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置换术手术指征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教学大全整理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全网发布:2011-06-23 20:30 发表者:曹学伟(访问人次:689)尽管人工肩关节置换术与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几乎同时开始应用,但无沦在实施数量及长期效果方面均不能与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相媲美,其土要原因是肩关节活动范围大、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高,而关节重建后的功能康复水平很大程度取决于周围软组织的条件。
为避免并发症及改善预后,仔细选择适应证、熟悉肩关节的解剖和力学机制、精确的重建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
1、假体类型与手术指征肩关节置换术包括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和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适用于难以复位的粉碎性骨折(Neer分类法中四部分骨折合并盂肱关节脱位者,肱骨头解剖颈骨折或压缩骨折范围超过40%者,以及高龄或重度骨质疏松患者肱骨近端三块以上粉碎性骨折)、肱骨头缺血性坏死、肱骨头肿瘤;非制约式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适用于肱骨头有严重病损,同时合并肩盂软骨病损但肩袖功能正常者;只有在肩袖失去功能或缺乏骨性止点无法重建时才考虑应用制约式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
目前,对盂肱关节炎的患者行人工肱骨头还是全肩关节置换术仍存在争议。
一般来说,除肩盂骨量严重缺损,肩关节重度挛缩或肩袖缺损无法修补,原发性或继发性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病情静止12个月以上)者外,应尽量选择行全肩关节置换术。
而Charcot关节病患者因缺乏保护性神经反射而易使患肩过度使用,肩袖无法修补的肩袖关节病患者的肩盂要承受三角肌—肩袖力耦失衡所产生的偏心负荷,产生“摇摆木马”效应(rocking horse effect),两者均易导致肩盂假体松动,所以应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
2、技术要点术前病史采集及查体要注意以下几点:患肩活动范围(确定患肩属于挛缩型还是不稳定型,以决定软组织平衡重建的方式及预后)、肩袖功能检查(决定行肩袖修补及全肩关节置换术还是因肩袖无法修补行肱骨头置换术)、三角肌功能检查(三角肌失神经支配是置换术的禁忌证)、腋神经、肌皮神经和臂丛功能检查(作为对照,以确定手术中神经是否受损)。
手术讲解模板:全肩关节置换手术

手术资料:全肩关节置换手术
手术步骤:
前半份后,转向水平平面向内侧切开至腱-肌结合部。将肩胛下肌牵向内侧, 沿关节盂内侧切开关节囊,上至肩袖间隙上界,必要时可延长至喙突基底 部。保留关节囊在肱骨的附着,备作肩胛下肌延长用(图3.16.4.1-6)。如 此可延长肩胛下肌2.0cm,且不影响肩关节的前方稳定性。
手术步骤:
除,需重建斜方肌及三角肌的止点。上臂 外展25°,将三角肌用纱垫保护后,进一 步向外侧牵开。切除部分肩峰下滑囊壁, 清理肩峰下间隙。
手术资料:全肩关节置换手术
手术步骤:
4.将肩关节屈曲,外旋,结扎位于肩胛下 肌下缘的旋肱前血管。在切开肩袖之前, 屈肘90°,试将肩关节外旋。如外旋无受 限,于小结节内侧1cm处切开肩胛下肌腱 及关节囊(图3.16.4.1-5)。由于长期固 定及病变,多数病人外旋受限。如被动外 旋<30°,则需延长肩胛下肌肌腱。切断 肩胛下肌腱
概述:
手术资料:全肩关节置换手术
概述:
手术资料:全肩关节置换手术
适应证: 全肩关节置换手术适用于:
手术资料:全肩关节置换手术
适应证: 主要适应证为涉及肱骨头及关节盂两侧病 变所致疼痛,其次为功能和运动障碍。包 括:
手术资料:全肩关节置换手术
适应证: 1.骨性关节炎 包括原发及继发性二类。 因为89%~95%病人的肩袖保持完好,是人 工肩关节置换的较理想适应证。
手术资料:全肩关节置换手术
手术步骤:
的后倾,使二者之和为30°~40°,也可 用磨钻磨低较高的边缘来匹配较低的边缘, 缺损较大时,可植骨或用大号假体。 Dutta等根据关节盂磨损的程度,提出了 相应的处理方法:1~2mm的轻度磨损,把 较高边缘磨低以匹配较低边缘;3~5mm的 磨损,磨低较高边缘,但后倾稍大,通过 股骨假体前倾来
手术讲解模板:肩关节部分置换术

手术资料:肩关节部分置换术
手术禁忌:
1.近期或活动感染 尽管在拥有第3、4代 抗生素及含抗生素骨水泥的今天,有些医 师已不将感染作为人工关节置换的禁忌证, 但大多数医师,在一般情况下仍视其为禁 忌。
手术资料:肩关节部分置换术
手术禁忌:
2.三角肌及肩袖瘫痪 人工肩关节保持了 肩胛盂与肱骨间的空间,本身并无功能, 缺少动力的人工肩关节置换是无意义的。 这种病人,如有肩关节疼痛症状,可选择 肩关节融合术。如为三角肌或肩袖单个瘫 痪则不是禁忌证。
手术资料:肩关节部分置换术
手术步骤:
布塞入骨槽或钉孔,对骨水泥加压,重复 此过程3~4次,只在骨槽或钉孔内放置骨 水泥,而软骨下骨上不放骨水泥。插入关 节盂假体,用拇指持续加压直到骨水泥硬 化,也可用公司配备的把持关节盂假体的 加压器械。
手术资料:肩关节部分置换术
手术步骤:
如果肩胛盂有骨缺损,则需要植骨。缺损 分为轻型、中央型(较大的腔隙缺损)、 边缘型或节段型。中央骨缺损最多见于类 风湿关节炎,可在肩胛盂中央钻一骨孔, 判断肩 胛盂颈的深度,深度<1cm者必须植骨, 通常用取自肱骨头的骨质进行局部植骨。 后侧边缘型缺损可不植骨,通过前倾肱骨 假体来抵消肩胛盂增
手术步骤:
除,需重建斜方肌及三角肌的止点。上臂 外展25°,将三角肌用纱垫保护后,进一 步向外侧牵开。切除部分肩峰下滑囊壁, 清理肩峰下间隙。
手术资料:肩关节部分置换术
手术步骤:
4.将肩关节屈曲,外旋,结扎位于肩胛下 肌下缘的旋肱前血管。在切开肩袖之前, 屈肘90°,试将肩关节外旋。如外旋无受 限,于小结节内侧1cm处切开肩胛下肌腱 及 关节囊(图3.16.4.1-5)。由于长期固定 及病变,多数病人外旋受限。如被动外旋 <30°,则需延长肩胛下肌肌腱。切断肩 胛下肌
肩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

肩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一、定义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是在置换肱骨头的同时,使用假体置换肩甲盂的表面,用金属和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等部件来代替患者的受损关节,使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一种手术.二、适应症1. 包括原发及二类.因为89%~95%病人的肩袖完好,是人工肩关节置换的较适应证.2. 当肩袖病变发展至不可逆及伴有缺损时,尽管人工肩关节置换仍可有效地缓解疼痛,但功能恢复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应鼓励病人早期手术.3. 晚期具有与类似的病理变化,唯其常伴有、的及,有时还合并有、损伤,应对患者的软条件进行仔细的评价.4.性关节病这是最难处理的关节病之一,人工全肩关节置换可缓解疼痛,但由于广泛的肩袖损伤难于,只能进行有限的康复训练(limited rehabilitation goals),以增加关节的性.5.人工肩关节翻修包括肩胛盂假体松动、断裂、下沉和人工肱骨头植入的技术错误等.6.其他骨、、肩关节不良、陈旧性等.三、护理问题1、术后疼痛:与关节创伤、手术有关2焦虑、紧张:与患者担心手术效果和患者术后活动受限有关3、知识缺乏:与患者不了解手术及术后功能恢复有关4、潜在并发症: 感染、关节脱位和假体松动、肩关节僵硬等四、护理要点1、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3、患者及其家属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对手术的安全性较为担心,产生焦虑心情.对此护理人员要积极做好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动态变化,讲解相关知识,以解除患者及其家属的顾虑,积极配合治疗.4、(2)术前检查根据患者的年龄、全身情况,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完善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了解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做好对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的监测、治疗与控制.尤其是肿瘤患者,应了解是否已发生全身性转移,进行全身骨骼同位素、CT、MRI检查,评估肿瘤的性质、受累范围和有无内脏转移,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手术.(3)停用药物协助医生确保患者停用下列两类药物1周:非激素类消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大多数抗关节炎药,患者入院后或术前要详细询问病史及用药情况,确保在手术前停用以上药物.2 术后护理(1)严密监测意识、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以防发生各种手术并发症.对于假体置换的患者尤其要警惕对假体本身和骨水泥副反应的发生.(2)观察手术侧上肢的皮温、颜色、末梢血液循环、感觉和运动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以防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水肿、缺血、麻木.一般手术后3d肿胀开始消退,术后1周左右手术切口周围皮肤出现皱褶.如出现肿胀加重并逐渐加剧,应考虑血肿形成的可能,及时行B超检查,及时处理.(3)伤口置有引流管,观察引流是否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数量.如在1h之内引流液的量超过200mL,应及时通知医生做相应的处理.如术后24h引流量少于50mL,可考虑拔除引流管.一般引流管放置的时间为48~72h,术后引流量:第1天为160~450mL,第2天20~190mL,第3天10~60mL.(4)肩关节脱位的预防:术后可给予平卧位,使用外展支架,使肩关节位于外展50~60°,前屈45°,旋转中立位.术后1d可采取半卧位或侧卧位,可给予前臂吊带悬吊,上臂垫软枕,保持患侧肩呈中立位,屈肘90°.绝对禁止术侧卧位,以免造成置换的肩关节受压,由于杠杆作用而致肩关节前脱位.嘱咐患者始终禁止剧烈运动和大幅度的投掷,挥动手臂,以免引起术侧肩关节脱位、假体松动及骨折.(5)感染的预防:感染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应积极预防,合理使用抗生素.尤其是保肢治疗的患者,感染是最凶险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切口部位的红、肿、热、痛、渗液.一旦发现处理较为困难,早期需清创处理,感染发生3个月以上,则需取出假体.(6)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止痛泵,并且鼓励其使用止痛泵,使患者减轻疼痛或无痛,但同时也应防止止痛药物的过量使用及毒性反应.术后72h内伤口敷冰袋,每日3次,每次20~30min,可以减轻软组织水肿,缓解疼痛.五、健康指导1、术后一天:指导患者主动活动手指各关节及腕关节,指导患者健侧肢体协助患侧最大限度的伸曲患肢肘关节.2、术后2~7天:肩部肌肉主动收缩运动,肩关节外旋、前屈活动,从20度开始,每天增加10度,练习患肢抬高直到举过头,一日3次.肩关节主动锻炼.3、术后8天后:耸肩练习:指导者一手托肘关节,一手扶上臂做向上耸肩,于最高位置保持5分钟放松一次,每天2~3次.4、术后6 周内不可举重超过一杯水重量的物品;术后6 周禁止直抬手臂或将手背到体后.5、术后禁止用患侧前臂将自己从床上或椅子上撑起.6、肩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不可参加接触性体育运动或反复抬举运动.7、加强营养,嘱患者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钙铁等食物,增强患者抵抗力,维持适当体重,减轻对关节的负重.8、嘱患者术后1、3、6、9、12 个月分别来医院复查一次,以后每年复查一次.定期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拍片了解假体位置情况及功能锻炼情况.。
肩关节置换

肩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人工肩关节置换术使用金属材料和高分子塑料置入人体替换受损骨和软骨来缓解疼痛等症状的手术方法。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已经成为手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通过术后被动活动训练、主动活动训练和肌力训练等方法,达到预防术后并发症、改善肩关节活动范围和恢复肩关节能力的目的,使得手术的最终疗效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1康复评定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评定对于指导、调整康复方案及评价最终治疗效果都具有重要作用。
评定包括:1.肩关节疼痛情况的评价。
2.肩关节情况评估:肩关节畸形程度,软组织平衡状况,局部骨质状况,肩关节活动范围等。
3.人工肩关节术后位置评价。
4.肩关节功能评分。
2康复目标1.预防术后并发症:假体松动、术后肩关节不稳定、异位骨化、感染等。
2.改善和恢肩关节活动范围,减轻肩部疼痛。
3.恢复患者独立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3治疗术后康复治疗程序:1.术后第l~2天进行柔和的关节锻炼、握拳和松拳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和手指的功能恢复。
患肩在休息时固定于中立位,减小肩袖张力。
2.术后第3天进行上肢关节(手、腕、肘)被动、主动伸屈运动,以及肩部肌肉等长收缩,每次10分钟左右,每天3~5次,以促使上肢远端肌力、腕关节功能的尽早恢复。
3.术后第5~7天健侧肢体协助做伸肘、屈肘运动,仰卧位时外旋和上举运动,外旋运动时屈肘90°用健侧手握住腕部上举过肩并用手触前额,逐渐超过头部,每天4次,每次10分钟左右。
4.术后第7~14天增加“摆动”练习,弯腰患臂下垂,手持木棍,在地面上进行内旋或外旋画圈,并逐渐增大圈的半径。
练习时躯体前屈,可以减轻患者肌肉克服重力的负担,使肩部肌肉进一步松弛。
5.术后第3周术肢做主动活动锻炼。
在进行功能锻炼期间,利用理疗消除疲劳、缓解疼痛、促进愈合。
开始增加等长功能锻炼,屈肘90°,用健侧手、墙壁等作为阻力,然后等长收缩内外旋肌群。
6.术后第6周三角肌和肩袖的创伤基本愈合,开始逐渐做三角肌和冈下肌的主动练习。
肩关节成形术及人工肩关节置换术

肩关节成形术及人工肩关节置换术肩关节成形术中,较具代表性的有肱骨头切除术和自体腓骨移植成形术。
施行肱骨头切除成形术的前提是旋转袖及肩胛带的其他肌肉必须正常,即使如此,术后仍难以完全恢复肩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能力。
应用腓骨近端游离移植治疗肱骨近段缺损已有百余年历史。
游离移植的腓骨缺乏血供,需很长时间才能被有活力的骨组织替代并与受区骨融合。
因此,近年来已逐渐被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所取代。
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不需经过骨的坏死替代过程,骨愈合快且有利于肩部肌肉新附着点的重建,如能保留肱骨头和大小结节以及三角肌止点,则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人工关节置换术在肩部的应用远不如髋、膝关节广泛,主要是由于肩关节严重伤病的发生率较髋、膝关节低;许多肩部疾患以软组织病变为主,难以借单纯的关节手术加以解决;肩关节在运动功能方面又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
同时,长久以来融合术已成为一种传统的治疗肩关节严重伤病的手段,而应用得法的肩关节融合术也的确能提供一个无痛、稳定的关节,且由于肩胛胸廓关节的存在,肩关节融合后角部仍有一定的活动度。
这些因素限制了肩关节成形术的发展,也影响了人们对发展和使用人工肩关节的积极性,使得人工肩关节无论在设计、制造,还是在临床应用等方面都落后于人工髋、膝关节。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真正普遍用于临床仅约30年,而全肩关节置换术被临床医师接受仅约10余年,但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一些本来选用腓骨移植或肱骨头切除成形的病例,除感染性疾患外,近年来已基本上被人工关节置换术所取代。
随着生物材料、生物力学等基础研究的深入、假体设计的改进和临床经验的积累,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有望在临床获得更广泛的应用,以满足治愈疾病、解除疼痛、稳定关节、重建运动功能的要求。
一、肩关节成形术(一)肱骨头切除成形术1.适应证(1)肱骨头肿瘤。
(2)肱骨头局限性感染。
(3)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及严重骨折脱位。
2.麻醉高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3.体位取仰卧位,患侧肩部垫高。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尽管人工肩关节置换术与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几乎同时开始应用,但无沦在实施数量及长期效果方面均不能与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相媲美,其土要原因是肩关节活动范围大、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高,而关节重建后的功能康复水平很大程度取决于周围软组织的条件。
为避免并发症及改善预后,仔细选择适应证、熟悉肩关节的解剖和力学机制、精确的重建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
1、假体类型与手术指征肩关节置换术包括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和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适用于难以复位的粉碎性骨折(Neer分类法中四部分骨折合并盂肱关节脱位者,肱骨头解剖颈骨折或压缩骨折范围超过40%者,以及高龄或重度骨质疏松患者肱骨近端三块以上粉碎性骨折)、肱骨头缺血性坏死、肱骨头肿瘤;非制约式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适用于肱骨头有严重病损,同时合并肩盂软骨病损但肩袖功能正常者;只有在肩袖失去功能或缺乏骨性止点无法重建时才考虑应用制约式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
目前,对盂肱关节炎的患者行人工肱骨头还是全肩关节置换术仍存在争议。
一般来说,除肩盂骨量严重缺损,肩关节重度挛缩或肩袖缺损无法修补,原发性或继发性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病情静止12个月以上)者外,应尽量选择行全肩关节置换术。
而Charcot关节病患者因缺乏保护性神经反射而易使患肩过度使用,肩袖无法修补的肩袖关节病患者的肩盂要承受三角肌—肩袖力耦失衡所产生的偏心负荷,产生“摇摆木马”效应(rocking horse effect),两者均易导致肩盂假体松动,所以应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
2、技术要点术前病史采集及查体要注意以下几点:患肩活动范围(确定患肩属于挛缩型还是不稳定型,以决定软组织平衡重建的方式及预后)、肩袖功能检查(决定行肩袖修补及全肩关节置换术还是因肩袖无法修补行肱骨头置换术)、三角肌功能检查(三角肌失神经支配是置换术的禁忌证)、腋神经、肌皮神经和臂丛功能检查(作为对照,以确定手术中神经是否受损)。
《肩关节置换》课件

药物治疗
使用必要的药物,如抗生素、 止痛药等,以缓解术后疼痛和 预防感染。
定期复查
术后定期进行复查,评估手术 效果和患者的恢复情况。
03 肩关节置换的并发症及处 理
感染
感染是肩关节置换手术后的严 重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手术失 败和关节功能丧失。
感染的原因包括手术过程中的 细菌污染、术后伤口护理不当 、术后引流不畅等。
手术技术的改进
更精准的手术导航技术
通过先进的手术导航技术,使手术更 加精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微创手术技术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手术创伤 将进一步减小,术后恢复时间将缩短 。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探索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未来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和关节功能丧失。
骨折的原因包括骨质疏松、外伤 等。
处理方法包括手法复位、手术治 疗等,同时需注意术后康复指导
和患者教育。
神经损伤
神经损伤是肩关节置换手术后较 少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肢体
麻木、肌肉萎缩等。
神经损伤的原因包括手术操作不 当、术后康复不当等。
处理方法包括神经营养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同时 需注意术后康复指导和患者教育
肩关节置换的历史与发展
肩关节置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关节炎。
随着材料科学和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肩关节置换的技术和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目前,肩关节置换已经成为治疗严重肩部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患者提供了更好 的生活质量。
02 肩关节置换手术过程
手术前的准备
01
。
04 肩关节置换康复训练
术后早期的康复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Meta Analyses (Cochrane database, Bhandari et al) 1. Summary Results of Meta-Analyses ◆ Arthroplasty reduces the risk of revision surgery. ◆ Internal fixation-decreased blood loss, operative time, blood transfusion and risk of deep wound infection. ◆ Unfortunately, no definitive differences were noted with respect to mortality, degree of residual pain, or functional levels between the two treatments 2. Primary Arthroplasty Versus Early Salvage After Failed Internal Fixation ◆ Conclusions: Patients undergoing internal fixation for a 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 need to be informed that if this treatment fails and that if a cemented hip is subsequently performed, the results may not be as good as a primary hip arthroplasty. (McKinley and Robinson, JBJS, 2002)
III. Internal Fixation versus Prosthetic Replacement A. Clinical Data 1.Observational Studies ◆Value limited by retrospective design, potential selection bias 2.Randomized trials ◆Bias decreased by randomization ◆However, randomized trials assessed a variety of different arthroplasty options which may not be clinically relevant today ◆Small sample size: limit the ability of these trials to provide definitive guidance for the orthopaedic surgeon
◆ 使会议参加者对当前髋关节、膝关节及肩
关节的成形进行讨论,包括设计概念、节肩关节如何
解决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外科技术。
◆ 评价当前的固定方法在原发和翻修操作步
骤的应用,包括骨水泥压迫嵌入、压迫移植应 用。 发表当前一些新概念,如材料的研制、生物反 应、以及确认临床发展的方向。
II. Questions 1. Which patients with 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s should be treated with internal fixation? ◆Factors t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include age, fracture type, activity level and overall health 2. Should patients being treated with an arthroplasty procedure receive a unipolar, bipolar o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3. Is there evidence based information to support these decisions?
Hip Arthroplasty: I. Introduction A. Demographics ◆More than 220,000 fractures of the hip occur each year in North America. ◆Cost-greater than 9 billion dollar health care costs per year. ◆eterogeneous patient population-some patients are active community ambulators but many are nursing home residents. B.Issues ◆Optimal treatment of 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s remains controversial. ◆General agreement that patients regardless of age with nondisplaced or valgus impacted fractures (stable) will be treated with internal fixation. ◆General agreement that healthy patients 60 years or younger are good candidates for internal fixation. ◆However, treatment of patients older than 60 years of age is controversial. C.Treatment Options ◆Internal fixation ◆Arthroplas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