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松药的作用机制、药效动力学
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2017年]
![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2017年]](https://img.taocdn.com/s3/m/a829b54c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63.png)
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2017年] WORD整理版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2017)XXX、XXX、XXX、仓静、XXX、XXX、连庆泉、XXX (共同执笔人/负责人)、XXX、XXX、XXX(共同执笔人)、XXX、XXX、XXX、XXX随着外科学的长足发展,临床麻醉的不断进步,全身麻醉在手术麻醉中的比例逐渐增加,肌肉松弛药(简称为:肌松药)临床应用明显增多。
近年来,不断有新型肌松药及其拮抗药应用于临床,肌松监测等设备和管理理念也在不断普及,有必要对《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2013)》进行修订,以便更安全且合理地指导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一、使用肌松药的目的l.消除声带活动,顺利和安全地置入通气设备。
2.满足各类手术或诊断、治疗对骨骼肌松弛(肌松)的要求。
3.减弱或终止某些骨骼肌痉挛性疾病引起的肌肉强直。
4.消弭患者自立呼吸与机器通气的不同步。
一)给予肌松药前1.确认患者使用肌松药的必要性以及没有使用肌松药的禁忌证。
2.评估气道和通气功能,如预计有通气困难和插管困难者,应参照“困难气道管理专家共识”。
3.患者既往如接受过肌松药,应明确有无严重不良反应。
参考进修资料WORD整理版4.确定所选择肌松药的种类、合理剂量及给药方式。
5.准备面罩通气和建立人工气道的器具。
二)给予肌松药时1.患者清醒时不能直接给予肌松药,需先给予有效镇静,待患者意识暂时消失后才使用肌松药。
2.接受肌松药者都必须行辅佐呼吸或掌握呼吸,确保有效的通气量。
3.监测和评估肌力并调控肌松程度,以最少剂量的肌松药达到临床肌松的要求。
三)给予肌松药后1.术毕应维持人工通气,直到肌松药作用消退、气道保护反射恢复和呼吸功能恢复正常。
2.术毕应确定患者没有残余肌松作用后,方可拔除气管内导管。
患者如存在肌松药残余作用,要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并使用肌松拮抗药。
三、肌松药的给予方法一)全身麻醉诱导l.选用起效快和对循环功能影响小的肌松药,缩短置入喉罩或气管内导管的时间,及时维护气道通畅、预防反流误吸,减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变化。
肌松药解读

肌松药肌松药是骨骼肌松弛药的简称,这类药选择性地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暂时干扰了正常神经肌肉兴奋传递,从而使肌肉松弛。
肌松药最早应用于临床始于1942年,当时应用的筒箭毒碱(tubocurarine)是由植物中提取的天然生物碱,其后有许多应用于临床的均是半合成的或完全合成的肌松药。
氯二甲毒箭(metocurine)、阿库氯铵(alecuronium)是半合成的肌松药。
而潘库溴铵(pancuronium)、维库溴铵(vecuronium)、罗库溴铵(rocuronium)、瑞库溴铵(rapacuronium)、哌库溴铵(pipecuronium)、阿曲库铵(atracurium)、顺式阿曲库铵(cis-atracurium)、米库氯铵(mivacurium)、杜什氯铵(doxacurium)、加拉碘铵(gallamine)、法扎溴铵(fazadinium)、琥珀胆碱(suxamethonium)和氨酰胆碱(imbretil)等均是合成的肌松药。
上述肌松药中除琥珀胆碱和氨酰胆碱为去极化肌松药外其余均是非去极化肌松药。
根据化学结构肌松药可分为甾类和苄异喹啉类及胆碱酯类和非胆碱酯类。
氯筒箭毒碱(d-tubcurarine)、氯二甲箭毒、阿库氯铵、阿曲库铵、顺式阿曲库铵、米库氯铵和杜什氯铵均属苄异喹啉类,维库溴铵、罗库溴铵、瑞库溴铵、潘库溴铵和哌库溴铵均属甾类。
分子结构中含胆碱酯结构的有琥珀胆碱、氨酰胆碱、杜什氯铵和米库氯铵等。
根据肌松药的药效,肌松药可分成超短时效、短时效、中时效和长时效等4类,肌颤搐25%恢复时间短于8min钟的为超短时效肌松药如琥珀胆碱,在8~20min之间为短时效如米库氯铵和瑞库溴铵,在20~50min之间为中时效,如阿曲库铵、顺式阿曲库铵、维库溴铵和罗库溴铵,超过50min的为长时效如潘库溴铵、哌库溴铵和杜什氯铵。
肌松药无论是去极化或是非去极化均是季铵化合物。
肌松药分子中均含有荷正电的与乙酰胆碱分子相似且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相结合的季铵基,多数肌松药含有两个季铵基,加拉碘铵有三个季铵基,琥珀胆碱实质上由两个乙酰胆碱分子组成的。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 抗胆碱酯酶药有极限药量,如果新斯的明、吡 啶斯的明分别达0.07mg/kg、0.28mg/kg时,拮 抗效果仍不明显,必须想到是否有其他影响抗胆 碱酯酶药作用的因素存在,如酸碱和电解质失 衡、低温以及药物的相互作用等。
2 为消除抗胆碱酯酶药所引起的毒峻碱样不 良反应,常需伍用抗胆碱药,如阿托品、 格隆溴铵
季铵基化合物
没有中枢作用 对胎儿无影响
肌松药的代谢
肾脏、胆系和体 内代谢 卡肌宁和顺阿曲 库铵
血浆假性胆碱酯酶
Hofmann消除
美维松和司可林
正常体温和PH
药效动力学
70%~75%受体阻滞 弱 95%以上受体阻滞
肌颤搐开始减
肌颤搐完全被抑制
全身各肌群对肌松药 的敏感性不同
各肌群的血供
病人的条件
3 新斯的明、吡啶斯的明的起效和时效在时 间上与格隆溴铵相一致,所以拮抗上述两 药的副作用时,主张合用格隆溴铵来代替 起效快和时效短的阿托品 用法:格隆溴铵7ug/kg与新斯的明 0.035~0.07mg/kg合用
用法:插管剂量:0.07~0.2mg/kg(小儿 0.1~0.2mg/kg),连续输注量:1~15ug/kg.min
清除途径:血浆胆碱酯酶水解
药理学: 与其它肌松药不同,增加美维松剂量并
不使作用时间明显延长;反复使用不出现快 速耐受及蓄积;
大剂量可能引起组胺释放,使心率增加, 血压下降.(2.5~3.0倍ED95)
2.要保持手术期间绝对不动,放止气道刺激引 起咳嗽如颅脑血管瘤手术等,就要求维持更 深的肌松.
3.肌松药的追加量一般为初量的1/5~1/3,追 加间隔时间应参考肌松药的消除半衰期.
临床麻醉学课件:第八章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用法:1.0mg/kg,起效1.0min,T25%恢复—6~12min,T95%
恢复—12~15min
临床常用非去极化肌松药用于快速诱导
肌松g
顺阿曲库铵 0.05
0.2
起效 min
2.6-2.7
T25%恢 复时间 min
20-35
低,但T4/T1>0.9或接近1.0。 非去极化阻滞时,T4/T1逐渐降低,出现
衰减现象。
TOF比值的临床意义
2.肌松程度监测 T4/T1比值逐渐降低,当T4消失时,约相
当于单刺激对肌颤搐抑制75%,阻滞程度 进一步加深,T3、T2、T1依次消失,这时 分别相当于单刺激对肌颤搐抑制80%、 90%、100%。
➢ 钾通道阻滞剂:4-氨基吡啶(4-AP)
肌松药的拮抗
抗胆碱酯酶药作用机理: ➢ 与AChE 结合 →AChE 活性↓ ➢ N-M前膜→Ach释放↑ ➢ 直接兴奋N2受体
肌松药的拮抗
抗胆碱酯酶药的应用原则: ➢ 不适用深度肌松的拮抗 ➢ 不能超过极限量 ➢ 先纠正水电失衡和酸碱紊乱 ➢ 避免低温 常用药物:新斯的明、吡锭新斯的明、衣
四个成串刺激(TOF)
意义: T1的价值等同于单次肌颤搐刺激
观察其收缩强度以及T1与T4间是否依次出现衰 减
TOF比值(T4/T1)代表突触前受体的阻滞程度
TOF比值代表肌松残余程度
Train-Of-Four (TOF) fading
100
50
0
T1
T2
T3
T4
TOF比值的临床意义
1、根据有无衰减来确定阻滞性质: 去极化阻滞时,虽然四个肌颤搐幅度均降
气管插管临床常用肌松药
肌松药作用的监测

肌松药作用的监测肌松药是一类常用于麻醉手术中的药物,通过阻断神经肌肉信号传导,使患者的肌肉松弛,达到手术需要的效果。
但是,肌松药也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因此需要对其作用进行监测,以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一、神经肌肉传导监测:肌松药的主要作用是阻断神经肌肉接头的神经肌肉传导,使肌肉松弛。
在手术过程中,可以通过监测肌肉的反应来评估肌松药的效果。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肌电图(EMG)、人工触发肌电传导监测(TOF)等。
这些监测方法可以通过测量肌肉的电活动来判断肌松药的作用程度,从而调整肌松药的剂量。
二、呼吸监测:肌松药能够通过阻断呼吸肌肉的神经肌肉传导,导致呼吸肌肉麻痹,从而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
为了保证患者的呼吸安全,需要进行呼吸监测。
常用的呼吸监测指标包括呼吸频率、氧饱和度(SpO2)等。
通过对呼吸监测指标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呼吸功能异常,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进行辅助通气等。
三、血压、心率监测:肌松药的应用可能会导致循环动力学的变化,如血压的下降、心率的改变等。
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些循环动力学的变化,需要进行血压、心率监测。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无创血压监测、心电图(ECG)等。
通过对血压、心率的监测,可以判断循环动力学的变化,及时调整药物的使用和剂量,保证患者的循环稳定。
四、肌张力监测:肌松药的应用会导致患者的肌肉松弛,为了评估肌松的程度和调整肌肉松弛药的剂量,需要进行肌张力监测。
目前,常用的肌张力监测方法包括神经肌肉电刺激监测、加权肌张力监测等。
通过对肌张力的监测,可以判断肌松的程度,及时调整肌松药的使用和剂量。
总之,监测肌松药的作用是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监测神经肌肉传导、呼吸、血压心率以及肌张力等指标,可以评估肌松药的作用程度,及时调整药物的使用和剂量,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功能的稳定和安全。
在肌松药的应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并及时调整相关参数,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2017

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2017)于永浩、王庚、王焱林、仓静、庄心良、刘斌、连庆泉、吴新民(共同执笔人/负责人)、张卫、杭燕南、欧阳葆怡(共同执笔人)、赵晶、俞卫锋、倪东妹、徐世元随着外科学的长足发展,临床麻醉的不断进步,全身麻醉在手术麻醉中的比例逐渐增加,肌肉松弛药(简称为:肌松药)临床应用明显增多。
近年来,不断有新型肌松药及其拮抗药应用于临床,肌松监测等设备和管理理念也在不断普及,有必要对《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2013)》进行修订,以便更安全且合理地指导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一、使用肌松药的目的l. 消除声带活动,顺利和安全地置入通气设备。
2. 满足各类手术或诊断、治疗对骨骼肌松弛(肌松)的要求。
3. 减弱或终止某些骨骼肌痉挛性疾病引起的肌肉强直。
4. 消除患者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的不同步。
二、全身麻醉时使用肌松药的基本原则(一)给予肌松药前1. 确认患者使用肌松药的必要性以及没有使用肌松药的禁忌证。
2. 评估气道和通气功能,如预计有通气困难和插管困难者,应参照“困难气道管理专家共识”。
患者既往如接受过肌松药,应明确有无严重不良反应。
3.4. 确定所选择肌松药的种类、合理剂量及给药方式。
5. 准备面罩通气和建立人工气道的器具。
(二)给予肌松药时1. 患者清醒时不能直接给予肌松药,需先给予有效镇静,待患者意识暂时消失后才使用肌松药。
2. 接受肌松药者都必须行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确保有效的通气量。
3. 监测和评估肌力并调控肌松程度,以最少剂量的肌松药达到临床肌松的要求。
(三)给予肌松药后1. 术毕应维持人工通气,直到肌松药作用消退、气道保护反射恢复和呼吸功能恢复正常。
2. 术毕应确定患者没有残余肌松作用后,方可拔除气管内导管。
患者如存在肌松药残余作用,要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并使用肌松拮抗药。
三、肌松药的给予方法(一)全身麻醉诱导l. 选用起效快和对循环功能影响小的肌松药,缩短置入喉罩或气管内导管的时间,及时维护气道通畅、预防反流误吸,减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变化。
肌松药的作用原理

肌松药的作用原理
肌松药,又称神经肌肉阻滞剂,是一类用于手术和其他医疗操作中的药物,其作用是使肌肉松弛,从而使手术更容易进行。
肌松药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影响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来实现的。
首先,肌松药通过干扰神经传导来产生作用。
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这种化学物质将信号传递给肌肉,导致肌肉收缩。
肌松药通过阻断乙酰胆碱的作用,使得神经传导受到干扰,从而阻止了神经冲动的传播,减少了肌肉的收缩。
其次,肌松药还可以直接作用于肌肉细胞,影响肌肉收缩。
肌肉的收缩是由神经冲动引起的钙离子释放和肌肉蛋白的结合来完成的。
肌松药可以通过阻断或改变这些过程来减少肌肉的收缩,使得肌肉松弛。
此外,肌松药还可以影响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和功能,使得神经冲动无法正常传导到肌肉,从而达到肌肉松弛的效果。
总的来说,肌松药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影响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来实现肌肉的松弛。
这种作用原理使得肌松药成为手术和其他医疗操作中必不可少的药物,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操作,同时也能够减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不适感。
因此,对于肌松药的作用原理的深入了解,对于医务人员和患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肌松药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进展

肌松药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进展肌松药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进展一、肌松药简介肌松药是一类用于产生或维持肌肉松弛状态的药物,其作用机制多与神经传导相关。
肌松药可以分为两类:去极化肌松药和非去极化肌松药。
二、肌松药的分类和机制1.去极化肌松药去极化肌松药通过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断神经肌肉传递,导致神经肌接头处的动作电位无法产生。
1.1.氢化可的松1.2.苯溴马隆1.3.地塞米松1.4.罗库溴铵2.非去极化肌松药非去极化肌松药通过与肌肉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断神经冲动传输。
2.1.牡蛎碱2.2.维库溴铵2.3.苯扎溴铵2.4.艾莫利松三、肌松药的研究现状1.药物研究与开发趋势1.1.药物设计与合成1.2.作用机制研究1.3.药物靶点的筛选1.4.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1.5.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2.肌松药的药理学研究2.1.药物的药代动力学2.2.药物的药效学2.3.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的优化2.4.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评估四、肌松药的临床应用进展1.麻醉领域中的应用1.1.明确麻醉深度1.2.辅助机械通气2.手术过程中的应用2.1.促进手术操作2.2.改善术中血流和组织对氧供的影响3.急诊医学中的应用3.1.窒息调控3.2.骨折固定4.重症监护中的应用4.1.患者气道管理4.2.辅助机械通气4.3.防止呼吸肌疲劳5.临床康复中的应用5.1.辅助机械通气5.2.减少肌肉痉挛附件:1.相关研究论文2.药物说明书3.临床试验数据法律名词及注释:1.专利法:一种对创造性技术的合法保护措施,使其在一定时间内只能被专利持有人使用和销售。
2.药品监管法:一种对药品的生产、销售、使用等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法律法规。
3.伦理委员会:负责医学研究和临床试验伦理审查的独立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昭琼
Zhu Zhao-Qiong.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 China2014.4
2.3 作用于突触外和突触前ACh受体
突触外胆碱受体: 存在于突触后膜以外肌纤维膜上的受体,这
类受体的数量在正常人很少。在肌纤维失去神经 支配等病理情况下,突触外受体大量合成,这时 使用琥珀胆碱等去极化肌松剂可造成大面积肌纤 维膜去极化,引起大量的K+外流导致高血钾。
上课习题:
N 胆碱受体 Nm(nicotinic muscule) receptor
喉部肌的肌松起效、消退较手指快(血 运丰富)
膈肌较不敏感,肌松药量为手指的2倍
3.3 各种肌松药的临床药效比较
3.4 不良反应
释放组胺:带正电荷的NH4+与N2结合的同时还 与N1、M受体结合
心血管、自主神经系的不良反应 外周血管周阻力↓、低血压、心动过速、蕁麻疹、皮 肤红斑、瘙痒、组织水肿、支气管痉挛
(N2 receptor) N1:神经节受体 Nn :神经节、中枢受体
3. 肌松药的药效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of
Skeletal Muscular Relaxants
3.1几个概念
❖ 安全阈:当神经肌接头后膜受体的75%被阻断时,肌颤搐
的张力开始减弱,到95%时才完全消失;
时即可发生
开放型阻滞: 激动药激活、开放离子通道后,药物进入通
道内,发挥其阻滞效应
2.2.2 受体脱敏感阻滞(了解)
受体对肌松药开放离子通道的作用不敏感。此时虽结 合,但不发生受体蛋白构型变化,不能使离子通道开放。受 体发生脱敏感阻滞就丧失正常功能(多发生在单次较大量用 去极化肌松药或持续用药时)
→ ❖ 起效时间:给药 最大肌松效应的时间
→ ❖ 临床时效:给药 肌颤搐恢复25%的时间
→ ❖ 恢复指数:肌颤搐由25%
75%的时效
→ ❖ 总时效:给药
肌颤搐恢复95%的时间
❖ ED95:在N2O、巴比妥类药物和阿片类药物平衡麻醉下肌 松药抑制单刺激肌颤搐95%的药量
3.2 选择性地松弛骨骼肌
对精细动作的小肌群(眼肌、手指肌) 较敏感
3.5 特 点
不透过血-脑脊液屏障 无中枢作用
Acetylcholinesterase ( AchE)
Ach
迅速水解
松药与非去极化肌松药作用部 位均在接头后膜,均与Ach竞争受体上的α蛋白 亚基的Ach结合部位 不同点:阻滞方式不同
2.1 竞争性阻滞
2.1.1 非去极化肌松药(N2受体阻断药)
1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
N2受体:2α+β+γ+δ
蛋白亚基转动
Acetylcholine (Ach)
离子通道开放
受体蛋白构型变化
K+
Na+、Ca + +
局部去极化电位
1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
Nm (N2 -receptor) : (nicotinic muscule) 受体 N1:神经节N-receptor Nn:神经节N、中N受体
•与Ach受体结合后(妨碍了Ach与受体结合),受体构型不变, 离子通道不开放,就不能产生去极化
•阻止ACh进一步与受体结合 ——阻滞了神经肌肉兴奋传导
2.1.2 去极化肌松药(N2受体激动药)与Ach
受体结合后受体构型改变,离子通道开放, 产生与Ach相似 、持久的去极化作用(长时间后,受体不能对Ach起反应)
——阻滞了神经肌肉兴奋传导
I相阻滞:激动剂与受体结合后,受体构型改变,离
子通道 → 去极化
II相阻滞或脱敏感阻滞:终板的持续去极化阻滞
了正常的神经肌肉兴奋传导(由去极化转变为非去极化)
2.2 非竞争性阻滞
2.2.1 离子通道阻滞(了解): 药物阻塞了离子通道使
终板膜不能去极化
关闭型阻滞: 药物阻塞在离子通道口部,在离子通道关闭