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相页岩油储层评价关键参数及方法
分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

分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
石油地质勘探是寻找石油藏的过程,而储层评价是对已经找到的石油藏进行评估的过程。
在石油勘探和储层评价中,需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有效的地质学数据分析和试验。
1.地质勘探方法:通过对地壳结构、构造和沉积相等多种地质特征的分析和研究,找出可能存在石油的地层。
2.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利用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如震源反演、声波波速分析、电磁场分析和重力场分析,来探测石油藏的位置和规模。
3.测井勘探方法:对已经钻入地下的钻井进行测井,通过分析测井数据,评估储层特征、含油性质和含油饱和度等参数,进而确定石油藏是否存在以及其性质。
储层评价方法:
1.测井分析方法:通过电阻率测井、自然伽马射线测井等多种测量数据,在储层内部判别石油和水的分布状况,以及石油藏的含油性质等信息。
2.岩心分析方法:通过获取钻孔岩芯,进行矿物组成和岩石结构、孔隙结构等各种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实验研究,对储层进行精细的评价和判别。
3.数值模拟方法: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原理,结合储层地质学信息,模拟石油藏的物理过程和流动规律,来预测储层的生产潜力以及油藏的开采方案。
总体来说,石油勘探和储层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和综合性能,都是保证石油开采成功和利用石油资源的关键。
陆相页岩气储层评价标准探讨——以延长组富有机质页岩为例

布 等一 系列 测试 , 测试 条件 见表 1 。 测试结果表 明 , 延 长 组 陆 相 页 岩 具 以下 特 征 :
表 I 测 试 分 析 明 细 一 览 表
Ta bl e 1 Te s t a nal y s i s t abl e
组 形 成 于 陆 相湖 盆 环 境 , 以延 长 组 长 7 一 长9 段 内富
结合研究 区陆相 页岩测试数据 , 给 出陆相页岩气储层评价标准 , 认 为依 据上述 6 个 因素 , 可将陆相 页岩气储层分为 3 类, 其中I 类储层应 满足储层厚 度大于 3 0 m、 T O C大于 2 %、 R o 在l %~ 3 %、 夹层 比大于 2 0 %, 或夹层 比小 于 3 0 %, 但 页岩 中脆性矿物含量大于 6 0 %、 孔 隙度大于 2 %条件 。
嘉 蠢 G B / T 1 9 5 8 7 一 z 0 ; } 熹
收稿 日期 : 2 0 l 4 — 0 5 2 9 ; 修订 日期 : 2 0l 4 - 1 0 — 2 0 ; 作者 E - ma i l : q i u n a n z e n g ; @h o t ma i I c o n l 第一作者简 介: 曾秋_ } 『 { 『 f l 9 8 8 一 ) , 曼, : { E 求人, 奠 ̄ J 0 : 1 : 究 , 2 0 1 3 级l I 地 质夫学( 1 北 ) 钡 卜 研 究 f ,
文献 标 识 码 : A
陆相 页岩气储层 评价标准探 讨
— —
以延长组 富有机质 页岩 为例
曾 秋楠 , 周新桂 , 于炳松 , 冯子齐2 , 苗淼
( 1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 中心 , 北京 1 0 0 0 2 9 ; 2中国地质 大学( 北京) , 北京 1 0 0 0 2 9 )
页岩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方法

页岩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方法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国内水平钻井技术和压裂技术的不断发展,页岩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持续快速升温,因此,建立实际有效的页岩油气资源的评价标准是勘探开发的前提和基础。
根据页岩油气发育条件及富集机理,结合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基本原则,建立把测井资料与地化分析相结合的页岩油气资源的评价体系。
关键字:页岩油气资源ΔLgR模型页岩有效厚度氯仿沥青“A”法0 引言中国沉积盆地中富有有机质的泥页岩广泛分布,从震旦系到古近系均有分布;页岩厚度大,有机质成熟度高,生烃能力强,具有较好的页岩油气资源成藏的基本条件,勘探前景非常广阔。
如何估算这些油气资源,对于我国的页岩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各大石油公司在页岩候选区评价中所采用的关键参数大致有2类,即地质条件与工程技术条件参数,地质类参数控制着页岩油气资源的生成与富集,包括页岩面积、厚度、有机质丰度、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及油气显示等方面;工程技术条件参数包括埋深、地貌条件等,控制着开发成本。
本文主要研究页岩油气资源的地质条件,把测井资料等地物手段与地化实验分析相结合,通过对页岩有效厚度、TOC含量的分析,来预测页岩油气资源的含量[1]。
1 页岩油的特征页岩油是指储存于富有机质,纳米级孔径为主页岩地层中的石油,一般只经过一次运移或进行了极短暂得到二次运移过程,在泥页岩层析中自生自储,以吸附态或游离态的形式赋存于泥页岩的纳米级孔隙或裂缝系统中。
页岩油气资源的生成受到页岩中有机质的演化阶段影响,只有在有机质进入生油窗后,才可能生成油气资源,有机质演化程度过高,则会转化形成页岩气。
页岩油主要包括游离油和吸附油,但在目前的开采水平阶段,吸附油很难开采出来,所以现今页岩油一般都指页岩油中的游离油;页岩气则同样包括游离气和吸附气。
2利用测井资料计算页岩有机碳含量2.1 页岩测井响应特征理论假设烃源岩有岩石骨架,固体有机质和充填孔隙的流体组成;而非烃源岩仅由岩石骨架和充填孔隙流体组成;成熟烃源岩则由岩石骨架,固体有机质和充填孔隙流体(水和生成的烃类)组成。
页岩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方法

页岩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方法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国内水平钻井技术和压裂技术的不断发展,页岩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持续快速升温,因此,建立实际有效的页岩油气资源的评价标准是勘探开发的前提和基础。
根据页岩油气发育条件及富集机理,结合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基本原则,建立把测井资料与地化分析相结合的页岩油气资源的评价体系。
关键字:页岩油气资源ΔLgR模型页岩有效厚度氯仿沥青“A”法0 引言中国沉积盆地中富有有机质的泥页岩广泛分布,从震旦系到古近系均有分布;页岩厚度大,有机质成熟度高,生烃能力强,具有较好的页岩油气资源成藏的基本条件,勘探前景非常广阔。
如何估算这些油气资源,对于我国的页岩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各大石油公司在页岩候选区评价中所采用的关键参数大致有2类,即地质条件与工程技术条件参数,地质类参数控制着页岩油气资源的生成与富集,包括页岩面积、厚度、有机质丰度、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及油气显示等方面;工程技术条件参数包括埋深、地貌条件等,控制着开发成本。
本文主要研究页岩油气资源的地质条件,把测井资料等地物手段与地化实验分析相结合,通过对页岩有效厚度、TOC含量的分析,来预测页岩油气资源的含量[1]。
1 页岩油的特征页岩油是指储存于富有机质,纳米级孔径为主页岩地层中的石油,一般只经过一次运移或进行了极短暂得到二次运移过程,在泥页岩层析中自生自储,以吸附态或游离态的形式赋存于泥页岩的纳米级孔隙或裂缝系统中。
页岩油气资源的生成受到页岩中有机质的演化阶段影响,只有在有机质进入生油窗后,才可能生成油气资源,有机质演化程度过高,则会转化形成页岩气。
页岩油主要包括游离油和吸附油,但在目前的开采水平阶段,吸附油很难开采出来,所以现今页岩油一般都指页岩油中的游离油;页岩气则同样包括游离气和吸附气。
2利用测井资料计算页岩有机碳含量2.1 页岩测井响应特征理论假设烃源岩有岩石骨架,固体有机质和充填孔隙的流体组成;而非烃源岩仅由岩石骨架和充填孔隙流体组成;成熟烃源岩则由岩石骨架,固体有机质和充填孔隙流体(水和生成的烃类)组成。
页岩油储层基本特征及评价要素

Ab s t r a c t : S h a l e o i l a r e r e s i d u a l 1 i q u i d h y d r o c a r b o n s r e t a i n e d a n d a c c u mu l a t e d i n e f f e c t i v e s o u r c e r o c k s i n a f r e e 。d i s s o l v e d。o r a d s o r b e d s t a t e p o s t g e n e r a t i o n a n d e x p u l s i o n,wh i c h h a v e n o t u n d e r g o n e mi g r a t i o n o r o n l y mi g r a t e d i n s o u r c e r o c k s f o r a s h o r t d i s t a n c e .Pr e s — e n t l y,t h e r e i s n o c o n s e n s u s o n t h e d e f i n i t i o n o f s h a l e o i l a n d r e s e a r c h i s l a c k i n g o n t h e c o n t r o l l i n g f a c t o r s a n d e v a l u a t i o n e l e me n t s o f
弱 。 明 确 了页 岩 油储 层 为 泥 页 岩 , 不 包 括 烃 源 岩 内 的其 他 岩 类 夹 层及 邻 层 , 并 依 据 储 集机 理 差 异 将 页 岩 油 储 层 分 为裂 缝 型 和 基 质 型 。 富含 有 机 质 、 以 I型和 Ⅱ 型干酪根为主、 R 。值 介 于 0 . 6 %~ 1 . 2 %、 有 机碳 ( TO C ) 值大于 2 . 0 %, 矿物 组成 复杂、 发育 纹层 结 构, 储 集 空 间细 小 , 低 孔特低渗 、 储 层 需 要 改造 是 页 岩 油 储 层 的基 本 特 点 。 重 点 揭 示 了有 机 质 在 页岩 油 储 层 形 成 及 评 价 中 的 重 要 作
页岩储层关键参数测井评价方法研究

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 证 明所建立 的测井评价方法在页岩气测井评价 中具有较好 的推广应用价值 。
关键词 : 页岩气; 有机碳 ; 含 气量 ; 岩石力学; 脆性
中图分类号 : T E l 3 Hale Waihona Puke . 2 文 献标 识码 : A
S t ud y o n k e y pa r a me t e r s l o g g i ng e v a l ua t i o n me t h o ds o f s h a l e r e s e r v o i r
s h a l e r o c k me c h a n i c s a n a l y s i s a n d t h e f r a c t u r i n g f e a s i b i l i t y a n a l y s i s , a n d t h e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l a y e r s e l e c t i o n i d e a s o f t h e s h a l e r e s e r —
M aLi n
( L o g g i n g C o m p a n y , E a s t C h i n a C o m p a n y , S I NO P E C , Y a n g z h o u , J i a n g s n 2 2 5 0 0 Z hi C n ̄ )
me n t s ”v o l u me mo de l s o f s ha l e r e s e vo r i r we r e p r o p o s e d ,t h e mi n e r a l c o mpo s i t i o n e v a l ua t i on mo d e l ,t he ph y s i c a l pa r a me t e r e v a l ua —
《陆相断陷湖盆泥页岩油藏地质特征及储层有效性评价》记录

《陆相断陷湖盆泥页岩油藏地质特征及储层有效性评价》读书札记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陆相断陷湖盆泥页岩油藏地质特征 (7)2.1 湖盆构造特征 (8)2.1.1 构造单元划分 (10)2.1.2 断陷带划分 (11)2.1.3 断层特征分析 (12)2.2 泥页岩沉积特征 (14)2.2.1 有机质丰度分析 (15)2.2.2 热解特性研究 (16)2.2.3 沉积环境探讨 (17)2.3 油藏特征 (19)2.3.1 油气藏类型及分布 (20)2.3.2 储量计算与评价 (21)三、储层有效性评价 (23)3.1 储层物性评价 (24)3.1.1 孔隙度评价 (25)3.1.2 渗透率评价 (26)3.1.3 饱和度评价 (27)3.2 储层敏感性评价 (29)3.2.1 水敏性评价 (30)3.2.2 盐敏性评价 (31)3.2.3 地层水敏感性评价 (32)3.3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评价 (34)3.3.1 孔隙类型及组合特征 (35)3.3.2 孔隙结构演化特征 (36)四、结论与建议 (37)4.1 结论总结 (38)4.2 建议与展望 (39)一、内容概述陆相断陷湖盆泥页岩油藏地质背景:介绍了陆相断陷湖盆的地质构造特征,包括地形地貌、构造运动、沉积环境等,为后续分析泥页岩油藏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泥页岩油藏的地质特征:详细描述了泥页岩油藏的分布特征、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包括其成因机制和演化过程。
重点探讨了泥页岩作为油藏的主要储油岩类的特性和优势。
储层有效性评价的意义和方法:阐述了储层有效性评价的重要性,并介绍了相关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这包括对储层物性、含油性、产能等方面的评价,以及如何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来评估储层的有效性。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了陆相断陷湖盆泥页岩油藏的实际情况,包括其地质特征、储层特征以及开发潜力等,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实际参考。
页岩油储层评价指标体系

页岩油储层评价指标体系一、前言页岩油是指存在于页岩中的油气资源,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源资源。
随着技术的发展,页岩油储层的勘探和开发已经成为了石油工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而对于评价页岩油储层的好坏、可采性等方面,也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以便更好地进行勘探和开发工作。
二、基本概念1. 页岩油储层:指含有可采取、可提取或可回收石油资源的页岩地层。
2. 储集空间:指可以容纳并保存石油或天然气的地质空间。
3. 渗透率:指地质储集层内流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截面积上升一个单位高度时所需施加压力与流体粘度之比。
4. 孔隙度:指储集层中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5. 含气量:指储集层中天然气在孔隙中所占比例。
三、评价指标1. 岩性分析(1)矿物组成分析:通过矿物组成分析,可以了解岩石成分、岩性特征等信息,为后续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2)岩石结构分析:通过岩石结构分析,可以了解储层的物理性质、孔隙度、渗透率等信息。
2. 物理性质评价(1)孔隙度测定:通过测定储层中的孔隙度,可以了解储层中可存储的油气量。
(2)渗透率测定:通过测定储层中的渗透率,可以了解油气在储层中的运移能力。
(3)含气量测定:通过测定储层中的含气量,可以了解该储层可开发天然气资源量。
3. 化学性质评价(1)有机质丰度:有机质丰度是指页岩中有机碳含量与总干酪根体积之比。
有机质丰度越高,表明该页岩具有更好的油气生成潜力。
(2)干酪根类型:干酪根类型是指干酪根在化学结构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不同类型的干酪根具有不同的油气生成潜力。
4. 工程性质评价(1)压裂实验:通过压裂实验,可以了解储层的裂缝特征、裂缝密度等信息,为后续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2)渗透率测试:通过渗透率测试,可以了解储层在不同条件下的渗透率变化情况,为后续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5. 综合评价指标(1)资源量评估:通过对储层中油气资源量的评估,可以了解该储层可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量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相页岩油储层评价关键参数及方法
陆相页岩油是指在陆地环境中形成的含油页岩,其储层评价是指对这种页岩的油气储层性质进行评估分析的过程。
在陆相页岩油储层评价中,有一些关键参数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这些参数和方法的全面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估陆相页岩油储层的含油性质。
一、孔隙结构参数的评价
1. 孔隙度
孔隙度是指储层中孔隙空间所占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对于陆相页岩油储层,孔隙度的评价非常重要,因为孔隙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储层的储集性能和渗流性能。
通过对孔隙度的评价,可以判断出储层中是否存在足够的孔隙空间来储存油气。
2. 孔隙结构
除了孔隙度外,孔隙结构也是评价陆相页岩油储层的重要参数之一。
孔隙结构包括孔隙大小、孔隙形状、孔隙连通性等,这些参数直接影响着储层的孔隙体积和孔隙连接情况。
通过对孔隙结构的评价,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储层的孔隙特征,为页岩油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岩矿组成参数的评价
1. 含油量
对于陆相页岩油储层的评价,含油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
通过对含油量的评价,可以判断出储层中的有效含油空间和油气资源量,为页岩油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 岩矿成分
除了含油量外,岩矿成分也是评价陆相页岩油储层的关键参数之一。
岩矿成分包括有机质含量、粘土矿物含量、碳酸盐矿物含量等,这些参数可以反映出储层的岩矿组成情况,从而为页岩油的成因和分布特征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地球物理参数的评价
1. 岩石物理参数
陆相页岩油储层的地球物理参数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
岩石物理参数包括密度、声波速度、磁化率等,通过对这些参数的评价,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储层的岩石物理性质,为页岩油的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地球物理依据。
2. 孔隙流体参数
除了岩石物理参数外,孔隙流体参数也是评价陆相页岩油储层的重要参数之一。
孔隙流体参数包括孔隙水和孔隙气的饱和度、渗透率、粘度等,通过对这些参数的评价,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储层的孔隙流体性质,为页岩油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地球物理依据。
总结:
通过对陆相页岩油储层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方法的全面分析,我们可以
更准确地理解和评估页岩油储层的含油性质。
在评价过程中,我们需
要重点关注孔隙结构参数、岩矿组成参数和地球物理参数,通过对这
些参数的评价,可以为页岩油的勘探、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参考和
依据。
个人观点:
在陆相页岩油储层评价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岩石物理、
地球物理等学科的知识,通过对储层的参数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更准
确地评估储层的含油性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陆相页岩油储层评
价的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完善,相信在未来的勘探和开发中,我们会
有更多突破和发展。
陆相页岩油储层评价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其目的是为了准确地评估储层的含油性质,为页岩油的勘探、开发和
生产提供重要的依据。
在陆相页岩油储层评价中,有一些关键参数和
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和评
估该类储层的含油性质。
孔隙结构参数的评价对于陆相页岩油储层至关重要。
孔隙度和孔隙结
构是评价储层孔隙空间性质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着储集性能和渗透
性能。
通过对孔隙度和孔隙结构的评价,可以判断出储层中是否存在
足够的孔隙空间来储存油气,并且更准确地描述储层的孔隙特征。
岩矿组成参数的评价也是关键的。
含油量和岩矿成分反映了储层的有
效含油空间和油气资源量,为页岩油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对岩矿成分的评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储层的岩矿组成情况,从
而为页岩油的成因和分布特征提供重要的依据。
另外,地球物理参数的评价也不可或缺。
岩石物理参数和孔隙流体参
数对于评价陆相页岩油储层同样至关重要。
岩石物理参数可以帮助我
们更准确地描述储层的岩石物理性质,为页岩油的勘探和开发提供重
要的地球物理依据。
而孔隙流体参数的评价则可以更好地描述储层的
孔隙流体性质,为页岩油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地球物理依据。
在陆相页岩油储层评价过程中,综合运用地质、岩石物理、地球物理
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需要通过对储层参数的综合分析,
才能更准确地评估储层的含油性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陆相页岩
油储层评价的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完善,相信在未来的勘探和开发中,会有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在评价陆相页岩油储层时,也需要考虑到地质构造、地层空间分布以
及流体运移等因素。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储层的含油性质进行准确
评价,有助于有效地规划和实施页岩油勘探和开发方案。
对于陆相页岩油储层的评价还可以结合先进的地质和地球物理影像技术,如岩心分析、地震资料解释、测井解释等,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储
层的性质和特征。
通过对陆相页岩油储层评价的关键参数和方法的全面分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和评估储层的含油性质,为勘探和开发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相信陆相页岩油储层评价将会在未来取得更多的成果和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