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进货检验管理规定
仓库轴承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规范公司仓库轴承的管理,确保轴承存储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损耗,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仓库内轴承的收发、存储、盘点等各个环节。
三、职责1. 仓库管理员:负责轴承的收发、存储、盘点、维护等工作。
2. 质量管理员:负责轴承的质量检验、不合格品处理等工作。
3. 生产部门:负责提出轴承采购计划,对轴承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
四、管理制度1. 收货管理(1)收货时,仓库管理员应认真核对采购订单、送货单及实物,确保数量、型号、规格、质量等符合要求。
(2)收货后,仓库管理员应将轴承按型号、规格分类存放,做好标识,并填写收货记录。
2. 存储管理(1)轴承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仓库内,避免受潮、受热、受腐蚀。
(2)仓库应定期检查轴承的存储环境,确保存储条件符合要求。
(3)轴承应按型号、规格分类存放,不得混放。
(4)轴承应按先进先出原则进行发放,避免长时间存放导致失效。
3. 发放管理(1)生产部门需提前向仓库提出轴承领用申请,仓库管理员根据申请进行发放。
(2)发放时,仓库管理员应认真核对领用申请,确保数量、型号、规格等符合要求。
(3)发放后,仓库管理员应做好发放记录,并及时更新库存信息。
4. 盘点管理(1)仓库应定期对轴承进行盘点,确保库存数量与实际相符。
(2)盘点时,仓库管理员应认真核对库存数量、型号、规格等,发现差异及时查明原因并处理。
(3)盘点结束后,仓库管理员应填写盘点报告,并将盘点结果报送给相关部门。
5. 质量管理(1)质量管理员负责对轴承进行质量检验,确保轴承符合国家标准和公司要求。
(2)发现不合格轴承,质量管理员应及时通知仓库管理员进行隔离处理,并上报相关部门。
(3)不合格轴承经确认后,应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如退货、返工等。
五、奖惩1. 仓库管理员认真执行本制度,确保轴承存储安全、提高工作效率的,给予奖励。
2. 仓库管理员违反本制度,造成轴承损耗、损坏、丢失等问题的,将依法追究责任。
外购轴承管理规定制度范本

外购轴承管理规定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外购轴承的管理,保证轴承质量,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维修成本,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外购轴承的采购、验收、保管、使用、维护和报废等管理工作。
第三条外购轴承管理应遵循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科学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四条公司应设立轴承管理责任部门,负责外购轴承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采购管理第五条采购轴承时,应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质量保证的供应商。
第六条采购轴承前,应进行市场调查和价格比较,确保采购价格合理。
第七条采购轴承时,应签订书面合同,明确轴承质量、数量、价格、交货时间等条款。
第八条采购轴承应按照公司设备运行要求和技术参数进行,确保轴承与设备匹配。
三、验收管理第九条轴承到货后,应及时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外观、数量、包装等。
第十条验收合格的轴承应填写入库单,办理入库手续。
第十一条验收不合格的轴承,应及时通知供应商进行退换货处理。
四、保管管理第十二条轴承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防尘、防潮的仓库内。
第十三条轴承存放时,应按照类别、型号、规格等进行分类,并做好标识。
第十四条定期对轴承进行外观检查和维护,确保轴承完好无损。
第十五条建立健全轴承保管责任制,明确责任人,确保轴承安全。
五、使用管理第十六条轴承使用前,应进行安装前的检查,确保轴承无损坏、无磨损。
第十七条轴承安装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安装正确、牢固。
第十八条轴承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九条禁止在轴承运行过程中进行拆卸、清洗等作业。
六、维护管理第二十条轴承维护应按照设备维护规程进行,确保轴承正常运行。
第二十一条定期对轴承进行润滑、清洁、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第二十二条轴承维护记录应详细记录,以便分析轴承运行状况。
七、报废管理第二十三条轴承达到报废标准时,应及时报废,并进行标识。
第二十四条报废轴承应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八、监督检查第二十五条公司轴承管理责任部门应定期对轴承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轴承生产质量管理制度范本

一、目的为确保轴承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不良品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轴承生产全过程,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检验、包装、发货等环节。
三、组织机构1. 成立轴承生产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本制度,并对质量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考核。
2. 质量管理小组下设以下部门:(1)原材料采购部:负责轴承原材料的质量把控。
(2)生产制造部:负责轴承产品的生产过程管理。
(3)检验部:负责轴承产品的质量检验。
(4)包装部:负责轴承产品的包装。
(5)销售部:负责轴承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
四、质量管理要求1. 原材料采购(1)采购部应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资质的供应商,确保原材料质量。
(2)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
2. 生产制造(1)生产制造部应严格按照工艺文件和作业指导书进行生产,确保产品加工精度。
(2)生产过程中,对关键工序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生产设备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3. 检验(1)检验部应按照国家标准和公司内控标准对轴承产品进行检验。
(2)检验员应具备相应的检验技能和专业知识。
(3)检验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不合格品应及时处理。
4. 包装(1)包装部应按照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进行包装。
(2)包装材料应选用环保、耐用、防潮、防尘的材料。
(3)包装过程中,确保产品不受损坏。
5. 发货(1)销售部在发货前,应核对产品信息,确保无误。
(2)产品发货时,应提供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等相关文件。
五、奖惩措施1. 对质量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
2. 对质量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的部门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责任。
3. 对因质量管理不善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六、附则1. 本制度由质量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七、持续改进1. 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对轴承生产质量管理制度进行评审,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圆锥滚子轴承检验规范

圆锥滚子轴承检验规范圆锥滚子轴承检验规范 Q/QCHJ30003—20101.本规范规定了圆锥滚子轴承的技术要求及检验规范,适用于本公司成品圆锥滚子轴承的生产检验和外购圆锥滚子轴承的进货检验.2.引用文件GB/T307.1-2005 滚动轴承向心轴承公差GB/T307.2-2005 滚动轴承测量和检验的原则和方法GB/T307.3-2005 滚动轴承通用技术规则JB/T8921-1999 滚动轴承及其商品零件检验规则JB/T1255-2001 高碳鉻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3.检验规则3.1公司生产的圆锥滚子轴承成品和外购的圆锥滚子轴承成品按上述标准生产和检查。
按下列要求进行验收。
3.1.1圆锥滚子轴承检查项目及特性分类按表 1下技术要求。
3.2.1 轴承套圈及滚动体热处理标准按JB/T1255-2001 高碳鉻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执行,同一零件的硬度均匀性应在1HRC以内。
第 2 页共 4 页3.2.2 套圈在终检前应进行退磁,残磁强度不得超过表3的规定3.2.4.1产品的标识按公司《印字标识规范》执行;用户有要求的按用户要求执行。
3.2.4.2清洗涂油防锈包装按公司《成品轴承清洗涂油包装工艺规程》执行。
用户有要求的按用户要求执行,出厂前检查出的不合格应予更换或重新包装。
3.2.5零件外观要求轴承零件表面不允许有裂纹,锐边,毛刺和锈蚀;不允许有磨伤,划伤,麻点,碰卡伤,棱子等机械损伤。
不允许有氧化皮,黑皮;倒角要亮化处理,不得有阴阳脸,色泽不均匀现象或热处理油污或污渍;零件配合表面不允许有打磨痕迹。
滚道不允许有上道工序加工痕迹,超精加工应纹路均匀一致,不允许有擦伤,碰卡伤,支承印;亮带,砂轮花等。
大、小油沟应深浅均匀一致,位置准确没有偏位现象。
3.2.6轴承装配质量轴承零件配套装配后,应旋转灵活平稳,无阻滞,干涉或异常窜动现象。
保持架不允许有压合伤,变形,错位现象。
不允许有明细错位。
采购物品检验规范

采购物品检验规范采购物品检验规范(刀具、量具)目的:为了使进厂的采购的刀具、量具得到有效地检验,特制订本检验规范。
适用范围:本公司所有采购的刀具、量具。
主题内容:1、刀具、量具类1.1技术要求1.1.1质量证明:本公司采购的刀具、量具必须附有证明该批产品符合标准要求的出厂合格证,并且合格证上的规格、级别与实物相符。
调研时有品牌要求的,要核对所采购的产品是否是该品牌的,采购部要在入库单上注明品牌要求,否则不予办理入库手续。
1.1.2质量要求:a.采购的刀具量具包装完好无损,并附有合格证。
b.采购的产品必须表面无锈蚀、无损伤。
c.采购的刀具材料最低硬度应在60HRC以上,对于碳素工具钢材料,在室温条件下硬度应在62HRC以上;高速钢硬度为63HRC~70HRC;硬质合金刀具硬度为89HRC~93HRC。
d. 采购的刀具尺寸符合标准要求。
e.进厂的量具符合以下要求:1.1.3外观1.1.3.1 要求:卡尺的表面应无锈蚀,碰伤或其它缺陷。
刻线和数字应清晰、均匀,不应有脱色现象。
游标刻线应刻至斜面下边缘。
卡尺上应标有分度值,制造厂名,工厂标志和出厂编号。
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卡尺不应有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1.1.3.2校验方法:目力观察1.1.3.3各部分相互作用1.1.3.4 要求:尺框沿尺身移动应平稳,不应有阻滞现象。
紧固螺钉的作用应可靠。
深度尺不允许有窜动。
微动装置的空程,新制造的应不超过1/4转,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应不超过1/2转。
尺身和尺柜的配合应无明显晃动。
1.1.3.5校验方法:观察和试验。
对于尺身和尺柜的配合质量,用手轻轻摆动活动量爪,进行校验。
1.1.3.6 刻线宽度和刻线宽度差。
1.1.3.7要求:应不超过表4的规定。
表4 (mm)1.1.3.8 校验方法:尺身和游标的刻线应至少各抽3条。
刻线宽度差以受校刻线中最大与最小宽度之差确定。
1.1.3.9零值误差1.1.3.10 要求:零值误差以零刻度线和尾刻度线的重合度表示,应不超过表9的规定表91.1.3.11 校验方法:移动尺框使两测量面接触(有微动装置的需使用微动装置),分别在尺框紧固和松开的情况下,用目力观察。
轴承仓储管理制度

轴承仓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轴承仓储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产品质量,规范操作行为,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轴承仓储管理工作。
第三条轴承仓储管理应遵循合理、高效、安全、健康的原则。
第四条轴承仓储管理应根据相关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执行。
第五条轴承仓储管理部门是公司的职能部门,负责公司轴承产品的接收、存储、分拣、发运等工作。
第六条公司对于轴承产品的仓储管理实行质量负责制度,从仓储管理到产品发运全程应当建立质量追溯制度。
第二章轴承进库管理第七条公司应建立完善的进库管理制度,对进库的轴承产品进行详细的台账记录,包括产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批次号等。
第八条进库的轴承产品应当及时清点、核对,确保数量、质量无误并编制进出库单据。
第九条进库的轴承产品应当进行分类存放,并进行标识,以确保轴承产品的安全、准确、方便管理。
第十条轴承产品进库前,必须进行检验,对有破损、丢失或者检验不通过的轴承产品,应及时处理,并且填写“不良品处理单”。
第十一条公司还应建立进货台账,记录进货的材料、数量、品种、单价等详细信息,并进行备份。
第十二章轴承出库管理第十二条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出库管理制度,通过严格的出库管理程序,确保轴承产品的质量、数量和记录准确无误。
第十三条对于出库的轴承产品必须出具《物料出库单》,在填写时应当认真核对,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十四条出库的轴承产品必须进行安全包装,并分类标识,防止在搬运、运输中遭受损坏。
第十五条轴承产品出库时,必须核对数量,防止短缺现象的发生,在发现异常时,应立即进行处理。
第十六条对于出库的轴承产品必须进行记录,包括产品的名称、数量、使用部门等信息。
第十七章轴承库存管理第十七条公司应建立完善的轴承库存管理制度,对轴承产品进行定期盘点,确保库存无差错。
第十八条对于已存放的轴承产品,应标明存放日期,并严格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轴承产品的出库。
第十九条公司应定期对于轴承产品的库存情况进行分析和汇总,及时处理库存过多或过少的情况。
轴承的进货验收项目

轴承的进货验收项目
1. 规格尺寸:检查轴承外观尺寸和轴承内部尺寸是否符合规定标准,例如直径、宽度等。
2. 轴承外观:检查轴承外观是否有明显的损坏、变形、腐蚀等情况。
3. 轴承材质:根据轴承的材料要求,确认轴承的材质是否符合规定标准,例如轴承内外圈、滚动体等部分的材质。
4. 润滑状况:检查轴承内部是否涂有适量的润滑剂,确保轴承的润滑状况良好。
5. 温度:测量轴承外壳的温度,确保轴承在运转过程中是否正常散热。
6. 噪音:在轴承运转过程中,观察和听取轴承是否有异常的噪音产生。
7. 轴承转动:手动转动轴承,检查是否转动灵活、顺畅,并且没有卡滞或异常阻力。
8. 轴承轴向间隙:检查轴承的轴向间隙是否符合规定范围,确保轴承在安装后能够正常运转。
9. 检查其他规范参数:根据具体的轴承类型和应用要求,可进行其他验收项目,如承载能力、寿命等方面的检查。
总之,轴承的进货验收项目主要包括规格尺寸、外观质量、材质、润滑状况、温度、噪音、转动灵活性等方面的检查,以确保进货的轴承符合要求,并具有正常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滚动轴承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细则(2024年版)

2024年县滚动轴承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细则1 抽样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在被抽样生产者、销售者的待销产品中抽取。
随机数一般可使用随机数表等方法产生。
从同一生产者依据同一标准生产的同一商标、同一规格型号和批次的产品中随机抽取样品,抽样数量见表1,其中规定的抽样数量为任1批次样品全项目检验所需样本量,如监督抽查任务为部分项目,按任务文件规定执行。
表1 抽样数量表2 检验依据表2 滚动轴承执行其他标准的产品,检验项目参照上述内容执行。
凡是注日期的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细则。
凡是不注日期的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细则。
复检时所检测的样品为备用样品。
3 判定规则3.1依据标准GB/T 304.9-2021 关节轴承第9部分:通用技术规则GB/T 307.1-2017 滚动轴承向心轴承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和公差值GB/T 307.2-2005 滚动轴承通用技术规则GB/T 307.4-2017 滚动轴承推力轴承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和公差值GB/T 308.1-2013 滚动轴承球第1部分:钢球GB/T 308.2-2010 滚动轴承球第2 部分:陶瓷球GB/T 309-2021 滚动轴承滚针GB/T 4604.1-2012 滚动轴承游隙第1部分:向心轴承的径向游隙GB/T 4604.2-2013 滚动轴承四点接触球轴承的轴向游隙GB/T 4605-2003 滚动轴承推力滚针和保持架组件及推力垫圈GB/T 4661-2015 滚动轴承圆柱滚子GB/T 5801-2020 滚动轴承机制套圈滚针轴承外形尺寸、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和公差值GB/T 6445-2021 滚动轴承滚轮滚针轴承外形尺寸、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和公差值GB/T 9161-2001 关节轴承杆端关节轴承GB/T 9162-2001 关节轴承推力关节轴承GB/T 9163-2001 关节轴承向心关节轴承GB/T 9164-2001 关节轴承角接触关节轴承GB/T 12764-2019 滚动轴承无内圈冲压外圈滚针轴承外形尺寸、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和公差值GB/T 16940-2012 滚动轴承套筒型直线球轴承外形尺寸和公差GB/T 20056-2015 滚动轴承向心滚针和保持架组件尺寸和公差GB/T 24604-2021 滚动轴承机床丝杠用推力角接触球轴承及单元GB/T 24607-2009 滚动轴承寿命与可靠性试验及评定GB/T 24608-2009 滚动轴承及其商品零件检验规则GB/T 25766-2010 滚动轴承外球面球轴承径向游隙GB/T 25767-2010 滚动轴承圆锥滚子GB/T 25768-2010 滚动轴承滚针和双向推力圆柱滚子组合轴承GB/T 25771-2010 滚动轴承铁路机车轴承GB/T 25772-2010 滚动轴承铁路客车轴承GB/T 27555-2011 滚动轴承带座外球面球轴承技术条件GB/T 27559-2011 滚动轴承机床主轴用圆柱滚子轴承GB/T 28698-2012 滚动轴承电机用深沟球轴承技术条件GB/T 32321-2015 滚动轴承密封深沟球轴防尘、漏脂及温升性能试验规程GB/T 32325-2015 滚动轴承深沟球轴承振动(速度)技术条件GB/T 32333-2015 滚动轴承振动(加速度)测量方法及技术条件GB/T 32334-2015 滚动轴承组配角接触球轴承技术条件GB/T 34891-2017 滚动轴承高碳铬轴承钢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JB/T 1460-2011 滚动轴承高碳铬不锈钢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JB/T 2781-2015 滚动轴承微型球轴承技术条件JB/T 2850-2007 滚动轴承Cr4Mo4V高温轴承钢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JB/T 3232-2017 滚动轴承万向节滚针轴承JB/T 3370-2011 滚动轴承万向节圆柱滚子轴承JB/T 3588-2007 滚动轴承满装滚针轴承外形尺寸和公差JB/T 3632-2015 滚动轴承轧机压下机构用满装圆锥滚子推力轴承JB/T 5301-2007 滚动轴承碳钢球JB/T 5305-2006 滚动轴承带调心座垫圈的推力球轴承公差JB/T 5312-2011 滚动轴承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JB/T 5388-2010 滚动轴承套筒型直线球轴承技术条件JB/T 5389.1-2016 滚动轴承轧机用滚子轴承第1部分:四列圆柱滚子轴承JB/T 5389.2-2017 滚动轴承轧机用滚子轴承第2部分:双列和四列圆锥滚子轴承JB/T 6362-2007 滚动轴承机床主轴用双向推力角接触球轴承JB/T 6636-2007 滚动轴承机器人用薄壁密封轴承JB/T 6641-2017 滚动轴承残磁及其评定方法JB/T 7360-2019 滚动轴承叉车门架用滚轮、链轮轴承技术条件JB/T 7750-2007 滚动轴承推力调心滚子轴承技术条件JB/T 7751-2016 滚动轴承推力圆锥滚子轴承JB/T 7752-2017 滚动轴承密封深沟球轴承技术条件JB/T 7753-2007 滚动轴承鼓风机轴承技术条件JB/T 7754-2007 滚动轴承双列满装圆柱滚子滚轮轴承JB/T 8167-2017 滚动轴承汽车发电机轴承技术条件JB/T 8211-2005 滚动轴承推力圆柱滚子和保持架组件及推力垫圈JB/T 8563-2010 滚动轴承水泵轴连轴承JB/T 8568-2010 滚动轴承输送链用圆柱滚子滚轮轴承JB/T 8570-2008 滚动轴承碳钢深沟球轴承JB/T 8717-2010 滚动轴承转向器用推力角接触球轴承JB/T 8721-2010 滚动轴承磁电机球轴承JB/T 8722-2010 滚动轴承煤矿输送机械轴承JB/T 8877-2011 滚动轴承滚针组合轴承技术条件JB/T 8878-2011 滚动轴承冲压外圈滚针轴承技术条件JB/T 8881-2020 渗碳轴承钢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JB/T 8919-2010 滚动轴承外球面球轴承和偏心套技术条件JB/T 8922-2011 滚动轴承圆柱滚子轴承振动(速度)技术条件JB/T 8923-2010 滚动轴承钢球振动(加速度)技术条件JB/T 10188-2010 滚动轴承汽车转向节用推力轴承JB/T 10236-2014 滚动轴承圆锥滚子轴承振动(速度)技术条件JB/T 10237-2014 滚动轴承圆锥滚子轴承振动(加速度)技术条件JB/T 10238-2017 滚动轴承汽车轮毂轴承单元JB/T 10336-2017 滚动轴承补充技术条件JB/T 10471-2017 滚动轴承转盘轴承JB/T 10531-2019 滚动轴承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用双列角接触球轴承JB/T 10857-2008 滚动轴承农机用圆盘轴承JB/T 10859-2008 滚动轴承汽车发动机张紧轮和惰轮轴承及其单元现行有效的其他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要求3.2判定原则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高于本细则中检验项目依据的标准要求时,应按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判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目的:为了严格控制轴承产品质量,规范轴承检验标准。
二、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外购轴承的检验验收件。
三、具体内容:
引用标准 GB/T 307.1-2005滚动轴承向心轴承公差。
GB/T 307.2-2005滚动轴承测量和检验及方法。
3.检验规则和试验方法:
3.1 外包装、合格证检验:
外包装上标识、精度等级与包装内产品是否相符,每一包产品必须附有质量合格证。
合格证上应注明制造厂名、轴承代号、标准代号、包装日期。
3.2 轴承标志检验:
感观目测,每套轴承上必须有永久性制造厂氏代号和轴承型号标志,标志的内容应完整清晰。
且与合格证上的内容相附。
3.3 外观质量检验
用肉眼观察轴承,应没有剥落痕迹和磨损;所有滚动体表面应无斑点、裂纹、磕碰现象;滚动体间隙应密切配合并旋转应灵活。
3.4 轴承尺寸公差的检验
3.4.1 轴承内径的测量:用千分尺或内径表,采用两点法。
在不同的径向角位置测量,测出一
径向平面内最大及最小单一内径,求出单一平面平均内径的偏差△dmp及单一平面内径的变动量Vdp。
对若干径向平面进行测量,得出平均内径的变动量Vdmp。
测量结果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内圈μm
表中:d——轴承的公称内径
——单一平面平均内孔直径的偏差
△d
mp
Vd
——单一径向平面内内孔直径的变动量
p
——平均内孔直径的变动量
Vd
mp
△B
——内圈单一宽度偏差
s
——内圈宽度变动量
VB
s
3.4.2 轴承外径的测量:用千分尺测量,采用两点法。
在不同的径向角位置测量,得出一径向
平面内径最大及最小单一外径,求出单一平面外径的偏差△D
及单一平面外径的变动量
mp。
测量结果应符合表2的规定。
VD
mp
表2:外圈μm
表中:D——轴承的公称外径
△D
——单一平面平均外径的偏差
mp
——单一径向平面外径的变动量
VD
p
——平均外径的变动量
VD
mp
——外圈单一宽度偏差
△C
s
VC
——外圈宽度变动量
s
3.4.3 轴承宽度的测量:用千分尺测量。
分别使轴承的内、外圈处于自由状态,在圆周几个位
置测量内、外圈单一宽度。
内、外圈分别旋转一周,测出宽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内、外圈宽度的变动量。
测量结果应符合表1和表2的规定。
3.5 检查轴承振动及噪音。
3.5.1 手感法:正常轴承的内外座圈与滚动体的间隙为0.005~0.010毫米。
用手指捏住轴承内
座圈进行轴向晃动时,应无明显的旷动响声。
3.5.2 转动法:用一只手夹持轴承内座圈,另一只手转动外座圈,轴承应能灵活转动、感觉不
到径向晃动。
3.5.3轴承的振动加速度级检测:用轴承振动测量仪测量。
需供方提供相关检验报告。
3.6 物料检验方式的选择
3.6.1全数检验
主要是来料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的物料,或企业指定进行全检的A类物料。
3.6.2免检
适用于大量低值辅助性物料或经企业认定的免检来料,以及因生产急用而特批免检的材料。
对于后者,质检员应跟踪其生产时的质量状况。
3.6.3抽样检验
适用于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在抽样检验中抽测比例不得少于总数的10%。
四、相关记录:
五、发放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