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潇湘馆 稻香村为例说说大观园的题匾额对联有何讲究

合集下载

红楼梦大观园匾额题名道理

红楼梦大观园匾额题名道理

红楼梦大观园匾额题名道理在《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情节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有着不同的做法。

有人直接移用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翼然”二字;有人借鉴化用“泻出于两峰之间”中的“泻”字,并题名为“泻玉”;也有人根据情境独创“沁芳”二字。

三种题名皆有不同艺术效果,“翼然”“泻玉”沁芳”,对优秀传统文化,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即创造性地传承。

“移用”与“化用”是根本,而“独创”则是我们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行、历久弥新的根源。

在时代发展中,传承与创新缺一不可,我们要在传承中锐意创新。

传承为浅层,唯有从浅层积累,方能扎实根基。

德·斯宾格勒说:“一个失去了自身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漂泊无根的民族。

”文化是民族之基础,国家之根本。

假如一个国家缺乏文化的传承,那么民族精神与个体灵魂便会无所依托,便会逐渐走向虚无。

天津城市文明保护者冯骥才深知珍惜、保护与延续城市文明是国家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于是他四处奔走呼吁保护天津旧城,不仅组织专家对老城遗迹展开地毯式考察,还出版了大型画集《旧城遗韵》和文化图册《小洋楼风情》《东西南北》,向大家展示天津旧城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正是有人传承城市文明,百姓精神得以依托,人们精神踏实,国家方能稳定前行,也正是有人学习并使用“有亭翼然”“泻出于两峰之间”这些优美句子,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社会方能更加美好。

创新为深层,唯有向深层发展,方能迈步未来。

“翼然”“泻玉”两个题名固然不错,但相较之下“沁芳”更为新雅,既不落俗套,点出了花木映水佳境;也思虑周全,契合了元妃省亲之事。

活用“沁”“芳”二字,便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

在传承中锐意创新,美好未来在前方。

故宫,不止步于传统的展示,勇于寻求创新,与现代科技互联网深度融合,积极展现自身的文化魅力。

现在故宫已向腾讯平台开放了很多展品,比如《十二美人图》《韩熙载夜宴图》《海错图》……故宫的创新不仅吸引了无数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更是使无数人自发成为传承者。

大观园匾额赏析

大观园匾额赏析

大观园匾额赏析大观园匾额赏析分享到编辑文章大观园盖了一年才完工,惜春将园中景致入画竟费了半年的光景。

盖大观园易,画大观园难。

宝钗体谅到画园子的三大难处,给了惜春半年的假。

可惜不能一饱眼福。

好在大观园各处匾额具已题完,细细地品味多少能窥测大观园景致的妙处。

诸多匾额中最耐人寻味的则是“蓼汀花溆”这一四字灯匾。

贾妃有言“花溆二字便妥,何必蓼汀?”贾政听了,即忙移换。

“蓼汀”二字究竟有何不妥?一代国学大师刘文典先生独具只眼,从音韵学角度论证出因为“花溆”的“溆”字,其形似“钗”音似“恭”;而“蓼汀”二字反切”就是“林”字。

以此认为元春已属意宝钗了。

先生学养深厚我深为敬佩,但先生这一观点我不敢苟同。

以下是我个人对大观园一二处匾额的理解,有不妥之处还望方家指正。

首先贾妃一开始不知道“园中所有亭台轩馆,皆系宝玉所题”,这是贾政给元春的一个惊喜。

元春在皇宫中长年不能与父母亲人相见,回家省亲如果满目所见皆是应制颂圣的一套虚式,必然无趣。

但是出自自己亲弟弟所题的匾额就备感亲切了,何况元春未出阁时还手引口传地教授过宝玉。

所以贾政“竟用了宝玉所题之联额”。

其次,宝玉毕竟是一少年,所题匾额虽然经过清客们的仔细斟酌,半天之内题完所有匾额难免会挂一漏万。

贾妃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以皇宫的标准眼光来评判匾额,自然会对“蓼汀花溆”不满意。

当她得知宝玉居然能题匾额且都是他一人所题后含笑说“果进益了”,后来还命宝玉导引游园。

“命旧有匾联俱不必摘去”,这是对宝玉的一种鼓励。

“蓼汀花溆”若是单独从词法来看,属于并列结构;“蓼”与“花”同义,“汀”与“溆”同义;在匾联上犯了重复语病。

因而元春认为单“花溆”二字就很雅致。

宝玉的用意是把它与其它三个匾额“梨花春雨”、“桐剪秋风”、“荻芦夜雪”连在一起,寓意贾家元迎探惜四姐妹。

“梨花春雨”点“春”字;“蓼汀花溆”点“夏”字;“桐剪秋风”点“秋”字;“荻芦夜雪”点“冬”字。

同时分别为大观园中春夏秋冬四景之写照。

《红楼梦》大观园对联

《红楼梦》大观园对联

《红楼梦》大观园对联1. 大观园里的对联啊,那可真是一绝!就说“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这对联就像一幅画似的,你看啊,堤上的柳树像是借了湖水的翠色才那么绿,对岸的花把一脉香气分给了这边。

这就好比两个人互相分享好东西一样。

你想啊,如果人与人之间都能像这对联里的景色一样互相给予,那世界该多美好啊!2. 大观园中的对联都很有韵味。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你听听,多有意境。

宝鼎里煮完茶了,那烟还是绿的,在幽静的窗边下完棋,手指还感觉凉丝丝的。

这感觉就像你走进了一个神秘的仙境,周围的一切都那么奇妙。

这对联难道不让你好奇大观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神奇地方吗?就像你看到一本很神秘的书的封面,就特别想翻开看看里面的内容。

3. 嘿,“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这大观园的对联,说的就像一个世外桃源。

新涨的绿水增添了洗衣的地方的生机,祥云好像在守护着采芹的人。

我就想啊,那时候在大观园里的人,是不是就像生活在一个童话世界里呢?就像我们小时候幻想的有魔法保护的地方,真让人羡慕不已啊!4. 再看这“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

”哎呀,这对联可真妙。

就像是在说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子,写好了豆蔻诗之后才情更加艳丽,睡在荼蘼花下连梦都是香的。

这要是用来形容一个人有才华又有诗意的生活,简直太贴切了。

你身边要是有这样充满才情的人,你是不是也会特别钦佩呢?就像星星在夜空中特别耀眼一样。

5. 大观园的“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

”这对联就像是在描绘一幅黄昏和夜晚的美景图。

斜阳下的院子里弥漫着麝香兰的香气,明月照着的小洲上杜若的香气飘散着。

这感觉就好像你能闻到那股子香味似的。

你说,古人怎么就能写出这么美的对联呢?就像他们的眼睛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绝美景色一样。

6. 有一副对联是“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

”你想象一下,小路上香风阵阵,吹着玉蕙花,整个庭院里明月照着金兰。

这就像一场盛大的宴会,各种美好的事物都聚在一起。

大观园楹联意境之趣

大观园楹联意境之趣

大观园楹联意境之趣中国文化依存于老庄“物我合一”的哲学思想,中国园林则以中国文化为其深厚底蕴,其形式表现为“回归自然”,在此基础上,形成独特的意境。

古希腊神庙将人的尺度、人的精神放在建筑中,而中国园林则是将游人置于园林之中,景随人欢,景随人悲。

中国园林中楹联不仅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且能提示或强调意境。

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师法自然,断续开阖,加以奇巧的布局,配上诗词楹联,形成独特的意境,收到了韵自天外的效果,是中国园林一个杰出之作。

且看“潇湘馆”之景:竹中精舍,一脉清泉,玉竹倩影,秋欲滴,碧欲闻,配之以潺潺水声,若能在此饮茶、赏月,此生何求?“宝鼎茶闻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此联一出,将单纯空间的自然之意境,扩充以时间,并将雅士之举涉入其间,游人至此,更平添缕缕遐思。

棋罢茶闲,看宝鼎之烟萦绕竹上,竹愈绿;听幽竹之叶轻敲窗棂,似能感到古筝悠悠,檀香袅袅。

信步来至“蘅芜院”,一路绿柳拂水,悬藤垂梦,满地异草,只觉芳香扑鼻。

待到沿廊信步,恍然惊觉时,人已入室。

此时方知隐现之变,虚实之奇。

感叹之时,不觉又被眼前汀洲水墨所吸引:“吟或豆蔻才犹艳,睡足酴?梦也香。

”此刻,游人只觉才出香帘,又入鸳梦一般,不能自已。

月下豆蔻,梦中酴?,此情此地,怎不令人文思泉涌?贾政曾评此道:“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名香矣。

”其实,依笔者看,如此之境,抚琴岂不多余?若有月明如鸿,自是天成,又有何曲能比?正是“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中国曾有“艺术三界”之说,即:无我、有我、唯我。

“唯我”之境,是将偌大一个世界,与“我”合为一体,赋景予情。

中国园林艺术正是据此得以傲立于世界园林之巅。

高考作文写作训练:《红楼梦》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写作范文

高考作文写作训练:《红楼梦》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写作范文

2022高考语文全国甲卷作文《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写作范文文题《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

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

“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

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

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红楼梦》中人的政治素养贾宝玉的政治素养《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父亲贾政所试儿子宝玉之“才”,其实不只是“才”,还有元妃省亲这一特定场合所需的“政治素养”。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贾母与江南甄家来请安的四个仆妇闲话家常:“可知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们,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

若他不还正经礼数,也断不容他刁钻去了。

……”四人听了,都笑说:“老太太这话正是……”大家子弟讲礼数、懂规矩,用今语言之,便是“懂政治”。

我们通常印象里的“封建大家族叛逆青年”贾宝玉,其实就是一个很懂政治、很讲政治的才子青年。

谓予不信?不妨看看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

宝玉所拟“沁芳”之佳,在美学上的蕴藉含蓄,和思想上的政治正确。

中国乃至整个东方审美,都推重含蓄婉曲,而不贵直白浅露。

绘画史上有一经典故事,宋徽宗亲自做考官,出画题“深山藏古寺”,看到大多数考生都直接画深山中藏着一座古寺,道君天子都摇摇头,终于看到“崇山峻岭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泉边有一老僧,舀泉入桶”这幅画,不觉眼前一亮,龙颜大悦,拔为头筹。

大观园题匾额作文审题立意

大观园题匾额作文审题立意

大观园题匾额作文审题立意《红楼梦》中为元妃省亲而建的大观园竣工之后,贾府也确实没什么才子能写出有新意的匾额,贾宝玉所写的一大堆匾额也确实是陈词滥调,没有一处是新颖的,还不如我这个凡夫俗子。

且不说我狂妄自大,曹公泉下有知,想必会为我点上一赞吧!不为什么,只为我读一百遍《红楼梦》也每次都会有新的感悟。

言归正题,宝玉在大观园桥亭上题的“沁芳”太俗套了,我帮他改成“妧滢”吧!大家觉得怎样?待我解释完再争议吧,不管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好,没看过《红楼梦》一眼也罢,只代表个人看法与创作。

为什么用“妧滢”这个匾额会比较贴切呢?纵观整部《红楼梦》,作者在给各个人物起名的时候,都是费尽心机的,所有《红楼梦》里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名副其实的。

作者的学识、创作水平让人叹为观止!至今也可以说是无人能及。

大观园所叙述的是元春为首的“四春”故事,还有宝玉和诸叉入住的复杂生活场景。

匾额我用一个“妧”字既显示了元春和众女子的美好样貌,又嵌入了元春的名字,贾元春是大观园的主角,“四春”谐音和寓意为“园滢叹息”不得不为曹公的高明佩服。

大观园的一声声叹息,叙述了四个女子和诸叉丫鬟的命运,大观园不只是大观园这么简单,她记录了封建社会女性命运的不公与无奈。

“四春”的人生命运给我带来了许多的思考与顿悟。

探春是宝玉同父异母的遮妹,她母亲赵姨娘是贾政之妾,探春觉得母亲的地位低下,而与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

但她却是大观园中的大才女,能工诗善书,趣味高雅,还建立了海棠诗社,是唯一敢与命运抗争的女人。

探春因为母亲地位低下,被安排远嫁海南周家,却因祸得福躲过抄家一劫。

探春是曹公的一块心病,虽然胸有大志,无奈在封建制度下难以施展才华,只好安排探春一个流放的命运以示世道的不公。

最后说贾惜春的身世是红楼中写得最模糊的,也许作者为了保持心底的那一份纯洁,因此我在匾额上写上第二个字“滢”代表了大观园所有女人的清澈、如花的馨香、如玉的温润柔和、光洁晶莹,用“滢”这个字表达大观园女人的一切美好!这个匾额才是贴切的、蕴藉含蓄、思虑周全的。

大观园题对额

大观园题对额

《大观园题对额》是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中的一篇章节,讲述了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中为各处景致题写匾额的情景。

在这一章中,宝玉和黛玉等人来到大观园,开始为各个景点题写匾额。

他们先到了“潇湘馆”,宝玉为它题写了“潇湘馆”三个大字,并写下了“有美堂下客三千,不及潇湘馆里人”的诗句。

接着,他们又来到了“蘅芜苑”,黛玉为它题写了“蘅芜苑”三个大字,并写下了“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诗句。

在题写匾额的过程中,宝玉和黛玉等人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情趣,也表达了对大观园美景的喜爱之情。

同时,他们也借此机会互相交流、增进感情。

这一章生动地描绘了大观园的景色和文化氛围,也为整个小说增添了一份诗意和浪漫气息。

谈《红楼梦》中的对联和匾额

谈《红楼梦》中的对联和匾额

谈《红楼梦》中的对联和匾额杨颖提要:《红楼梦》中有23副对联和数量更多的匾额,它们在构成形式上很有特点,在塑造人物性格和营造典型环境上则有着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红楼梦》对联匾额《红楼梦》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就是其中的诗词韵文。

在这些诗词韵文中有我们常见的一种民间文学体裁——对联,以及与之相配的匾额。

而这些联、额出现在这样一部巨著中,便不仅仅是民俗学意义上的联、额了,它们还有特殊的功用。

下面将就《红楼梦》中的联额的形式和功用两方面作一探讨。

一从形式上看《红楼梦》的对联和匾额对联是指悬挂、粘贴或刻制在门壁柱上的一对联语。

《红楼梦》中共有对联23副。

这23副对联多集中于两处:太虚幻境(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第一百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家,送慈柩故乡全孝道”后化为“真如福地”)和大观园(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两处分别有7副,已占去了总数的大半。

这23副对联多为14字联,即上下联各为7字,这样的对子共有17副。

还有10字联,上下联各为5字,这样的对子仅2副。

以上两种句式或是脱胎于五律或七律中的对偶句。

另外,有22字联,上下联各11字,这11字又分两节,上4下7,这样的对子也有4副,分别见于“太虚幻境”、“元妃赐题”和“贾氏宗祠”。

这样的句式或是演化于骈赋。

《红楼梦》中没有句式更为复杂的对联。

《中国俗文学辞典》(以下简称《辞典》)中对联的名目种类多达44种,当然其中不乏名称不同但实质相同的重复。

而且它仅仅是囊括了所有名目,并不是在同一基准上所作的分类,现就与《红楼梦》23联有关的术语名目作一解说。

“正对”,同“反对”并提,指上下联内容相似或相关(即只有一面性)的对联。

从《红楼梦》23联的上下联关系来看,几乎都属于这个“正对”。

《辞典》介绍了“描述联”,指叙述或描述某一事物、景物、人物、表达某种意思或抒发某种思想感情的对联。

《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对联则可以归为这一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潇湘馆稻香村为例说说大观园的题匾额对联有何讲究潇湘馆,《红楼梦》大观园中一景,位于大观园西路,与怡红院遥遥相对,是一处带有江南情调的客舍,是林黛玉寄居荣国府的住所。

贾宝玉曾提匾额:“有凤来仪”,后文中引用舜的潇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而更名为潇湘馆。

稻香村,在《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贾宝玉因旧诗“红杏梢头挂酒旗”,题为“杏帘在望”,又取“柴门临水稻花香”之意,名之“稻香村”,并题联为“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大观园的题匾额对联有何讲究,一句话说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现实中人们往往容易追求“最好”,上学要上最好的学校,工作要到最好的单位,衣服要最潮的,车子要最豪华的……最好的选择,其实是“最合适”。

就如大观园题咏,园子造得已属能力范围内最好,那么与此相配的,也应该配以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匾额对联;贾府也有足够的面子和财力请得名家大笔题写最出彩的匾联,但贾府用的却是宝玉这小小少年的题咏。

因为他们充分考虑到了修建大观园不是接驾,而是迎接入宫的女儿元春省亲,而元春最疼其弟宝玉,宝玉的稚嫩与进益是最能令元春动情的。

做家长的恐怕都有这体会,自家小孩子的随手画,明明只是涂鸦,但在父母心里,可不正是无与伦比的好画?所以贾府用了最合适的方案,也成了最好的方案。

对我们现实中人来说,这也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做人做事,除了充分考虑“能力范围内”,也要考虑“情理范围内”,不让我们的人生挣扎在“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不够好”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