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产业链之丙烯

合集下载

中国丙烯和聚丙烯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

中国丙烯和聚丙烯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

中国丙烯和聚丙烯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丙烯和聚丙烯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中,聚丙烯产业作为塑料制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关注。

本文将介绍中国丙烯和聚丙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中国丙烯发展现状丙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烯烃之一,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塑料制品、橡胶和沥青等领域。

中国丙烯工业的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近年来发展较快,生产能力已经与国际水平相当。

国内丙烯生产主要由大型化工企业和炼油企业集中生产,如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华东化工等企业是中国丙烯生产的主要生产商。

目前,中国丙烯产能已经超过了600万吨/年,本土生产技术也得以迅速提升。

同时,中国丙烯产业也经历了阵痛期,面临生产运行成本上升,新产能组建困难等问题。

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中国丙烯市场的增长需求十分迅速,未来产能扩张可持续性堪忧,需要加大投资建设丙烯工厂的建设规模和力度。

聚丙烯是中国的重要塑料品种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塑料制品。

经过多年来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国内聚丙烯生产企业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

目前,中国聚丙烯的实际产能已经超过500万吨/年,在世界范围内占据着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从发展形势来看,中国聚丙烯市场面临价格竞争等多重压力,尽管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但是不良竞争垄断造成的恶性竞争也已经存在。

此外,生产方式落后缺乏国际先进技术,聚丙烯领域当中的投资、以及市场监管和行业标准的不完善,都是中国聚丙烯产业未来面临的挑战。

三、未来发展方向1.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是未来发展的基础质量和成本是聚丙烯产业发展的根本。

聚合物介质优化、反应性能提升、催化剂研究、单体清洁化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可以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2.发展产业链协同,加速市场化聚丙烯产业产业链条相对贯通,需要协同发展。

广泛发展聚丙烯应用产业,将聚丙烯产品应用于汽车、建筑、农机、日用品等领域,可以促进产业进一步的发展和市场化。

中国丙烯和聚丙烯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

中国丙烯和聚丙烯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

中国丙烯和聚丙烯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中国的丙烯和聚丙烯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丙烯和聚丙烯生产能力快速扩大,品种不断增加,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丙烯和聚丙烯生产国之一,丙烯和聚丙烯成为中国化工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中国丙烯和聚丙烯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两个方面对这一行业进行分析。

一、中国丙烯和聚丙烯产业现状1.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中国的丙烯和聚丙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在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许多大型化工企业投资兴建丙烯和聚丙烯生产线,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产能不断增加。

这些企业的生产效率也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得到了较大提升。

2. 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中国的丙烯和聚丙烯产业的技术水平逐步提高。

在原材料、生产工艺、环保治理等方面,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一些企业还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效率。

3. 产品品种不断丰富随着市场的需求不断变化,中国的丙烯和聚丙烯产品品种不断丰富。

除了传统的聚丙烯树脂、聚丙烯纤维等产品外,还涌现了聚丙烯管材、聚丙烯薄膜、聚丙烯泡沫等新产品,满足了不同行业的需求。

4. 行业面临的挑战中国丙烯和聚丙烯行业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是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对丙烯和聚丙烯生产的环保要求不断提高。

二是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中国的丙烯和聚丙烯产品面临着来自国外同行的竞争压力。

三是行业内部的竞争激烈,市场供过于求,企业利润空间逐渐被挤压。

1. 提高产品质量,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未来,中国的丙烯和聚丙烯产业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发展高附加值产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品的品质和性能要求不断提高,企业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开发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2. 多元化发展,提高产业链竞争力未来,中国的丙烯和聚丙烯产业要加快多元化发展,提高产业链竞争力。

聚丙烯装置原料丙烯流程优化

聚丙烯装置原料丙烯流程优化

聚丙烯装置原料丙烯流程优化摘要:聚丙烯作为性价比较高的通用树脂,具有机械性能良好、密度低、易加工、耐化学性能优良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工、建筑、汽车、包装等行业。

近年来,聚丙烯产能不断快速扩张,市场竞争急剧增加,2021年国内聚丙烯总产能已达35.00Mt,“十四五”末突破50.00Mt已是保守估计。

而2025年市场表观消费量预计在40.00~45.00Mt,远低于产能,所以,聚丙烯产能结构过剩的时代即将来临。

关键词:聚丙烯;原料;流程优化引言丙烯精馏塔是烷烃脱氢装置中的关键设备。

由于脱氢反应单程转化率较低,丙烯精馏塔进料中丙烯含量低,丙烯/丙烷相对挥发度小,故该塔具有塔板多、回流比大、能耗高等特点。

在某60万t/a烷烃脱氢装置中,为降低能耗,流程中设置了低位热回收系统(温水系统),将回收的热量作为塔釜热源。

但此系统在增加投资和操作复杂性的同时,却未必能起到节能降耗的效果。

本文中通过模拟软件对丙烯精馏塔进行模拟与优化,在此基础上对温水换热网络进行分析,提出优化方案,并从投资及操作费用方面对其效果进行分析与对比。

1.聚丙烯生产概述常规聚丙烯催化剂;随着Z-N催化剂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近年来Z-N催化剂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扩大产品范围,在系统中增加Z-N催化剂系统。

反应器中的高熔体流动指数(MFR)不会减少粘合剂的裂纹,并改善丙烯酸聚合物的结晶和绝缘。

改善光学性能,采用两段丙烯酸聚合物的生产工艺,改善聚丙烯的分子量分布,提供更好的刚度和冲击强度。

此外,还开发了Z-N催化剂以及金属或混合催化剂系统。

主要发展方向是在反应器中生产双峰或多峰丙烯酸树脂。

该过程更易于处理,分子量分布更稳定,共聚物产品更灵活[3]。

2.1.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Oligon催化剂一直是备受推崇的奥林聚合催化剂。

金属催化剂的工业应用为聚丙烯的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超硬聚丙烯、高透明螺旋间聚丙烯、等温聚丙烯共聚物。

开发高分子金属聚丙烯是开发低溶剂流动性的产品,提高产品性能,开发高熔点的新产品。

中国丙烯和聚丙烯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

中国丙烯和聚丙烯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

中国丙烯和聚丙烯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中国丙烯和聚丙烯是两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国内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

本文将就中国丙烯和聚丙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中国丙烯和聚丙烯产业发展迅速,产量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数据统计,中国丙烯年产量已超过30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

聚丙烯也是中国化工行业中的重要品种,年产量超过2000万吨。

中国丙烯和聚丙烯产业链完整,生产能力强大,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且还有一定的出口能力。

中国丙烯和聚丙烯产业的快速发展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有关。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工业生产和建筑业的发展对丙烯和聚丙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汽车制造、电子电器、包装等行业对聚丙烯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1. 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目前,中国丙烯和聚丙烯产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有待提高。

未来,中国需要加大科技研发的力度,引进更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并提高产业链的竞争力。

2. 加强环保措施:丙烯和聚丙烯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未来,中国需要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丙烯和聚丙烯产业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拓展应用领域:目前,丙烯和聚丙烯主要用于塑料制品、纺织品和包装材料等行业。

未来,中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拓展丙烯和聚丙烯的应用领域。

将聚丙烯用于汽车零部件、建筑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4. 提高自给能力:尽管中国丙烯和聚丙烯产量庞大,但仍然需要大量的进口。

未来,中国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生产能力,减少对进口原料的依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中国丙烯和聚丙烯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加强环保措施、拓展应用领域和提高自给能力,中国丙烯和聚丙烯产业有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并在全球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

中国丙烯和聚丙烯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

中国丙烯和聚丙烯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

中国丙烯和聚丙烯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中国丙烯和聚丙烯产业是中国化工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取得了快速发展。

丙烯是一种重要的石化原料,广泛应用于塑料、纺织、建材等行业,而聚丙烯是丙烯的重要下游产品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当前,中国的丙烯和聚丙烯产能相对充裕。

据统计,中国的聚丙烯产能已经超过2000万吨,丙烯产能也超过了5000万吨。

丙烯和聚丙烯产业的产能规模已经位居世界前列。

中国的丙烯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中国的丙烯和聚丙烯产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产能过剩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产品降价压力较大。

丙烯产品的质量和品种还有待提高,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丙烯和聚丙烯产业的发展仍然依赖进口原料,自给率较低,且受到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

丙烯和聚丙烯产业的能耗较高,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未来,中国丙烯和聚丙烯产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发展。

要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丙烯产品的质量和品种。

通过开展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要加大绿色环保技术的应用,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

推动丙烯和聚丙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原料资源的获取渠道,降低对进口原料的依赖。

要加强市场开拓,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

中国的丙烯和聚丙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未来需要通过技术创新、绿色发展和国际合作等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丙烯和聚丙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丙烯和聚丙烯产业将继续积极推动中国化工行业的发展,为国家经济的增长做出重要贡献。

一文读懂丙烯产业链

一文读懂丙烯产业链

一文读懂丙烯产业链!萍萍关注☞化工707丙烯和乙烯一样,也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是化工行业重点关注的产品之一。

从2015年10月份开始,丙烯市场出现上涨的强周期,累计涨幅达到90%,这样带来了丙烯产业链罕见的繁荣。

今天这篇文章给深入研究了丙烯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感兴趣的朋友大家可以了解一下!2012年至2019年韩国FOB丙烯价格走势图今年以来,丙烯的市场表现好于乙烯。

相对于乙烯,丙烯的价格影响因素更加复杂,一方面供应受裂解乙烯原料的结构变化、炼厂开工率、丙烷脱氢PDH的影响等;另一方面从下游应用来说,聚丙烯虽然占丙烯的需求60%以上,但丙烯的需求更加分散,终端应用也更广泛。

由于丙烯的主要供应是来自于炼厂催化裂化FCC、裂解乙烯副产等,不同的工艺路线对应的成本也不同。

对于on-purpose工艺,如丙烷脱氢,可以直接以丙烯-丙烷价差来衡量产品盈利。

从生产成本的角度,理论上FCC路线较少分摊炼油装置的折旧,成本相对较低;而PDH、裂解乙烯路线、MTO路线等需要衡量原料之间的成本,操作费用等。

丙烯产业链流程图丙烯的行业基本知识丙烯常温下为无色、稍带有甜味的气体。

分子量42.08,液态密度0.5139g/cm³(20/4℃),气体密度1.905(0℃,101325Pa.abs)冰点-185.3℃,沸点-47.4℃。

它稍有麻醉性,在815℃、101.325kpa下全部分解。

易燃,爆炸极限为2%~11%。

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是一种属低毒类物质。

丙烯是三大合成材料的基本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丙烯(67%)、丙烯腈(6%)和环氧丙烷(8%)等。

目前全球丙烯产能超1.4亿吨,需求约1.1亿吨,其中中国的需求约占全球的30%。

目前裂解乙烯副产(以石脑油为主)仍是丙烯最主要的供应来源,约占45%;其次为炼厂FCC装置,约占30%;丙烷脱氢约占丙烯供应的10%以上,但预计占比将逐渐升。

全球丙烯产能分布图依据纯度,丙烯分为炼厂级RG(纯度:65-80%)、化学级CG(纯度:94-97%)、聚合级PG(纯度99%以上)。

2022年中国丙烯产业链及价格走势分析

2022年中国丙烯产业链及价格走势分析

2022年中国丙烯产业链及价格走势分析
一、丙烯产业链
丙烯是三大合成材料的基本原料之一,其用量最大的是生产聚丙烯。

另外。

丙烯可制备丙烯腈、环氧丙烷、异丙醇、苯酚、丙酮、丁醇、辛醇、丙烯酸及其酯类、丙二醇、环氧氯丙烷和合成甘油等。

乙烯和丙烯产业链,是中国化工产业中最重要的产业链结构,乙烯被视为定义化工产业水平的关键指标,丙烯称为中国化工产业链延伸的最重要基础原料。

二、丙烯价格走势
从中国丙烯价格走势来看,2015-2021年中国丙烯价格呈波动状态,2016-2017年中国丙烯价格呈增长趋势,2018-2019年中国丙烯价格
出现连续两年下降,2020-2021年中国丙烯价格又出现连续两年上涨,2021年中国丙烯价格为7550元/吨,较2020年上涨332元/吨。

高成本为支撑丙烯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2022年上半年,国内丙烯市场价格同比小幅上涨。

进入下半年,成本面压力或略有缓解,而供需面影响力度预计提升,预计丙烯价格均价水平或不及上半年。

2022年07月,丙烯价格(出厂报价)为7626元/吨;同比下降2.54%,增速低于平均值9.578%,增速承压。

(注:2022年07月数据为7月13日数据,非最终数据。


(注:2022年07月数据为7月13日数据,非最终数据。

)三、丙烯期货价格指数走势
截至2022年07月13日,丙烯期货价格指数为7991点,较前一个数据日2022年07月12日,降低0.36%,
(注:2022年07月数据为7月13日数据,非最终数据。

)。

中国丙烯和聚丙烯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

中国丙烯和聚丙烯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

中国丙烯和聚丙烯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丙烯和聚丙烯是两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塑料制品、纺织品、包装材料、电子产品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中国丙烯和聚丙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1. 发展现状1.1 丙烯产量与消费量中国丙烯产能在过去几十年中快速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丙烯生产国。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丙烯产量约为2500万吨。

丙烯的主要消费领域包括塑料制品、人造纤维、合成橡胶等。

中国丙烯产量增长主要受到国内市场需求的推动。

2. 发展趋势2.1 丙烯产能向煤制丙烯转移由于国内丙烯的生产主要依赖于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未来丙烯产能可能会向煤制丙烯转移。

煤炭资源在中国较为丰富,利用煤制丙烯技术可以实现丙烯产能的持续增长,同时减少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

2.2 发展高附加值产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品质、高功能的丙烯和聚丙烯制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未来,中国丙烯和聚丙烯行业将继续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如高性能塑料、特种纤维、电子材料等,以满足市场需求。

2.3 推动环境友好型生产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中国丙烯和聚丙烯行业也将加大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未来,将推动环境友好型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和排放物的产生,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2.4 创新技术的应用未来,中国丙烯和聚丙烯行业将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创新应用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3. 启示及建议在中国丙烯和聚丙烯行业的未来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需要加强行业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提高行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料生产乙烯和丙烯的Superflex巟艺,上海赛科)
炼厂副产 44.61%
乙烯装置联产 42.29%
液化气加工
0.99%
PDH
2.96%
MTO+MTP 9.14%
10 2.1 丙烯巟艺路线→ ①炼厂丙烯
所 属 集团
我 国 规模以上炼油厂分布情况(万吨/年,数据至2014.2)
炼 厂 名称
一 次 原油加 工能力
2010上 2010下 2011上
0.516 0.886
0.679 0.950
0.785 0.868
石脑油CFR日本
丙烯FOB韩国
四年来上游单体与PP价格走势
上游单体与PP均聚CFR远东价格相关性
0.645
0.782
0.911
2011下
0.488
0.694
0.932
01/04/2010 01/27/2010 03/03/2010 03/26/2010 04/22/2010 05/18/2010 06/11/2010 07/09/2010 08/03/2010 08/27/2010 09/29/2010 10/29/2010 11/25/2010 12/20/2010 01/14/2011 02/17/2011 03/14/2011 04/08/2011 05/05/2011 05/31/2011 06/28/2011 07/21/2011 08/16/2011 09/09/2011 10/12/2011 11/08/2011 12/01/2011 12/27/2011 01/27/2012 02/21/2012 03/15/2012 04/12/2012 05/09/2012 06/01/2012 06/26/2012 07/19/2012 08/13/2012 09/05/2012 09/28/2012 10/31/2012 11/23/2012 12/18/2012 01/15/2013 02/15/2013 03/12/2013 04/08/2013 05/06/2013 05/29/2013 06/25/2013 07/18/2013 08/12/2013 09/04/2013 10/08/2013 10/31/2013 11/25/2013 12/18/2013 01/13/2014
5 1.2 市场成熟度较高
丙丙烯烯重重要要性性 丙烯产业链 PP期货展望
●不乙烯相比,丙烯存在相对成熟的中间市场。2013年国内商品丙烯交易超600万吨/年。
项目 国内产能(wt/a) 国内市场
规模 进口市场
流向
特点
乙烯市场与丙烯市场比较
乙烯
丙烯
1740.5 无成熟中间市场
2024 有相对成熟中间市场
8
9 2.1 丙烯巟艺路线
丙烯重要性 丙丙烯烯产产业业链链 PP期货展望
目前丙烯生产常用的巟艺路线包括:
2013年我国丙烯产能格局(按工艺分)
①炼厂丙烯(催化裂化装置回收,产能903) ②乙MTP,185) ④丙烷脱氢制丙烯(PDH,60) ⑤碳三碳四裂解制乙烯和丙烯(LPG裂解,20) ⑥烯烃转换(丁烯和乙烯歧化制丙烯戒以轻烃为
中化泉州石化
地炼
中化昌邑石化 中化弘润石化
中化华星石化
中化正和集团
中兵华锦石化
其 他 规模以下炼油厂合计
500 1050
500 800 1550 1600 800 350 1250 2300 1600 1800 1300 800 850 800 600 500 2350 1570 1400 800 500 500 500 27570 1200 450 1200 850 600 600 450 600 4000
中石油
大连西太平洋 大庆石化 大庆炼化 哈尔滨石化 抚顺石化 吉林石化 辽阳石化 辽河石化 锦州石化 锦西石化 呼和浩特石化 华北石化 大港石化 兰州石化 独山子石化 克拉玛依石化 乌鲁木齐石化 宁夏石化 庆阳石化 长庆石化 玉门炼化 四川石化 广西石化 合计
地炼
延长延安炼厂 延长永坪炼厂 延长榆林炼厂 山东东明石化 山东晨曦石化 山东利津石化 山东垦利石化 山东京博石化 全 国 炼油产能合计
1
聚丙烯产业链之 ——
丙烯
丙烯重要性 丙烯产业链 PP期货展望
交流探讨
宁波●张中
2
丙烯重要性 丙烯产业链 PP期货展望
目录
Contents Page
第一部分
丙烯重要性
第二部分
丙烯产业链
第三部分
PP期货展望
2
3
丙烯重要性 丙烯产业链 PP期货展望
丙烯
propylene
第一部分 丙烯重要性
• PP所占消费结构大 • 市场成熟度较高 • 价格相关性大 • 宣传及认知丌足
丙烯重要性 丙丙烯烯产产业业链链 PP期货展望
P P 装 置 产 能 及 丙 烯 来 源
母公司
中石油
华锦化工 延长石油 台塑集团 中海油 中化集团 浙江富陵 海天石化 中国大唐 中国神华 中国神华 富德能源
厂家 大庆炼化
国 内 PP粒 料 装置丙烯原料来源情况(万吨/年,按工艺)
生产线
产能
老装置
30
5.4%
苯乙烯 6.6%
乙二醇 20.9%
聚乙烯 57.1%
2012年我国乙烯当量消费结构
丙烯酸及酯 丁醇+辛醇 3.5%
7.8%
乙丙橡
乙丙弹性体
胶 0.4%
2.1%
其他 3.4%
苯酚+丙酮 5.5%
环氧丙烷 6.8%
聚丙烯 63.0%
丙烯腈 7.5%
2012年我国丙烯当量消费结构
数据源:石油和化学巟业规划院
14
6
20即将投产 14 20 20 6
10
9 14 10
7
武汉凤凰(武汉石化老装置)
PP
7
武汉石化
至 2014.2国 内 PP粒 料产能合计 中 石 化 PP产 能合计 中 石 油 PP产 能合计 其 他 炼 厂PP产 能合计 M T O 与MTP装置PP产 能合计
新装置一 新装置二
20
20
1310.5 571.5 371 368 156
100 油 期 货
90 价 格
80
70
60
2014.2
0.675
0.742
0.874
●在对生产商的 原材料、催化 剂及辅助材料、 副产品扣除、 燃料及公用巟 程、人巟成本、 折旧、维修及 其他制造费用 等成本核算时, 原材料方面, LL关注内供石 脑油、PP关注 国产丙烯。
7 1.4 宣传及认识丌足
丙丙烯烯重重要要性性 丙烯产业链 PP期货展望
☆PP期货上市在即,关于PP的公开宣传资料较多,市场对丙烯关注较少。 ☆PP期货不LL期货关联度大,区别也多,
关于LL期货的部分思维丌宜同步移植PP期货。
8
丙烯重要性 丙烯产业链 PP期货展望
丙烯
propylene
第二部分 丙烯产业链
• 上游——丙烯巟艺路线 • 下游——丙烯消费结构
丙烯来源 乙烯联产+炼厂副产 乙烯联产+炼厂副产 乙烯联产+炼厂副产 炼厂副产 炼厂副产 乙烯联产+炼厂副产
乙烯联产+炼厂副产 乙烯联产+炼厂副产 炼厂副产
乙烯联产+炼厂副产
乙烯联产+炼厂副产
乙烯联产+炼厂副产
炼厂副产 炼厂副产 炼厂副产 MTO+乙烯联产 炼厂副产 炼厂副产 炼厂副产 炼厂副产
乙烯联产+炼厂副产
15.98 8981 7.28 4085 8.07 4794
32.24 18935
15.63 7.11 8.34
32.96
二次加工合计 19010 69.27 50616 93.82 54421 94.72
数据源: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
11 2.1 丙烯巟艺路线→ ①炼厂丙烯
丙烯重要性 丙丙烯烯产产业业链链 PP期货展望
●催化裂化装置:成品油副产液化气回收,收
率5%—8%,增产丙烯技术可至20%以上,增 产丙烯技术不成品油存在竞争性关系。
装置
中国原油二次加工能力构成变化 (万吨/年,%)
2000年
2011年
2012年
能力
占一次 加工能 力之比
能力
占一次 加工能 能力 力之比
占一次 加工能 力之比
一次加工能力 27400 —— 53950 —— 57450 ——
催化裂化
9900 36.13 16321 30.25 17626 30.68
延迟焦化 催化重整 加氢裂化 加氢精制
2144 7.71 8621
1558 1147
5.69 4.19
3925 4354
4261 15.55 17395
母公司
国 内 PP粒 料 装置丙烯原料来源情况(万吨/年,按工艺)
厂家
生产线
产能
一聚
28
燕山石化
二聚
4.5
三聚
12
天津联合
PP
7
中沙天津(合资)
PP
45
齐鲁石化
PP
7
中石化
青岛炼化(青岛大炼油) 济南炼厂 扬子石化
上海石化 镇海炼化 九江石化
福建联合(合资)
茂名石化
广州石化
湛江东兴 海南炼化 北海炼化 中原石化 洛阳石化 荆门石化 湖南长岭(湖南长盛)
7
新装置一线
30
乙烯联产+炼厂副产
新装置二线
25
兰州石化
兰港石化 宁夏石化 庆阳石化 呼和浩特石化 华北石化 大港石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