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大观园紫菱洲的匾额和楹联
红楼梦对联——精选推荐

红楼梦对联精选红楼梦对联精选红楼梦对联1 1、黄花满地 ⽩柳横坡 2、⽂采风流 旷性怡情 3、皑皑轻趁步 翦翦舞随腰 4、坳垤审夷险 枝柯怕动摇 5、鳌愁坤轴陷 龙⽃阵云销 6、宝婺情孤洁 银蟾⽓吐吞 7、赑屃朝光透 罘罳晓露屯 8、彻旦休云倦 烹茶更细论 9、诚忘三尺冷 瑞释九重焦 10、赐裘怜抚戍 加絮念征徭 11、岛云蒸⼤海 岚⽓接丛林 12、犯⽃邀⽜⼥ 乘槎待帝孙 13、芳情只⾃遣 雅趣向谁⾔ 14、分曹尊⼀令 射覆听三宣 15、伏象千峰凸 盘蛇⼀径遥 16、构思时倚槛 拟景或依门 17、光夺窗前镜 ⾹粘壁上椒 18、寒⼭已失翠 冻浦不闻潮精选红楼梦对联2 ⾼考⽂学常识⼤全:《红楼梦》对联集锦 1、 假作真时真亦假 ⽆为有处有还⽆ 此联在书出两次出现,分别在第⼀回《甄⼲隐梦幻识通灵,贾⾬村风尘怀秀》和第五回《游幻境指迷⼗⼆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是在警幻仙⼦的“太虚幻境”处。
2、 ⽟在柜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 第⼀回《甄⼲隐梦幻识通灵,贾⾬村风尘怀秀》中,甄⼠隐中秋夜邀贾⾬村饮酒,⾬村在葫芦寺中思及平⽣抱负,苦未逢时,乃对天长叹⾼吟⼀联。
3. ⾝后有馀忘缩⼿ 眼前⽆路想回头 第⼆回《贾夫⼈仙逝扬州城,冷⼦兴演说荣国府》中,贾⾬村在林如海处做西宾(教黛⽟读书),偶⾄效外信步,在智通寺门旁见此“破联”。
4、 座上珠玑昭⽇⽉ 堂前黼黻焕烟霞 第三回《贾⾬村夤缘复旧职,林黛⽟抛⽗进京都》,荣国府“荣禧堂”联,并注明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书。
” 5、 世事洞明皆学问 ⼈情练达即⽂章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题于宁国府秦可卿上房内。
6、 嫩寒锁梦因春冷 芳⽓袭⼈是酒⾹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宁国府秦可卿卧房内联。
7、 厚地⾼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可怜风⽉债难偿 横批“孽海情天”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太虚幻境宫门之联。
红楼梦大观园各造景元素应用

红楼梦大观园各造景元素的应用摘要:大观园作为红楼儿女的生活场所,其造园工艺已达到了很高的造诣。
该园设计深得我国古典造园手法的个中三昧,不仅充分反映了曹雪芹的造园思想,也集中体现了我国悠久的造园艺术手法。
纵观红学对红楼梦的研究,基本都带有考证的性质,或者基于红楼梦的思想性、文学性等角度。
本文则主要从造园要素入手,结合红楼梦特定的建筑、人物、故事情节等,探究红楼梦大观园的造园技艺。
关键词:山水、建筑、植物、匾额楹联“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
”这是红楼梦中贾元春游览大观园之后所题的诗词。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见宝黛读西厢的桃林,黛玉葬花的花冢,湘云醉倒的芍药园,宝钗扑蝶的滴翠亭等,令人赏景追情,感念红楼中悲欢离合的故事情节。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不仅反映了曹雪芹的造园思想,也集中体现了我国源远流长的造园艺术。
一个优秀的园林,是靠各种园林要素的合理搭配而成。
下面结合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谈一下山水、建筑、植物、匾额楹联等各要素在红楼梦大观园中的运用。
1 山水要素中国传统造园崇尚自然,园林构图一般以山水为主,其它景物围绕山水来布局。
《画论》云:“水令人远,石令人古”,“胸中有山方能成水,意中有水方许作山”,“地得水而柔,水得地而刚”。
山与水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中国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很早就积累了自然山水息息相关的精神财富,构成了“山水文化”的丰富内涵,在我国悠久的古代造园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1山石园林中的山石是对自然山石的艺术描写,为此,又常称之为“假山”。
《园冶》说:片山有致,寸石有情。
秦汉的上林苑太液池,营造“一池三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清代造园家,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用大小石钩带砌成拱形,顶壁一气,酷似天然峭壑。
大观园中的假山的营造手法,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造园手法。
第十七回:“开门进去,只见一代翠嶂,挡在面前,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远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这是园林中障景的手法。
红楼梦第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红楼梦第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引导语: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每一回都有每一回的精彩,我们一起来学习红楼梦的十八回。
话说宝玉来至院外,就有跟贾政的几个小厮上来拦腰抱住,都说:“今儿亏我们,老爷才喜欢,老太太打发人出来问了几遍,都亏我们回说喜欢,不然,若老太太叫你进去,就不得展才了。
人人都说,你才那些诗比世人的都强。
今儿得了这样的彩头。
该赏我们了。
”宝玉笑道:“每人一吊钱。
”众人道:“谁没见那一吊钱!把这荷包赏了罢。
”说着,一个上来解荷包,那一个就解扇囊,不容分说,将宝玉所佩之物尽行解去。
又道:“好生送上去罢。
”一个抱了起来,几个围绕,送至贾母二门前。
那时贾母已命人看了几次。
众奶娘丫鬟跟上来,见过贾母,知不曾难为着他,心中自是欢喜。
少时袭人倒了茶来,见身边佩物一件无存,因笑道:“带的东西又是那起没脸的东西们解了去了。
”林黛玉听说,走来瞧瞧,果然一件无存,因向宝玉道:“我给的那个荷包也给他们了?你明儿再想我的东西,可不能够了!”说毕,赌气回房,将前日宝玉所烦他作的那个香袋儿----才做了一半----赌气拿过来就铰。
宝玉见他生气,便知不妥,忙赶过来,早剪破了。
宝玉已见过这香囊,虽尚未完,却十分精巧,费了许多工夫。
今见无故剪了,却也可气。
因忙把衣领解了,从里面红袄襟上将黛玉所给的那荷包解了下来,递与黛玉瞧道:“你瞧瞧,这是什么!我那一回把你的东西给人了?”林黛玉见他如此珍重,带在里面,可知是怕人拿去之意,因此又自悔莽撞,未见皂白,就剪了香袋。
因此又愧又气,低头一言不发。
宝玉道:“你也不用剪,我知道你是懒待给我东西。
我连这荷包奉还,何如?”说着,掷向他怀中便走。
黛玉见如此,越发气起来,声咽气堵,又汪汪的滚下泪来,拿起荷包来又剪。
宝玉见他如此,忙回身抢住,笑道:“好妹妹,饶了他罢!”黛玉将剪子一摔,拭泪说道:“你不用同我好一阵歹一阵的,要恼,就撂开手。
这当了什么。
”说着,赌气上床,面向里倒下拭泪。
《红楼梦》诗词楹联赏析 课件27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再限于五、七言,而且可以将各种类型的句子按不 同方式组合,使楹联兼备诗词和骈文所长,又具有 自己的特色。千百年来产生了大量不同用途、不同 风格的优秀楹联作品,蔚然挺立在文学之林,受到 大众的喜爱。
智通寺门联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太虚幻境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荣禧堂联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宁国府上房对联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题大观园正殿额对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生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沁芳亭联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潇湘馆联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稻香村联
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蘅芜苑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
秋爽斋联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红楼梦诗词楹联赏析
楹联知识 楹联,亦称楹贴、联语、联句、对联,俗称对子
,因为楹联大都是悬挂在楹柱上(楹:厅堂前的柱 子。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故此得名。它是我国 特有的民族民俗文字样式。 最早的楹联比较简单, 限于五言和七言,相当于律诗中成对的两句。
楹联知识 后来吸收词和骈文等句法,不仅上下联各一句不
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
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画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
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 ,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
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
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
清人对《红楼梦》的接受与重构--《大观园图》构建的生活想象

116 |《曹雪芹研究》2020年第4期清人对《红楼梦》的接受与重构一《大观园图》构建的生活想象朱敏【提要】《大观园图》是清代无名氏根据小说《红楼梦》创作的绘画作品。
本文通过 对其创作历史背景的分析,提出“《大观园图》创作于《红楼梦》广泛流传的清代中晚 期”的观点,画家在接受《红楼梦》中相关故事场景的基础上进行重构,表现了当时追求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的社会风尚,构建了画家追求精致风雅的生活 想象。
【关键词】大观园图红楼梦社会风尚《大观园图》,纸本,设色,纵137厘米,横362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取材小说 《红楼梦》,在《红楼梦》建筑名称及部分故事场景的基础上,重新营造山水园林,经营 图画位置,表现了清代中后期“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的社会风尚,折 射出画主人精致风雅的生活情趣。
—《大观园图》创作的历史背景曹雪芹生活的时代被称为“康乾盛世”。
乾隆通过阅视河工、沿途加恩、蠲免赋税、科 举加召、拜祭明孝陵和大禹庙等举措,安抚了江南的民心,保障了“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物产通过南北贯通的运河,到达通州,进人政治中心的北京。
这一时期,清代社会政 治、经济、文化发展进入高峰,满族与汉族、江南与北方、宫廷与民间三者之间的文化进一 步融合。
乾隆皇帝喜好江南白墙灰瓦、烟柳翠屏、小桥流水的园林风光,追求南方的文风 昌盛、精致风雅的审美情趣,为此在颐和园修建了“谐趣园”,将江南园林仿建于北方。
另外,京城西苑、蓟县盘山静寄山庄和避暑山庄也仿建了“千尺雪”。
有清一代,这对北方的统治阶层尤其是满族统治阶级的审美及生活态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如道光年间满族贵胄 麟庆的半亩园,其厅堂、花园的建筑、摆设,都有江南园林的影子。
曹雪芹经历了从富裕到贫穷的变化,对南北之间的文化差异和融合感受尤深。
在 南京,他感受了江南园林文化;在北京,因与福彭、敦诚、敦敏等人交往,领略了王府文 化;也因“著书黄叶村”,深人接触到了市井文化。
红楼梦第十八回

红楼梦第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话说宝玉来至院外,就有跟贾政的几个小厮上来拦腰抱住,都说:“今儿亏我们,老爷才喜欢,老太太打发人出来问了几遍,都亏我们回说喜欢,不然,假设老太太叫你进去,就不得展才了。
人人都说,你才那些诗比世人的都强。
今儿得了这样的彩头。
该赏我们了。
〞宝玉笑道:“每人一吊钱。
〞众人道:“谁没见那一吊钱!把这荷包赏了罢。
〞说着,一个上来解荷包,那一个就解扇囊,不容分说,将宝玉所佩之物尽行解去。
又道:“好生送上去罢。
〞一个抱了起来,几个围绕,送至贾母二门前。
那时贾母已命人看了几次。
众奶娘丫鬟跟上来,见过贾母,知不曾难为着他,心中自是欢喜。
少时袭人倒了茶来,见身边佩物一件无存,因笑道:“带的东西又是那起没脸的东西们解了去了。
〞林黛玉听说,走来瞧瞧,果然一件无存,因向宝玉道:“我给的那个荷包也给他们了?你明儿再想我的东西,可不能够了!〞说毕,赌气回房,将前日宝玉所烦他作的那个香袋儿----才做了一半----赌气拿过来就铰。
宝玉见他生气,便知不妥,忙赶过来,早剪破了。
宝玉已见过这香囊,虽尚未完,却十分精巧,费了许多工夫。
今见无故剪了,却也可气。
因忙把衣领解了,从里面红袄襟上将黛玉所给的那荷包解了下来,递与黛玉瞧道:“你瞧瞧,这是什么!我那一回把你的东西给人了?〞林黛玉见他如此珍重,带在里面,可知是怕人拿去之意,因此又自悔莽撞,未见皂白,就剪了香袋。
因此又愧又气,低头一言不发。
宝玉道:“你也不用剪,我知道你是懒待给我东西。
我连这荷包奉还,何如?〞说着,掷向他怀中便走。
黛玉见如此,越发气起来,声咽气堵,又汪汪的滚下泪来,拿起荷包来又剪。
宝玉见他如此,忙回身抢住,笑道:“好妹妹,饶了他罢!〞黛玉将剪子一摔,拭泪说道:“你不用同我好一阵歹一阵的,要恼,就撂开手。
这当了什么。
〞说着,赌气上床,面向里倒下拭泪。
禁不住宝玉上来“妹妹〞长“妹妹〞短赔不是。
前面贾母一片声找宝玉。
众奶娘丫鬟们忙回说:“在林姑娘房里呢。
红楼梦中住所

•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芷清芬 《红楼梦》中匾额。宝玉提。后元春赐名“蘅芜院”。为薛宝钗大观园居住 地。蘅,香草名。芷本亦香草名,但结合前后文来看,应是指香味似芷的蘼 芜。清芬,谓清香芬芳。典出王夫之湘西草堂的楹联:芷香沅水三闾国,芜 绿湘西一草堂。 宝玉为其作的对联是:“吟成豆蔻诗尤艳,睡足荼蘼梦亦香。”荼蘼,植物 名,晚春至夏才开花,传说荼蘼开后无花,故宋· 王琪《春暮游小园》有句 “开到荼蘼花事了”。这对联影射宝钗。上联赞宝钗诗才。下联述其性情: 宝钗于“花事了”之时,犹能“睡足”,“梦亦香”,足见其镇定、淡然。 元春赐名“蘅芜院”,典出晋· 王嘉《拾遗记· 五· 前汉· 上》:“帝息于延凉室, 卧梦李夫人授帝蘅芜之香。帝惊起,而香气犹著衣枕,历月不歇。帝弥思求, 终不复见,涕泣洽席,遂改延凉室为遗芳梦室。”指汉武帝与怀念已故的李 夫人的事迹。 后元春要求作诗。宝玉作的《蘅芷清芬》云:“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 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谁谓‘池塘’曲,谢 家幽梦长。”末二句典出谢灵运《登池上楼》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 禽。”,人谓灵运此二句得于梦中,因此二句清新自然,又蕴蓬勃生机,历 来诗论家交口赞赏。宝玉这样作,也与他自己为蘅芷清芬题的对联“睡足荼 蘼梦亦香”相呼应。
第16辑:大观园题咏12则-《红楼梦》诗词曲赋选讲高中语文

第16辑:大观园题咏12则题大观园正殿额对天地启宏慈,赤子苍生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说明】元春游园后,提笔为“几处最喜者赐名”,正式名园为“大观园”,并书此一匾一联于正殿。
【注释】大观园——大观:大观,包罗万象,景象极其壮观。
似暗用了“洋洋大观”之典,典出《庄子·天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原形容“道”包罗万象,景象极其壮观。
这里引申以形容“省亲别墅”是个美轮美奂、景象壮观的大花园。
“天地”对联——此联是表示感皇恩颂圣德的套话。
意思是当今皇帝的仁慈如同天地生万物般宏大,其恩准妃嫔省亲之典更是前所未有,故得到天下万民的感戴。
宏慈:大仁大慈。
赤子:本义为婴儿。
《尚书·周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之康乂。
”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而清·李慈民《越缦堂读书记·槎庵小乘》则另有新解:“‘尺’字古通用‘赤’……赤子者谓始生小儿仅长一尺也。
”(按:孔、李之解虽异,而意谓婴儿却同。
)引申以比喻百姓。
《汉书·循吏传·龚遂》:“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也。
”苍生:“苍”为天,“苍生”就是天所生。
指百姓。
汉·史岑《出师颂》(见《文选》卷四七):“苍生更始,朔风变楚。
”刘良注:“苍生,百姓也。
”旷典:从未有过的大恩典。
这里指皇帝恩准妃嫔省亲。
九州万国:普天之下。
被:蒙受。
恩荣:恩惠和光荣。
此联是表示感皇恩颂圣德的套话。
意思是当今皇帝的仁慈如同天地生万物般宏大,其恩准妃嫔省亲之典更是前所未有,故得到天下万民的感戴。
【赏析】这类文字,就作品反映政治方面的内容看,既是掩护,又是暴露。
由于它“称功颂德,眷眷无穷”,所以是一种掩护;但由此看出贾府受皇帝特别宠幸的身份地位,就让我们清楚地了解这个衰败的仕宦人家族的政治靠山是什么,这也就是一种暴露。
题大观园(贾元春)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大观园紫菱洲的匾额和楹联红楼梦大观园是中国古代文学巅峰之作,其中有一处重要场景就是紫菱洲。
紫菱洲是大观园内的一处美丽园林,其匾额上书着“紫菱洲”三个字,字迹端庄秀美,充满着古典气息。
而在紫菱洲的正门两侧,悬挂着一副楹联,其中上联写着:“苇席垂堦拂汉芳,花香引凤隐梧桐。
”下联为:“波影宁静鸥寻落,林深袅娜凤隐空。
”这幅楹联生动描绘了紫菱洲的景致,表现出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苇席垂堦拂汉芳,花香引凤隐梧桐”这句上联描绘了紫菱洲内的一片幽静景致。
苇席垂堦,堦即指地面,苇席轻垂,仿佛从水中冉冉升起,汉芳意指着荷花的芳香,使得整个园林充溢着花香。
而“引凤隐梧桐”则生动地描绘了凤凰在梧桐树上隐匿的情景,给人一种遥远神秘的感觉。
下联“波影宁静鸥寻落,林深袅娜凤隐空”,更是突出了紫菱洲的幽静和神秘。
波影宁静,鸥寻落,流水潺潺,鸥鸟在此嬉戏轻叫,使得宁静与生机相融合。
而“林深袅娜凤隐空”则展现了整个园林深邃的景象,凤凰在空中翱翔,配合林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雅高贵的氛围。
总的来说,紫菱洲的匾额和楹联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对园林景致的生动描绘,展现出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通过这幅楹联,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雅士对自然景物的领悟和抒发,同时也为我
们指引了品味和欣赏这一古典园林的方向。
愿我们在探索紫菱洲的过程中,感受到古典之美,体会到大观园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