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音乐有着天然的热爱。
然而,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音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放牛歌》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听力。
3.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欢乐氛围,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4.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放牛歌》的旋律和歌词。
2.教学难点:音乐节奏感和听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场景,让学生融入音乐学习中。
2.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听力。
3.分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集体合作,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放牛歌》的音频和视频材料。
2.准备音乐乐器,如鼓、铃等。
3.准备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唱一首简单的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放牛歌》的背景和意义。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放牛歌》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歌词,让学生跟随音乐一起唱。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
每个小组长负责带领小组成员学习歌曲《放牛歌》的旋律和歌词。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和节奏。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歌曲表演,检验他们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同时,教师可以邀请其他学生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演唱 放牛歌-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演唱放牛歌-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民歌“放牛歌”的歌词和曲调;2.学唱人音版“放牛歌”;3.发展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1.前置知识:音乐元素、基本节奏;2.歌曲学唱:人音版“放牛歌”;3.音乐鉴赏:欣赏不同版本的“放牛歌”;4.表演编排:根据学生兴趣,编排多种形式的演出。
三、教学过程1.铺垫首先,要先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民歌,让学生明白民歌是从人民中产生的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歌曲艺术,也是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歌曲学唱学生边听边跟随老师唱歌,初学者逐字明瞭發音,抓调慢唱,音准律动要正确,带动情感,自然投入,力求把握该歌的基本调子、节奏、音高等。
3.音乐鉴赏在同学练习的同时,老师要准备好别的版本“放牛歌”,让学生用耳朵、用心来听、来感受不同的版本,帮助学生兼容各种风格音乐,并拓展学生音乐鉴赏量,即使通过不同版本的对比,体味到不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4.表演编排将学生分小组,让他们自由发挥,并啟发学生多种创新表演思路,在音乐中寻找灵感,各显所长,让他们带着自然流畅的情感,展现独特的艺术风格,学生可以设计个人表演、双人表演、团体表演等等。
在表演时也要靠音乐来传递感情,整个演出让大家都能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畅游。
四、教学要点1.让学生感受音乐、表达情感,发展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2.从学生自身的兴趣和能力出发,让他们自由发挥特点,纵情演唱;3.多种形式的演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他们的音乐鉴赏和表演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五、教学反思本次音乐教学,采取以“人音版放牛歌”为主要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对这首民歌的传统音乐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教师的铺垫,学生对民歌有了一定的认识,从艺术素养、综合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的提高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教学结束后,老师也应该及时收集各种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放牛歌》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放牛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学唱《放牛歌》2、表演《放牛歌》教学目的:1、通过《放牛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山村大自然的风景。
2、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放牛歌》,并且通过这首歌的学习充发挥学生的创编等技能。
3、通过《放牛歌》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民歌风谣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点: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掌握 1 6 1 3 │ 2 ─│ 1 6 5 5 │ 6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琴教学过程:a、导入:“一去二三里……”这首诗你们学过吗?(学过)我们一起来“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读了这首诗你好象看见了什么?(花、草、树、牛…….)小山村真美啊!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这么多的布景我们一起来布置一下,开始!小山村漂亮吗?你们去过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小山村去走一走。
小朋友你们看谁来啦?原来小牧童赶着羊群来欢迎我们了!让我们跟着小牧童去放羊吧!快看那个山坡上谁来啦?小牧童骑着牛儿吹着笛子也向我们走来了!你们听!b、新授:1、聆听范唱,感受歌曲。
2、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3、教师范唱歌曲,注意歌曲的情绪。
4、学唱歌曲,跟着音乐哼唱。
5、解决重难点,教师纠正错误并反复练唱。
6、教师伴奏,学生跟唱。
7、播放《放牛歌》伴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8、分组表演、个人表演。
9、创编合适的动作。
10、能完整的加上动作表演歌曲。
C、讨论:创编舞蹈动作d、巩固:1、分角色演唱师生、小组分角色演唱2、歌曲处理。
e、小结天色渐渐的暗了,小牧童也要赶着他的小牛儿回家了我们伴着美丽的夕阳,伴着悠扬的笛声回家吧。
”f、拓展延伸:分组创编表演g、作业布置:背唱歌曲h、板书设计:放牛歌1=G 2/4 轻快地民歌风教学反思:用不同的方法来调控教学,课堂气氛定会是“活而不乱”。
接下来的歌表演“体验理解”环节还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从模仿小牧童吹笛子的动作——到学吹笛子的有节奏的嘀嘀声(XX XX XXXXX0),让学生分组一部分演,一部分拍,一部分到有节奏的地方模仿各种动物叫声X-,孩子们出色的表现让我感受到了,二声部的渗透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真的是必要的而且是学生能接受的。
放牛歌-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放牛歌-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课程背景本节课是一年级音乐下册的教学课程,主要授课内容为“放牛歌-人音版”。
本节课将通过说唱与唱歌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放牛歌”这首传统民歌的特点,并通过情节、动作与故事情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放牛和家庭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能够:1.认识“放牛歌-人音版”这首传统民歌2.理解“放牛歌”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文化内涵3.学唱“放牛歌”这首歌曲,并学习相关动作与舞蹈教学准备1.教案、课件、音响设备2.卡拉OK场景准备3.相关教具、道具教学内容与步骤1. 课堂导入老师可以通过猜谜语或者是有关“放牛”的故事开口台词,为课程导入铺垫,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关注,并在导入部分熟练使用说唱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程。
2. 歌曲讲解在歌曲讲解环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听歌曲,并进行歌曲的讲解。
首先,老师要介绍“放牛歌”这首传统歌曲的来源及特点,并特别强调其节奏感;接着就可以开始歌曲的讲解,将歌曲的每一句话的背景、情景、意义进行分析,并且在分析的时候需要帮助学生提高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
3. 歌曲演唱在进行歌曲演唱的环节中,老师可以利用Karaoke场景,播放录音,让学生跟着歌曲的节奏在教室中唱歌,并且适当注意学生的口齿清晰和发音正确与否。
4. 动作与舞蹈在完成歌曲演唱之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舞蹈互动。
首先,老师可以介绍与歌曲相匹配的基础动作;其次,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和活动形式,对舞蹈活动进行适当调整,从而真正能够让学生跟随教师动作,尽情地释放身上的活力与积极性,达到感受快乐的效果。
5. 总结回顾在完成动作与舞蹈活动后,课堂回归,老师可以一一进行点评,强化学生在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点,同时,将本次授课的主题用脑图、板书、PPT等方式进行整理归纳,以便能够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继续掌握核心知识,并且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老师强化了学生对“放牛歌-人音版”这首歌曲的理解;通过课上的动作与舞蹈训练,巩固、提高了学生的个人协调性;同时,结合本节课的主题,增强了学生的家庭观念,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重视家庭和社会的核心价值。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放牛歌》优质教学设计

《放牛歌》教案教学内容1、复习:牧童2、唱:放牛歌3、创编与活动:露一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放牛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山村大自然的风景。
2、技能目标: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放牛歌》,并且通过这首歌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编等技能。
3、情感目标:通过《放牛歌》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民歌风谣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材分析1、《放牛歌》是一首轻快活泼的民歌风谣的歌曲,不同的音符出现的频率较高,较难。
2、这首歌出现了音乐知识反复记号,在教唱时不要求学生掌握但要知道其意思。
3、通过演唱这首歌曲,使学生了解山村自然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a掌握 1 6 1 3 │ 2 ─│ 1 6 5 5 │ 6 ─│b尝试用器乐舞蹈书画等艺术手法来表现此首音乐。
教学工具场景道具、铅笔、毛笔、纸、水彩笔、墨水、打击乐器、民族乐器、教学道具(云、歌谱、小板凳、黑板、笛子、教学磁带、录音机)。
教学方法情景法、尝试法、听唱法、分析比较法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导入:“一去二三里……”这首诗你们学过吗?(学过)2、我们一起来“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读了这首诗你好像看见了什么?(花、草、树、牛…….)3、小山村真美啊!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这么多的布景我们一起来布置一下,开始!小山村漂亮吗?你们去过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小山村去走一走。
(播放《郊游》)小朋友你们看谁来啦?(贴牧童和羊)原来小牧童赶着羊群来欢迎我们了!让我们跟着小牧童去放羊吧!(播放《牧童》)二、寓教于乐:1、导入:快看那个山坡上谁来啦?(贴牧童和牛)小牧童骑着牛儿吹着笛子也向我们走来了!你们听!(师吹笛子)2、感受笛声好听吗?让我们随着笛声用“噜”来轻轻地哼唱。
(师吹笛子)小牧童的笛吹得悠扬动听,他的歌也唱的轻快活泼,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小牧童是怎样唱的?(播放《放牛歌》)4、出示歌词:是啊,出示云“笛儿悠悠吹”、“云儿轻轻飞”“骑着牛儿趟着水”、“赶着夕阳把家回把家回”。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放牛歌》名师教案

1 / 4 《放牛歌》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2、知道双响筒的正确演奏方法,体验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3、培养学生热爱动植物,保护大自然,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多种形式,为歌曲伴奏。 难点:在间奏处能准确击打节奏X x | XX x||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教学盘、PPT课件、宝盒、双响筒。 学具准备:音乐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随音乐愉快进入教室。 2、课前律动《身体音阶歌》 3、音乐师生问好《铃儿响叮当》 二、激情引趣、图片导入: 师: 图片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放牛、放牧)放牛和羊儿的小朋友,我们叫做他为?(牧童)小牧童放牧必须要拿一样宝贝,谁知道是什么?(笛子) 他为什么要拿笛子呢?(因为他的牛儿和羊儿一听到笛子的声音就会乖乖的吃草,乖乖的跟他回家) 三、新课教学: 1、初听歌词: 师:现在老师请所有同学轻轻闭上眼睛,想象你现在就是一位小牧童,手里拿着心爱的宝贝笛子,正在一片绿绿的草地上放牧,笛儿悠悠吹,云儿轻轻飞,骑着牛儿蹚着水,赶着夕阳把家回。 2、初听音乐: 师:画面美吗?这么美的画面如果给它加上音乐,会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听一听!(播放《放牛歌》) 3、引入课题: 2 / 4
师:好听吗?(好听)这首歌还缺少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谁能给它起个名字?(放牛歌)嗯,这个名字真不错。板书—放牛歌 4、感受歌曲情绪: 师:听完了这首《放牛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高兴轻松愉快开心)歌曲的速度是缓慢的还是轻快的?(轻快的)让我们听了心情特别愉悦对吗?(对) 5、用“en”模唱歌曲旋律: 师:小牧童在放牧的时候心情也特别好,他一边走一边哼(教师用”en”哼唱《放牛歌》)你在心情好的时候会唱歌吗?(会)那让我们跟随音乐,一起用“en”轻声哼唱这首歌的旋律。 6、通过指唱高低图谱、逐句教唱的方法,学习歌曲。 ①师:同学们哼唱的声音真是太好听了,刚刚的歌声飘到了老师的大屏幕上变成了高低不同的小音符(ppt出示高低图谱)绿色小音符上是什么歌词?(笛儿悠悠吹)粉色的?(云儿轻轻飞)橙色的?(骑着牛儿蹚着水)紫色的?(赶着夕阳把家回) 师:那你猜一猜为什么小音符有高有低?(因为每个音符的音高不一样)高一些的音符代表着什么?(代表它的音也要高一些),低的音符代表?(音要比上一个音要低一些)。那现在老师来唱《放牛歌》,你用食指跟随老师的歌声,在空中画出小音符的高低,拿出你们的食指准备。 ②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请你像我这样唱”的游戏,老师唱一句,你来学唱一句,眼睛继续看着小音符。(师逐句教唱第一段) ③你们的歌声太好听了,老师迫不及待的想和你们一起唱,可以吗?(唱到反复记号讲解唱法) ④(PPT图谱)想不想加上音乐来试一试?(想)小牧童放牧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特别愉悦开心的),所以我们要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来演唱(播放音乐) 7、节奏训练: 师:你们的歌声真是太动听了,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带来了一个宝盒,如果你们能正确回答出老师的问题,就可以打开盒子看看里面有什么,要不要挑战?(要)好,那我们来看看问题是什么? 3 / 4
放牛歌(教案) 音乐一年级下册

《放牛歌》教案【教材分析】《放牛歌》选自人音版1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4课时,它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2/4拍,五声调式,一段体结构。
歌曲欢快活泼,很有朝气。
有趣的是聪明的作曲家采用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句的加华补充,使得歌曲演唱难度小,听起来还很丰满。
歌曲仿佛是一幅画卷,让我们感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
《放牛歌》不仅易唱,有趣味,而且用音节省,音域也只有六度,是适宜低年龄学生演唱的好儿歌。
【学情分析】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刚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教育阶段进入到以学习为主的学校学习教育阶段,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
这一学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从把握歌曲的情绪开始,到打动学生的情感,通过启发、引导、实践等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1、学习用正确的姿势演唱歌曲《放牛歌》,通过对音乐的聆听和表演,用自然、优美的歌声表达牧童快乐生活的心情。
2、认识双响筒,并通过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演奏方法。
3、感受歌曲《放牛歌》民歌风的特点,能在间奏处加入打击乐器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放牛歌》,并能表达牧童快乐生活的心情。
2、难点: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间奏伴奏,并能用简单的二声部节奏训练。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教材、双响筒【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生排好路队随着《放牛歌》伴奏音乐并有序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二、导入(复习导入)1.随音频表演《牧童谣》,复习歌曲内容!生:歌词用简短的诗歌,轻快地节奏描绘出小牧童悠闲放牧的场景。
歌曲具有强烈的民歌风特点!2.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趟具有民歌风的歌曲《放牛歌》三、新知教学(一)初次聆听1.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歌词又有民歌风的哪一特点呢?生:情绪:轻快、活泼地特点:歌词为简短的诗歌2.有节奏的朗读歌词,注意个别字的读音哦!(二)再次聆听1.歌曲的演唱顺序是怎样的?生:......2.反复跳越记号3.随琴声唱一唱跳越记号处的旋律,注意它们的音高哟!4.说一说以下反复跳越记号的演奏顺序吧!(三)看一看1.老师在歌曲什么位置加上了“吹笛子”的动作?生:间奏2.老师唱歌词,请你在间奏处加上“吹笛子”的动作吧!(四)学唱歌曲1.跟琴学唱2.分组学唱3.跟音频伴奏学唱四、拓展1.听一听,连一连小小乐器所击打出的节奏型吧!2.为歌曲创编伴奏1、完整表演五、情感提升,课后作业!《放牛歌》歌词用了简短的诗歌,短小易唱的曲调,活泼欢快的情绪,具有强烈的民歌风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音乐放牛歌教案一年级音乐放牛歌年级
一年级音乐放牛歌教案一年级音乐放牛歌
《放牛歌》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放牛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牧童的生活和山村大自然的风景。
2、技能目标: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放牛歌》,并且通过这首歌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编等技能。
3、情感目标:通过打击乐器伴奏、演唱、舞蹈等形式,使学生感受民歌风谣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2. 了解山村大自然的风景。
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 认识手串铃、圆舞板、三角铁,学会其敲击方法
重难点
1、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2、结束句、间奏,反复记号的运用。
3、实践活动:节奏、演唱、律动、创编舞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随音乐愉快地进音乐教室
2、音乐律动
3、师生问好
4、清点人数
二、激情引趣
1、导语:春天来了,春姑娘让草染绿了、花吹开了,春日暖洋洋的,我们一起去拥抱春天吧!
2、大屏幕显示:春天的图画。
老师:多美的地方呀,我们在草地上做游戏吧
3、节奏:XX X | XX X|X X‖
要求:1、拍手游戏;2、划拍读节奏
4、表演唱《牧童》
老师:导入:快看那个山坡上谁来啦?(贴牧童和牛)
小牧童骑着牛儿吹着笛子也向我们走来了!你们听!(师吹笛子)笛声好听吗?让我们随着笛声用噜来轻轻地哼唱。
(师吹笛子)
小牧童的笛吹得悠扬动听,他的歌也唱的轻快活泼,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小牧童是怎样唱的?(播放《放牛歌》)
三、歌曲教学
1、感受歌曲:A、放录音《放牛歌》初听歌曲给学生完整的音乐形象。
设问:牧童放的什么动物?是怎样放牧的?老师:这是一首湖南民歌,它描述了农家儿童日出而牧,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B、复听歌曲,设问:请跟老师做。
C、再听歌曲。
要求:仔细听了解歌曲的内容。
设问:你都记住了那些歌词呢?
2 学习歌曲。
( 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活动,在亲身体验、感受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
A、朗读歌词。
注意字正腔圆。
笛(di)子悠(you)悠
骑(qi)牛趟(tang) 夕(xi)阳
过渡:歌词写得多美呀。
配上旋律就更好听了。
B. 学唱歌词。
随着范唱模唱歌词;轻声跟唱歌词;随着钢琴轻声唱歌词,难句练唱。
a 骑着牛儿趟着水小朋友,儿字的演唱,一字多音。
牛儿在趟水的时候,走的特别小心,这一句歌词要这样唱骑着牛儿趟着水让我们把这一句唱一遍,连起来唱一遍。
(播范唱)。
b 干着夕阳把家回,前五个字的节奏,强调学生掌握;c结束句的教学,反复记号的运用; 把家回两句的不同音高与第一段结尾的不同。
完整唱歌曲;
C. 巩固练习。
师生接唱;分男女生唱;邀请个别学生唱歌曲。
3、处理歌曲。
A、教师范唱。
设问:老师唱的好听吗?为什么?声音应该明亮一点,带着欢快活泼的情绪唱
B、讨论:a声音:声音应该明亮一点,带着欢快活泼的情绪唱
b打击乐:那怎样使这首歌曲听起来更欢快热闹一点呢?
好让我们在没有歌词的地方加上打击乐。
老师这儿有圆舞板、碰铃、串铃,请小朋友上来选一样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来试试看,没有拿到乐器的小朋友用手拍。
(师唱)
老师这儿还有打击乐器,你们看这个认识吗?(出示三角铁)你看老师敲一敲。
现在请没有拿到打击乐器的小朋友用拍手和请拿到乐器的小朋友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演奏。
c动作。
请小朋友在自己的位置上,根据歌词的内容自己创编舞蹈动作。
C按处理意见练习
(此环节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激发学生的创编欲望。
)
4. 表现歌曲:
(鼓励学生音乐创造,为学生提供音乐创造的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才华。
)通过乐器演奏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1. 教师出示串铃、圆舞板、碰钟、三角铁。
‖XX X ‖ XX X ‖ X X ‖(串铃、圆舞板)
‖ X ‖ X ‖ X ‖(碰钟、三角铁)
2. 指导学生进行打击乐器的演奏。
3. 学生展示自己的演奏方法。
4. 教师鼓励学生的想象,并演示正确的演奏方法。
5. 鼓励学生用串铃、圆舞板、碰钟、三角铁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使用伴奏带、教师指挥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放牛歌》。
6. 学生用自己创编的舞蹈动作表演唱歌曲《放牛歌》。
四、课堂小结
《放牛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放牛歌》,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引导学生在间奏处加入适当的节奏,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二声部节奏训练。
2.引导学生用打击乐(串铃)为歌曲伴奏,体验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3.欣赏斯洛伐克民歌《牧童》,感受歌曲的情绪和牧童的愉快生活。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在间奏处做动作
教学难点:节奏创编
教具准备:复式歌片,节奏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入:
教师播放捷克斯洛伐克民歌《牧童》,老师引领学生用串铃运用简单的几种伴奏型为之伴奏
提问:刚才我们伴奏的时候,老师变换了几种伴奏型?(三种)
师板书:XX\XX XXX\XO XXX\X-
过度语:这是一首捷克斯洛伐克的民歌,名字叫《牧童》,我们仔细听音乐,一起来感受一下捷克的小牧童他们是怎么样来放牧的?放牧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
2.再播放音乐,学生闭着眼睛听,老师随音乐朗读歌词
提问:刚才你闭上眼睛听音乐的时候,你都想到了什么?你想象到的牧童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过度语:小牧童最愉快的事情就是一天跟着他可爱的牛儿羊儿们在一起,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绿的水,青青的草,小牧童唱着欢快的歌悠闲的在草地上放牧,你们想他们得多高兴啊!你们知道吗?小牧童他身上有一个宝贝,这个宝贝用处可真不小,他的牛儿羊儿一听到这个宝贝的声音就会乖乖的吃草,乖乖的跟他回家,你们猜这个宝贝是什么?老师做一个动作你们就一定会猜到。
二、基础部分
1.听歌曲范唱,老师在间奏处做吹笛子的动作。
师:对,是小笛子。
(老师张贴笛子卡片)笛子发出怎样的声音?(嘀嘀嘀)按节奏读一读。
出示节奏:XXX\XXX
引导学生划拍读节奏
师:你们注意到了吗?老师都在什么时候做了吹笛子的动作?
没有歌词的旋律我们把它叫做间奏,老师只在间奏处做了吹笛子的动作,你
们也试一试,当你听到间奏的时候做吹笛子的动作,看谁的小笛子吹得最好。
2.再放范唱,学生听歌曲,在间奏处边读节奏,边做吹笛子的动作。
师:同学们的小笛子吹得可真棒啊,可小笛子没有声音怎么召唤牛儿呢?这回呀,我们不仅要做吹笛子的动作,嘴里还要模仿小笛子嘀嘀嘀的声音
3.找出适合小牛叫声的节奏X-并模仿小牛的叫声
4.放音乐,在间奏处模仿小牛的叫声:X-
5.分小组,两个声部分别扮演小笛子和小牛,边做动作边按节奏模仿声音。
6.听音乐,在间奏处加入二声部的节奏训练。
四、游戏:看看谁的耳朵灵
分成四个组(笛儿组、云儿组、牛儿组、太阳组)
游戏规则:听到歌中唱到你的歌词,你就快速的举起小手,看谁反应得快
1.听音乐各组长把歌片按顺序张贴在黑板上
2.为歌曲起名字,演示名字:放牛歌
3.随老师的琴一同演唱歌曲《放牛歌》
五、拓展部分
1.歌曲处理:引导学生逐句处理。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请几句同学扮演笛儿和小牛,在间奏处模仿笛声和牛儿的叫声
3.边演唱歌曲边用打击乐在间奏处为歌曲配伴奏。
4.启发学生在间奏处创造出更新颖的形式进行添加。
师:一首歌可以加入不同的形式对歌曲进行渲染,使歌曲更加好听
六、结束部分
师:天色渐渐的暗了,小牧童也要赶着他的小牛儿回家了,让我们伴着美丽的夕阳,伴着悠扬的笛声回家吧。
(学生边唱边离开音乐教室)
教后记:
一节课往往想法都是好的,初衷都是为了学生,教师都想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最巧妙、最新颖、最有趣的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寓教于乐,既注重了双基的落实,又考虑到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总是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总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总有些遗憾,象这节课,我感觉我有几点做得不是很好,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例如学生在记词方面还不太快,记得不牢,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在引导的方式上欠缺,这是今后值得注意的地方。
其次,在课堂调控上尽管我运用了多种组织教学的方法,孩子们还是异常活跃,有时压不下来,我在思考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来调控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而不乱。
三是在声音上我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
继续努力,使孩子们在兴奋的状态下也做到声音甜美,恰到好处的表现歌曲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