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穿刺肾囊肿硬化治疗的效果分析

CT引导下穿刺肾囊肿硬化治疗的效果分析
CT引导下穿刺肾囊肿硬化治疗的效果分析

CT引导下穿刺肾囊肿硬化治疗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肾囊肿在ct引导下穿刺硬化治疗的效果。方法:对两种不同的硬化剂治疗肾囊肿的疗效对比。结果:高渗葡萄糖作硬化剂治疗肾囊肿的有效率100%,治愈率978%,复发率1 2 %。纯酒精的有效率100%,治愈率896%,复发率35%。结论:两种硬化剂治疗肾囊肿均有较好的效果,高渗糖优于纯酒精。

关键词 ct 硬化剂肾肿囊穿刺

资料与方法

2005年5月~2008年11月穿刺肾囊肿86例,共106例次,使用50%葡萄糖注射液(简称高渗糖)硬化治疗的30例,99%酒精(简称纯酒精)56例,筛选各30例对比分析硬化剂的治疗效果。

高渗葡萄糖硬化治疗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8~72岁,平均546岁;右侧21例,左侧9例;单发22例,多发8例;囊肿4 5~121cm;有肾盂积水7例,输尿管扩张3例,肾功能不全1例,

高血压4例,肾盂结石2例,膀胱结石1例,合并肝囊肿7例。

纯酒精硬化剂治疗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5~78岁,平均562岁;左肾12例,右肾18例;单发25例,多发5例;穿刺囊肿43~138cm;伴有肾盂积水3例,输尿管扩张4例,肾功能不全2例,高血压6例,肾盂结石4例,心率不齐1例,脑梗死3例,合并肝囊肿5例。

肾囊肿硬化治疗的适应证:引起明显肾盂积水的盂旁囊肿、压迫肾盂形成肾盂积水的囊肿、造成肾实质大量丧失的巨大囊肿、引起

肾囊肿

肾囊肿是常见的肾脏良性病变,多为单侧和单发,可发病于任何年龄,多见于成年人。文献报道,40岁以下发病率为20%,60岁以上为33%,男女比例为 1.88∶1[1]。临床上单纯性肾囊肿,直径小于4 cm无明显临床症状,如腰痛、血尿、高血压者无需处理,可定期随访,每3~6个月复查B超。直径大于4 cm,出现腰痛、血尿、高血压、尿路梗阻、感染及怀疑恶变倾向时就需尽早手术治疗[2]。传统采用开放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和肾囊肿穿刺注入硬化剂治疗。开放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手术疗效肯定,但是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并发症多、病人耐受性差,且术后恢复慢。经皮穿刺肾囊肿吸取囊液后注入硬化剂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创伤小、操作简单、费用低,但受囊肿位置的限制,对于肾上极和中极腹侧囊肿穿刺困难且易引起出血、腹内脏器损伤、气胸、剧烈疼痛、硬化剂外溢或进入集合系统等并发症。更重要的是术后易复发,KELLOGG等[3]研究显示复发率高达44%。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领域的广泛应用[4],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成为治疗肾囊肿的主要方法,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并且术后基本无复发或仅个别复发,被认为是治疗肾囊肿的理想术式[5 7]。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包括经腹腔和后腹腔两种入路,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经腹腔途径解剖清楚、视野清晰,建立手术腔隙省时安全,手术视野开阔,可以同时处理双侧肾囊肿。但易损伤腹腔脏器,左侧易损伤脾、胰腺,右侧易损伤下腔静脉。并且对肾背侧囊肿显露困难,对腹腔有手术史、外伤史、感染史的病人,经腹腔途径手术往往受到限制。经后腹腔途径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并且克服了经腹腔途径的缺点,其适应证更广。缺点是手术操作空间较小、解剖标志不清、不能同时处理双侧肾囊肿、易损伤腹膜,同时对手术者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有研究显示,上述两种手术途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住院时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异[8 9]。本文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两种手术途径的选择主要根据囊肿的位置,囊肿位于肾脏腹侧时经腹腔途径有优势,囊肿位于肾脏外侧或背侧时经后腹腔有优势。由于肾脏位于后腹膜间隙,综合考虑两种途径的优缺点,目前认为经后腹腔途径更具有优势,本组病例经腹腔途径者26例,经后腹腔者113例同样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本组139例病人均行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者,无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者,疗效满意。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有如下体会。①严格把握手术指征,肾囊肿直径大于4 cm,伴有临床症状如腰痛、发热、血尿、高血压、反复尿路感染或疑有恶变者可行手术治疗。②把握手术禁忌证,有下列情况者不行手术:囊肿直径小于4 cm,无症状且无肾功能损害;患有严重心肺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有急性腹膜炎症状者;肾囊肿存在感染或局部粘连较重者。③术前完善检查,根据泌尿系B超、CT、静脉泌尿系造影等检查确定肾囊肿的位置、大小、数目及与周围血管、肾集合系统之间的关系,

CT引导下经皮肺(纵膈)穿刺活检术规范流程【内容详细】

CT引导下经皮肺(纵膈)穿刺活检术 规范流程 CT引导下经皮肺(纵膈)穿刺活检作为CT介入放射学的重要诊断方法,减少了开胸探查手术,在疾病诊断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是近年来用以诊断肺部病变的一项微创性检查方法,它具有定位精确、检出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并显示出了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一、术前准备 1、患者及家属 1)患者术前禁饮食4-6小时,防止术中呕吐; 2)家属准备最近一次CT片/PET-CT报告册,平车,卫生纸备用; 2、主管医生 1)评估适应症、禁忌症: 适应症:1、肺内实质性病变,尤其位于周边用纤支镜等其他方法不能确诊者;2、双侧病变或不能手术的恶性病变,需要病理类型诊断指导放疗或化疗者;3、为了确定肺内转移性病变的性质;4、纵隔肿瘤。 禁忌症:1、病变附近有严重肺气肿、肺大疱者;2、怀疑有血管病变如血管瘤、肺动静脉瘘;3.怀疑肺内囊性病变如肺包虫病;4.患者有凝血机制障碍或正在抗凝治疗中;5.患者不合作不耐受,不能控制咳嗽,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者。

2)术前与患者及家属谈话,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穿刺必要性及可能出现风险(并发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化验单、检查单: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凝血系列(凝血酶原时间)、免疫系列、心电图、CT/PET-CT报告等; 4)下达术前医嘱:胸部CT平扫检查单,细胞学(组织印片)检查单,病理检查单,肺/纵膈穿刺取活检术,利多卡因、巴曲亭等止血药物、抗菌药物。 5)器械准备:Biopince活检针、穿刺套管针、一次性换药碗或棉签、碘伏、一次性外科手套、一次性手术洞巾、5ml注射器、一次性纱布、一次性手术刀(片)、痰杯(内装约1/3杯10%甲醛溶液)、载玻片、一次性注射针头若干、甲壳质敷贴、氧气袋(必要时)。 2、主管护士 1)止血药物注射:病房内予以巴曲亭肌注后前往CT室; 2)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护仪器准备,吸氧准备; 二、术中操作流程 1、阅读CT片,然后根据CT片显示病变的部位选择相对舒适的体位如仰卧位、侧卧位或俯卧位,并在合适位置粘贴定位纸; 2、初次扫描,寻找最大直径病灶层面并测量直径,确定穿刺点,进针方向、角度、深度(应尽量避开骨性胸廓、大血管或病灶坏死区); 3、穿刺点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手术洞巾,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至胸膜,暂不拔出注射器针头,再次扫描以确认进针角度

彩超引导介入硬化治疗肾囊肿的临床应用

彩超引导介入硬化治疗肾囊肿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5-05-05T14:37:22.2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6期供稿作者:郭江鸿[导读] 肾囊肿是一种常见的生长在肾上的囊性病变,一般生长缓慢,病程漫长的良性病变。 郭江鸿 (清丰县中原油田第五社区管理中心医院河南濮阳 457331) 【摘要】目的:探讨利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引导介入硬化治疗肾囊肿的临床应用新技术。方法:对130例168个肾囊肿在彩色多谱勒超声引导下行无水酒精硬化治疗,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无创伤,无痛苦,诊断可靠,重复性强等优势,密切随访观察无水酒精硬化剂的治疗效果。结果:120例149个肾囊肿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无水酒精硬化治疗,治愈率达85.4%,显效率达94.7%,总有效率达99.34%。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介入治疗肾囊肿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效应可更加精确的引导穿刺针到达预定位置,并且可更有效的看清楚周围重要脏器及大血管,从而有效的避开,明显减少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可更进一步的减少病人痛苦。结论:彩超引导介入硬化治疗肾囊肿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大有发展前景。 【关键词】超声引导无水酒精介入治疗肾囊肿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275-02 肾囊肿是一种常见的生长在肾上的囊性病变,一般生长缓慢,病程漫长的良性病变,可为单发,也可多法,大小差别很大。为了探讨肾囊肿非开发性手术治疗的新途径,自2005年12月以来,我院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监视引导下开展了介入囊肿抽吸和无水酒精硬化治疗肾囊肿的工作。 1.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其中男性65例,女性55例,年龄在30—60岁,平均年龄45岁,经治疗的囊肿共计149个,囊肿直径均在5cm以上。其中单发囊肿97例,多发囊肿23例,左侧肾57例,右侧肾63例,肾上极囊肿35个,肾中段囊肿65个,肾下极囊肿49个,最大囊肿直径为11.7cm,最小囊肿直径5.3cm,平均直径大小为5.8cm,5-10cm的囊肿有136个,大于10cm的囊肿13个,89例患者主诉腰背部酸胀感,31例无意中在查体时被发现。 1.2仪器设备东芝570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日本八光18G PTC穿刺针,排除穿刺治疗禁忌症后,行术前常规超声检查,观察患肾基本情况,注意囊肿大小、形态和内部情况,确定穿刺部位。 1.3术前准备 1、穿刺前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技术或查凝血酶原活动度。必要时用镇静剂。2、穿刺探头、引到架、穿刺包一个,2%利多卡因(局麻用),医用无水酒精,一次性注射器及常用消毒包扎用品等。3、对病人及家属详细介绍讲解穿刺治疗过程,以取得其配合并签订穿刺手术同意书。 1.4穿刺适应症肾囊肿直径大于4cm,病人有一定临床症状或积极要求治疗者,在无其他严重疾病且化验检查结果正常者均适用。 1.5介入治疗方法根据患者囊肿所处的位置决定采取仰卧、侧卧或俯卧位等。、超声常规检查注意避开重要脏器或器官(如:肝脏、脾脏、肠管或血管等)确定穿刺部位,选择最佳穿刺点和途径、观察进针角度,测量进针深度距离,固定体位。常规局部皮肤消毒,探头及引导架也常规消毒,戴口罩、帽子及无菌手套,铺无菌巾,用2%盐酸利多卡因5ml沿穿刺方向局部浸润麻醉后,嘱咐患者屏气,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讲18g穿刺针经引导线快速刺入囊腔的中下部(若是多房囊肿应先穿刺小囊肿或较远的囊腔,处理后退针至大囊腔内),针尖显示满意后,固定穿刺针后拔出针芯,用50ml注射器抽吸囊内液体,注意抽吸囊液的速度不宜过快,要匀速抽液,其间严密及时的观察穿刺针尖在囊肿内的位置,要不断的调整穿刺针的位置和深度,对抽出的液体要及时送化验室检查以便进一步确定是否为囊肿液,或向5ml试管内分别注入1ml囊液及无水酒精观察是否变浑浊,一定要明确囊液为囊肿液而不是尿液后再向囊腔内注入无水酒精,囊内液体全部被吸收干净后,注入无水酒精冲洗,注入量一般为囊肿容积的1/3—1/5,一次最大注入来那个一般不超过50ml,可反复冲洗至抽出的酒精无浑浊时为止,一般反复冲洗3-5次即可。然后向囊腔内注入5-10ml无水酒精保留,固定好穿刺针放入穿刺针芯,嘱咐患者屏气后再快速拔出穿刺针,对穿刺点常规用手指加压5分钟再包扎,硬化结束。治疗后要严密观察3-4小时,重点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血压和脉搏情况,病人无异常反应时方可离开,所以病例均在介入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复查超声。 2.结果 疗效标准的评定:根据球体体积公式V=4/3πR?=4/3π(D/2)?=1/6πD?近似地推算出囊肿直径缩小一半时,体积较原来缩小8倍。评定标准:(扬素国,潘杰,金友进等,超引导置管注射无水乙醇和抗生素合剂治疗肝肾大囊肿的远期疗效[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7,1(13):48-49)(1)治愈:囊肿完全消失:(2)显效:囊肿大小变化不大。复查结果见表1. 表1 120例149个肾囊肿穿刺治疗后复查结果 治疗后复查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3个月后 52(34.43) 60(40.40) 28(18.55) 9(6.62) 6个月后 101(68.21) 31(20.52) 15(9.94) 2(1.33) 1年后 127(85.43) 14(9.27) 7(4.63) 1 (0.66) 由表1可见,本组总治愈率85.43%,总显效率94.7%,总有效率99.34%。 治疗效果总结:通过本组120例患者101个囊肿经无水酒精治疗3~6个月后复查发现囊肿治疗效果较好,1年后复查发现本方法非常有效。显效不明显的囊肿大多数是由于多囊肾性囊肿、多房性囊肿或巨大性囊肿所致,对于这些病例一般的均可以在6~12个月后再次穿刺治疗,即可获得满意疗效。 3.结论 在彩色超声引导介入治疗肾囊肿是十分有效的,总体上使总治愈率达到85.43%,有效率甚至高达99.34%。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介入治疗肾囊肿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因为利用彩色多普勒效应可更加精确的引导穿刺针到达预定位置,并且可更有效的看清楚周围重要脏器及大血管,所以能有效地避开周围的脏器及血管,从而地明显减少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可更进一步的减轻患者痛苦。彩超引导介入硬化治疗肾囊肿安全可靠,疗效明显,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穿刺硬化术“赶走”肾囊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92339025.html, 穿刺硬化术“赶走”肾囊肿 作者:王哲 来源:《保健与生活》2019年第09期 65岁的李女士,长年饱受腰部胀痛的困扰,最近一个星期更是发现双下肢水肿得厉害, 住院经系统检查后发现,李女士的肾脏上有一个“巨大”囊肿。 李女士本身就有心、肺、肾等多个系统疾病,常规手术存在一定的治疗风险,在充分准备后,治疗团队为她在B超引导下做了肾囊肿穿刺硬化术。手术顺利,术中抽出了约340毫升囊内液体。术后,李女士觉得腰痛的症状明显减轻,状态比之前好多了。 许多人会在查体中被告知患有肾囊肿,但是也同时被告知不需要特殊处理。那么,什么是肾囊肿?什么样的肾囊肿不需要处理?什么样的需要治疗呢? 肾囊肿是成年人肾脏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异常,可以为单侧或双侧,一个或多个,直径一般2厘米左右,也有直径达10厘米的囊肿,多发于男性。单纯肾囊肿一般没有症状,只有当囊 肿压迫引起血管闭塞或尿路梗阻时可出现相应症状。原来一直认为单纯性囊肿并不影响肾功能,但对肾脏CT检查的图像分析显示,经年龄、性别、原发肾脏病等校正后,有肾囊肿的患者比无肾囊肿的患者有较高的血肌酐水平,而且囊肿数量越多,血肌酐水平越高。这一结果提示,单纯肾囊肿可能对肾功能产生影响。 由于单纯性肾囊肿多无症状,肾囊肿如果小于5厘米,又向外突出,不压迫肾脏,一般不需要治疗,只要6个月到1年随诊一次即可。如果囊肿直径较大,超过5厘米或产生周围组织压迫症状,引起尿路梗阻,则需要行囊液抽吸术并囊内注射硬化剂。如果囊肿巨大,直径超过10厘米,则可能需要手術治疗。 用超声诊断肾囊肿方便易行,图像清晰,故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肾囊肿聚桂醇硬化治疗得以实现。手术切除治疗肾囊肿,虽然治疗效果好,但损伤也大。肾囊肿超声引导下抽液聚桂醇硬化治疗,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副作用少,患者易于接受,是目前治疗肾囊肿的好方法。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120例临床分析范洪涛

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120例临床分析 范洪涛 洪原城黄鑫成黄种杰 【摘要】目的 探讨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肺周围型占位性病变和弥漫性病变患者共120 例,均在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结果 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穿刺成功率100%,诊断恶性病变102例,良性病变 (慢性炎、结核、矽肺、隐球菌病)14例,病理不能确诊4例。术后出现气胸13例,咯血30例,胸痛5例,术后晕厥1例,未出现感染、血胸、DIC 、空气栓塞、胸壁针道种植转移等并发症。结论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安全可靠、诊断准确率高、并发症 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doi :10.3969/j.issn.1009-6663.2013.03.098作者单位:362000 福建泉州,泉州市解放军第一八○医院呼吸内科 肺周围型占位性病变和弥漫性病变从影像学难以确定病 因和性质,而痰脱落细胞学检测及支气管镜活检也较难取得病理诊断。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人们对于诊断则有更高的要求。CT 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自1976年首次被Haa-ga 等报道后,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对肺部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2010年11月份 2012年4月份,我们采用CT 引导下对120例肺周围型占位性病变或弥漫性病变进行自动式活检枪切割活检,取得了满意的诊断结果,且安全可靠。 临床资料与方法 一、本组共120例,其中男性93例,女性27例;年龄21 90岁,中位年龄65岁;全部病人经X 线、CT 或MRI 发现肺部周围型占位或弥漫性病变,病灶直径>2cm 的104例,≤2cm 的16例,病灶位于右肺者66例,左肺者50例,双肺4例。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穿刺禁忌症。 二、方法 1.术前准备:术前常规行胸部CT 扫描,必要时行增强CT 扫描,根据病灶的大小、部位,及其与血管、气管、胸膜等的距离选择合适的体位及穿刺针型号。应用美国PQ5000单排单螺旋CT 机,使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复用型全自动活检 枪和14、16、18G 自动活检枪套针,配有活检枪带槽针芯,有 1.5cm 和 2.2cm 两个固定的取材档位供选择。活检前常规 检测血常规、 凝血四项、传染病四项,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该项检查的必要性,以及操作中、操作后需注意的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2.CT 引导定位:患者的体位选择应根据病灶位置而定,常采用仰卧、俯卧、侧卧。摆好体位后,嘱患者保持体位不动,操作者和助手撤出CT 机房,行胸部CT 平扫,选定病变所在最佳穿刺层面,定好穿刺点,测量体表至病灶边缘的距离和进针角度。然后通过CT 机打出光标,确定病变所在层面相对应的体表位置,并用记号笔在穿刺点皮肤表面做好标记。 3.穿刺方法:常规消毒穿刺点皮肤,戴无菌手套,辅无菌洞巾,嘱患者平稳呼吸,用2%利多卡因5ml 在穿刺点肋间肋骨的上缘自皮肤至壁层胸膜进行逐层局部浸润麻醉,当麻醉至壁层胸膜时,操作者再次离开CT 机房,再次行胸部CT 扫描,进一步明确进针深度及角度。用生理盐水推冲穿刺针,检 查穿刺针通畅后,操作者一手捏持穿刺针下方,另一手捏持穿 刺针芯及套筒交界处,防止进针时,由于皮肤、肌肉等组织外顶套针使其滞后于针芯(此举可影响活检组织的获得),此时应嘱患者尽量放松,平静呼吸,沿麻醉针眼刺入胸壁,按照原来测定的进针角度和深度,匀速穿过胸壁各层组织,当刺入胸膜腔时,此时嘱患者屏住呼吸,快速穿过脏层胸膜,使针尖抵达肺内病变组织边缘(如操作者不熟练或不能确定针尖已抵达病变组织边缘,可再次CT 扫描明确穿刺针位置,并可予以调整,直至穿刺针抵达病变表面),操作者固定穿刺针套针与针芯不动,助手戴无菌手套,取活检枪,调整好活检所需组织的长度(一般选1.5cm ),拉上枪栓,连接穿刺针,助手一手固 定活检枪(防止扣动扳机时穿刺针触及病变组织而反弹), 一手扣动扳机,击发穿刺枪后,操作者与助手协作连同穿刺针及枪一起迅速拔出,压迫穿刺针眼,无菌纱布覆盖。若对穿刺活检所得组织不满意或未取得组织,可重复穿刺2 3次。 4.标本的获取和术后处理:从穿刺针槽内取出完整的活检组织条,放入含10%甲醛溶液的玻璃瓶内固定,送病理检查;穿刺针槽内的组织碎屑可涂片作细胞学检查。穿刺结束后再次行CT 平扫,观察有无气胸或出血等并发症。术毕,患者由专人护送,轮椅送回病房,平卧休息4h ,常规予吸氧、止咳、止血等处理,并嘱其注意避免用力咳嗽、大声说话、大笑等。术后第二天常规行胸片检查,观察有无气胸或出血等并发症及其变化情况。如有血、气胸或血气胸,量较大,且患者有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积极予吸氧、休息及药物等治疗,并充分引流,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结 果 一、穿刺成功率本组120例共做了141次穿刺,21例在同一病灶分别做了2次穿刺,原因是病灶直径较大或第一次穿刺所获得的组织较少,且穿刺后未出现任何并发症,为了提高病理组织学的诊断率而施行第二次穿刺;其余99例均只行一次穿刺即获得足够的组织学标本,穿刺成功率为100%。 二、病理结果穿刺病理诊断恶性肿瘤102例,组织学及细胞学均阳性者86例(84.31%),组织学阳性而细胞学阴性者12例(10.00%),组织学阴性而细胞学阳性者4例(3.33%)。其中腺癌56例(54.90%),鳞癌37例(36.27%),腺鳞癌4例(3.92%),小细胞癌3例(2.94%),肺转移癌2例(1.96%)。11例行手术切除,病理与穿刺病理完全吻合;诊断为腺癌的组织学标本中有9例行EGFR 基因 测定5例敏感者服用分子靶向药抗肿瘤治疗, 4例不敏感者865临床肺科杂志2013年3月第18卷第3期

超声引导下肾囊肿的硬化治疗

超声引导下肾囊肿的硬化治疗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引导穿刺,注射硬化剂介入治疗肾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38例患者进行穿刺抽液,并进行无水酒精硬化治疗。结果38例肾囊肿术后半年有效率为100%。结论超声介入治疗肾囊肿疗效确切,创伤小,简单易行,可以在临床推广。 标签:超声;肾囊肿;硬化治疗 Ultrasound-guided sclerotherapy of renal cyst SHAN?Xiaoyu Department of Radiology,Jinchang City Central Hospital,Jinchang 737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ultrasound-guided puncture and injection scler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renal cysts. Methods 38 patients were given puncture under ultrasound-guided,and be treated by absolute alcohol sclerotherapy. Results The efficient percentage of 38 renal cysts patients was 100% after operation six months later. Conclusion 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 in the treatment of renal cysts is effective,minimally invasiv and simple.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Ultrasound;Renal cyst;Sclerotherapy 肾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病变,中老年发病率较高,国外研究人员在对非泌尿外科患者行腹部检查时发现,4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肾囊肿的至少占24%以上。小的囊肿一般无临床症状,不需要特殊治疗,较大的囊肿会产生一系列症状,甚至影响肾功能。现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治疗已成为本病的首选方法。笔者所在医院应用彩超引导下对38例肾囊肿患者行穿刺硬化治疗,取得了确凿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肾囊肿患者38例,男28例,女10例;囊肿右侧16个,左侧27个;年龄28~62岁,平均(48.3±1.2)岁。超声检查囊肿大小:最大者9.5 cm×8.2 cm×8.5 cm,最小者4.2 cm× 3.6 cm×4.3 cm,均在彩超引导下穿刺抽吸囊液并注入无水酒精硬化治疗。 1.2?仪器及材料 使用Logiq-E9型彩超诊断仪,使用频率为3.5 MHz的C-5凸阵探头,附穿刺架,用穿刺附加器组件,16~22G PTC穿刺针,硬化剂用95%无水酒精。 1.3?治疗方法 根据囊肿不同的位置,患者有的取俯卧位,有的取侧卧位,有的取30°~70°半侧卧位,腹部垫枕把腰部垫起,尽量让患者感到舒适。先用探头沿引导线定位,使穿刺引导线位于囊肿中心线,测得进针距离,避开周围血管和脏器,选择距皮肤最近的路径作为穿刺进针点,在体表用指甲掐一标记。以标记为中心常规皮肤消毒铺巾,以无菌探头薄膜或消毒灭菌的保鲜袋套在附有穿刺架的探头上,要保证无菌保鲜袋有一定的长度套在探头电缆线上。在穿刺架上安装用戊二醛浸泡消毒后的与穿刺针匹配的针槽。在体表标记处涂上无菌耦合剂或生理盐水后再次定位,用2%盐酸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穿刺针用18 G活检针,穿刺针沿着引导线抵达囊肿壁时,嘱咐患者屏气,将穿刺针快速刺入囊腔中部,此时会有落空感。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两种方法疗效比较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两种方法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经皮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即超声引导下肾囊肿单次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试验组实施置管多次硬化治疗,采用超声引导下肾囊肿穿刺注射无水乙醇后置入猪尾巴导管持续引流、多次注入无水乙醇治疗。结果:于随访2年进行超声复查,两组患者治肾囊肿均明显缩小或消失。两组患者治疗后治愈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管多次硬化治疗较常规硬化治疗肾囊肿,复发率更低,效果更显著。 肾囊肿是常见的肾脏良性疾病之一,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发病率约占27%,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数目和大小有增加趋势[1-2]。肾囊肿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经皮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开放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等,目前临床多采用前两种方法。超声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穿刺注射硬化治疗,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它不仅可以清晰显示肾囊肿的位置、大小和深度以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还能实时监测肾囊肿穿刺治疗的整个过程,操作简单,方便易行,安全性高,且费用较低[3]。尽管该治疗方法是目前治疗单纯肾囊肿的主要方法,但其仍存在一定的复发率,约10%左右。 2012年7月-2013年6月,笔者应用置管多次硬化治疗,即超声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穿刺置管引流多次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单纯性肾囊肿50例,随访2年,并与常规硬化(即传统的超声引导下经皮肾囊肿单次穿刺引流注射无水乙醇)治疗的50例患者进行比较,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单纯性肾囊肿患者10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肾囊肿的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入选标准:肾囊肿(上中下极)直径≥4 cm,单发。同时超声检查测量囊肿的3个径线,并计算出囊肿的体积(0.52×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排除标准:排除肾盂旁囊肿、出血性疾病;肾积水;复发性肾囊肿穿刺史;肾脏手术史。100例患者术前均经腹部超声、CT检查等确诊。入院前的症状包括:腰部胀痛78例,镜下血尿27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超声引导下经皮肾囊肿单次穿刺囊内注射95%无水乙醇组(对照组)和超声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穿刺囊内置管引流多次注射95%无水乙醇组(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29~86岁,肾囊肿体积3 2.32~59 3.25 mL;试验组年龄36~82岁,肾囊肿体积45.25~672.67 mL,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肾囊肿大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组别性别例年龄 (岁)囊肿大小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地几点心得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几点心得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是肺部疾病的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当然也很老了,是指在CT扫描定位协助下,通过体外的穿刺针或活检枪对肺病灶进行负压吸引或切割活检,取得病灶组织后送检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一种手段。 具体的操作步骤:在CT光标指示下,以记号笔标记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穿刺针进入皮下后行CT扫描,直观地确定进针角度和病灶的关系后,按预定的进针角度和深度穿刺进针至靶点,再行靶层面CT扫描,证实针尖位于病灶,即负压吸引或活检枪击发取材。抽吸活检时抽吸针保持负压拨出,将容物推到玻片上;组织针取出有形组织条送入10%福尔马林液固定。术后常规胸部CT扫描,观察有无气胸等并发症发生,如无不适,嘱患者回病房静卧1-2小时。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常见的并发症有气胸、肺出血、少量咯血和胸膜腔出血等。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气胸和肺出血,文献报告气胸发生率为 9%~44%,多在10%左右,大多是少量气胸,无需特殊处理休息吸氧后短时间可自行吸收,需做胸腔闭式引流的病人仅占 1.6%~14.3% ;肺出血 1~3日可自行吸收,少数病人有痰中带血;大咯血和胸膜腔出血的发生率较低。并发症的发生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进针次数、穿刺针与穿刺点胸膜切线位的角度及患者肺的质量如有无肺气肿等因素有关。 心得一:首先如何预防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并发症? 1)首先术前进行患者教育,配合医生的操作,保持相同的呼吸状态。 2)正确地评估,要确定好穿刺层面和进针点,以及进针深度、角度和呼吸对穿刺的影响。穿刺点到病变距离最短,以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为佳。尽量避开叶间胸膜、肺大疱及CT下能显示的粗大血管影或肺纹理等。 3)麻醉针不宜穿刺太深,若刺破胸膜,会增加气胸的概率。 4)穿刺胸膜时,病人应在平静呼气后屏气状态下进行,动作迅速地刺入靶点,尽量缩短穿刺经过胸膜的时间。 5)穿到细胞或组织后,应在呼气末负压迅速拔出穿刺针。 心得二:如何穿到肿瘤组织。 当然,常规的、较大的、贴近胸膜的病灶是不用说的,要讲的是小病灶、骨组织后的难以取得的病灶或靠近大血管病灶和肺气肿患者。 1)小病灶

超声引导下行肾囊肿穿刺的护理方式及心得研究

超声引导下行肾囊肿穿刺的护理方式及心得研究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肾囊肿穿刺的护理方式进行研究,并探讨护理心得。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收治的接受超声引导下肾囊肿穿刺治疗的患者53例作為研究对象,患者围术期接受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以2016年收治的同法治疗的肾囊肿患者50例作为对照,患者仅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100.0%、86.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20.0%,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1%、82.0%,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在实施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肾囊肿的围术期,采用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方法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超声引导;肾囊肿穿刺;护理 超声引导下的肾囊肿穿刺治疗中,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降低围治疗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优质、全面的护理必不可少。本文抽取我院2017年收治的肾囊肿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方法、效果等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其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我院2017年收治的53例肾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肾囊肿穿刺治疗。患者中,男女分别有29例、24例,患者的年龄在26岁到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1±3.4)岁。患者的囊肿直径在3.8-6.5cm之间,平均直径为(5.2±1.2)cm;单发性囊肿和多发性囊肿患者分别有42例和11例。 另取2016年间在我院接受超声引导下肾囊肿穿刺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其中,男女各有25例;患者年龄在27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2±4.0)岁。患者的囊肿直径在3.6-6.4cm之间,平均直径为(5.1±1.0)cm;单发性囊肿和多发性囊肿患者分别有40例和1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囊肿患病情况上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肾囊肿穿刺治疗。超声引导采用美国Agilent公司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配谈的3.5MHz探头。穿刺采用14G穿刺套管针。治疗时患者取俯卧位,经常规消毒铺巾后,以5%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在无菌探头的引导下,选择最佳穿刺点和穿刺角度,快速进针至囊内,然后将针芯拔出,并与注射器连接,对囊内液体进行抽吸。抽吸结束后向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操作规范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操作规范 【意义】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作为CT介入放射学的重要诊断方法,减少了开胸探查手术,在疾病诊断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是近年 来用以诊断肺部病变的一项微创性检查方法,它具有定位精确、检出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并显示出了 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物品准备】 ?1、器械准备:胸穿包一个 (内有弯盘1个孔巾1条试管2个、载波片3-4片、小标本瓶2个、纱布5-8块、穿刺针2套、镊 子两把) ,无菌手套2付,无菌盘1个(内有棉签缸、碘伏棉球 缸、弯盘),胶布,注射器4个(5ml、20ml各2个),带金属标 记物1个。 ?2、药品准备:2%利多卡因10ml,碘伏,龙胆紫1瓶、心电监护一次性电极(定位标记用)。 ?3、患者准备:协助医生为患者做好必要的检查;化验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常规,肝功等检查项目;做心电图检测心功 能情况;监测生命体征;术前禁食4h。并且做好呼吸配合。【操作程序】 ?1、术者必须仔细询问病史、体查患者和阅读CT片,然后根据CT片显示病变的部位选择相对舒适的体位如仰卧位、侧卧位或

俯卧位,测量病灶的最大直径,并在相当于病变的体表穿刺点 区放置定位器后,行包括病灶上下层面在内的CT扫描,直 径>3cm者,层厚5 mm,直径<3 cm者,层厚 mm。 ?2、确定穿刺点、进针方向、角度及深度,根据病灶位置选定穿刺针的型号和长度。 ?3、在穿刺点常规消毒,用2%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至胸膜,保留针头再次局部扫描确认进针深度和角度。 ?4、根据设定的穿刺计划,在患者屏气时快速进针至病灶后再次对病灶扫描,以确定针尖在病灶内的位置,当穿刺针尖达到预 定位置后切割取材。 ?5、一般切割槽内可获得(~)cm×大小的线头虫样组织标本,放入10%甲醛固定液内,且把针上残余组织均匀薄涂于玻片,放入同样固定液内送病理检查。若获得的组织标本不理想且患 者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可再次穿刺。 ?6、简单包扎后做全肺扫描,了解有无并发症。休息1 h后离开,病情较重或有并发症者留观,给予止血、抗炎、吸氧等对症处 理,所有患者24 h后复查正侧位胸片。 【适应症】 ? 1.肺内孤立性病变的定性诊断。通过纤维支气管镜、X线检查等不能定性的肺内肿块性病变。特别适用于诊断位于周边部位 的肿块。如怀疑周围型肺癌病灶,纤支镜不能到达,亦不靠近 脏层胸膜,不便做胸腔镜检查的患者。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治疗肾囊肿(一)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治疗肾囊肿(一) 【摘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治疗的肾囊肿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4年7月在B超引导下穿刺注入无水乙醇治疗肾囊肿59例。结果59例肾囊肿均获得穿刺成功,术后随访1个月~2年,治愈率92%。结论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入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肾囊肿,方法简便易行、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可作为肾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肾囊肿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疗法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therapeuticeffectsonultrasoundguidancefortreatmentofrenalcysts.Method sRenalcystsin59casesweretreated.Anhydrousethanolwasinjectedintothecystsforsclerosisunderthe ultrasoundguidanceforpercutaneouspunctureprocedures.ResultsAllthe59caseswerepuncturedsuc cessfullyandfollowedup1monthto2years.Thecurativeratewas92%andtheeffectiveratewas100%.Co nclusionThismethodiseasytopracticewithlesscomplicationsandgoodeffects.Therefore,itcanbechos enasthefirstselectionforrenalcystdiagnosisandtreatment. 【Keywords】renalcyst;percutaneouspunctureunderultrasoundguidance;sclerotherapy 单纯性肾囊肿是最常见的肾脏囊性疾病,通常为单侧单发,但也有多发和双侧发生〔1〕。随着介入性超声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不断推广和普及,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肾囊肿,也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它可以避免外科手术,减少并发症,达到与外科手术相媲美的效果。我院自1998年以来,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治疗肾囊肿,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其中资料齐全的59例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59例,其中包括单侧单发51例,其余多发和双侧发生8例,男36例,女23例,年龄20~75岁。有症状18例,常见的症状是腰部酸痛不适。经B超检查,囊肿最大为10.6cm×8.7cm,最小为4.5cm×3.7cm,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肾功能正常,均在B超下经皮穿刺硬化治疗。 1.2仪器与方法使用德国西门子SONOLINEVersaPro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探头为3.5MHz 凸阵探头。本组所用硬化剂全部为无水乙醇。患者取俯卧位,腰部垫高,取患者肋脊角为穿刺部位,先初步探测肾囊肿部位、大小及深度,选择囊肿最清晰、距体表最近且针道能避开周围脏器处作为进针点,做好标记,换上已消过毒的穿刺探头再次精确选定进针途径,测定深度和角度,用2%利多卡因局麻后,在B超实时动态监视下,根据囊肿的部位、大小选择不同型号的穿刺针,在进针前先用16G注射针头刺破进针点处的皮肤及皮下组织,以便穿刺针能轻松顺利地进入靶区。待穿刺针尖到达囊肿1/3~1/2处,拔出针芯,接上注射器尽量抽空囊肿内容物并送常规化验及囊液离心脱落细胞学检查。抽完囊液后,注入无水乙醇。注入乙醇量为抽出囊液量的1/10~1/5,反复冲洗30min后,见抽出液浑浊黏稠时,拔出穿刺针,观察1h,如无不良反应,嘱患者定期复查〔2〕。 1.3疗效判定标准凡治疗1个月~2年B超复查囊肿直径缩小为原直径的1/2者为有效;囊肿直径未缩小到原直径的1/2者为无效;囊肿完全消失者为治愈。 2结果 2.1治疗结果本组共59例,其中包括单侧单发51例,其余多发和双侧发生8例。均采用无水乙醇硬化疗法,有效率100%(59/59),治愈率92%(54/59)。其中有5例囊肿未完全闭合,该5例术前囊肿直径均>8.0cm。3个月后复查时,肾囊肿逐渐缩小至 3.0~ 4.5cm。抽出囊肿液均清亮,呈淡黄色。常规化验:蛋白微量,白细胞(+)~(++),均为单纯性囊肿,脱落细胞学检查(-)。 2.2不良反应在实施无水乙醇硬化治疗中,59例肾囊肿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不良反应也极轻微。部分患者在注入无水乙醇后出现腰部酸痛或酸胀,少数患者有头晕、脸红等饮酒后表

肾囊肿穿刺

肾囊肿穿刺 *导读:肾囊肿穿刺术专家分析:肾囊肿穿刺术是一种肾囊肿的治疗方法,很多人不理解肾囊肿穿刺术,到网上咨询有关肾囊穿刺术的问题。…… 肾囊肿穿刺术专家分析:肾囊肿穿刺术是一种肾囊肿的治疗方法,很多人不理解肾囊肿穿刺术,到网上咨询有关肾囊穿刺术的问题。肾囊肿是一种自出生后即存在的一种疾病,随年龄增大,囊肿亦慢慢增大,所以患者年龄一般均在4O岁左右或4O岁以上,出现症状及出现病情,一般情况下,囊肿大小,4cm×4cm以内无症状者,可无需处理,只需定期作超声检查观察。如囊肿大小为4cm×4cm以上,就有手术指征。本文章主要介助一些专家的看法,分析肾囊肿穿刺术的相关问题。 肾囊肿穿刺术一般最适用于单纯性肾囊肿,对于多囊肾或多发性肾囊肿不适合。单纯性肾囊肿在肾脏疾病中极常见,随着B 超和CT检查的应用,体检的广泛开展,肾囊肿的发现相当普遍。对于直径小于5 cm的囊肿且无任何症状,一般也不需治疗,当囊肿大于5cm或出现I临床症状时,则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肾囊肿穿刺抽液及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基于此,想做肾囊肿穿刺术的患者一定要考虑自己患病类型,是否适合做肾囊肿穿刺术。 由于肾囊肿是年龄增大,而囊肿增大,这是因囊肿液为原尿,随时间的延长,囊壁可渗出原尿,从而慢慢地使囊肿增长,因而

如果囊肿不与集合管等相通,增大速度均很慢,一般为数十年,如果增大速度很快,就应考虑囊肿与集合管相通,不能做穿刺治疗,需作开放手术。是否与集合管相通作ivp检查可确诊。由于肾囊肿内的囊液为原尿,而是由囊壁渗出引起。所以,我们在做囊肿穿刺抽出囊液后,将无水酒精按15:1的比例再注入囊内作硬化剂保留,使囊壁硬化不能再渗出原尿,而达到治疗目的。 在做穿刺术中,有可能出现肾周出血,血气胸,动静脉瘘,损伤性尿液囊肿,及广泛肾撕裂伤等症状,但本文87例均未出现上述症状,只要在穿刺时动作轻巧,必须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在穿刺时还要嘱咐患者做浅呼吸运动,这样就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并发症。 此外,一些专家认为:单纯性肾囊肿是最常见的肾良性囊性病变,硬化剂治疗机制是使囊肿壁内具有分泌囊液的柱状上皮在无水乙醇(硬化剂)作用下,上皮细胞的蛋白凝固变性、细胞破坏,产生无菌性炎症,囊腔粘连闭合。因此只要治疗方法正确,可致囊壁上的分泌细胞失去分泌功能,其复发的可能性较小。另外,由于无水乙醇使囊壁凝固硬化,乙醇有可能向外周透热,但对机体及周围肾组织无不良影响。有报道肾囊肿硬化治疗的效果与囊肿的大小成负相关,与囊液抽净程度成正相关。本组有71个直径5cm囊肿,经治疗痊愈的有53例,有效12例,6例无效,(其中3例因抽尽囊液后针头滑脱,无法注入乙醇)分析原因可能是囊肿较大,由于囊壁面积大,囊壁皱缩,注射的硬化剂与囊壁

带您认识谈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带您认识谈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发表时间:2019-11-14T08:48:39.410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11期作者:李成东[导读]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为临床诊断肺癌的有效方法,其临床诊断检出率相对较高,并发症较少,且能够对不明原因的纵膈肿瘤予以诊断,便于及时发现病灶、快速治疗,预防患者症状的进一步发展。(绵阳市安州区中医院 622651)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为临床诊断肺癌的有效方法,其临床诊断检出率相对较高,并发症较少,且能够对不明原因的纵膈肿瘤予以诊断,便于及时发现病灶、快速治疗,预防患者症状的进一步发展。CT引导下的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可提升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在当前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下面将介绍CT引导下的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使用价值与操作流程等。 什么是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经皮穿刺肺活检即为在X线透视下定位,或在“B”型超声波、CT指导下,以细针刺入患者局部位置,获取患者一些细胞或组织,而后将这些病变细胞或者组织通过病理学诊断的方式予以确诊。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使用价值 1.定位准确,操作简单 经皮肺穿刺活检操作简单,临床诊断诊断率高。CT引导下的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不需要其他页数设备,整个检查能够在10min内完成,图片细胞学检查能够在短时间内生成报告。CT引导下穿刺位置更加准确,操作方式简单,恶性肿瘤基本均能够通过细胞学检查结果予以判断。 2.减少伤害,预防并发症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为CT介入放射学的重要诊断路径,能够避免患者开胸探查,降低对患者身体所形成的损伤。CT引导下精辟费穿刺活检术为近年来用以诊断肺部疾病的重要微创检查方法,其临床适用范围较广,检出率较高,且患者检查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经皮穿刺肺活检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是什么? 针对于肺内周边型病变,常用的检查方式在难以确诊的情况下,则可以通过精辟费穿刺活检术予以诊断。特别是针对于晚期难以手术的肺癌患者而言,放疗与化疗前,需要获得明确的病理类型诊断,则可以使用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予以判断,对其症状的诊断与治疗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操作便利,且临床诊断符合率相对较高。在CT的引导下,能够清晰观察到患者的病理状态,明确定位。但是因为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为有创检查方式,故而可能会出现气胸、出血、栓塞及感染等并发症,需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与适应症,及时排除存在穿刺活检禁忌症的患者。 1.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适应症 1.1 肺内实质性病变的患者,特别是出于周边位置难以使用其他方式确诊的患者。 1.2 双侧病变的患者,难以手术的恶性病变患者,需要通过病理类型确诊的方式,为患者实施进一步的放疗与化疗治疗。 2.3 需要分析是否存在肺内转移性病变的患者。 2.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禁忌症 2.1 病变位置周围存在严重肺气肿、肺大疱症状的患者 2.2 疑似存在血管病变症状的患者,比如血管瘤、肺动脉瘘等症状。 2.3 疑似存在肺内囊性病变的患者,比如肺包虫病等。 2.4 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者正在接受抗凝治疗。 2.5 患者难以配合治疗,无法控制咳嗽症状,或者合并存在心肺功能不全症状的患者,肺动脉高压症状的患者等。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的操作程序 1.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的疾病史,检查患者的CT片等,结合CT片显示的病变位置选择适宜的体位,比如仰卧位、侧卧位或者俯卧位等。测量患者病灶的最大直径,清晰体表穿刺点,放置定位器,病灶上下层的CT扫描。 2.确定穿刺的位置,进针的方向、角度及深度等。结合病灶位置选择穿刺针的型号、长度等。在穿刺点位置常规消毒处理,使用2%利卡多因局部麻醉到胸膜,保留针头后再次局部扫描,明确进针的深度与角度。 3.结合设计的穿刺计划,在患者屏气后快速进针到病灶,对病灶位置进行CT扫描,确定针尖处于病灶中的部分,在穿刺针尖达到设计位置后,切割取材。 4.通常切割槽中能够取得1.0×0.1cm、2.0×0.1cm面积的线头虫样组织标准,置入10%的甲醛固定液中,将针上残留组织均匀涂片,实施病理学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