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利润操纵的影响研究

合集下载

资产减值准备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相关性

资产减值准备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相关性
乘之机 。
( 一)资产减值准备 的确认 和计量运用职业判断
的程度过大
的操作空间 ,企业如认 为应收款项 收不回来全额提取 坏账准备也未违反会计 制度 ,这使 得审计人员有时明
上市公司在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准备时,必须取 得一些数据 :如短期投资 市价 、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 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 和委托贷
ac u t fr ecmu tn e fma iua n rfs I h sb cme a nt me t0 nplt rfsa d o ngn cons o l ms c 0 np lt gpo t. t a e o l is u n fmaiuai po t n fma ai t h a s i i l r g n i g erig a tyterac u t gs tme t.T vi u hcn ios ii n csayt ntr dgv r eb h vos ann st b u f i co n n t e ns oaodsc o dt n l ts e esr mo i oe t air oe i h i a i o oa n n he
A src : T eb snse a e u xrc aiu sesd peit n acrigt co nigs n a . Ho ee - te b ta t h uiesshsb g nt e t tvr s ast e rcai c odn oac u tI t d  ̄ o a o o I a w vr h vg edf io s0 p yi c n io sc luainp e uemaeidgcl frh m d a wt h rn at u f xby.T i au e nt n f h s A o dt n aclt  ̄ dr i i c i o k t iiuto te e l i htet s is l il a c o e hs

防范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探讨

防范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探讨

防范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探讨1. 引言近年来,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现象愈发普遍,这给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带来了重大风险。

为了防范此类行为并维护市场的公平和透明度,本文将探讨防范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措施和方法。

2. 资产减值准备的背景和目的资产减值准备是企业在面对预计的资产损失时建立的一项准备金。

其目的是确保企业财务报表反映出真实的资产价值,同时对潜在的风险做出充分的预估和准备。

然而,一些企业可能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这一制度来操纵利润,从而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

3. 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手段为了操纵利润,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手段:•高估资产减值:企业可能故意高估资产减值金额,从而在当期报表中减少利润,以后再通过“逐步恢复”把这部分虚假减值转回利润,实现操纵利润的目的。

•推迟资产减值:企业可能推迟资产减值的确认时间,将原本应该在当期确认的资产减值,延迟到未来的报表周期中确认,以此来操纵当期利润。

•歪曲资产减值依据:企业可能选择不当的资产减值依据,如过分乐观的市场预期、没有充分依据的估值方法等,从而夸大资产减值金额,实现利润的操纵。

4. 防范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措施为了防范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以下措施可供参考:4.1 加强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系统,确保对资产减值的预估和计提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和检查。

内部审计团队应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审查和评估企业的资产减值政策和程序。

4.2 强化公司治理建设公司治理结构应该独立和透明,各层级的决策者应受到监督和约束。

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应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确保资产减值的决策和计提符合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

4.3 审慎选择会计准则和政策企业在选择会计准则和政策时应审慎选择,并确保其合理性和适用性。

会计准则和政策应尽量避免主观性和灵活性,以减少操纵的机会。

4.4 加强外部监管和审计监管机构和审计师应加强对企业资产减值的审计和监督力度。

新资产减值准则及其对企业利润操纵的影响

新资产减值准则及其对企业利润操纵的影响



资 产 减 值 的概 念 及 其特 点
资 产减 值 , 是指 资 产 的 可 收回 金 额 低 于其 账 面价 值 。 产 资
者 相 信 企业 资产 已得 到优 化 ,对 企 业 盈 利 能 力和 抵 御 风 险 能 减 值 准 则 主 要规 范 了企 业 非 流 动 资产 的减 值 会 计 问题 , 《 与 企 在 使 的基 础上 , 理 使 用 证 据 , 合 以防 范 违 反 法 定程 序 和 缺 乏 证 据 带 的特 点 , 人 员 紧 张 的时 候 , 得 全面 审计 成 为可 能 。 来 的 审 计风 险 。 3 把 好 审 计评 价 、 . 定性 处 理 关 。内部 审计 机 构 提 出 审计 意 ( 内 部审 计 范 围 应 由财 务 审 计转 向经 营审 计 五)
新 资产 减 值 准 则及 其 对企 业
利 润 纵 的 影 响 操
黄 彬
( 武汉地产开发投 资集 团 限公司, 有 湖北 武汉 402) 302
【 摘 要】本文对资产减值准则的相 关问题 进行探讨 , 以期对资产减值更加 准确地进行操作。
【 关键词】资产减值; 特点; 影响
我 国企 业 界 特 别 是 上市 公 司 为 了追 求 业 绩 ,普 遍 存 在 着 力 更具 信心 。本 文 以 2 0 颁布 的企 业会 计 准 则 ( 0 6年 以下 简称
( 保持与被审计单位 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
应 重视 与 内部 各 部 门 的协 调 配 合 及 人 际 关 系 的处 理 。 内
审机 构 是 一个 特 殊 的 职 能 部 门 , 其他 职 能部 门相 比 , 与 虽然 工 部 审计 工 作 的职 责 不 仅 包 括 审 核会 计 账 目, 包 括 稽 查 、 价 还 评 作 内容 不 同 , 目标 是 一 致 词 的 。 工 作 中应 当讲 求 工 作方 式 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 、有效和企业 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 但 在 和 方 法 。 查错 并 不 是 目的 , 目的 在 于促 进 , 一 种 高层 次 的服 职能的效率, 向最高管理部 门提 出报告, 是 并 从而保证企业 的内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与利润操纵的探讨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与利润操纵的探讨

关键浏: 资产减值 操纵利润 盈余管理
会计 利润 以实 现盈 利 的 目的 。
( ) 大亏损 动机 三 夸 根据 证券 交易 所 的规定 ,如 果 上 按 照企 业会计 制度 的规 定 ,上市


上 市公司进 行盈余 管理 的动机
公 司计 提资产 减值 准备 ,减值 损 失计
入 资产 减值 损失 , 接计 入利润 表 。 直 这
其 所 任 职 期 间 会计 收益 水 平 的高 低 。 如 果管 理报 酬 是 以短期 收 益和 支付 现
金 方 式为 主 ,则管 理者 很可 能会 选 择 能 增加 本期 收 益 的会计 政策 ;如果 管 理 报 酬是 以长 期收 益 为 主,报酬 的 支
些 以前 年 度报 告利 润严 重不 实 的上市 公 司 , 了释放风 险 , 为 减轻 负担 , 为今后
“T 。 在规 定 时问 内未 实 现盈 利 的 , S ”若 公 司 就会 被终 止上 市 ,也称 退 市 或摘 牌。 由于上 市公 司受 很 多 因素 的影 响 ,
企 业 对 原 先 蓄 意 高 估 的 资 产 计 提 巨 额 减 值 准 备 , 而掩 盖 了 以前 年 度 因 从 高估 利 润而 形成 的资产 泡 沫 。在释 放 风 险 的 同时 , 可 以 降低 以后 年 度 的 还 资产 摊 销 , 以 后会 计 期 问创 造 巨额 为
提上 存 在较 大 的随 意性 , 括 是 否计 包
我国《 券法》 证 的相 关规 定 , 上市 公 司
最 近 两 个 会 计 年 度 连 续 亏 损 或 最 近 一
究 表 明 , 过 计 提 资产 减 值 准 备 能 够 通
挤 掉总资 产 中 3 %的水 分 。然 而 , 近年 来 证 券 市 场 上 大量 的案 例 表 明 , 少 不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规定对企业利润操控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规定对企业利润操控的影响
( 接第 6 页 ) 上 7
9. 再根 据 灰 色 关 联度 结 果 便 可 以得 到 网 上银 行 网站 的 200 【】 俊 岩 . 色 关 联 分 析 在 大 学 生 素 质 测 评 中 的应 用 [] 费 导 3魏 灰 J. 消 评 级依 次是 : 网站 1 >网 站 2>网站 3 与实 际 情况 相 符。 。 刊 ,2 0 (7 . 0 8,1 ) 充 分验 证 了该指 标 的实用 性。 【】 4 王坤 . 于 地 方 税 务 系 统 顾 客 满 意 度 的 实 证研 究 【 】 北 大 基 D. 河 4 结束语 学 . 01 . 2 0 在 个性 化 消 费 需 求 日趋 凸现 及 技术 日新 月异 的信 息 【】 小 娟 , 汉 文 . 客 服 务 体 验 对 顾 客 满 意 度 的影 响 分 析 【】 5王 罗 顾 J. 时代 , 网上 银行 已成 为社 会 发 展 的 必然 趋 势 , 么 基 于 顾 科 技 信 息 ( 学教 研 )2 0 , 4. 那 科 ,0 8 ( ) 2 客 满 意度 的 网上银 行评 价体 系 的研究 也极 为迫 切。 【】 丽 , 爽 . 国商 业 银 行 服 务 质 量 评 价 与 改 进 对 策 研 究— — 6崔 陈 我
新会计准则 下资产 减值准备规定对企 ,N润操控 的影 响 I I ,
贺金风 (-培 院 p 正学 东
摘 要 :0 7年 新 会计 准 则 的 实施 , 味着 我 国 资 产减 值 会 计 体 系 产减 值损 失 一经 确 认 , 20 意 以后 会计 期 间不 得 转回。 资 产减值 已经建 立 , 的资 产减 值 规 定是 否 有 效地 遏 制 了上 市公 司对 利 润 的 操 准备 的规 定如 下表 所 示。 新 纵? 文 主 要通 过 分 析 新准 则 中 资产 减 值 规定 的变 化及 其 中 存在 的问 本 题 , 而 提 出相 应 的措 施 来 防止 企 业 对利 润 的操 控 行 为 。这 对 于 进 一 进 步 规范 我 国资 本市 场 , 好 的 保护 投 资者 利 益 有着 重大 的 意 义。 更 关 键 词 : 值准 备 减 利润操控 新 会 计 准 则

新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影响
则 ;资 产 减值 准备 ;利 润操 纵

3 新 会计 准则 新 引入 了 “ 产 减 值 损 、 资 失 ” 科 目,将 坏 账 准备 、无 形 资 产 减 值 准 备 、 货 跌 价 准 备 、 定资 产 减 值 准 备 、 存 固 在 建工程减值准备 、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作为 “ 产 减值 准 备 损 失 ” 的 二 级 科 目 , 并将 资 “ 资产 减 值 准备 损 失 ” 单 独 作 为 一 个 项 目 在损 益 表 中列 示 。这 样 做 既 增 强 了管 理 费 用 、营 业 外 支 出 、投 资 收 益 项 目前后 期数 据 的可 比性 ,避 免 企 业 提供 不 实 的盈 余信 息 ,有 利于增 强利 润表 的真 实性 。 4 新准则规定 , 、 部分资产的减值准备

高 会 计 信 息 的 质量 。
3 完 善 市 场 信息 机 制 ,严 格 规 范 } 、 二 市 公 司 的 信息 披 露 制 度 。上 市 公 刮 之 所 以 会 进 行 利 润 操纵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由 于信 息 掌 握 者 与 使 用者 之 间存 在 的信 息 对 称 ,使 管 当 局 的利 润 调 节 行 为 很 难 被监 管 部 门 和投 资者 发现 。 因此 ,防 止上 市 公 司粉 饰 利润 的行 为 ,就 尽 可 能地 使这 些行 为透 明 化。首先应完善和改进上市公 司信息披露 的相 关规 定。其次 ,加大对上市 公司信息 披 露 的监 督 检 查 力 度 ,对 违规 的行 为给 予 严厉 的 处罚 。
四 、针 对 利 用新 资 产减 值 准则 进 行
利 润操 纵 问题 的建 议
1 进 一 步 完善 资产 减 值 会 计 政策 。 、 尽 管 新 会计 准 则在 对 资 产 减值 的规 定做 出 厂 较 大 的 修 改 ,这 在很 大 程 度 上 缩 小 了上 市 公司盈余调节 的空间。但会计准则的制定 是在权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之后 的两 难 选 择 ,这 终 究 会 给 公 司 管理 当局 留 下一 定 的 自由空 问 ,这 个 空 间 很可 能 会 成 为滋生盈余管理的 “ 温床” 。因此 , 未来在 准 则 的制 定 和 完 善 中 ,应 明确 资产 减 值 会 计政策选择权 , 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对

资产减值与利润操纵问题研究

资产减值与利润操纵问题研究

( 一)资产减值准备 的确认 和计 量不易操作
《 企业会计制度》 中关 于资产减值 准备 的很 多规定 , 在执 行 时需要会计人员根据其 专业 知识 、 专业技 能和经验进 行估 计 和会计职业判 断。() 1目前我 国资 产信息 、 价格市场 尚不十 分健全 , 资产减值 准备 的计提 缺乏依 据。( 固定 资产 、 使 2 ) 无 形资产入账后 , 由于技术 更新 、 市价 下跌 等原 因 , 其价值 会发

江纸 20 年 中期报告显示 , 04 该公司实现净利润 27 00万元 , 其 中转 回的减值 准 备高达 84 87万 元 。年 报显 示 , 该公 司 20 04
年度 、 0 2 3年度 、02年度 的净 利润分 别为 10 、 .8 0 20 .5亿 一4 5 亿 、 .2亿 ,0 4年 度转 回减值 准 备 3 2 一33 20 .4亿 ,0 3年 度、 20
20 年 度计 提的减值 准备分 别为 3 5 亿 、 .6亿 。从 中可 02 .1 2 2 以看 出 , 公 司 20 年 度 、02 度 亏 损 的 主 要 原 因是 大 额 该 03 20 年 计提 减值 准备, 20 年 度 能够扭 亏 为盈 的原 因则 是转 回 而 04 了巨额的 减值 准备 。如果 没 有减值 准 备转 回, 公 司会 因 该 20 年度 巨额 亏损 而退 市。减值 准备计 提 和转 回的弊端 可 O4

产 收益率不低 于 1 %” 0 。如果某上市 公司前两年的净资 产收 益率在 1%左 右 , 0 为避 免失去 再融资 机会 , 其通 常会 在第 三
会计年度提取较低 比例的资产减值 准备 , 以增加 当期会计 盈 余, 从而达 到“ 最近 一个会 计年 度加权 平均 净 资产 收益率 不 低于 1%” 0 的硬性标准 。另外 , 亏损上 市公 司 由于 迫于被 S r

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利润操纵的影响

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利润操纵的影响

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利润操纵的影响作者:杨华来源:《中国经贸》2011年第04期经济环境的变化常常会引起资产减值,导致资产的可收回价值低于账面价值,以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价值不再具有决策相关性。

为了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向现实和潜在的投资者提供决策相关信息,就有必要确认资产减值,调减资产的账面价值。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有力地夯实了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资产,进一步挤干了企业的业绩水分。

但是,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又能够平抑各年度问的利润波动。

创造良好的业绩形象,因此也被少数企业大加利用,成为一些企业操纵企业利润的“新宠”。

这势必会给国家和投资者带来不利影响,无疑从另一个角度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

一、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方式利润操纵是公司的管理层为实现自身的效用或实现公司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调节公司盈余的行为。

资产减值的计提能够平抑各年度问的利润波动,为跨年度利润调竹留出了足够的空间,有的企业甚至将其视为操纵盈亏的“蓄水池”。

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表现形式通常有两种形式(1)少提资产减值准备,增加企业利润。

(2)多提资产减值准备,减少企业利润。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这使得企业想要利用转回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美梦破灭,这一项规定也大大减少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空间。

二、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原因1运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会计利润的动因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上市、初次发行股票或配股都规定了一系列必备条件。

企业为了发行新股或配股就有利用减值准备进行财务包装的动机。

而非上市公司为了完成承包任务或相应的考核指标,或是为了偷逃税款或是为下年度完成经济指标留下空间。

从而利用资产减值准备任意调高利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我国目前公司管理报酬契约的报酬结构通常是由固定工资、分红奖励构成。

分红奖励又大多与企业净利润挂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利润操纵的影响研究【摘要】近些年,证监会披露的会计信息舞弊案件中有一些是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降低会计信息质量,扰乱证券市场秩序。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规范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标准,抑制企业操纵利润的行为。

基于此,首先分析企业操纵利润的目的,然后研究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常见方式及其不良影响,最后根据前面的研究结果针对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对完善现有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利润操纵一、引言1992年实行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首次提出了计提坏账准备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不断完善。

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进一步明确了减值准备的计提标准,规范了计算方法,提出了“资产组”和“资产组组合”的概念等,不断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与原来的会计准则相比,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计量、记录、披露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行为。

但由于管理人员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原因,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虚假的会计信息,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产生了极为不良的社会影响。

本文分析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现象,探讨其产生的不良影响,并提出了抑制这一行为的几点建议和对策。

二、企业操纵利润的目的企业操纵利润的目的依据其具体情况各不相同,总结近些年来证监会披露的一些违规企业的利润操纵的动机,主要有高级管理人员过度追求自身利益、完成计划的利润目标、获得配股资格、避免被摘牌等。

(一)高级管理人员过度追求自身利益在很多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分红取决于业绩,而这里的业绩大多数情况指的是公司的净利润。

为达到自身权益的最大化,高级管理人员往往倾向于利用会计准则的不完善性,随意变更会计政策,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

而资产减值准备正是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利润操纵的有力工具。

(二)完成计划的利润目标对于一些公司特别是非上市公司而言,操纵利润的主要目的是完成计划利润的指标、偷逃税款、为下一年完成企业经营目标创造轻松环境。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会利用企业的利润作为自己的政绩,“官出数字,数字出官”,企业被迫为达到指标不惜人为操控利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这也是企业利润操纵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三)获得配股资格上市公司上市后的最佳融资渠道是获得配股资格。

获得配股资格以很低的筹资成本,引入新的资本。

然而,中国上市公司配股受到法律和政策限制是很严格的。

《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规定上市公司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收益率超过6%,才能获得配股资格。

因此,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获得配股资格,在达不到要求时存在较大的人为操纵利润的可能性。

(四)避免被摘牌证监会规定如若上市公司最近三年连续出现亏损,证券交易所可以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

若公司能在限期内披露的第一个半年度报告中显示盈利的话,可以申请恢复上市,否则证券交易所可以终止其股票上市。

上市公司一旦被摘牌,股票便停止上市,这会造成公司的资本大幅缩水,无法继续享受社会公众的资金。

有些处在亏损边缘的上市公司会制造虚假的利润信息,防止被摘牌。

三、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常见方式及其不良影响根据利润的计算方法可知,资产减值损失对当期利润有直接影响,如果少提资产减值准备会虚增当期利润,反之,会减少当期利润。

出于各种不同的利益需求,我国企业中时有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现象发生。

(一)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常见方式常被用来操纵利润的项目是坏账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下文将对这三种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1.利用坏账准备操纵利润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在期末对于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进行估计,同时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并计提坏账准备。

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坏账计提的方法,计提比例根据债务人的经济状况进行合理估计。

企业对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自主判断,这使得坏账准备被少数企业当作调节利润的工具。

2.利用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操纵利润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存在活跃市场及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长期投资可能存在减值的迹象,例如当投资存在活跃市场时,市价连续两年低于账面价值或者被投资单位连续两年亏损等,说明该项投资存在减值迹象,企业可进一步明确其减值事实并确定其减值金额大小。

虽然新会计准则明确规范和列举了长期投资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的具体情况,但是资产减值的计提金额以及减值事实的确定仍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这样就给一些企业留有操纵利润的空间,会计人员根据企业的利益需求利用主观判断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3.利用存货跌价准备操纵利润存货跌价准备金额根据存货的成本与可回收金额来计提,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按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合并计提和按类别计提三种方式。

新会计准则规定了企业要计提存货减值准备的情形,如市价持续下跌,并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希望,但也不可能囊括所有可能的情形,企业存货是否发生减值以及减值金额的多少更多是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由此可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方式的可选择性及其减值迹象判断的主观性,都给企业创造了利用存货跌价准备操纵利润的空间。

(二)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产生的不良影响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对资产使用者和市场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无论是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利润,还是减少利润,都会降低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真实性,对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影响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及决策。

对于企业的债务人而言,错误的利润信息会使其产生错误判断,被恶意调高的利润使债务人认为企业的偿债能力较高,从而放松对企业的警惕性,使自身利益得到损害。

对于上市公司的股东而言,利润往往影响企业的分红状况,此外,还会影响到股东对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的了解,侵犯了股东的知情权。

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损失操纵企业利润还会扰乱市场,产生没有参考价值的虚假会计信息。

四、对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问题几点建议(一)借鉴国际会计准则,进一步规范新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的颁布,标志我国资产减值会计逐渐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由于我国尚未引入现金产出单元概念,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解决我国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同时还应当考虑我国的现实情况,重新去审视八项减值准备的计提要求。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尚未完善,资产的公允价值很难在市场中得到确定。

对于那些没有销售协议,也没有公允的市场价格可以参考的资产可以暂时不去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而是等到确定减值已经发生时,再去通过缩短折旧和摊销年限的方法进行弥补。

(二)加大对利润操纵行为的惩罚力度目前少数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行为,使企业的信誉下降,投资者利益受损,还造成了会计准则的权威性遭到了挑战。

由于我国的新会计准则有不完善性,还存在漏洞,导致了企业操纵利润的这种“合法不合理”的行为产生。

同时,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震慑力不足,也是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企业操纵利润的一个主要原因。

某些企业肆无忌惮地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的原因就在于,利润操纵所带来的巨额收益要远远大于利润操纵的预期风险成本。

因此,如果想要有效遏制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必须健全法律制度,加大对操纵利润企业的处罚力度,增加利润操纵的预期风险成本,使其预期的风险成本远远大于预期风险收益。

(三)加强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注册会计师对遏制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行为也应起到重要作用。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是保证会计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我国针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这影响到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结果,造成了会计信息质量失真情况较多。

我国应制定与审计相关的会计准则,明确在对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审计的注意事项及步骤,通过注册会计师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功能,遏制企业操纵利润。

(四)完善企业治理和内部审计制度企业治理制度不完善的企业中,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处理经常受到管理人员的控制。

管理人员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会控制会计人员进行利润操纵,产生虚假的会计信息,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因此,完善企业治理的另一要点,就是给予会计人员充分宽松的工作环境,使会计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会计处理。

这十分有利于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以重要性,有效防止企业利用会计人员操纵利润。

此外,还应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充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的监督职能,有效防止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

(五)规范评估市场企业确认资产减值准备首先需要判断资产是否具有减值迹象,减值迹象分为外部减值迹象和内部减值迹象。

其中外部减值迹象通常要考虑到资产的公允价值。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尚不完善,很多资产不存在活跃的市场,也就不存在公允价值。

因此,很有必要对评估市场进行规范。

必须进一步完善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金融市场等相关市场的健全与发展,使得资产的公允价值较容易从市场获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可靠性,防止企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公允价值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操纵利润。

五、结束语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行为不仅使其自身信誉受到损害,也使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和可靠性,扰乱资本市场秩序。

因此,为解决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问题,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法律监督,完善治理结构,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完善新会计准则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进一步规范资本市场、证券市场。

参考文献:[1]Shipan Sun,Xia Xu.Study on the Asset Impairment Account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2010,5(6).[2]周冬华.中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研究――基于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分析[D].复旦大学,2010.[3]李卫红.新旧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准备对公司利润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2(2).[4]杨淼.浅析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会计数据的影响[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12).[5]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J].2006(2).[6]朱海嘉,郭炜,曹霞.国内外资产减值研究文献评述[J].财会月刊,2012(8).[7]朱建华.不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6(6).[8]王广亮.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利润操纵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