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经济介绍

合集下载

湖南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湖南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湖南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湖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之一。

近年来,湖南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

本文将对湖南经济产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一、湖南经济产业发展现状1. 经济增长:湖南省近年来保持着较为稳定的经济增长态势。

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湖南省GDP总量超过了4.8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7%。

湖南经济总量位列全国中部地区第一。

2. 产业结构:湖南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

传统产业如冶金、化工、建材等仍然重要,而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发展势头迅猛。

近年来,湖南省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着力发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

3. 对外开放:湖南省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

湖南经济开放型的发展态势明显,外贸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

湖南积极吸引外资,引进了一大批外资企业和项目。

同时,湖南加大了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参与国际间合作。

二、湖南经济发展的优势1. 地理位置优势:湖南位于中国中南部,毗邻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这使得湖南成为连接南北经济大动脉的重要节点,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2. 丰富的资源:湖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水资源等,为湖南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人力资源优势:湖南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

湖南的劳动力素质在全国范围内也比较高,高等教育资源完善,建有多所高水平大学。

4. 政策支持:湖南省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推出一系列促进投资、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5. 文化底蕴:湖南省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这为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三、湖南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1. 产业升级和转型:湖南将继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湖南省人口及经济发展分析

湖南省人口及经济发展分析

湖南省人口及经济发展分析湖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的一个内陆省份。

近年来,湖南省的人口和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势头。

本文将从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对湖南省进行分析。

一、人口发展湖南省的人口总数一直在快速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4年,湖南省的总人口已经超过7000万人。

在过去的十年里,湖南省的人口增长率保持在2%以上,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主要得益于湖南省较高的出生率和相对较低的死亡率。

湖南省的人口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长沙、株洲、湘潭等市区。

这些城市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

同时,湖南省的农村地区也面临着人口减少和老龄化的问题,这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二、经济发展湖南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根据湖南省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湖南省的GDP总量超过了4万亿元人民币,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茅。

湖南省的经济增速也保持在较高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湖南省的经济主要以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为支柱。

制造业是湖南省的重要经济支柱,其中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冶金和化工等行业为主。

近年来,湖南省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积极引进外资,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

服务业在湖南省的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特别是旅游业,湖南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景,受到了广大游客的热爱。

长沙、张家界等地的旅游资源备受推崇,成为湖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农业在湖南省的经济中仍然占据一定比重。

湖南省地广人稀,耕地资源丰富,农产品丰富多样。

近年来,湖南省加大了农业现代化的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总体来说,湖南省的人口和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湖南省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农村地区人口流出和老龄化问题,以及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

未来,湖南省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力度,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湖南省还需要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概况一.基本概况湖南地处祖国长江中游,因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而称“湖南”。

湘江是它的母亲河,故湖南又简称“湘”。

总面积2 1.1 8万平方公里,在全国排第11位,人口6662万,在全国排第7位。

下辖13个市、1个自治州,122个县(市、区)。

湖南的概况可以概括为:较好的区位、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辈出的人才、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1.较好的区位。

湖南北枕长江,南邻两广,西连贵州、重庆,东接江西,处于中国东部沿海与西部腹地的过渡地带,是中国沿海开放带和长江流域开放带的结合部,是内地的前沿,沿海的内地。

在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向内陆腹地转移的过程中,起着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作用。

从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等主要城市到港澳及广州、上海等沿海大城市,陆路均可朝发夕至或夕发朝至。

2.丰富的资源。

湖南物华天宝、资源丰富。

自古以来有鱼米之乡、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矿产之乡、旅游胜地之美称。

湖南属大陆性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很适宜动物繁衍和农作物生长,素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

湖南的稻谷、苎麻产量居全国第1位,茶叶、柑桔分别居第2、3位,生猪、棉花、烤烟、甘蔗、油料和淡水产品的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湖南地质构造独特、复杂,形成了特殊的成矿条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矿藏多、矿种齐、品质优,世界已知的160多种矿藏中,湖南有141种,已探明储量的有91种。

锑、钨、铋、雄黄、海泡石、重晶石、独居石储量居全国第1位,其中锑、钨居世界首位;锰、钒、铼、芒硝、砷、高岭土储量居全国第2位;锌、铅、钽、石墨、金刚石、水泥配料等储量居全国第3位。

湖南处处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

拥有1处世界自然遗产、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 6个国家4A级旅游区、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 1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 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省经济运行与发展分析ppt课件

湖南省经济运行与发展分析ppt课件
我省“321”结构的形成并不是建立 在第2产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的, 我省第 2产业速度1直较慢 第2产业慢发展和第3 产业较快发展,使得我省过早地结束了以 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这种低层次的 “321”结构不仅基础不稳固,而且经济效 益也不高
2 产业集中度不高
•产业集中度不高表现在3个方面: •1是单项产业产值没有进入全国前5位 •2是产业空间集中度不高,没有形成有 影响的产业积聚 •3是没有形成有影响的产业集团
支出
1998—200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98
2000
消费支出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3、重点区域带动作用增大
优势地区继续发挥带动作用,长株潭3市生产总值达2818亿元,增 长14.1%,比全省快2个百分点;“1点1线”地区生产总值为4770.15亿元, 增长12.9% 大湘西地区开发稳步推进,生产总值为814.24亿元,增长 11.6% “3+5”地区生产总值为5644.98亿元,增长13.2%
2.工业产业结构层次低, 工业企业规模小
1 轻重工业之比
2006年我省重化工业占工业比重达 68% ,说明我省工业1直偏向重化工业而轻视 轻工业,工业的重化工业趋势日趋明显 这种 重工业型以原材料加工为主的工业结构虽然 为我省工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其弊端是 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
2 工业企业规模小,而且结构也不优
2 “长株潭”经济辐射力和带动力有待加强
2006年,“长株潭”实现GDP2818亿元,第1次超过武汉,占全省GDP总 量的37.6%;3市1体化步伐明显加快,但湖南的城市无论从规模还是综合实 力方面都缺乏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湖南调研的报告

湖南调研的报告

湖南调研的报告湖南调研报告摘要: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湖南省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商机和潜力。

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湖南省在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鉴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蓬勃发展的产业结构,湖南省在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简介湖南省位于中国中部,地理位置优越,既靠近华北经济区,又处于长江经济带核心区域。

省会城市长沙更是交通枢纽,便利的交通条件是湖南省发展的重要支撑。

此外,湖南省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力资源、矿产资源和农产品资源等。

二、经济发展湖南省的经济总量在过去十年中持续增长,2019年达到了4.2万亿元人民币。

此外,湖南省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调整,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湖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人才。

三、文化特色湖南省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湖南湘剧、湘绣、湘菜等,这些传统文化代表着湖南人民的智慧和质朴。

同时,湖南省还以战略性文化新兴产业为重点,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湖南卫视的成功为湖南的文化产业发展树立了榜样,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的关注。

四、社会发展近年来,湖南省在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湖南的高等教育机构数量庞大,并在吸引优秀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增加了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五、潜在商机湖南的快速发展为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商机。

特别是在先进制造业和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湖南拥有良好的基础和潜力。

政府大力扶持的创新型企业和初创企业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机会。

此外,湖南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张家界等,为旅游业提供了巨大机遇。

结论:综上所述,湖南省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方面都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湖南省的地理位置优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商机和潜力。

湖南省人口及经济发展分析

湖南省人口及经济发展分析

2019年湖南省人口及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图]一、湖南省概况湖南省,简称“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界于北纬24°38′~30°08′,东经108°47′~114°15′之间,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连湖北,总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

湖南省下辖14个地级行政区, 其中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

共有36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61个县、7个自治县,合计122个县级区划。

403个街道、1138个镇、309个乡、83个民族乡,合计1933个乡级区划。

湖南省行政区划分湖南省行政区划分地级市/自治州下辖县区长沙市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宁乡市、浏阳市、长沙县株洲市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渌口区、攸县、茶陵县、炎陵县、醴陵市湘潭市雨湖区、岳塘区、湘乡市、韶山市、湘潭县衡阳市雁峰区、石鼓区、珠晖区、蒸湘区、南岳区、衡阳县、衡南县、衡山县、衡东县、祁东县、耒阳市、常宁市邵阳市双清区、大祥区、北塔区、新邵县、邵阳县、隆回县、洞口县、绥宁县、新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武冈市、邵东市岳阳市岳阳楼区、云溪区、君山区、湘阴县、岳阳县、华容县、平江县、汨罗市、临湘市常德市武陵区、鼎城区、安乡县、汉寿县、桃源县、临澧县、石门县、澧县、津市市张家界市永定区、武陵源区、慈利县、桑植县益阳市资阳区、赫山区、安化县、桃江县、南县、沅江市娄底市娄星区、冷水江市、涟源市、双峰县、新化县郴州市北湖区、苏仙区、桂阳县、宜章县、永兴县、嘉禾县、临武县、汝城县、桂东县、安仁县、资兴市永州市零陵区、冷水滩区、双牌县、祁阳县、东安县、道县、宁远县、新田县、蓝山县、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怀化市鹤城区、中方县、洪江市、沅陵县、辰溪县、溆浦县、会同县、麻阳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洪江管理区湘西土家族吉首市、泸溪县、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苗族自治州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二、湖南省经济发展情况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全省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势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打下了坚实基础。

湖南省市场分析报告

湖南省市场分析报告

湖南省市场分析报告一、引言湖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的一个内陆省份。

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湖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

本报告旨在对湖南省市场进行全面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二、经济概况1. GDP总量根据最新数据,湖南省2022年的GDP总量达到X万亿元,较上年增长X%。

湖南省的经济总量在中国省级行政区中排名前X。

2. 主要产业湖南省的主要产业包括创造业、农业、建造业、服务业等。

创造业是湖南省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中电子信息、汽车创造、冶金等行业具有竞争优势。

3. 外贸情况湖南省的外贸发展迅速,出口商品主要包括机电产品、纺织品、化工产品等。

主要出口市场为亚洲、欧洲和美洲地区。

三、市场规模与趋势1. 人口规模湖南省的人口规模约为X万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

人口数量庞大为湖南省的市场提供了广阔的消费潜力。

2. 市场容量湖南省的市场容量庞大,涵盖了各个领域。

其中,消费品市场、房地产市场、汽车市场等具有较大的市场规模和潜力。

3. 市场趋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湖南省的市场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消费升级: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者对品质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结构也逐渐向高端化转变。

- 互联网+: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湖南省的电子商务、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 绿色环保:湖南省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加大环保力度,对环保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

四、竞争环境与机会1. 竞争环境湖南省的市场竞争激烈,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本地企业、外资企业以及其他省份的企业。

市场份额较大的行业包括创造业、房地产、金融等。

2. 发展机会湖南省的市场中存在着一些发展机会,值得企业关注和把握,例如:- 电子商务: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电子商务在湖南省的发展前景广阔。

- 旅游业:湖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旅游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 新能源与环保产业:湖南省积极推动新能源和环保产业的发展,相关企业有望获得政策支持和市场机会。

湖南现代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湖南现代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湖南现代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湖南省位于中国中部,地处长江中游,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之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湖南省在现代产业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将从湖南现代产业的发展现状出发,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湖南现代产业的发展现状1. 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湖南省制造业是该省经济的支柱产业,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机械、食品等领域。

例如,湖南长沙拥有一汽、华菱等知名的汽车生产企业,湘潭市是全球知名的电动汽车制造基地。

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为湖南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湖南省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建立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科技创新中心。

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湖南省不断涌现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提升了湖南省在全国的竞争力。

3. 服务业的快速增长:湖南省服务业的发展迅猛,尤其是旅游、文化创意、金融等领域。

湖南省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张家界风景名胜区、速度与激情电影拍摄地等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

同时,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湖南省培育了一批优秀的影视制作公司和艺术家。

金融服务也在湖南省获取了快速增长,为湖南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资金支持。

二、湖南现代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1. 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得到进一步推动:湖南省毗邻珠三角和长江经济带,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交通网络。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湖南省将进一步加强与邻近地区的合作,提升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

通过拓展国内外市场,湖南省制造业将实现更高水平的转型升级。

2. 高新技术产业将迎来新的突破:湖南省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湖南省将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同时,湖南省还将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持。

3. 文化创意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湖南省将进一步挖掘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资源,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经济介绍湖南经济概况一, 2009年情况2009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2930.69亿元,增长13.6%,是全国增长较快的省份之一,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3.1%,二季度增长12.5%,三季度增长13.6%,四季度增长14.8%。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69.67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5682.19亿元,增长18.9%;第三产业增加值5278.83亿元,增长11.0%。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0元,达到20226元,增长13.1%。

2009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95.35亿元,增长36.2%,比上年加快4.6个百分点。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880.09亿元,增长37.7%。

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13.75亿元,增长19.3%,剔除物价影响,实际增长21.1%,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新高。

全省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64.7%和36.8%,有效应对了外需急剧萎缩和国内外经济增长下滑的拖累。

2009年数据显示,工业经济推动增强。

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4814.40亿元,增长18.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达到50.3%,高于2008年47.3%的水平,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高。

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向好。

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4250.06亿元,增长20.5%,比2008年加快2.1个百分点。

其中,高加工度行业增长29.6%,高技术行业增加值增长22.5%,分别比规模工业平均水平高9.1个和2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13.9%,其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35.5%,比2008年降低4.4个百分点。

三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

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099.20亿元,增长15.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四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增长极日益突出,预计三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5%,“3+5”地区增长14.1%。

大湘西地区开发加快,增长12.7%;湘南地区增长14.6%,成为区域发展的新亮点和新增长点。

2009年全省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5947.09亿元,增长70.1%。

已投产项目9825个,增长10.7%;新增固定资产3572.53亿元,增长56.7%,比2008年加快27.4个百分点。

全省城镇基础设施投资2154.17亿元,增长40.8%。

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73.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44.4%。

全省农村投资815.26亿元,增长24.6%;农林牧渔业投资130.95亿元,增长1.04倍。

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增加,连续6年增产。

工业投资2758.62亿元,增长38.4%。

其中,采矿业、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53.6%和46.8%。

2009年全省规模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571.90亿元,增长46.1%,扭转了上年下降的局面。

财政收入逐步好转。

全省财政总收入1504.58亿元,增长14.5%。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44.96亿元,增长16.9%。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84元,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4910元,增长8.8%。

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9.5%和9.3%。

2009年全省用于民生工程、生态环境的投资分别增长46.3%和1.4倍。

改造县乡公路2639公里,新建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19653公里,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59.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66.6%。

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100个,新建农村沼气池17.41万口,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316.39万人。

2009年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0.32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100%,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援助15.69万户。

2009年全省汽车零售额273.40亿元,增长45.3%,比2008年加快22.2个百分点。

商品房销售额941.60亿元,增长54.0%,与上年下降8.7%形成明显反差;销售面积3513.71万平方米,增长32.3%,扭转了上年下降13.1%的局面。

全年“家电下乡”累计销售家电222.5万件,销售金额40.6亿元,发放补贴资金4.66亿元。

全省新建(筹集)城镇廉租房356.97万平方米,城镇廉租住房保障户数28.55万户。

洞庭湖区无房专业捕捞渔民安居2332户。

2009年全省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1082.47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试点县市达55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率41.44%。

城乡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分别达到137元和47元。

2009年在全国利用外资下降2.6%的大背景下,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5.98亿美元,增长14.8%;实际到位内资1442.98亿元,增长17.3%。

2009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9536.62亿元,新增贷款2527.59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全省规模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3.69%,比2008年多下降1.85个百分点。

全省城镇技术改造投资2313.62亿元,增长44.9%,比2008年加快0.9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27.10亿元,增长24.7%,其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1%,比2008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全省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2370户,比2008年增加632户。

其中,过10亿元的企业100户,比上年增加4户;过100亿元的企业9户,比2008年增加1户。

二,2010年情况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简称GDP)15902.12亿元,增幅为14.5%。

其中,工业对我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1%,成为湖南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

2010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339.44亿元、7313.56亿元、6249.12亿元,分别增长4.3%、20.2%和11.5%。

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9.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至56.1%。

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66元,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5622元,增长14.5%。

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75.26亿元,增长19.1%,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40.2%转变为46.3%。

2010年,全省社会保障与就业、城乡社区事务、医疗卫生等重点民生建设,合计投入财政资金757.9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28%;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155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55元。

安居方面,2010年,全省商品房销售额1406.52亿元,销售面积4472.97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49.4%、27.3%;全省新增廉租住房10.95万套。

2010年湖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万亿元,增长14.5%。

农业基础得到加强,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亿斤以上,连续多年实现丰收,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工业生产高开稳走,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5890.3亿元,增长23.4%,新增建材、冶金2个千亿产业和工程机械千亿子产业。

服务业发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800亿元,增长13%。

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完成财政总收入1862.9亿元,增长23.3%,同比提高8.6个百分点。

全省财政支出为2702.5亿元,增长22.3%,其中用当年可用财力安排支出1822.5亿元,为预算的111.8%。

省级财政收入完成495.7亿元,增长14.6%,为预算的102.9%,省级财政支出为480.1亿元,增长10.7%,其中用当年可用财力安排支出315.5亿元,为预算的101.1%。

省级实现收支平衡,市县总体上也可实现收支平衡。

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444.8亿元,支出423.5亿元,其中省级收入118亿元,支出66亿元。

全省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493.8亿元,支出391.3亿元,其中省级收入96.7亿元,支出67.6亿元。

2011年预算草案,全省财政收入预算为2086.5亿元,增长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93.9亿元,上划中央收入892.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93.9亿元加上预计中央补助1147.1亿元,减去上解中央支出等18.3亿元,全省财政支出预算安排2322.7亿元,当年收支平衡。

省级财政收入预算为555.2亿元,其中地方收入209.7亿元,上划中央收入345.5亿元,省级支出预算安排404.8亿元,当年收支平衡。

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安排450亿元,支出预算安排457亿元,其中省级收入122亿元,支出79亿元。

全省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安排491亿元,支出预算安排463.1亿元,其中省级收入96.2亿元,支出75.4亿元。

企业效益总体良好,38个大类行业全部实现盈利。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566元、5622元,分别增长9.8%和14.5%。

内需潜力持续释放。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821.1亿元,增长27.6%。

民间投资活力明显增强,非国有投资增长36.2%。

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8771个扩内需项目和175个省重点项目积极推进。

积极落实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75.3亿元,增长19.1%。

结构调整积极推进。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决定,电子信息、风电装备、太阳能光伏、先进储能材料、轨道交通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高加工度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3.5%和30.9%。

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扎实推进洞庭湖污染整治、湘江流域综合治理、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要素保障支撑有力。

财政支出保持较快增长,重点领域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66万亿元和1.15万亿元,“三农”、小企业、欠发达地区等薄弱环节贷款比重提高。

基础设施、城镇建设、工业园区和民生设施等重点用地需求基本得到保障。

煤电油气运供需基本平衡。

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6%,同比提高5.8个百分点,货物和旅客周转量分别增长16.3%、12.7%,黄花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262万人次。

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出台深入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推进湘南地区开发开放等一系列政策和规划,统筹推进环长株潭城市群、大湘西、大湘南三大区域协调发展。

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成功举办世博湖南周、第四届湘商大会等重大经贸活动。

实际到位内资1733.1亿元,增长20.1%;来湘投资的世界五百强企业达到55家。

区域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城镇扩容提质加快,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重点改革深入推进。

长株潭城市群纳入全国首批“三网融合”试点,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正式启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节能减排与环保收费改革、财税与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要进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