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10例临床内镜分析报告(精)
克罗恩病10例临床内镜分析报道

相近的终点比色试验还是造成一定的正干扰川。虽然可以用空白标本 或两点比色法等消除部分干扰,但是血红蛋白中的铁离子可被实验试
剂 中的某些 氧化剂改变 颜色 ,例 如 :亚硝 酸钠 被氧化 后成为黄褐 色 ,
参考文献
[ 1 ] 靳敏- 溶血 对 临床 生化检 验 影响 的探讨 [ J ] . 广 西 医学, 2 0 0 2 , 2 4 ( 9 ) :
确性和测定速度都大大的提高 ] 。现在溶血,乳糜血等所有这些肉眼
检测项目都已成为试验过程 中的质量控制的非常重要一个环节。这样 的一个过程有利于及时地发现和纠正一些检验操作过程中的误差具有
非常重要 的意义 。 3 . 3 掌握正确 的血 标本采集方法 临 床实 践 中采血 多 选用 贵要 静 脉或肘 正 中静 脉 。 当无 法 抽取 合 格 的 血标 本时 ,应 当立 即将 带泡 沫 的血液 标本 立 即送检 ,不 要让 其 干 燥而影 响检测 结果 的准确性 ] 。采血应 当严格 的按 照静 脉采血 的操 作 规程 去做 ,采血 前要确 定 好穿 刺部 位的 ,然 后用酒 精 常规 消毒 , 不 能用碘 酒 ,待 消毒 的酒 精干 燥 后 ,找准要 采血 的静 脉 ,争 取一 次 穿刺 抽血 成功[ 6 】 。现在 多数 用真空 采血法 ,又称负压 采血法 ,其优 点
[ 2 】 魏明竞. 应重视血清标本的外观检 察[ J ] . 临床检验杂志, 1 9 9 6 ,
1 4 ( 5 ) : 2 7 1 .
[ 3 ] 李影林 . 中华 医学检 验全 书( 上 卷) [ M] . 北京 :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1 9 9 6 :
8 2 7 — 8 4 7 .
坏, 一般是进行多项肝功能指标的检测。
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的内镜活检病理特点分析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生垡趟丝内缝苤盍垫!Q生!!旦筮!!鲞筮!!翅些i!』望螬垦!!!丝:望塑!Q!Q:!!!:!!:№:!兰图1病理示结肠黏膜腺体分枝,扭曲不规则HEx40图2病理示肠黏膜类上皮细胞肉芽肿样小结HEx40图3病理示结肠黏膜腺体Paneth细胞化生HE×10图4病理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腺体假幽门腺化生HE×20于CD患者(P<0.01)。
而假幽门腺化生(图4)及裂隙状溃疡仅出现于CD患者。
二、UC及CD反复发生的部位180例溃疡性结肠炎中162例(90%)发生于结肠(1例同时累及到空肠);17例发牛于乙状结肠及直肠,其中3例同时累及到回旨部,1例发生于宅肠。
106例CD患者中30例(28%)局限于回盲部,17例局限于结肠,59例(56%)同时累及到胃肠道的不同部位,包括胃、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和直肠。
三、UC及CD发病年龄及性别UC发病年龄18—81岁,平均28岁,其中男82例、女98例;CD发病年龄15~78岁,平均30岁,其中男56例、女50例。
UC及CD的发病年龄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近年来,随着国人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变化,IBD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J。
目前我国病理对IBD的诊断尚处于经验积累阶段,特别是对UC及CD的鉴别诊断尚无成熟的标准可循怕刁J。
本研究选择回顾我院首次确诊UC及CD病例的病理形态学特点,为UC、CD的鉴别诊断提供思路及经验。
IBD的病理组织学诊断依据是肠道反复发作特发性炎症后的组织形态学改变。
在诊断IBD之前必须排除所有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一般的细菌性炎及特殊的结核性炎,因此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如大便培养结果、临床抗炎治疗过程及结果、肠镜活检与发病时间及临床首次治疗时间之问的关系等。
我们选择的病例为患者出现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抗生素治疗无效;首次肠镜活检距发病约2个月,以避免慢性期及药物治疗引起形态学改变。
内镜结合病理检测在克罗恩病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内镜结合病理检测在克罗恩病诊治中的应用研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目的:探讨内镜结合病理检测在克罗恩病(Crohn\’Disease,CD)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经手术治疗后确诊为CD的患者48例,术前均经过内镜检查并取活检标本,并对患者的手术标本和活检标本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的检出情况进行统计,并进行χ2检验。
结果:克罗恩病多发于回肠末端、右侧结肠以及上消化道,基本不累计直肠,内镜下标本活检有非干酪样肉芽肿、鹅暖石样改变、裂隙状溃疡、累及结肠全层、淋巴细胞聚集,手术标本的活检阳性率高于内镜下标本活检的阳性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克罗恩病是一种缺乏诊断金标准的结直肠炎性疾病,内经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联合活检标本的病理组织学检测可以为克罗恩病的诊断提供依据,特异度和灵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内镜;病理检测;克罗恩病;诊治克罗恩病(Crohn’Disease,CD)是一种常见的结直肠的炎性病变,发病率在欧洲等国家较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克罗恩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一种上升趋势[1]。
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同属于结直肠的炎性疾病,因为两者发病年龄、病变部位、病理组织学特点、肠外表现、并发症和临床表现等存在很多的相似性,两者鉴别诊断较为困难[2]。
克罗恩病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性反应,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在诊断时候缺乏金标准,内镜检查是诊断克罗恩病首选以及必选的检测手段,但是其阳性率较低[3]。
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经手术治疗后确诊为克罗恩病的患者48例,探究内镜结合病理检测在克罗恩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消化科经手术治疗后确诊为CD的患者48例,克罗恩病的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性反应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性反应性肠病诊断和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2007年济南版)》[4]。
克罗恩病20例临床诊断分析

胶 囊 内镜 诊 断 1例 ( %) 双 气 囊 电 子 小 肠 镜 诊 断 5例 5 , (5 , 2 %) 手术诊断 4例 ( 0 ) 0例 C 2 % 。2 D患者从 症状初 发到
确 诊 为 3个 月 ~ 2年 。部 分 病 例 历 经 多 次 病 理 确 诊 。所 有 病
12 病变部位 .
痛、 脐周或全腹隐痛 , 阵发 性加剧或反 复发作 。其 中突发腹 部 绞痛 2例( % ) 腹部 x线 平片示肠梗阻 ; 1 , 腹泻 7例 (5 ) 大 3% , 便每天 4~6次 , 水样 或糊状 便 , 般无 脓血 便 ; 血 2例 为 一 便 (% ) 1 。右下腹部包块 1 。伴 随症状低热 (< 8 5C) 例 3 .  ̄ 5例 ,
期儿童则有消化道及 呼吸道症状共存 表现 , 可能与医师对该病
的 认识 不 足 及 家 长 不 易 接 受 钡 餐造 影 、4 2 h食 管 p 测 定 等 检 H
查有关 。支气管异物 、 结核 、 天性肺发育不 良等引起 的慢性 先
咳 嗽较 少 , 也 不 能 忽视 。本 组 中的 1例结 核 患 儿 是 一 8岁 女 但 童 , 亲 2年 前 有 肺 结 核 病 史 , 诊 时 已咳 嗽 2个 月 , 诉 胸 母 就 偶
克 罗 恩 病 ( rh i ae C 是 一 组 以 胃肠 道 病 变 为 主 、 Cond es, D) s 发病 机 制 不 明 的慢 性 炎 症 性 疾 病 , 床 表 现 复 杂 多 样 , 易 误 临 极 下 段 黏膜 局 灶 性 充 血 、 肿 、 烂 、 疡 形 成 , 个 大 小 不 等 溃 水 糜 溃 多
消瘦 4例 , 血 3例 , 肢关 节 肿 痛 1 , 肿 大 2例 。 贫 四 例 脾
克罗恩病的临床多样性及结肠镜表现分析

克罗恩病 ( *+,-./0 12034035 *6 ) 为原因未明的炎症 性肠病中的一种5 在欧美国家较为常见5 以往我国报 道较少5 但近来有增多趋势,临床表现多样化5 诊断较 为困难,目前未有诊断的金标准,主要根据临床表现、 7 线胃肠造影、内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且需排除其它疾病8$,! 9。本文总结我院 $::; 年 $ 月至 !""& 年 & 月收治 *6 !’ 例5 现分析如下。 ! 临床资料 $< $ 一般资料 !’ 例 *6 患者为我院 $::; = !""& 年诊治的病例5 诊断均符合 $::’ 年太原全国慢性非 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提出的 *6 诊断标准 8’9。!’ 例 *6 患者中5 男 $& 例5 女 : 例> 发病时年龄 $? @ %% 岁5 平均年龄 ’?< : 岁;其中 A !" 岁 $ 例5 !" @ !: 岁 # 例5 ’" @ ’: 岁 : 例5 &" @ &: 岁 ’ 例5 #" @ #: 岁 ’例5
&<@>CSQ :PQBGQB3 1=QH T U M 2=<A4 $((%4 %% * $ , 8 # D ( # 2=CA MM4 VQ= WX4 &>GC ;X4 BH GF3 &<@>CSQ :PQBGQB PC H>B &>PCBQB
N@N=FGHP@C3 1C BYNB<PBCJB Z<@? V@CA X@CA3 ’PQ &@F@C WBJH=?4 $((0, )/ * $! , :$)"/ D $)"( % VG?PFH@C 2W3 &<@>CSQ ’PQBGQB3 [C8 VG=\<PJ> ]23 B:3 O@JK=Q ^GQ_ H<@BCHB<@F@AL3 #H> B:3 E>PFG:BFN>PG8 ]O3 2G=C:B<Q, $((#8 $)(. D $#/" / ’@CGF:Q@C WI3 &<@>CSQ :PQBGQB3 [C8 2FBPQBCAB< IV3 B:3 ^GQH<@PC_ HBQHPCGF ’PQBGQB EGH>@N>LQP@F@AL4 ’PGAC@QPQ4 IGCGAB?BCH3 0H> B:3 E>PF:BFN>PG8 ]O3 2G=C:B<Q,$(.(8 $)!/ D $)#. . 巫协宁,周怡和 3 炎症性肠病的诊治经验 3 中华消化杂志,!""), !) * ( , :#%! ( ;<=>?@<ABC E4 ‘G=:GAB ^4 IGHBK ]3 aBC LBG<Q @Z J@F@C@QJ@NL3 bC:@QJ@NL,$(.$,$) * 0 , 8 $%! D $%.
克罗恩病(CD)的诊断

肿形成 固定的腹块提示粘连,多已有内瘘形成
瘘管形成
CD特征性表现 炎症累及肠壁全层并穿透至肠外组织或器官而成 内瘘:通向其他肠段、肠系膜、膀胱、输尿管、阴道、
腹膜后等 外瘘:通向腹壁或肛周皮肤
临床表现 内镜 病理组织学 影像学 实验室指标 遗传易感基因及蛋白质生物标志
临床表现
克罗恩病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表现
全身表现
肠外表现
消化系统表现
腹痛 腹泻 腹部包块 瘘管形成 肛门周围病变
消化系统表现
腹痛
常见,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 间歇性发作,常为痉挛性阵痛伴腹鸣,多于进餐后加重,
排便或肛门排气后缓解 出现持续性腹痛和明显压痛,提示炎症波及腹膜或腹腔
内脓肿形成 全腹剧痛和腹肌紧张,提示病变肠段急性穿孔
腹泻
CD最常见的症状, 85%的CD患者在急性期出现大便次 数增多
粪便多为糊状,一般无黏液和脓血 当病变累及下段结肠或肛门直肠者,可有黏液血便及里
急后重
腹部包块
鉴别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 肠结核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 白塞病 其他:血吸虫病、阿米巴肠炎、其他感染性肠炎(耶
尔森菌、空肠弯曲菌、艰难梭菌等感染)、贝赫切特 病、药物性肠病(如NSAIDs)、嗜酸性粒细胞性肠 炎、缺血性肠炎、放射性肠炎、胶原性结肠炎、各种 肠道恶性肿瘤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肠梗阻等
影像学检查
钡剂造影:胃/小肠钡剂造影、钡灌肠 小肠或大肠粘膜皱襞粗乱、裂隙状、带状或纵行溃疡、 鹅卵石症、假息肉、多发性狭窄、瘘管等 病变呈节段性分布 跳跃征 线样征 肠袢分离 不能很好地显示肠壁的受累程度及肠外并发症
食管克罗恩病例临床分析

食管克罗恩病例临床分析食管克罗恩病例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01-0269-011 典型病例介绍:患者,男,43岁,因“胸骨后疼痛4天〞就诊,伴有烧心、反酸、恶心。
既往反复口腔溃疡。
查体:无阳性体征。
胃镜:进境30-34cm可见5处溃疡,大小约0.4-0.5cm,底覆少量白苔,周围充血水肿隆起。
病理:粘膜慢性炎伴糜烂,另见一炎性渗出物。
血常规、血沉、抗0、类风湿因子、CEA、CA199、CA724、肝功、肾功、C-反响蛋白、大便常规均正常。
给予奥美拉唑治疗14天。
复查胃镜:进境30-32cm看见3处溃疡,大小约0.4-0.6cm,底覆白苔,周围粘膜充血水肿隆起。
病理:粘膜急性炎伴糜烂。
经治疗后患者溃疡形态较前无明显变化。
给予美沙拉嗪、奥美拉唑联合应用2个月,半年后复查胃镜,溃疡愈合。
患者无生殖器溃疡,无眼病,无皮肤病变等,排除白塞病。
诊断:食管克罗恩病。
2 讨论:克罗恩病是一种胃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病理表现为慢性肉芽肿性病变,可累及黏膜至浆膜,贯穿肠壁,病变多呈节段性、非连续性分布,可累及从口腔到肛门整个消化道的一段或可同时侵犯假设干段,例如胃肠道,甚至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以末端回肠和近端结肠最为常见。
病变多分布中小肠、回肠末端约占90%,其他少见部位发生率大约是:口腔8-9%,食管缺乏1%,胃和十二指肠0.5-5%,肛周1-3%。
此病较少见。
【1】3 食管克罗恩病:广义地讲:是指病变累及食管,食管病变是整个克罗恩病得一局部,大多是伴有广泛的胃肠道克罗恩病,并有胃肠道外表现,一般以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疼痛、反酸等病症为主,可出现腹痛、腹泻、肠梗阻等表现;也可伴有发热、营养不良、体重下降、关节炎、口腔溃疡、结节性红斑等肠外表现。
狭义:为慢性、隐袭性疾病,其病症多由食管黏膜的溃疡引起。
一些患者急性起病,急性期食管克罗恩病因由食管炎或食管溃疡常引起吞咽疼痛,疼痛多位于胸骨后。
接受生物制剂治疗克罗恩病患者的营养风险与临床内镜特征分析

· 短篇论著·接受生物制剂治疗克罗恩病患者的营养风险与临床内镜特征分析张 爽1 张朋悦2 叶 云1 王伟伟1 梅 俏2* 胡乃中2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1(233000)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2背景:近年广泛应用的生物制剂可改善部分克罗恩病(CD )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变疾病进程。
目的:探讨接受生物制剂治疗CD 患者的营养风险与临床内镜特征的关系。
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的CD 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分析其与临床内镜特征的关系。
结果:在68例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的CD 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66.2%。
不同疾病行为、SES⁃CD 评分、术后Rutgeerts 评分的CD 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而营养风险与患者年龄、病变部位、肛周病变、CDAI 评分、确诊CD 距生物制剂使用的时间间隔等均无明显相关性(P 均>0.05)。
结论: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的CD 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且营养风险与CD 疾病行为、SES⁃CD 评分、术后Rutgeerts 评分存在关联。
关键词 Crohn 病; 营养风险; 生物制剂; SES⁃CD 评分; Rutgeerts 评分Correlation Between Nutritional Risk and Clinical and Endoscopic Features in Crohn 's Disease Patients Treated With Biological Agents ZHANG Shuang 1, ZHANG Pengyue 2, YE Yun 1, WANG Weiwei 1, MEI Qiao 2, HU Naizhong 2.1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Bengbu, Bengbu, Anhui Province (233000); 2Department ofGastroenter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Correspondence to:MEIQiao,Email:*******************Background: The widespread use of biological agents in recent years can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partial 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 (CD) and change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utritional risk and clinical and endoscopic features in CD patients treated with biological agents. Methods: Sixty⁃eight CD patients treated with biological agents from June 2021 to June 2022 a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enrolled. 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was conducted by 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 (NRS2002),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clinical and endoscopic features was analyzed. Results: In 68 CD patients treated with biological agents, incidence of nutritional risk was 66.2%.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cidence of nutritional risk in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isease behaviors, SES⁃CD score and postoperative Rutgeerts score (all P <0.05). The incidence of nutritional risk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age, lesion location, perianal lesion, CDAI score, and the interval between CD diagnosis and the use of biological agents (all P >0.05). Conclusions: The incidence of nutritional risk is high in CD patients treated with biological agents, and is correlated with CD disease behavior, SES ⁃CD score, and postoperativeRutgeerts score.Key words Crohn Disease; Nutritional Risk; Biological Agents; SES⁃CD Score; Rutgeerts ScoreDOI : 10.3969/j.issn.1008⁃7125.2023.01.007*本文通信作者,Email:*******************目前认为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 )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的主要亚型之一,以慢性进行性肠道透壁炎症、复发和恶化为特征[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罗恩病10例临床内镜分析报告
[摘要]目的探讨克罗恩病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学特点。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9月~2006年3月间电子肠镜检出并由病理证实为克罗恩病的10例临床资料、内镜及病理资料。
结果 7例回肠末端及升结肠见节段性凹陷溃疡,周围见息肉状增生形成卵石样改变;2例为升结肠肉芽增生并伴有溃疡形成并导致肠道狭窄;另有1例患者以肛周脓肿、肛瘘为主要表现。
病理肉芽肿检出率为50%。
结论克罗恩病的大体形态改变通过肠镜即可观察到。
内镜活检作为肠镜大体形态的补充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可根据临床表现、X线、内镜及病理综合诊断。
[关键词]克罗恩病;电子肠镜;病理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胃肠道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炎症,1973年医学科学国际组织委员会正式命名为克罗恩病。
在西方近25年来本病发病率有增高趋势。
国内尚无精确统计报道。
文献报道本病发病率较西方国家低得多,但近10年报道已逾千例。
提示病例数有增多之势[1]。
本文总结我院消化内镜室自2001年9月~2006年3月进行电子肠镜检查4048例,共检出并由病理证实为克罗恩病10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0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16~47岁,平均29岁。
年龄最小16岁,最大47岁。
内镜确诊之前病程10天~4年不等,平均1.5年。
1.2 临床表现本组腹痛、腹泻者9例,以右下腹多见。
消瘦9例,贫血7例,发热4例,便血4例;大便次数每天2~10次不等,并发瘘管形成者1例。
1.3 内镜检查 10例病人行电子结肠镜检查。
病变位于回肠末端、回盲部和升结肠9例,肛周脓肿、肛瘘1例。
内镜表现:7例回肠末端及升结肠见节段性凹陷溃疡,上覆白苔,边界清,周围见息肉状增生形成卵石样改变;2例为升结肠肉芽增生伴有溃疡形成并导致肠道狭窄,镜身无法通过;另有1例患者以肛周脓肿、肛瘘为主要表现。
1.4 病理组织学特点结肠黏膜呈慢性炎性溃疡,黏膜固有层内见无干酪样坏死的结核肉芽肿5例;另有5例病理结果为结肠黏膜呈亚急性炎症改变,伴有息肉样增生及溃疡形成,未见明显无干酪样肉芽肿,结合临床,符合克罗恩病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