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一轮复习——大气的水平运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大气运动

一、(了解)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1、大气的组成组成作用干洁空气氮气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氧气生物呼吸、主要的氧化剂微量气体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O3可以吸收紫外线水汽可产生天气现象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的厚度与对流运动的强弱有关,地面温度越高,对流运动越强,对流层的高度越高,因而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而不同。
在空间上,低纬>中纬>高纬;在季节上,夏季>春季。
秋季>冬季。
二、逆温现象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但有时会出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上升的现象,即出现了逆温现象(海拔越高气温越高)(1)逆温的形成及消失过程a)图①为对流层正常气温垂直分布状况。
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冷却快,贴近地面的大气也随之降温。
b)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离地面越远,降温越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②)。
c)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层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到最强(图③)。
d)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层便自下而上逐渐消失(图④、图⑤)。
(2)逆温的类型3、逆温的影响有利方面:①逆温的出现阻碍了空气对流,因此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时,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③与其他天气现象一样,逆温可以被当作一种气候资源加以利用。
例如,在我国新疆伊犁河谷,逆温出现在10月至次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有效地提高了冬季谷地的温度,使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以免受冻害等。
不利方面:①逆温时大气结构比较稳定,容易加重大气污染。
②对天气的影响:容易产生大雾等不利天气。
③对交通的影响: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受热过程(1)两个来源①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②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B地面长波辐射。
(2)两大过程①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10大气的水平运动

北风(4级)
东北风 (8级)
东风 (6级)
南风(2级)
东南风 (10级)
旗形树冠的成因:
在盛吹定向强风的地方(如高山和海岸边), 有一些树木向风面的芽体由于受风的袭击 而损坏,或者过度蒸发而造成死亡,因此 向风面不长枝条;而背风面的芽体则因受 风的影响较小而存活较多。
旗形树冠
风频玫瑰图
风频玫瑰图是在一个八方位(或更多)坐标图中加上气象资料绘制而成的,坐 标中心点的风频概率为0,风频曲线离中心点越远说明风频率越大。一般而言, 要能读出一个地方的最大风频和最小风频。
风力发电是把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 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理论上讲,高空风电项目效益要显著高于低空风电 项目。美国环境和气候科学家在报告中指出:来自高空急流的风所生成的能 量是全球所需能量的100多倍。
风力发电的条件
➢ 大风日多(如我国内蒙古高原、东部沿海),风力资源丰富; ➢ 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平坦而广阔的土地,可充分利用难利用土地,如戈
材料: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 问题: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6分)
• 地处西风带,常年盛行偏西风。 • 两岛之间为海峡,形成狭管效应,风
速加快。 • 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喇叭口形
地貌,有利于西风深入,风力强劲。
材料: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物产丰富。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 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 下图示意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分布图以及珀斯的气候资料图。
6、判断气流性质: (1)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 寒冷干燥 (2)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 温暖湿润
【考点三、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第一轮备考大气的水平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第一轮备考大气的水平运动知识点总结大气运动是指不同地区不同高度之间的大气进行热量,动量,水分的互相交换,下面是大气的水平运动知识点总结,请考生认真学习。
用图表综合法进行研究。
风的性质主要从风向和风力两个方面来描述。
风是在水平压力梯度力、地转偏转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在它们之间建立联系,并逐渐了解三种力量对风向的影响。
注意:在阅读风压图时要注意观察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等压线和风向的关系。
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的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与风向垂直的是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与风向相反的是摩擦力。
例3(07海南新课程卷)下图为等高线。
m、 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和PN。
M和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 - ⑧ 当只考虑水平力而不考虑垂直空气运动时,O点处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回答问题(1)至(3)。
⑴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A.⑥或⑦ B② 或⑥ C④ 或⑧ D③ 或④⑵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A.③ 或④ B② 或⑧ C③ 或⑦ D⑥ 或⑦⑶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D命题意图:本题灵活考查了大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原理,同时可以通过这道试题让学生知道问题的思考需要全面,不可凭常规思维做题。
如本题就涉及到了不同半球的风向问题。
分析:⑴ pmpn,水平气压应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因此⑤ 是压力梯度力。
在北半球,在地转偏转力的影响下,风向向右。
在高海拔情况下,风向平行于等压线,即⑦. 在地面附近,它也受到摩擦的影响,风向倾斜于等压线,这是⑥. ⑵ 高空等值面答案:⑴a⑵c⑶c这些都是大气水平运动知识点总结的内容。
我希望候选人能完全掌握这些技巧。
第8讲 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高考通用)

由高压向低压运动。
密 度 逐 渐 减 小
空 气 越 来 越 稀 薄
海拔越高,空气密 度越小,气压越低
>B
(一)热力环流
1. 基本概念
(2)等压面与等压线:压力值相等的面称为等压面,等压面上数值相等的点连成的
线为等压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高度
地表均一,受热均匀, 等压面与地面平行
地表不均一,受热不均匀,等压 面弯曲,像地形一样起伏不平
(一) 大气的水平运动
1.三种力 ②地转偏向力:
➢ 方向:与风向垂直;南左北右,赤道不 偏;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 影响: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力
③摩檫力:
➢ 方向:与风向相反 ➢ 影响: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力
960hPa 980hPa
1000hPa 1020hPa 甲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1 热力环流 2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考点一 热
力
环
流
(一)热力环流
1. 基本概念
高空
400hpa 700hpa 1000hpa
地面
A
(1)气压: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单位一般为百帕(hPa)。
高压、低压:在同一高度上,空气密
度越大,气压值越大,称为高压;密度
越小,气压值越小,称为低压; 空气
北半球 (同一水平面)
hPa 1 000
1 002
1 004
1 006
1 008 1 010
图
水平气压梯度力
例
风向
(一) 大气的水平运动
2.风的类型 ② 高空风
• 形成条件: ① 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 地转偏向力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始终与风向 相反 ,使风速 减小
。
1、水平气压梯度力
1>概念: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
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 流向低压区的力。
气压梯度=气压差
水平气压 梯度力
2>特点:
A、是产生风的直接原因; B、垂直于等压线; C、由高压指向低压。
(百帕) 1000 1005 1010
风向形成的3种情况: • 情况1:只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理想状态)
B
800pa
1000pa
专题1:判断风速大小?
1、比较A、B两点的风速:
B>A
方法1>.相邻两条等压线间的气压差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C 900Pa 1000Pa
D 900Pa 1000Pa
2、比较C、D两点的风速:
C>D
方法2>.气压差相同的两幅等压线图中, 等压线密集,风速大;等压线稀疏,风速小。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
课题导入
知识点回顾:热力环流
(一)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地表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
大气的水平运动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风的作用
1、风引起空气流动带来降水、降雪。 2、风能发电。 3、风媒植物的传粉和繁殖。 4、空气净化,扩散污染空气。
专题2: 等压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等压线:把在一定时间内气压相等的地点在平面图上连接起来所成的 封闭曲线,反应空间气压的高低分布状况。
高 高压脊
低压槽
低
1958年4月5日8时世界海平面气压(hPa)分布(局部)
①、判断气压场及天气状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2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练习(含解析)鲁教版-鲁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能力1 大气受热过程分析及其应用1.(2019·某某高考改编)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Ⅰ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
图Ⅱ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Ⅱ中( )①增大②增大③减小④减小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选B。
大气受热过程图中,①表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④表示被大气反射的太阳辐射,③表示地面辐射,②表示大气逆辐射。
云海增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即④增大,导致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即①减少;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使地表温度较晴天低,地面辐射减弱,即③减弱;云层中的水汽会加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大气逆辐射,即②增大。
2.(2017·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B.②C.③D.④(2)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解析】(1)选B,(2)选C。
第(1)题,材料中提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效果显著,说明①②为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排除③④。
又根据枯雪年降水少,昼夜温差较大,丰雪年降水多,昼夜温差小,可进一步判断:①为丰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②为枯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
第(2)题,由图可知,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日变化,不能确定当地最低气温;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即平均气温变化状况和昼夜温差)大致相同;膜内温度日变化丰雪年小于枯雪年,主要是由于丰、枯雪年积雪厚度存在较大差异。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新人教版

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必备知识知识体系学科素养1.大气的受热原理及实践应用。
2.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危害。
3.热力环流和等压面图的判读。
4.大气的水平运动。
5.等温线图的判读。
1.综合思维:运用材料或实际案例,综合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地理实践力:运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相关现象。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两个来源(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1)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的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
(2)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4.主要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二、热力环流1.形成原因:近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具体如下图所示:三、大气的水平运动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高空风近地面风图示(北半球)受力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斜交点拨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大气吸收的热量主要为长波辐射,对短波辐射吸收很少。
因此,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
点拨地面、大气与太阳辐射(1)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强。
(2)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强。
(3)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与地面状况有关,一般规律:颜色越浅的物体,其反射就越强(反射太阳辐射越多),吸收就越弱,地面辐射越弱;颜色越深的物体,其反射就越弱(反射太阳辐射越少),吸收就越强,地面辐射越强。
比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新雪>冰>沙土>草地。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课时13 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热力环流 (1)原理(2)形成过程用箭头在图中标出大气运动的方向,并填写形成过程。
答案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主要作用力及特征⎩⎪⎨⎪⎧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摩擦力:对风有阻碍作用,可减小风速,始终与风向相反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始终与风向垂直(3)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类型高空风近地面风图示(北半球)受力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斜交思考在等压线图上,如何判定近地面和高空?答案一般来说,近地面气压值接近一个标准大气压(1 013 hPa),所以等压线图上气压值接近1 000 hPa时,即为近地面;如果等压线数值只有500 hPa左右,即表示“高空”。
1.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和盆地,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所以,山谷和盆地地区不宜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②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气流下沉距离以外。
2.等压面图的判读(1)判断气压大小①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
如图,P A>P C,P B>P D。
②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等压面发生弯曲;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处气压高,下凹处气压低。
如图,P C>P D,P B>P A。
③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高低类型相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30
1020 1010 低压
1010
1020 1030 高压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实际风向
【规律】☆ ☆ ☆
(1)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2)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3)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多阴雨天气, 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多晴朗天气。 (4)冷锋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即降 水区主要在冷气团一侧。
1028 1030
图中A、B、C、D四处中风力最大的是( A)
4.判断气压高低和季节
冬季(北1、南7) 夏季(北7、南1)
陆地高压、海洋低压 陆地低压、海洋高压
例2:根据下图判断是什么季节?
1036
1020
1032 1024
1028
亚洲
太平洋
北半球 陆地高压,海洋低压
北半球冬季 1月
5、判断天气状况
(二)、判断风向及天气情况 (2009·全国卷文综Ⅰ)如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 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回答(1)~(2)题
A (1)N地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方法:
1、作N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 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用来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2、确定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转 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过该点的风向。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风的原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由同一水平面的气压梯度产生的促使 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
大小 单位距离的气压差与风速呈正相关 垂直等压线
方向 由高压指向低压
2 地转偏向力
地球自转, 促使在地球上做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
(hpa) 1000
a.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1002 水平气压梯度力
(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A )
A.⑥或⑦ B.②或⑥Biblioteka C.④或⑧ D.③或④高压
低压
高空 地面
(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C )
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
低压
北半球
高压
南半球
3.判断风力(风速)大小
① 同一幅图中 【规律】☆ ☆
①根据高、低气压中心判断天气状况
【规律】☆ ☆ ☆
低压(气旋)——上升 气流为主,多阴雨天气 高压(反气旋)——下 沉气流为主,晴朗天气
②根据锋面位置判断天气状况
FF
E
北半球某天气系统图
锋面气旋的判读规律 1、确定锋面位置 2、确定锋面附近风向 3、确定锋面类型 4、确定雨带位置
在下图中绘出北半球近地面A、B两种气压状况下的大气运动情形
b.随纬度增加而加大
1004
与速度成正比 地转偏向力 c.垂直于风向,
1006
只影响风向,
不影响风速
1008
3 摩擦力
(百帕)
1000 水平气压梯度力
1002
风
1004
1006
1008
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1010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减小风速 大小取决于地表的粗糙程度 高空大气运动时摩擦力很 小,可以忽略不计。
形成风的几种作用力的比较
力的方向 对风向影响 对风速影响
水平气压 梯度力
地转 偏向力
垂直于等压线 高压指向低压
与风向垂直
决定风向 影响风向
决定风速 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 与风向相反 影响风向 减小风速
(hpa)高空中的风:与等压线平行
1000
水平气压梯度力
1002
风向
1004
地转偏向力
1006
1008
2.判断风向
例1:读气压分布图,分析此时成都的风向 ——东北风
1005 1010
【规律】☆ ☆ ☆
1000
高压
D A
1015 丁
(1)判明高低气压 (2)确定水平气压梯 度力的方向——由高压 指向低压
(3)再根据地转偏向
甲乙
丙 B
C
力确定风向——北半球 右偏,南半球左偏
注意:有无指向标
1020
判断北半球甲地的风向 ——西南风
(2014·山东卷)图为甲地所在
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
P1和P2空间分布示意图,图 高压
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此
时甲地近地面风向为( B )
A.东南风
东
B.西南风
C.东北风
北
低压
D.西北风
西
低压
高压 南
例2:下图为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 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 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 能方向。据此回答(1)~(2)题。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考点汇总:
考点1. 认识等压线与等压面 考点2. 风形成的三个作用力 考点3. 等压线图的判断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高
D风
G
风
D
根
地面冷热不均
本 原
因
大气垂直运动
风
G
A
冷却
低
D
风
B
受热
G
C
地面
冷却
大气水平运动 (风)
直 同一水平面
接 原
产生气压差异
1010
影响因素:水平气压梯度力 + 地转偏向力
人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
北半球高空中的风向
(百帕) 910 920
900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近地面的风:与等压线斜交,30°~45°
(百帕)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摩擦力
水平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
因
1 等压面与等压线
等压线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连线,反映出 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
等压面
在垂直方向上气压相等的面,反映出垂直方 向上的气压差异。
2 三个作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1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风向 A
(百帕)
1010
1020 1030
气压梯度 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气压差
等压线密集处 单位距离内气压差异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风力大
3.判断风力(风速)大小
②不同图幅中: 比例尺相同,疏密相同,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图中A、B、C、D四处中风力最大的是( C)
3.判断风力(风速)大小
③不同图幅中 : 比例尺不同,疏密和气压梯度力相同,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
1:20000
影响因素: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
(百帕) 1010 1008 1006
低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二、等压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1.判读气压场
(1)低压中心: 等(2压)高线压呈中闭心合:曲 线等(3,压)低中线压心呈槽比闭:四合周曲 (两高气气线气低的曲线(高的曲线54处压压)压,压气狭最叫气狭最叫)鞍高低交值低中高压长大槽压长大脊部压压汇比心延区各线延区各线:脊和处高比伸域点。伸域点。:两,压四出,的出,的个其中周来弯连来弯连 心低,比低压中 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