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某气田区块储层分类评价研究

合集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气田储层沉积相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气田储层沉积相分析

历 了海陆过 渡相 一 陆相 的沉 积演化 过程 ,其 中山西 组为三 角洲 相沉 积 ,下石 盒子 组 为曲流 河沉 积 。曲流 河道 的边 滩微
相 , 多 呈 不 对 称 的 透 镜 状 平 面上 错 列 分 布 。 沉 积 相 类 型 与 气 藏 富 集 有 着 密 切 的 关 系 。
关键 词:沉 积相 ;沉积微 相;储集层 ;地塔 巴庙 气田;鄂 尔多斯盆地
原 组 、 山西 组 、 石 盒 子 组 和 石 千 峰 组 。但 主 要 的储 集 层 为
鄂尔 多斯盆地 北部 主要指杭锦旗一 巴庙地区 ,工区面 塔
积 20 k ( )。经过 多年 的研究和勘探 ,在探 区东南部 0 3 m 图1
已发 现 了 大 牛 地 气 田 , 上 古 生 界 山 西组 、 太 原 组 和 下 石 盒 子 组 六 套 含 气 层 位 , 上 报 探 明 地 质 储 量 2 1 0 6 5 1~ 气 层 X m,
fce t o tn n a s dm e tr v l in pr c s, a is o c n i e t l e i n a y e out o e si whih t S a x r u s t e d l a iswh l h L we o n c he h n ig o p wa h et fce . i t e o r a e
r _ ]

鄂尔 多斯盆摊搭 巴庙 田储: 沉积相分析 层
王 桂 成

李 旺林
( 安 石 油 大 学 油 气 资 源 学 院 , 陕 西 西安 7 0 5 西 1 6) 0
要:对 鄂 尔多斯 盆地 北部塔 巴庙 气田上古 生界 山西组一 下石盒 子组主要含 气层 沉积环境 与沉 积相的研 究认 为本 区经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储层分形特征研究——以红河油田为例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储层分形特征研究——以红河油田为例

第50卷第4期 辽 宁化工V 〇1.50, No .42021 丰 4 月Liaoning Chemical IndustryA p ril , 2021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储层分形特征研究—以红河油田为例薛林青(中国石油化丨_: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气分公司石油1:程技术研究院,河南郑州45(XX)6>摘 要:压汞是研究致密储层孔喉结构的技术之一,它可以测定总孔体积、孔径分布以认识致密储层的孔喉结构。

通过对红河油田延安组红河207、红河198等井的19组岩心开展压汞实验并结合分 形理论的几何模型,和Igr 的线性相关系数在0.977~0.998之间变化,标准偏差0.06,说明延安组储层岩石孔隙具有良好的分形结构;计算的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在2.49~2.68之间变化,平均值2.60,标 准偏差0.06经研究发现孔喉分形维数与孔隙度、渗透率、相对分选系数、结构系数、平均孔喉半径 有一定的相关性,说明在延安组层位中分形维数也可以作为表征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参数,对准确认 识储层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延安组;压汞;分形理论;孔隙结构中图分类号:TE 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935 ( 2021) 04-0549-03红河油田地区位于甘肃省东部,鄂尔多斯盆地 南部,延安组储层低渗、致密,是开发的难点区块。

对该油田延安组红河207、红河198等井的19组岩 心开展压汞实验并结合分形理论的几何模型,计算 分形维数并研究其与孔隙结构参数的相关性,总结 出该油田延安组储层的分形特征,对准确认识储层 有重要意义。

1区域概况红河油田地区位于甘肃省东部,构造上位于鄂 尔多斯盆地一级构造单元天环坳陷的南部,为一倾角0.3° ~ 0.6°的西倾单斜构造,局部发育近东西走 向的鼻状隆起,未形成较大的构造圈闭m 。

三叠系 延长组从下向上细分为5个岩性段10个油层,受印 支运动的影响,延长组缺失长4+5或长6以上地层, 侏罗系延安组缺失延6以上地层,局部地区延10 未沉积,在延长组顶和延安组顶形成2个剥蚀面[2]。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以子洲气田清涧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以子洲气田清涧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以子洲气田清
涧地区
子洲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属于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

该区域研究表明,该地区具有以下储层特征:
首先,孔隙度低,储层致密。

盒8段砂岩的孔隙度一般在1%以下,表现出致密的特点。

因此,相对而言,岩石密度高,岩性坚硬,岩心分流试验的测试结果普遍较低。

其次,渗透性差,非常关注取样技术。

研究地区的岩心渗透率很低,其测得的平均渗透率不到1mD。

此外,岩石流心试验的成果表明,砂体之间的渗透可忽略不计。

第三,复杂的储层物性几乎没有发现。

研究发现,盒8段的储层物性相对单一,不同岩心之间的储层物性差异较小。

封闭空间内沉积环境限制了储层物性在空间上的变化。

第四,角质质地差异软化带的存在。

子洲气田盒8段储层中,发现有角质质地不同的细小砂体,这些砂体很常常形成了软化带。

软化带的出现使得在盒8段储层中开发岩石力学干预是必要的。

综上所述,子洲气田清涧地区的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孔隙度低、渗透性差、复杂的储层物性几乎没有发现和特殊的软化带,这些特征都为该区域开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然而,通过相应的洛皮岩作业技术等岩石力学干预的方法,开采效果也不无成功,为该区域天然气的大量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致密低渗储层评价与开发对策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致密低渗储层评价与开发对策
选择发育两层 以上叠合 区, 采用直井 多层合采 ; 对以单层发育 的 Ⅱ类和 Ⅲ类储层 , 采用水平 井分段压 裂进 行开采。通过 不 同的开发对策 , 有效提高 了单 井产量 , 实现致密低 渗气田的经济开发 , 目前气 田已建成天然气年 产能 2 5×1 0m 。 关键词 : 密低渗储层 ; 致 储层评价 ; 开发对策 ; 古生界 ; 上 大牛地 气 田; 鄂尔 多斯盆地
侯瑞 刘忠 云, 群
( 中国石化 华北分公司 , 河南 郑州 4 0 0 ) 5 06
摘要 : 尔多斯 盆地 大牛地 气田为典型致 密低渗气 田, 有低 渗、 压、 鄂 具 低 低产 的特 点, 经济有 效开发难度 大。针 对气 田不 同 层段储层开展 了储集岩相、 岩石学 、 物性、 隙结构、 气性等特征研 究, 此基础上 划分 出 四大类 六小类储层 , 中 I类 孔 含 在 其
r s r or , i e e td v lp n t t ge a e b e d p e . i ge ly r p o u t n t r u h v ria welf s e ev i d f r n e eo me ts ae i s h v e n a o t d S n l a e r d c i h o g e t l l i s f r o c t

r i f ce ,i o o y, e r p y ia rpet p r tu t r n a a i g p t n ilo ifr n o mains slt a i s l h lg p to h sc l p o ry, o e sr cu e at

1w d b y e Ⅱa dte y e 1 , i y e1 a op o u t i . c r igt h p sa d ds iuino o e yT p n nT p 1 whl T p V h s rd ci t Ac odn tet e n i r t t h 1 e n vy o y tb o

鄂尔多斯盆地川口油田川72区块长6储层特征及评价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川口油田川72区块长6储层特征及评价研究
流 河道 、 天 然堤 、 决 口扇 、 漫 滩及 沼泽 相沉 积 , 以三角 洲平 原分 流河道 沉积 为主 。岩性 特 征为厚 层块 状砂 岩夹 粉砂质 泥岩 或为砂 泥 岩互层 沉 积 。区 内由于平
开发 方案 、 提 高开 发效 果具 有重 要 的意义 。 笔 者 利用 丰 富的岩 心薄片 、 物性 等资 料 , 分 析 了研究 区储 层的 沉 积学 、 岩 石学 、 物 性 等特 征 和 孔 隙类 型 , 并 对储 层 进行 了分类 评价 。
1 储 层 沉积特征
长6 属三 角洲 前缘 沉 积 , 区内主要 发育 两条 南 西 向延伸 的水下分 流河 道 , 砂岩厚 度一 般 大于 1 5 m, 砂地 比大于4 0 9 , 5 , 最 高达 5 5 %。 分 流间湾 以泥质沉 积
1 1 6
内蒙 古石 油 化 工
2 0 1 3 年第 1 5 期
鄂尔多斯盆地川口油田川7 2 区块长6 储层特征及评价研究
杜 明h , 高新 奎 , 张 昂 昂
( 1 . 西安石油大学 , 陕西 西安 7 1 0 0 0 0 ; 2 . 延 长 油 田股 份 有 限公 司 , 陕西 延安 7 1 6 0 0 0 )
关键词 : 鄂 尔多斯 ; 川 口油 田; 长6 储 层特征 ; 储层评 价
中 图分 类号 : P 6 1 8 . 1 3 0 . 2
文献标 识码 பைடு நூலகம் A
文 章编号 : 1 0 0 6 -7 9 8 1 ( 2 O 1 3 ) 1 5 —0 l l 6 一O 4
川 口油 田位 于 陕 西 省 延 安 市 宝 塔 区 川 日乡境 内, 属 于陕北 斜坡 二级构 造 带 , 为 一东 高西低 的大单 斜, 地层 倾角小 于 1 o [ 。 川7 2区块位 于 川 口油 田西南 部, 面积 为 2 6 . 3 1 k m 。区 内构造相 对 简单 , 未 发生过 明显 的褶 皱 与变形 , 仅在 小 范 围 内 由于 差 异压 实作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山1段致密气砂岩储层分类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山1段致密气砂岩储层分类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山1段致密气砂岩储层分类评价上官静雯;胡芸冰【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1段是天然气开发的重要层位之一,该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勘探难度较大,进行储层特征研究及评价对山1段储层的勘探开发意义重大。

运用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及高压压汞等测试方法,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1段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物性特征;根据物性特征、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等并结合前人研究,对研究区山1段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

结果表明:研究区山1段储层的填隙物主要以伊利石、高岭石、硅质、碳酸盐为主,还有少量的泥质、绿泥石及菱铁矿等;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孔隙,包括粒内溶孔及粒间溶孔、晶间孔、微裂隙;研究区山1段以Ⅱ、Ⅲ类储层为主,属于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

研究结果对有利储层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名称】《非常规油气》【年(卷),期】2017(004)002【总页数】8页(P56-63)【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1段;储层特征;储层评价【作者】上官静雯;胡芸冰【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其内油气资源丰富[1-4]。

盆地内上古生界山西组地层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气勘探层位[5-11],目前对其勘探的重点在山1段。

前人已经对山1段致密砂岩储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12-18],但相对集中于盆地北部或其他区域,对盆地东部山1段储层的研究相对较少。

山1段储层非均质性强[19-20],加之井控的不断增加,对山1段进行精细研究势在必行。

本次研究综合利用铸体薄片、压汞分析、X-衍射全岩和黏土矿物分析、扫描电镜测试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山1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储层微观孔喉特征,并根据各特征参数对其进行了分类、分区,结果对该区天然气勘探有指导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原归属于大华北盆地,直至中生代晚期才独立发育演化成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是华北地台西部的一个凹陷盆地,整体构造为东高西低的平缓单斜。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盒3段储层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盒3段储层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盒3段储层评价梁月华;詹伟;袁磊【期刊名称】《石油地质与工程》【年(卷),期】2007(021)004【摘要】大牛地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北部,为低孔低渗气田,通过对该区多口探井、评价井的岩石学和古岩溶学及电性、物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二叠统下石盒子组为河流相沉积,其中盒3段储层以辫状河道沉积为主,储层岩石粒度粗,泥质含量低,物性相对较好,盒3储层孔隙度8%~12%,平均10.27%,渗透率(1.0~5.0)×10-3μm2,平均1.36×10-3μm2,孔隙半径14.29~53.16 μm,平均32.59 μm,排驱压力为0.3~1.5 MPa,平均0.75 MPa.参照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低孔渗砂岩储层分类标准,盒3段储层以Ⅰ类储层为主,其分布广泛,产气性也较好,是气田经济开发最有利的层位.【总页数】4页(P23-26)【作者】梁月华;詹伟;袁磊【作者单位】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6;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6;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3【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盒1段储层应力敏感性及对水平井开发的影响 [J], 陈奎;任广磊;杨文娟;于耀南2.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盒3段河道砂岩相控储层预测 [J], 许杰;何治亮;董宁;周小鹰;李军;朱生旺3.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铝土质泥岩储层的测井评价 [J], 刘文辉;潘和平;李健伟;赵景4.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盒2-3段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J], 徐深谋;林春明;王鑫峰;钟飞翔;邓已寻;吕小理;汤兴旺5.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盒1段储层特征及成岩圈闭 [J], 徐宁宁;王永诗;张守鹏;邱隆伟;张向津;林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庄36井区长8段储层特征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庄36井区长8段储层特征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庄36井区长8段储层特征研究摘要:通过对庄36井区长8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和孔喉特征等进行了深入分析,表明:庄36井区长8储层属低孔—特低孔、特低渗—超低渗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发育粒间孔和溶蚀孔,孔喉结构类型属小孔隙、微细喉道型,其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造成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物性明显好于河道侧翼。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庄36井区储层一、沉积背景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整体沉降、坳陷迁移、扭动明显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盆地内部构造简单、地层平缓,中生界石油资源丰富,且主要分布于上三叠系延长组,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油气藏。

现今构造形态总体显示为一东翼宽缓,西翼窄陡的不对称大向斜的南北向矩形盆地。

盆地边缘断裂褶皱较发育,盆地内部构造相对简单、地层平缓、一般倾角不足1°,局部仅发育幅度较小的鼻状隆起。

盆地经历了中晚元古代坳拉谷、早古生代浅海台地、晚古生代近海平原、中生代内陆湖盆和新生代周边断陷五个主要发展演化阶段。

其中,中生代内陆湖盆的形成和发育对鄂尔多斯盆地陆相生油和聚集起着重要的作用。

上三叠统延长组是一套在内陆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上发育的重要油气储集层。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的沉积演化经历了早期的初始沉降,到加速扩张和最大扩张,再到萎缩,最后湖盆消亡,完成湖盆从发生、发展以至消亡的沉积,构建了多套生、储、盖组合,形成了油气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

延长组以三角洲沉积为主,主要发育延长组长1、长2、长4+5、长6、长8及延安组延8、9、10油层组。

二、储层基本特征1.岩矿特征1.1岩性特征根据岩心描述及粒度资料分析,庄36区长8储层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

根据9口井岩心分析数据,目的层主要碎屑组分是长石、石英、岩屑。

其中长石占31.36%,石英含量占29.82%,岩屑平均含量为28.06%。

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

其中C8-1和C8-2的岩矿组分有稍有不同,C8-2较C8-1长石含量高,相对更容易形成次生溶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尔多斯盆地某气田区块储层分类评价研究
【摘要】本文结合鄂尔多斯盆地某区块的地质特征、测井解释资料和岩心测试资料,评价了储层的岩性及物性;从存储系数、地层系数和流动带指数三个方面,对储层进行综合分类评价,得出各类储层的平面分布情况。

【关键词】岩性物性综合分类评价
1 区域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天然气勘探发现的重点地区。

有资料显示,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天然气总资源量为111200亿方,超过我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的20%,主要分布于伊陕斜坡。

截至2003年底,鄂尔多斯盆地已探明天然气储量12329亿方,资源探明程度11.09%,表明该盆地北部天然气勘探潜力巨大。

2 储层评价2.1 岩性特征
根据薄片鉴定结果表明,盒1段储层中石英含量在39%~85%,平均67.05%,岩屑含量在15%~58%,平均29.04%,长石含量在0%~10%,平均含量为3.87%。

盒1段岩石以岩屑砂岩为主,占90.20%,其次为岩屑石英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分别占7.84%和1.96%。

薄片资料显示,储层的碎屑组分主要为石英,其次为岩屑组分,偶见少量长石颗粒,长石颗粒平均含量不超过4%。

从岩石结构特征的统计上看,碎屑胶结类型有孔隙式、再生-孔隙式、接触式和薄膜-孔隙式胶结,接触式胶结与薄膜-孔隙式胶结所占比例很小,岩石的磨圆度以次棱角状为主,粒间多以点-线式接触为主。

2.2 物性特征
根据岩心物性分析资料统计可得:
孔隙度分布范围为0.20~16.50%,平均值为7.61%,主要分布在2.60~11.60%之间。

渗透率分布范围为0.00~4.14×10-3μm2,平均值为0.37×10-3μm2;主要分布在0.02~0.65×10-3μm2之间。

2.3 单因素评价
单因素评价方法为,按累计频率在25%与75%位置的存储系数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三类。

2.3.1?存储系数评价法
存储系数(hφ)是定量评价储层储集能力的常用指标。

根据容积法储量计算公式,存储系数与储层的存储能力呈正相关。

用存储系数进行储层评价,可有效地划出有利油气富集区。

按存储系数分类:
盒12段:存储系数>0.9,为A类:最好的储层;存储系数在0.32到0.9之间,为B类:相对较好的储层;
存储系数<0.32,为C类:较差的储层。

盒11段:
存储系数>0.95,为A类:最好的储层;
存储系数在0.32到0.95之间,为B类:相对较好的储层;
存储系数<0.32,为C类:较差的储层。

2.3.2?地层系数评价法
地层系数(Kh)是定量评价储层生产能力的常用指标。

由达西公式,地层系数与油井的单井产量呈正相关,用地层系数进行储层评价,可有效地划出油气相对高产区。

按地层系数分类:
盒12储层:
地层系数>7.1,为A类:最好的储层;
地层系数在1.3到7.1之间,为B类:相对较好的储层;
地层系数<1.3,为C类:较差的储层。

盒11储层:
地层系数>6.6,为A类:最好的储层;
地层系数在1.8到6.6之间,为B类:相对较好的储层;
地层系数<1.8,为C类:较差的储层。

2.3.3?流动单元分析法
储层流动单元是指在相似的沉积条件下,横向和纵向上连续的具有相似孔、渗特征的储集带,是储层岩石物理特征的综合反映。

流动单元的研究与划分对于揭示储层非均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采用的流动单元划分方法为流动带指数(FZI)分析法。

根据理论计算,流动带指数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1,为标准化孔隙度。

从上式可以看出,流动带指数(FZI)是把储层结构、矿物地质特征、孔喉特征结合起来判定孔隙几何相的一个综合参数,用于描述油藏的非均质特征。


动带指数(FZI)越大,储层性质越好。

按流动带指数分类:
盒12段:流动带指数>0.674,为A类:最好的储层;流动带指数在0.5805到0.674之间,为B类:相对较好的储层;
流动带指数<0.5805,为C类:较差的储层。

盒11段:流动带指数>0.910,为A类:最好的储层;流动带指数在0.621到0.910之间,为B类:相对较好的储层;
流动带指数<0.621,为C类:较差的储层。

2.4 储层综合评价
上文分别应用存储系数、地层系数以及流动带指数进行了定量储层评价。

本次储层综合评价是在存储系数、地层系数以及流动带指数评价成果基础上进行的。

我们把本区储层按好、中、差划分为三类:
Ⅰ类储层:主要指三个指标均属于A类的储层,或仅有一个指数属于B类。

这类储层物性较好,砂体相对较厚,通常孔隙度大于13%,渗透率大于0.7×10-3μm2。

Ⅰ类储层是研究区内最好的储层,分布较少,主要在河道中央部分。

Ⅱ类储层:指三个指标中有一项指标属于A类两个指标属于B类,或三个指标都属于B类,或两个指标属于A类而另一个指标属于C类的,这类储层孔隙度一般在5~13%之间,渗透率在0.35~0.7×10-3μm2之间。

Ⅱ类储层具有中等孔隙度和渗透率,是研究区的主要储层类型,从平面上看主要位于河道上、河道边缘,砂体较发育的部位。

Ⅲ类储层:主要指三个指标有多个属于C类的储层,或当一个指标为C类而其他两项不全为A类,储渗性能较差。

Ⅲ类储层通常位于砂岩厚度小于4m的薄砂体中。

参考文献
[1] 姜汉桥,姚军,姜瑞忠.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M].山东: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2] 刘岩,张哨楠,等.鄂尔多斯盆地定北地区山西组—石盒子组储层分类评价[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3):111-114
[3] 刘研言,毕银旗,樊瑞.新安边区延9、延10储层分类评价研究[J].辽宁化工,2011,40(9):982-9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